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课后题答案第111章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全】郭庆光之欧阳理创编
★★★第一章★★★第1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首先信息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心态来表现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
其次,当信息做为物理载体,按一定方式排练成信号序连,是必须有一地定意义的。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征: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B 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D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E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且通过这种社会关系传递信息。
同时,通过传播,体现了传授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既保持了既有的社会欧阳阳理创编2021.03.04关系有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
第2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因此,社会传播也是具有系统性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A 开放性系统B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
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C 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D 自我创造自我完善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双重偶然性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
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4。
什么是传播隔阂?传播隔阂是指传播制度,传播渠道,信息系统的功能因素导致的传播偏差,误解。
第3节1.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1)。
首先是因为在他们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郭庆光老师《传播学教程》部分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
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
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
(一宽一大)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全】(1-7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全】(1-7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整理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是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在论述语言时所讲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概括了社会信息的本质.在传播学中,物理信息和生物信息并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社会信息具有其本质的特性,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理(1)社会信息具有物质性,这是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共同点.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一切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摄像、还是声调、表情、动作(广义上的符号)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逊还,这戏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以处理并引起反馈.所以信息是物质性,并以物质载体的形式体现。
(2)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殊性质,即社会信息的意义性方面.一方面社会信息并不单纯的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还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做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所以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的基本特点也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且通过这种社会关系传递信息。
《传播学教程》(第2版,郭庆光著)-章节题库-第11~15章【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一、概念题1.“证词法”(清华大学2010年研;中传2007年研)答:“证词法”是一种宣传策略,是为人熟知的七种宣传技巧之一。
“证词法”是指通过让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评论某种观念、规划、产品或人,影响公众的态度。
证词法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是一种很常用的技巧。
它所展现给受众的其实并不主要是被宣传的事物本身,更多的是让受众看到他们所崇拜的人或事。
2.意见领袖(舆论领袖、舆论权威)(中山大学2019年研;北工商2019年研;南昌大学2019年研;上外2019年研;西南大学2019年研;北大2018年研;北京师大2018年研;浙大2017年研;湖北大学2017年研;汕头大学2017年研;复旦大学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6年研;四川大学2015年研;厦门大学2014年研;南开大学2014年研;华东师大2014年研;中传2013年研;南京大学2011年研)答: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
其特点是: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3.两级传播(暨南大学2019年研;南京师大2017年研)、两级传播理论(西南大学2018年研;中南大学2017年研;厦门大学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5年研;清华大学2014年研;上海大学2013年研)、“两级传播”模式(北大2010年研)、两级流动传播(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中山大学2018年研)答:两级传播是由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在20世纪40年代《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的理论假说。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第11~15章【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11.1 知识框架图与重点导读【知识框架】【本章要点】一、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三、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11.2 重难点解读一、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1.传播效果的概念(1)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①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②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传播效果概念的双重含义,构成了这项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对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分析,二是对它的综合、宏观过程的考察。
(2)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①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认知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②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③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
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3)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包括:①环境认知效果;②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③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2.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1)传播效果的类型英国学者P.戈尔丁将大众传播的效果分为四种类型:①短期的预期效果,包括“个人的反应”和“对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②短期的非预期效果,包括“个人的自发反应”和“集合的自发反应”;③长期的预期效果,指就某一主题或某项事业进行的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④长期的非预期效果,指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结果。
(2)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①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②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③讯息载体与传播效果;④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⑤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3.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对各类传播效果的性质、产生过程和制约因素的考察,来把握传播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加深对人类传播行为的科学认识。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
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答: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类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手脚分工,渐渐习惯了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是完成从猿到人转变的决定性一步,其意义在于,手变得自由了并且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的技巧和制造工具,是创造精神财富和进行传播活动的重要器官,手脚分工在人类传播开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人类最根本传播手段的语言,也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
在人类社会开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脑和为它效劳的器官同时也发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其进一步开展不断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正是在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推动之下,不断走向更新更高的开展阶段2.人类语言与动物的信号的区别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答: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与动物界的传播不同,人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
语言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局部,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开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3.人类传播经理拉那些开展阶段?A.口语传播时代B.文字传播时代C.印刷传播时代D.电子传播时代1、简述符号的定义。
答:符号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
在数学中即表示运算关系和运算规那么符号;在传播学中,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简言之,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根本要素。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征?答:〔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答: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第二类非语言符号是体态符号;第三类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传播学》课后答案
《传播学》课后答案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
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
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课后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课后题答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传播学教程_课后题答案第1-11章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
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题答案
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包括具体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
7、人类象征行为的定义
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通过象征符传达象征意义来实现。
8、象征性互动理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②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精神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物质发展,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发达程度时,精神生产状态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精神有自身的特殊规律。
5、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符号本身之外)
①传播者的意义: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
②受众的意义:符号本身的意义随时代发展而变化,而受众个体却依照各自背景理解和解释符号意义,使得不同的受众对同一种符号构成的信息会有不同的理解;
③情境意义:很多情况下,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不具备的意义,并制约符号意义。
①口语传播时代:人类开口说话—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②文字传播时代:以手抄为主。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③印刷传播时代: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文字信息的批量生产和大量复制。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整理版郭庆光课后习题答案(全)
传播学教程整理版答案(全)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答:①这是由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提出的。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无知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可以将信息分成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②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与其他信息一样具有物质属性。
而社会信息及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社会信息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的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异同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也就是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的基本特点有: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它是一个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
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传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具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进过符号的中介,就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
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第三节1、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的出发点?因为再他们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前所述,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在现代传播学中,传播是以“信息”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所设及的对象和范畴没有多大的差距。
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的出发点。
2、试述精神产生和精神交往与物质产生和物质交往的辨证关系?(1)精神产生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产生和物质交往的发展。
(2)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程度,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只要矛盾。
(3)精神产生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产生和物质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他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
3、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他们往往单纯地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则不同,它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关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3)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
信息既然是产品,也必然凝结着人的劳动,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信息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的共性。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1)劳动促进社会成员紧密地相互结合起来,使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的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
(2)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拉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最终经过漫长的速度和发展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2、人类语言区别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第二节1、人类传播经理拉那些发展阶段?语言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互连网传播时代2、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系统符号系统是什么?意义?(1)文字传播时代(2)大大加速拉人类利用体外媒介系统的进程。
3、试述中国的印刷术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并迅速成为正在萌芽中的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
今天,印刷媒介已经高度普及,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作为人们今天获得信息,知识,娱乐的基本渠道之一,在这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第三节1、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话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媒介和媒介技术理解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媒介的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是无可否认的。
2、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
(3)机器媒介系统。
3、什么是信息社会?他具有那些特点?信息社会是一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是生产产品的社会,生活是对加工的自然的挑战,技术化,合理化得到了推进。
特点:社会经济的主体有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3产业,既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力主体不在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只要依靠信用;贸易不在只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4、体外话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如何理解着一观点?过去有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综合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传播系统当中,可以说,人类的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统和的时代,这是信息系统演化中的一段飞跃,同时也意味着系统规模更加巨大,结构更加复杂。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1、简述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1 象征符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 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 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 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1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2 体态符;(3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4、符号的基本功能?(1 表达和理解功能;(2 传达功能;(3 思考功能。
第二节1、什么是意义?意义如何产生的?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产生:意义活动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它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在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不断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中抽象出意义。
2、符号的意义有哪些分类?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3、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那些意义种子起作用?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景意义。
第三节1、信息是由符号和意义构成的,人区别与动物的的基本特征就是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
象征行为具有智慧性。
社会性和约定性,再许多场合同时也具有价值性。
动机性和取向性。
象征行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
创造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文化的一种活力。
2、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如果没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就会造成传播过程的偏差,误解。
从而产生传播隔阂,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阻碍。
共同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说使用的语言。
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共通的意义空间为传播奠定了基础,使传播能够顺利进行。
3 、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和知识的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
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象征文化的产生是追求新事物新意义是人的一种基本截止;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人参与象征性事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其区别是什么?将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直线传播。
循环传播没有传授者和受传者,两者都是传播的主体,两者是互动的。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单向的,后者是双向的,互动的。
3、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
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第二节1、简述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1、传播双方都是一个个体系统都有自己内在的活动;2、各个系统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4、群体系统的运行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其他环境保持互动。
2、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答:社会传播总过程即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宏观过程。
3、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有什么特点?他把人类交往分为三种:能量交往,物质交往,符号交往。
传播双方如果属于人际传播,传播则是他们从事精神交往的纽带;如果属于大众传播,那么传播者是组织的媒介企业,而受传者是具有一定自我能动性的个人。
4、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应该如何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2、考察信息传播就要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3、精神生产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运用;4、传播学不仅单纯考察狭义的信息“交流”,而必须与宏观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1、什么是人内传播?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