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非生物:珊瑚礁、珊瑚、计算机病毒生物:病毒、珊瑚虫、细菌、真菌、地衣(藻类、真菌共生体)2.生物的基本特征:3.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1)观察微小物体或微小特征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2)科学观察应注意:全面与重点观察相结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前到后;要边观察边思考;用准确的文字、照片或图表等,及时记录。
2.光学显微镜(1)结构及功能①目镜—用眼观察的镜头②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③★转换器—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④物镜—接近物体的镜头⑤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⑥通光孔—通过光线的小孔⑦★遮光器—有大小不一的圆孔(叫光圈),对准通光孔,调节光线的强弱⑧压片夹—固定载玻片⑨★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⑩★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镜座⑪★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使物像更清晰⑫镜臂—握镜的部件⑬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位⑭镜座—稳定镜身(2)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使光圈对准通光孔。
双眼睁开,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圆形光斑(视野)。
③观察: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标本。
眼睛看着物镜,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接近标本为止。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物像清晰为止(可适当调节细准焦螺旋),先用低倍镜观察轮廓,再用高倍镜观察细微结构。
④清洁收镜。
(3)★常考考点①目镜:无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上知识点整理答案版第一章1.1一、认识光学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镜筒—上端是安装目镜的地方;目镜—接近人眼睛的镜头;物镜—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幅度小,可使物象更清晰;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一面是平面镜,光线较强时使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较弱时使用。
2.放大物像:目镜和物镜;3.调节光线强弱:遮光器和反光镜;4.升降镜筒:粗、细准焦螺旋。
二、使用光学显微镜1.选择目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如5×)。
2.选择物镜: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
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如10×),因为这时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视野比较大,便于找到观察目标。
3.对光:将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的。
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
在明亮的环境中,一般用平面镜对准光源;在较暗的环境中,需要将凹面镜对准光源。
4.制作、放置装片:从报纸上剪下一个汉字,用少量清水蘸湿,使它呈半透明状态。
将这个汉字纸片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报纸上的汉字纸片相当于生物体某种结构的薄切片)。
将显微镜的结构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装片,使汉字纸片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5.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先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着物镜,使物镜缓慢下降并靠近装片,注意不要压到盖玻片。
再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6.细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几点经验(1)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上图中,A、B无螺纹为目镜,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长短成反比,A倍数<B倍数;C、D有螺纹为物镜,物镜放大倍数与物镜长短成正比,C倍数>D倍数。
(完整word版)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的基本特色a.生物都需要摄取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b.生物拥有生长发育、生殖与遗传变异现象;c.生物能适应必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 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察看、实验、检查、丈量等,此中察看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
4.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 (2) 作出假定 (3) 拟订计划 (4) 实行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交流注意:科学研究实验有三个原则:比较、平行重复、单调变量。
a. 得有一个比较组,比较组的作用是比较。
往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办理,比较组不做办理。
b. 实验组和比较组之间只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之外其余条件都应同样,并控制在适合状态。
c. 实验中常常要丈量几次(起码 3 次),结果要取均匀值,目的是提升数据的靠谱性。
5.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载物台—搁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变换器。
变换器—能够转动的圆盘,上边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能够大幅度起落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起落幅度较小,能够使物像更清楚。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察看的镜头;物镜是靠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边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瞄准通光孔,能够调理光芒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芒强时用),一面是凹透镜(光芒弱时用)。
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取镜、安置、对光、察看、洁净、收镜 .①取镜和安置: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②对光: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
白亮圆形的视线。
(用低倍镜对光,选择适合的光圈并调理反光镜来调理光芒)③察看:察看的资料必定要薄而透明。
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降落,八调镜筒细赏析,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
苏科版生物复习资料(七上知识要点)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绪言(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2、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1、主要结构(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2、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3)显微镜成像:倒像。
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例: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
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告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1、提出问题: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2、作出假设: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光圈压片夹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④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2.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光线→反光镜→光圈→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人眼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
使镜臂向后,镜筒向前。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选→看→调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2厘米。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选择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凹面镜)。
③选择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
④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放→压→降(侧视)→看→升→调⑤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玻片的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⑥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将玻片标本压碎),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⑦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同时睁开),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看到物像为止。
再顺时针或逆时针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先用低倍镜观察轮廓,再用高倍镜观察细微结构。
)⑧玻片的移动方向与图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片向右移像往左,片向下移像往上。
物像移至中央:(偏哪儿移哪儿),例如:物像偏在左上方,玻片向左上方移。
(4)清洁收镜:两个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到最低处。
镜臂竖直,反光镜竖置。
与光线强弱\视野明暗有关:反光镜、遮光器(大小光圈)和镜头。
注:①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倒像。
(玻片上p,物像是d)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如:目镜5×,物镜40×,放大倍数为200)物像大小:长度——×放大倍数;面积——×放大倍数的平方。
知识点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其中前者叫做生物。
2.除了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3.生物的生命现象: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除了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③生物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④生物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这些后代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⑤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做出一定的反应。
⑥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3.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4.生物生活环境中的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5.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所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6.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生物学。
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3.生物学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医药事业、环境保护有密切的关系。
4.当今世界面临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1.认识显微镜(1)与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物镜(一级放大)和目镜(二级放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与调节光线有关的结构; 遮光器(内含光圈)和反光镜。
光线弱(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亮)时,用小光圈、平面镜(3)与调节清晰度有关的结构: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收镜)(1)取镜(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2)安放(距实验台边缘5cm)(3)选目镜、物镜:一般选取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和物镜组合起来成为低倍镜。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4.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 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取镜和安放要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 对光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然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方便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 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从目镜内观察方向是逆时针旋转一周(或两圈),使看到的物像最为清晰时,停止旋转。
三、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例如衣藻、水绵等。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一般由孢子进行繁殖。
如葫芦藓、墙藓等。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用孢子进行繁殖。
以上几种植物虽然形态结构各异,但共同特征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能产生种子(孢子)。
四、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比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被子植物的种子又种裸子植物不同,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果皮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了种子的萌发能力。
而且被子植物能通过传播种子的方式适应更广阔的环境,逐渐占到优势,逐渐发展成当今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型——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根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注意与裸子植物的定义区分)。
五、种子的萌发条件及过程种子萌发需要满足自身条件:胚必须是完整的而且是活的;还必须满足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苏科版
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苏科版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它研究人类、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生命体的结构、特性、功能和演化等问题。
对于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生物学的学习有助于增加对生命科学的基础认识,认识自然界的生命形态和分类,以及了解一些常见的疾病的预防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苏科版七年级上生物学的知识点。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学认为,自然界的生命形式可以分为5个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每个界内又根据其特征的不同被分为不同的门、纲、目、科、属和种。
生物的多样性源于生物的不断进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章生物基础细胞是生物学基本结构,它是生物体内分子和物质交换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在细胞内,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合成蛋白质和维持细胞膜等过程。
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负责记录人体的遗传信息。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遗传又称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的是生物在遗传上的变化以及遗传物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人体的遗传物质DNA,分为46条染色体,20,000至25,000个基因。
第四章生命的进化生物的进化学说是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原始物种逐渐进化而来的。
进化还可以通过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基因交流等方面产生。
其中自然选择是最受重视的机制。
第五章健康知识生物学的学习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预防方法。
例如,洁净和卫生是预防传染病和保护健康的重要举措。
此外,还需要适当摄入营养,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结语以上内容是苏科版七年级上生物学知识点的简单介绍。
学习生物学不仅可以了解生命丰富的形式和结构,也可以了解自身身体和健康的相关知识。
生物学也是我们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去探究疾病的产生和解决办法,去应对环境的变化而需深入研究的学问。
希望学生们在此次英语学习中,可以对生物学产生深入的兴趣和了解,并且获得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交流和增长。
重点知识梳理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苏科版生物7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梳理7年级上册第1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2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第3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第4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5章人体的物质能量来源于食物第1节饮食与营养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第3节合理的膳食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食物链第2节食物网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第2节人体的呼吸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知识点1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一般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
知识点2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除病毒外,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生物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生物能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进行呼吸与排泄);生物能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关键提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知识点3 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应用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例如,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对生物的利用与保护等。
2.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而造福人类的一门学科。
如:直升机与蜻蜓、潜水艇与鱼鳔、雷达与蝙蝠、人工冷光与萤火虫等。
3.现代生物科技成果:试管婴儿、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太空育种技术、生态农业、杂交水稻(袁隆平)、转基因技术等。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归纳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3、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有:①、种间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
②、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种内斗争(蜜蜂)。
2、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它们都影响生物的生长、生存和分布。
如:极地狐和大耳狐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
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空气湿度在45%--55%范围内,病毒死亡较快。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保护色: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
例如,变色龙,沙漠蜥蜴等。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例如,竹节虫,警戒色:如毒蛇,瓢虫的鲜艳斑纹。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2、实验常用的器材,(见课本第16页)3、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第17页),4、显微镜的使用:(见课本18页),①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______和____面反光镜。
②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_ ___。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江苏省适用)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一章生物与生物学第一节、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1生物c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b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a、生物的基本特征:2d 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的科学。
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生物学是研究3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二节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实验和观察其中测量等,调查、、实验、观察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有时需要借助于一定判断和分析,仔细看对象的特征和特性。
再做出观察目的观察时,首先要根据、2等。
显微镜和放大镜的仪器,如、实验过程:3 设计并实施实验步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明确实验目的→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 4 、认识显微镜、显微镜的成像5→物镜→镜筒→(一定要透明)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6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取镜和安放:)1(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三转)对光:)2(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 B.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A.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C.圈对准通光孔。
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放置切片标本3(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用压片夹压住,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A. 看着侧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B. 物镜头和玻片之间,以免压碎))观察:4(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两后,两旁,一垂,一降))收镜5(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压片夹转后,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最低处,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2、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红细胞: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4、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数量较少,有细胞核,吞噬病菌,起防御保护作用。
5、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促进止血、加血液凝固的作用。
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
6、柠檬酸钠是抗凝剂,能防止血液凝固。
7、血液分层现象:上面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下面部分是红细胞,呈红色;上下两部分交界处,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的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8、血红蛋白特性: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
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9、动脉血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10、贫血指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11、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
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能出现炎症)。
血小板数量过少,不能止血凝血。
12、输血: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死亡,所以输血前要鉴定血型。
13、输血原则:输同型血。
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异型血,即O型血可以输感给各类血型的人(A型、B型、AB型、O型),AB型血的病人可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如A型、B型、AB型、O型血)。
14、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出血在近心端包扎止血,静脉出血包扎在远心端。
人体内能够出现脉搏现象的血管只有动脉。
15、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大多在身体的较深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15、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到心脏的血管,有的分布较深、有的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2024年苏教版生物中考知识点梳理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生物中考知识点梳理(七上)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例:常见的非生物:电脑病毒、珊瑚礁、钟乳石、石笋、琥珀、化石2、细菌、病毒和许多真菌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分布广泛。
3、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③生物体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排汗、落叶)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例: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影响水稻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水、光、温度、土壤、空气等)和生物因素(杂草、蝗虫、田鼠、稻螟、其他水稻等)4、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环境影响生物(2)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鱼儿离不开水(3)生物适应环境: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根系发达;竹节虫身体像竹枝;蚯蚓体表湿润,有刚毛,便于爬行。
(4)生物影响环境:蚯蚓疏松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2)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健康状况等。
3、我国著名遗传育种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1、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1-镜座 2-镜柱 3-镜臂 4-镜筒 5-目镜6-转换器 7-物镜 8-粗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 11-遮光器 12-反光镜具有放大功能的结构是〔5〕目镜和〔7〕物镜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遮光器和〔12〕反光镜调节镜筒升降的部件是〔8〕粗准焦螺旋和〔9〕细准焦螺旋。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有生命的。
植物生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生物都能够表现出一些生命现象。
这些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书P4)3.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生物学发展前景:取得的重大成就(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杂交水稻、试管婴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和实验室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这5个步骤并非是固定不变的)3.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住适宜状态)4.显微镜的使用(书P10)①取镜和安放:右手……左手……,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②对光:左眼观察,右眼要睁开。
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做视野③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④收镜:一竖、一降、两旁、两后。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有光学显微镜,也有电子显微镜。
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学生用的光学显微镜。
5.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书P12)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珊瑚虫主要生活在热带海洋的浅海区,珊瑚虫的骨骼能在海洋中堆积成珊瑚礁。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即“自然环境”)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阳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它为事物的动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空气:动、植物、人类缺少空气就无法呼吸水: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缺少水,动、植物就会死亡温度:每一种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死亡。
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
【苏科】七上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梳理总结第1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熊猫和玩具熊猫的根本区别是熊猫具有生命特征。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2)生物生活过程中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和排泄;(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具有遗传变异现象;(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学习观察与实验(1)观察微小物体或微小特征,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
(2)实验的一般规程有: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1)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
对实验材料的要求是:薄而透明,才有利于透光。
(2)倒像: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倒像(180度旋转)。
例如:玻片上p ,物像是d 。
(3)目镜物镜: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标本的距离越近。
(4)放大倍数: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一台显微镜有5X 、10X 、15X 三个目镜,有10X 、45X 两个物镜,那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是50倍和675倍。
(5)视野中物像的变化: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细胞体积越大;结构越细微。
视野内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总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6)调焦:若要使镜筒明显上升或下降,应调节粗准焦螺旋,要使观察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七上苏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上苏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是一门充满奥秘和趣味的学科,七年级上册的苏教版生物教材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生命世界的大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等方面。
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体都具有严整的结构,能够由小长大,都需要营养物质、进行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殖和遗传变异、具有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能力等。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步骤。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显微镜是观察细胞的重要工具。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
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第四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苏科版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它研究各种生物的结构、功能、生态、进化、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了解自然和生命的奥秘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在初中生物学中,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苏科版)。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有机体、代谢、遗传、生长与发育、适应环境五个方面:1.有机体:生物都是由一些有机化合物构成的,能够营养、繁殖、适应环境等。
2.代谢:生物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包括合成、分解、消耗营养物质等过程。
3.遗传:生物能够将自身的基因遗传给后代,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4.生长与发育:生物在其生命周期内需要经历一定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5.适应环境:生物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和繁衍后代。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等。
1.细胞膜: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等分子构成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并提供细胞的形态和稳定性。
2.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内部的全部物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液等。
3.核:核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掌管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三、种群与生态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在同一地域内,可以自由交配并繁殖后代的个体总称。
而生态则是研究生物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1.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和生态位等。
2.种间关系: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关系就是种间关系,主要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
3.人类与生态: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会破坏生态平衡,具有不可预测的严峻后果。
因此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四、植物的结构和生命过程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植物的结构和生命过程对于理解植物活动和发育规律具有重要的帮助。
1.植物的结构:植物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位,分功能结构不同,但都是植物体结构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考点总结
考点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
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
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
3、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
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
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
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
(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1、主要结构
(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
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
(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围较大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2、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
(3)显微镜成像:倒像。
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
(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实验结果
(四)、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成分: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①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②生物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在的所有生物。
(3)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到生态系统中去;
②消费者:人和各种动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③分解者:微生物,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4)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①农田生态系统②森林生态系统③海洋生态系统
2、生物圈
(1)概念: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
也是地球上最大和唯一的生态系统
(2)生态瓶
①要保证瓶中有足够的氧,生态瓶应放在有光照的地方
②瓶中鱼是消费者,水草是生产者,微生物是分解者
考点二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1、饮食与营养
(1)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营养物质:我们把食物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①糖类:米饭、面包、植物的茎和根中贮藏物;
②蛋白质:鸡蛋、牛奶、肉质品等;
③脂肪:植物油、肥肉、果实的种子中等;
(3)营养物质的鉴别
①淀粉---遇碘变蓝色;
②蛋白质---遇高温凝固成白色的固态物质或直接燃烧会散发出臭味;
③脂肪---比水轻,在水面上会形成油滴;花生在白纸上形成油斑。
2、营养物质的作用:
(1)营养物质的作用:建造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维持生命;
(2)全天热量分配:早30%、中午40%、晚30%。
(3)第七营养物质:纤维素
3、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1)消化:使原来食物中分子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变成
分子较小、结构比较简单、易溶于水的物质;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腺和消化道
①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最大)、胰腺、肠腺;
②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消化腺和消化道的功能
①小肠: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此部位主要
进行脂肪的消化,最终脂肪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②口腔:分泌唾液,对淀粉进行初始消化,最终淀粉被消化为葡萄糖。
③胃:分泌胃蛋白酶,主要对蛋白质进行消化,最终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
④大肠:只能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无消化功能;
⑤肝脏: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作用;
能将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贮存起来;还能将一些有毒的物质转化
为无毒的物质;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
(2)具有的特点:起始端由绿色植物开始,第2个环节通常是植食性动物,位于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3)正确的食物链书写:举例草蝗虫青蛙蛇鹰
(4)农田卫士:猫头鹰森林医生:啄木鸟
(5)生物防治:科学家从生物的食物链中得到启发,想出了利用天敌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
2、食物网
(1)概念:由于生物的取食关系,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复杂营养关系的网状结构。
(2)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判断
①该食物网中有
③最长的食物链中有5个环节
④数量最多的是最低层水稻,最少的是最高层鹰
(3)能量流动
①生态系统中太阳—绿色植物—动物
②食物链中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三)、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1、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光(条件)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氧气
(原料)叶绿体(场所)产物
(2)光合作用的过程包含两种变化
①是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②是能量转变,即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①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是水
②天竺葵实验: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消耗完叶片中有机物或将有机物运走)
★小贴士:黑纸片目的:阻止遮挡处进行光合作用
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
加碘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③恩吉尔曼实验:原料:(好氧细菌、水绵)
结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5)大棚里的“气肥”是指:二氧化碳
2、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①缺氮:生长缓慢,叶色发黄,甚至早熟早衰
②缺磷:叶、茎呈现紫红色的斑点,新根少,生长缓慢
③缺钾:植株不高,叶子边缘像火烧一样,生长不旺盛
(2)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3)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根尖结构:①成熟区(有大量根毛)、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4)植物体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导管
(四)、能量与呼吸
1、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1)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 --------- 二氧化碳+水+能量
生活细胞(场所)
(2
(3)植物呼吸实验
①新鲜波菜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新鲜波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的氧气,使蜡烛不能燃烧
(4)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①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②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叫做ATP的物质中。
2、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呼吸器官
①呼吸道:鼻(阻挡灰尘,润湿空气);咽(气体与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发声部位和气体通道);气管、支气管(分泌黏液,形成痰)
②呼吸器官:肺(左右各一,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2
(3)人体气体的交换过程
①扩散作用---从高浓度的地方向地浓度的地方扩散。
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
吸气时,肺泡中氧气浓度高,向血液中扩散,随着血液循环,带到身体的各个组
织细胞,氧进入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此时组织细胞中二氧化
碳的浓度比血液中高,二氧化碳便扩散进入血液,再带到肺泡处,扩散进入肺泡,
随着呼气运动排出体外。
(4)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