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教案
高三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高三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小说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教学内容简介在高三年级,小说阅读教学应以文学类小说为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高三学生的小说作为教材,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二、教学方法和步骤1. 前期准备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所选小说的部分内容。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2. 情景再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以小说中的人物为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演绎。
通过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记忆。
3. 文本分析在情景再现之后,教师可以以小说的重要片段或对话为基础,进行文本分析。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的意象、隐喻和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构思。
4. 主题探究通过分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小说中的主题。
可以设计问题导引,如“小说中的主人公面临怎样的挑战?他们如何解决问题?作者想要传达怎样的思想观念?”等等。
通过对主题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5. 作品评价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说作品的评价和讨论。
可以采用小组展示的形式,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本小说,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学生可以从情节、人物、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三、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小说阅读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1. 期中小测:针对所选小说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进行测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
2. 小组演讲: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说演讲,每个小组选择一本小说,通过演讲的方式向全班介绍该小说的情节、主题和评价。
3. 作品阅读报告: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小说进行阅读,并撰写一篇阅读报告,包括对小说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教(学)案-通用优秀版教案
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教(学)案设计:李召峰审核:张均华使用:元月日一.教学目标①熟悉小说的文体特征及高考设题类型;②通过训练归纳答题技巧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小说的能力。
二.考点分析、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纵观年高考试卷,考查小说的有安徽卷.四川卷.福建卷.浙江卷.宁夏卷.辽宁卷共套。
而山东高考对文学作品的考查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知识整合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 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揣摩人物形象。
*命题者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教案标题: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难点:小说的深层次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介绍(1课时)
- 介绍小说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2. 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3课时)
- 选择一部经典小说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包括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
3. 小说的文学鉴赏和写作(2课时)
- 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文学鉴赏,包括语言风格、意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的分析,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法: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3. 示范法:指导学生进行小说的文学鉴赏和写作。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料进行小说的展示和分析。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表现:学生的小说阅读笔记和小说写作作业。
教学反思和改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现代文阅读指导(小说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现代文阅读指导(一)小说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小说阅读的指导,明确此类文体阅读技巧以提高叙述类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通过适当的训练,以形成此类阅读文章的答题模式教学重点此类阅读文章答题模式的形成教学方法指导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考相关资料教学时数课时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过程要点:知识传授一,具体操作(一)小说文体常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二)小说阅读三步曲第一步:写什么?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2、主题第二步:怎么写?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第三步:写得怎样?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三)鉴赏:题目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如《祝福》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如:《药》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雁阵》以主要人物为题。
如《侯银匠》以特定环境为题,如:《荷花淀》一、人物设题:1、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答题: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定位)】2、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塑造这一形象有何作用?【答题:(1)衬托主要人物(2)突出主题】4、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运用了哪些方法)?【答题: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从四个方面揣摩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现代文阅读小说》优秀教案
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2、掌握小说考查的题型及解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高考回顾在2011年高考中,16套题中有七八套考到了小说阅读。
山东《审丑》、江苏《这是你的战争》、浙江《第九车厢》、安徽《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四川《锈损了的铁铃铛》、辽宁《怪人》等。
湖南省高考暂时没有考过小说阅读。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1 、小说的概念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三、小说阅读考查的题型(一)环境型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1、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B渲染或营造某种气氛,奠定作品的某种基调;C.衬托人物的某种心情,表现人物性格;D.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铺垫)。
E、反映民族风情,地域风光F、烘托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G、深化小说主题2、社会环境(二)人物型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两种题型:1、人物描写的方法①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他人之口来描述主要人物。
如:2人物形象的特点A总体概括人物的特点B具体分析C 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等(三)情节型1、情节的组成: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2、情节类试题题型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概括类: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高中语文教案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
高中语文教案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现代小说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2)掌握现代小说的阅读方法与技巧;(3)培养学生对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媒体、课堂讲授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小说的内容与形式;(2)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代小说的主题与情感表达;(3)通过阅读与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现代小说的兴趣与喜爱;(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社会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与反思。
二、教学准备:1.教具与材料:(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现代小说相关课文、文学评论文章等。
2.学生准备:(1)预习现代小说阅读方法与技巧的相关知识;(2)准备讨论问题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现代小说的电影片段或展示一些现代小说的封面图,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本节课将要探讨的内容。
2.概念与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现代小说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小说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阅读与分析4.文学鉴赏5.检测与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与表演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现代小说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与具体建议。
6.拓展与应用教师提供一些现代小说的阅读材料与相关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写作,拓展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继续关注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
五、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现代小说的内涵与形式,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与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需要更多地开放性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因此,今后要在教学设计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第一篇: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小说阅读指导一、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二、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三、小说阅读的整体感知从线索、人物、情节、社会背景、主旨等角度整体感知。
四、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及相关知识(一)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知识:描写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侧面描写(正衬、反衬)方法指导: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通过外在揣测内心;关注人物的身份,影响人物的言行,决定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活动的背景,理解人物。
(二)情节的作用相关知识: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头部分情节作用: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2、提供情节发展的环境;3、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情感基调;4、初步展示人物性格。
5、引发阅读兴趣。
中间部分情节作用:1、承上启下;2、插叙,对文章内容作适当补充,使结构更紧凑。
结尾部分情节作用:1、呼应前文(包括题目);2、丰富人物形象;3、深化作品主旨;4、出乎意料,令人回味(欧亨利式结尾)。
注意以以下几种结尾的作用:a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项链》b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孔乙己》c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如《聂小倩》d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小说阅读的方式提高高三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主题,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文学术语和表达方式进行文学评论。
3.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小说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阅读技巧的讲解:包括内容概括、人物分析、情节解读、背景考察等方面的技巧。
2. 经典小说的解读:选择几部经典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解析。
3. 现代小说的阅读:选择几部现代的小说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活动设计1. 预习导引:在课前引导学生对即将阅读的小说作品进行预习,了解作者背景、作品主题等相关信息。
2. 分组阅读与讨论: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部小说作品,并就作品的情节、人物以及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3. 朗读和解读: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并在朗读后对部分重要的情节或对话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4. 角色扮演:选取一些重要的人物角色,要求学生扮演他们,并进行情境演绎,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
5. 作品分析写作: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的小说作品,撰写文学评论或作品分析,增强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6.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就他们所负责阅读的小说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思维拓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作品评价:对学生提交的文学评论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深度和观点的独特性等方面。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帮助高三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同时也加强他们对小说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为他们的高考备考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小说阅读综合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综合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小说阅读综合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小说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读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准确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教案内容:一、教学导入(10分钟)1. 利用短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小说的主题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小说主题相关的话题。
二、小说导读(15分钟)1. 介绍小说的作者、出版时间、背景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了解。
2. 分析小说的结构、主题和核心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故事发展。
3.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小说阅读与理解(3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的指定章节或整篇小说。
2. 提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小说的细节、主题和意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四、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文学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风格、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写作训练(2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撰写一篇关于小说的读后感或评论。
2.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指导学生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和表达观点。
3.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
六、课堂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文,分享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学生进行反思,思考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资源:1. 小说文本2. 视频或图片资源3. 问题和讨论指导4. 写作指导和范例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的写作表现和作文质量3. 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的表达能力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说改编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现代文阅读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共3篇
现代文阅读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共3篇现代文阅读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1现代文阅读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一、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
2. 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3. 能够进行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2. 现代文的阅读技巧3. 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三、教学重点1.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的理解2. 现代文的阅读技巧的掌握3. 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的培养四、教学难点1.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的深入理解2. 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2. 小组讨论法3. 师生互动法4. 案例分析法5. 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1. 讲授法:讲解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
2. 学生评析: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的现代文作品,发表对于作者表达情感方式的评论,并解读内涵。
第二课时:现代文的阅读技巧1. 案例分析法:以某一名作家的作品为例,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技巧进行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并汇报。
第三课时: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1.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解读某一名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评价。
2. 师生互动法:通过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评价1. 期中考试;2. 课后作业,包括阅读作业及写作业;3. 课堂讨论,包括小组讨论及师生互动;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现代文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并掌握阅读和评价技巧。
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教案】高考小说阅读教案教材:高中语文必修四《高考小说选读》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当代优秀的小说作品。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1. 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情节。
2. 掌握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学会用恰当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学生自主阅读2.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3.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教学的背景和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
然后教师请学生打开课本,找到《高考小说选读》这个章节的介绍,让学生大概浏览一下目录和作品的封面,猜测一下这些作品的主题和内容。
第二课时:分组阅读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阅读其中一篇小说。
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所读的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这些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3. 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如何?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第四课时:多媒体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接着,教师请学生就自己所读的小说中的某一个片段,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演绎一遍,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五课时:总结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让学生就本次阅读的小说作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相互交流和讨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些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六课时:评价反思教师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也可以就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并进行详细阅读和分析。
小说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说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小说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小说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该教案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高三必修小说《红楼梦》、《秧歌妇女的艰苦岁月》的阅读,让学生们培养阅读小说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思辨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标准1.能够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分析小说的语言、结构、主题、形象等要素,掌握小说中的意义和价值。
2.能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内涵和外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通过重点细读和整体把握,领会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4.能够在小说阅读中体验美的享受,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介绍小说的语言、结构、主题等要素。
2.让学生重点阅读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理解小说的内涵和外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让学生深入探究小说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表达能力。
5.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本小说进行阅读和研究,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学手段1.板书:阅读技巧和方法、小说的语言、结构、主题等要素。
2.多媒体设备:播放小说的相关视频、音频等资料。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阅读小说的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4.课堂演讲: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2.作业完成度:学生是否按时完成布置的阅读任务和课堂作业。
3.考试成绩:学生是否能够在考试中正确理解小说的内容和意义。
4.课外阅读: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说进行阅读和研究。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小说,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小说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高考小说阅读的要求和考点;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元素;2. 分析小说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3. 掌握解读小说的方法和技巧;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评论和写作。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2.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学作品;3. 运用文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相关文学作品;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指定小说、笔记本、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高考小说阅读的重要性和作用;2. 提问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和阅读经验;3. 激发学生对于小说阅读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包括情节、人物、主题等;2. 分析高考小说阅读的考点和要求;3. 介绍解读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篇高考小说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3. 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文学评论。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所阅读的小说;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提出问题。
五、写作指导(15分钟)1. 提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小说写一篇评论或创作一个新的故事情节;2. 分析写作要求和技巧;3.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3.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文学作品。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2. 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阅读相关的文学资料;3. 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以及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2. 掌握小说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4.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2)小说分析的方法与技巧;(3)文学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小说分析方法;(2)启发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并培养其对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并展示几本有代表性的小说的封面。
2. 学生观察小说封面,描述个人对小说的第一印象。
Step 2 小说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人物形象,以《红楼梦》为例,教授基本的小说分析方法。
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提问,进行小说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3 文学鉴赏1. 教师选择一篇名家名作,如《活着》、《围城》等,向学生朗读一段精彩的片段。
2. 学生就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感受和想象,提炼出其中的主题思想,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3. 教师辅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叙事、语言、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
Step 4 拓展阅读1. 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与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优秀小说,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 学生选择一本感兴趣的小说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
四、教学资源1. 小说的封面及摘录片段;2. 相关的小说分析资料;3. 名家名作的摘录片段;4. 各种优秀小说的书籍。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举手发言的次数等。
2. 小组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团队协作的能力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按要求完成,是否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小说阅读教案【备考指南】从2020年开始,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卷)将原来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变更为“现代文阅读Ⅱ”,文本和题型基本保持不变,但在题干中不再提示明确的文学体裁。
考查范围,基本保持不变,预测依旧以小说和散文为主,戏剧和诗歌考查力度较小。
小说作为文学性阅读的主要文体,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既重视整体把握,也重视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小说主题、标题的分析鉴赏。
在整体把握上,命题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一是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二是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鉴赏分析”;在主观鉴赏分析题上,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及其手法,小说的标题、主题和文体特征,都是命题的重点。
【核心能力·对点突破】一、概括分析小说情节1.分析角度①叙事的角度: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及其各自的表达效果。
②叙述顺序的角度: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③结构安排的角度:线索、伏笔、铺垫、突转、巧合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④开头结尾的角度:悬念开头、写景开头、欧·亨利式结尾等的特点及其作用。
2.情节作用①情节与其他情节: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②情节与人物形象: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的性格和精神,刻画了……的心理等。
③情节与小说主题: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了……的主题,突出了……的主题等。
④情节与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⑤情节与小说环境: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3.常用答题模式指明手法+具体分析+效果作用【针对性练习】(2020·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野滑雪(美)海明威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
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
高三小说阅读教案
高三小说阅读教案教案标题:高三小说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小说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教案时长:2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高级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
2.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和工具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
3. 学生能够撰写有关小说的批评性文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个高质量的小说文本,如《1984》、《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2. 打印或复印相关的文学批评文章和评论,供学生参考。
3. 准备多媒体设备,以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
教学步骤:第一课:导入和预习(1课时)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小说片段或提供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学分析方法和工具,并与小说阅读联系起来。
3.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预习指定的小说,并思考其中的主题和情节。
第二课:主题分析(2课时)1. 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可能存在的主题,并提供相关的引导问题。
2.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主题分析。
3. 教师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第三课:情节分析(2课时)1.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并解释情节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关键情节进行详细分析,并准备展示。
3. 学生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补充说明。
第四课:人物分析(2课时)1.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他们的性格、动机和发展变化等。
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重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展示。
3. 学生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补充说明。
第五课:文学批评方法与工具(2课时)1. 教师讲解和介绍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和工具,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进行实际应用,并准备展示。
3. 学生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补充说明。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二轮)【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高考现代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审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题型分析及解答方法。
【情况分析】学生对小说阅读的方法掌握不够,对各类题的考查点不清楚,答题常常答非所问,或遗漏要点。
【教学方法】练习巩固法【学法指导】系统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常识,在此基础上强化训练,巩固提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6教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考点解读;2、答题技巧;3、课堂训练。
【教学内容】一、考纲解读情节类的题目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几乎每年必考,常见的命题角度有:❶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❷分析情节内在关系和特定情节的作用。
❸评价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
二、一轮诊断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对小说的主要情节能进行初步的概括和赏析,但还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概括分析情节时要点不全,二是对小说安排情节的艺术技巧领会不够。
三、二轮定向在二轮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❶明确小说常见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平叙。
❷理清故事的情节。
小说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情节。
要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
要注意领起或收束的语句,前呼后应、承上启下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
❸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
情节技巧有线索、呼应、铺垫、伏笔、时空交错、抑扬、误会、巧合、急转、点题、出人意料的结尾等。
四、审题与答题1、审题·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①本题属于情节作用类题目;②彭恩打电话的情节位于小说的开头部分。
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一般作用类试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考虑。
从结构上来看,要看需要分析的内容所处的位置,结合具体位置,体会其具体作用,如引出下文、卒章显志等;从文章内容来看,要结合文章所表现的主旨,对需要分析的内容进行全面而客观的理解。
2、答题·要领提示——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是在文章的开头,分析其作用,首先要考虑小说首段的一般作用,比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等等;其次要考虑情节对于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
小说阅读考点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一、考试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第二课时关于小说的常识1、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第一课时情节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1、【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常见回答】(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如:(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解题思路:这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就是标题--董师傅游湖,不过里面还有一个人物--小翠,所以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2)、分点概括情节式如:(2010广东,沃尔夫冈•博歇尔特《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就可采用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的方式,认真组织语言,答案即出)(二)、情节作用问答模式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2、【常见回答】(见课件“5分析第5张”)从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线索,贯穿全文。
对人物形象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
对主旨上: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如:(2010全国课标,11莫泊桑《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答: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三)小说开头作用(1)、小说的开头如果是设疑法或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答题角度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小说的开头如果是写景法,答题角度为: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四)、小说结尾作用(见《世纪金榜》p129-130)(1)、小说的结局如果如果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答题角度为: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伤感的悲剧,答题角度为: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答题角度为: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小说的结局如果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答题角度为: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微型小说(《我没有病》)第19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1)小说开头没有交代“他”的身份,而是写“他”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接待来访的人,怒斥企图行贿的人,接听电话,制造了“他”是不是局长的悬念。
小说最后点明“他”不是局长而是病人。
(2分)(2)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使故事扑朔迷离,情节曲折;使主人公这个人物形象更具传奇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五)小说标题的作用(见课件“情节分析第6张”)<三>情节安排评价及与人物性格和主题的关系:(见课件“1”第10-11张)<四>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见课件“1”第12-13张)四、典型例题(见课件“情节分析”8-15张)五、小结分析情节作用的题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或者扣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来作答。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结构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线索,贯穿全文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内容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五、课后习题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第二课时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3.提升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教学过程:一、高考命题分析在2009年6套涉及到小说阅读的试题中,关于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内容是各套试题的重点。
2010年6套也是如此,2011年7套更是如此。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因此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应成为高三文学类阅读复习的重点。
二、概括小说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所以,既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要把握人物描写的各类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一)、常见命题方式: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二)、解题思路分四步走: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