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笔记和习题详解-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12.1复习笔记
一、市场经济与教育资源配置
(一)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回答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在不同子系统之间如何分配。教育资源分配包括:
1.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
在社会总资源既定条件下,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分配,是教育资源分配的前提,因为教育是社会活动的子系统或组成部分,其分配方式和数量,不能不受到社会总资源分配的影响。
2.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
包括正规普通教育和非正规成人教育间的分配。
(1)正规教育中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间的分配。
(2)中等教育中的普通中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中等技工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间的分配。
(3)高等教育中不同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同科类(如中国的理、工、农、医、文、师范、财经、政法、艺术、体育等)之间的分配。
3.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的学校之间的分配
包括如高等教育资源在各高等学校之间的分配等。
4.教育资源在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
包括如中国按行政区域的各省、市、县之间的分配等。
(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涵义
(1)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亦称产品。它和劳务是指这些产品和劳务的利益为社会共同享有,而不能为任何一个人单独享有。它为全社会全体成员享有。
(2)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和劳务是指这些物品和劳务的利益只为购买它的消费者个人单独享有,而不产生外在的利益。它只为购买它的消费者个人所享有。
(3)区别
①是否具有排他性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消费和利益上是否具有排他性。公共物品和劳务为全社会消费,利益为社会共同享有,不具有排他性,私人物品和劳务在消费或利益上具有排他性。
②数量的区别
a.公共物品和供给量等于每个人消费的数量,每个人都消费同样的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为公共物品的供应量,n为社会成员人数,为某一个人的消费量,
为第n个人的消费量。它表明公共物品供给上、消费上具有不可分割性,不能把某人排除在外。
b.私人物品可以分成数量单位,供个人单独消费,每个人按其需要来购买和消费。在供应总量中,各个人的消费量此消彼长,一个人消费多了,其他人消费就会减少,其供给总
量等于各个人消费量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为私人物品供给总量,i=1……n,Xi为各个人的消费量。公式说明其供给量等于各个人消费量的加总,在供给量一定的条件下,不可能增加一个人的利益而不同时减少其他人的利益,即消费和利益上具有排他性。
2.集体物品与市场物品
(1)概念
①集体物品
一种物品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通过集体决策来决定,就是集体物品,
②市场物品
一种物品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通过非集体的市场来决定,就是市场物品。
(2)公共物品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提供不等于政府生产,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生产,也可由私人生产,政府提供是指由政府拨款支付向社会提供,政府通过税收获取费用,而不直接向消费者收取价款,这与产品如何生产无关。
3.准公共产品
(1)含义
现实社会生活中,除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之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可称为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
(2)特征
它兼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
①具有排他性,在供给上可以实行排除,将不付款者排除在外;
②具有外在利益,可以为社会共同享受,不能在个人间划分,也不能把一些人排除出去。
(三)教育产品的性质
分析和界定教育产品的性质应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是通过立法约束受教育者的家庭和政府的行为,属于公共产品。
(2)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产品的公共性或准公共性由产品性质决定,与制度安排无关,而义务教育则是一种制度安排,不能算公共产品,而且义务教育在供给上并非不易排除,故属于准公共产品。
(3)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教育,受教育者家庭有义务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而要强制就必须免费,即政府应免费提供义务教育。否则,父母可称因付不起学费而拒绝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
2.非义务教育
(1)定义
就我国现阶段而言,非义务教育,包括初中后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等。其性质属于准公共产品。
(2)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原因
①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
既然是非义务教育,就不是同龄人都可受到的教育,在教育机会有限的条件下,一个人
受教育就排除另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
②具有外部或社会效益
一个人受教育,其他人和全社会都可受益。当然其消费上的排他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由于非义务教育,尤其高等教育成本较高,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社会通过政府还不可能对所有同龄人无偿提供,由此才产生了由收取学费和控制招生人数的“定量配给”而带来的排他性。
(3)提供方式
①教育机构由政府举办并通过财政拨款提供费用;
②教育机构由私人或民间举办,政府资助;
③同时向受教育者收取一定的学费。
(4)市场机制对非义务教育的作用
市场机制对非义务教育尤其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招生数量、层次和专业结构及调整,乃至教学内容(课程)等,要考虑未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关于教育市场化
主张“教育市场化”的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建立教育市场,尤其高等教育市场,通过教育市场调节教育供求,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一)教育产业化
1.教育产业化的含义
(1)“教育产业化”是从产业间、部门间实现经济联系的基本方式上提出的。
(2)教育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的经济联系,应通过市场等价交换的方式实现,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