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林》老师版
《牲畜林》教学叙事教案教学设计

《牲畜林》教学叙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牲畜林》选自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
本课内容详细描述了牲畜林中各种动物的生活情景,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牲畜的特点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第7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生词的学习和运用,朗读技巧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牲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题《牲畜林》。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不认识的生词进行查字典,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解析生词和难点句型,并对课文进行朗读示范。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牲畜林》2. 生词:和谐、牲畜、特点、保护3. 课文主旨:关爱动物,保护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牲畜林”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要求:正确运用本课所学生词,描述自己心中的牲畜林,表达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关于动物的书籍,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六单元《牲畜林》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鉴赏

话题结构
阅读P69-71,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小说结构是一个“容器”? 2、好的结构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3、结构是怎样构成的? 4、常见的结构有哪些类型?
• 故事结构: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 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结与影响的一种情势,是 生活长河之水的一个“容器” 。
1、好结构的特点:
• 为什么多次使用延迟法却不让人觉得厌烦?
第一次 他本来就双手发抖,瞄不准,现在又如此激动结果便可
想而知了。…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
股。
(用墨较多直接描写)
第二次 朱阿手中的猎枪又跳喻)
第三次 朱阿简直给搞糊涂了,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文中使用了几次“延迟”? 这样的“延迟”对表现 主题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 (朱阿自己) “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 大姐’,怎么办?” 第二次 (两个小孩) “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 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第三次 (牧羊人) “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千万别 打死我的羊。你瞄准点。”
作用
第一、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使得各种牲畜(只有最后的野猫 不是家畜)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夸大地描写了牲 畜林欢乐的景象。 • 第二、暗示主旨,战争的严酷性也仍然从中显露出来。 • 第三、控制小说的节奏,使得本来紧张猛烈的情节节奏舒
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 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3)以心理为中心的结构(意识流)
《墙上的斑点》“墙上的斑点”这个容器使漫阔的遐思,都不至 于散乱。
《牲畜林》的容器是什么呢?
“牲畜林”是要点,朱阿回村找牛一系列情节将其丰富为一 个完整的结构。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牲畜林》

《牲畜林》教学设计桐乡市高级中学李燕一、学情分析《牲畜林》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第六个话题“结构”,高二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过了其它话题的小说,对于传统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已经有所了解。
笔者任教的是省级特色示范高中的普通班的学生,共有学生41人,根据课前导学的反馈,大部分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能读通全文,了解故事梗概,能说出哪些地方读起来是轻松幽默的,能初步感受文章的“轻”。
但是这种阅读感受仅仅停留于文本阅读的表面,很少有学生去深入地探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延迟法在文中的运用,感知“层层递进”的具体表现并探究其用意。
【过程与方法】根据课前导学案,着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渗透于课堂中,贯串起整堂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教师环节上的层层推进,引领学生感悟文章主题,丰富创作理念与情感认知。
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文中“延迟法”的运用和好处。
【难点】通过文章结构的层层推进与主题的“重”让学生领悟作者“化重为轻”的艺术和内涵。
【突破方法】针对重点,采用厘清情节、讲授新词、知人论世的方法;针对难点,采用朗读、比较、重构等方法进行突破。
四、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导学,调查“真切实在”的“情”通过课前导学的学情调查,发现并了解学生预习的大致情况,课前导学一共分为3题:(1)概括小说主要内容;(2)读完这篇小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具体指出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这种心情?(3)你在课文阅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需要老师帮助解决?请分条写在下面。
【设计意图】第一题旨在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题的回答情况很关键,整个教学思路是围绕着它进行的,涉及情感、情节的具体指向、人物的分析、主题的把握等方面的知识点。
第三题则是为了了解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并用学生的问题按照一定思路串联起整堂课,期望做到既能基于学生的疑问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在教学过程中层层推进,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
高中语文《牲畜林》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PPT共29页

高中语文《牲畜林》课件1 新人教版 选修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牲畜林》教学课件

2023《牲畜林》教学课件contents •背景介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主题思想•教学建议与课堂活动目录01背景介绍1922年至1943年期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1939年至1945年期间,欧洲各国以及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等国家先后卷入了一场全球性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背景•伊泰洛·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出生于1923年。
他的作品以寓言、奇幻和科幻小说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想象力。
作者介绍反法西斯战争卡尔维诺在二战期间曾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被捕入狱。
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与政治卡尔维诺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现实,并且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密切相关。
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到社会和政治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02故事情节1故事概述23讲述的是二战期间发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故事背景揭示战争对平民的影响,特别是对儿童和老人的伤害。
故事主题以一个叫朱阿的小农夫为主线,描述了他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保护家人和村庄的牲畜。
故事线索03朱阿与纳粹士兵的对抗朱阿与纳粹士兵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抗,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保护了家人和村庄的牲畜。
故事发展01朱阿的困境朱阿的妻子被纳粹士兵带走,他的房屋被炸毁,心爱的驴子被夺走。
02朱阿的成长在困境中,朱阿逐渐展现出勇气和智慧,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获得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
故事高潮朱阿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阻止了纳粹士兵抢夺村庄的牲畜,挽救了村庄的命运。
结局朱阿成为了村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勇气和智慧也感染了更多的人,最终,战争结束了,和平降临到了这个村庄。
故事高潮与结局03人物形象朱阿故事主人公,一个懦弱的、没断奶的、离了女人的五十岁小老头。
嗜酒如命,喝得手直发抖,三天两头往酒馆里钻。
正因如此,他被征召参加对德作战。
高中语文教案《牲畜林》(人教选修之《外国小说

1 2
写作任务设计
布置与小说主题相关的创意写作任务,如续写小 说情节、改写故事结局、创作新的人物形象等。
写作指导
针对学生的写作任务,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技 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3
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成果的展示和交流,鼓励 学生互相点评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 平。
课堂互动环节设置及效果评估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呈现
知识掌握情况
01
学生自我评价对于牲畜林和外国小说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包
括基本概念、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理解。
阅读能力提升
02
学生自我评价在阅读《牲畜林》过程中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
、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思考与表达能力
03
学生自我评价在思考和表达《牲畜林》主题思想、人物形象、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牲畜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介绍了牲畜林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表 现。
外国小说中的牲畜林
分析了《牲畜林》的背景、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 探讨了小说中牲畜林的形象塑造和象征意义。
文学手法与技巧
总结了作者在《牲畜林》中运用的文学手法和技巧,如象 征、隐喻、讽刺等,以及这些手法在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 形象方面的作用。
谐相处的主题。
小说中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刻画 02 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表 03 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及时代背景
作者介绍
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 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享誉世界文坛。
6.11 牲畜林 课件(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xì 列 系 4.系 . 鞋带 jì 系 .
东西ká nɡ 扛 . 6.扛 鼎 ɡānɡ 力能扛 .
自主学习
二、辨形组词
栗 1. Βιβλιοθήκη 粟板栗 粟米峭 料峭 2.诮 讥诮 俏 俏丽
蹩 5. 弊
膘 膘肥 3.剽 剽窃 镖 飞镖
锥 圆锥 4.椎 椎心 推 推拉
蹩脚 弊端
自主学习
• 三、近义辨析 • 1.干涉·干预 • 辨析: 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 硬管。带有贬义。干预:过问(别人的事)。语 气上没有“干涉”重,属中性词。 • 例 句 1. 你 也 不 好 好 想 想 ,凭什么老是 干涉 ________别人的生活。 干预 • 例句 2. 记者获悉,价格临时 ________ 措施 在 “ 临时 ” 执行了一年后,正式宣布被解除。
自主学习
• 知识卡片 • • • • • • 一、作家作品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 意大利当代新闻工作者、短篇小说家, 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 成为意大利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 之一。
自主学习
• 出生于古巴,父母都是植物学家;自幼与大 自然结下不解之缘,并使其作品始终富有寓 言式的童话般的色彩。二次大战期间加入抗 德游击队,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院。除了写 小说,卡尔维诺还收集编写民间故事。卡尔 维诺走遍意大利,终于编写出一部《意大利 童话》,这部《意大利童话》可以和安徒生、 格林兄弟的童话媲美。 • 作品有:《命运交织的城堡》《寒冬夜行人》 《看不见的城市》《通往蜘蛛巢的小路》。
自主学习
• 四、词语解释 • 1 .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比 比 皆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意是形容人的肚子大。 __ 现在有时用来比喻人的某种丑态,含有贬乏。 • 2 . 不冷而发抖。 大 腹 便 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牲畜林ppt 人教课标版

3、《牲畜林》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其 中使用了几次“延迟”? 这样的“延迟”对表现主题 有什么作用?
❖ 使用了六次“延迟”。
❖ “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 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 演, 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 一边。
❖ 延迟法的反复使用, 使得各种 牲畜( 只有最后 的野猫不是家畜) 接连出场, 成为故事的真正 主角。
作业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牲畜林》精品教案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第1课《牲畜林》【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在结构安排上的“延迟”技巧;2.分析概括小说主要人物形象,同时体会小说语言的诙谐与幽默;3.领会小说的主题,同时感受卡尔维诺用“轻”表达“重”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说中的“延迟”技巧;2.体会小说的主题,感受卡尔维诺用“轻”表达“重”的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完小说,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本篇小说从属于哪个母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轻松、诙谐、幽默)战争“在那扫荡的日子里”、“德国鬼子进村了”等等平常我们接触战争这个话题,一般都是怎样的感受?(沉重),像朴树的《白桦林》、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雨果的《悲惨世界》等等,战争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沉重与压抑,而本篇小说却给人的第一感受是轻松和愉悦,那么接下来我们走进文本,看看作者卡尔维诺是怎样做到以“轻”来写“重”的。
二、新授1.给学生补充相关资料(导学案里呈现):(1)作者伊泰洛·卡尔维诺(1923-1985)出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
为了使出生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不忘故土,母亲特意给儿子取名为伊泰洛(意大利的意思)。
父亲是园艺师,母亲是植物学家,他自幼就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使得卡尔维诺的作品常带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他曾写有可以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相媲美的《意大利童话》,而他的这种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
二战期间,德国人占领意大利,卡尔维诺与弟弟加入游击队抵抗敌军,卡尔维诺的父母因此被德国人羁押做人质。
在战争期间,意大利人民不屈不挠、浴血抗击所表现出的英勇的革命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战斗风貌,为卡尔维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代表作品《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通往蜘蛛巢的小路》等。
卡尔维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因当年去世而与这个奖项失之交臂。
(2)卡尔维诺创作中“轻”与“重”的相关理论:※当我觉得人类的王国不可避免地要变得沉重时,我总想我是否应该像帕尔修斯那样飞向另一个世界。
2024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牲畜林》

2024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牲畜林》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牲畜林》。
本文是一篇描绘我国北方草原上牲畜生活的散文,通过作者对牲畜生活的细致观察,展现了牲畜与人类之间的深厚情感,教育学生要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牲畜的关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关爱动物,珍惜自然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牲畜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动物图片、环境保护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草原牲畜生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牲畜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思考作者对牲畜的关爱之情。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保护牲畜和环境的实际行动。
六、板书设计板书牲畜林板书内容:1. 牲畜生活环境2. 作者关爱牲畜之情3. 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采访日记内容要求:记录采访家人或邻居关于关爱牲畜和环境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2. 作业题目:保护牲畜和环境的建议内容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保护牲畜和环境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较好,能够认识到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具体行动保护牲畜和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牧场或养殖场,亲身体验牲畜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关爱动物、保护环境意识。
《牲畜林》(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74张ppt)

着山羊的老太婆和抱着大鹅的小姑娘比比皆是。更有甚者,
有人连逃难的时候还带着家兔。
【点拨】开篇第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集市的热闹、 纷乱来形容现在的树林,形象而贴切。同时作者用简洁的 语句,几笔便把当时混乱后的场面给描绘了出来。同时也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及场所,为后文埋下了伏笔,给情
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文中的百姓们是纯朴善良的, 在逃离时不忘救走他们所饲养的动物,同时也展现了他们
这样的枪法和心态,决定了他不可能射中目标。
2.有人认为朱阿是一个“小丑”,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英
雄”,你认为呢? 【提示】他是小丑。从外貌来看,男主角朱阿是个近乎小丑 的形象,他还是嗜酒过度的酒鬼、不可救药的劣等射手。他 不是英雄,而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就像在马戏表演中,小 丑衔接起节目与节目。
他是英雄。是朱阿把一个德国兵间接引到“牲畜林” 中来的,也是朱阿的拙劣射术,使得各种牲畜有与德国兵轮 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在树林里和野猫在悬崖边上 厮打在一起,最终全都掉下了石崖。是他消灭了这个纳粹 兵,为村里的百姓报了仇,所以说他是个英雄。
1.文中第二段描写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探究】文中第二段作者用很轻松的笔调向我们展现
了一个童话般的动物世界,在这片小林子里充满了和谐的
气息,生活着自由自在的动物。而这一片和睦,也是当地 村民的生活反映,他们也渴望这种平淡自由的生活。但侵 略者的战争将这一切碾得粉碎,不仅人们的平静生活被打 破,连牲畜们的一切也被搅乱。第二段的描写既回应了题 目,又为后文故事设置了一个背景,参加反侵略战斗的不 仅仅是受害的人,连动物们也加入了这场斗争,幽默含蓄 地表现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2.简要概括朱阿的形象特征。 【分析探究】朱阿是小说的主人公,他身上有这样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牲畜林》 课件30张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全文以平实但又调侃幽默的语言描述了 意大利农民同入侵的德国纳粹士兵抗击的 故事,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牲畜林”里洋溢着生命与和谐,善良 与人性,给反法西斯战争带来了希望和力 量,这希望和力量,正是杀死“战争妖魔” 的基础。之所以选择牲畜林,也恰是小说 的主旨所在。)
朱阿用那两条短腿飞快地跑着,下坡时就 像一只滚动的球,上坡时气喘吁吁。(第11 段)
喝酒过多……手颤……(第13段) 最蹩脚的猎手……(第19段)
朱阿是一个典型的小农,惜 财、爱喝酒,最蹩脚的猎手。
【二】形象之轻:
2、人物形象德国兵:
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他 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 枪。……他边走边用鼻子嗅着。扁平的军帽 下,一张猪样的黄脸东张西望。”(第16段)
要求(1)联系课本,找到依据; (2)联系你曾读过的作品,进行比
较。
【一】情节之轻:
序幕:村民带着唯一的财产——牲畜逃难进入森林。 发生:德国鬼子进村扫荡,朱阿的奶牛还没有藏起
来; 发展:朱阿拙劣的射技,使得牲畜林的牲畜接连出
场; 高潮和结局:朱阿射中了衰老的母鸡,德国兵和野
猫一起滚下山崖; 尾声:朱阿成为“英雄”。
牲畜林
伊泰洛·卡尔维诺
《牲畜林》的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下,索 取原文信息,进行回答。
在那扫荡的日子里(72页开头) 德国鬼子进村了(第七段) 最伟大的游击队员(最后一段)
明确:
故事发生的时间: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入侵意大利
这篇小说你读后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呢?请同学们用四个字概括一下。
结局皆大欢喜
Hale Waihona Puke 诗仙李白在京师长安仅被闲置于翰林 院,非常不满现状,曾写《古朗月行》, 隐而喻之。
《牲畜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牲畜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牲畜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夏强教材地位《牲畜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
全书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讲一个话题。
第六单元的话题为构造,重点探索小说在构造上的特点。
《牲畜林》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牲畜林既是构造要点,又是主题要点,小说采用层层推进的线性构造,在情节开展中频繁使用延迟技巧,该篇是进展小说构造教学很好的范例。
这一节课我由构造切入重点讲延迟法的运用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在构造上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层层推进的线性构造,把握“牲畜林”在小说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把握“延迟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和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文中和谐对抗野蛮、善良战胜邪恶的主旨。
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外国小说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延迟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和作用教学难点:把握“牲畜林”在小说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发现、质疑、创新。
根据新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拟采用以下方法进展教学:1、讨论分析法。
激活思维,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启发---探究发现法。
教师只是引导,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分析归纳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五、学习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指导。
让学生从“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讨论分析法、思考评价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两大环节:一、把握“牲畜林”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容器”这个概念;二、赏析《牲畜林》的情节,让学生把握“延迟法”。
牲畜林学案(教师版)教学提纲

牲畜林【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
2、体悟小说结构的特点,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
3、体会作者以轻逸之笔写沉重生活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小说的结构特点及轻松幽默的艺术笔法。
【教学建议】“延迟”是小说基本的创作手法,这个知识点较容易把握。
《牲畜林》的背景是二战,战争是残酷的,本课可从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所论述的文学创作的第一原则“轻逸”出发组织教学,从人物、结构、语言三个层面讨论他为什么会采用“轻”的写法来写“重”的战争,以求更贴近小说创作本身!【教学过程】一、导入: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说道:“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
”这篇课文可从轻逸与形象、轻逸与结构、轻逸与语言三个方面解读。
二、文本研读:(一)轻逸与形象1、我们一般是怎样看待英雄的?《牲畜林》里有英雄吗?朱阿是英雄吗?作者为什么把朱阿塑造成一个枪法很不准的劣等猎手?朱阿不是英雄,而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就像在马戏表演中, 小丑衔接起节目与节目。
是朱阿把一个德国兵间接引到“牲畜林”中来的(直接引的是母牛“花大姐”,)也是朱阿的拙劣射术,使得各种牲畜接连上场,有与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从而展开故事情节。
2、小说里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谁?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是什么?卡尔维诺颠覆性的描写是为什么?“农民模样的德国兵”。
卡尔维诺颠覆这一形象是对侵略者的一种丑化。
所谓的英雄和敌人都成了小丑,树林成了集市——拍着翅膀的成群的鸭子、不给让路的山羊、性情温顺而固执的“花大姐”、漂亮的粉红色小猪、又老又瘦的母鸡……,战争的严肃与残酷全都消解在嬉笑之中。
3、小说中的人物给人的感觉很搞笑,但战争给人的印象是恐怖、残酷、死亡……小说借此想表达什么?也许,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所揭示的关于生活的态度能让我们理解卡尔维诺的这种“减少沉重”的努力:轻,是对生活中无法躲避的沉重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涩的认可。
(二)轻逸与结构1、有人将小说的结构比作容器,好的容器承载丰盈的内涵,那么,这篇小说的容器是什么呢?(“牲畜林”)表现战争主题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呢?你对林子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明确:林子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林子就像诺亚方舟,林子内宁静安详,生机勃勃,没有血腥,没有恐惧,是战争的避难所。
牲畜林教学版

整体风格
化严肃为轻松 变沉重为灵动
探究意蕴
3、小说多处(如1-2段、28段、31段)描写 林中动物热闹非凡、盛大狂欢的场景,是否 掩盖了战争的严酷?(文峻、高洁、程肖萍、 肖欣等)
1、以轻松灵动来表现战争扫荡的严酷沉 重是本文独特的叙事风格。 2、这一风格表现了意大利人民对于侵略 者的蔑视,对于获得正义战争胜利的信 心,也体现了人民的乐观精神。
结构要点
‚牲畜林‛是一个‚容器‛,截取并承 载了意大利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生活的部分 ‚生活之水‛,作者以这一滴之水,反映反 法西斯战争生活的全景。 作为一个‚容器‛,‚牲畜林‛包容了 ‚朱阿回村找牛,德国兵误入密林、抢掠牲 畜,朱阿瞄准追杀‛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 是一个由完美情节支撑的‚容器‛。
主题要点
1、每一次阻止都是一次延迟,每一次阻 止合情合理。 2、每一次延迟都拓展了情节发展,让朱 阿追杀德国兵的情节不停上演,也让各 种牲畜和它们的主人纷纷上场。 3、用延迟法设计情节,形成层层推进的 线性结构。 4、层层推进的结构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文艺评论家与部长 (波兰)格罗津斯卡
‚您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 部长摇了摇头。 ‚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忙更正。 部长摇头。 ‚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 的庸俗的知识分子。‛ 部长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赏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 楚。‛ 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部长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 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
轻,是对生活中无法躲避的沉重 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涩的认可。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牲畜林ppt30 人教课标版

绝对不是
这显然是一个马戏 团的小丑,高大的英雄形 象被彻底颠覆了。
注意:小说里还有另一个关键人物, 他是谁? “农民模样的德国兵”
将文中比较集中描写这一形象的 语句找出来。
“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 长胳膊、长脖子,他的腿也 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 的破枪。……他边走边用鼻 子嗅着。扁平的军帽下,一 张猪样的黄脸东张西望。”
探究:这样的“延迟”对表现主题有什 么作用?
“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 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 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 边。
四、合作探讨:
为什么最后朱阿射死的是一只最老最 瘦的母鸡,而打败德国兵的却是一只野 猫?
小说的高潮出现在朱阿终于开枪射击之后。 但是他的子弹一颗也没有打到德国兵身上 , 而 是全部交给了那只衰老的母鸡。作家把最后的 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 它不是牲畜, 反而 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专门捕食飞禽, 有时甚至 到村子里偷鸡吃), 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 掉下了石崖。
三、赏析结构
1、文中将“牲畜林”比作“诺亚 方舟”,有什么象征意义?
《圣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深悔 自己的创世之举,决定用洪水淹 没大地,唯一幸免的是善良的诺 亚一家。上帝吩咐他们建造一艘 巨大的方舟,把所有的动物,无 论贵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或 爬的,都雌雄配对,带上方舟。
导 作 字 整 品 品 赏 合课 入 者 词 体 味 味 析 作堂 新 简 积 感 形 语 结 探总 课 介 累 知 象 言 构 讨结
作者简介:
伊泰洛·卡尔维诺于1923年 10月15日生于古巴哈瓦那附 近,父亲是园艺师,母亲是 植物学家,自幼就与大自然 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使出生在异国他 乡的儿子不忘故土,母亲特意给儿子取 名为伊泰洛(“意大利”的意思),以 寄托他们对故乡的怀念。1925年卡尔维 诺全家移居到父亲的故乡圣莱莫。他不 仅从父母亲那里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
高中语文《牲畜林》课件2 新人教版选修共52页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2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牲畜林ppt13 人教课标版

•
《牲畜林》就是一直围绕着危机运转, 德国鬼子进村了,农民们都赶着牲畜走进 山林里,朱阿因为在树林深处砍柴,对村 子里的事情好不知晓,这就出现了第一个 危机:他在世界上的唯一财产,奶牛“花 大姐”还在家里呢。是冒险回村把“花大 姐”救出来,还是安全的躲在树林里?! 小说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节奏中 获得了结构的力量
•
《牲畜林》中,朱阿一共有 六次打算射击, 其中五次准备 射击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发 射。但这又不是简单地照搬民 间故事的写法, 而是有一些更 深的意思在里面。
• •
小说的结构和主题的要点, 都在于“牲畜林” 这一意象。延迟法的反复使用, 使得各种 牲畜 接连出场, 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牲畜们可不管 你是德国兵还是什么, 它们只管在林子中间跑啊、 跳啊, 仿佛这是一场盛大的狂欢节。正是这种欢 乐的景象所蕴涵的精神, 把严酷的战争这一“历 史真实”融化到自然和谐的“文学真实”中来。 其次, 战争的严酷性也仍然从中显露出来。朱阿 一想到他在世上惟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带走, 便 不寒而栗, 同样, 那头粉红色的小猪是那两个小 孩的惟一财产, 那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 也是老太婆吉鲁米娜的惟一财产, 本来就已十分 穷困, 一旦失去这点财产, 生活将更加悲惨。
•
第六次, 这次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 的母鸡。作者似乎有意避免把一个太鲜活 的生命在他的小说里交付到死亡的命运中 去, 从而安排了一只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 它更老、更瘦的鸡。 朱阿终于要射击 了, 这次是躲在他临时堆砌的掩体后面。现 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 就算把那没毛 的母鸡打死, 也没什么关系。
• 作用!!!
• “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 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战争 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牲畜林
编制:审核:审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清小说脉络,认识与理解本小说层层推进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小说节构的把握,了解延迟法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谴责战争珍视生命的思想情感;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乐观精
神。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对照注释和教材助读研读课文,自学完成对小说节构的把握,了解延迟法的特点。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教材助读】
1、阅读P77-78,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小说结构是一个“容器”?
(2)好的结构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3)结构是怎样构成的?
(4)常见的结构有哪些类型?
2、作者与作品简介
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人,当代作家。
他与阿根廷的博尔赫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并提,甚至称他是“作家们的作家”。
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
在他绚烂多变的小说后面是一片暖和而明亮的阳光,幻想、宇宙、无穷、时间、欢笑或者悲怆就在这片阳光中静静地蔓延。
卡尔维诺是一位富于幻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穷探索的作家。
曹文轩说“卡尔维诺是天堂里的作家”,也有人说他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又译《蛛巢小径》);
代表作:小说《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织的城堡》《我们的先人》《宇宙谐趣》。
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译《美国讲稿》)。
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创作思想: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
”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在卡尔维诺看来,文学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应该是轻灵、智慧地来反映生活。
3、延迟法
为了保持小说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
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幻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这种小说创作的方法类似于“猴子掰包谷(玉米)”。
4、知识链接:
1.《牲畜林》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牲畜林”在文中有何蕴意?
“牲畜林”是一个意象,一种象征。
既是小说结构的要点,也是小说主题的要点。
(1)结构要点:“牲畜林”是一个“容器”, 装载了反法西斯战争这一现实生活之水。
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都承载在这个容器之中。
(2)“牲畜林”是充满自然和谐,充满自然生命力的地方,正如诺亚方舟,带给人们以生活的希望,这希望就是战胜战争的源动力。
它也正是以它这种民间故事般的神奇,成为这篇小说结构和主题上双重的要点。
2.文中将“牲畜林”比作“诺亚方舟”,有什么象征意义?
“诺亚方舟”,比喻牲畜林宁静安详,生机勃勃,没有血腥,没有恐惧,是战争的避难所。
《圣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深悔自己的创世之举,决定用洪水淹没大地,唯一幸免的是善良的诺亚一家。
上帝吩咐他们建造一艘巨大的方舟,把所有的动物,无论贵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或爬的,都雌雄配对,带上方舟。
《牲畜林》的主要情节集中在“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的树林里。
灌木丛和树林中有“膘肥体壮的公牛和大腹便便的母牛”,有山羊、大鹅、家兔、母鸡、鸭子、小猪等等,当然还有它们善良朴素的主人。
这能否理解成逃避战争洪水的“诺亚方舟”呢?小说结尾德国兵和那只凶恶的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诺亚方舟”拒绝任何罪恶,它承载着善良与正义,等待洪水退去,迎接上帝赐予的净土。
预习自测
1、请给加点字词注音。
苔.(tái)藓.(xiǎn ) 哞.(mōu ) 蹩.(biã) 脚扳.(bān)机
岔.(chà)路挣.(zhâng)脱咩.(miē) 挣.(zhēng)扎
打量.(liang) 腼.(miǎn)腆.(tiǎn) 小鸡仔.( zǎi) 挨.(āi)门挨户
2.朱阿是一个怎样的猎手?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村中一个最蹩脚的劣等射手。
他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
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朱阿每次举起枪准备射击时,总有人跳出来阻拦,浏览全文,写出总共有哪几次?这样的设计在情节上称之为什么?在结构上又称之为什么?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大花牛——小猪(两个小孩)——山羊(牧羊人)——火鸡(胖姑娘)——家兔(小女孩)——母鸡(吉鲁米娜)——野猫(德国兵)(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
在情节上称为“摇摆”,在结构上称为“延迟”。
明确:(1)延迟法的反复使用,使得各种牲畜(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
正主角。
牲畜们可不管你是德国兵还是什么,
它们只管在林子中间跑啊、跳啊,仿佛这是一场盛大的狂欢节。
正是这种欢乐的景象所蕴涵的精神,把严酷的战争这一“历史真实”融化到自然和谐的“文学真实”中来。
(2)战争的严酷性也仍然从中显露出来。
朱阿一想到他在世上惟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带走,便不寒而栗,同样,那头粉红色的小猪是那两个小孩的惟一财产,那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也是老太婆吉鲁米娜的惟一财产,本来就已十分穷困,一旦失去这点财产,生活将更加悲惨。
(3)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探究点二:《牲畜林》被许多文学评论家称为“经典喜剧”,请你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评论。
答:本文是一部经典喜剧。
从结局安排看,小说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善良最终战胜了邪恶,就连在斗争过程中唯一蒙受一点损失的“可怜的吉鲁米娜”也获得了补偿。
从表现手法上看,小说成功运用了较多的夸张、荒诞手法,形成了行文的喜剧性风格特点,如第七段中有关朱阿四枪的描写。
[高考链接]
一.情节结构高考命题形式
(一)概括情节
概括小说的情节,就是概括故事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命题形式:
1、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2、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
4、概述小说某一部分的内容。
5、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6、围绕某某人物概括小说的情节。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命题形式:
1、某某情节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2、某某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3、某某情节与上下文有何关联。
4、某某情节可否删去,为什么?二.情节结构知识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