发热待查病例汇报
风热发热病例分析报告
![风热发热病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e0d6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6.png)
风热发热病例分析报告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检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风热发热。
风热发热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发作、身体不适、发热等症状。
一般常见的病因是外邪风热入侵人体,引起人体防御系统异常,导致发热。
根据患者的病史描述和临床表现,患者一开始感觉身体不适,随后出现发热。
发热的特点是寒热往来,即有时觉得身体冷,有时又觉得身体热。
这种症状与风热发热相符合。
此外,患者还伴有头痛、咽干、口干、咳嗽等症状,这些也是风热发热的常见症状。
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
在体温方面,患者体温正常,但体表有轻微的发热感。
头部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但有轻度压痛。
咽部和口腔检查显示咽部轻度充血和口腔粘膜干燥。
肺部和心脏听诊未发现异常。
基于以上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果,我初步诊断该患者可能患有风热发热。
为了进一步确诊和治疗,我建议进行以下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血糖检查以及病毒及细菌感染的相关检测。
针对该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根据风热发热的特点,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连翘、金银花、薄荷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散风寒的
作用。
此外,适当的休息、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总结起来,该患者初步诊断为风热发热,具体诊断和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医生的诊断。
风热发热是常见的病症,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病例汇报个人总结范文
![病例汇报个人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bf1f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c.png)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在此,我向各位汇报我在本次病例讨论中的个人总结。
本次病例讨论的主题为某患者的病情分析及治疗方案探讨。
以下是我对本次病例讨论的总结:一、病例概况患者,男,35岁,因“发热、咳嗽、乏力3天”入院。
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咳嗽、乏力,无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
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病毒、解热镇痛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诊疗,转入我院。
二、病例分析1. 病史采集患者否认有慢性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
吸烟史20年,每天20支,饮酒史10年,每天约200ml。
既往体健,无传染病接触史。
2. 体检体温37.8℃,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3.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淋巴细胞百分比17%。
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阴影,考虑感染性病变。
三、治疗方案探讨1. 诊断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
2. 治疗方案(1)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解热镇痛、止咳化痰、补充电解质等。
(3)中医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
四、个人总结1. 病例分析过程中,我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了诊断。
2. 在治疗方案探讨环节,我积极参与讨论,结合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为患者提供了合理的治疗方案。
3. 通过本次病例讨论,我深刻认识到临床工作中,病史采集、体检、辅助检查等环节的重要性,以及多学科协作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与帮助,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本次病例讨论。
单位发热情况报告
![单位发热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f3904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3.png)
一、报告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单位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为确保本单位职工的健康安全,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现将近期单位发热情况报告如下。
二、发热情况概述1. 发热病例总数: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5日,我单位共发现发热病例10例。
2. 发热病例分布:发热病例分布在本单位各部门,其中行政部3例,财务部2例,生产部2例,销售部1例,后勤部2例。
3. 发热病例症状: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4. 发热病例流行病学史:10例病例中,有5例病例有近期外出史,4例病例有家庭成员发热史,1例病例有单位同事发热史。
三、病例处理情况1. 诊断与治疗:10例发热病例均已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目前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 隔离与观察:对发热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确保疫情不扩散。
3. 环境消毒:对发热病例所在工作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四、防控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单位内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 严格出入管理:加强单位出入口管理,对来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发热症状者禁止进入单位。
3. 健康监测:对职工进行每日健康监测,发现发热症状者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4. 加强环境卫生:定期对单位内部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5. 增强免疫力:鼓励职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五、总结本次发热病例的发现,充分体现了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我单位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传染病防治政策,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职工的健康安全。
同时,也希望广大职工积极配合,共同维护单位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特此报告。
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报告时间:2023年3月16日。
关于发热病人处置情况汇报
![关于发热病人处置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34d54b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d.png)
关于发热病人处置情况汇报
近期我院接诊了一些发热病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处置。
首先,我们对发热病人进行了快速的初步评估,包括测量体温、询问病史和接触史等,以便及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针对不同情况的发热病人,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处置措施。
对于症状较轻的病人,我们建议其在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我们也建议他们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烧等情况,及时就医。
对于症状较重的病人,我们及时安排其进行核酸检测,并在医院进行隔离观察。
在等待检测结果的过程中,我们对病人进行了全面的治疗和护理,包括给予退烧药物、补充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一旦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我们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时进行转诊或住院治疗,以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还加强了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确保他们在为病人
服务的过程中不受感染。
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工作,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个人卫生,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做好自我防护。
总的来说,针对发热病人的处置工作,我们做到了及时、科学、全面,有效地
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不断完善处置工作,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例汇报开头发言稿
![病例汇报开头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09c78f9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3.png)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医院XX科室的医生,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例典型病例。
在此,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参加此次病例汇报会,同时也感谢同仁们的辛勤付出。
病例背景:患者,男,45岁,已婚,农民,居住在XX省XX市XX县。
患者于2023年3月8日因“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加重1周”入院。
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无发热、盗汗、乏力等症状。
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1周前症状加重,伴有呼吸困难,遂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8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及干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血红蛋白:150g/L,血小板计数:300×10^9/L。
2. 尿常规:正常。
3. 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影,部分病灶边缘模糊,考虑肺炎。
4. 血气分析:PaO2 60mmHg,PaCO2 40mmHg,SaO2 90%。
5. 血培养:阴性。
6. 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
病例分析:1. 病史特点: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加重1周,伴有呼吸困难。
2. 体征特点:体温略高,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及干啰音。
3. 辅助检查特点: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影,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
综合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肺炎。
治疗方案:1. 抗感染治疗:根据痰培养结果,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
2. 支持治疗: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吸氧等支持治疗。
3. 专科治疗: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抗感染、支持治疗及专科治疗。
病例处置情况汇报模板
![病例处置情况汇报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01572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7.png)
病例处置情况汇报模板
尊敬的领导:
我向您汇报我所负责的病例处置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 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李某。
性别,女。
年龄,35岁。
病情描述,患者因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前来就诊。
2. 诊断与处理。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询问,初步诊断为感冒并伴有轻微发热。
根据患者病情,我立即为患者进行了以下处理:
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缓解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
建议患者多饮水,多休息,注意保暖,并避免外出;
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情告知和预防知识宣教,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 随访情况。
患者出院后,我对其进行了电话随访,了解到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体温已经恢复正常,头痛和咳嗽症状也有所减轻。
同时,我再次强调了预防知识,并嘱咐患者在家休息,避免外出,直至症状完全缓解。
4. 总结与建议。
通过此次病例处置,我认识到对于一些常见病症,及时的诊断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怀。
同时,我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感谢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礼。
(您的姓名)。
发热待查讨论病历
![发热待查讨论病历](https://img.taocdn.com/s3/m/6ae43fd369dc5022aaea0084.png)
第一次住院情况
患者仍有发热,原因不明,追问病史,患者家中长期养羊史 遂前往市防疫站查布氏杆菌病抗体除外布氏杆菌病(懒汉病)。
市防疫站布氏杆菌病抗体阳性,家属要求回当地防疫站口服 药物治疗,准予出院。但因患者发热过程没有出汗,没有明显乏 力,临床不符!
考虑:
1、特殊菌感染? 2、其他系统疾病? 3、其他部位感染? 4、非感染?
重新梳理思路
患者病例特点:1、中老年男性,2、既 往颈髓损伤,遗留双下肢瘫痪3、发热、 咳嗽、呼吸困难半月余4、双肺可闻及干 湿性啰音,双下肺呼吸音低,双下肢无 水肿5、化验检查:双下肺炎性改变,双 侧胸腔积液,心电图前壁缺血,氧分压 偏低,62mmHg左右,D-二聚体1000左 右,血沉快,CRP高
第二次住院情况
根据省二院骨扫描结果,考虑患者发热为恶性 肿瘤所致,但原发灶仍不明确,给予进一步查头颅 加颈部CT寻找原发灶未找到。
于5-20日左侧髂骨旁软组织肿块取病理示:恶 性肿瘤,请到院外做免疫组合,以便确定肿瘤类型。
省四院左髋旁软组织肿物免疫组化结果:CK7 (+),Ki67(阳性细胞数20%),CK20(-),P40 (+),CK5/6(+),P63(NS),转移性低分化癌, 倾向高级别尿路上皮癌(2019-5-23)。
5-27
11-22
肺栓塞也可以有胸腔积液,也可以干 鸣音!
肺栓塞是一种高发性疾病,过去由于认识不足,很多肺栓塞患者 被误诊为其他心、肺疾病,近年来随着诊治水平和认识性的提高 ,使得肺栓塞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大大减低了死亡率和 再发生率。由于肺组织有三条供氧途径:支气管动脉、肺动脉、 气道,只有其中两条供氧途径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出现肺组织 的缺氧坏死,所以在原有慢支、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等慢 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本来就存在气道供氧不足,在发生肺栓塞后 ,又出现了肺动脉的供氧缺失,从而出现肺组织的缺氧坏死,相 应的在肺CT上出现斑片状阴影或典型的楔形阴影,容易被误诊为 肺结核或肺炎。所以在遇到与肺CT表现不相称的发热、呼吸困难 ,胸闷、气短症状,并且胸闷气短症状是突然发生或比较原来情 况有突然的加重时,我们应该想到肺栓塞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 检查,以减少漏、误诊!
病例报告演讲稿范文
![病例报告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69797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e.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个病例,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对大家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病例摘要:患者,男,28岁,因“发热、咳嗽、乏力1周”入院。
患者1周前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我院感染科。
病例分析:1. 病史采集: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近期接触史、旅行史、既往史、用药史等。
患者否认近期接触过传染病患者,否认不洁饮食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2.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体温38.5℃,脉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3. 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淋巴细胞百分比20%。
(2)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3)胸部CT:双肺纹理增粗,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
(4)病毒核酸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4. 诊断: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
治疗方案:1. 抗感染治疗:给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
2. 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吸氧、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
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CT等。
治疗效果:患者入院后,经过抗感染、支持治疗等对症处理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咳嗽、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CT等指标恢复正常。
患者病情好转,于入院后第7天出院。
总结:本病例为一例肺部感染患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充分重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聆听,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发热待查病例讨论
![发热待查病例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24fe751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5.png)
对于复杂、疑难的发热待查病例,应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和讨论,共同制定个性化的 诊疗方案。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如何提高发热待查病例的诊断准确率
尽管本次病例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发热待查病例的诊断 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如何优化发热待查患者的管理流程
针对发热待查患者的管理流程尚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提高患者的 诊疗效率和满意度。
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 的改善情况。
并发症监测
监测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药物不良反应、感染加重 等。
调整治疗方案建议
调整用药
根据治疗效果和病原菌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的种类 和剂量。
加强支持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加强支持治疗,如补液、营养支持等。
未能全面细致地进行体格检查,忽略 了一些重要体征的发现,造成诊断的 延误或误诊。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不准确
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存在偏差或 误解,导致诊断方向的错误。
忽视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年龄 、性别、基础疾病等,忽视这些差异 可能导致诊断的不准确。
06 治疗方案及效果 评估
治疗方案制定依据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有针 对性地进行实验室检查,如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等。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有助 于发现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或 肿瘤等病变。
鉴别诊断要点
01 02
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
感染性发热多伴有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常有白细胞计数 升高等异常;非感染性发热则可能表现为长期低热,实验室检查无明显 异常。
发烧病例证明
![发烧病例证明](https://img.taocdn.com/s3/m/9dabe19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2.png)
发烧病例证明
尊敬的医务人员:
我是某某县某某人士,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长期用药史。
在某
某日期至某某日期期间,我不幸患上了发烧症状,现向您提供以下相
关证明,以便我能够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和法律保护。
1. 病情表现:在该期间内,我出现了以下发烧症状:体温持续升高,最高达到某某℃,伴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典型
的发烧症状。
这些症状明显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2. 就诊情况:我及时就诊于某某医院的某某科室,由某某医生亲
自诊治。
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验,医生确诊我患有某某病毒
感染所致的发热疾病。
医生给予了我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详细说明了
注意事项和用药方式。
3. 治疗过程: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按时服用了药物,并严格遵守
了医生的嘱咐。
同时,我还注意了饮食调理、休息等方面的要求,努
力配合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我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得到
了缓解,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4. 医院诊断:经过某某医院的专业诊断和治疗,我的发热症状已
得到明显缓解,并达到了治愈的标准。
医院已出具了我在该期间接受
诊治的病历和相关医疗证明文件,以证明我确实患有发热疾病且已得
到妥善治疗。
以上便是我在某某日期至某某日期期间患热病的情况说明与证明。
希望医务人员能够根据此证明为我提供相关的医疗支持与法律保护。
如有需要,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医疗证据和病历资料。
再次感谢您的
关注与帮助!
某某县某某人士敬上。
发热待查病例分享
![发热待查病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dc847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5.png)
患者病情特点:1、慢性病程。2、反复高热,伴脾大,伴两系减少,白细胞不高。
3、多系统受累。4、双肺炎性改变。
初步考虑: 1、肺部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伤寒、布鲁菌)?结核?病毒?真菌?
2、败血症? 3、肿瘤:淋巴瘤? 白血病?实体瘤? 4、结缔组织病?
入科后处理
告病重。 护理常规,持续吸氧,测血压,记尿量。 美罗培南,地塞米松、兰索拉唑、果糖、基泰、沐舒坦等对症支
既往史:十余年前患甲亢;十余年前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青霉素过敏。
个人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T:36.6℃ P:78次/分 R:20次/分 BP:124/77mmHg 神情,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查体: 口腔黏膜及咽部充血,心率齐,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
辅助检查结果
血常规: 日期 6-7
WBC 正常
N%
L%
RBC
76.1%பைடு நூலகம் 19.4%↓ 3.5↓
Hb 93↓
PLT 114 ↓
6-10 2.00↓ 39.5%↓ 50.5%↑ 3.06↓ 78 ↓ 63 ↓
6-12 6.08 18.7%↓ 71.2%↑ 3.01↓ 76 ↓ 104 ↓
6-16 4.18 55.57% 31.8% 3.47↓ 91 ↓ 195
2、肺部及上腹部CT:双肺纹理增粗,双下肺亮度减低,考虑双肺支气管炎;脾大。
讨论
1 、 出院诊断?
①肺部感染
②淋巴瘤待排
2 、 为什么经抗感染治疗后发热多次反弹?
①感染性
②非感染性
3、 为什么脾大?
4 、 为什么淋巴细胞比例先升高后恢复正常?
低烧病例报告单模板
![低烧病例报告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047ea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c.png)
低烧病例报告单模板患者信息项目内容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主诉患者近期持续出现低烧症状,最高体温不超过38.5℃。
现病史患者于X年X月X日出现低烧症状,最高体温38℃,伴有轻微乏力、头痛、身体不适等症状,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之后症状时有发作,每次持续数天至一周,症状较轻,未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一直采取自我管理。
近期症状未缓解,故前来就诊。
既往史患者无明显疾病史,曾患有感冒、支气管炎等普通疾病,均未留下后遗症。
个人史患者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工作压力较大,经常加班。
生活规律,作息正常,饮食习惯良好,不吸烟、饮酒,无过度饮食、熬夜、剧烈运动等不良行为。
家族史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家人健康。
体格检查患者体格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明显异常。
•体温:37.0℃•呼吸:20次/分钟•脉搏:78次/分钟•血压:120/80mmHg•皮肤:不发红、不起疱、无皮疹•眼结膜:未见明显炎症•口腔:未见明显异常•咽喉:未见明显充血•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肺部: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异常音•心脏:心率、节律正常,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压痛、肝、脾未触及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患者完成以下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低烧症状表明患者存在隐性病灶,但患者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均未显示出明确疾病的存在。
考虑为慢性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反应等疾病,需进一步观察。
处置1.根据患者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减轻症状。
2.进一步对病灶进行检查:考虑进行肝脾CT等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检查。
3.进一步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诊。
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休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如出现明显病症、体温明显升高等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就诊。
病例分析总结汇报范文
![病例分析总结汇报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47825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3.png)
患者,男,35岁,已婚,因反复咳嗽、咳痰2个月,加重伴发热、乏力1周入院。
患者于2个月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初期症状较轻,未引起重视。
近1周来,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伴有发热、乏力,体温最高可达38.5℃,遂来我院就诊。
二、入院检查1. 体温:38.5℃2. 脉搏:92次/分3. 呼吸:20次/分4. 血压:120/80mmHg5. 咳嗽、咳痰,痰呈黄色,量较多。
三、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血红蛋白120g/L。
2. 尿常规:正常。
3. 胸部X光片:双肺纹理增粗,可见散在斑点状阴影。
4. 血培养:无细菌生长。
四、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肺炎。
五、治疗方案1. 抗感染治疗:给予头孢噻肟钠2.0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7天。
2. 支持治疗: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 对症治疗: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0.3g,每日3次。
六、治疗效果及预后经过7天的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乏力症状也有所改善。
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范围。
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阴影吸收良好。
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继续治疗。
1. 患者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痰呈黄色,量较多,提示可能为细菌性肺炎。
2.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进一步支持细菌性肺炎的诊断。
3. 胸部X光片可见散在斑点状阴影,提示肺部感染。
4. 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良好。
八、总结本病例为细菌性肺炎,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重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发热待查病例汇报 PPT
![发热待查病例汇报 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e83bc1b84ae45c3a358cab.png)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发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查
血常规和炎性指标
常规检查
尿常规、大便常规:未见异常
肝肾电LDH-1
病原体检查
病原体检查
细菌培养
其他辅助检查
肺部及纵隔CT,上、下腹部CT,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多发囊性结节,部分内见点状强回声 考虑为胶质结晶。
甲功五项+Tg-1:Anti-TG 4.89 ↑,其余指标正常。
发热待查病例汇报
患者阮某,女,18岁,湖北咸宁人
主诉:发热18天
现病史:患者诉1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发热无规 律,开始为间断性低热,体温在38℃左右,12天前转为 高热,体温多在40.0℃左右,最高体温达41℃ ,伴畏寒、 头晕、胸闷、乏力、咽痛、心慌气短、咳嗽咳痰、腹痛 腹泻、尿频尿急尿痛,关节疼痛等,先后就诊于当地诊 所及通山县人民医院拟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 内膜炎?”并住院治疗一周(具体用药不详),患者仍 持续高热,伴关节,颈部疼痛。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 院就诊,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 室间隔缺损”收住入院。
甲状腺SPECT双叶: 甲状腺吸锝功能轻度减低,以左叶为 甚,不除外甲状腺炎改变可能。
肿瘤标志物
血液病相关检查
6月16日行骨髓细胞学检查:髓像考虑为粒系反应性增 生。
自身免疫病相关检查
2017-06-06查ENA全套: ACA(抗心磷脂抗体)弱阳性 Ro-52-AB(抗Ro-52抗体)弱阳性 无诊断意义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不佳,睡眠尚可,大小便正 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 否认手术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病例案例汇报演讲稿范文
![病例案例汇报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15e27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8.png)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个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
希望通过这个病例的分享,能够增进我们对某些疾病认识,提高诊疗水平,共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病例概述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上腹疼痛2周,加重1天”入院。
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未予重视。
1天前,疼痛加重,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发热,最高体温38.5℃,遂来我院就诊。
二、诊疗经过1.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右上腹部压痛明显,肌紧张,Murphy征(+)。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C反应蛋白10.5mg/L。
- 影像学检查:腹部CT示胆囊炎,胆总管结石。
2. 诊断:- 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
3. 治疗方案:- 抗感染治疗:头孢曲松钠、奥硝唑。
- 利胆治疗:熊去氧胆酸。
- 手术治疗: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
4. 手术经过:- 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
术中见胆囊肿大,壁厚,充血水肿,胆总管增粗,结石位于胆总管下段。
顺利取出结石,胆总管内置T管引流。
5. 术后恢复:-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体温恢复正常,黄疸消退,无并发症发生。
三、病例分析1. 病因分析:- 急性胆囊炎:可能与患者饮食不当、胆道感染等因素有关。
- 胆总管结石:可能与患者胆道系统解剖异常、胆汁淤滞、感染等因素有关。
2. 诊断要点:- 症状:右上腹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
- 体征:右上腹部压痛,肌紧张,Murphy征(+)。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 影像学检查:腹部CT示胆囊炎,胆总管结石。
3. 治疗原则:- 抗感染治疗:针对胆道感染,使用抗生素。
- 利胆治疗:促进胆汁排泄,减轻胆道压力。
危重症病例汇报演讲稿范文
![危重症病例汇报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86109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07.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则危重症病例。
这例病例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参考意义。
以下是本病例的详细汇报。
一、病例概述患者,男性,45岁,主诉:发热、咳嗽、乏力3天,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
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未予以重视,自行服用感冒药治疗。
1天前,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伴有胸痛、心悸等症状,遂来我院就诊。
二、病史采集1. 现病史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体温最高可达38.5℃,伴咽痛、肌肉酸痛。
1天前,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伴有胸痛、心悸等症状。
2.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物。
3. 个人史患者无吸烟、饮酒史,无过敏史。
4.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三、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面色苍白,口唇发绀。
2. 生命体征:体温38.2℃,脉搏12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00/60mmHg。
3. 专科检查:(1)呼吸系统: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及哮鸣音。
(2)心血管系统:心音低钝,心率120次/分,心律齐。
四、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5%,血红蛋白120g/L。
2. 尿常规:正常。
3. 血生化:血糖6.8mmol/L,肝肾功能正常。
4. 胸部CT:双肺弥漫性炎症,部分肺泡实变。
5.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五、诊断1. 重症肺炎2.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 急性心力衰竭六、治疗经过1. 抗感染治疗:给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 改善通气:给予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3. 改善循环:给予患者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
4. 支持治疗: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5. 心理治疗: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七、治疗效果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呼吸平稳,心率、血压稳定,双肺湿啰音减少,无胸痛、心悸等症状。
发热门诊病例报告范文
![发热门诊病例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08fa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d.png)
发热门诊病例报告范文摘要本文基于实际发热门诊病例,就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最终诊断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这一病例的讨论,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发热门诊病例的诊断和处理水平。
1. 引言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反应。
发热是很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可能是某一疾病的唯一表现,也可能是其他症状的伴随而出现。
对于发热门诊病例,准确快速的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
2. 患者情况患者王某,男性,30岁,因发热3天前来就诊。
患者主诉全身不适、咳嗽、咳痰、低热,无头痛、乏力等症状。
患者病史方面无特殊情况,平时体格检查结果正常。
3. 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体温37.8℃,心率85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20/80 mmHg。
咽部充血,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电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5%,红细胞沉降率(ESR)22 mm/h,CRP 0.2 mg/dL,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异常。
4.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然而,由于患者发热较轻、咳嗽症状不明显,仅凭临床表现不能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为了明确诊断,我们进一步做了病原学检查。
5. 病原学检查经过咳嗽样本、血样、尿样等病原学检查,发现患者的核酸检测为阳性,初步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随后,我们做了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散在磨玻璃影,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
另外,患者还接受了肺部病理活检,结果显示肺泡腔内有炎性渗出物。
6. 最终诊断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最终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7. 治疗及预后患者立即被转至隔离病房接受隔离和对症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并连续3天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此后,患者得到了出院。
8. 结论本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示在发热门诊病例中,应当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病例讨论不明原因发热(最终5篇)
![病例讨论不明原因发热(最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0ca1c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4.png)
病例讨论不明原因发热(最终5篇)第一篇:病例讨论不明原因发热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 34岁职业 *** 籍贯江苏住院号 7040198入院日期:2007年4月10日主诉:反复发热20天,双下肢皮疹 3天现病史:入院前20天受凉后出现发热,咽部不适感,体温最高达40.3℃,以午后及夜间为甚,伴头晕,无咳嗽、咯痰及潮热、盗汗,不伴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无尿频尿痛,无全身关节疼痛,不伴胸痛及牙龈出血,在当地医务所予以“扑热息痛”等药物口服后汗出体温下降,未作特殊检查,后上述症状反复,体温波动在38.3-40℃之间,院外曾用柴胡针、先锋Ⅴ、口服中西药(具体用量不详)等。
5天前在隆昌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查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B超正常,3天前服中药后出现双下肢散在皮疹,压之褪色,无搔痒。
发病以来体重下降5斤左右。
既往史及其他:“乙肝”及献血史,平素易感冒发热,从事缉毒工作,无冶游史,无吸毒史,母亲死于“腰椎结核?”,父亲死于“胰腺癌”。
查体:T 37.2 P 94次/分 R 20次/分 BP 120/80mmHg 神清,体瘦,步入病房,自动体位,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滑数。
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咽部充血,左侧咽部隐窝可见一处白色溃疡面,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腹部无压痛,肝脾不大,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可见散在红色皮疹,无触痛及搔痒,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辅助检查:4月10日血常规WBC 11.05×109/L,N70.74%, Hb132g/L , PLT 171×109/L 4月10日肝功、肾功、电解质、心肌酶、免疫球蛋白,C3,C4 正常,乙肝“小三阳”,二便常规均正常,4月11日抗O、类风湿因子均阴性,SR 23mm/h4月11日自身抗体谱均阴性;4月11日疟原虫阴性4月11日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均阴性4月10日 X片、心电图均正常4月11日腹部B超未见异常 4月12日颅脑及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4月13日血常规WBC 8.79×109/L, N72.14%, Hb120g/L, PLT 124×109/L4月13日血培养:阴性4月17日血常规WBC 6.70×109/L, N67.64%,HB 114g/L,PLT 178×109/L 4月17日全身骨扫描: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4月18日颈部腋窝腹股沟浅表淋巴结B超阴性4月19日骨髓穿刺“感染骨髓炎?”(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3.2:1,粒系增生明显,占66%,分叶核比例略高,部分细胞浆内颗粒粗大呈紫黑色,偶见细小空泡,红系增生占20%,晚红比例略低,成熟红细胞基本正常,淋巴、单核系统大致正常,浆细胞易见,巨核细胞与血小板易见,未见特殊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治经过
6月5日-6月8日给予美罗培南1.0g静滴Q8h联合替考拉宁 400mg静滴Qd抗感染治疗。 6月5日入院后夜间发热,最高达40℃,给予美林4ml无 效,予补液、地塞米松3mg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6月6日下午及6月7日清晨再次发热体温最高38.9℃,伴 头晕及颜面部、颈部红色斑丘疹。物理降温无效。 给 予地塞米松5mg、氯雷他定10mg后体温缓慢下降,皮疹 逐渐消退。 6月8日上午患者外出做骨髓穿刺检查,未及时使用地塞 米松,患者上午11点返回病房时体温升高至39℃,给予 地塞米松5mg和物理降温后,体温逐渐好转。 考虑患者体温上升与激素的使用有明显相关性,于6月8 日起每天9am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
辅助检查:通山县人民医院 2017-6-3 血培养:阴性; CRP:137.6mg/L; 凝血功能:PT 16.7s; 血常规: WBC 14.59G/L、RBC 3.0T/L、HGB 71g/L、 PLT 301G/L、NEU 91.7% ;ESR 49mm/h; 肝功能:TB 9.1umol/L、DB 2.1umol/L、ALT 56U/L、 AST 64U/L、ALB 29.4g/L、ALP 183U/L、GGT 101U/L、 TBA 15.6umol/L; 肾功能:BUN 1.51mmol/L、Cr 32.2umol/L; 电解质:钠 140mmol/L、钾 3.45mmol/L、钙 1.99mmol/L、CO2CP 26.9mmol/L.
诊治经过
6月9日因患者体温控制不佳,加用更昔洛韦250mg静滴 Qd抗病毒治疗,氟康唑0.2g静滴Qd预防真菌感染。换利 奈唑胺0.6g静滴Q12hl联合美罗培南1.0g静滴Q12h抗感 染治疗。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40mg晚20mg。 6月15日上午患者行甲状腺ECT检查,未及时使用甲泼尼 龙,患者上午10点返回病房时体温升高至38.9℃,冰敷 物理降温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后,体温逐渐降至正 常。 6月19日患者诉三日未再发热,全身皮疹消退。停用利 奈唑胺和美罗培南,改用头孢唑污钠3g静滴Q12h。
甲亢 内脏血管 梗塞 痛风 ……
真菌
白血病 嗜血细胞 综合征 …….
肺癌
创伤
脑干伤 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 ……
病毒
肾癌 ……
烧伤 ……
寄生虫
血常规和炎性指标
时间 WBC RBC Hb PLT N% PCT ESR hsCRP 铁蛋白 血β2微 球蛋白
6/6
15.22
3.36
78
399
91.80
-
既往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 否认手术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查体:T:36.6℃,P:114次/分,R:19次/分, BP:115/56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面容正常,左 颈部可触及两个肿大淋巴结、活动无触痛。心率:114 次/分,心率齐,心音强,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 风样杂音。心尖搏动未见异常,无异常隆起及凹陷,双 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腹部外形 正常,全腹柔软,压痛和反跳痛阴性,腹部未触及包块, 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 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诊治经过
6月16日-6月23日患者未诉发热,将甲泼尼龙琥珀酸 钠调整为40mg静滴Qd 6月24日中午,患者体温为37.5℃。6月26日上午,患者 体温升高达38.2℃ 考虑可能是调整激素用量导致 于6月26日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调整为早20mg,晚20mg 静滴 继观
要点
患者长期医嘱给予甲泼尼龙治疗,上午9时静滴40mg, 下午9时静滴20mg,体温有所下降。 6.11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6.12、6.13、6.15患者上午做检查,未能按时用激素, 体温上升(6.12 T 38.6℃,6.13 T 38.8 ℃ ,6.15 T 38.9 ℃)。可以认为体温下降为激素使用所致。
细菌培养
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血需氧培养、血厌氧培养均无细胞 生长
其他辅助检查
肺部及纵隔CT,上、下腹部CT,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多发囊性结节,部分内见点状强回声 考虑为胶质结晶。 甲功五项+Tg-1:Anti-TG 4.89 ↑,其余指标正常。 甲状腺SPECT双叶: 甲状腺吸锝功能轻度减低,以左叶为 甚,不除外甲状腺炎改变可能。
目前诊断
1.慢性EB病毒感染; 2.成人still病?; 3.感染中毒性肝炎; 4.室间隔膜部瘤。
肿瘤标志物
英文名 AFP CEA CA125 CA19-9 CA15-3 FERR CA72-4 β-hCG SCC CYFRA21-1 NSE 中文名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CA125 糖类抗原CA19-9 糖类抗原CA15-3 铁蛋白 糖类抗原CA72-4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定量结果 1.4 1.6 80.5 7.7 19.7 0.69 <1.2 1.7 1.73 19.06 参考值 0.89-8.78 <0.5 ↑ <35.0 <37.0 <31.3 <6.9 <5.0 ↑ <1.5 <2.5 ↑ <16.3 单位 μg/L μg/L U/ml U/ml U/ml μg/L U/ml IU/L ng/ml ng/ml μg/L
初步诊断:发热待查,成人still病?
成人still病
成人still病(AOSD)是结缔组织病中引起长期不明原因 发热的主要病因,曾称为变异性亚败血症,是一种临床综 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及自身免疫 反应有关。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1)发热:是本病的突出症状,多高于39℃,病情一般 尚好,中毒症状不明显。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用糖皮 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能使体温降至正常。 (2)皮疹:呈一过性,高热时出现,热退时消失。 (3)关节痛或关节炎 (4)其他:患者有咽痛,部分有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胸 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损害等。
发热待查
兰佳佳 邱越 杜诗 龙雪峰 刘丰
患者阮某,女,18岁,湖北咸宁人 主诉:发热18天 现病史:患者诉1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发热无规 律,开始为间断性低热,体温在38℃左右,12天前转为 高热,体温多在40.0℃左右,最高体温达41℃ ,伴畏寒、 头晕、胸闷、乏力、咽痛、心慌气短、咳嗽咳痰、腹痛 腹泻、尿频尿急尿痛,关节疼痛等,先后就诊于当地诊 所及通山县人民医院拟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 内膜炎?”并住院治疗一周(具体用药不详),患者仍 持续高热,伴关节,颈部疼痛。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 院就诊,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 室间隔缺损”收住入院。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不佳,睡眠尚可,大小便正 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
辅助检查:通山县人民医院 2017-5-29 血常规:WBC 18.83G/L、RBC 3.53T/L、HGB 86g/L、 PLT 599G/L、NEU 89.9%;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基本正常; 凝血功能:正常; BNP:正常; 血培养:阴性; ESR:98mm/h,CRP >196mg/L; ASO:145IU/ml;
专科情况:神志清楚、精神不佳,皮肤巩膜无黄染,未 见瘀点、瘀斑,颈后、脐周、腰间、双侧腹股沟可见多 处苔藓样皮疹及搔抓痕,左颈部可触及两个肿大淋巴结、 活动无触痛;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齐,心音有力,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 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肋下未触及,移 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升高。 (3)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铁蛋白>2000ng/ml(正常 值上限的3倍)对诊断成人still病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 (4)骨髓呈感染性骨髓象。 (5)2/3患者肝功能异常。
诊断
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为日本成人still病研究委员会制订的 Yamaguchi标准(1992): 主要指标:发热≥39℃,并持续1周以上,关节痛持续2周 以上;典型皮疹;白细胞增高≥10 ×10/9L。 次要指标:咽喉痛;淋巴结肿大及(或)脾肿大;肝功能 异常;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阴性。 符合5项条件含2项主要条件,排除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即可诊断。不典型病例必须充分排除其他引起长期发热的 疾病才能诊断。
病原体检查
EB病毒衣壳抗体IgM EB病毒衣壳抗体IgG EB病毒衣壳抗体IgA EB病毒早期抗体IgG EB病毒早期抗体IgA EB病毒核抗体IgG EB-DNA-细胞内 EB-DNA-细胞内 正常 18.81 ↑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 正常
病原体检查
巨细胞病毒DNA 阴性 肺炎支原体IgM 阴性 嗜肺军团菌IgM 阴性 肺炎衣原体IgM 阴性 血结核抗体+蛋白芯片 阴性 乙丙艾梅 除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外,均为阴性。
初步诊断 1.发热原因待查: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甲状腺炎? 2.感染中毒性肝炎 3.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 4.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发热待查
感染 血液病 变态反应及 结缔组织病 风湿热 SLE 成人Still 病 …… 实体肿瘤 理化损伤 神经源性 其他
细菌
淋巴瘤
肝癌
手术
脑出血
时间 AST ALT ALP GGT ALB BUN CREA LDH
6/6
41 ↑
34
152 ↑
56 ↑
29.5 ↓
2.66 ↓
37.8 ↓
520 ↑
14/6
33
46 ↑
131
63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4.3 ↓
4.45
36.3 ↓
465 ↑
21/6
17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