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作业 案例分析
经济法律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主要从事土地开发、房屋销售、物业管理等业务。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工程的企业,主要从事房屋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业务。
2010年,甲公司拟在市区开发一住宅项目,经招标,乙公司中标成为该项目的主要施工单位。
双方于2010年11月1日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以下简称“合同”),约定乙公司负责该住宅项目的施工,合同工期为2年。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开始施工。
二、案情简介2011年,甲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要求乙公司暂停施工。
乙公司同意暂停施工,但要求甲公司支付已发生的人工、材料等费用。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施工义务,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双方协商未果,乙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支付已发生的人工、材料等费用。
三、争议焦点1. 甲公司是否应支付乙公司已发生的人工、材料等费用?2. 双方是否构成违约?四、案例分析1. 甲公司是否应支付乙公司已发生的人工、材料等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合同是甲乙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暂停施工,属于擅自变更合同,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甲公司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支付乙公司已发生的人工、材料等费用。
2. 双方是否构成违约?(1)甲公司违约:甲公司擅自要求乙公司暂停施工,违反了合同约定,构成违约。
(2)乙公司违约: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继续施工,也构成违约。
五、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擅自要求乙公司暂停施工,违反了合同约定,构成违约。
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继续施工,也构成违约。
经济法律法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于2010年取得某市某地块的开发权,并于2011年开始销售该地块上的住宅项目。
在销售过程中,开发商与购房者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购房者在一定期限内支付房款,开发商在约定的时间内交付房屋。
然而,在交付房屋的过程中,开发商与购房者发生了纠纷,主要涉及房屋面积、质量、交付时间等问题。
二、案情概述1. 房屋面积问题:购房者发现实际交付的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存在较大差异,经专业测量,实际面积比合同约定面积少约5%。
购房者认为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要求开发商补足面积差价。
2. 房屋质量问题:购房者入住后不久发现房屋存在多处质量问题,如墙体裂缝、渗水、地面不平整等。
购房者多次与开发商协商维修,但开发商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承担责任。
3. 交付时间问题:合同约定交付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但开发商未能按期交付房屋。
购房者多次催促,开发商以“市政配套设施未完善”为由解释,但购房者认为这是开发商的责任。
三、法律分析1. 房屋面积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六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购房者交付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住宅质量标准、设计标准的住宅。
”在本案中,开发商交付的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不符,构成违约。
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补足面积差价,或者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2. 房屋质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二条:“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在本案中,房屋存在多处质量问题,违反了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侵犯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案例分析经济法(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从事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逐渐拓展。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逐渐陷入困境。
2019年,XX公司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申请破产。
此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经济法领域的研究。
二、案件分析(一)破产原因分析1. 市场环境变化: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XX公司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公司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断裂。
2. 管理问题: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决策失误,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上升。
此外,公司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不足。
3. 债务问题:XX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负债累累。
债务压力成为公司破产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法视角下的分析1. 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企业破产的适用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XX公司符合破产条件,依法进入破产程序。
2. 合同法:破产程序中,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XX公司破产时,其与债权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如何处理,需要依据合同法进行判断。
3. 公司法:XX公司作为法人,其设立、变更、终止等行为均需遵守公司法的规定。
在破产程序中,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责任人的责任问题,也需要依据公司法进行判断。
4. 劳动法:破产程序中,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职工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XX公司破产时,其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需要依据劳动法进行判断。
(三)法律责任的承担1. 公司责任:XX公司作为债务人,应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
在破产程序中,公司财产将被依法清算,用于偿还债务。
2. 股东责任:XX公司股东在出资不足的情况下,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破产程序中,股东可能需要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
3. 董事、监事责任:XX公司董事、监事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过失或违法行为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结论XX公司破产案是一起典型的经济法案例,涉及破产法、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经济法》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经济法》案例分析第1章个人独资企业法1、顾勇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近年来其就职企业的效益连连滑坡,面临破产。
他很想自立门户创建一家独资企业,自己做老板。
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一些非官方途径了解到的信息,勾勒出欲设企业的大致情况如下:企业名称为“洁又惠”面点制作有限责任公司,自己为该企业董事长。
听说独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只要1元钱,即象征性地出一点就可以了,所以资本暂定为400元,外加一些碗筷、几把桌椅;而且注册资本越低,他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少。
顾勇准备借用一处即将拆迁的街面房作为经营场所,到几个月后面临拆迁时再想办法解决经营场地问题。
顾勇计划雇用3名左右的职工,但支付的工资中不包含社会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内容,这些项目由职工自己想办法解决。
由于企业业务较少,没必要设置帐簿、配备专门的财会人员。
又由于顾勇不太懂经营管理,所以他准备聘用一名经理来管理企业;但是又需控制经理的权力,较重大的事项均由顾勇自己来决定。
如果经理在外代表企业所进行的活动超越其职权对企业不利的,则由该经理自行对外负责。
最后,独资企业不取得法人资格故无需登记,过几天去做一块企业的招牌挂在经营场所即可开业了。
顾勇的以上想法和计划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答:顾勇的以上想法和计划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1)企业名称。
个人独资企业名称中不能有“有限”、“有限责任”、“公司”的字样。
(2)“注册资本越低,他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少。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注册资本不作为对外债务承担的担保。
(3)“顾勇计划雇用3名左右的职工,但支付的工资中不包含社会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内容,这些项目由职工自己想办法解决。
”根据法律规定,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工资中应当包括社会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基本保险。
(4)“由于企业业务较少,没必要设置帐簿、配备专门的财会人员。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企业必须设置会计账簿,财会人员可以自己兼任。
经济法律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甲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销售的企业。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是一家从事同类型电子产品销售的企业。
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通过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手段,侵害了甲公司的合法权益。
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案件事实1. 甲公司经营电子产品多年,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口碑。
乙公司成立于2018年,与甲公司经营同类型电子产品。
2. 乙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采用低价倾销策略,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导致甲公司产品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3. 乙公司在宣传过程中,夸大产品性能,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损害了甲公司的商誉。
4. 甲公司多次与乙公司协商解决纠纷,但乙公司置若罔闻。
三、法律分析1. 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本案中,乙公司采用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手段,损害了甲公司的合法权益,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2. 停止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判决停止侵害。
本案中,法院应判决乙公司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停止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
3. 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经营者因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法院应判决乙公司赔偿甲公司因不正当竞争行为造成的损失。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乙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如下:1. 乙公司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停止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
2. 乙公司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10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问题:1.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是本案的关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虚假宣传、低价倾销、侵犯商业秘密等。
经济法律方面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甲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2010年,甲公司股东乙、丙、丁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乙将其持有的甲公司10%的股权转让给丙,丙支付股权转让款100万元。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乙将其股权转让登记至丙名下。
2012年,甲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债务危机。
此时,丁向甲公司提出收购乙所持有的甲公司10%的股权,并提出以80万元的价格收购。
乙同意丁的收购条件,双方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丁向乙支付了80万元股权转让款,乙将其股权转让登记至丁名下。
2014年,甲公司破产清算。
在清算过程中,丙、丁对股权转让款发生争议,丙认为股权转让款应归其所有,而丁则认为股权转让款应归其所有。
双方遂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股权转让款的归属问题。
2. 丙、丁之间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问题。
三、案例分析1. 股权转让款的归属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在本案中,乙将其股权转让给丙时,已获得其他股东乙、丙、丁的同意。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乙将股权转让登记至丙名下,股权转让手续合法有效。
因此,股权转让款应归丙所有。
2. 丙、丁之间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在本案中,丙、丁之间股权转让协议依法成立,且双方已履行了股权转让款支付义务。
因此,丙、丁之间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认为,丙、丁之间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股权转让款应归丙所有。
经济法律方面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XX贸易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于2019年5月签订了一份《货物购销合同》,约定甲方向乙方购买一批货物,总价为1000万元人民币。
合同约定货物的交付期限为2019年6月30日,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
合同签订后,双方按照约定履行了部分合同义务,但在货物交付过程中出现了纠纷。
二、纠纷经过1. 甲方按照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了500万元人民币的预付款。
2. 乙方于2019年7月1日向甲方交付了货物,甲方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遂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3. 乙方辩称,货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甲方在验收过程中未提出异议,故不应承担责任。
4. 甲方认为,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且乙方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货物质量标准,故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5. 双方协商未果,甲方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件分析1. 合同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货物购销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且双方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故该合同合法有效。
2. 货物质量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本案中,合同未明确约定货物质量标准,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13条规定,生产者应当保证其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要求。
因此,乙方作为出卖人,应保证其交付的货物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要求。
3. 甲方验收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56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和时间交付标的物。
本案中,乙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了货物,甲方应在约定的地点验收货物。
甲方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应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
4. 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9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发生纠纷,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经济法律法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XX公司(以下简称“原告”)是一家专注于生产与销售儿童玩具的企业。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原告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与原告产品高度相似的玩具,该产品外观设计、功能、材质等方面与原告产品几乎一致,但价格却远低于原告。
经过调查,原告发现该产品由YY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生产与销售。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其商标权和著作权,构成了不正当竞争,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被告的产品是否侵犯了原告的商标权和著作权?2. 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3. 如果被告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原告应获得何种赔偿?三、案例分析1. 关于商标权和著作权的侵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
本案中,原告对其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并享有对该商标的专用权。
被告生产的产品与原告产品高度相似,涉嫌侵犯了原告的商标权。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本案中,原告的产品设计独特,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因此,原告对其产品外观设计享有著作权。
被告的产品与原告产品外观设计高度相似,涉嫌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
2. 关于不正当竞争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本案中,被告的行为具有以下不正当竞争的构成要件:(1)被告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被告生产的产品与原告产品高度相似,涉嫌侵犯了原告的商标权和著作权,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2)被告的行为具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性质。
被告通过生产与原告产品高度相似的产品,以低价销售,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
(3)被告的行为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被告的行为导致原告的市场份额下降,利润受损,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3. 关于赔偿金额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经营者因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经济法律案例及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公司成立之初,由甲、乙、丙三位股东共同出资,其中甲持有50%的股份,乙和丙各持有25%的股份。
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2018年,甲因个人原因希望退出公司,遂与乙、丙两位股东协商股权转让事宜。
经过多次谈判,甲同意将所持50%的股权转让给乙、丙两位股东,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但在此过程中,甲并未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手续,也未将股权转让款支付给乙、丙两位股东。
2019年,甲因个人债务问题被法院判决支付巨额赔偿金。
为偿还债务,甲再次提出股权转让请求,要求乙、丙两位股东支付股权转让款。
乙、丙两位股东认为甲未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手续,且未支付股权转让款,故拒绝支付。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甲、乙、丙三位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2. 股权转让登记手续的办理义务;3. 股权转让款的支付义务。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后认为:1. 甲、乙、丙三位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2. 虽然甲未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手续,但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股权转让协议生效后,甲、乙、丙三位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关系成立,甲的股权转让行为对乙、丙两位股东产生法律约束力;3. 甲未支付股权转让款,构成违约,应向乙、丙两位股东支付股权转让款。
据此,法院判决甲向乙、丙两位股东支付股权转让款。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经济法律关系中的股权转让问题,以下对本案进行分析:1. 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股权转让协议是股权转让的基础,其效力直接关系到股权转让的合法性。
本案中,甲、乙、丙三位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符合《公司法》相关规定,股权转让行为对乙、丙两位股东产生法律约束力。
2. 股权转让登记手续的办理义务:股权转让登记手续的办理是股权转让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认股权转让关系的合法性。
经济法律课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A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决定与某市B公司签订一份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A公司负责向B公司提供一批电子产品,而B公司则负责在约定区域内销售这些产品。
双方约定,若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则应向A公司支付违约金。
然而,在合作过程中,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导致A公司遭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A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B公司支付违约金。
二、案例分析(一)合同效力问题1. 合同签订主体是否合法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在本案中,A公司和B公司均为合法注册的企业,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因此,合同签订主体合法。
2. 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在本案中,合作协议的内容未违反法律法规,且符合公序良俗,因此合同内容合法。
(二)违约责任问题1. 违约行为是否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已构成违约行为。
2. 违约责任承担方式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在本案中,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违约金,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三)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在本案中,A公司于合同到期后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未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三、案例分析结论1. A公司和B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合法有效。
2. 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已构成违约行为。
3. 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违约金,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4. A公司提起诉讼未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四、启示1.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对方企业的信誉、实力和履行能力,以降低合同风险。
经济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销售的企业,乙公司是一家从事手机配件生产的企业。
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19年签订了一份手机配件采购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一批手机配件,总价为100万元,支付方式为分期付款,首付50万元,余款在产品交付后60天内支付。
合同中还约定了质量保证、违约责任等条款。
二、案例事实1. 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生产了手机配件,并交付给甲公司。
甲公司验收后,认为手机配件存在质量问题,与乙公司协商解决。
乙公司表示愿意承担质量责任,但要求甲公司先支付余款。
2. 甲公司以手机配件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余款。
乙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支付余款。
3. 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理认为,乙公司提供的手机配件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且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质量保证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乙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法律分析1. 合同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循自愿、等价、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手机配件采购合同,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符合法律规定,合同有效。
2. 质量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本案中,乙公司提供的手机配件存在质量问题,违反了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应承担违约责任。
3.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提供的手机配件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余款50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有合同的效力、质量责任和违约责任。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效力。
2.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如存在质量问题,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经济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在2008年取得了一块土地使用权,计划在此地块上开发住宅项目。
开发商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合同约定开发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项目建设,并按约定缴纳土地出让金。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商遇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引发了以下经济法律纠纷。
二、案例描述1. 案情简介开发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
在工程暂停期间,开发商与当地政府就土地出让金缴纳问题产生了纠纷。
当地政府认为,开发商未按合同约定缴纳土地出让金,要求开发商支付违约金。
开发商则认为,工程进度滞后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2. 案件争议焦点(1)开发商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2)当地政府是否应退还部分土地出让金?三、案例分析1. 开发商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开发商未按合同约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属于违约行为。
然而,开发商提出工程进度滞后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这一说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在本案中,开发商所面临的是资金链断裂,并非不可抗力。
因此,开发商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免除违约责任。
2. 当地政府是否应退还部分土地出让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应当一次性缴纳,也可以分期缴纳。
分期缴纳的,首期缴纳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分期缴纳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在本案中,开发商与当地政府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约定了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
然而,开发商未按约定缴纳首期土地出让金,导致工程进度滞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经济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XX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被告YY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于2019年6月签订了一份《货物供应合同》,约定被告向原告供应一批货物,合同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了交货时间、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条款。
合同签订后,原告按约定支付了50%的预付款,但被告未能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货物。
2020年1月,原告发现被告交付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经检验,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原告多次与被告协商解决质量问题,但被告未予理睬。
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退还预付款50万元,并赔偿因货物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被告在答辩中承认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但辩称原告在验收货物时未及时提出异议,故其不承担违约责任。
二、争议焦点1. 被告是否构成违约?2. 原告是否应承担货物验收责任?3. 被告应承担何种违约责任?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四、案例分析(一)被告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被告未能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货物,且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已构成违约。
(二)原告是否应承担货物验收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验收标的物。
当事人对验收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
当事人对验收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
”本案中,合同未约定验收期限和方式,但原告在收到货物后应及时进行验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买受人收到标的物后,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进行验收。
买受人应当在验收期限内提出异议;未在验收期限内提出异议的,视为标的物符合约定。
经济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甲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
甲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500万元,主要从事建筑材料销售。
2010年,甲公司决定开发一个新项目,总投资额为2亿元。
为了筹集资金,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1亿元,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
合同约定,乙公司借给甲公司的1亿元,年利率为6%,借款期限为3年。
甲公司承诺,在借款期限内,如需提前还款,应提前一个月向乙公司提出书面申请,并支付一定的提前还款违约金。
在借款期间,甲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利息。
2013年,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出催款通知,要求甲公司支付到期利息及违约金。
甲公司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拒绝支付。
乙公司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支付到期利息、违约金及诉讼费用。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甲公司是否应向乙公司支付到期利息及违约金;2. 甲公司能否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免除支付利息及违约金的责任;3. 法院应如何确定利息及违约金的计算标准。
三、案例分析(一)甲公司应向乙公司支付到期利息及违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
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按月支付利息;一年以上的,每满一年支付一次利息。
”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借款合同,明确了借款金额、利率和借款期限,因此,甲公司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利息,已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应向乙公司支付到期利息及违约金。
(二)甲公司不能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免除支付利息及违约金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下列情况除外:(一)不可抗力;(二)法律规定的其他免责情形。
经济法律案例分析范文(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股东为甲、乙、丙三人,分别持股40%、30%、30%。
公司成立初期,经营状况良好,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业绩逐渐下滑。
2018年,甲、乙、丙三人因公司发展方向和分红等问题产生分歧,甲乙要求丙退出公司,并主张丙应按照其持股比例分配公司财产。
丙则认为,甲乙的行为违反了公司章程,且其要求不符合法律规定,拒绝退出公司。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丙是否应当退出公司?2. 公司财产的分配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 甲乙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公司章程?三、法律分析1. 丙是否应当退出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决议,决定公司解散或者股东转让股权。
”本案中,公司章程并未规定股东退出公司的条件,且甲乙二人也未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作出相关决议。
因此,丙不应当退出公司。
2. 公司财产的分配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公司解散时,应当依法清算,并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剩余财产。
”本案中,甲乙主张丙应按照其持股比例分配公司财产,符合法律规定。
3. 甲乙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公司章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投资计划、利润分配方案等事项。
”本案中,甲乙要求丙退出公司,但公司章程并未规定股东退出公司的条件,且甲乙未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作出相关决议,因此其行为违反了公司章程。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乙要求丙退出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公司章程,不符合法律规定。
同时,公司财产的分配应按照股东出资比例进行。
因此,法院判决:1. 丙不应当退出公司;2. 公司财产应按照甲乙丙三人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公司股权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
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公司章程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股东应当遵守公司章程的规定。
经济法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甲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并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8年,甲公司决定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以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
双方经过协商,于2018年10月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甲公司将其持有的甲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乙公司,股权转让价格为1亿元人民币。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甲公司依约履行了股权转让手续,乙公司也按照约定支付了股权转让款。
然而,在股权转让完成后不久,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导致甲公司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甲公司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返还股权转让款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案件争议焦点1. 乙公司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2. 乙公司是否应当返还股权转让款并承担赔偿责任?三、案件分析1. 乙公司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在本案中,甲公司主张乙公司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乙公司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前隐瞒了其公司实际控制人信息,导致甲公司在签订协议时未能充分了解乙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背景。
(2)乙公司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前隐瞒了其公司存在的重大债务,导致甲公司在签订协议时未能充分了解乙公司的财务状况。
(3)乙公司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前隐瞒了其公司涉及的诉讼案件,导致甲公司在签订协议时未能充分了解乙公司的法律风险。
针对甲公司的主张,乙公司进行了答辩,认为其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并未存在欺诈行为,上述事实均为虚构。
乙公司辩称,其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前已经向甲公司提供了公司相关资料,包括公司章程、财务报表、法律文件等,甲公司有义务在签订协议前对乙公司进行充分了解。
经济法律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建筑安装业务。
2010年,甲方决定将其持有的乙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乙方,双方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协议约定:甲方将其持有的乙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乙方,转让价格为3000万元,乙方应在签订协议后10日内支付全部转让款。
股权转让完成后,乙方成为乙公司控股股东。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乙方按照约定支付了3000万元转让款。
但甲方未按照协议约定办理股权转让手续,也未将乙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乙方。
乙方多次与甲方协商,要求甲方履行股权转让义务,但甲方始终不予理睬。
无奈之下,乙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甲方履行股权转让义务。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主要有两个:1. 甲方是否应履行股权转让义务?2. 乙方是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三、案例分析(一)甲方是否应履行股权转让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股东之间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
股东转让股权,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本案中,甲方将其持有的乙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乙方,已经取得乙公司其他股东的一致同意,且办理了股权转让手续。
因此,甲方应履行股权转让义务。
(二)乙方是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方已按照约定支付了股权转让款,甲方未履行股权转让义务,构成违约。
乙方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四、法院判决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甲方未履行股权转让义务,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判决甲方履行股权转让义务,将乙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乙方。
五、案例启示1. 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签订合法有效的股权转让协议。
典型经济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
公司成立之初,由三位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分别为张三、李四和王五,各自持有公司30%的股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
然而,随着公司经营权的逐步集中,三位股东在公司管理和发展方向上产生了分歧,最终导致股权纠纷。
二、案件争议焦点1. 股东会决议效力问题2. 股东知情权、质询权及查阅权问题3. 股东分红权问题4. 股权回购问题三、案件事实1. 2009年,公司召开股东会,决定由张三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
李四和王五认为张三在经营管理中存在重大失误,导致公司损失严重,遂提出反对意见。
然而,由于张三持股比例最高,股东会决议仍得以通过。
2. 2010年,公司召开股东会,讨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四和王五提出要扩大公司业务范围,进军其他领域。
张三则认为应专注于房地产开发业务。
在股东会上,李四和王五的提议未获通过,他们认为股东会决议违反了公司章程规定,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3. 2011年,公司实现盈利,但分红方案未在股东会上讨论。
李四和王五认为张三利用其控制地位,未公平分配公司利润,遂要求查阅公司财务报表。
然而,张三以保密为由拒绝提供相关资料。
4. 2012年,李四和王五因个人原因希望退出公司,与张三协商股权回购事宜。
张三提出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股权,李四和王五认为不合理,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四、法院判决1. 关于股东会决议效力问题:法院认为,张三在股东会上利用其持股优势,未充分尊重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导致股东会决议存在瑕疵。
但考虑到公司经营需要,判决该决议有效,但张三需承担相应责任。
2. 关于股东知情权、质询权及查阅权问题:法院认为,张三未履行股东义务,拒绝提供公司财务报表,侵犯了李四和王五的知情权。
判决张三提供公司财务报表,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 关于股东分红权问题:法院认为,张三未在股东会上讨论分红方案,侵犯了李四和王五的分红权。
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共5篇)
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共5篇)第一篇: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一、北京卢沟桥酒厂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案。
1995年,北京卢沟桥酒厂生产的“古德牌”、“卢沟桥牌”北京醇酒的商品名称与北京市牛栏山酒厂所生产的“华灯牌”北京醇酒的商品名称相同,包装、装潢相近似,足以造成消费者的误认。
1996年春,北京市房山区工商局根据北京市牛栏山酒厂的投诉,依法对北京卢沟桥酒厂仿冒北京市牛栏山酒厂知名商品“华灯牌”北京醇酒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进行了调查,认定北京卢沟桥酒厂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二、甲卷烟厂使用注册商标蓝鸟牌香烟,一年后发现乙乡政府卷烟厂未经商标注册,也生产销售蓝鸟香烟,且质量低。
甲厂认为乙厂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自己的产品信誉,就委托某律师事务所丙律师,意诉请法院求偿。
乙厂得知后,找到甲厂,申明:本厂使用该商标已有二年之久,并无假冒侵权之意。
并主张通过许可协议,取得甲厂的使用权。
甲厂同意,并订定商标许可协议,但坚持要求乙厂先行赔偿。
后,双方找到律师进行咨询,问:1、乙厂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违反我国商标管理的哪些规定?其法律后果如何?2、如果甲、乙双方达成了使用许可协议,当事人应遵循我国商标法的哪些规定?答:1、乙厂属于违反商标注册管理和商标侵权的双重性质。
A乙厂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强制性注册规定,根据规定,产销烟草制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否则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对乙厂的此种行为,工商企业部门可依法责令其限期注册,并罚款。
B乙厂的行为侵犯了甲厂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根据商标法规定,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构成商标侵权。
工商管理部门或人民法院可根据甲厂请求,责令乙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并加处罚款。
2、如果甲、乙双方事后达成使用许可协议,乙厂又承担侵权行为,双方应遵循以下规定:A双方除需订立书面协议外,甲厂作为许可方,还必须在规定期间内将合同副本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存查,并报送商标局备案,否则不发生合同效力。
经济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数码产品等销售业务。
近年来,该公司凭借其产品的高性价比,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口碑。
然而,在2018年,该公司因虚假宣传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经过2018年3月,某公司在其官方网站、电商平台及实体店宣传其某款智能手表具有“防水、防尘、抗摔”等功能。
消费者在购买该产品后,发现实际使用效果与宣传不符。
部分消费者在维权无果后,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经调查,某公司宣传的智能手表确实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一方面,该手表的防水性能仅达到IPX7标准,并不能达到“防水、防尘、抗摔”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某公司在宣传中未明确告知消费者该手表的防水性能标准。
三、案件处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某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 责令某公司立即停止虚假宣传行为;2. 责令某公司在宣传中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产品性能;3. 对某公司处以罚款人民币20万元。
四、案例分析1. 虚假宣传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2.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罚款。
3. 案件启示(1)企业应加强自身法律法规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2)企业应加强产品宣传的审核,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3)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理性判断,提高维权意识。
五、总结某公司虚假宣传案是一起典型的经济法律法规案件。
该案件提醒我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提高警惕,理性判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8年3月,张某、邵某等十余人签订合伙协议,约定成立一家食品站,从事生猪屠宰、销售活动,邵某出资1.5万元,其余合伙人各出资5000元;合伙人共同委托邵某为事务执行人。
当月,合伙人办理了工商登记,成立了食品站。
经营过程中,邵某因经营企业、执行合伙事务等与其他合伙人发生纠纷。
2009年1月,食品站召开全体合伙人会议,以9:4的投票结果作出解除邵某和营业执照,影响了食品站的经营。
于是,张某等合伙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邵某交出企业公章和营业执照。
问题:法院该如何判决?如何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
答:(1)法院应该同意张某等十余人作出解除邵某事务执行人的决定,判决邵某交出企业公章和营业执照。
合伙企业事务执行是指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其对内对外关系中的一些事务处理。
如果委托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事业的,其他人不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不参加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有权监督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检查其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而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应当按照约定向其他合伙人报告事务执行情况以及合伙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
合伙人依法或者按照合伙协议的合伙企业有关事项作出决议时,除合伙企业法和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一人一票的表决方法。
因此,被委托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不按照合伙协议或者全体合伙人的决定执行事务的,其他合伙人可决定撤销该委托。
在本案例中,该合伙企业以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作出解除邵某事务执行人的决议,因此邵某应按约定交出保管的合伙企业公管和营业执照。
(2)如何防止,依照法律规定,合伙人企业事务执行的执行方式有合伙人共同执行、委托执行以及分别执行。
本案主要是采取委托一个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的方式,造成一个执行合伙事务人的权力集中,因此可采取合伙共同执行或分别执行的方式,并在合伙协议规定,一旦委托执行企事业的合伙人被解除事务执行应全部交出所有事项。
①、合伙人共同执行: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
遇到纠纷时,可进行共同决定;而其他合伙人在执行事务也应该由大家共同讨论、决定后方可执行。
②、分别执行:合伙人分别执行合伙事务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可以对其他合伙人执行事务提出异议。
当提出异议时,应当暂停该项事务执行。
受委托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不按照合伙协议或者全体合伙人的决定执行事务,其他合伙人可决定撤销该委托。
案例(二):
2004年10月,廊坊甲公司与沈阳乙公司先后订立两份《白糖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货,每批白糖到货后付款。
在甲公司履行第一份合同后,乙公司没有按时支付贷款,而且提出各种要求克扣贷款,致使甲公司无法及时组织货源,无法执行第二份合同。
经多方协商无效,甲公司遂发函通知乙公司解除第二份买卖合同。
2005年4月,乙公司在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履行第二份合同,并赔偿乙公司损失95万元。
问题:甲公司是否应当履行合同并赔偿乙公司损失?
答:甲公司不应当履行合同并赔偿乙公司损失。
合同的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合同履行的一般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本案例中甲乙两公司双方订立合同,并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货,每批白糖到货后付款,但乙公司在甲公司履行第一份合同后并无按时支付贷款,即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致使甲公司无法执行第二份合同,从这一点可以证明甲公司不应当履行合同并赔偿乙公司损失,而应该由乙公司返还贷款赔偿甲公司的损失,并且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可以解除合同。
因此,甲公司也可以发函通知乙公司解除第二份买卖合同案例(三):
原告南山支行因与被告富山公司发生用益物权抵押合同纠纷,向该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5年10月31日,被告富山公司为装修富山地下商贸城,与原告南山支行签订了两份借款合同,约定:南山支行分别借给富山公司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
双方同时签订了两份抵押合同,约定:富山公司以其对富山地下商贸城(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的管理权和出租权分别为这两笔借款进行抵押担保。
但借款到期后富山公司不能依约还款,南山支行因此提出诉讼。
另查明:富山地下商贸城(面积11178平方米),是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修建的地下设施。
在修建过程中,被告富山公司的前身太和珠宝有限公司曾投资约5000万元参与建设,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此曾下文件确定:该项设施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富山公司对投入建设部分有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富山地下商贸城的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因现在的权利人不能履行债务而转移给他人行使一事,表示同意。
问:(1)本案富山公司用属于国有资产的富山地下商贸城的长期使用管理权和出租权作为抵押担保,该抵押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2)本案如何处理?
答:(1)抵押合同为有效合同。
因为富山公司对富山地下商贸城享有长期使用管理权和出租权,是能够给权利人带来利益的财产权利,行使权利的结果完全能够达到保证债务履行的目的。
并且将这种用益物权用于抵押,担保法虽没有明文规定许可,也未明文禁止,同时富山地下商贸城的所有权人对因该抵押引起的用益物权转移表示同意。
同时该合同是在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基础上签订的用益物权抵押合同,应为有效合同。
(2)被告富山公司在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原告南山支行借款本金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及其利息,至本判决生效期间的利息按双方合同约定计算。
被告富山公司逾期不履行判决,以富山公司抵押的富山地下商贸城的用益物权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用益物权所得价款抵偿给南山支行。
案件受理费由被告富山公司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