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性细菌病害共103页
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性病毒病害PPT课件

症状:
植株:-------帚顶、奥古巴花叶和褪绿V型纹 帚顶症状:节间缩短,叶片簇生,植株矮化,束生 奥古巴花叶:不规则黄色斑,环纹和线状纹 褪绿V型纹:褪绿V型纹症状
薯块上的症状
初生症状(Primary Symptom)当年受侵 薯块所表现出的症状。薯表轻微隆起,产 生坏死或部分坏死,直径为1-5厘米的同 心环纹,这种环纹并不局限于某一部分, 常互聚在一起或分开。将薯块切开,内部 表现为坏死弧纹或条纹,它们向薯块内部 延伸,但这种延伸并不一定来自薯表的环 纹,其延伸程度似乎与薯表的症状严重程 度有关。
核酸:可能为单链RNA
发病规律:可汁液传染,50%的病块茎可
将病毒传给下一代。田间主要通过马铃薯 粉痂病菌(Spongospora subterrance)传 播,病毒在休眠孢子囊中,至少存活1年, 孢子囊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侵入寄主时, 将病毒粒体带入马铃薯根部。病害在多雨 年份发生较重。
远距离通过带病或带菌的种薯调运而传播。
葡萄黄脉株系:自然发生在葡萄上,在草本寄主上引起的症
状与上述两个株系类似,但可在豇豆上引起顶枯,血清学上 也与上述两个株系不同,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
其他株系:李属植物上不同分离物 (李褐线分离物 Prune
brown line,李茎环孔分离物Prunus stem pitting和樱桃叶斑 驳分离物Cherry leaf mottle)存在血清学差异,但差异不明 显。樱桃叶斑驳分离物不能由Xiphinema californicum传播
植物病毒分子探针具专一性强、灵敏度高、
准确快速等优点
分子探针的长度一般在500~1500核苷酸
碱基对(bp)
常用广谱分子探针,即包括多个不同专化
性基因的核苷酸片断。
检疫性植物病害

致病力分化十分明显。
自然寄主除水稻以外,还有陆稻、野生稻。
51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细菌
病谷、病稻草 越冬
雨水传播
病株
细菌再侵染
侵入植株
病害流行
52
防治措施
实施检疫 销毁田间发病植株 田间如发现发病植株,一经发现应立即销毁。 选栽抗病品种 不同地区选栽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选 用抗病杂交稻,如桂31901,青华矮6号,双桂 36,宁粳15号等。 种子消毒和药剂防治
美洲韧皮部杆菌(Liberibacter americanus) :巴西圣 保罗州柑橘上发现
38
病原特性
柑橘黄龙病原寄居于植物韧皮部;
有较薄的细胞壁,在电镜下看到其形态为梭形或 短杆状的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繁殖方式为芽殖。 对青霉素和磺胺嘧啶敏感。 目前还不能人工培养。
39
21
柠檬
柠檬
葡萄柚
葡萄柚
22
柑橘溃疡病菌的免疫荧光试验
23
防治措施
加强检疫 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接 穗、种子等繁殖材料; 已发病区 综合措施根除或减轻危害。
销毁 苗木消毒 果园喷药 抗病品种 防护林
24
(二)柑橘黄龙病菌
分布
亚洲 非洲 美洲
Brazil (2004) Florida (2005).
14
柑橘疮痂病
15
病原形态与生物学
地毯草黄单胞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植物检疫性细菌病害

寄主植物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多花菜豆(P.coccineus)、 利马豆 (Phaseolus limensis Macfad)、金甲豆(P.lunatus)、赤豆 (Vigna angularis)、豇豆 (V.unguiculata)、绿豆(Vigna radiata)、 扁豆(Lablab purpureus)、大豆(Glycine max)、丁发草(Zomia glabra),接种能侵染吉豆(Vigna mungo)、豌豆(Pisum sativum)、 玉米(Zea mays)。
分布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百慕 大、海地、阿尔巴尼亚、新西兰、英国、荷兰、波兰、丹 麦、德国、比利时、法国、卢森堡、瑞典、挪威、爱尔兰、 北爱尔兰、捷克共和国、瑞士、前南斯拉夫、亚美尼亚、 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意大利、马其顿、希腊、前 南斯拉夫、埃及、塞浦路斯、以色列、土耳其、印度、日 本、黎巴嫩、约旦、津巴布韦。
形态特征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是一种黄色的、不运动、无内 生孢子、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杆菌,大小为0.40.7µm×0.9-2.0µm,以单个或短链形式存在。在营养琼脂培 养基上菌落小圆形,生长慢,黄色,表面平滑。在营养琼脂 上划线培养,其菌苔的变化为:从薄,黄色,湿润,滑落到 薄,橙黄色,干燥,不滑落。在肉汤培养液中生长微弱,形 成灰色环和黄色沉淀物。
检疫此病菌EPPO建议,从菜豆细菌性萎蔫病发生国进 口的菜豆种子应该来自无萎蔫病发生的地区,或来自生长 期无病的植株。采用种子检测试验的方法可防止该病的传 入。
梨火疫病菌
分类地位 原核生物界(Procaryotes),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欧文氏菌属(Erwinia)
《植物检疫学》电子书籍

教学进度表二、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
它是人类同自然长期斗争的产物,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
第一节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植物检疫是一项传统的植物保护措施,但又不同于其他的病虫防治措施。
植物保护工作包括预防或杜绝、铲除、免疫、保护和治疗等五个方面。
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内容涉及植物保护中预防、杜绝或铲除的各个方面,也是最有效的、最经济、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方面,有时甚至是某一有害生物综合防治(1PM)计划中的惟一一项具体措施。
但植物检疫所具有的特点却不同于植物保护通常采用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措施。
曾士迈院士指出“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是植物保护的边防线,必须严防密守。
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一旦侵入,往往后患无穷,没有检疫的防治永远是被动挨打的防治。
中外历史上已多有教训”。
1 植物检疫的对象与一般防治的对象不同植物检疫针对的有害生物一般都是国家指定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双边或多边植物检疫协定规定的危险性特别大的一些害虫、病原物或害草,往往是国内未发生或分布未广的、且一旦传人可能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
这决定了植物检疫所针对的是可能传带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包括集装箱、植物性包装或填充及铺垫材料、运载工具等)。
因此,对于法定的应检物在某一特定区域(国家、地区)流通时都需接受植物检疫,只有经植物检疫合格或经检验发现疫情,但经有效的检疫处理合格后,这些应检物方可进入该地区。
2 两者所采取处理的要求不同,经检验发现有害生物后要采取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来处理受感染或受害的应检物。
从这点来说两者有一定的共性,但两者的最终要求却不同。
植物检疫所要求的是应检物经检疫处理后不再带有限定的有害生物,即检疫处理的效果要求彻底杀灭有害生物;而植物保护中所言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的防治效果往往只要求将有害生物的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的阈值或防治指标以下。
检疫性植物病毒

某作物检疫性植物病毒的防治成功案例
防治背景
某作物种植区遭受检疫性植物病 毒的严重危害,导致作物减产和
品质下降。
防治措施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包 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植物检疫、 推广无病毒种苗等。
防治效果
经过几年的防治,该作物检疫性植 物病毒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产量和 品质得到恢复和提高,农民的收入 也得到了增加。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加强检疫性植物病毒的监测与预警
01
建立和完善检疫性植物病毒监测网络
通过建立覆盖全国的监测点,实时监测和收集病毒疫情数据,及时发现
和预警。
02
研发高灵敏度检测技术
针对检疫性植物病毒的特点,研发更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技术,提
高早期预警和诊断的准确性。
03
Hale Waihona Puke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检疫性植物病毒的威胁,
经济损失
检疫性植物病毒给农业生产带来 的损失巨大,不仅影响农民收入 ,还可能导致国家或地区农业经 济的衰退。同时,为了防治病毒 病害,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增加防治成本。
02
检疫性植物病毒的种类与识别
常见检疫性植物病毒种类
01
02
03
04
马铃薯Y病毒
主要侵染马铃薯、烟草等茄科 植物,导致叶片出现花斑、卷
实现信息共享和防控经验互鉴。
研发更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
1 2
探索新型防治手段
研究和发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新型防治手段,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研发抗病毒新品种
通过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培育具有 抗病毒抗性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第二章 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

1.有害生物(Pest)
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构成伤害或破坏的任何 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植物有害生物— 害虫、病原真菌、病原原核生物(细菌、植原体、
螺原体)、植物病毒(病毒和类病毒)、杂草、病 原线虫、软体动物和其他有害动物等。
2020/1/10
9
2. 检疫性有害生物(QP)及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 物(RNQP)及区别
2020/1/10
33
蕃茄晚疫病
2020/1/10
34
辣椒疫霉病菌
在CA上菌落呈放射状、絮状 。孢囊梗 不规则分枝或伞形分枝 。孢子囊近球形、 卵形、肾形、梨形到长卵形、椭圆形和 不规则形。孢子囊成熟后直接萌发垣孢 子,球形或不规则形,顶生或间生 。藏 卵器球形、壁薄、平滑,柄多为棍棒状, 少数为圆锥形。雄器球形或圆筒形,围 生,无色。卵孢子球形,壁薄,无色, 平滑。
检疫性有害生物(QP)
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 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 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NQP)
一种在进口国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 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用途将造成不可接受的 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因而进口方的法律、法 规可以规定对其采取检疫措施。
2020/1/10
匍枝根霉的形态和繁殖
A.生长示意图:
1.营养菌丝
2.匍匐菌丝
B.部分菌丝体:
1.孢子囊 2.孢子囊梗
3.匍匐枝 4.假根
C.接合过程:
1.突起 2.配子囊
3.配子囊柄 4.接合孢子
D.接合孢子萌发和形成:
1.接合孢子囊
2.孢子囊柄
47
植物检疫性细菌病害

绿豆小花被害状
菜豆被害状
绿豆维管束被堵状
绿豆叶片被害状
形态特征 菜豆萎蔫病菌为短小杆菌,革兰氏阳性,能运动,不产 孢,0.3-0.5×0.6-3.0µm,1-3根侧或极鞭,直至略弯或楔形, 单个或V、Y形或栅栏状排列。在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 落光滑,完整,低隆不粘,黄色、桔黄色、粉红色或紫色。3-4天 菌落直径1-4mm。 病原生物学 菜豆萎蔫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4-27℃,最高温度35- 37℃,氯化钠最大忍耐力为7-9%,生长需要生物素,维生素B、
中等湿度的菌脓粘易被昆虫、风传播。
发病规律:梨火疫病菌在病株病疤边缘组织或挂在树上的病 果上,还能在病株树皮越冬。来年早春病菌在上年的溃疡处 迅速繁殖,遇到潮湿、温和的天气,从病部渗出大量乳白色
粘稠状的细菌分泌物,即为当年的初侵染源,通过昆虫、雨
滴、风、鸟类以及人的田间操作将病菌传给健株。病菌亦通 过伤口、自然孔口(气孔、蜜腺、水孔)、花侵入寄主组织,
危害情况 玉米的各个生长阶段可受到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
侵染,典型的症状是矮缩和枯萎。病株在苗期可导致枯萎死 亡,如果在植株生长后期被感染,植株可以长到正常大小。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导管里充满黄亮色细 菌粘液,病株的横切面上可以看到渗出的粘液。
形态特征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是一种黄色的、不运动、无内 生孢子、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杆菌,大小为0.40.7µm×0.9-2.0µm,以单个或短链形式存在。在营养琼脂培 养基上菌落小圆形,生长慢,黄色,表面平滑。在营养琼脂 上划线培养,其菌苔的变化为:从薄,黄色,湿润,滑落到 薄,橙黄色,干燥,不滑落。在肉汤培养液中生长微弱,形 成灰色环和黄色沉淀物。
检疫与防治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为我国公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 规定的一类危险性病害,并且是中俄、中朝、中南、 中罗、中蒙植检植保双边协定规定的检疫性病害。根 据“禁止进境物名录”规定,禁止自发生该病的国家 或地区(疫区)引进种苗。因科研需要经审批特许者, 应在指定的隔离检疫圃内试种检查。对传病媒介昆虫, 需同时施行检疫。
第二章检疫性有害生物(第二讲)

• 杂草类
81.菟丝子属 Cuscuta spp. 82.毒麦 Lolium temulentum L. 83.列当属 Orobanche spp. 84.假高梁(含黑高粱) Sorghum halepense(L.) Pers. Sorghum almum Parodi
• 三类 一、昆虫类 1.条纹瓜叶甲 学名:Acalymm a vittata(F.) 分布:美国(落基山脉以东)、加拿大南部、墨西哥北部。 寄主:葫芦科作物。 为害部位或传播途径:幼虫为害根部,蛀食接近土表的茎基;成 虫取食叶片,并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病和细菌性萎蔫病。 2.葱邻菜蛾 学名:Acrolepis assectella Zeller 分布:欧洲大部分地区、西伯利亚,夏威夷。 寄主:洋葱、冬葱、大蒜、韭、多年生葱。 为害部位或传播途径:蛀叶为害,为害洋葱有时可达鳞茎内。 3.冷杉球蚜 学名:Adelges piceae Ratzeburg 分布:欧洲、美国、加拿大。 寄主:冷杉。 为害部位或传播途径:芽梢。
马铃薯金线虫
香蕉穿孔线虫
•
真菌类 14.栎枯萎病菌 Ceratocystis fagacearum (Bretz) Hunt 15.榆枯萎病菌 Ceratocystis ulmi (Buisman) Moreau 16.橡胶南美叶疫病菌 Microcyclus ulei (P.Henn.) Von Arx. 17.咖啡美洲叶斑病菌 Mycena citricolor (Berk. & Cut.) Sacc. 18.玉米霜霉病菌 Peronosclerospora spp. 19.烟霜霉病菌 Peronosposa hyoscyami de Bary f.sp. tabacina (Adam) Skalicky 20.大豆疫病菌 Phytophthora megasperma (Drechs.) f.sp. glycinea Kuan & Erwin 21.马铃薯癌肿病菌 Synchytrium endobioticum (Schilb.) Percival 22.小麦矮腥黑穗病菌 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
植物检疫学ppt课件教学教程

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
(7)北美洲植物保护组织(North Americ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NAPPO)成 立于1976年,共有3个成员。其总部设立 在加拿大的渥太华。
(8)中美洲国际农业卫生组织(Organismo
Internacional Regional de5anidad Agropecuaria,OIRSA)成立于1953年,现 有8个成员国,总部设在萨尔瓦多。 (9)太平洋地区植保组织(Pacific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PPPO)成立于 1995年,现有22个成员国,总部设在斐济。
限定的有害生物(Regulated Pest,RP)是指在一 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且正在进行官 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亦即由国 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须对其采取限制措施的有害生 物,也有人称之谓“潜在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包括 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QP) 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
and Mediterrane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EPPO)成立于1950年,总部设在 法国巴黎,目前有成员国43个。
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
(4)卡塔赫拉协定委员会(ComunidadAndina,CA), 又称中南美洲植保组织,成立于1969年,现有成 员国5个,总部设在秘鲁。 (5)南锥体区域植保委员会
第一章 绪论
2、植物检疫与植物检疫学 检疫的由来 有害生物及应检疫的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Pest):是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动植
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机体(IPPC)。 有害生物包括:限定的有害生物和非限定的有
植物病害检疫

一、名词解释1.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传播,或确保这些有害生物得到官方控制而采取的所有措施。
2.风险:由于自然和人为行为导致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4.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在本国或本地区广泛分布,没有被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5..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尚未广泛分布的,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正在被害方进行控制的且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6.检疫性有害生物: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未广且正在被害方控制的,对本国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7.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存在于供种植的植物中且危及其预期用途,并将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为受到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8.零风险:零允许量。
只要农产品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除非彻底除害并绝对安全,否则不允许进口。
9可接受风险:通过一系列检疫措施来管理风险,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确保贸易顺利进行。
10有害生物: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系或生物型。
11.生物入侵:指任何一种生物体进入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区,并能繁殖延续自己的种群。
12.十数定率:一旦外来物种抵达一个新的环境或引种到新的地区,它可能会定殖或者逃逸到栽培、圈养、养殖环境以外的环境,变成为野化种群,进而扩散甚至成为有害生物。
外来种→偶见种群:概率10% 偶见种群→定殖种群:概率10% 定殖种群→外来有害生物:概率10%。
可见一个地区所有外来种最终能成为有害杂草或害虫的概率只有约千分之一。
这一规律成为“十数定律”。
是研究生物入侵的主要参考。
13.阿利效应:种群过小或种群密度过低可能是种群脆弱,成为“阿利效应”。
14.时滞现象:是指入侵物种在一个新的地区建成种群以后,其分布区或迟或早都会开始向周围扩散。
《检疫性细菌病害》课件

美洲地区
软腐病、细菌性萎蔫病等在美洲地 区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 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南美洲的巴西 和阿根廷等国家。
非洲地区
软腐病、溃疡病等在非洲地区分布 广泛,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的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
03
检疫性细菌病害的传播途 径
自然传播途径
气流传播
病原菌通过气流、风力等自然因素进行 传播,如炭疽菌、结核菌等。
03
合理混配和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药剂,可以避免病原
菌产生抗药性。
生物防治措施
保护和利用天敌
合理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
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昆虫 和赤眼蜂等寄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的 数量。
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如抗菌素等,可 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使用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 等微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害虫 和病原菌。
,影响农业经济效益。
02
传播速度快
检疫性细菌病害的传播速度非 常快,可在短时间内扩散至大 片农田,造成大面积的农作物
受害。
03
防治困难
由于检疫性细菌病害的特殊性 ,防治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综
合措施进行防控。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03
食品安全问题
传播疾病
健康风险
检疫性细菌病害可污染农产品,导致食品 中毒和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类健康。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能够改善土壤的 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肥 力和微生物活性,增强作 物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措施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
01
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避免使用高
毒高残留的药剂,以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
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性细菌病害

植物检疫性病原细菌的检验方法 梨火疫病 Fire Blight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Stewart’s bacterial wilt of corn 柑橘黄龙病 Citrus Yellow shoot 椰子致死黄化病 Coconut Lethal Yellowing
复习思考题
植物病原细菌检疫检验技术
• 直接检测:直观检验和生长检验 • 间接检测 活菌检测 免疫吸附分离法 噬菌体检验 非活菌检测 血清学检测
1、活菌检测
• 分离培养法: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或鉴 别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的细菌 • 浓缩接种及离体叶检测:提取液浓缩接种感 病植物,观测发病情况。 例如:浙江大学等在1%灭菌水琼脂中加 75×10-6的苯并咪唑,做平板,加感病植物 叶片,针刺+摩擦接种,培养(光、温、湿 度),短期获得症状。主要应用于水稻细菌 性条斑病菌和小麦细菌性黑颖病菌的检测。
(2)溃疡枯萎:是指前一季越冬溃疡边缘的病菌重新 复活的结果。初症是在复活的溃疡附近的健康树皮组 织上出现窄的水渍状区,几天后,树皮内部组织出现 褐色条斑,随后病菌侵入附近繁殖枝内部并引起萎蔫 死亡。这些枝条特别是嫩枝与下面谈及的枝枯萎有明 显区别,即在萎蔫之前枝尖芽褪色(黄至桔黄色)。 (3)枝枯萎:细菌直接侵入前 1~3叶的枝尖,然后杀 死整个枝条及支持枝。初症是枝尖萎蔫,但萎蔫前不褪 色,象拐杖状。条件适宜时,几天内可移动15~30cm, 造成整枝死亡,病枝、枝皮、叶通常变黑。潮湿时,枝 条上出现菌脓。后期,终芽前出现的枝枯萎一般不会萎 蔫,且仅在枝最上部出现坏死。随着病菌不断深入,并 侵染主干,皮层收缩,下陷,形成溃疡斑。
4.致病性实验 梨火疫病菌致病性试验可用梨 片或梨嫩枝测定,亦可用烟草过敏反映检 查。NA上培养48小时的细菌配成108 cells /ml的悬液,注入烟草叶片或接种于1cm厚 梨片、或针刺接种于1丈长的巴黎枝条, 28℃下培养,一般10~12小时后,烟草注射 区出现白色坏死斑。1~3天后,梨片或枝条 上出现白色菌脓,则可确诊。 5.血清学检验:免疫荧光、ELISA、ODD和凝 集实验 6.分子生物学方法:核酸探针和PCR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