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作者:何俊平
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19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学龄前幼儿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越来越多学者开始钻研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及需求。告状在幼儿园中是十分常见的幼儿行为,也是幼儿情感发展的一种表征,老师在幼儿活动中要正确受理幼儿的告状,要将幼儿告状行为以及被告状幼儿行为都进行判断,引导幼儿更好地遵循规则,培养幼儿品行,从而为其今后各项发展打下根基。
1 幼儿告状行为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有过幼儿园经验的教师,感触最多的就是在这天真烂漫的“娃娃王国”里琐事特多,而这些琐事大都源自孩子身上,即幼儿的“告状”。幼儿园里告状行为有有几种,其告状类型及原因分析如下:
1.1 求助类的告状
最常见的是幼儿受到了同伴的侵犯,他们会选择向权威者如家长老师告状,希望能够让他们主持公道,保护自己。例如:幼儿甲被幼儿乙推了一下,即来告诉老师。由于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常常被保护得很周全,他们的需求都能够被满足,他们习惯家人围着团团转的环境,一旦脱离家人的庇护,来到了幼儿园,老师是幼儿接触最频繁成人,因此在幼儿园幼儿会把老师当作“家人”,期盼老师能够关心爱护自己。
1.2 检举类的告状
当幼儿有了一定的道德规则意识时,他们便会基于教师的规则教育,审查自身或者其他小朋友的不规范行为,当发现了其他幼儿的不规范行为时会进行检举报告,报告给老师让老师来纠正他的行为,让大家都能够遵守老师所指导的规则。幼儿自身的规则意识刚刚萌芽,他们还不能十分准确判断事物,他们倾向于将问题报告给老师,让老师来加以判断与解决。
1.3 求赏类的告状
不少幼儿则会将告状后老师的一些评价视为一种肯定,因此有了通过告状来进行自我表现的意识,他们要获得老师更多的肯定。经常发生这种告状行为的大多是因为该类型幼儿很希望自己能够有人关注,尤其是需要老师的关注,他们对于那些得到老师很多关注的幼儿的言行十分留意,所告状的往往也是针对这些获得老师关注的孩子,他们想要让老师“不再”关注那些孩子,而是更多的关注自己,赞赏自己。
1.4 维护规则类的告状
当幼儿心中认定了一些规则时,他们会视为所有幼儿都应当一同遵守的,而当发现幼儿行为不符合规则时,就会容易引起幼儿告状的行为,如:“小丽把鞋子放到桌子上了”,“小红把米饭倒掉了”等等。经常发生这种告状行为的原因是,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教师往往都十分重视班级常规,时时强调常规,因此幼儿认为每个同伴都应该遵守常规。
1.5 保护弱者类的告状
幼儿在幼儿园内都会有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如果此时同伴正好是胆子比较小的,有的幼儿认为同伴是弱小无助的,则会激发出幼儿的保护心理,他们不愿意看到有同伴被侵犯或者欺负,就会化身正义的使者,以第三者的角度向教师诉说问题,以此来维护同伴自身的利益,同时也提高了在同伴心中的信任感。这反映出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以及道德意识,并且能够遵循这些内在意识来评判幼儿的行为。
2 教师处理幼儿告状中的问题分析
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无时不在发生,面对幼儿的告状,老师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妥当之处。归纳来看,面对幼儿告状教师有以下几种问题性的处理方式。
2.1 不予理睬
不少教师面对频发的告状行为,不厌其烦,没有耐心去分析告状原因,更多时候是不予理睬,拖延处理,或者直接不处理。
2.2 应付式
有的老师是尽量地敷衍告状幼儿,用“我知道了,管好你自己”等等语言打发幼儿,希望幼儿不要再告状。
2.3 一味的鼓励
有的教师觉得,幼儿的告状无关紧要,反而觉得是幼儿语言发展以及道德品质的认知的发展,因此,一旦幼儿告状,老师总是一味鼓励,不分析幼儿告状行为,幼儿越来越喜欢告状。
2.4 一味的斥责
部分老师希望能够减少告状,因此,对幼儿告状严加斥责,他们不仅不去了解情况,反而把幼儿训斥。
存在以上不正当的处理方式是因为老师未关注到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认为幼儿告状只是无理取闹,也没有正确分析幼儿告状的心理因素,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3 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建议
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孩子是将问题反映给老师,希望老师能够进行审判与指导,教师要秉以公正的态度处理问题。
3.1 耐心倾听,多启发幼儿宽容
首先,老师应当耐心倾听幼儿的陈述。老师遇到幼儿告状时,要让幼儿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满,要让他们把想说的说完,教师要耐心听,这个过程中,很多幼儿的告状心理以及被告状幼儿行为都明晰出来了,幼儿也会更加信赖老师,尊敬老师。
言传身教,身教大于言教,教师在处理问题中要启发幼儿宽容。教育幼儿多多学习他人的身上的优点。要去了解其他人行为中与自己不一致的地方,去分析他们行为是否真的造成了很大问题,要懂得去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与长处,多学习其他人的优点,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问题点不放。
3.2 处理当中引导幼儿自信而不自我
在处理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一个原则,处理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告状行为以及尝试评判被告状行为,让幼儿了解到大部分的事情都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树立起自信心,而且要让幼儿去判断一些被告状行为是否真正是错误的。比如当一个幼儿因为被其他幼儿說了一两句“你怎么不穿裙子”,被说的幼儿就可能委屈流泪并且向老师告状,老师不用急着去进行调节,而是可以引导告状幼儿去体察自己此时的心情,“感受委屈了是吗,他说你没穿裙子,你有什么想回复他的呢?”,引导幼儿自己去“回应”其他幼儿,自信地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问题。
同时,家长也需要时刻注意,不该让孩子太过自我。不然,幼儿可能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去做判断,无法容忍他人的任何一些自己看不惯或者认为与自己不一致的行为,这会使得幼儿更为狭隘,最终也是难以融入都爱集体中的。幼儿阶段的告状很多是无意识的,只是为了看成人如何处理不遵守规则的孩子,因此对待告状,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缘由,并区别对待。
3.3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很多幼儿教师都有这种认识,教师喜欢幼儿,同时要去要求幼儿,帮助幼儿不断地增强独立性,这样会减少他们的无意识告状行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当然更为前置的教育策略是引导幼儿独立,去独立分析被告状幼儿行为,去独立地想办法解决自己所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