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片剂教案

合集下载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新版)第一章:药物制剂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熟悉药物制剂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药物制剂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固体剂、液体剂、气体剂、半固体剂等。

3. 药物制剂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药物制剂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提问和回答有关药物制剂技术的问题,促进互动交流。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教学目标:1. 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原理。

2. 熟悉常见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步骤。

3. 了解药物制剂制备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药物制剂制备工艺的原理和分类,包括溶解、分散、乳化、压缩等。

2. 常见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滴眼剂等。

3. 药物制剂制备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如原料选择、设备要求、质量控制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制剂制备工艺的原理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常见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2. 实验操作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掌握药物制剂制备的技巧。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学生可以提问和回答有关药物制剂制备工艺的问题,促进互动交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操作技巧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教学目标:1. 理解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

3. 熟悉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常用仪器和检测技术。

教学内容:1. 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2. 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如含量测定、纯度分析、效价评价等。

药剂学实验教案——片剂的制备(人卫版)

药剂学实验教案——片剂的制备(人卫版)

三、实验内容(一)片剂成品的制备1.空白片的制备[处方]蓝淀粉(代主药) 40.0g糖粉 132.0g糊精 92.0g淀粉 200.0g50%乙醇 88.0ml硬脂酸镁 2.3g共制 4000片[制法]取蓝淀粉与糖粉,糊精和淀粉以等量递加法混匀,然后过60目筛二次,使其色泽均匀,再用喷雾法加入乙醇,迅速搅拌并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粒,湿粒在600C温度下烘干,干粒过10目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后,称重,计算片重,开始压片,经调节片重和压力后,使之符合要求,即可正式压片。

[附注](1)蓝淀粉为主药,其含量约仅占片重的10%,因此可代表含微量药物的片剂。

(2)糖粉和糊精为干燥粘合剂,淀粉为稀释剂和崩解剂,乙醇为润湿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

(3)蓝淀粉与赋形剂必须充分混匀,否则压成的片剂可出现色班等现象。

(4)因季节、地区不同,所加乙醇量应相应变化,也就是温度高可稍增加一些,温度低则用醇量可稍减一些。

(5)片重计算:片重=[思考题](1)本片剂能否用滑石粉作润滑剂?为什么?可能出现哪些问题?(2)在制湿粒前为什么要过二次60目筛?如不过筛可能出现什么问题?2.复方碳酸氢钠片的制备[处方]碳酸氢钠 300g薄荷油 2ml淀粉 15g10%淀粉浆适量硬脂酸镁 1.5g共制 1000片[制法]取碳酸氢钠通过80目筛,加入10%淀粉浆拌和制成软材通过8-10目筛制粒,湿粒于500C以下烘干,温度可逐渐增至650C,使快速干燥。

干粒通过18目筛,再用80目筛筛出部分细粉,将此细粉与薄荷油拌均,加入干淀粉与硬脂酸镁混合,用40目筛过筛后,与干粉混合,在密闭容器中放置4小时,使颗粒将薄荷油吸收后压片。

[附注](1)本品用10%淀粉浆作粘合剂,用量约50g,也可用12%淀粉浆。

淀粉奖制法:a.煮浆法:取淀粉徐徐加入全量的水,不断搅匀,避免结块,加热并不断搅拌至沸,放冷即得。

b.冲浆法:取淀粉加少量冷水,搅匀,然后冲入一定量的沸水,不断搅拌,至成半透明糊状。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新版)第一章:药物制剂技术概述1.1 药物制剂的定义与分类解释药物制剂的概念介绍药物制剂的分类及特点1.2 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药物制剂技术的关键因素1.3 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趋势分享药物制剂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制备与评价2.1 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介绍药物制剂的常见制备方法讲解药物制剂制备的注意事项2.2 药物制剂的评价方法阐述药物制剂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分析药物制剂评价指标的选择2.3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保证解释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意义介绍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第三章:固体药物制剂技术3.1 片剂的制备技术讲解片剂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分析片剂制备中的关键技术3.2 胶囊剂的制备技术介绍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探讨胶囊剂制备中的质量控制3.3 颗粒剂与散剂的制备技术解释颗粒剂与散剂的制备方法及特点分析颗粒剂与散剂制备的质量控制要点第四章:液体药物制剂技术4.1 溶液剂的制备技术讲解溶液剂的制备方法及稳定性探讨溶液剂制备中的质量控制4.2 乳剂的制备技术介绍乳剂的制备方法及特点分析乳剂制备中的关键技术4.3 悬浮剂与泡沫剂的制备技术解释悬浮剂与泡沫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探讨悬浮剂与泡沫剂制备的质量控制第五章:半固体制剂技术5.1 凝胶剂的制备技术讲解凝胶剂的制备方法及特点分析凝胶剂制备中的关键技术5.2 乳膏剂的制备技术介绍乳膏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探讨乳膏剂制备中的质量控制5.3 栓剂的制备技术解释栓剂的制备方法及作用原理讲解栓剂制备中的注意事项第六章:气体制剂技术6.1 喷雾剂的制备技术讲解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分析喷雾剂制备中的关键技术6.2 吸入剂的制备技术介绍吸入剂的制备方法及特点探讨吸入剂制备中的质量控制6.3 气雾剂的制备技术解释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及原理讲解气雾剂制备中的注意事项第七章:缓控释制剂技术7.1 缓控释制剂的定义与分类解释缓控释制剂的概念介绍缓控释制剂的分类及特点7.2 缓控释制剂的制备方法讲解缓控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分析缓控释制剂制备中的关键技术7.3 缓控释制剂的评价与质量控制阐述缓控释制剂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介绍缓控释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第八章:生物制剂技术8.1 重组蛋白质的制备技术讲解重组蛋白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分析重组蛋白质制备中的关键技术8.2 疫苗的制备技术介绍疫苗的制备方法及特点探讨疫苗制备中的质量控制8.3 基因工程药物的制备技术解释基因工程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原理讲解基因工程药物制备中的注意事项第九章:纳米药物制剂技术9.1 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讲解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特点分析纳米药物制备中的关键技术9.2 纳米药物的制剂技术介绍纳米药物的制剂方法及应用探讨纳米药物制剂中的质量控制9.3 纳米药物的优势与挑战阐述纳米药物的优势及发展前景分析纳米药物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第十章:药物制剂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智能药物制剂技术讲解智能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分享智能药物制剂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10.2 绿色药物制剂技术介绍绿色药物制剂技术的重要性和方法探讨绿色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药物制剂技术的创新与挑战分析药物制剂技术面临的创新机遇和挑战展望药物制剂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重点解析本文详细介绍了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概念、各类制剂的制备方法、评价与质量控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制备方法。

2. 掌握常见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

3. 能够分析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制剂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药物制剂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药物制剂的分类:固体剂、液体剂、半固体剂和气体剂。

3. 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溶液法、悬浮法、乳化法、干燥法和渗透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药物制剂技术》等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用具、药物制剂制备设备等。

3. 教学辅助工具: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药物制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引起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制备方法。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药物制剂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药物制剂制备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巩固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以评估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步骤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药物制剂新技术:介绍药物纳米技术、控释技术等先进的药物制剂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 药物制剂应用案例:分析药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2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2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新版)第一章:药物制剂技术概述1.1 药物制剂的定义与分类固体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液体剂:溶液剂、注射剂、滴眼剂等半固体剂:软膏剂、凝胶剂等1.2 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过程药物原料的处理:粉碎、过筛、混合等制备药物制剂:制剂配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药物制剂的包装与储存:包装材料、储存条件等1.3 药物制剂技术的要求与规范药物制剂的质量要求: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等药物制剂的生产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等第二章:固体剂的制备技术2.1 片剂的制备技术片剂的分类:普通片剂、缓释片剂、控释片剂等片剂的制备工艺:制粒、压片、包衣等片剂的质量控制:含量测定、脆碎度检查、崩解时间等2.2 颗粒剂的制备技术颗粒剂的分类:可溶颗粒剂、混悬颗粒剂、泡腾颗粒剂等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制粒、干燥、整粒等颗粒剂的质量控制:粒度、含量测定、溶解度等胶囊剂的分类: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等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填充、封口、干燥等胶囊剂的质量控制:外观检查、内容物含量测定等第三章:液体剂的制备技术3.1 溶液剂的制备技术溶液剂的分类:口服溶液剂、注射用溶液剂等溶液剂的制备工艺:溶解、过滤、灭菌等溶液剂的质量控制:浓度、澄明度、无菌检查等3.2 注射剂的制备技术注射剂的分类:普通注射剂、静脉注射剂、局部注射剂等注射剂的制备工艺:配制、滤过、灌装、封口等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澄明度、无菌检查、渗透压等3.3 滴眼剂的制备技术滴眼剂的分类:普通滴眼剂、缓释滴眼剂等滴眼剂的制备工艺:配制、滤过、灌装等滴眼剂的质量控制:澄明度、pH值、刺激性等第四章:半固体剂的制备技术4.1 软膏剂的制备技术软膏剂的分类:普通软膏剂、缓释软膏剂等软膏剂的制备工艺:乳化、搅拌、灌装等软膏剂的质量控制:质地、均匀度、含量测定等凝胶剂的分类:水性凝胶剂、油性凝胶剂等凝胶剂的制备工艺:乳化、交联、灌装等凝胶剂的质量控制:凝胶强度、均匀度、含量测定等4.3 栓剂的制备技术栓剂的分类:局部栓剂、系统栓剂等栓剂的制备工艺:融化、灌装、冷却等栓剂的质量控制:形状、硬度、含量测定等第五章:药物制剂技术的应用与实践5.1 药物制剂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新药研发:药物设计、制剂工艺研究等药物改剂型: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等5.2 药物制剂技术在药厂生产中的应用生产流程:制剂生产线的设计、操作等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成品质量检验等5.3 药物制剂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实践药物制剂的选择:根据患者病情、药物特性等选择合适的制剂药物制剂的使用:正确用药、注意事项等第六章:半固体剂的制备技术6.1 软膏剂的制备技术软膏剂的分类:水性软膏剂、油性软膏剂、乳膏剂等软膏剂的制备工艺:乳化、搅拌、冷却等软膏剂的质量控制:质地均匀性、含量测定、刺激性检查等6.2 凝胶剂的制备技术凝胶剂的分类:水性凝胶剂、油性凝胶剂等凝胶剂的制备工艺:溶解、凝胶化、灌装等凝胶剂的质量控制:凝胶强度、稳定性、含量测定等第七章: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7.1 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质量标准的制定: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等质量控制方法的选用: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生物活性测定等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质量保证:GMP要求、生产工艺控制、检验记录等7.2 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原料药的质量控制:纯度、稳定性、生物活性等辅料的质量控制:规格、质量、相容性等制剂产品的质量控制:含量、外观、稳定性等第八章:药物制剂的临床应用与评价8.1 药物制剂的临床应用药物制剂的选择:疾病类型、患者情况、药物特性等药物制剂的给药途径:口服、注射、外用等药物制剂的临床使用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8.2 药物制剂的评价临床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疗程、副作用等安全性评价:不良反应、药物毒性、药物滥用等药物经济学评价:成本效益分析、药物可及性等第九章:药物制剂技术的新进展9.1 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纳米粒、纳米乳液等脂质体技术:脂质体药物、纳米脂质体等缓控释技术:缓释片剂、控释胶囊等9.2 药物制剂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药物递送系统:口腔溶解片、鼻腔给药等个性化药物制剂:根据患者需求定制药物制剂药物制剂的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等第十章:药物制剂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药物制剂技术的挑战与机遇药物研发的挑战:药物分子复杂性、生物利用度等药物制剂技术的机遇:新技术的应用、市场需求增长等10.2 药物制剂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制剂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可持续制剂技术:环保生产、资源节约等个性化药物制剂:精准医疗、患者需求定制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药物制剂的分类与特点需要重点掌握不同类型的药物制剂及其特点,包括固体剂、液体剂、半固体剂等。

片剂教案设计

片剂教案设计

片剂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片剂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理解片剂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片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

3. 了解常见片剂的分类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片剂制备和质量控制能力。

教学重点:1. 片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

2. 常见片剂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1. 片剂的质量控制。

2. 学生的片剂制备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实验室、片剂制备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片剂的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并了解片剂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Step 2:讲解片剂制备方法(15分钟)教师使用PPT讲解片剂制备方法,包括:1. 片剂的原料选择和准备。

2. 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3. 片剂的成型方法(压片法、模制法等)。

4. 片剂的干燥和包衣处理。

Step 3:讲解片剂质量控制(15分钟)教师使用PPT讲解片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1. 片剂的外观质量控制。

2. 片剂的药物含量和释放度的检测方法。

3. 片剂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4. 片剂的质量标准和合格判定。

Step 4: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常见片剂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并讨论其特点和应用。

Step 5: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片剂制备实验,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材料,进行片剂制备操作,并注意质量控制要点。

Step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片剂教学内容,回顾片剂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更多片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

2. 学生可进行片剂质量控制实验,进一步提高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可参观药品生产企业,了解片剂生产线和质量控制实践。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能力。

2. 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质量控制能力。

片剂 片剂 药物制剂课件 药物制剂课件

片剂 片剂 药物制剂课件 药物制剂课件

片剂重量差异限度
重量差异限度 7.5% 5.0%
3.硬度和脆碎度:根据各生产单位的内控标准进行检查。 4.崩解度测定 一般采用升降式崩解仪,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压制片应在15分钟内
全部崩解;药材原料粉末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浸膏(半浸 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肠溶衣片应在 人工胃液中2小时不得有裂缝、崩解和软化等现象,在人工肠液中 1小时内全部崩解;泡腾片应在5分钟内全部崩解。 5.片剂的溶出度测定 应根据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进行测定。
⑥ 运行过程中用听、看等办法判断设备性能是否正常, 一般故障自己排除。自己不能排除的通知维修人员维 修正常后方可使用。
(3)清场 ① 将生产所剩物料收集,标明状态,交中间站,并填写
好记录 ② 按《压片设备清洁操作规程》《场地清洁操作规程》
对设备、场地、用具、容器进行清洁消毒,经QA人员 检查合格,发清场合格证。 (4)记录 如实填写各生产操作记录
本工艺操作适用于压片工、片剂质量检查工、工 艺员
1.片剂压片工 (1)工种定义:压片工是指将合格的药物颗粒或粉末,
使用规定的模具和专用压片设备,压制成合格片剂的 操作人员。 (2)适用范围:压片机操作、冲模保管、质量自检 2.片剂质量检查工 (1)工种定义:片剂质量检查工是指从事压片全过程的 各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现场监控和对规定的质量指标 进行检查、判定的操作人员。 (2)适用范围:压片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工艺管理、QA)
(6)认真如实填好生产记录,做到字迹清晰、内容真实、 数据完整、不得任意涂改和撕毁,做好交接记录,不 合格产品不能进入下道工序。
(7)工作结束或更换品种时应及时做好清洁卫生并按有 关SOP进行清场工作,认真填写相应记录。做到岗位生 产状态标识、设备所处状态标识、清洁状态标识清晰 明了。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药物制剂技术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药物制剂的主要技术和方法3. 能够分析不同药物制剂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或幻灯片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入话题:介绍药物制剂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提问学生:他们对药物制剂有什么了解?2. 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讲解药物制剂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药物制剂的分类,如固体剂、液体剂、气体剂等3. 药物制剂的主要技术和方法(15分钟)讲解药物制剂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如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举例说明不同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特点4. 药物制剂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10分钟)分析不同药物制剂的优缺点,如口服制剂的便利性和注射制剂的速效性讨论不同药物制剂的适用范围和临床应用5. 总结和复习(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三、教学评估和作业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3.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某种药物制剂的研究报告,包括制备方法、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四、教学延伸和拓展1. 邀请药物制剂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实践操作演示2. 组织学生参观药物制剂实验室或制药厂3. 开展相关的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药物制剂的制作过程五、教学反思和修改1. 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对教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3. 不断更新和补充教学资源和材料,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续)6. 固体剂型的制备与特性(10分钟)详述固体剂型的种类,如片剂、胶囊、散剂等。

探讨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分析固体剂型的优缺点及适用病症。

7. 液体剂型的制备与特性(10分钟)介绍液体剂型的常见种类,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新版)第一章:药物制剂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药物制剂技术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药物制剂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药物制剂的分类和特点药物制剂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药物制剂技术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药物制剂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相关问题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药物制剂的分类和特点,并进行汇报第二章:药物剂型的设计2.1 教学目标了解药物剂型的设计原则和流程掌握药物剂型的选择方法和评价指标理解药物剂型设计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药物剂型的设计原则和流程药物剂型的选择方法和评价指标药物剂型设计对药物疗效的影响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药物剂型的设计原则和流程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物剂型的选择方法和评价指标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药物剂型的设计原则和流程相关问题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掌握药物剂型的选择方法和评价指标的情况第三章: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3.1 教学目标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设备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要点理解药物制剂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3.2 教学内容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设备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要点药物制剂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操作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设备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要点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要点的情况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药物制剂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相关问题第四章: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4.1 教学目标了解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掌握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流程和技巧理解药物制剂质量对临床应用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流程和技巧药物制剂质量对临床应用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流程和技巧4.4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掌握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流程和技巧的情况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药物制剂质量对临床应用的重要性相关问题第五章:药物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5.1 教学目标了解药物制剂生产的过程和规范掌握药物制剂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理解药物制剂生产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药物制剂生产的过程和规范药物制剂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药物制剂生产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药物制剂生产的过程和规范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措施5.4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掌握药物制剂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的情况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药物制剂生产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相关问题第六章:固体剂型的制备与质量评价6.1 教学目标了解固体剂型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要点理解固体剂型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重要性6.2 教学内容固体剂型的分类和特点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压片法、制粒压片法等固体剂型的质量评价要点:包括含量测定、粒度分析、崩解时限等6.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操作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要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固体剂型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重要性6.4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要点的情况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固体剂型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相关问题第七章:液体剂型的制备与质量评价7.1 教学目标了解液体剂型的分类和特点掌握液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要点理解液体剂型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重要性7.2 教学内容液体剂型的分类和特点液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剂、悬浮剂、乳剂等液体剂型的质量评价要点:包括含量测定、均匀度检查、微生物限度等7.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操作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液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要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液体剂型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重要性7.4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液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要点的情况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液体剂型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相关问题第八章:半固体制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8.1 教学目标了解半固体制剂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要点理解半固体制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重要性8.2 教学内容半固体制剂的分类和特点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乳膏剂、凝胶剂、溶胶剂等半固体制剂的质量评价要点:包括含量测定、物理稳定性检查、微生物限度等8.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操作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要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半固体制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重要性8.4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要点的情况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半固体制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相关问题第九章:药物制剂的临床应用与合理用药9.1 教学目标了解药物制剂的临床应用原则掌握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要点理解药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药物制剂的临床应用原则:包括适应症选择、剂量控制、给药途径等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要点:包括不良反应监测、药效学评估等药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重要性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药物制剂的临床应用原则和安全性评价要点通过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有效性评价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9.4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掌握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要点的情况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药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相关问题第十章:药物制剂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药物制剂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掌握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理解药物制剂技术在医药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药物制剂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包括纳米制剂、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等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包括个性化给药、药物递送系统等药物制剂技术在医药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10.3 教学方法采用文献阅读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药物制剂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思考药物制剂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10.4 教学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解析:药物制剂技术是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分类对于深入学习后续章节至关重要。

药物制剂教学教案

药物制剂教学教案
2、任务二:药材粉末+辅料→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1)正确选用工具
(2)安全操作
【教师活动】教师演示
【学员活动】 现场操作。
3、质量检测-外观、水分、重量差异、装量差异、溶散时间
(1)正确选用工具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
【学员活动】 现场操作
四、评价:
1、在老师得组织下,各小组根据评价表自评、互评。
学习步骤归纳总结反思检测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从而使学生自己清楚了解问题存在得原因懂得解决问题得方法思考在今后得学习中应该如何提高自己得专业知识教学环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教学方15分钟讲授2课时评价15分钟导入新课丸剂得制备一丸剂得定义丸剂俗称丸药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得黏合剂或辅料制成得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2、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完成教师评价。
五、作业:
1、丸剂概念及特点
2、丸剂质量要求
3、丸剂制备工艺报告书。
讲讲授法
板板书教学法
六、微生物限度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泛制法制备水丸
工艺流程:药材粉末+辅料→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分组实施:
1、更衣、消毒
2、按要求准备好各组器具
在工作任务指导下,分小组完成工作任务:
1、任务一:认识所用设备。
【教师活动】介绍设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设备操作过程。
任务咨询
明确任务:用淀粉、30%得乙醇制备水丸。
1、任务一:认识所用设备。
2、任务二:药材粉末+辅料→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3、任务五:质量检查。

片剂—片剂的制备(药物制剂技术)

片剂—片剂的制备(药物制剂技术)

维生素C片
【质量检查】 [崩解时限检查] 按药典现定采用升降式片剂崩解仪测 定片剂的崩解时限。测定时,取供试药片6片置吊篮 玻璃管中,于37±1℃的恒温水中,按每分钟30-32 次作上下移动,各片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港散或崩 解成碎粒,并通过筛网。如残存有小颗粒不能全部通 过筛网时,应另以6片复试,并在每管加入药片后随 即加人挡板各1块,依法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200g (主药) 80g (填充剂)
120g (填充剂) 4g (稳定剂)
适量 (润湿剂) 3g (润滑剂)
400g
维生素C片
【制备工艺】 取维生素C、乳糖、糊精混合均匀,将酒石酸溶 于
50%乙醇中再加入搅拌混匀,制软材,通过18-20目 筛,制湿颗粒,在60℃-70℃干燥,干粒水分应控制 在15%以下,颗粒过筛(同制粒相同目筛)整粒,筛 出细粉,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然后与干颗粒混匀, 压片质粒包装即可。
维生素C片
【质量检查】 [重量差异] 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 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 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有标示片重的片剂,每片重量与 标示片重相比较),超出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 得有1片超出限度一倍。
当归浸膏片
【处方】当归浸膏 262g
淀粉
40g
轻质氧化镁 60g
硬脂酸镁
7g
滑石粉
80g
制成
1000片
当归浸膏片
【制备工艺】 取浸膏加热(不用直火)至60℃~70℃,搅拌使熔化 ,将轻质氧化镁、滑石粉(60g)及淀粉依次加入混 匀,分铺烘盘上,于60℃以下干燥至含水量3%以下 。然后将烘干的片(块)状物粉碎成14目以下的颗粒 ,最后加入硬脂酸镁、滑石粉(20g)混匀,过12目 筛整粒,压片、质检、包糖衣。

药剂学片剂的教案模板范文

药剂学片剂的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片剂的定义、分类、制法及质量要求;(2)了解片剂的特点、应用及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片剂制备的实践操作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药剂学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片剂的定义及分类2. 片剂的制法(1)湿颗粒法制片(2)直接压片法3. 片剂的质量要求4. 片剂的制备过程及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大家了解片剂吗?请谈谈你对片剂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1. 片剂的定义及分类(1)片剂的定义: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分类:根据制备方法、用途、剂型等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普通压制片、包衣片、咀嚼片等。

2. 片剂的制法(1)湿颗粒法制片:适用于药物不能直接压片,且遇湿、热不起变化的片剂制备。

一般生产流程如下:a. 加辅料b. 润湿剂或粘合剂c. 化验d. 原料处理e. 混合制软材f. 制颗粒g. 干燥h. 干颗粒前处理(整粒)i. 润滑剂j. 压片(包衣)k. 质检l. 包装(2)直接压片法:适用于主药性状适宜直接压片的片剂制备。

3. 片剂的质量要求(1)硬度适中(2)崩解度符合要求(3)含量准确(4)色泽均匀4. 片剂的制备过程及注意事项(1)原料处理:按处方选用合格的药材,并进行洁净、灭菌、炮制和干燥处理。

(2)混合:将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

(3)制粒:将混合好的物料制成颗粒。

(4)压片:将颗粒压制成片剂。

(5)包衣:根据需要,对片剂进行包衣处理。

(6)质检:对片剂的质量进行检验。

(7)包装:将合格的片剂进行包装。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片剂的定义、分类、制法及质量要求。

2. 强调片剂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教案设计

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教案设计

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

o掌握常见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o了解药物制剂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规程。

2.能力目标:o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药物制剂实验,包括称量、混合、成型等基本操作。

o具备分析药物制剂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o能够根据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剂技术和设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o激发学生对药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o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注重药品安全和患者健康。

二、教学内容-重点: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常见制剂类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难点:药物制剂设备的操作原理及实际操作技巧,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制剂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药物制剂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药物制剂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药物制剂设备和工艺。

-网络教学: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拓展知识。

四、教学资源-教材:《药物制剂技术》教材及相关参考书。

-教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白板等。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混合机、压片机、胶囊填充机、注射剂制备设备等。

-多媒体资源:课件、药物制剂操作视频、在线学习平台。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鼓励小组内成员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等,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适当处理。

3.激励策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优秀作业展示、实验操作示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补救。

片剂制备教学设计方案

片剂制备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片剂的定义、分类及制备工艺;(2)掌握片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3)熟悉片剂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药物制剂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片剂的定义、分类及制备工艺;2. 片剂制备的基本原理;3. 片剂制备的工艺流程;4. 片剂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5. 常用片剂制备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片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2. 实验法:学生进行片剂制备实验,教师现场指导;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片剂制备过程的理解;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理论教学(2课时)(1)教师讲解片剂的定义、分类及制备工艺;(2)介绍片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3)讲解片剂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 第二阶段:实验教学(4课时)(1)学生分组进行片剂制备实验;(2)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实验结束后,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过程。

3. 第三阶段:案例分析(1课时)(1)教师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2)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第四阶段:复习与总结(1课时)(1)学生回顾片剂制备的相关知识;(2)教师总结课程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片剂制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药物制剂学》;2. 实验指导书;3. 实验设备:片剂制备设备、原料药、辅料等;4. 教学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重要性。

2. 掌握常见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

3. 熟悉药物制剂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药物与药物制剂的定义药物制剂的分类及特点2. 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固体剂型的生产工艺液体剂型的生产工艺半固体制剂的生产工艺3. 药物制剂的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指标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4. 药物制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应用药物制剂发展的趋势5. 实践操作固体剂型的制备与评价液体剂型的制备与评价半固体制剂的制备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生产工艺、质量要求及发展趋势。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制备不同类型的药物制剂,并进行评价。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制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药物制剂技术相关教材。

2. 实验室设备:药物制剂实验室设备及仪器。

3. 教学软件:药物制剂技术相关教学软件。

4. 网络资源:药物制剂技术相关的学术论文、资讯、企业案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

2. 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动手制备药物制剂的能力及产品质量评价。

3. 期末考试:药物制剂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综合评价:对学生药物制剂技术能力的全面评价。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课时理论教学和16课时实践操作教学。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讲解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重要性。

第9-16课时:讲解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

第17-24课时: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备不同类型的药物制剂。

第25-32课时:讲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新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新版)

药物制剂技术-教案(新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药物制剂技术-教案(新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药物制剂技术-教案(新版)的全部内容。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 NO: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 NO: 2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 NO:3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 NO: 4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 NO: 5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 NO: 6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 NO: 7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8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9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10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1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 12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 教研室:药剂 教师姓名:祁秀玲 NO :13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 14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 15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 16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 17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18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 祁秀玲NO: 19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 20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2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22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23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24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 25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26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 教研室:药剂 教师姓名:祁秀玲 NO :27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28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29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系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30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药学教研室:药剂教师姓名:祁秀玲NO: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教研组李海云
片剂项目实训教学安排
片剂理论课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同学们,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所以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有备固体药和液体药的习惯,而固体药一般首选片剂,因为片剂的使用特点和效果注定了它的制备量第一的位置。

现在每组同学都在课前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每位同组各自坐到各自的队伍里面去,然后把做好的资料拿在手里,我们拭目以待你们的劳动成果和表演才能。

概念:片剂(T ablets)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图示)。

可供内服、外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片剂的优点:①便于机械化生产,产量高、成本低;②质量稳定,分剂量准确、含量均匀;③体积小,携带、使用方便;④可适用于多种治疗用药的需要等。

片剂亦有不足之处: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②贮存过程往往使片剂变硬,崩解时间延长;③有些片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等。

一、片剂的分类
1.含片系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

2.舌下片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3.口腔贴片系指黏贴于口腔,经黏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口腔贴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

4.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经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5.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

6.可溶片系指临用前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或薄膜包衣片剂。

7.泡腾片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

泡腾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

有机酸一般用枸橼酸、酒石酸、富马酸等。

8.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系指置于阴道内应用的片剂。

9.缓释片系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10.控释片系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11.肠溶片系指用肠溶性包衣材料进行包衣的片剂。

制备方法主要有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

前者分为湿法制粒压片法和干法制粒压片法;后者分为直接粉末(结晶)压片法和半干式颗粒(空白颗粒)压片法。

制粒的优点主要是:①改善物料流动性;②防止各种成分因粒度、密度的差异在混合过程中产生离析;③避免或减少粉尘;④调整松密度,改善溶出与崩解性能;⑤改善物料在制片过程中压力传递的均匀性。

直接压片法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有利于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具有生产工序简单、设备少、辅料用量少、产品崩解快或药物溶出快等优点。

一、湿法制粒压片
湿法制粒压片法是将湿法制粒的颗粒经干燥后压片的工艺,其工艺流程见教材图2-2。



湿法制粒压片工艺流程图
(一)原、辅料的处理
主药和辅料一般需经粉碎、过筛、干燥等加工处理后再混合。

易受潮结块的原辅料须先干燥后再粉碎过筛。

细度以通过80~100目筛为宜,毒性药品、贵重药品和有色原辅料宜更细些,以便混合均匀,使含量准确,并能避免裂片、黏冲和花斑等现象。

(二)制颗粒
湿法制粒是把粉末、浆液或溶剂等物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粒状物的操作过程。

主要包括制软材、制湿颗粒、湿颗粒干燥及整粒等步骤。

1.制软材
将细粉置混合机中,加适量润湿剂或黏合剂,搅拌混匀即成软材。

方法:小量生产可用手工拌和,大量生产则用混合机。

软材的干湿程度应适宜,生产中多凭经验掌握,以用手“握之成团,按之即散”为度。

制软材应注意:①原辅料应粉碎过筛80~100目为宜;②当主药与辅料比例悬殊,混合时宜采用等量递加法或溶媒分散法;③黏合剂用量、制备时间及混合强度应控制得当。

黏合剂的用量及混合条件等对所制得颗粒的密度和硬度有一定影响,一般黏合剂用量多、混合时的强度大、时间长则所制得颗粒的硬度大。

润湿剂或黏合剂的用量应根据物料的性质而定,如粉末细、质地疏松,干燥及黏性较差的粉末,应酌量多加,反之用量应酌减。

2.制湿颗粒
将软材压过适宜的筛网即成颗粒。

注意:若软材由筛孔落下时不呈粒状而呈长条状,表明软材过湿,黏合剂或润湿剂用量过多;相反,若软材通过筛孔后呈粉状,表明软材过干,应适当调整黏合剂或润湿剂用量。

大量生产中,制湿粒的设备有多种:
(1)挤压制粒方法与设备。

(2)流化床制粒方法与设备。

(3)喷雾制粒方法与设备。

(三)干燥
概念:干燥是指利用热能使物料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汽化,并利用气流或真空带走汽化水分,获得干燥产品的操作过程。

湿颗粒的干燥温度一般为50~60℃,对湿热稳定的药物可为80~100℃。

3.压片机的构造及压片过程
目前常用的压片机有单冲压片机和多冲旋转压片机,还有多层压片机和压制包衣机等。

(1)单冲压片机。

组成:上冲、下冲、模具、调节器、加料装置。

压片过程:①上冲升起,加料斗移动到模孔之上。

②下冲下降到适宜的深度,使容纳颗粒重正好等于片重,振动将加料斗内的颗粒填充于模孔中。

③加料斗由模孔上部移开,使模孔中的颗粒与模面相平。

④上冲下降将颗粒压成片剂。

⑤上冲升起,下冲也随之上升到模孔上缘相平时,加料斗又移到模孔上,将药片推至接收器,同时下冲又下降,使模孔内又填满颗粒,如此反复进行。

压片过程中应注意加料斗中须保持足够的颗粒量,且应随时检查调节片重等。

(2)旋转压片机。

旋转压片机是在单冲压片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挤压式压片机。

主要工作部分:台、压轮、片重调节器、压力调节器、加料斗、饲粉器等六个部分组成。

分类:分有16冲、19冲、27冲、33冲、55冲、75冲等。

以我们实训车间的ZP-33冲压片机为模型讲述压片过程:单冲压片过程相似:①当下冲转到饲粉器之下时,其位置最低,颗粒填入模孔中。

②当下冲转至片重调节器之上时略有上升,经刮粉器将多余的颗粒刮去。

③当上冲和下冲转至上、下压轮之间时,两个冲之间的距离最近,将颗粒压缩成片。

④上冲和下冲抬起,下冲将片剂抬到与模孔上缘相平时,药片被刮粉器推开。

⑤下冲下降,颗粒再次填入模孔中,如此反复进行。

特点:片机具有饲粉方式合理、片重差异小;由上、下冲同时加压,压力分布均匀;生产效率高(每小时可生产几十万片)等优点。

目前国外发展了封闭式高速压片机,最高产量达每小时300万片。

新型的全自动旋转压片机,除能将片重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外,对缺角、松裂片等不良片剂也能自动鉴别并剔除。

【课后讨论题】
压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是如何解决的?
课后练习片剂
1、可用于制备缓、控释片剂的辅料是(B )。

A 微晶纤维素
B 乙基纤维素
C 乳糖
D 硬脂酸镁
2、用于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的填充剂是( B )。

A 淀粉
B 糖粉
C 可压性淀粉
D 硫酸钙
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发挥崩解作用的机理是(D )。

A 遇水后形成溶蚀性孔洞
B 压片时形成的固体桥溶解
C 遇水产生气体
D 吸水膨胀
4、不属于湿法制粒的方法是(B )。

A 过筛制粒
B 滚压式制粒
C 流化沸腾制粒
D 喷雾干燥制粒
5、一步制粒机完成的工序是(C )。

A 制粒→混合→干燥
B 过筛→混合→制粒→干燥
C 混和→制粒→干燥
D 粉碎→混合→干燥→制粒
6、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不适宜选用的制粒方法是(A )。

A 过筛制粒
B 流化喷雾制粒
C 喷雾干燥制粒
D 压大片法制粒
7、过筛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是(D )。

A 制软材→制粒→粉碎→过筛→整粒→混合→压片
B 粉碎→制软材→干燥→整粒→混和→压片
C 混和→过筛→制软材
D 粉碎→过筛→混和→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