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一章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分析方法 分析原理2.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结构分析3.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二、简答题答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试样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填空题1、系统,偶然2、系统,偶然,真实值,平均值3、0.002,0.0035,1.7%4、精密度,标准5、空白,对照,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量6、±0.02 ,±0.0002,20,0.27、5,28、准确,不确定9、3 10、28.70 11、系统,系统,偶然二、选择题1、A2、D3、B4、B5、D6、D7、B8、A9、B 10、C 11、C 三、简答题1.解:(1)产生系统误差。

通常应该烘干至恒重,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置于称量瓶中,采用差减法称量。

(2)使测量结果产生系统误差。

一般可通过空白试验来消除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

(3)产生偶然误差。

原因是滴定管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不确定的数字。

(4)产生系统误差。

应该使用基准物质重新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

(5)滴定终点颜色把握不准,深浅不一致,由此带来的误差正负不定,属于偶然误差。

2.称取0.1000g 的试样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1%;称取1.000试样时的相对误差为0.01%。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为±0.1mg ,所以称量的绝对误差一样大,称量的准确度好象一致,但二者的相对误差不一样大,称量1.000g 试样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称量0.1000 g 试样的相对误差。

因此,用相对误差表示准确度比绝对误差更为确切。

3.甲的报告是合理的,因为取样质量只有两位有效数字,限制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分析结果最多也只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1.解:应先计算出纯(NH 4)2SO 4试剂中氮的理论含量,再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ω(B)(理论值)=%100132.13214.01100%)SO)((NH(N)2424⨯⨯=⨯M M =21.21%绝对误差为:21.14%-21.21%=-0.07% 相对误差为:%.%..0301002121070-=⨯-2.解:计算过程(略),结果如下:第一组:1d = 0.24% S 1 = 0.28% RSD 1= 0.74% 第二组:2d =0.24% S 2 = 0.33% RSD 2= 0.87%第二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为38.3,最小值为37.3;第一组的最大值为38.4,最小值为37.6。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练习及答案全解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练习及答案全解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练习及答案(中档难度)全解(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练习及答案(中档难度)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5?崇州市校级模拟)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烘干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2.(2015?衡阳校级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水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一一区别的一组是()A.Na2O2 Al2(SO4)3 MgCl2 K2CO3B.BaCl2 Na2SO4 (NH4)SO4 KOHC.AgNO3 NaCl KCl CuCl2D.Fe2(SO4)3 K2CO3 KHSO4 NH4Cl3.(2015?扬州模拟)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B.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C.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D.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瓶中4.(2015?枣庄校级模拟)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蒸发食盐水B.滴管的使用C.检查装置气密性D.稀释浓硫酸5.(2015?衡阳县校级模拟)下列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D.用分液漏斗分离汽油和植物油6.(2015?嘉兴二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超分辨屏荧光显微镜的科学家,他们使光学显微镜分屏率提高到纳米尺度.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胶体中的胶粒B.人体从食物中摄取蛋白质,在体内先水解成各种氨基酸,经过不断的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除体外C.臭氧是一种有鱼腥味、氧化性极强的淡蓝色气体,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D.我国油品从国四汽油升级到国v汽油,有助于减少酸雨、雾霾,提高空气质量7.(2015秋?小店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仪器的识别中错误的是()A.三脚架 B.蒸发皿 C.坩埚钳 D.泥三角8.(2015秋?东莞校级月考)下列各组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一组是()A.燃烧匙、集气瓶B.蒸发皿、试管C.坩埚、烧杯D.烧瓶、烧杯9.(2015春?松滋市校级月考)下列相关实验的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A.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B.制硝基苯时温度计水银球在反应液中C.实验室制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在反应液中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时,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并冷却后,滴加AgNO3溶液10.(2015秋?小店区校级月考)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A.燃烧匙、蒸发皿B.圆底烧瓶、坩埚C.量筒、容量瓶D.试管、锥形瓶11.(2014?罗定市校级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振荡试管中的液体时,应用手指拿住试管,左右摆动手腕振荡试管B.在做蒸馏实验时要加入少量的碎瓷片,以防止溶液暴沸C.如果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D.用石蕊或酚酞试纸进行气体验满时,最好先用蒸馏水湿润12.(2014?文登市二模)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液时的分液漏斗的下端与过滤时漏斗的下端均要贴紧烧杯内壁,其原因相同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在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时均要用到玻璃棒C.浓硫酸和浓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均应马上用大量的水冲洗,以防腐蚀皮肤D.不用其它试剂,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即可鉴别出NaHCO3、Ba(OH)2、稀H2SO4三种溶液13.(2014?徐汇区一模)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它们的性质如表.则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物质分子式熔点/℃沸点/℃密度/g?cm﹣1溶解性乙二醇C2H4O2﹣198易溶于水和乙醇丙三醇C3H8O3290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A.分液B.蒸馏C.冷却至0℃后过滤D.加水萃取14.(2014?罗定市校级模拟)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试剂主要操作A SiO2Fe2O3盐酸过滤B CO2CO O2点燃C FeCl2溶液FeCl3Cu分液D CH3CH2OH H2O Na蒸馏A.A B.B C.C D.D15.(2014?江苏模拟)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图1装置可以用于除去溶解在CCl4中的Br2B.实验室用图2装置检验制得的乙烯中是否混有SO2和CO2C.用图3装置在蒸发皿中灼烧CuSO4?5H2O晶体以除去结晶水D.实验室常用图4装置制取少量氯气16.(2014秋?铜仁地区校级期中)装运浓硫酸的储运罐应贴的标志是()A.B.C.D.17.(2014秋?德宏州校级期中)盛装酒精的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警示标志是()A.B.C.D.18.(2014秋?桂林校级期中)下列标志中,应贴在装有乙醇罐车上的是()A.B.C.D.19.(2014秋?北京校级期中)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B C D乙醇天然气浓硫酸氢氧化钠A.A B.B C.C D.D20.(2014秋?宁远县校级期中)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A.腐蚀品 B.爆炸品 C.有毒气体D.易燃液体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2015?玉山县校级模拟)LiPF6是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电解质.某工厂用LiF、PCl5为原料,低温反应制备LiPF6,其流程如下:已知:HCl的沸点是﹣℃,HF的沸点是℃.(1)第①步反应中无水HF的作用是、.反应设备不能用玻璃材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无水HF有腐蚀性和毒性,工厂安全手册提示:如果不小心将HF沾到皮肤上,可立即用2%的溶液冲洗.(2)该流程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第③步反应中PF5极易水解,其产物为两种酸,写出PF5水解的化学方程式:.(3)第④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第⑤步分离尾气中HF、HCl采用的方法是.(4)LiPF6产品中通常混有少量LiF.取样品wg,测得Li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该样品中LiPF6的物质的量为mol(用含w、n的代数式表示).22.(2015?赤峰二模)欲将某铜矿加工厂产生的含铜酸性污水(如表﹣1所示)处理成达标水,并回收某些金属化合物,设计如下工艺流程:相关信息:①含铜酸性污水主要污染物离子(见表﹣1)l离子 H+Cu2+Fe3+Fe2+浓度/(mol?L﹣1)②国家规定含铜污水排放标准为:pH=7;c(Cu2+)≤×10﹣7mol?L﹣1;铁元素含量低于×10﹣5mol?L﹣1.③FeS能溶于pH<4的酸性溶液.④25℃时,某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 sp)(见表﹣2)物质 Fe(OH)3 Fe(OH)2Cu(OH)2FeS CuSK sp×10﹣22×10﹣16×10﹣20×10﹣12×10﹣26请回答:(1)该含铜酸性污水的pH= .(2)步骤Ⅰ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步骤Ⅱ中,调节溶液的pH=4的目的为.(4)有人认为,步骤Ⅱ中只需加入Ca(OH)2调节溶液的pH=7,即可将污水处理成符合标准的达标水,该观点(填“合理”或“不合理”),试通过简单计算说明理由.(5)步骤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过程不选用易溶的Na2S 作沉淀剂的,其原因可能为.(6)上述整个处理工艺中,可以回收的金属化合物有(填化学式).23.(2015?吉林模拟)铬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化学性质稳定,以+2、+3和+6价为常见价态.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含有Al2O3、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金属铬和重铬酸钠Na2Cr2O7?2H2O(已知Na2Cr2O7是一种强氧化剂),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查阅资料得知:①常温下,NaBiO3不溶于水,有强氧化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Cr3+转化为CrO42﹣②常温下,Ksp[Cr(OH)3]=×10﹣31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常采用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铬,写出以Cr2O3为原料,利用铝热反应制取金属铬的化学方程式.(2)酸化滤液D时,不选用盐酸的原因是.(3)固体E的主要成分是Na2SO4,根据图2分析操作a为、.(4)已知含+6价铬的污水会污染环境.电镀厂产生的镀铜废水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处理该废水常用还原沉淀法,具体流程如图3:①Cr(OH)3的化学性质与Al(OH)3相似.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时要控制溶液的pH不能过高,是因为;②下列溶液中可以代替上述流程中Na2S2O3溶液的是(填选项序号);A.FeSO4溶液 B.浓H2SO4 C.酸性KMnO4溶液D.Na2SO3溶液③调整溶液的pH=5时,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溶液中的Cr3+是否沉淀完全;④上述流程中,每消耗转移﹣,则加入Na2S2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4.(2015?衡阳校级模拟)有一个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洗pH 试纸,然后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1)该学生的操作时(填“正确的或错误的”),理由是;(2)如不正确,请分析是否一定有误差?;(3)若按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是,原因是.25.(2015?江西模拟)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0mg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 MgO).某天然水中c(Ca2+)=×10﹣3mol/L,c(Mg2+)=6×10﹣4mol/L,则此水的硬度为(2)如图1为某饮用水厂用天然水制备纯净水(去离子水)的工艺流程图:活性炭的作用是;A和B中放置的物质是;O3消毒的优点是(3)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物以HCN、CN﹣和金属配离子M(CN)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I.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HCN,并用NaOH溶液吸收.Ⅱ.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pH>ll.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2CN﹣═[Ag(CN)2]﹣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②水样预处理的装置如图2所示,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的目的是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其原因是③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mL,经处理后用浓度为?L﹣1的AgN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 mg?L﹣1(以CN﹣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6.(2015?南昌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Na2SO3固体隔绝空气加强热至600℃以上,冷却后,经称量,固体物质保持原质量,取少量加热后固体溶于水,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1)甲同学根据实验提供信息分析,认为加强热后固体仍为Na2SO3,你认为甲同学分析的依据是:;(2)乙同学用实验室常用试剂盒仪器用实验方法推翻了甲同学的分析结论.①写出Na2SO3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简述乙同学的实验设计:.27.(2012秋?西城区校级期中)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滤液中的SO42﹣的方法是.(2)试剂I的化学式为,加入试剂I后,①对应的实验操作是,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试剂Ⅱ的化学式为,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4)试剂Ⅲ的名称是,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某同学称取提纯的产品,溶解后定容在100mL容量瓶中,每次取溶液,与?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反应,三次反应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该产品的纯度为.28.(2012秋?雁塔区校级期中)用于提纯或分离物质的方法有:A、萃取分液 B、加热分解 C、蒸发结晶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G、渗析等,请将提纯或分离的序号填在后面横线上.(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泥沙的混合物(2)精制Fe(OH)3胶体(含有NaCl溶液)(3)分离相溶的CCl4(沸点为℃)和甲苯(℃)的混合物(4)从碘水里提取碘.29.(2012秋?合浦县期中)食盐水中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较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30.(2012秋?上城区期中)请选用适当的试剂和分离装置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将所选的试剂及装置的编号填入表中.试剂:a.水 b.NaOH溶液 c.溴的CCl4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e.新制CaO f.饱和NaCl溶液 g.浓溴水分离方法:A.分液 B.过滤 C.洗气 D.蒸馏混合物需加入的试剂分离方法1、苯(苯酚)2、乙醇(水)3、乙酸乙酯(乙酸)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练习及答案(中档难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B 2.C 3.B 4.D 5.D 6.B 7.B 8.B 9.C 10.C 11.C 12.A 13.B 14.A 15.A 16.A 17.C 18.A 19.D 20.D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反应物溶剂SiO2+4HF═SiF4↑+2H2ONaHCO3PF5+4H2O═H3PO4+5HF过滤冷凝22.12Fe2++ClO-+2H+=2Fe3++Cl-+H2O使沉淀完全,防止沉淀,防止FeS溶解不合理pH=7时溶液中c(Cu2+)==×10-6mol?L-1,大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c (Cu2+)≤×10-7mol?L-1Cu2++FeS=CuS+Fe2+Na2S价格高且引入过多杂质离子Fe(OH)3、CuS 23.Cr2O3+2Al2Cr+Al2O3盐酸中的Cl-会被氧化,产生Cl2蒸发结晶趁热过滤pH过高Cr(OH)3会与过量的NaOH反应Dc(Cr3+)?(10-9)3=×10-31,解之得c(Cr3+)=×10-4>10-5,所以没有沉淀完全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 24.错误的该学生测得的pH值是稀释后的pH值不一定盐酸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出氢离子,使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比盐酸小,误差小25.O2CO2或氮气10°吸附水中的小颗粒杂质及有色物质(或去除水中的异味)离子交换树脂反应产物无毒无害将含氰化合物全部转化为CN-充分吸收HCN,防止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防止倒吸26.①固体质量不变②溶液呈碱性,可能是SO32-水解4Na2SO3Na2S+3Na2SO4强热后固体适量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臭鸡蛋气味气体生成,证明Na2SO3强热分解生成硫化物27.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SO42-,反之则无BaCl2过滤Ba2++SO42-=BaSO4↓;,Ba2++CO32-=BaCO3↓K2CO3除去多余的Ba2+盐酸2H++CO32-=H2O+CO2↑94% 28.FGEA 29.③②①⑤④30.11。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章节试题及答案(仅供练习参考)1、误差是衡量 ······································································································· ( )A.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2、偏差是衡量 ······································································································· ( )A.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3、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单次测量结果的偏差之和等于零B.标准偏差是用于衡量测定结果的分散程度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D.偶然误差呈正态分布4、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总体平均值通常用σ表示B.正态分布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C.标准偏差通常用μ表示D.分析结果落在 μ±σ范围内的概率为68.3%5、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系统误差加减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绝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绝对偏差的代数和B.偶然误差乘除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相对偏差的代数和C.置信度是以自由度来表示的D.少量实验数据是按t 分布进行统计处理6、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x ±n μσB.少量实验数据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 x ±n t f ⋅αSC.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要用F 检验D.t 实验法是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7、根据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0.0002g)和对测量的相对误差(0.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试样重量应≥0.02gB.试样重量应≥0.2gC.试样重量应<0.2gD.试样重量就≥2.0g8、下列论述中,有效数字位数错误的是 ···························································()A.[H+]=3.24×10-2(3位)B.pH=3.24(3位)C.0.42 (2位)D.Ka=1.8×10-5(2位)9、下列表达中最能说明偶然误差小的是 ·····························································()A.高精密度B.标准偏差大C.仔细较正过所有法码和容量仪器D.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10、下列论述中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 ···························································()A.高精密度B.标准偏差大C.仔细校正过所有砝码和容量仪器D.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11、定量分析中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是 ···························································()A.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B.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C.分析中,首先要求准确度,其次才是精密度D.分析中,首先要求精密度,其次才是准确度12、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A.试样不均匀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C.使用未校正的容量仪器D.有过失操作13、分析测定中论述偶然误差正确的是 ·····························································()A.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B.正误差出现几率大于负误差C.负误差出现几率大于正误差D.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14、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15、下述情况,使分析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 ·····················································()A.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时,测定管内壁挂水珠B.用于标定溶液的基准物质吸湿C.测定H2C2O4·H2O摩尔质量时,H2C2O4·2H2O失水D.滴定前用标准溶液荡洗了锥瓶16、对SiO2标样(SiO2%=37.45)测定5次,结果如下:37.40(x1)%,37.20(x2)%,37.30(x3)%,37.50(x4)%,37.30(x5)%。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 Ba2+= 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共26个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1.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是()A.蒸馏B.蒸发C.过滤D.搅拌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3.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

下列的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对应不正确的是()A.酒精——易燃品 B.浓硫酸-—腐蚀品C.烧碱—-剧毒品 D.氯酸钾--强氧化剂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 mol 氧气中含有12。

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

4LB.1 mol臭氧和1。

5 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5.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氦气中有2N A个氦原子B.14 g氮气中含N A个氮原子C.2 L 0。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全书 各章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全书 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 1 页共19 页分析化学习题第一章概论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题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B、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C、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D、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为零2、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可以减少随机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B、作空白试验C、对照试验D、校准仪器3、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量稍有不同B、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C、滴定管刻度未经校正D、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4、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随机误差是随机的;B、随机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C、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5、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2.050×10-2是几位有效数字()。

A、一位B、二位C、三位D、四位6、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ml。

A、25.0B、25C、25.00D、25.0007、以下关于偏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B、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C、操作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误差D、由于不恰当分析方法造成的误差8、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何种属于随机误差?( )A、某学生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B、某学生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C、甲乙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但结果总不能一致;D、滴定时发现有少量溶液溅出。

9、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A 、10003.0-⋅=+L mol c HB 、pH=10.42C 、=)(MgO W 19.96%D 、0. 040010、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不是系统误差的是( )A 、砝码被腐蚀;B 、试剂里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C 、重量法测定SiO2含量是,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D 、天平的零点突然有变动二、提高题11、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使用灵敏度为0.0001g 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 )A 、0.1g ;B 、 0.2g ;C 、 0.05g ;D 、 1.0g12、由计算器算得(2.236×1.1124)/(1.03590×0.2000)的结果为12.00562989,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将结果修约为:( )A 12.006B 12.00;C 12.01;D 12.013、有关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气体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气体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气体一判断题1.氨的沸点是- 33℃,可将100 kPa、-20℃时的氨气看作理想气体。

............()2.通常,高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可被看作理想气体。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不仅适用于单一组分的理想气体,也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4.某系统中充有CF4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当压力增大二倍时,体积也增大二倍。

........................................................................................()5.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6.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R为8.314 J·mol-1·K-1。

若体积的单位为m3,则压力的单位是kPa。

.......................................................................................()7.在同温同压下,N2与CO 的密度不相等。

............................................................()8.在同温同压下,CO2和O2 的密度比为1.375。

......................................................()9.在298K 和101 kPa 下,0.638 g 的某气体体积为223 mL,则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2。

.......................................................................................()10.质量相同的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它们的体积比为7:8。

分析化学 第1章 绪论 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  第1章  绪论  习题答案

第1章 绪论第一章 概论3.基准试剂主体含量大于%;高纯试剂杂质含量少;专用试剂指在某一特殊应用中无干扰,如光谱纯、色谱纯。

6.标定c (NaOH)=·L -1时,草酸m =××63= 称量误差r 0.00020.25%0.1%0.08E ==> 而m (邻)=××204= r 0.00020.1%0.26E =< ∴选邻苯二甲酸氢钾好。

若c (NaOH)=·L -1,两种基准物都可称小样,都可以。

8.H 2C 2O 4·2H 2O 会失水,使标定的NaOH 结果偏低;测定有机酸的摩尔质量则偏高。

10.Na 2B 4O 7·10H 2O 、B 、B 2O 3和NaBO 2·4H 2O 与H + 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是1∶2、 2∶1、1∶1和2∶1。

·L -1的HCl 溶液和 ·L -1的Ba(OH)2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计算过量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12L 0.015m ol 230.0)(20.030.00.15020.00.1502)过)((Ba(OH)-⋅=⨯+⨯-⨯⨯=量c称取纯金属锌,溶于HCl 后,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计算c (Zn 2+)。

答案:132L 0.01988m ol 250.065.39100.3250)(Zn -+⋅=⨯⨯=⋅=V M m c欲配制Na 2C 2O 4溶液用于标定KMnO 4溶液(在酸性介质中),已知14L 0.10mol KMnO 51-⋅≈⎪⎭⎫ ⎝⎛c ,若要使标定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近,问应配制多大浓度(c )的Na 2C 2O 4溶液要配制100mL 溶液,应称取Na 2C 2O 4多少克 答案:O 8H 10CO 2Mn 16H O 5C 2MnO 2222424++=++++--⎪⎭⎫ ⎝⎛=⎪⎭⎫ ⎝⎛4224O C Na 21KMnO 51n n ()()42242244O C Na O C Na 21KMnO KMnO 51V c V c ⋅⎪⎭⎫ ⎝⎛=⋅⎪⎭⎫ ⎝⎛若:)O C Na ()KMnO (4224V V ≈ 则:14422L 0.050mol KMnO 5121)O C (Na -⋅=⎪⎭⎫ ⎝⎛=c c g 67.00.134********.0)O C Na (3422=⨯⨯⨯=-m用KMnO 4法间接测定石灰石中CaO 的含量(见例),若试样中CaO 含量约为40%,为使滴定时消耗·L -1 KMnO 4溶液约30mL ,问应称取试样多少克答案:()g21.0 %10010208.5630020.05%40 %10010CaO 21KMnO KMnO 51CaO)(3344=⨯⨯⨯⨯⨯=⨯⨯⎪⎭⎫ ⎝⎛⋅⋅⎪⎭⎫ ⎝⎛=s s s m m m M V c w某铁厂化验室常需要分析铁矿中铁的含量。

分析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分析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等问题。

在学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练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分析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下列哪个是分析化学的基本任务?A. 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 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C. 研究物质的制备和应用D. 研究物质的分离和鉴定正确答案:D解析:分析化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通过分析化学的方法,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出来,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手段来鉴定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2. 下列哪个是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A. 质量分析法B. 能谱分析法C. 溶液分析法D. 热力学分析法正确答案:C解析:溶液分析法是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溶液分析中,通过溶液的配制、稀释、中和、沉淀等一系列操作,来实现对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3.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A. 滴定法B. 电化学分析法C. 光谱分析法D. 质谱分析法正确答案:A、B、C、D解析: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电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质谱分析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定物质的某种性质或者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程度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4.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分析法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 确定物质的性质和变化C. 确定物质的质量和含量D. 确定物质的分离和鉴定正确答案:C解析:质量分析法主要用于确定物质的质量和含量。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可以将待测物质与已知物质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物质的含量。

5.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有哪些?A. 比重法B. 重量法C. 体积法D. 光谱法正确答案:A、B、C解析: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包括比重法、重量法和体积法。

比重法通过测定物质的比重来确定物质的质量和含量;重量法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来确定物质的含量;体积法通过测量物质的体积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

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

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

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10℃::96.5%,95.8%,97.1%,96.0%37℃:94.2%,93.0%,95.0%,93.0%,94.5%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1-9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经4次测定,结果为30.49%,30.52%,30.60%,30.12%。

分析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O,它属于哪一类化合物?A. 氧化物B. 酸C. 碱D. 盐2.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哪个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 NaB. FeC. ClD. Mg3. 以下哪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了铁与盐酸的反应?A. Fe + 2HCl → FeCl2 + H2↑B. Fe + 2H2O → Fe(OH)2 + H2↑C. Fe + 2H2O → Fe(OH)3 + H2↑D. Fe + 2HCl → FeCl3 + 3H2↑二、填空题1. 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是______。

2.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是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化学平衡,并给出一个例子。

2.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请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1. 已知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求该化合物的实验式。

2. 某化学反应的初始浓度为[A]0 = 0.1 mol/L,[B]0 = 0.2 mol/L,反应速率常数k = 0.05 s^-1。

如果反应A + B → C是一级反应,求10秒后A的浓度。

答案一、选择题1. A. 氧化物2. C. Cl3. A. Fe + 2HCl → FeCl2 + H2↑二、填空题1. 氯(Cl)2. 2:1三、简答题1.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进行得同样快,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例如,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反应:N2(g) + 3H2(g) ⇌ 2NH3(g)。

2.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4Fe(s) + 3O2(g) →2Fe2O3(s)。

四、计算题1. 设化合物的实验式为CHx,根据质量分数可得:(12/14x) / [(12/14x) + x] = 0.4解得x ≈ 2.22,所以实验式为CH2.22。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习题集附单元测试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习题集附单元测试

第一章 习题集一、 1.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B .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 面大显身手C .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D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 199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 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D .未来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 3. 酱油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 但其中含有的 3-氯丙醇是一种致癌物.2001年9月1日执行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 —氯丙醇的含量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一. 3 —氯丙醇的化学式为:C 3H 7CIO,它由 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___ .4. 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 3)可以预防碘缺乏病•测定市场销售的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的方法是:将 食盐在酸性条件下与试剂 X 反应生成碘单质(12),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IQ + 5X+ 6HCI= 6KCI+ 312 + 3H 2O ,贝U X 的化学式为—.、 1.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签上往往印有警示性标志。

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A. 酒精一一剧毒品B .浓硫酸一一腐蚀品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网,以防仪器炸裂。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3•有下列仪器:①烧杯;②蒸发皿;③平底烧瓶;④试管;⑤坩埚;⑥锥形瓶。

其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 热的仪器是( )A .①②④⑤⑥B.②④⑤C .①③⑥D .④⑥4.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的处理中错误的是()A. 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 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分析化学教材(系列一)Word版

分析化学教材(系列一)Word版

分析化学教材(系列一)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八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第十五章 质谱法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第十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九章 平面色谱法 第二十章 毛细管电泳法 第二十一章 色谱联用分析法 附录一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05) 附录二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四 国际制(SI )单位与cgs 单位换算及常用物理化学常数附录五常用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附录六配位滴定有关常数附录七常用电极电位附录八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I=0)附录九标准缓冲溶液的pH(0—95℃)附录十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附录十一质子化学位移表附录十二质谱中常见的中性碎片与碎片离子附录十三气相色谱法用表参考文献英文索引中文索引目录第三版前言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第1章绪论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3章重量分析法第4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6章络合滴定法第7章沉淀滴定法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9章取样与样品预处理方法附录附录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附录Ⅱ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物理化学常数及物理量附录Ⅲ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Ⅳ常用相对分子质量表附录Ⅴ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附录Ⅵ常用标准缓冲溶液的pH(0~60℃)附录Ⅶ络合滴定有关常数附录Ⅷ标准电极电位及条件电位表附录Ⅸ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 符号表第1章概论1.1 定量分析概述1.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1.2 定量分析过程1.1.3 定量分析方法1.2 滴定分析法概述1.2.1 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2.2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1.2.3 滴定分析中的体积测量1.2.4 滴定分析的计算思考题习题第2章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2.1 有关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2.1.1 误差的表征——准确度与精密度2.1.2 误差的表示——误差与偏差2.1.3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2.2 随机误差的分布2.2.1 频率分布2.2.2 正态分布2.2.3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2.3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2.3.1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的表示——对μ和σ2.3.2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对μ的区别间估计2.3.3 显著性检验2.3.4 异常值的检验2.4 测定方法的选择与测定准确度的提高2.5 有效数字思考题习题第3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3.1 酸碱反应3.1.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3.1.3 活度与浓度,平衡常数的几种形式3.2 酸度对弱酸(碱)形态分布的影响3.2.1 一元弱酸溶液中各种形态的分布3.2.2 多元酸溶液中各种形态的分布3.2.3 浓度对数图3.3 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3.3.1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的方法3.3.2 一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3.3.3 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3.3.4 多元弱酸溶液pH的计算3.3.5 一元弱酸及其共轭碱(HA+A)混合溶液pH的计算3.3.6 强酸(碱)溶液pH的计算3.3.7 混合酸和混合碱溶液pH的计算3.4 酸碱缓冲溶液3.4.1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3.4.2 缓冲溶液的选择3.4.3 标准缓冲溶液3.5 酸碱指示剂3.5.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3.5.2 影响指示剂变色间隔的因素3.5.3 混合指示剂3.6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3.6.1 强碱滴定强酸或强酸滴定强碱3.6.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3.6.3 滴定一元弱(弱碱)及其与强酸(强碱)混合物的总结3.6.4 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3.7 终点误差3.7.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3.7.2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3.8.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第4章络合滴定法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6章沉淀重量与沉淀滴定法第7章分光光度法第8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第9章其他常用仪器分析方法附录目录编写说明第1章绪论第1节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第2节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第3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第4节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1节误差第2节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第3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第4节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第5节相关与回归思考与练习第3章重量分析法第1节挥发法第2节萃取法第3节沉淀法思考与练习第4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1节滴定反应类型与滴定方式第2节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第3节滴定分析的计算思考与练习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1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第2节基本原理第3节滴定终点误差第4节应用与示例第5节非水滴定法思考与练习第6章沉淀滴定法第1节基本原理第2节应用与示例思考与练习第7章配位滴定法第1节配位平衡第2节基本原理第3节滴定条件的选择第4节应用与示例思考与练习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9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参考资料附录目录符号缩写或简称第一篇概述第1章分析化学的目的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性1.1 分析化学的目的:对社会的基本重要性1.2 分析化学的目的:作为问题解决者的分析化学家1.3 非常规实验实应用分析化学的目的参考文献第2章分析过程2.1 概述2.2 全分析过程2.3 工作特性2.4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参考文献第3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3.1 分析化学的质量和目标3.2 分析方法3.3 如何保证准确度3.4 质是保证和质是控制受规章限制的方面3.5 结论参考文献第二篇化学分析第4章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第5章色谱法第6章动力学与催化第7章化学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第三篇物理分析第8章元素分析第9章化合物和分子特效分析第10章微束流和表面分析第11章结构分析第四篇基于计算机的分析化学(COBAC)第12章化学计理学第13章计算机软硬件及分析仪器接口第五篇全分析系统第14章联用技术第15章微分析系统第16章过程分析化学VI. 附录汉英索引英汉索引目录总序出版说明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符号表绪论0.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0.2 分析方法的分类0.3 发展中的分析化学1 分析质量保证1.1 分析化学中关于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 1.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3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小结习题分析化学前沿领域简介——化学计量学2 化学分析法2.1 滴定分析概述2.2 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2.3 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2.4 滴定条件选择2.5 滴定分析的应用2.6 重理分析法小结习题化学大师Liebig3 分离分析方法3.1 分析试样的制备和分解3.2 沉淀分离法3.3 溶齐萃取分离法3.4 离子交换分离法3.5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3.6 气相色谱法3.7 高效液相色谱法3.8 色谱分离技术发展简介3.9 膜分离法3.10 激光分离法3.11 复杂试样分析实例3.12 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小结习题科学家及其思维方法简介——色谱学家马丁4 原子光谱分析法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小结习题著名化学家本生对分析化学的贡献5 分子光谱分析法5.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2 红外光谱法5.3 分子发光分析法小结习题光分析化学前沿简介——光化学传感器6 核磁共振谱法6.1 基本原理6.2 核磁共振谱仪6.3 化学位移6.4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6.5 核磁共振谱图解析6.6 13C核磁共振谱小结习题生物分子的革命性分析方法7 质谱法7.1 基本原理7.2 质谱仪7.3 离子的主要类型7.4 有机化合物质谱7.5 质谱图解析7.6 飞行时间质谱简介7.7 UV、IR、NMR和MS四谱综合解析小结习题科学展望——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8 电化学分析法8.1 电位分析法8.2 极谱法和伏安法8.3 库仑分析法8.4 电分析化学新进展小结习题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格雷和麦金农参考文献附录后记目录第1篇分析化学基础第1章分析化学导言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1.2 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分类1.3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4 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方法思考题第2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2.1 试样的采集2.2 固体物料试样的制备2.3 试样的分解思考题第3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3.1 误差的基本概念3.2 误差的传递3.3 有效数字的表示与运算规则3.4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3.5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3.6 数据的评价——显著性检验、异常值的取舍3.7 回归分析3.8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思考题习题第2篇化学分析法第4章化学分析法概述4.1 化学分析法概述4.2 滴定分析法概述4.3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4.4 化学分析法的计算思考题习题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6章配位滴定法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8章沉淀滴定法第9章重量分析法第3篇仪器分析法第10章仪器分析法概述第11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第12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3章电位分析法第14章气相色谱法第4篇复杂物质分析第15章定量分析中的分离及富集方法第16章复杂物质分析示例附录参考文献目录第1章绪论第1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第2节分析化学的分类一、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三、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四、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五、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第3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一、取样二、分析试液的制备三、分析测定四、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第4节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1节概述第2节定量分析误差一、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二、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三、准确度与精密度四、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第3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一、有效数字二、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三、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4节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二、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三、可疑值的取舍四、分析数据处理与报告第3章重量分析法第1节概述第2节挥发法一、定义二、操作过程三、应用第3节萃取法一、定义及分类二、操作过程三、应用第4节沉淀法一、沉淀重量法二、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三、沉淀的纯度及其影响因素四、沉淀的类型与沉淀条件五、沉淀法中的计算第5节应用一、药物含量测定二、药物纯度检查第4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1节概述第2节滴定方式一、直接滴定法二、反滴定法三、置换滴定法四、间接滴定法第3节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一、基准物质二、标准溶液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第4节滴定分析中的计算一、计算依据二、计算示例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1节概述第2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一、酸碱质子理论二、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三、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第3节酸碱指示剂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二、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和变色范围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四、混合指示剂第4节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第6章沉淀滴定法第7章配位滴定法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9章电位分析法第10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11章荧光分析法第12章红外分光光度法第13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14章经典液相色谱法第15章气相色谱法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7章其他分析方法实验部分参考文献附录《分析化学》教学基本要求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三、常量、半微量、微量、超微量分析四、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五、例行分析、仲裁分析和快速分析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一、分析理论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二、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定量分析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一节定量分析误差的种类和来源一、系统误差二、随机误差第二节准确度与精密度一、准确度与误差二、精密度与偏差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第三节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一、频率分布二、正态分布三、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第四节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置信度与μ的置信区间二、可疑测定值的取舍三、显著性检验第五节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一、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二、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三、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四、减小随机误差第六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二、数字修约规则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一节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及滴定方式一、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三、滴定方式第二节滴定分析的标准溶液一、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二、化学试剂的规格与基准物质三、标准溶液的配制第三节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一、滴定分析计算的理论依据二、滴定分析计算示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四章酸碱滴定法第一节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一、酸碱反应及其实质二、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第二节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一、一元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二、多元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第三节酸碱溶液pH的计算一、质子等衡式(质子条件式)二、酸碱溶液pH的计算第四节酸碱指示剂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二、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三、混合酸碱指示剂第五节酸碱滴定原理及指示剂选择一、强碱与强酸的滴定二、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三、多元酸(碱)的滴定四、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第六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二、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五章配位滴定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 EDTA及其配合物一、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结构与性质二、EDTA在水溶液中各存在型体的分布系数三、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特点第三节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平衡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二、溶液中各级配合物浓度的计算第四节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一、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二、配位效应及配位效应系数三、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第五节配位滴定原理一、配位滴定曲线二、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三、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判据四、配位滴定中适宜pH范围第六节金属指示剂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三、金属指示剂的选择四、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和氧化变质现象五、常用的金属指示剂第七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一、控制溶液酸度二、利用掩蔽和解蔽作用三、采用其他配位剂四、分离干扰离子第八节配位滴定法的应用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二、各种配位滴定方式三、配位滴定法应用实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一、标准电极电势和条件电极电势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四、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原理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二、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电势的计算三、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一、自身指示剂二、特殊指示剂三、氧化还原指示剂第四节常见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一、高锰酸钾法二、重铬酸钾法三、碘量法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七章沉淀滴定法第一节沉淀滴定法基本原理第二节银量法一、莫尔法二、佛尔哈德法三、法扬司法第三节沉淀滴定法的应用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二、应用示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八章分析化学中的常用分离方法第一节沉淀分离法一、无机沉淀剂分离二、有机沉淀剂分离三、共沉淀分离第二节液?液萃取分离法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二、萃取体系的分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三、萃取分离技术四、溶剂萃取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三节离子交换分离法一、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二、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三、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技术四、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第四节常规色谱法一、柱色谱法二、纸色谱法三、薄层色谱法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九章电势分析法第一节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一、直接电势法二、电势滴定法三、电池电动势的测量第二节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一、参比电极二、指示电极第三节直接电势法及应用一、溶液pH值的测定二、离子活度(浓度)的测定三、直接电势法的应用第四节电势滴定法一、电势滴定法的原理二、电势滴定终点的确定三、电势滴定法的应用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章吸光光度分析法第一节吸光光度法的基础知识一、光的基本性质二、光的互补作用与溶液的颜色三、光的吸收曲线第二节光的吸收定律一、朗伯?比耳定律二、朗伯?比耳定律的推导三、吸光度与透光度四、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及桑德尔灵敏度第三节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一、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二、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三、显色剂第四节吸光光度分析法及仪器一、吸光光度分析的类型二、吸光光度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四、分光光度计的类型第五节吸光光度法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一、吸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二、测量条件的选择第六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一、示差吸光光度法二、多组分的分析三、配合物组成的测定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一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一节基本原理一、共振发射线与吸收线二、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关系三、原子吸收线的宽度四、原子吸收的测量五、灵敏度和检出限第二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光源二、原子化器三、分光系统四、检测系统五、读数装置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第三节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一、分析线的选择二、灯电流的选择三、原子化条件的选择四、燃烧器高度的选择五、进样量六、单色器狭缝宽度与光谱通带的选择第四节定量分析方法一、标准工作曲线法二、标准加入法第五节干扰及消除方法一、光谱干扰二、化学干扰、物理干扰及电离干扰第六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一、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化学元素二、有机物分析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二章气相色谱分析法第一节色谱法概述一、色谱法原理介绍二、色谱法的分类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及基本原理一、气相色谱法的特点二、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第三节气相色谱的实验技术一、色谱系统二、实验技术要点三、程序升温和衍生物制备第四节气相色谱法的应用一、定性分析二、定量分析三、气相色谱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第五节气相色谱法的新进展一、顶空气相色谱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三、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一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技术参数一、速率理论二、柱外效应三、分离度四、系统适应性实验第二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系统一、高压泵二、梯度洗脱装置三、进样器四、色谱柱五、检测器六、数据处理系统和结果处理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方式一、吸附色谱法二、分配色谱法三、离子色谱法四、尺寸排阻色谱法五、亲和色谱法第四节样品预处理与色谱柱的保护一、样品预处理二、色谱柱的保护第五节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新进展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概述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概述三、高效毛细管液相色谱法概述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四章现代仪器分析简介第一节光分析法导论一、电磁波的辐射能特性二、光分析法的分类第二节原子发射光谱法一、基本原理二、原子发射光谱仪三、应用第三节原子荧光光谱法一、基本原理二、原子荧光光谱仪三、应用第四节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法一、荧光和磷光的产生二、荧光和磷光强度的影响因素三、荧光/磷光分析仪器四、荧光/磷光分析法应用第五节红外分光光度法一、分子的红外吸收二、红外光谱解析程序第六节核磁共振波谱法一、基本原理二、1HNMR谱的解析三、13CNMR谱的特点与解析第七节流动注射分析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五章样品分析的一般过程第一节试样采集和制备一、试样的采集二、试样的制备第二节试样的分解与处理一、无机试样的分解处理二、有机试样的分解处理三、试样分解处理方法的选择四、干扰组分的处理第三节测定方法的选择一、测定的具体要求二、被测组分的性质三、被测组分的含量四、共存组分的影响五、实验室条件第四节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数据评价一、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表示方法二、分析结果的报告与评价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附录附录一相对原子质量表(2001年国际原子量)附录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附录三弱酸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附录四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附录五常用浓酸浓碱的密度和浓度附录六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附录七常用标准缓冲溶液不同温度下的pH值附录八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lgKf(25℃)附录九标准电极电势表(25℃)附录十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25℃)附录十一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参考文献目录绪论0.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0.2 分析方法的分类0.2.1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0.2.2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0.2.3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完整word版)南京工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习题

(完整word版)南京工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习题

第一章分析质量保证1.某人以差示光度法测定某药物中主成分的含量时,称取此药物0.0250g,最后计算其主成分的含量为98.25%,此含量的正确值应该是___________ 。

(98%,因为仪器误差为2%)2. 2.某学生分析工业碱试样,称取含Na2CO3(Mr =106.0)为50.00%的试样0.4240g,滴定时消耗0.1000mol/LHCl40.10ml,该次测定的相对误差是_____。

(0.24%)3. 3.用高碘酸钾光度法测定低含量锰的方法误差约为2%。

使用称量误差为±0.001g的天平减量法称取MnSO4,若要配制成0.2mg/ml的硫酸锰的标准溶液,至少要配制____________ml。

( 0.002/m=0.02,m=0.1g,故配制500ml)4. 4.溶液中含有0.095mol/L的氢氧根离子,其pH值为__________ 。

(12.98)5. 5.列有关置信区间的定义中,正确的是:A 以真值为中心的某一区间包括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几率B 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在内的可靠范围C 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几率D 在一定置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B)6. 6.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当用______检验法7.7.滴定管的初读数为(0.05±0.01)ml,末读数为(22.10±0.01)ml,滴定剂的体积可能波动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2.05±0.02ml)8.8.某同学测定盐酸浓度为:0.2038、0.2042、0.2052和0.2039mol/L,按Q(0.90)检验法,第三份结果应__________-;若再测一次,不为检验法舍弃的最小值是_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

(Q=0.71<0.76,保留;0.2014;0.2077)9.准确度是表示测得值与____________之间符合的程度;精密度是表示测得值与_________之间符合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在定量分析中,天平零点稍有移动,则误差类型为( B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2在定量分析中,砝码锈蚀,则误差类型为( A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3在定量分析中,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则误差类型为( C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4在定量分析中,基准物放置空气中吸收了水分和 CO2 或所含结晶水部分风化,则误差类型为( A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5在定量分析中,滴定剂中含有少量待测组分,则误差类型为( A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6在定量分析中,沉淀洗涤时,少量沉淀因溶解而损失,则误差类型为( A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7在定量分析中,过滤沉淀时,出现穿滤现象而未发现,则误差类型为( C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8在定量分析中,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则误差类型为( B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9在定量分析中,移液管、容量瓶的相对体积未进行校准,则误差类型为( A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10在定量分析中,甲乙两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结果总不能一致,则误差类型为( B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21在差减法称量中第一次称量使用了磨损的硅码,则消除误差的方法( B )。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增加测定次数D.遵守操作规程E.校准仪器F.校正分析方法1.22把热溶液转移到容量并立即稀释至标线,产生的该误差需( A )。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增加测定次数D.遵守操作规程E.校准仪器F.校正分析方法1.23配标准溶液时,容量瓶内溶液未摇匀,消除该误差需( D )。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增加测定次数D.遵守操作规程E.校准仪器F.校正分析方法。

1.24平行测定中用移液管取溶液时,未用移取液漂洗移液管,消除该误差需( D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增加测定次数D.遵守操作规程E.校准仪器F.校正分析方法1.25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消除该误差需( C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增加测定次数D.遵守操作规程E.校准仪器F.校正分析方法。

1.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偏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值B.算术平均偏差又称相对平均偏差∑x i -xC.相对平均偏差的表达式为d =nD.平均偏差是表示一组测量数据的精密度好坏的加入纯净物质的量 1.41 某学生测定铁矿中铁的百分含量,得如下数据:33.64, 33.83, 33.40, 33.50。

经计算得出此结果的平均值为( );平均偏差为( );标准偏差为( );变异系数为( )。

答案:33.59,0.14,0.19,0.571.42 可疑数据取舍的方法很多,从统计观点考虑,比较严格而使用又方便的是( )法。

它适用测定次数为( )次。

如要求的置信度为 90%,则决定取舍的原则是将 Q 计与 Q 0.90 比较,若( ),则弃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答案:Q 检验,3~10, Q 计>Q 0.901.43 分析测定方法一般包括一系列的测量步骤,个别测量步骤中的误差将会( )中,因此,应使( )接近一致或保持相同的数量级。

答案:传递到最后的结果,每个测量环节的误差1.44 下列数据包含有效数字位数为:893:( )位,pH=3.08:( )位, Ka=1.07×10-3 ( )位,0.3050:( )位。

答案:4,2,3,41.45 将下列各式用计算器算得的结果,按运算规则修约后填入横线: ①12.27+7.2+1.134=20.604:( );②0.10015+0.01015+1.6×10-4 =0.11046:( );③(11.124×0.2236)÷(0.1000×2.0720)=12.004471( );④0.0025+2.5×10-3+0.1025=0.1075( );⑤(2.236×1.1124)÷(1.036×0.200)=12.004471( )。

答案:20.6,0.11046,12.00,0.1075,12.01.46 对照实验是检验和校正( )误差的有效方法。

该法常用己知准确含量的( )试样与( )试样一起进行对照试验。

其校正系数等于( );被测试样中组分的含量( )。

答案:系统,标准,待测,标样中组分的准确含量/标样中组分的测得含量,校正系数×被测试样中组分的测得含量1.47 当没有标准样品时,采用“回收实验”可以检验所用( )的误差大小。

该法取用两份( )的待测试样,向其中的一份加入已知量( )的组分,用相同方法与另一份待测试样平行地进行定量分析,由二者分析结果的( )值, 可得到被测组分的( )值,从而求得( )以衡量分析方法的( ),其回收率%=( )答案:分析方法,组成相同,纯待测,差,增加,回收率,系统误差,实际测得的加入量1.48 “显著性检验”是用以( )的方法,其中常用的两种是( )检验和( )检验。

答案:检验测定结果之间差异性,t ,F1.49 t 检验可以检验( )与( )之间的符合程度,也可以检验( )之间的符合程度。

当真值或标准值→ 已知时,检验 x 与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使用 - 公式 t 计=| x -µ|/s ,若t 计 ≤ t x ,表示 x 与无( )。

答案:测定平均值,真值或标准值,两组以上测定数据,显著性差异1.50 在未知时,可用 F 检验来比较用两种不同方法或用同一方法对同一总体n1.51为了减小称量误差,对易潮解、易吸收CO2 或易氧化的物质最好用差减法称量。

(√)1.52稀释浓酸时,为了提高稀释液浓度的准确性,应用移液管或滴定管来测量流出浓酸的体积。

(X )1.53一般实验室中砝码的质量必须绝对准确。

(X )1.54标准偏差愈小,说明平行测定的准确度越高;相对误差越小,说明平行测定的精密度越高。

(X )1.55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要用操作液淋洗2~3 次。

(√)1.56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能更好地反映测定数据的准确度。

(√)1.57置信度越大,对测定结果判断失误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选用100%的置信度要比选用90%或95%的置信度要好得多。

(X )1.58可疑值的取舍,必须根据偶然误差分布规律来决定。

(√)1 .59 X =0.3120 ⨯ 48.10 ⨯ (21.25 - 16.10)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是 4 位0.2845 ⨯1000(X )∑(x i -x ) n - 1 20.0086 4x 67043 1.60 铁矿中铁含量,五次测定值为 67.48%,67.37%,67.47%,67.43,67.40% 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并用精密 度表示分析结果。

解:_ = ∑ x i = 337.15 =67.43 n_ =∑|x 5 _ - |/n =0.18=0.036 d i x 5 __d r % = d / x ×100% = 0.05%s== =0.046 _ _ 变异系数= d / x = 0.046 ×100%=0.068%分析结果可表示为:(67.43±0.036)%;(67.43±0.05)%;(67.43±0.046) %; (67.45±0.068)%1.61 若上题中铁矿石含铁量为 67.45%,计算分析结果的误差,并用准确度表示分析结果。

_解:E= x i -x r =67.43-67.45=-0.02-0.02 Er%=E/x i = 67.45 ×100%=-0.03%分析结果可表示为:(67.43±0.02)%;(67.43±0.03)%;1.62 坩锅放在天平左盘上时称得的重量等于 5.4672g,而放在右盘上时的重量等于 5.4664g,求坩锅的真实重量是多少?解:W 真=(W 左+W 右)/2=(5.4672+5.4664)/2=5.44681.63 某学生从以下各称量样品中测得氯化物的百分含量如下:W样(g) 0.5327 0.5168 0.6425 0.4235Cl% 21.64 21.62 21.66 21.58正确含量为 21.42%,试计算该学生所测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_解: x =21.62%E =0.20% Er%=0.93% 1.64 经过无数次分析(系统误差己消除),测得铜矿中铜的含量为 50.60%( ) 其标准偏差为 0.10%,试求测定值落入区间 50.40%~50.80%的概率为多少? 解: x - 50.40 - 50.60z = ,当 x=50.40%时,z= 0.10 = -2 ,当 x=50.80%时, z= 50.80 - 50.60 = -2 ,当 z=±2 时,查表知概率为 95.5%0.101.65 分析铁矿石中铁的含量,在一定条件下平行测定了五次,其结果分别为:∑ i d 2n - 1 (0.05%)2 + (0.06%)2 + (0.04%)2 + (0.03%)2 5 - 1 - - 1.80 衡量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答:平均值的标准偏差1.81 某人测定一个试样结果为 30.68%,相对标准偏差为 0.5%。

后来发现计算公式的分子误乘以 2,因此正确的结果应为 15.34%,问正确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为多少?解:根据 S r 1 = S ⨯100% x得 0.5% = S 30.68% ⨯100% 则 S=0.1534%当正确结果为 15.34%时,S = S ⨯100% = 0.1534% ⨯100% = 1.0% r 2 - x 15.34% 1.82 测定某铜矿试样,其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24.87%。

24.93%和 24.69%。

真值为 25.06%,计算:(1)测得结果的平均值;(2)中位值;(3)绝对误差;(4)相对误差。

- 解:(1) x = (2)24.87%-24.87% + 24.93% + 24.69% 3= 24.83% (3) E a = x - T = 24.83% - 25.06% = -0.23%(4) E r =E a ⨯100% = -0.92% T1.83 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W Fe O 表示),5 次结果分别为:67.48%,2 3 67.37%,67.47%,67.43%和 67.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