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东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和君咨询课题组
二零一六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京东对供应链的商业理解 (3)
1.1 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不在电商,在“三流” (3)
1.2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 (3)
1.3 供应链定位分析:把握客户的价值诉求而非仅仅需求 (6)
1.4 供应链效益分析:构建、管理和维系好主、客体网络 (9)
1.4.1 建构良好的商业生态,实现多利益相关者协同的网络 (9)
1.4.2 构建良好的产业内外系统,实现内外流程的一体化 (11)
1.4.3 运用大数据和品质管理,实现供应链网络的维系和发展 (14)
1.5 供应链效率分析:提高资源运用的效率 (17)
1.5.1 供应链资源广度分析:广义看待各类资源而非仅仅物质资源 (17)
1.5.2 供应链资源的深度分析:将资源转化为独特的供应链运营能力 (20)
1.5.3 供应链资源能力的动态分析:保持结构和系统的柔性化 (23)
第二章京东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必然和标杆 (26)
2.1贸易流通领域变革与物流独特性业务 (26)
2.2贸易流通领域供应链金融类型化 (31)
2.3 物流导向型供应链金融模式 (36)
2.4 市场导向型供应链金融模式 (41)
2.5 一体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47)
第三章物流领域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研究 (56)
3.1 物流金融的本质规律与形态 (56)
3.2 物流领域供应链金融创新类型化 (61)
3.3 区域变革发展型物流金融模式 (64)
3.4 广域变革发展型物流金融模式 (68)
3.5 知识型网络拓展物流金融模式 (71)
第四章京东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和发展历程 (78)
4.1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起点——活用账期 (78)
4.2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 (80)
4.3 京东金融新起点——动产融资 (83)
第五章京东供应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定位 (87)
5.1 京东白条 (87)
5.2 京保贝 (90)
5.3 京东众筹 (92)
5.4 为上下游提供金融+大数据的智能服务 (94)
5.5 农村金融战略 (96)
第一章京东对供应链的商业理解
1.1 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不在电商,在“三流”
1998年,京东从中关村的一个4平米小柜台起步,依靠不卖假货的好口碑逐渐声名远播,坐上了中关村电脑碟片市场第一的交椅。2003年由于“非典”的阴差阳错,京东转型做电商,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如今的京东已是美国上市企业,中国最大的自营电商,在互联网同质竞争的商业环境下,京东凭什么后发先至,逐个超越当年看似遥不可及的竞争对手,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呢?通过我们的调研,终于可以抽丝剥茧,一探京东成功的秘诀,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不在电商,在“三流”(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在整个以“三流”为主干的供应链管理上。
正是刘强东及其团队对提高整个京东供应链效率孜孜不倦的追求,京东才能始终站立潮头,跨越式地发展成中国四大互联网企业之一。从降低物流成本的原始初衷,到被动而又积极地响应买家卖家的融资需要,再到主动开发自主的供应链系统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可以说,京东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电商销售平台,它不断向上游延伸,快速而又有步骤地打通了零售电商行业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了一条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京东产业链,形成了“京东生态圈”,牢牢地把厂家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最大化地便利了生产,流通和销售,才有了今天的京东。所以,要剖解京东供应链金融的秘密,首先我们要从京东对供应链的理解开始。
1.2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
供应链管理与商业模式是两个既高度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和范畴。商业模式是从企业战略的视角看待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框架,或者说是从一个更为广义的角度探索企业竞争力的实现途径和方式。商业模式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很好地分析企业如何提高自己市场竞争力的工具,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早在1939年就指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是企业对其可利用资源的规划,其目的是寻求这些资源的最优组合,以最大化企业获利的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善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提高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其途径是对企业可利用的资源的组合方式的优化,这种优化表现为企业为改善其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能力而进行的价值链的优化和重组。企业是一个由各种价值活动所组成的系统,各种价值链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价值网络是企业结构的外在表现,而各种价值活动按照一定逻辑关系所形成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则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产生联系的功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包括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和企业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以达到对环境的进一步适应,从而提高企业与外界环境有效交换价值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供应链管理所要实现的目的和遵循的主要原则,因此,商业模式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分析、规划和判断的框架,或者说商业模式是供
应链管理的原则指南,指引了特定企业在从事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要素和步骤。换言之,供应链管理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
但是,供应链管理与商业模式也有所差异,或者说供应链管理对商业模式也有拓展和补充。供应链管理高度强调系统之间以及不同组织和企业之间如何打破业务壁垒和信息壁垒,通过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沟通与互动,协调各参与方的经营行为以实现多赢的状态,或者说更好地实现价值创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拓展了商业模式的分析范畴。原来在谈论商业模式的概念时,更多地是站在单一企业的视角来探索价值创造和实现,即便是为了实现整体价值,也是将外部的组织和机构看作是一种环境性的战略资源来看待。而供应链管理则是站在整个系统的角度来探索价值创造和实现。具体讲,供应链管理对商业模式的补充和拓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从职能部门间协调更多地转向了企业间互动和关系的调整,亦即更加强调主体网络之间的均衡协调。虽然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接触更先进的基于供应链管理和企业交错整合的商业模式,但是对于单一公司来说,仍然有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供应链管理模式具有差异性并实现预期的竞争力。一方面,合作的加强能够降低供应链相关的费用,改善整个链上各个公司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结构通常情况下是基于网络结构而并非链状结构的,所以创新的优势很可能被外溢到竞争对手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那里。因此,如何有效地安排供应链参与者或者更为广义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均衡竞合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客户的综合价值变得尤为重要。
二是从强调物流效率更多转向了强调市场系统的效率,亦即更强调客体网络之间的均衡协调。供应链管理方面出类拔萃的公司往往需要实现两个方面的有效管理体系。第一类是职能流程管理体系,指的是企业内部采购、生产、分销、物流、营销以及财务等流程的建立和相互之间的整合协调。第二类是产业链流程体系,包括上下游的界面流程设计、管理以及跨组织的业务协调等。由于在一个需求繁多的环境里,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职能流程管理和产业链流程管理所消耗的成本都在上升。在需求不可预测的以及对于需求必须迅速反应的新兴产业中,产业链流程体系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其一,上下游企业分属不同的组织,如何将不同组织的系统整合在一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其二,对于产业链的目标和衡量尺度难以确定;其三,在高度变化的新兴行业中更加关注于协同创新而不仅仅是配合供应与需求。正是因为如此,如何有效地建构企业内外两个大系统是供应链管理对商业模式拓展的第二个方面。
三是从以供应为核心转变为以需求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亦即更为强调主客体网络的动态发展。以往企业经营关注在给定需求模式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特定的需求。而如今更加关注客户价值的挖掘和实现,亦即不是简单地满足客户既定的需求,而是通过管理需求,帮助客户成功。在供应链管理中,在供需环境下降低牛鞭效应,在更好的需求信息下进行投资以及基于需求的管理模式是三个飞跃性的突破。牛鞭效应讲述的是这样一个现象,需求的变动会在供应链中得到成倍的放大,而要有效地解决牛鞭效应,就需要增加信息的共享程度,特别是供应链参与企业和机构之间的信息链接和共享,并且加强整个供应链上的综合管理,在更好的需求信息下进行投资。对于任何一条供应链来说,抓住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及运用这些信息推动供应链的决策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对于需求的投资信息却易被忽略,这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