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和建议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站,也是他们和外界社交的重要场所。
在这个过程中,中班幼儿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其中包括告状行为。
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并不罕见,但却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
本文将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告状行为的表现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表现为在老师或家长不在场时,主动向老师或家长反映其他幼儿的过错或不良行为,甚至在老师面前大肆揭发其他幼儿的缺点或私事。
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模仿行为:幼儿的行为多受周围环境和他人行为的影响,当幼儿观察到其他幼儿或家长的告状行为时,也会模仿他们进行告状。
(2)求得认可:部分中班幼儿在告状时可能会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赞扬,从而获得自己的一些心理满足。
(3)自我保护:幼儿在告状时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告状来转移注意力或甩锅给其他幼儿。
(1)破坏人际关系:频繁的告状行为可能会导致其他幼儿之间的矛盾和不和谐,影响幼儿园班级的稳定和团结。
(2)阻碍自我发展:过分的告状行为可能会让幼儿陷入一种求全责备的环境中,导致幼儿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影响幼儿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二、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对策1. 培养自我调解能力针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解能力来进行干预。
幼儿在面对矛盾和问题时,可以学会通过语言表达和思维调整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幼儿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会自我调解的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场所,团队合作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合作游戏和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中班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商,让他们学会与其他幼儿友好相处,解决矛盾和问题,减少因为告状行为而产生的矛盾。
3. 营造和谐的幼儿园氛围除了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外,也需要在整个幼儿园中营造和谐的氛围。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们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其中告状行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幼儿在幼儿园中告状的情况多种多样,有些是因为受到了欺负或者不公平待遇,有些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被揭露,还有一些是因为一些小矛盾而告状。
对于这种行为,教师需要进行分析并采取合适的对策来引导幼儿。
一、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1. 因为受到欺负或不公平待遇对中班幼儿来说,他们的社交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同龄人的排挤和欺负。
当他们受到欺负或者感到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就会选择告状来寻求帮助和支持。
在幼儿园里,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因为幼儿们还在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社交关系。
2. 因为自己的行为被揭露有些幼儿在幼儿园中可能会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打架、说脏话等,当这些行为被教师或其他幼儿发现时,他们会选择告状来企图转移注意力。
3. 因为小矛盾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之间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产生矛盾,比如争抢玩具、抢先出去玩等,这时候一方会选择告状来解决矛盾。
二、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1. 善于倾听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善于倾听,耐心听取幼儿的诉求和故事,以便了解幼儿的真实心情和需要。
在听取幼儿的诉求时,教师要表现出尊重和理解的态度,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理解的情感。
2. 引导解决问题对于因为受到欺负或不公平待遇而告状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矛盾和冲突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与别的同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师还要加强对幼儿的心理辅导,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学会自我保护。
3. 规范行为制度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建立起一套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制度,让幼儿明确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对于因为自己的行为被揭露而告状的幼儿,教师需要借助行为规范和制度来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做出纠正和道歉。
4. 教育与引导对于因为小矛盾而告状的幼儿,教师需要进行耐心的教育与引导,让幼儿学会如何正确处理矛盾和冲突,怎样与别的同龄人和平相处。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中班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中,主动向老师或其他成人告知自己被其他幼儿欺负或不公平对待的行为。
这种行为是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寻求帮助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进行分析。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依赖性强:中班幼儿告状行为表明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希望通过告状来获得成人的保护和支持。
2. 个体差异大:不同幼儿的告状行为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幼儿会频繁告状,有的则较少告状。
这与幼儿的性格、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有关。
3. 社交能力不足:中班幼儿的社交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可能不懂得通过协商、沟通解决问题,而选择告状来解决矛盾。
在分析了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引导幼儿更好地解决问题:1. 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适应性活动,提高幼儿的自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告状行为。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通过开展团队游戏、合作制作等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减少幼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幼儿园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他们正确应对欺凌和冲突的方法,如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分享矛盾和困惑等方式来寻求解决。
4. 重视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加强对幼儿的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学会平等交往,提高他们处理矛盾和困扰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
5. 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和服务:改善幼儿园的管理和服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解决,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重视情感教育以及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和服务等。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重要性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教师及时了解班级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培养幼儿正确处理矛盾的能力。
幼儿告状行为可以被看作是幼儿自我保护和寻求支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在遇到困难或矛盾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还可以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和亲子关系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班级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深入探讨幼儿在教育环境中告状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告状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建立起更加健康积极的教育互动关系。
通过研究幼儿告状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处理矛盾的能力。
帮助教师和家长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在共同努力下打造和谐、稳定的班级氛围,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为中班幼儿的成长和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幼儿告状行为可能是由于幼儿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所致。
在中班阶段,幼儿正处于社交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差异,需要借助成人来解决矛盾和争执。
幼儿会选择告状来获得成人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幼儿告状行为的重要因素。
如果幼儿在家庭中经常被纵容或者家长过度介入解决问题,幼儿就会形成依赖他人处理矛盾的心态,习惯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班级环境和同伴关系也会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产生影响。
如果班级氛围不和谐,同伴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执,幼儿可能会选择告状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寻求保护。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体发展特点、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班级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引言中班幼儿通常处于3-4岁的阶段,正值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开始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比如告状行为。
告状行为是幼儿在与他人争执或发生矛盾时,以向成人告发对方为手段,希望得到成人的支持和认可。
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并寻找对策,对于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一、告状行为的分析「告状」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现象,在中班幼儿中更为常见。
具体表现为幼儿在发生矛盾或者受到欺负时,会立刻找到老师或家长,并把事情的经过如实告诉,希望得到支持和安慰。
1.心理因素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
在这一阶段,他们正在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开始逐渐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渴望得到成人的关注和认可,因此会通过告状的方式来吸引成人的注意。
2.社交因素在幼儿园,中班幼儿正处于和其他幼儿建立社交关系的阶段。
当他们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者遭受欺负时,会感到无助和受伤,因此会立刻求助于成人,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
3.家庭因素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还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
一些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能会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遇到问题就会依赖成人。
二、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对策针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帮助幼儿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过度依赖成人。
1.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针对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启发式的引导,帮助幼儿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幼儿学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倡导良好的社交行为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争论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教会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引言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行为表现。
幼儿告状可能是因为他们想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还不够成熟,无法很好地处理冲突。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幼儿,教会他们正确处理问题和冲突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1. 寻求关注和认同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往往是在寻求关注和认同。
幼儿希望得到成人的重视和关心,通过告状来引起成人的注意。
2. 不懂得自我解决问题中班阶段的幼儿还不具备很好的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他们缺乏处理冲突和问题的技巧。
当面临困难或者遇到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他们会选择告状来寻求帮助。
3. 担心受到伤害或惩罚幼儿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受到伤害或惩罚而选择告状。
他们希望通过告状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4. 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建立中班幼儿正处于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建立的阶段。
他们在告状行为中也体现了对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应对策略1. 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解决告状问题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应耐心倾听幼儿的诉求,尊重他们的感受,并积极与他们进行交流。
2. 培养幼儿自我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和家长应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合作与分享意识通过开展合作游戏和团队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分享资源和经验,从而减少冲突和告状行为的发生。
4. 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幼儿告状行为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情绪教育和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帮助幼儿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并避免因情绪波动而选择告状。
5. 倡导公平、正义和道德观念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倡导公平、正义和道德观念,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公平的、正义的行为,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他人。
通过正面榜样的树立和故事、游戏等方式的启发,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摘要】中班幼儿经常出现告状行为,原因主要包括好奇心强、寻求关注和不懂得处理问题等。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有效对策,如加强班级规则的宣导,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学会面对困难。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有效减少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育中,应重视幼儿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表现,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令人们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态度来处理这种行为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关键词】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对策,原因,有效,引言,结论。
1. 引言1.1 引言在中班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告状行为是一种常见现象。
幼儿告状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想要引起成人的注意、得到成人的认可、排解自己的情绪等。
告状行为不但影响了幼儿之间的关系,也给老师和家长增添了不必要的烦恼。
我们有必要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首先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提出针对这一行为的有效对策,旨在帮助老师和家长更好地管理幼儿的告状行为,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
通过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和探讨,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部分结束。
2. 正文2.1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中班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阶段常见的行为之一,其原因多种多样。
幼儿告状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还在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阶段,无法有效处理矛盾和问题,只能选择通过告状来解决。
家庭环境也可能对幼儿告状行为产生影响,家庭中长辈之间的告状行为可能影响到幼儿,使他们误认为告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幼儿告状行为还可能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当幼儿看到其他同伴告状得到关注或回应时,也会模仿这种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还可能与幼儿的个性特点有关,比如一些内向、胆怯的幼儿更容易选择告状而不是直接解决问题。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中班幼儿告状行为是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教育现象。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幼儿告状的情况,这种行为不仅容易引起纠纷和矛盾,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习惯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有效对策,对于提高教育质量、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幼儿告状行为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需要着重关注幼儿告状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积极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为幼儿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幼儿的行为,提升幼儿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还在于促进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合作,使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两个重要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共同努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深入分析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2. 正文2.1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分析中班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将自己或他人的过错、错误或不当行为告知教师或家长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中班幼儿中较为常见,具有以下特点:1. 幼儿具有复制模仿的特点,他们看到别的幼儿告状获得了奖励或关注,便会模仿这种行为;2. 幼儿的告状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心,他们认为通过告状可以帮助他人改正错误;3. 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容易将自己的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混淆,导致误解和不必要的纠纷;4. 幼儿在争执、冲突时,为了自我保护或博得他人的赞许,可能会滥用告状行为,对他人进行无端举报。
对幼儿园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对幼儿园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与思考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纯真与冲突,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交互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作为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工作者,我常常思考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下面,就让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幼儿告状行为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1.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权益。
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为了保护自己,幼儿会选择告状来寻求成人的支持和帮助。
2.社交技能的不足幼儿在社交互动中,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往往无法独立解决冲突。
面对矛盾,他们可能会选择告状,希望借助成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3.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那么在幼儿园里,孩子遇到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告状行为。
4.集体环境的影响幼儿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孩子们在这个环境中相互学习、模仿。
如果集体中存在告状现象,其他孩子可能会受到影响,认为告状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1.积极影响(1)增强幼儿的维权意识告状行为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权益,有助于培养他们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2)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在告状过程中,幼儿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增进师幼关系幼儿告状时,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从而增进师幼关系。
2.负面影响(1)影响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过度依赖告状,会让幼儿在面对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导致集体氛围紧张告状行为可能导致其他孩子对告状者产生排斥心理,影响集体氛围。
三、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1.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先尝试自己解决。
当他们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2.引导幼儿正确表达需求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如“请”、“谢谢”等礼貌用语,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幼儿告状行为的定义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因为一些原因向教师或家长告发其他同龄人的不良行为或违规行为的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通常表现为幼儿在发现其他同龄人做出不当行为时,主动向老师或家长举报,希望得到帮助或处理。
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对正义和公平的认知,但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对他人的不满或嫉妒等。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教师和家长需要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引导幼儿正确对待问题,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对于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需要认真分析幼儿的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1.2 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1. 探求正义感: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义感和公平观念,当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时,会选择告状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2. 求得成人的关注和认可:幼儿在告状时可能是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和认可,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安慰和支持。
3. 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幼儿可能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面临问题时选择告状是他们一种应对方式。
4. 担心自己受到惩罚:有些幼儿可能害怕受到惩罚,因此会选择告状来预先获得宽恕或辩解的机会。
5. 模仿他人行为:有些幼儿可能是受到身边他人告状行为的影响,觉得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而模仿他人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引导,是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2. 正文2.1 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特点1.频繁的告状行为: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呈现出持续不断的趋势,经常向老师或其他成年人告状,无论是正规的学习环境还是课外活动中。
2.不易妥协:中班幼儿告状后往往不会妥协或者试图解决问题,而是希望老师或其他成年人立即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幼儿阶段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中班幼儿阶段,孩子开始进入社交互动的阶段,意识和语言逐渐发展,他们开始体会到“公平”和“不公平”,并对各种情况产生强烈的好恶感,出现了告状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有时候是孩子正义感的表现,但对幼儿教育却存在很多负面影响,如影响关系和友谊,以及对幼儿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分析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其影响入手,提出对策,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1.认知水平低中班幼儿处于认知水平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理解有时会出现偏差。
如果遇到自己不理解或者不喜欢的事情,就会产生告状的行为。
2.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班幼儿由于身体上的限制,无法独立完成一些自己想做或必须做的任务,只能寻求成人的帮助。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果没有得到成年人的帮助,孩子就可能会产生告状的行为。
3.对自己的权益缺乏保护意识幼儿心理较为单纯,不太了解事情的成因,对自己的权益保护意识也比较薄弱。
如果做好事的孩子受到冒犯,或者不想和自己玩的小朋友直接报复,可能会选择告状。
1.影响关系和友谊幼儿告状行为会导致孩子之间的关系和友谊破裂,影响合作和互助精神的培养。
如果经常告状,会被认为是“小报告”,受到同伴的排斥。
孩子们也会因为自己被告发而产生怨恨之心,对其告状的同伴保持距离甚至进行报复。
2.对幼儿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幼儿告状行为会让孩子在不断的纠纷和告发中产生不安和紧张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重复的告状也可能被孩子们认为是一种“兴趣”,从而形成习惯,进而重视小事,轻视大事。
1.正确引导孩子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遇事深思熟虑,耐心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状。
教师可以给予孩子正确的方法,如耐心听取对方意见,能够明确问题的重点,能够在没有成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解决问题等,来提高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加孩子对于告状行为的控制。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
中班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告状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班级的和谐氛围,也会影响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下是针对这种行为的应对策略:
1. 理解幼儿的内心需求
幼儿告状行为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内心需求。
比如,幼儿可能感受到不公平或者被忽略了,于是就通过告状的方式来引起成人的注意和关注。
我们需要理解幼儿的内心需求,耐心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关爱。
2. 指导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需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通过告状的方式来解决。
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3.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活动、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友善、合作、包容等价值观,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4. 对告状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当幼儿出现告状行为时,我们可以通过询问和引导的方式,让幼儿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解决问题。
同时,也需要适当地对告状行为进行纠正和引导,让幼儿了解告状的负面影响,以及告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总之,对于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我们需要理解幼儿的内心需求,引导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告状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让班级更加和谐,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健康。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一、告状行为的分析告状是指幼儿在课堂或者幼儿园生活中向老师或者家长揭发其他幼儿的过错或者不良行为的行为。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他们正在经历情感、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学会了与周围环境及他人交往,并且开始懂得道德规范和社会规则。
在这一阶段,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告状行为就是其一种表现形式。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也存在一些不良影响,如幼儿间关系紧张、情绪受挫、信任感减弱等问题。
二、告状行为的对策针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引导和帮助幼儿正确处理告状行为。
1. 建立积极的幼儿间关系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幼儿间关系的紧张和不愉快。
对幼儿间的关系进行积极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通过师生活动、游戏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合作共赢,建立积极的幼儿间关系。
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教育幼儿学会处理人际冲突,提升幼儿的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情感管理和情绪调适中班幼儿的情感管理和情绪调适能力相对较弱,当他们遇到不愉快的事件时,往往会通过告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安。
我们需要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管理和情绪调适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细心倾听、理解和鼓励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方式面对个人情绪,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减少对告状行为的依赖。
3. 引导幼儿正确处理问题告状行为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处理方式,我们需要引导幼儿正确处理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启发幼儿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分析问题,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模拟情景、引导讨论的方式,教育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方式面对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能力,减少告状行为的出现。
4. 塑造正向行为规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行为规范的建立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介绍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背景和现状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一个常见现象,通常表现为幼儿将自己或其他同伴的过错向老师或家长告发。
这种行为可能源于幼儿对规则和秩序的认知还不够成熟,或者出于一种竞争和报复的心理。
在幼儿园中,告状行为不仅会对幼儿自身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也会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背景和现状,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2. 正文2.1 探讨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可能涉及到幼儿个体特点、家庭环境、学校氛围等多方面因素。
幼儿告状行为可能与其个体性格特点有关。
有些幼儿天生比较胆小、敏感,对于周围的事物会产生过度的担忧和恐惧,倾向于通过告状来获取安全感和保护。
一些幼儿可能性格较为内向,不擅长解决问题或表达需求,选择告状成为他们的一种应对方式。
家庭环境对幼儿告状行为也会产生影响。
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父母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
家庭中长期存在的争吵、冷漠或其他不良情绪会让幼儿产生焦虑和不安,进而选择告状来寻求安全感和支持。
学校环境和同伴互动也是影响幼儿告状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中,可能存在同伴间的竞争、排斥、虐待等问题,幼儿感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压力和伤害,便会通过告状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安全感。
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需要综合家庭、学校和幼儿个体的因素来进行诊断和解决。
在应对幼儿告状行为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支持计划,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和解决问题。
2.2 分析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教师在处理问题时感到困扰和疲惫。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幼儿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问题和矛盾,尤其是中班幼儿开始进入自我意识的阶段,学会了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时候便出现了告状的现象。
幼儿告状是一种反应不良行为的手段,如果我们不及时进行处理和引导幼儿,就会对幼儿的自尊心和人际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进行探讨。
1. 自我意识增强:中班幼儿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自己的权益有了更强的认识和保护欲望,当幼儿感觉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便会选择告状。
2. 竞争意识增强:竞争是一种人类天性,中班幼儿也不例外,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竞争,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或权益,可能会选择告状。
3. 代表成年人的期待:中班幼儿正处于模仿和学习成人的阶段,身边的大人或父母可能也经常教育他们讲道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幼儿会认为告状是得到成人认可的一种方式。
4. 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班幼儿在认知和思维能力上还不够成熟,遇到问题时,可能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因此会选择告状。
针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1. 建立友好和平等的关系: 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友好和平等的关系,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增强幼儿与教师、同伴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意识,从而减少告状的现象。
2. 引导幼儿自我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寻找多个解决方法,贯彻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打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讲道理,分享精神,团队意识,自我约束的意识,让幼儿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4. 纠正不良行为: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纠正,通过语言和行为上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总之,幼儿告状是幼儿个性和行为特点的表现,教师应该通过以上策略,引导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营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幼儿告状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或学校中,发现其他同伴的不当行为或违反规则的行为时,会主动向老师或其他成人汇报或举报。
这种行为的出现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个性特征以及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有关。
针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及对策。
一、分析:1. 认知发展:中班幼儿正处于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能够辨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对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这种告状行为可能是幼儿对违规行为的认识和判断的表现。
2. 社交关系:中班幼儿开始关注集体生活,认为老师是公正的裁判者,希望能够获得公平对待。
告状行为是幼儿对于公平性的渴望。
3.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告状行为有较大影响。
一些家庭过分关注规则的执行,强调道德观念以及对不正当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可能导致幼儿过度敏感,产生告状行为。
二、对策:1. 规则的明确性:在幼儿园中,应该明确规定幼儿的行为准则和禁止行为,以便幼儿能够自主判断何时需要告状。
要求教师保持公正的处理方式,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幼儿感受到公平性。
2. 培养沟通能力:引导幼儿学会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不满,提倡幼儿彼此协商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幼儿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3. 老师的引导:教师在处理告状行为时,应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积极倾听幼儿的诉求,了解事情的全貌。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幼儿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告状来解决。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教育幼儿如何处理纠纷和冲突。
4. 家长的参与: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经历和教育方式。
家长和教师要一起合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积极向上的教育观念。
鼓励幼儿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度依赖对外力量。
5. 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应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
通过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幼儿愿意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在幼儿园中,幼儿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其中包括对老师的告状行为。
告状行为是指幼儿把其他幼儿的不好的行为告诉老师或者家长,以期望得到老师或者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既是幼儿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心理动机复杂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心理动机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可能是基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责任感,希望维护园所的秩序,以此为乐;另一方面可能是出于攀比心理,渴望表现自己,并且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和关注。
2. 不良后果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可能导致被告状的幼儿受到伤害,甚至感到排斥和孤立。
而且,过度的告状行为也可能增加老师的工作负担,影响园所的和谐氛围。
3. 考虑成长特点中班幼儿正处于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受到冲动和情绪的驱使。
特别是在困扰矛盾的处理上,他们缺乏辨别是非和处理矛盾的能力,因此容易通过告状行为来解决矛盾。
二、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对策1. 理解和引导针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复杂心理动机,老师应该耐心倾听幼儿的需求和疑虑,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矛盾。
可以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教育幼儿要学会自己处理矛盾,而不是一味地向老师告状。
2. 正面激励对于那些因良好动机而进行的告状行为,老师应当给予正面的激励,让幼儿感受到被支持和赞赏。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引导其他幼儿向优秀的幼儿学习。
3. 创建和谐氛围园所的和谐氛围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很有帮助。
老师可以通过活动引导和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让幼儿懂得建立和维护好朋友的友谊。
4. 培养解决矛盾的能力针对中班幼儿缺乏解决矛盾能力的问题,老师应该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幼儿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克服冲动和情绪带来的不良行为。
5. 家园合作在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家长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中班幼儿告状的行为是指幼儿发现其他幼儿做了违反规定的事情,主动前来向老师或家长汇报。
这种行为在幼儿园中是很普遍的,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及处理,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影响,甚至会对幼儿的情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中班幼儿告状的行为存在以下问题:1. 损害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幼儿园中,幼儿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友谊和亲密度,但是如果一位幼儿在发现其他幼儿的行为不当时,选择直接向老师汇报,可能会引起被汇报幼儿的反感和排斥,从而影响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2. 影响幼儿的信任感。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孩子需要建立对老师和同伴的信任感。
如果幼儿经常听到同伴告状,就可能对自己身边的人失去信任感,从而影响幼儿发展出健康的人际关系。
3. 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幼儿在遇到问题时都习惯向老师或家长求助,就可能失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经常直接汇报问题,就不能帮助幼儿在探究问题时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上述的告状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1. 动手实践和情感教育。
帮助幼儿理解正常做事和错误做事的区别,通过引导幼儿去观察、感知,从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 以引导为主,不以惩罚为重。
在幼儿存在告状行为时,老师需要通过引导分析幼儿的行为,让幼儿明白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不正确的行为,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判断力。
3. 增加幼儿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给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环境和机会,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同时和指导幼儿的行为规范。
4. 建立学友情感关系。
通过多次组织集体活动、合作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建立健康的友谊和亲密关系。
在同伴之间建立正常、积极的人际关系,也能减少幼儿直接向老师或家长汇报的行为。
总之,对于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学校和家长都需要明确把握处理方式,引导幼儿正确表达、理解,采取正确方式处理告状事宜,才能更好实现中班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
有时候,幼儿可能会出现告状的行为,这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是一种挑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应对策略。
我们要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
幼儿告状可能是因为他们感到委屈或不满。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还没有完全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于是他们选择通过告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因此,我们应该耐心倾听幼儿的话语,并试图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应对告状行为。
当幼儿告状时,我们可以问他们是否尝试过自己解决问题,或者是否寻求过其他孩子的帮助。
通过这样的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和处理冲突。
我们可以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不同角色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学会换位思考,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冲突。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幼儿相关的故事,讲述故事中的角色如何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
通过故事的讲解,幼儿可以学会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教训,进而更好地处理自己的问题。
我们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幼儿告状可能是因为他们感到被忽视或无助,我们可以通过给予他们关注和支持来缓解他们的不满情绪。
我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与幼儿互动,听取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尊重。
在幼儿告状的行为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过度批评或指责幼儿。
我们要尽量与幼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告状是他们表达自己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理解和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冲突。
通过耐心倾听、引导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故事讲解以及给予关爱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中班幼儿告状是其社交发展中的一种正常表现,其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口头告状,也可以是书面告状或者像狡猾的小孩一样诉诸于眼泪等。
虽然对于教师和育儿者来说,这种行为往往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将其看做普通的不良行为。
本文将就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
首先,中班幼儿告状的行为原因与阶段性特征有关。
在自然成长生理学过程中,两到六岁是幼儿社交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幼儿已经开始产生一定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存在,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意识到友好与冲突等。
这些意识的形成与幼儿大脑的发育以及周围环境的刺激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幼儿的个人认知水平不成熟、情感不稳定,很容易被动摇,所以会经常产生一些“不公正”的感受。
这种感受通常是表现为对他人的某些行为进行评价,并据此产生告状的行为。
此外,中班幼儿也在通过告状行为来探讨社交关系,学习如何去处理问题和解决冲突。
其次,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对策需要有针对性。
教师和育儿者在处理这种行为时需要给予适当引导。
我们可以将对策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幼儿在告状之前,需要出发一定的认知水平来评估他人的行为。
而这种评估是与幼儿的经验和认知水平相关的。
教师和育儿者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并合理地对待他人的行为。
具体操作建议如下:(1) 给幼儿创设一种愉悦、和平、宽容、包容的社交氛围,建立正向的沟通关系,做到真心关心、尊重,并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和行动。
(2) 常常启发幼儿从他人的好处出发来看待事情,让幼儿学会关注别人的感受与需求。
(3)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
例如,让幼儿回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并就此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如何去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2.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教师和育儿者需要针对幼儿告状行为和事情的实际情况,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即,让幼儿学习如何去裁判问题,如何与他人合理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和建议
朱晨丽最近发现我班的一部分幼儿在入中班以后,变得越来越爱告状。
告状在一整天的师生互动中占的比例,甚至已经高过了课堂中的问答互动,成了发生频次最多的一种师生互动。
为什么幼儿变得越来越热衷于告状?他们告状的动机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种种的问题,我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了一些思考。
幼儿告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周围人、事、物的评价多依赖成人的态度。
2)为了受到别人的关注而产生告状行为。
3)有的源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摆正。
4)一些客观或人为因素增加了幼儿间的摩擦,引起告状。
这里所指的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
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
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
经过观察,我发现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种:
一、求助型告状
当幼儿发现同伴侵犯自己的利益或同伴的行为与自己的意愿发生冲突,而自己有没有办法解决时,就会向老师告状。
实际上,这种告状并不是希望老师惩罚被告,而是希望老师能够帮助自己达到自己的意愿。
例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陆立范跑到我身边告状说”老师,施天齐他抢我的积木,我搭积木的时候还老碰我。
”实际上,他是希望通过老师的权威帮助他重新拿到积木,并且希望施天齐不要一直碰他,而并不是希望老师惩罚被告。
从此类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幼儿来说很困难的事情,只要向教师求助,通过教师的干涉,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次点头就能迎刃而解。
可见,教师的权威对幼儿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往往会借助教师的权威行使一些凭自己的能力还无法行使的特权。
这也是幼儿一遇到困难就向教师告状的原因之一。
二、求赏型告状
求赏心理是幼儿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尤其是当同伴出现”违规行为”时,大多数幼儿一旦发现就会迫不及待地向教师告状。
这往往是幼儿为了让教师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例如:班里的何婕就经常会告这样的状”老师,顾文泽把纸的两面都画了,还画在桌面上了,都不会小心一点。
”说着就会紧接一句”我没有画两面,也没有画到桌面上。
”还有班里的陶张杰也会经常告类似这样的状,”老师,龚佳雪把擦过的纸巾丢在地上了。
”说着马上弯下腰捡起纸巾丢进垃圾桶说,”你看我每次都会丢到垃圾桶里的。
”其实这种告状行为并不是为了要制止同伴的行为或者是为了惩罚对方,而是为了向教师表功,获得教师的赞赏。
三、求罚型告状
这类告状既不是寻求帮助,也不是表现自己,更不是关心他人,而是在“告发”。
这类告状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被告受到教师的惩罚。
此类告状的主要动机是出于报复或嫉妒。
例如:在一次自由活动中,陈熙文把盛佳瑛带来的玩具弄坏了,两人发生了争执,盛佳瑛生气的说“明明就是你弄坏的,你要赔给我啊,我去告诉老师。
”
于是,她气冲冲地跑来跟我告状。
希望老师能够对陈熙文做出相应的惩罚。
再例如:中午给幼儿盛饭时,要求他们坐坐好,把两只小手抱起来,嘴巴不讲话。
我剩饭走到陈熙文面前时,他没有坐好,我示意他做做好,他告状说,“老师,陆依蓓也没有坐好,你看她手也没有抱好。
”他的这种告状行为则是出于嫉妒。
四、试探型告状
这是幼儿为了试探教师的态度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有时幼儿并未和某人发生冲突,却告某人的状,其目的是想试探一下教师对这一行为的态度。
假如教师对此持肯定态度,那么,告状的幼儿也会马上做出类似的行为来。
案例1
在《我在马路边》的主题活动中,有一节课是画画马路边的风景,大家说到马路旁边有小树、有路灯、有花园。
卫芙蓉告状说,“老师你看,施天齐他乱画,画得这是什么呀?”我上前去问施天齐画的是什么,他说“是小河,弯弯的”。
我说“马路边为什么不能有弯弯的小河呢?可以画弯弯的小河。
”于是,卫芙蓉满意地坐下,也画起弯弯的小河来。
卫芙蓉的告状实质上是在向老师探问“我可不可以也画弯弯的小河或别的什么在马路边。
”
案例2
中午休息的时候,王文海也告状,“老师,陆依蓓她们拿语言区的书来看了。
”我说“没关系,只要轻轻的,不吵闹,翻书时注意保护我们的图书,可以看一会儿。
”说完,王文海就高兴地也到教室去拿图书看了。
五、陈述型告状
幼儿会察言观色,能根据教师的言语或行为进行判断,及时向教师告状,陈述一种事实或对同伴的行为进行评价(多为消极评价)。
案例1
小班时我刚进这个班,一天我在给每个幼儿分发点心。
不知什么原因,陆依蓓把自己的点心扔到一边,把水倒到地上。
小朋友见状纷纷向我告状。
何婕跑来大声对我说:“老师,刚才陆依蓓又发脾气了!她把水倒在地上还用脚搓!她怎么经常这样呢?”“对,老师,她的脾气可大了,经常乱发脾气。
”徐馨宇伏在我的耳边悄悄说。
朱张宇等小朋友也跑来向我告状:“老师你看,陆依蓓又乱扔东西,她的脾气可大了,现在还改了好多呢!”“对,以前她的脾气可大了!像我爸爸那样!”
案例2
一天,我们正在上手工课在捏彩泥,王赟老师来找我,进来跟我说了几句话,又看看孩子们。
她看到顾嘉毅坐在一边,无所事事就想上前去帮助他。
同组的陈怡倩轻轻伏在王老师耳边说“顾嘉毅是我们班最皮的,早上做操也什么操都不会做!他做的蘑菇不如我做的好!”“还有,他还有一次把我的鼻子搞破了!他自己还吃手指,还抠鼻子!真是的!”
此类告状的目的并不是想引起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让教师赞赏自己,也不是想让教师惩罚对方,更不是与对方有利害冲突,只是希望教师能够意识到或者明白对方的行为,即他们告状的目的只是为了明辨是非或者说明一种情况,为了陈述而陈述。
总而言之,幼儿告状的行为看似很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间、师幼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显得十分重要。
其实,告状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地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老师的敷衍或不理会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解决,继而影响幼儿的是非观,挫伤幼儿的正义感。
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幼儿的告状行为,幼儿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
那么,如何处理幼儿告状的行为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教师与家长的态度都要看起来在意,事实上忽略。
你要采取倾听的态度,但其实最好地“忽略”孩子告状的内容,除了可以进一步明确是非对错之外,任何教育都要和平时一致,不因孩子告状而发生改变。
其次,教师应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
1、处理幼儿纠纷时,必须先了解纠纷的原因,经过调解加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对那些恃强凌弱者给予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予安慰和保护。
2、求助类告状。
对于这类问题大人不要插手,可启发孩子自己去与小朋友协商,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也可有效地减少幼儿告状的频次。
3、“检举揭发”类告状。
此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
因为这是他们出于嫉妒或希望老师惩罚被告的目的。
可以试着这样对告状的孩子说:“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你看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
4、为自己辩解的告状。
这时老师要分清责任,有些幼儿知道自己做了让老师不喜欢的错事,也会否认或告状指认说是他人做的,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这时,教师要了解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5、挑剔性的告状。
如“妈妈你不让我看电视看得太晚,可爸爸昨晚看球赛你怎么不管?”这时,不要马上去责罚“被告”,哪怕他的确不对,要让孩子知道,责罚他人与自己无关,让他学会专注于自己的事,而不去挑别人的错。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品质,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合兴幼儿园朱晨丽
2010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