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答案A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 信息传播B. 意义构建C. 传媒技术D. 社会心理答案:B2.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通过媒介传播信息称为()。
A. 线性传播B. 多元传播C. 双向传播D. 单向传播答案:D3. 市场营销传播的目标是()。
A. 增加知名度B. 增加销售额C. 宣传产品特点D. 形成品牌形象答案:B4. 在群体传播中,影响传播的最重要因素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渠道C. 传播内容D. 传播者答案:D5. 社交媒体的典型特点是()。
A. 单向传播B. 多样性C. 受众被动D. 商业化答案:B6. 通过大量的媒介渠道和广告投放来达到传播目的的策略是()。
A. 效果导向B. 群众导向C. 资源导向D. 市场导向答案:C7.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通过评价、规划和预测等方法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是()。
A. 传播分析B. 传播规划C. 传播执行D. 传播评估答案:B8. 传播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其中实验研究的特点是()。
A. 自然环境B. 随机性C. 长期性D. 主观性答案:B9. 传媒监管的目的是()。
A. 维护媒体秩序B. 限制新闻报道C. 提高媒体收入D. 控制网络发展答案:A10. 在跨文化传播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
A. 忽视差异B. 适应差异C. 强制改变D. 否认差异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答案: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交往中信息传递和意义构建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社会群体等。
2. 请解释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承担着将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的角色。
例如,电视作为一种媒介,通过电视节目将新闻、娱乐等信息传递给观众。
3. 简要描述社交媒体的特点,并说明对传播学研究的意义。
传播学教程答案

传播学教程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课后题答案.doc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整体”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
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乂是-•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乂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木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口我创造,口我完善的系统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Z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传播学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课后练习题:1、信息的定义⼴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相互作⽤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社会信息:与⼈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特点:⼀种信息共享活动;在⼀定的社会关系中进⾏,⼜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传播双⽅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种⾏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内传播、⼈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我创造、⾃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传播隔阂:包括个⼈之间、个⼈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化背景⽅⾯的隔阂。
有⽆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为(媒介的⼈与⼈的社会关系)⼀定的精神⽣产与精神交往与⼀定的物质⽣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产⼒的发展⽔平制约精神。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就是物理载体与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与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就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社会信息就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什么就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就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与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就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就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就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与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与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就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与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与地位。
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就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就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就是普遍存在的。
传播学原理习题(含答案、资料)

传播学教程习题库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名词解释1. 传播: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理解错误。
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4.双重偶然性:指传播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就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填空题1、(库利)(填写人名)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社会学传统,(皮尔士)(填写人名)开创了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
2、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提出,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它们分别是(信源)、(讯息)和(信宿)。
判断题(判断正误,不需说明理由)1、传播学正式成为一门社会科学的时间和新闻学的产生时间大致同期。
(❌)2、任何传播活动都有双重偶然性。
(❌)3、任何传播活动都能达成信息的共享。
(❌)单项选择题1、对传播学的理解,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A、是一门新兴学科;B、是马克思的精神交往理论的具体化;C、是一门交叉学科;D、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我国。
2、对英文communication的传播学理解,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C)A、传播的内容为非物质形态的信息;B、传播的意图是为了信息共享;C、一般而言,传播者具有主动性,受传者具有被动性;D、中译名“传播学”没有准确表达原有单词的交流含义。
3、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提出,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以下选项哪一个不符合要求?(C)A、信源;B、讯息;C、媒介;D、信宿。
4、对信息的传播学理解,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A、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仅包括人类信息,而且包括自然和生物意义的信息;B、人类社会的信息不同于自然和生物意义信息;C、人类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全】郭庆光

★★★第一章★★★第1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首先信息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心态来表现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
其次,当信息做为物理载体,按一定方式排练成信号序连,是必须有一地定意义的。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征: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B 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D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E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且通过这种社会关系传递信息。
同时,通过传播,体现了传授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既保持了既有的社会关系有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
第2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因此,社会传播也是具有系统性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A 开放性系统B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
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C 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D 自我创造自我完善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双重偶然性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
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4。
什么是传播隔阂?传播隔阂是指传播制度,传播渠道,信息系统的功能因素导致的传播偏差,误解。
第3节1.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1)。
首先是因为在他们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传播学教程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教程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7题,每题1分,共87分)1.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A、追随者B、舆论领袖C、受众D、把关人正确答案:B2.提出大众传播具有“麻醉”功能的传播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B、赖特C、拉斯韦尔D、施拉姆正确答案:A3.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媒介为受众设定议程B、政治家为媒介设定议程C、受众为媒介设定议程D、媒介为政治家设定议程正确答案:A4.1859年出版的《论自由》强调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必要性,该书作者是()A、约翰·密尔B、约翰·弥尔顿C、约翰·厄斯金D、托马斯·杰弗逊正确答案:A5.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A、噪音B、讯息C、媒介D、反馈正确答案:A6.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A、日本B、美国C、德国D、中国正确答案:B7.按照英尼斯的说法,质地较轻、容易运送因而能克服空间障碍的媒介是()A、纸草纸B、黏土C、羊皮纸D、石头正确答案:A8.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成为()A、效果研究B、媒介研究C、控制研究D、内容研究正确答案:C9.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A、拉斯韦尔B、施拉姆C、拉扎斯菲尔德D、罗杰斯正确答案:B10.传播模式有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之分,下列模式中属于后者的是()A、布雷多克模式B、香农一韦弗模式C、德弗勒模式D、拉斯韦尔模式正确答案:C11.下列媒介中属于麦克卢汉所说的“凉媒介”的是()A、图书B、广播C、电影D、电视正确答案:D12.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A、人际传播学B、组织传播学C、自我传播学D、大众传播学正确答案:D13.格伯纳提出的“涵化”理论也被称为()A、“回应效果”理论B、“虚化”理论C、“培养”理论D、“认知真实”理论正确答案:C14.传播,就是()的流动过程。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答: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类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手脚分工,渐渐习惯了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是完成从猿到人转变的决定性一步,其意义在于,手变得自由了并且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的技巧和制造工具,是创造精神财富和进行传播活动的重要器官,手脚分工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人类最基本传播手段的语言,也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同时也发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其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正是在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推动之下,不断走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2.人类语言与动物的信号的区别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答: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与动物界的传播不同,人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
语言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3.人类传播经理拉那些发展阶段?A.口语传播时代B.文字传播时代C.印刷传播时代D.电子传播时代1、简述符号的定义。
答:符号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
在数学中即表示运算关系和运算规则符号;在传播学中,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简言之,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征?答:(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答: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第二类非语言符号是体态符号;第三类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整理版郭庆光课前习题答案(全)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整理版郭庆光课前习题答案(全)1. 传播学引论- 题一: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题二:列举传播学的两个重要研究层面,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 题三:传播的两个基本过程是什么?简要解释它们的含义。
- 题四:传播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有哪些?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 题五:简述现代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 传播学的方法- 题一:传播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简要解释其涵义。
- 题二:传播学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 题三:社会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简要说明其重要性。
- 题四:实验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题五:文献分析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简要说明其应用场景。
3. 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 题一:传播媒介的种类有哪些?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 题二:简述传播媒介的传播功能和特征。
- 题三:传播效果的测量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简要说明它们的应用场景。
- 题四:传播效果研究中的因果关系问题是什么?简要解释其意义。
- 题五:简述传播媒介对受众行为的影响机制。
4. 传播受众与传播道德- 题一:传播受众的分类有哪些?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 题二:传播受众的认识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简要说明它们的意义。
- 题三:传播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简要解释其中的含义。
- 题四:传播道德的实施机制是什么?简要描述其运行方式。
- 题五:简述传播受众对传播道德的要求和期待。
5. 其他相关问题- 题一:传播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题二:传播学与其他学科有哪些交叉点?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 题三:简述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 题四:个人如何提高传播学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水平?- 题五:对于传播学的未来发展,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以上是《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整理版郭庆光课前题答案(全)》的内容。
希望对研究传播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如有不确切之处,请以教材为准。
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1. 传播学的定义是什么?2. 描述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
3. 什么是大众传播?它有哪些特点?4. 简述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理论。
5. 什么是传播效果理论中的“议程设置”理论?6. 描述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7. 什么是传播学中的“螺旋效应”?8. 解释“传播媒介”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9. 什么是“传播效果”?它有哪些类型?10. 简述“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
答案1.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在个人、群体、组织和大众之间的传递、接收、处理和反馈的科学,它关注信息传播的过程、效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传播者(Sender)、信息(Message)、渠道(Channel)、接收者(Receiver)和反馈(Feedback)。
3.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
其特点包括广泛性、匿名性、单向性等。
4. “两步流”理论认为,信息首先从媒体流向意见领袖,然后再从意见领袖流向普通大众,形成一种间接的传播模式。
5.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议题,能够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度和看法。
6. “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周围人不同,可能会选择沉默,以避免社会孤立,从而导致少数意见被压制。
7. “螺旋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媒体的报道会加剧公众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关注,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循环。
8. “传播媒介”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或平台,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它们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连接信息生产者和接收者、传递和放大信息的重要作用。
9.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10. 定量研究侧重于通过统计和数学方法来量化研究对象,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内涵和意义,通常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可能会更加详细和专业。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答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新版《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2)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4)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5)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5)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6)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7)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8)第四章人类传播过程与系统结构 (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1)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13)第一节群体传播 (13)第二节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14)第三节组织传播 (15)第七章大众传播 (15)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6)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18)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21)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23)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27)第十二章集中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30)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36)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答:①这是由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提出的。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无知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可以将信息分成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②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与其他信息一样具有物质属性。
而社会信息及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社会信息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的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异同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也就是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答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的定义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4、社会传播的类型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完善。
6、双重偶然性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产达到一定发达程度时,精神生产状态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精神有自身的特殊规律。
9、精神交往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视野更开阔;后者:仅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
与人之间传播关系的本质。
观念和价值倾向,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寻找成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5)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用手写字。
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大量复制。
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A:①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
②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人对符号意义的赋予和解读,与人的社会属性是分不开的。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A: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与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特点:①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
③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A: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A:社会传播由人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五种类型构成,每种类型都是不同的传播系统。
人传播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而人际传播则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联结形成的新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则是更大的系统,这里不仅存在多个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和群体价值。
而组织则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
大众传播则是伴随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A: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联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传播学教程课后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他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
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
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关系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群体~、组织~和大众~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它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整理版郭庆光课后习题答案(全)

传播学教程整理版答案(全)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答:①这是由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提出的。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无知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可以将信息分成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②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与其他信息一样具有物质属性。
而社会信息及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社会信息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的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异同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也就是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的基本特点有: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它是一个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
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传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具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进过符号的中介,就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教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人内传播
2、受众
3、古登堡
4、组织传播学5、“镜中我”
6、反馈7、游戏说8、样本9、控制研究10、大众传播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D
4、C
5、A
6、A
7、A
8、B
9、C 10、A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模式,包括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五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英文字母都包含字母W,故被称为5W模式。
2、①定义: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②社会功能:将个人与社会相联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a) 对社会:主要是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并保持其连续性;通过分工与协作,集结分散
的个人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也会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
b)对个人: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
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也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3、①定义: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包括组织内、外传播。
②功能: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
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又是保持组织整体与外部环境互动的信息桥梁。
具体地: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4、①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
象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②特点:a.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b.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
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c.对象是一般社会大众,即“受众”;d.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和文化属性;e.传播的单向性很强;→f.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此题学生答出概要即可酌情给分)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此题学生答出要点即可酌情给分)
1、①随机抽样形式。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e、多阶段随机抽样。
②非随机抽样形式 a、偶遇抽样;b、判断抽样; c、雪球抽样;d、定额抽样。
2、①.定义: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
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基本特征: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影响力有单一型(现代都市)和综合型(传统社会或农村)。
c.测定指标:生活阅历、社交性和社会经济地位。
3、1960年J.T.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关于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
a.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仅是众多中介因素之一,且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
b.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作为影响因素之一对既有态度的强化;
c.大众传播产生态度改变效果需两个条件—其他中介因素不再起作用,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
d.传播效果的产生受某些心理生理因素制约;
e.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媒介本身的条件(信源性质、内容组织)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为极力强调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被称为“有限效果论”。
4、环境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监测功能。
对社会而言,可能发出自然灾害等警告,促成信息流通,巩固社会规范。
对个人而言,提高新闻人物的社会地位。
对统治阶层而言,可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对文化而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各种文化的发展。
5、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
主要原则:a.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当局的特别许可;b.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c.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任何强制;d.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马歇尔•麦克卢汉1964年的著作《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用独特的见解区分了“冷媒介和热媒介”。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辩证唯物论着,他没有看到人的能动性的作用,人这一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无法磨灭的。
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同时,认识到人对媒介的控制和利用。
2、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①“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略)
②“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前者指摆事实讲道理,后者指营造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感染对方。
H.H.哈特曼等,“诉诸感情”的说服效果略好于“诉诸理性”,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文化水平不同,其行动受理性和感性的支配程度有差异。
无论哪种方法,正确把握问题的性质并充分了解说服的对象,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警钟效果(恐惧诉求):贾尼斯等,不同程度的恐惧诉求效果不同。
所唤起的心理紧张效果大小与诉求的强弱顺序基本一致,引起说服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变化效果与之相反。
“敲警钟”必须掌握分寸、切合实际。
(此题学生答出要点、合理论述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