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市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库及答案1000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赣州市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库及答案1000题
目录:
全文内容下载:
百度:星宿人才网
搜索:江西赣州市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库及答案
2019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1000题
一、单选题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之间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科技
D、经济
【答案】A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
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故选A。
2.关于人的学习工作中精神状态和注意力的变化模式,说法错误的一种是()。
A、先高后低
B、中间高两头低
C、先低后高
D、中间低两头高
【答案】D
【解析】一般存在三种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和先低后高。
故选D。
3.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C
【解析】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故选C。
4.以下观点叙述错误的是()。
A、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对立的
B、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
C、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
D、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的课本内容和各种升学资料的死记硬背
【答案】A
【解析】A项观点是错误的,说法过于片面,素质教育与考试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对考试的内容、方法以及对考试结果的评价等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素质和不断促进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的评价体系。
只要正确地、科学地实施考试,就完全可以引
导素质教育走向既定的目标。
同时,可以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过程,从而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故选A。
5.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
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答案】D
【解析】根据学习的内容,可将学习分成:①知识学习;②技能学习;③社会规范的学习。
故选D。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
D、斯宾塞的《教育论》
【答案】A
【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的标志是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故选A。
7.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的培养。
A、创新能力
B、读写能力
C、听说能力
D、交往能力
【答案】A
【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8.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是()。
A、马斯洛
B、班杜拉
C、维纳
D、斯金纳
【答案】B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故选B。
9.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倒U型关系
B、线性关系
C、正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故选A。
10.《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
A、“明明德”
B、“止于至善”
C、“化民成俗”
D、“明人伦”
【答案】B
【解析】考查的是大学中的三纲领。
故选B。
11.()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答案】C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故选C。
12.“在教育的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这表达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团体本位
D、虚无主义
【答案】A
【解析】题干所述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纳托尔普的观点。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他们将人类个体发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
故选A。
13.()标准是评价教育政策的首要标准。
A、效益
B、效率
C、教育政策回应度
D、发展性
【答案】D
【解析】制定和颁布教育政策,目的就是促进教育的发展。
所以,发展性标准是评价教育政策的首要标准。
14.体现“可”“可以”等要求的教育法律规范是()。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答案】C
【解析】义务性规范指其行为模式中规定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关于“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又称为禁止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在文字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得”等字样。
授权性规范指其行为模式中规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有权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等术语。
故选C。
15.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热爱祖国
B、为人师表
C、集体观念
D、终身学习
【答案】B
【解析】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对教师的特殊规范,它有自己独具的特征。
16.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A、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B、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C、动机高,学习效率高
D、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答案】B
【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任务难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也不同。
(1)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3)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
【答案】A
【解析】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不管什么社会,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
因此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故选A。
18.()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直接强化
B、外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答案】C
【解析】A项直接强化是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又叫做外部强化。
C项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
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故选C项。
D项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
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故选C。
19.()按照基准价确定教科书的零售价。
A、国务院价格行政部门和出版行政部门
B、国务院价格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和出版行政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和图书管理部门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教科书由国务院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基准价。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基准价确定零售价。
”故选C。
20.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答案】C
【解析】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问,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掌握。
故选C。
二、多选题
601.小维非常喜欢画画,但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有一天,她在创造绘画作品时突发奇想,能运用绘画表现数学吗?老师知道后,建议她用数学语言和数学关系来表现绘画作品中人物间的对话和场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维坚持每天“画数学”。
后来她不仅出版了数学漫画集,数学成绩也有了提高。
从学习本质特点的角度分析,上列说法恰当的有()。
A、相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B、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
C、学生的学习是由教师主导的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答案】ABCD
【解析】学生的本质特征有:(1)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第一,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第二,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第三,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学生是儿童,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第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第三,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3)学生是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第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第三,学生所参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故选ABCD。
602.编制教育心理学调查问卷应该注意()。
A、问卷题目不宜过多
B、问卷的编制应尽量生动有趣
C、在问卷中可加入一些探测题目
D、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信度效度分析
【答案】ACD
【解析】编制教育心理学调查问卷应该注意:问卷题目要适量,不宜过多;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在问卷中可加入一些探测题目;另外,在正式施测之前要进行信效度检验。
故选ACD。
603.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表现在()。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指向作用
D、评价作用
【答案】ABD
【解析】小学教育目的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故选ABD。
604.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有()。
A、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B、刘某让学生把一个生字抄写10遍作为家庭作业
C、李某等5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让他们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上体育课时,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答案】AC
【解析】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
体罚必须是惩罚,不为惩罚而实施的,不是体罚,如体育课时跑步热身。
体罚必须诉诸身体,不诉诸身体的惩罚,不是体罚,如
语言羞辱、罚款等。
体罚必须造成身体或心理的痛苦,不造成这两种痛苦的惩罚,不是体罚,如私下罚站两
分钟。
但痛苦之有无,应考量罚者本身的合理性、受罚者的身心状况、施罚者的执行态度等,例如明知学生
脚伤,罚他站两分钟,是体罚。
未造成身体痛苦,但造成心理痛苦,又系借由控制身体而行之者,是体罚,
如强迫学生“当众”罚站两分钟等。
身体上的“痛苦”不以“痛楚”为限,所有生理感官上的不舒适均是,如以强迫憋尿、强行搔痒等都是体罚。
AC都是教师施罚行为,BD是正常的练习,不是由于学生犯错教师进行责罚。
故选AC。
605.老师、家长都反映彬彬是个“不开窍”的孩子。
一道应用题,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帮他复习过,可他做起来还是出错;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常用字也常会出错,
到了考试就更糟了。
渐渐地,彬彬失去了学习兴趣。
但他的手工却做得十分精巧,还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
比赛。
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原理分析这一现象,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彬彬天生笨
B、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学习互助组来帮助彬彬改善学习
C、教师要考虑学生是否存在学习心理问题
D、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彬彬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活
【答案】BCD
【解析】A项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选BCD。
606.学校教育制度确立,受()所制约。
A、政治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科学技术水平
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ABCD
【解析】影响学制的因素:(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
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
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故选ABCD。
607.下列关于外铄论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有()。
A、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B、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C、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D、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
【答案】BCD
【解析】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有些人认
为是需要改造的,有些人认为心灵犹如一块白板,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因素
对身心发展的作用,一般都强调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外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斯金纳。
故选BCD。
608.下列关于西欧国家双轨学制的是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培养社会各方面高层次人才
B、使社会丧失了从中下层劳动阶级子女中选拔出类拔萃人才的机会
C、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普及
D、有利于人们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教育
【答案】BC
【解析】双轨制并不利于培养社会各方面的高层次的人才,且中下层劳动阶级子女不能接受学术教育,只能
接受职业教育,因此选择BC。
609.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A、人口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ABCD
【解析】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人口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故选ABCD。
610.青少年人际关系呈现的特点有()。
A、以亲子关系为主
B、朋友关系开始变得非常重要
C、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开始弱化
D、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老师
【答案】BCD
【解析】青少年包括少年和青年两个阶段,故此题选择BCD。
选项A属于儿童期的特点。
故选BCD。
三、判断题
701.教学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所以,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都要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答案】错误
【解析】虽然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全面,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要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故错误。
702.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答案】正确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故正确。
703.关于社会价值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
()
【答案】错误
【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
故错误。
704.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所以二者没有区别。
()
【答案】错误
【解析】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
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故错误。
705.依据办学主体和体制划分,我国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包括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
【答案】错误
【解析】依据办学主体和体制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
依据教育对象的学习时间划分,我国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包括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故错误。
四、填空题
801.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答案】两难故事法
80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获得与消退、__________。
【答案】刺激泛化与分化
803.吹笛子、打网球、体操这些技能属于__________。
【答案】操作技能
804.动机的三种功能是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__________。
【答案】强化功能
805.衡量学生知识学习的好坏,主要以他是否能为__________标志。
【答案】准确快速的解题
五、名词解释
901.元认知
【答案】元认知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记忆或思维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对过程和结果的控制,即对认知的知识进行监控调节。
元认知研究的主要领域:元记忆、元思维、言语活动中的元认知、社会认知中的元认知等。
研究的问题主要涉及认知的自我绩效感和认知策略、认知的自我监测机制及其精确性、元认知的脑神经机制、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教育训练等。
902.简介导入法
【答案】是指教师对与将要讲授的新知识有关的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并由此导入新课的方法。
903.学习策略
【答案】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动。
具体涵义包括:①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它不仅要求学习者明白、懂得何种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而且还要实际地作出这种活动;②学习策略是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③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的活动方式。
六、简述题
931.简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
【答案】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包括:
(1)对新知识的积极关注
(2)对相关旧命题主动、有效的提取
(3)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
(4)充分的精加工
(5)必要的复习
(6)及时组织和系统化
932.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1)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切忌心中无数,泛泛而谈;
(2)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难易适度,掌握好时机,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3)提出的问题应当是教材和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内容,应具体,富有启发性,难易适当,避免琐碎和形式化
(4)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要对全班提出,根据问题的难易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要避免优秀生包办
(5)提问既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不要“一问即答”,也不要“一问齐答”(6)让学生有提问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提问和回答
(7)谈话结束时,教师应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结,把谈话的内容系统化,明确新学知识的结论,并对讨论情况做出评价,鼓励学生多发言。
七、案例分析题
981.一天午后,一群小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
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
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
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他们的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
另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指方向的。
”陶行知
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
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
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
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
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答案】
(1)陶行知先生教育了学生要关爱自然,关爱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与物种。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极为
严重,物种灭绝正在加速进行,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一定会受到惩罚。
自然提供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应该感谢自然、关爱自然、呵护自然,否则,当自然报复人类时,我们将何以堪?陶行知先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共同感受自然界物种的可爱、神奇与美妙,在这种熏陶中,逐步培养学生她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并学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2)陶行知先生没有把知识局限于教材、课本,而是在实际生活中随时随地选材教育学生,尊重了学生的天性,尊重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尊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循序渐进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完全性格的人。
(3)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追逐蜻蜓,便与学生一起玩耍,一起观察蜻蜓,讨论蜻蜓的习性与尾巴的用处,在平常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育学生。
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平等和谐的教育理念,更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