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高职高专技能型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高职高专技能型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1引言高职高专是以培养具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
根据这一特点,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中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微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用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微机故障也层出不穷,相比之下,传统的专业教育理念显得陈旧落后,因此,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应该顺应新技术的发展潮流,力求把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
具体来说,在“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常规束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考核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
2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训课程,它主要介绍了微机各个组成配件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选购方法等基本知识,并以微机组装和常见故障的排除等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
“微机组装与维护 (实训) ”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微机组装与维护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机销售、采购、组装、维修、维护等工作,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是集理论性、操作性、应用性为一体的技能型专业实训,其中有严谨的教学理念,条例清晰的教学脉络,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章节,以及对专业性、理论性要求极高的教学方法。
因此这门专业课的教学,不仅要求任课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微机组装与维护 (实训) ”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不但具备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排除计算机常见的各类故障,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立等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应用为主这条主线。
浅谈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档 . 会 影 响 实 践 教 学 的 效 果 , 目前 很 多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课 程 在 理 论 课 就 而 结 束 后 . 少 为 巩 固 理 论 知 识 而 进 行 的 课 程 实 践 环 节 , 学 生 学 习 的 理 缺 使
论 知 识 无 法 与 实 践有 效 地 结 合 起 来 , 仅 直 接 影 响学 生 学 习 专 业 知 识 的 不 兴 趣 . 加 大 了 集 中 实 践 活 动 的 难 度 , 生 往 往 学 到 后 面 忘 了前 面 、 高 也 学 眼 手低 . 手能力较差。 动
二 、 职 教 育 中实 践 教 学 的 改 革 与 探 索 高
随着 教 育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 才 市 场 对 学 生 的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多 人 大 专 业 的 学 生 尽 管 目前 就 业 前 景 尚 可 , 学 生 动 手 能力 较 差 的 现 状 不 容 乐 但 观 。因 此 , 何 提 高 实 践 教学 , 学 生 的理 论 与 实践 水 平 都 能 满 足社 会 的 如 使 需 要 , 该 引 起 教 育 工 作 者 的高 度 重 视 。在 实 践 教 学 模 式 的改 革 中 , 做 应 要 到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有 机 结 合 , 时 重 新 定 位 实 践 教 学 中 的 师 生 角 色 . 免 同 避 实 践 教学 流 于形 式 的弊 端 。 ( ) 学严 密的 实践 教 学 体 系和 完 备 的 实践 教 学 环 节 一 科 首 先 要 建 立 完 整 和 相 对 独 立 的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要 进 一 步 调 整 理 论 教 学 与实 践 教 学 的 比例 。在 坚 持 “ 基 础 、 专 业 “ 厚 宽 的原 则 下 , 当压 缩 一 些 适 理 论 教 学 课 时 ,提 高 实 践 教 学 的 比 例 ,一 般 不 能 低 于 3 % ,最 好 是 占 0
高职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研 相 结 合 的特 点 .决 定 了它 应 当 以 职 业 活 动 引 导 组 织 教 学 , 教
学 内 容 必须 与经 济 发 展 、 业 需 求 相 适 应 。 “ 目导 向” 业 核 产 项 专
实 际情 况 . 们 把 该项 目分 为 三级 达 标 项 目. 本 项 目为 “ 相 我 基 气
点 突 出 , 分 反 映 就 业 岗 位 对 该 门课 程 的 能 力 需 求 . 有 很 强 充 具
的可 操作 性 。这种 课程 内 容选 取 方 法 使 学生 所 学 知 识 与具 体 工 作 直 接 联 系 起 来 ,可 以改 变 以往 过 于 强 调 课 程 中 的知 识 点 、 单
必 须 做 完 所 有 基 本 项 目 . 阶 项 目选 做 6 % . 进 O 创新 项 目可 自由
选 做 如 在 学 习“ 相 色谱 法 在 涂 料 分 析 中 的 应用 ” . 业 提 气 时 企 供 了 “ 相 色 谱 法 测定 涂料 溶剂 成分 ” 个 大 项 目 . 据 学 生 的 气 这 根
心 课 程 的特 点 是 : 跟企 业 岗位 需 求 , 应 用 性 为 主 旨 . 实 践 紧 以 以 性 为 原 则 ; 程 内容 与 企业 实 践 紧 密 结 合 , 课 由来 自企 业 的 实 际
项 目组 成 ; 项 目教 学 法 为 主 , 活 运 用 任 务 驱 动 法 、 究 式 教 以 灵 探
重 点 、 点 知识 与 技 能 这 样 . 程 内 容 与 该 核 心 课 程 对 应 的 难 课 “ 学检验 工” 化 国家 职业 资 格 标 准 相 衔 接 . 内容 实用 . 点 和 难 重
和 技 能 点 . 织 编 写 了 以 项 目活 动 为 中 心 、 项 目单 元 为 主 要 组 以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改革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越来越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尤其是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高职教育驶入内涵发展的轨道。
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的发展阶段,高职教育的重心从重点抓规模扩张向以内涵建设为中心,重点抓教学质量上。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所有教学内容和进程规划的总和,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教育类型与层次的差别主要通过课程理念、模式、结构来体现,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
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
需要职业院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因而主动地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在提高教学效率上下工夫,注重内涵提升,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关乎自身生存的行动。
许多院校、教师开始探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这些改革中,最具广泛性的就是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改革方向。
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方向,源于当前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大量深层次问题。
许多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2-3年后竟然不会。
学生职业能力水平不高导致就业竞争力低下。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教育教学改革正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话题。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1. 教育教学理念落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适应能力。
2. 课程设置滞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社会需求,学校开设的课程与行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较大鸿沟。
3. 教师队伍不稳定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实力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
缺乏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培养需求。
4. 教学手段滞后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滞后于时代发展,过分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运用的机会,难以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1. 与社会需求对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只有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的有效对接。
2.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改革,能够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 推动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校企联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专业实践能力。
通过改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机衔接和实际操作的深度融合。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74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2]。
本文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内涵传统《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不能紧跟职业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和专业竞赛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把工作岗位、课程教学、职业考证、专业技能竞赛四者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适杨日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摘 要: 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优势必须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实证探索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岗、赛、证元素的教学改革。
课程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职业工作流程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把岗位、竞赛、考证三者的目标、要求、内容、流程、考核等有效融合到课程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中,构建了“四有五通”的课堂。
实践证明,基于“情境化+典型任务”的课程设计、“行动导向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把岗、课、赛、证四者进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合 单片机 高职院校 情境化设计 行动导向型 混合教学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ang RirongAbstract :T 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in the economic society, we must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plor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integrating post,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urse adopts a student-centered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professional workflow, carries out online+offline hybrid teaching, effectively integrates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contents, processes, assessment, etc. of post, competition, and examination into the course context-based learning tasks, and constructs a classroom of “four haves and five link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situational+typical tasks” and the teaching mode of “action oriented+mixed” can organically integrate and promote the post, class,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Key words :p ost course match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single chi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ituational design, action oriented, mixed teaching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时代汽车 应性的综合育人模式。
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论文
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论文有关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论文“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
该课程教学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深且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
目前,很多高职学院的生命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均开设了“生物化学”课程,该课程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因此,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发现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现状(一)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鉴于“生物化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课程安排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化学类基础课程之后(通常安排在第3学期),并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了该课程的核心定位。
课程重点讲授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遗传信息等内容,主要涉及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糖、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生物氧化、细胞信息转导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课程特点1.理论知识多且教学内容抽象。
课程涉及生物大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其代谢调控,从分子水平研究和探讨生命现象本质,因此,理论知识体系复杂且学习内容相对抽象。
由于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2.理论系统性和逻辑性强且互为交叉。
各生物大分子在机体内的合成与代谢并非相对独立,而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生物大系统,代谢交叉非常普遍,因此,代谢调控分支点多,物质转变体系复杂,物质代谢有严格的逻辑关系。
3.实验新方法和研究热点层出不穷。
该课程理论和实验技术更新快,因此,教学内容的更新也相对较快,给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
(三)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宽泛,教学重点不突出。
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多,理论课时相对偏少,在照顾学生知识系统性的同时,必然会造成教学内容宽泛而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实问题。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背景,包括当前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如教育资源不足、专业设置滞后等问题。
然后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更新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等措施。
随后介绍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及对其成效进行评价。
总结了文章内容,展望了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索、实践、现状、挑战、改革方向、成效评价、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其专业建设至关重要。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了解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高职院校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起初是为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设立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角色和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现如今,高职院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还致力于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更新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探索,对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对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意义及其影响,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苏 楠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上高技能技工人才短缺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对这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笔者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同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育方面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高技能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且要求越来越高。
用人单位都希望新招收的技工既掌握现代科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只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够立即胜任相应的技术岗位。
社会的这种需求就对目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课程设置的思路与理念高职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而是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实际操作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对课程进行设计。
课程的设置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在设置课程及内容时,应该重点考虑与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分析相应的职业岗位和实际的工作任务,根据其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同时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另外,还可以尝试“课程置换”的模式,即与某些产品生产企业或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部分或全部置换为企业或培训机构的课程。
由于这些企业或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做到“顺利就业、满意就业、高薪就业”。
二、教学模式改革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不论是理论课堂还是实训过程都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施的要求,就是要选好有整合功能和驱动效应的任务。
例如,笔者所属的专业课题组就从合作企业中获取工程案例,这些案例与学生当前的学习内容有关,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有关,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空间。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李春妮陈婷婷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摘要】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现教学整体优化,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必由之路。
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实际,探索案例教学等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为确保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为贯彻以应用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不断开展教学改革,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据教育部高职教学目标指出,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明确指出了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和教学要求的必需、够用性。
为更好的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笔者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要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在教学改革中探索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路径。
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首先,在课程每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引用案例导入新课。
导入后,结合案例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按小组派出代表陈述案情讨论结果,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并接受这种教学模式。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老师更深入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消化程度的信息,对知识点中普遍存在的误解和盲点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其次,按课程要求完成教学内容后,给学生布置综合案例题以开展分析,能进一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合案例分析要求对本章内容有较为全面的掌握,能起到学生查漏补缺的效果。
通过提供综合案例和与案例相关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
该环节可以将教学内容活学活用,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法”的开展。
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大高校纷纷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更具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高职院校是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院校,其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教学资源整合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材料、教学设备等,提高其利用效率,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发教学管理平台等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 提高师资力量,培养高素质教师。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1. 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鼓励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改革实践和研究。
高职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则 。但 作 为高 职 院校 , 因其 培养 目标有 别 于一 般 高 校, 因此 在这 门课 的定 位 上 也理 应 具有 区别 于一 般 高校的个性和特色。众所周知 , 高职教育在于为社 会、 为企业 培 养 高素 质 、 高技 能 人才 , 眼于学 生 的 着 整个职业生涯 , 兼顾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 化 的需要 , 养 他们 的可 持 续发 展 能力 。 于此 , 培 基 我 们 对 课程 的定 位 是 :在 思想 政 治理 论 教学 体 系 中 , 主要注重学生世界观 、 政治观 、 正确的思维方法 的 训 练 ; 学 生 职业 能力 训 练 方 面 , 在 对学 生 职业 在 重 核心 能力 ( 即人 们在 职业 生 涯 中除 岗位专 业 能 力之 课程 培养 目标 的新 定位— —“ 两个轮 子” 外 的基本 能 力 。它适 用 于各 种 职业 , 职业 生 涯 中 在 并驾 齐驱 可迁 移 、 可携 带 , 适应 岗位 的不 断变 换 , 应 经 济 能 适 社会 的发展 , 随人 终 生 的可 持续 发 展 ) 伴 的培 养 。 两 者在 培 养学 生方 面 犹如 “ 车之 两 轮 ” ,必须 协 调兼 《 毛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论 体 系 概论》 是高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 。 其教 顾 。 学 目标在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 治教 育 , 帮 助 大学 生 树 立正 确 的世界 观 、 生 观 和价 值 观 , 人 学 二 、 课程教 学 内容的 整合—— 坚持“ 工学结 合” 进 。 行 项 目化处 理 会运 用 马 克 思 主义 的立场 、观 点 和方 法 分 析 和解 决 问题 ,增 强执 行 党 的方 针 政 策 的 自觉 性 和 为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事 业 而奋 斗 的坚定 性 。这 种定 位 本 着 了解 基 本 理论 、 强 实 践 环 节 、 导 自主 加 倡 我 是各 类 高 校 在该 课 程 教学 中必 须坚 持 的共 性 和原 学 习 的原则 和 提高 学生 的职业 介 :朱西括 , , 男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硕士 , 思政讲师 。研究方 向: 马克思主义 与思 想政 治教 育。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实践与探新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实践与探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高职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要适应新的形势,必须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实践与探新。
一、课程设计改革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不能只停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设置和设计上寻求变革。
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对旧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将学科交叉、实用性强、跨学科性的课程作为重点加以培养。
此外,学校还应将实习与教学完美结合,即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二、教师角色转变高职教育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导师和任课内容的监督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考和探究。
教师还应该有能力找到学生的优势和习惯,给予相应的教育指导,帮助其在学习中成长。
三、教学手段改革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高新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教育中。
高职教育的教学手段也不例外。
现在的学生更加喜欢多样化的教育手段,这些手段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拓展题库等教育资源,都将极大地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益处。
四、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在高职教育教学手段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相应地改变。
现在学生的思维和观念较为开放,他们更愿意闭目思考、独立思考。
因此,学校应该创设多元化的场景、教育计划、教授等级体系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获得更多的综合能力。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要采取更实用、高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同时还要注重课程设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高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大源 . 体 系 的解 构与 行 动体 系 的重 构—— 职 业 教育 课程 内容序 化 的教 育 学解 读 [ . 1姜 学科 J 中国职 业技术 ]
教育 ,2 0 ( ). 06 7
[】 全全 . 习领 域 :职 教课 程 内容 重 组 的新 尝试— — 德 国职 业教 育 课程 改革 的启示 【 . 论坛 ,20 2吴 学 J 职教 ] 04
表 3 考核情况表 考评 方式
2 0
过程考评 ( 目考评 )7 项 0 素质考评
‘
期末考评 ( 卷面考评 )3 0
5 0 3 0
实操考评
考评 实施
考评 标准
注
由指导 教师 根据 学 生表现 集 中考 由实训指 导教师 对学 生进 按照教考分离原则,由学校教 评。 行项 目操 作考评 。 务处组织考评 。
wo k ngpr c d r s r i o e u e ,whih c n b r c i a nd us f rd v lpme ta d p a tc ftani u rc u o c a e p a tc la eulf e e o o n n r ci e o i ng c r ul r i m fr
结收 尾五 步走 原则 ,对 学生提 出预 习 、听课 、实练 、考试 、总 结五 步走 原则 ,扎实 掌握教 学 内容 。 为 了进 一步 规范 课堂 教 学 内容 ,为每 个项 目均 设 计 了任务 工单 ,让 学生 在实 践过 程 中得到规 范 的操 作和 指导 ,并基 于工 作过程 开展 完整 的工 作任 务 训练 【,较 以前 大大 调动 了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收到 了很 4 ]
根据遵守设备安全 人 身安 全和 生 产纪律等情况进行打分 1 O分 。
新形势下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高职教育想要办出特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办学目的在于立足于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从事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人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1.沿用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把高职教育办成缩小版的本科教育。
2.过分追求专升本升学率,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以上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偏颇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对学生的发展也造成了一些影响。
因此,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一、理论教学改革1.整合基础理论教学对基础理论课进行整合能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一般只有两三年,在这段时间内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基础理论课程,还要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任务艰巨。
传统高职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材内遍布知识点,但却缺少实际应用知识,在教学中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对基础理论的整合可参考以下思路:大胆删减课本内容,去掉难、杂、偏的理论知识,整合基础知识,做到知识的必需与够用,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满足自身专业定位,不必去追求本科教育那样严密的逻辑性、系统的理论性。
2.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是粉笔+黑板+讲稿,很容易把课堂教学变成乏味的说教,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尝试进行启发式、参与型教学,从实际生产、操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出发,有步骤地教学生进行独立分析,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非常有用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变换,高职院校也需要不断拓展专业领域,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从实践与探索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一、实践:多元化的专业建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可以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和优化管理。
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中,多元化是必不可少的,即要设置经典专业,也要适时增设前沿专业。
经典专业指的是传统的、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这些专业适用范围广,就业前景稳定,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前沿专业则是指最新的、最有前景的专业,涉及面广泛,开展综合性实践的机会也比其他专业更多。
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了解市场需求,开设前瞻性、实用性强的专业,为未来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实践中,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坚持“目录管理+自主设置”的办学方式,即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教育规划目录和相关政策,开设专业。
同时,高职院校也注重自主设置专业,比如在传统专业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选择设置新专业。
而且,高职院校也会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来考虑专业的设置,适应市场的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实践需要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基础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等。
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专业质量的核心对策,学校可以从引进、培养和发掘三方面进行改善。
此外,实验室、图书馆等其他资源也是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它们不仅对培养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专业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探索:开展特色专业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需要探索创新,不断寻找发展与突破之路。
探索性的专业建设可以带来更丰富的专业设置和更独特的教育模式。
高职教学探究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和实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教学探究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2. 实践目的(1)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三、实践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改革(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性课程。
(2)引入企业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3)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答疑。
3. 教学评价改革(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2)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3)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四、实践效果分析1. 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实践,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培养。
2. 教学效果(1)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2)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企业的认可。
(3)教学方法和模式得到推广和应用。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探究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亟需深入研究与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编写和更新不及时,无法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师资水平不高,无法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如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就会出现学生专业技能无法与社会需求匹配的问题,导致学生就业面临困难。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变革,市场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
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应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教学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要注重教材编写和更新,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贴近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岗位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和实习机会。
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产教融合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开展了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一、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加力,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然而,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于是,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引入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巨大的优势。
其一,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其二,项目化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贴合产业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接触岗位要求和技能要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因此,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项目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项目合作也能够增加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会,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因此,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有教育体制的创新。
三、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在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高职院校采取了多种策略。
首先,院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设计项目课程。
通过与企业共同研发和开展项目课程,可以确保教学内容贴合实际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推行跨学科融合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第三,高职院校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和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
此外,高职院校还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确保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能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培养实际能力。
高职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
口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张利君 杨 永利
【 摘
要】 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培
多 种 教 学 媒 体 的综 合 运 用 ,让 学 生 在 形
接 ,减少理论教 学 内容及 实践 教学时 间 上脱节现象 的发 生。同时建立 健全实践 教学管理制 度 , 实践教学有序 、 使 规范运
养 目标为基础 ,借鉴 已有高等职 业教育
实践 性 教 学 的 改 革 成 果 ,对 高等 职 业 教
象、 仿真 的环境 中 , 主动去思考和探索 。
二 、高职 实 践 - 学 改 革 路 径 眭教 ( ) 企 业 建 立 多 方 联 系 , 力 培 一 与 大
育实践性教 学改革进行探 索。
实 验项 目, 大量增 加设 计性 、 合性 、 综 实 用性 的实 验 、 习 、 实 实训项 目 , 步培养 逐
单 式或 “ + ” 养模 式 , 照 企 业 的 要 2 1培 按 求 ,强化学 生某些方面能力 和技能 的训
学生 基本 的综合实践能力 、专业知识应 用及操作 技能。特别应注 重所 学专业方
面 的实训 内容 ,选择或编 写与生产实际 相结合 的实践 教材。教师还应 重视实习
教 学 环 节 ,将 实 习 教 材 从 原 来 附 属 于 理
求。因此 , 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基
础 一进 行教 学 改 革迫 在 眉 睫 , k 十分 必 要 。
练与培养 ,将 一个学期甚 至最 后一年 的
行 。再次 , 制定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制定 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 标准 ,建立 健全合
理 的实践教 学质 量监控 与评 价体 系 , 加 强监督 、 检查 、 惩 的力度 ; 施技 能培 奖 实 训与考核分离 ,并将 教学效果 与指 导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从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出发,以《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为例,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形式、实验实训教学、兴趣制作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综合技能与职业能力,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标签: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学生技能教学质量0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优势和竞争能力。
所以,专业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职业教育的命脉。
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文中以《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为例,针对教学现状,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1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问题作为突出实用、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绝大多数专业课程是实用性、工程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理论知识够用就行。
例如《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该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随着PLC技术的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但对于职业学院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老师感觉教学效果不好,需要花大量时间补充该课程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因此,教师应把握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问题。
1.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调的黑板加粉笔的“黑白”世界。
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画电路图、波形图、原理讲解、程序编写等方面,会造成课堂信息量小、教师很辛苦,学生收获也不大。
与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相适应,单调的教学形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1.3 实践教学与学生技能问题传统实验教学中基础性实验偏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学生做实验时,主要是验证课堂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的实验成果,学生技能训练较少。
因此,要对实践内容进行调整,增加综合性、有难度的实验、实训项目。
并结合职业技能,融入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外,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与一定的职业能力。
2 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2.1 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新体系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无须讲授深奥的理论知识,重在于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理论“必须、够用”,突出应用型、实践性的原则。
在保证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去掉不必要的理论分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以便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内容。
例如《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该课程教学在教改时做以下调整,以常用低压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作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为基础;以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S7-200系列PLC的基本指令為重点;并简单介绍低压电气设备的结构、参数、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S7-200系列PLC 的功能指令;以S7-300型PLC、S7-400型PLC相关知识为扩展内容;同时,把PLC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引入课堂内容;根据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标准,增加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及PLC的应用技术相关知识。
在PLC控制系统的指令系统这部分内容上,功能指令是学习的难点,部分功能指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不多,因此在授课时就删去了不常用的功能指令,只重点介绍基本指令,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影响教学效果。
2.2 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教与学相互交流的双边过程,教师好的教学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交通灯控制的程序编写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讲、自己评,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促进了双向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在课堂上积极实施启发式教学,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创建情境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形式上,理论课堂应采取多种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使课堂“活”起来。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将计算机图形、图像、声音相结合,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讲课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的研究中。
实验、实训教学课堂可以采用演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也可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其他智能化的虚拟实验仪器,不受限制地开设实验单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2.3 考核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说明了传统的教学考核对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性。
科学的考核方法可以保证教师给学生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重在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对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在考试内容上应注重应用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考试方法上,可以采用过程考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多角度考核方式,更多的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及违纪现象的发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考核做改革尝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问答以及单项操作实验的完成情况,重在于过程考核;期末笔试重点考核理论知识包括画图、识图、编程及应用等,占总成绩的40%;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训占总成绩的30%,包含设计(实训)方案、实践操作效果、实训报告(设计报告)等环节考核。
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多个角度的考核,许多学生改变了平时懒散、期末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改变了只重视理论学习,不重视实践能力的情况,全面检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了高分低能。
实践证明,在当前生源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应用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
2.4 改革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重在以实验、实训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实验教学课堂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出现问题即找教师排除故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在实验中加以检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机械手控制、多种液体混合控制等实验中,实验前,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查找所用设备的参数、性能、接线与控制原理等知识,从而在观察现象和发现问题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考察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线路连接和实验现象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边做边答,防止学生机械接线,使实训走过场。
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学生除了巩固书本知识外,更主要的是熟悉并掌握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硬件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除方法、程序的运行与调试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数据的采集及处理、结果的分析与判断方法,每一过程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实践教学改革,也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从以下几点出发:精心选择实验、实训项目,精选最基本的但有较高实用价值的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训项目。
同时,教学内容纳入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证应包括的知识与操作技能。
并且,实践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接轨,以实际工作要求为标准,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严格要求学生,实训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操作的安全、认真与规范。
2.5 开展兴趣制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
强制性学习是不可能持续的,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
专业课教师应该结合专业课程基本知识,鼓励学生创建一些兴趣制作,兴趣制作既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将知识融于趣味之中,让学生在快乐中求学,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讲解完S7-200 PLC基本指令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利用所学知识制作抢答器、灯塔之光等控制电路板,并编制程序调试运行。
当学生们完成制作和调试成功后,会有一种成就感。
通过这种锻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3 结束语《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后,教师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同时,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积极性更高,综合实践能力提高更快,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然而,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把握本专业的最新技术、不断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1]田效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马秀坤,史运涛,王捷,等.PLC实践教学在應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28-230.[3]刁统山,王连飞,杨爱新.改革PLC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166-168.[4]王军伟.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新型职业教育教学载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21-24.申小玲(1972-),女,湖南邵东人,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