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整理版
高职院校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科 教兴 国战略的必然 要求 ,也 是高等 职
业 教育 自身 发展 的客 观要求 ;加大课 程
教育教 学改革应 突出三个 重点 :一 是立
的教学方法成效不显著 。因此 , 课程改革 全 面铺开成 为当前教 学改革 工作 的重点
和难 点 。
一
建设 与改革 的力度 ,增强学生 的职业 能 力 教育部 、财政部 印发 的 《 关于进一 步 推进 “ 国家示范性 高等职业 院校建设 计 划”实施 工作 的通 知》 中也 提出 “ 推 行任 务驱动 、项 目导 向的教学模 式 ;以
果 ,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目标 。
【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研 究
整体性教育
教 学质量 的提高 ,其 着眼点应 放在提 高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上 。
二 、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的依据 近年来 ,党 中央 、国务 院高度重 视
【 中图分类号】G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 5~89 21)4 一 0 098 (020 C 4
革 ,提高学校 内涵和核心竞 争力 。 三、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向和 目标 ,教师认 同 了先 进的职业 教育
观念和职业教育特 色 ,改变 了传统观念 , 从而提 高了职业教 育课程改 革能力 和教
学能力。
不大 ;课程相 互间没 有典型 的系统案 例
联 系 ,教学效 果 的提 高只浮在 面上 ,没 有实 效。要使课 程教学 达到对应 岗位 能
程 的改造问题 ;只有全部 课程和 内容都
当前 ,高职课程 教学模 式一定 程度 上不 能适应高 职院校教育教学 的需要 , 而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 59・
高职教育教学改 革中存在 的问题及对 策
刘玉美
( 聊城 职业技术学 院护理学院
实践纳入到教师的考核体系中。 2 2 2 加 强兼 职教师的管理 。建设与办学规模 相适应 的、 .. 稳定
的兼职教师队伍库 ; 要严格兼职教 师的聘任 条件 ; 严格兼 职教师
的培养并 加强兼职教师的 日常 管理与考 核 ; 逐步加 大兼职 教 要
师的比例。
13 缺乏优 秀教材 .
教材建设是教学工作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高
养 出的学生也达不到 高职 教育 的培 养 目标 , 不具备社 会所要 2 1 进一步加强学 习, 也 . 提升理念
求 的能 力 。
先进 的教学理念 引领着高职
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 须通过各种 方法尽快 提升 高职 院校的 必 12 教学团队薄弱 教 学团 队是专 业人 才培养方 案 的具体实 教学理念。首先 , 以通过 图书馆订购 高等教 育 出版社 出版的 . 可 施者 , 教学团队教学力量 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 , 我们要考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项 目成果 汇编及高 职高专 精 品课 程汇编 , 虑到团队教师的职称 、 学历 、 年龄 、 教学 能力及专 业时间能力 , 这 让 教师 明确 自己的方 向。其次 , 积极派骨干教师外 出参加学习 、 些 教师应师德高 尚, 学严 谨 , 治 执教 能力 强 , 教学 效果 好 , 参 培训 , 能 同时还可到全 国示范 高职院校参 观 、 学习 , 让教 师积极学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教育教学改革正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话题。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1. 教育教学理念落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适应能力。
2. 课程设置滞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社会需求,学校开设的课程与行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较大鸿沟。
3. 教师队伍不稳定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实力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
缺乏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培养需求。
4. 教学手段滞后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滞后于时代发展,过分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运用的机会,难以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1. 与社会需求对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只有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的有效对接。
2.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改革,能够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 推动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校企联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专业实践能力。
通过改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机衔接和实际操作的深度融合。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随着我国高速经济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高职教育是连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桥梁,是我国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教育的现状高职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普通大学相比,高职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实践教学。
然而,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学校设置专业的时候往往没有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导致一些专业开设过多,而另一些专业却相对缺乏。
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会让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其次,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很多学生感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这也是导致很多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最后,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
很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干巴巴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改革思路鉴于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需要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设立相应的专业,避免开设过多没有用武之地的专业。
同时,应该设立更多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相关的新兴专业,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教育。
应该尽可能提高教学的实际操作性,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
更多的时间和经费应该用于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需要更新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实践性,更加注重创新。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对策

浅论高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日益清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重大转变。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高职根据学院的统一部署,本人以“学院高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主题展开调研。
通过召开系主任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落实展开本次调研工作。
本调研报告意在查找学院高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问题、解剖原因,提出突破障碍、促进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目前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现状近几年来,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日益清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重大转变。
其根本在于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规范教学管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显著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重要切入点,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学院已与湖南王一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欧姆龙精密电子公司、衡阳特变电工、华菱衡钢、联想集团、中兴通讯、衡阳风顺车桥等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将核心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和岗位需求接轨,实训项目与职业技能考核项目对接,校内课程考试与主管机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这些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订单式”培养以及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要求完全融入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使学院的大多数专业基本形成了“岗位需求导向,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院课程建设与改革,学院对原有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激励机制。
浅议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摘要]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求,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还存在着模式单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相对滞后及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因此,必须积极研究和探索其中的规律,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改革研究师资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被国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国家和全社会重视、关注下,高职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
因此,高职教育改革的科学化管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作为教育管理人员要认识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模糊,特色不明多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中有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级实用人才,高等技能性人才等多种说法;在民间也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人才等说法,从名称到内涵仍是一个比较模糊和众说纷纭的概念。
在学校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往往是定位就高不就低。
所以,尽管政府一直在艰难地推动改革,但收效甚微。
高职教育始终无法从本科压缩型中彻底摆脱出来,而依然部分沿袭过去的学科模式,改革不彻底,特色不鲜明,是导致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根本原因。
2.教学基本建设比较薄弱由于高职教育多头管理,政策、措施不配套,高职教学基本建设长期滞后,使得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文件建设,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产学研结合机制的构建等推进缓慢,这些重要因素也制约了高职特色的形成。
3.不能按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要求来设置教学项目和组织教学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高职院校还是沿用学科体系加较多实践环节的组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仍以书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改革的目标实施总是力图将社会需求和学科体系整合。
靠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嫁接,难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作为教育管理人员要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改革研究1.建立一支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有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与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与改革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改进方案主要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师资结构,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
标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改进方案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系统正常运转的核心,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任其发展,今后将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1、不合理的课程体系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沿用了高等教育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注重了系统性而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严重影响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技术技能的养成。
在学生学习比较抽象的基础理论课时,因为缺乏实践支持,无法深刻理解,而当到了实习阶段,又因为理论掌握不牢固,不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础理论扎实,专业面较宽,职业适应能力较强,但是职业能力训练针对性不强,实践课不能形成完整体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良好的锻炼,就业后不能立即上岗,仍需短期岗位实习。
2、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单向交往,教师难以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性发展,学生之间无法进行平等互助的沟通。
目前的教学条件亦不允许教师有更多时间与每个学生单独交流,课堂提问只针对少数学生,绝大多数学生相当于陪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参与感,无法提高学习能力。
3、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1)师资来源单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轻视职业教育,只要能到本科院校,即使岗位不理想也愿意,使得高职院校无法吸引高学历优秀教师。
理论教师偏多,实习指导教师不足,专职教师职称结构严重偏向理论教学方面,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为了弥补专职教师的不足,往往会从企业引进一部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但由于兼顾企业和学校的工作,时间和精力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要 构 建一 套 模 块 化 的知 识 体 系 . 套 科学 化 的教 材 . 套 更 为 合 一 一
理 的 教学 方 法 体 系 , 终 形 成 一 个 独 具 特 色 的 、 育 理 念 新 、 最 教 操
1 . 学 体 系不 完 善 . 本 建 设 较 薄 弱 2教 基
作 能 力强 、 实践 效 果 佳 的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才培 养 模 式 。 力 本 位 是高 职 教 育 的 能
1 高职 教 育 教 改 的 问题 研 究
由于 历史 与现 实 的 原 因 ,高 职教 师 队 伍结 构 不 合 理 的 问题
比较 突 出 , 体 表 现 在 : 职 教 师 中 低 职 称 的 教 师 偏 多 . 职称 具 专 高 的教 师 偏 少 ,缺少 精 力 旺盛 且 能 够 担 当 教学 与 科 研 的 学科 带头
我 国著 名 教育 家黄 炎 培 先 生 曾说 过 , 业 教 育就 是 “ 己谋 职 为
第8 第6 卷 期 V 1 8 No6 o. .
读
与
写 杂
志
2 1 年 6月 01
J n 2 1 u e 0 1
R e d a rt rod c l a nd W iePe i i a
高职教 育教 学改革存在 的 问题 及其对策研 究
邓 艳 锋
( 通 市广 播 电视 大 学 江苏 南 通 南 23 1) 10 6 摘要 : 高等 职 业技 术教 育是 我 国高 等教 育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着 国 民 经济 的 发展 , 随 高职 教 育迎 来 了前 所 未 有 的发 展 机遇 . 同 时也 面 但 临 着 巨大 的挑 战 。 高职 教 育 有 别 于普 通 高等教 育 , 有其 自身的 属 性 , 文 分析 了 高职 院校 教 育教 学改 革 中遇 到 的 问题 . 出 了一 些 应 本 提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高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出一大批技能型工人和技术人才,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也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育界热门的话题之一。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点项目。
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也成为引领高校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高素质工程师、技师等中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成为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课程设置滞后,缺乏与社会和行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设置;教育过程过于传统,缺乏互动性和多样性;缺乏创新与实践性,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经验;实践环节占比不足,难以满足职业化要求等等。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1.强化学生实践环节。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更加接近实际行业工作。
2.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培养高新技术、高水平应用型技能人才,需要教师具备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前沿,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应用演示、实践指导的能力。
3.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包括对时事和工程技术的兴趣和了解,对自身专业领域技术的热爱和研究,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用科技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三、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为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此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
1.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可以通过创新性的课程设计、探究性的实践任务、设计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中国的核心素养指出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包括自主创新能力、高端技术应用能力、协作和领导能力、国际交往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随着我国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创新,高职教育教学也紧跟时代的步伐,走改革创新的道路。
本文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标签:高职教育;教育改革;问题与思考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大部分高职院校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主动讲解学习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在扩大招生规模,使得原有的教学实验设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实验设备的不足,可能导致高职教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还有实验场地的限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要求,这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学校的实验操作技术也不符合学校发展的要求,这导致人才培养计划很难完成。
3.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然而由于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不能很好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4.高职教育教学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与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数老师职称比较低,缺乏高级职称的教师。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主要依附于高等院校,严重缺乏拥有高技能的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而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二、针对高職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1.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步入信息时代,在现代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这种方法给教学提供了便利。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属性,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改职业能力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随着规模的日益壮大,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越来越清晰,定位也越来越准确。
但如何才能办出具有特色并且能够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高职教育,教改势在必行。
然而改革是重点,也是难点,围绕这个核心,高职教育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高职教育教改的问题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人才定位模糊,特色不鲜明高职教育在我国出现之初,其办学模式基本类似于大学本科的学科模式,在学历教育上,高职教育明显处于劣势,培养出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完全失去了竞争力。
待大家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又纷纷走向另一个极端。
把高职教育等同于技工教育,甚至演变成培训教育。
事实上,高职教育是有其特出的属性。
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的,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
因此,只有把握这个特性,才能准确地进行定位,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1.2教学体系不完善,基本建设较薄弱从课程设置上来看,目前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满足对应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已成为共识,但究竟满足哪些岗位还是值得探究的。
一些院校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在课程设置上一味增加课程的数量。
增大了难度,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专业知识,甚至影响了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效果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很多高职院校正在推行“证书”教育的模式,由于许多证书的取得仅停留在理论考试的层面,对实际的操作把关不严,因此证书的价值并没有真正得到企业、社会的认可。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
大都仍沿用学科体系加较多的实践环节的组合方式,教师授课仍以课堂教学、书本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亟需深入研究与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编写和更新不及时,无法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师资水平不高,无法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如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就会出现学生专业技能无法与社会需求匹配的问题,导致学生就业面临困难。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变革,市场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
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应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教学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要注重教材编写和更新,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贴近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岗位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和实习机会。
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管理改革涉及到整个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 是
一
五 、教学质 量监控 系统的建设
评价 的本质 目的不是甄别教师 ,而是沟通师生、改进教学 ,从而优 化教学过程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的目的。在评价指标 的制定上 ,既要考 虑教学内容 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教学方法 和手段的先进性 , 也要考虑教 师的教学态度和受教育者的感受 : 在评价办法上, 要逐步形成学生评价 、 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 的评价过程相互独立,但评价的结果又
六、加强学 生社 团活动和校 园文化建设
学生社团是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广泛群众基础的组织 。各种社 团为大
化学生的观念 ,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 实现学习观、成才观的转
变 ,使学生走 出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被动而非能动、竹筒式而非探 索性创兴性学习的心理定式 。
学生提供 了挖掘多方面潜能、施展才华 的天地。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社 团 活动 ,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 团活动 ,以锻炼 自身能力 、提高
深化 自己的认识 ,并进行 自我设计 、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通过社会实
和教学费用 ,用于教室 、实验室 、图书馆 、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建设 ; 现代教学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引进 ; 选课 中心 、 教材供应中心 、实践教学 基地的建设等 ,以满足学生学 习的需要和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 总之 ,只有从实际 出发 , 认真切实地落实以上措施 ,才能更大限度
教学管理改革的实施是一项 系统工程,要求有灵活 的教育管理体制
培养计划 的科学灵活与否 ,很大程度上映在课程体系上 ,课程体
高职学生学习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研究

高职学生学习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上职业教育之路。
高职学生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员,在学校期间需要接受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培训,以满足未来的职业需求。
因此,高职学生学习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学习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旨在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注重课程设置,打破学科壁垒高职学生具有职业成长的需求,需要接触和学习跨学科的知识。
因此,我校针对学生的职业需求,通过精心设计和开发课程,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课程设置也注重与实际职业需求的对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强、职业性强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时空灵活、资源共享等特点,可以充分满足高职学生在实习、工作等方面的灵活性需求。
在授课内容上,我校通过引入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系统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三、开设实践课程,提高实战能力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为此,我校积极开展了实践教学,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实验室、工作场所、社会实践等多种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多元化考核方式,提高评价效度评价方式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
针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和考核需求,我校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考试外,还包括实验考核、实习考核、课程作业考核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考核环境下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评价效度。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我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和管理,持续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保障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在我国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有普通本科院校下设的以及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院校和社会中实施各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机构等。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方面技能应用型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标准有距离,缺乏社会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等重要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研讨。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虽同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精英型”的教育模式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学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才的培养模式,是培养能直接成为生产第一线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高技能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和一定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4)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的加强实践教学,要安排足够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5)建设一支既懂理论也懂教学更懂实务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6)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高职教学改革研究(9篇)

高职教学改革研究(9篇)[摘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线性代数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技能培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线性代数教学与专业相衔接的必要性、途径和原则及做法。
[关键词]高职;线性代数;专业;衔接一、线性代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现在高职教育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我们深刻感受到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线性代数原有课程内容和教学及考核方式都开始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线性代数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有必要以现代班组长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为指导,研究与专业课程相衔接的教学改革方法和途径。
二、高职线性代数与专业相衔接的途径和原则由于线性代数是公共基础课,一般开设在第一学期,是专业课的前导课程。
线性代数与专业相衔接,一是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在教学内容上要能提供专业课程“必需、够用”的数学基础知识;二是能力培养上的衔接,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是教学方法和方式上的衔接,要借鉴专业课程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第四是考核方式上的衔接,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线性代数与专业相衔接的原则是:第一,以学生为主体,适应高职学生的基础;第二,以为专业课程服务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思路与做法我们2014年开始在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机电等专业,以结合Matlab数学软件开展教学和案例化教学为主要切入点,在教学内容、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和专业衔接开展了两轮教学改革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线性代数是一门工科类公共基础课,本科线性代数教学内容主要由行列式、矩阵、向量及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方程、二次型、向量空间等内容组成,比较注重理论证明的严密和计算。
高职线性代数原有的课程内容基本上是由本科简化而来,现在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高职的特点是学时少,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岗位要求更倾向应用。
因此,我们不应把追求线性代数理论体系的完整作为主要目标,而是应该从专业需求和学生特点出发,提供必需、够用的数学基础知识。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发布时间:2021-06-22T04:21:12.150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8期作者:陈国钻[导读] 在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学校的教育更加的专业化和专门化,国家将大学的教育分为了两种不同的种类,分别是职业学校和本科院校。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广西南宁市武鸣区 530105摘要:在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学校的教育更加的专业化和专门化,国家将大学的教育分为了两种不同的种类,分别是职业学校和本科院校。
职业学校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也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实行教育改革中,不能忽略对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将主要讨论对于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改进措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学校;教育教学;教育改革;问题对策引言: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机制之下,我们发现不能为理论说,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让他们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因此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高职学校的教育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为了让高职学校的教育更好地适应当代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进行着教育教学的相关改革工作,在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才能保证改革能够起到应用的作用。
在教育改革中,高职院校需要理清自己的办学思路,确定自己的改革路线,这样才能保证改革能够更加的有力和到位。
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改革推行时间不长,在改革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导致教学的改革受到了阻碍,因此当前我们要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终得到更加合理的改革措施。
一、实际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保持着稳定的前进,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十分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高职学校的改革就十分的有必要。
高职院校教改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教改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如今,在高职院校长期发展过程中,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
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问题;对策前言: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效果有限,并不理想,无法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建设力度。
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所以,学校需要不断健全和优化教学改革工程,从而有效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有效性。
学校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及时转变在职教学的教学观念,进而大大提升教改项目申报项目研究质量,此外,学校还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管控体系,进而促进高职教学改革项目质量的不断提升。
本文全面细致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1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意义1.1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教学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腾飞和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同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升高,并提出很多全新的要求。
每个行业都急需综合素质较强的高层次人才,这就引导高职院校将培养基本人才作为教学改革目标。
而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日常工作,在决定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只有将职业资格培训与高职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更多优秀的高职生,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的蓬勃发展。
1.2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创办特色教学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其存在一定差异,高职院校一直来都以培养高级技术性人才为目标。
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必须将培养高级专门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努力锻炼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努力培养高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准确定位高职院校教学特色,为社会各界培养众多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1.3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步入理想的社会工作岗位是每位高职院校学生最终目标,因此,高职院校最大的工作职责是努力培养学生走上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在我国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有普通本科院校下设的以及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院校和社会中实施各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机构等。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方面技能应用型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标准有距离,缺乏社会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等重要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研讨。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虽同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精英型”的教育模式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学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针对某一社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的需求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培养能直接成为生产第一线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
高技能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和一定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4)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的加强实践教学,要安排足够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5)建设一支既懂理论也懂教学更懂实务
(6)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因此,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和优势,深化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但在人才培养方面绝不能搞“一刀切”,沿用一个模式,要多种模式探索,多种途径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社会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合格专门人才。
三、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问题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方面存在
一些问题,还没有完全形成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陈旧。
有些学校的课程设计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了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具有本科压缩性的课程体系的特点,不能支撑就业技能的发展需要;有些学校狭义理解职业教育的涵义和定位,过分强调职业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培训型课程体系,造成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知识结构基础薄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重组课程体系,大力开发实用课程,构建校本、地方、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着力抓好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
在课程建设中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新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强教学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
要培养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目前,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是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数量不足、总体素质偏低、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加强现有教师的职业培训;二要制定有利于引导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要加强教师队伍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把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吸引到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对职业教育规律有深刻认识,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双师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作者:赵利娜杨珍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