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美国发展养猪生产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发展养猪生产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到 , 防控 猪 病和 提高 生产 水平 , 为 目前
成 为流感病毒 的放 大器 , 而使流感成 从
谈 ,参加 了 2 0 0 9年度 的全 美猪病 控制 美国几 乎所 有规 模较 大 的猪场 在工 艺 为了人畜共 患病 。临床 医学表 明 , 患 人 大会 , 了解 到 了美 国发展 养猪生产 的经 验和相关做法 , 受益匪浅 ,用 了分胎 次饲 禽流 感时都 有人 与禽类接触 的病史。值 养、 多点式养猪 、 高架 漏缝地板 、 猪舍 内 得幸 运的是 , 目前仍 无证 据表 明人的流
美 国专 家在 确诊 病 原 时 , 环境的自动控制及 自动供水供料等新 感来自猪流感。虽然如此, 猪场还是要
验室 ,是 美国最大 的猪病 诊断 实验 室 , 相 比之下 , 目前 我国猪病 多呈继发 或 我 国台湾 省均 曾报 道 了猪 场 发生 了人 在 混合 感染 的严 重情况下 , 我们 常常可 以 将 流感传 染给猪的情 况, 能引起养猪 望
份抗体 、O 1 0万个 P CR检 测。病料都是 看 到 ,许 多兽 医 专家 在猪 场诊 断猪 病 人 的重视 。
20 0 9年 9月 1 9日上 午 , 明尼苏 在 达大学兽医学 院的猪病 实验 室 , 三位美
20 0 9年度 的全 美猪 病控 制大会 对 次 大会并 聆 听 了美 国有关 专 家的学 术 猪流感 非常重视 , 门用 了半天时间介 专 报告 , 了解到 美国在猪病控 制 方面 的新
. o100 3 N .21 『 I ,
配 以良好 的环 境条件 , 门饲 养掉 队的 专
小 仔 猪 , 果 也 不错 。 效
() 1 将后 备母猪隔 离饲养 2 O天左 1 右 , 耳病在 后备 母猪群 中就会 得到 净 蓝

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的影响美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都仅次于我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1966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了生猪期货合约,30年后即到1996年,生猪合约演变为瘦肉猪合约,1995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开始瘦肉猪期货期权合约交易。

现在,瘦肉猪合约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买卖最活跃的农产品合约中名列第二。

1997年由于贸易形势的变化,生猪期货由活体交割改用现金交割。

生猪期货上市后,促使美国生猪产业加速行业内规模经营和行业间的纵向整合,成功探索了一种新的产业类型。

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的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有助于避免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

美国生猪市场的波动曾为整个产业链市场带来大起大落,养猪企业因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利润缩水而承受巨大压力,饲料市场因依托养殖业也同样遭受市场的大起大落而导致运作风险加大。

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生猪期货合约逐渐发挥期货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功能,帮助生猪养殖者通过期货交易行情及时了解未来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从而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实现稳定增收。

同时也满足了猪肉加工企业应对肉猪价格的波动和存储加工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由此可见美国的生猪期货对稳定美国生猪生产、加工和消费市场,促进生猪产业的专业化、现代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使养殖业者能回避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加工和销售企业可通过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生猪期货使得从种猪培育、繁育猪仔、饲养、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调整。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红肉年鉴”相关数据显示,生猪期货推出后,美国生猪产业市场的波动在生猪期货推出后要小于推出前。

其次,促进生猪养殖与加工业规模化发展。

由于生猪期货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未来猪肉现货市场的变化,大规模生产者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方面更具优势。

在生产分散,现货市场不统一的情况下,生猪期货并不能充分发挥发现价格的功能,美国继1950—1955年出现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后,美1966—1980年依然发生了一次猪肉生产的较大波动,而且持续时间较长长。

案例研究-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

案例研究-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

案例研究-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案例研究——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的发展路径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猪肉及制品产地和消费地。

2009年,美国生猪存栏大约在1.15亿头,猪肉产量达到901万吨,人均肉类消费111千克,其中人均猪肉消费大约30千克,猪肉消费量占国内肉类消费26%。

通过回顾美国肉类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整合路径,迈向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考虑、实现条件和具体做法,以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对于探寻中国农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发展历程总的来看,美国生猪企业发展历史是纵向整合+横向兼并的历史。

通过国家政策导向和大企业兼并重组,共同作用下推动屠宰加工行业经历了垄断—竞争—整合—行业集中度再一次提高的过程。

大企业控制的屠宰加工工业的演变对肉类产业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 世纪初期,美国牲畜养殖被5大肉类加工企业垄断,分别是Swift,Armour,Morris,Wilson 和Cudahy Packing,行业中伴随着罢工、不正当竞争以及各种限制性法规。

屠宰加工企业对肉类的价格操纵,带来了1890 年谢尔曼反垄断法案的提出,但是暗中的勾结仍然存在,这些企业基本控制了美国的牲畜养殖、运输和销售整个产业链条。

1921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加工和牲畜饲养法案,试图改善垄断环境。

法案规定5 大加工厂,必须终止对零售环节的参与,并放弃对公共牲畜牧场、牧区铁路、商业报纸、冷藏设备和销售市场的控制。

法案使得加工厂不能再分配控制领域,养殖场必须公布价格以防止代理和经纪人受到区别对待。

此外,美国农业部还专门成立了加工和牲畜饲养管理局对有关事项进行监管。

生产线从畜牧终端市场分散到养殖基地,推动了1960 年代开始的合并浪潮。

联邦法案提高了肉类市场的竞争程度,但是1960 年代突然崛起的IBP公司使得局面又被打破。

这个公司在饲养区域建立屠宰场,廉价出售老式的加工机器。

它是第一家将处理厂房设于养殖场的肉制品公司,IBP 把屠宰、切割、细分, 以及冷冻盒装等作业生产线化。

美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实践·思考
民营科技 2011 年第 2 期
美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李华宝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MBA 教育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回顾和分析美国养猪业的发展历程及演进过程,以及其养猪设备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为中国养猪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养猪业;设备;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锦辉,闫之春.美国养猪业考察报告[R].养猪 SWINE PRODUCTION,
2007(6):45-48. [2] 王勇.美国养猪业发展简史及产销现状[J].当代畜牧,2002(7):35-36. [3] 宋秋萍,姚益顺.美国的猪场数量和规模[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3,23(3):61. [4] 郭长华.美国养猪业的四大特点[J].河南畜牧兽医,2001(4). [5] 世界养猪业的差距和机遇[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8,5:53-54. [6] 刘亚学.美国畜牧业概况 特点与启示[J].吉林畜牧兽医,2005(2):1-
1 概述 公元前 4900 年,野猪首先在中国驯化成功。公元 1539 年,Her-
nando de Soto 携带 13 头猪登陆美国佛罗里达 Tampa 湾,开始了美国 的养猪业。美国国土面积 937 万平方公里,人口总计是 2.848 亿,是 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务农人口在 21 世纪后已经下降到 了 3.2%。2000 年,美国农业用地为 4.183 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 国土面积的 19%,为 1.79 亿公顷,人均为 0.62 公顷。而中国仅有约为 10%的国土面积适合农业耕种,这些仅占世界农业耕地的 7%的耕地养 活了占世界总人口 22%的人。
3. [7] 刘路.高科技在在国外畜牧业的应用[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成熟的美国生猪产业

成熟的美国生猪产业
{ 稳 定 小 增 K

包 括 乍广: 、J 宰 、 的集 中度 很 高 如 美 阳 的Z ( ) i I i s 、
Fl a n c ( ) + Nf 1 v a r f i s、 Me r k (MS 【 ))
, j } f 肉消
: , 走同猪 肉[ 一f 『 I j 费力
卜 产业 链
打 ¨I 干 ¨ 淌赞_ t 个环
J y s o n、J BS S / A : ‘ J
3 . 消费 环 节 荧 闰 肉 炎 消 费 数
{ I I J _ , J ,码 肉 f 消费r 比较 大 , ,近
供应商到各个机构消费量占到全美猪
肉 消费量 的5 %。
整体上讲 ,美国生猪产业链 发展
完 善 ,运 行 比较 稳定 ,有 以下特 点 : 政 府很 少干 预畜 牧产 业 ,生猪产 业 市 场 化 程度 高 ;物 流专 业 化程 度高 ,肉 产 品质量 稳 定 ;产业 链 巾各 个环 节 利 较 为稳 定 的水 平 。但 从 不 同规模 养殖 型养 殖场 协 议采 购 ,或 自行纵 向一 体 9 8 8 年} f J 栏 化扩 张 。这一 阶段 ,生 猪产 业链 各 环 益分配相对公平 ,产业专业化壁垒值 场 的 m 栏 量 占 比来 看 , 1 量1 0 0 0 头 以 下 的 养 殖 场 占总 出栏 的 节 企 业也 通过 向上下 游 垂直 整 合 的方 高,各参与主体进入退H { 难度大。
f2 0 1 7 年第5 期
G l o b a l V i s i o n; 看 世 界
式 主要包括 : ( 1 ) 居家消费 :该部
分消 费 占到 全美猪 肉消 费量 的7 8 %。 ( 2)家庭 外 的消 费 :指 食 品服 务行

美国2010年生猪产业概况

美国2010年生猪产业概况

型政府 的改 革部署 , 时提 出相 关 的改革 要 求 , 快 及 加 政 府职 能转 变 的步 伐 。食 品安 全作 为 全社 会 关 注 的
焦点 , 是结构 调整 的症结 , 系 国家 经 济 和企 业 发展 关
+ ” — 一十 ”+t -“+ ” + “+ ”+ ”+ “+ ”+ “ + ”— “十 ”+
尢 能力 支 撑 下 去 。
有 着 紧密 的相 关 性 。 总 之 , 全 球 来 看 , 收 入 有 利 于 农 民 从 高 饲 养 更 多 家 畜 , 们 将 会 偏 重 于 增 加 对 肉类 的 消 费 量 , 减 人 而
少 对 蔬 菜 的需 求 。 据 食 品 与 农 业 组 织 ( F O) 布 报 告 称 : 入 增 加 、 口 CA 发 收 人
21 00年 第 3期 总 第 3 7期 4

勾羹 业 ・工
M EAT I NDUS RY T
.市 场分 析 与 前 景 . . . . .
变害 为利 ” 的方 针 , 大 原 料 精 深 加 工 , 展 资 源 综 扩 开 合利 用 , 好 地 满 足 消费 者 日益 增 长 的 肉类 食 品需 更
繁母猪存栏 3 99万头 , 20 6. 较 0 7年下降 3 万头 。 l
母 猪 存 栏 和育 肥 猪 栏 的 下 降 反 映 生 猪 产 业 正 面 临 着 严 酷 的现 实 , 猪 存栏 下 降 5 母 6万 头 意 味 着 每 周 减 少 母 猪 50 0 0 头 不 幸 的 足 养 猪 户 的退 都 是 经 历 了严 晕 的 亏损 , 已
另 外 一 个 有 利 素 就 是 北 美 和 全 球 经 济 的 复 苏 , 国 美 G P上 季 度 上 涨 5 , D % 占据 全 球 2 % G P的 美 国经 济 将 会 促 5 D 进 全 球 经 济 的增 长 。也 就 意 味 着 猪 肉 需 求 将 会 因 经 济 的 增

美国生猪产业营销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_王燕韩青

美国生猪产业营销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_王燕韩青

1美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1.1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情况美国是世界第三大猪肉生产和消费国,第二大猪肉出口国。

1999年到2012年美国猪肉产量从859.6万t 增加到1055.4万t ,呈稳定增长态势,人均占有量维持在30㎏左右。

猪肉的消费量呈下降趋势,2012年略有回升。

2012年美国猪肉进口量为36.33万t ,出口量达到244.21万t ,主要的进口国是加拿大和丹麦,平均每年从加拿大和丹麦进口猪肉27.7万t 和7.0万t ,主要出口到墨西哥、加拿大、中国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1995年开始成为净出口国,且净出口量不断增加,21世纪以来,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五大猪肉净出口国之一,随着全球猪肉消费需求的增加,美国的生猪生产和出口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1.2养殖规模和生产组织形式美国生猪养殖以家庭农场为主,饲养规模一般较大,市场96.6%的猪肉供给是由规模养殖户提供,年产5000头以上的大规模养殖企业提供了全国猪肉总供给的60%以上(沈银书,2012)。

生产方式有四种:一是独立经营,自产自营的家庭经营模式,家族拥有全部资产,这种模式在早期往往是繁殖到育肥出栏的各个阶段都自己生产,目前,这类猪场的比例越来越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仅饲养育肥阶段猪。

二是合同生产,公司与养殖户签订合同,确定在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提供固定数量的断奶小猪,公司以确定的价格提供给养殖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模式成为美国养猪业的主导模式。

三是公司经营,由股东共同投资组成公司,随着养猪业发展,公司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猪场与猪场之间为了扩大规模优势,不断兼并联合;四是合作社生产,养殖户加入合作社,统一养殖、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唐锦辉,2007)。

2美国生猪产业营销模式2.1公司化营销美国生猪企业发展历史是纵向整合和横向兼并的历史。

从1990年开始,一是原材料采购不断集中,采购垄断使牲畜出场价和肉制品零售价之间价差不断提高,养殖户利润下降,离开行业,二是由于合同生产方式的比例上升,合同规定交货数量、日期、质量,价格根据协议价格和市价调节,使肉制品加工厂控制了供给数量,造成市场操纵,养殖户没有定价权而离开行业,三是屠宰加工企业自建养殖基地,很大一部分原材料从公司自身控制的养猪场采购。

生猪养殖行业研究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研究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研究分析国外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历史介绍(这里以美国市场为例)美国养猪业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整合,至2000年基本完成,由70年代末约70万个商品猪场到2000年不足10万个,2010年时仅约7万家,生猪养殖场数量锐减近90%。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主要特征是养殖养殖场数量的急剧减少。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生猪养殖场家数接近65万,且生猪存栏量100头以下的小型猪场占比达78%。

而到1989年养殖场总量减少至30万左右,降幅达50%以上,存栏量在100头以下的小猪场由50万下降到20万左右,占比也逐渐降至66%。

小散的退出为规模化养殖场腾出了空间,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生猪养殖规模化加速发展,存栏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数量此期间增加近12%。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主要特征是养殖场规模的迅速扩张;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驶入快车道,在猪场存量不断减少的同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场均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型和超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

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的生猪存栏总量一直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该阶段养猪场数量快速减少,由1989年的30万户减少至2000年的8.6万户,降幅近70%。

但养殖场规模的迅速扩张有效弥补了退出者留下的市场空白,尤其在1995年以后场均存栏量快速爬升。

1986年场均生猪存栏在150头左右,到2000年上升至近700头,增幅达413%。

与此同时,生猪存栏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在1986年开始大量产生,总量近8000家左右,到2000年增至近12000家,增幅50%。

1996年开始出现出栏量在50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数量在1400家左右,到2000年达到2000多家,四年内增幅45%。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后,规模化进程相对减速,场均存栏量趋于稳定,但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存栏比重仍在稳步上升。

进入21世纪,美国规模化相对减速:生猪养殖场数量稳中微降,生猪总存栏量及场均存栏趋于稳定;但在结构上,大型养殖场的数量和存栏占比仍处于稳步上升状态。

美国生猪期货发展过程

美国生猪期货发展过程

美国生猪期货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冷冻猪腩期货(Frozen Pork Belly Futures)上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生猪养殖行业仍以散户为主,受猪周期影响较大,价格波动剧烈,市场急需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他们应对变化无常的猪价和库存中加工成品的价格风险。

同时,美式饮食对于培根即猪腩部位有较大需求,叠加现代化冷冻设备的发展及物流水平的显著提高,市场具备了推出期货的基础。

因此,芝商所(CME)于1961年推出冷冻猪腩期货合约,以实物形式交割。

冷冻猪腩参照现货市场的季节性,合约设置为2—8月,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培根逐渐成为全年食品,消费者对于新鲜猪腩的需求提升,猪腩价格的季节性逐渐平滑,冷冻猪腩期货合约的对冲功能被大幅削弱。

2011年,CME宣布由于长期缺乏交易量,冷冻猪腩期货退市。

第二阶段:活猪期货合约(Live Hog Futures)1966年,CME推出了活猪期货合约,主要为了弥补牲畜类商品不耐长时间储藏的问题。

其交易单位为20000磅,方式为实物交割,标准为USDA公布的一号、二号和三号阉猪和小母猪,随着市场需求提升,至1991年交易单位定为40000磅,和其他活牲畜期货交易单位一致。

进入20世纪80、90年代,生产商和包装商常因生猪标准产生分歧,当使用生猪体重交易时,生产商可能需要提高价格以弥补市场远、运输过程长或交易时间长导致的生猪体重下降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生猪市场由现金交易逐渐过渡为合同交易,而交易对象也逐渐由活猪过渡为生猪胴体。

1980年,仅8%的生猪是根据胴体重量出售,但到1999年,已经有75%交易是基于胴体标准。

对应的市场对于生猪胴体期货的需求增加,对活猪期货需求减少。

第三阶段:瘦肉猪期货合约(Lean Hog Futures)为了适应现货市场的发展,1996年,CME将活猪期货改为了交易标准为生猪胴体的瘦肉猪期货,期货价格基于瘦肉猪指数。

大部分包装商会根据生猪胴体提供一份标准更加详细的生猪数据报告,生产商可以进一步了解市场要求,并根据报告挑选配种更合适的猪,而包装商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不同农场猪肉的质量特点。

美国畜牧业发展历程研究:模式转变与产业集中

美国畜牧业发展历程研究:模式转变与产业集中

美国畜牧业发展历程研究:模式转变与产业集中
美国畜牧业发展历程研究:模式转变与产业集中
2011-10-20 11:04:06
美国畜牧业经历了产业集中,在市场规模变大的同时,企业数量变少,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

目前,史密斯菲尔德和泰森食品是全球最大的两家禽肉公司。

产业集中带来了规模经济,同时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普及先进模式和技术,从而扩大了公司规模。

半个世纪前,肉鸡养殖业的产业链整合已经完成,目前主要以生产合约和纵向整合的生产方式为主。

典型的肉鸡生产方式是由一家企业同时拥有孵化场,饲料厂,屠宰厂,加工厂;由签约的饲养场进行肉鸡饲养。

1990 年代开始美国生猪产业链开始进行整合。

美国生猪生产经营模式逐渐由从出生到屠宰在同一个地方运营的一条龙运营转变为分不同阶段由不同的运营商运营。

同时,养猪场大都采用生产合约的方式进行养殖。

1960 到1970 年代,肉牛养殖方式变为以商业化大牧场为主。

同时,肉牛的采购仍然以现货市场为主。

产业链纵向合作方式的变化的主要动力是:风险控制、资产专业化、运输成本和时间因素。

自成立以来,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主要以并购方式进行扩张,经历了从猪肉加工商到产业链纵向整合的过程。

泰森食品公司的发展路径则是由最初的禽类运输到禽类产业链的纵向打通,再横向兼并牛肉和猪肉加工。

自有牲畜和向市场购买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主要体现在原材料控制、交易成本节约、风险转移等几方面。

纵向整合并不能消除猪周期。

但是可以用猪肉部门的盈利弥补生猪部门的损失,以增强整个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

国外畜牧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启示--以美国为例

国外畜牧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启示--以美国为例

国外畜牧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启示--以美国为例王晓栋;解玮;宛涛;毕力格吉夫;杨胜利【摘要】畜牧业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畜牧产业对于我国提升国民经济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美国为例,阐述了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基本经验和对产业发展的启示,以期为今后发展特色畜牧产业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草原与草业》【年(卷),期】2019(031)001【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美国经验【作者】王晓栋;解玮;宛涛;毕力格吉夫;杨胜利【作者单位】[1]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3]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2]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1]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3]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3]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畜牧产业化经营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之后迅速传入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

虽然各国国情不同,其对畜牧产业化经营的称谓不同,相互发展的模式各异,但究其核心理念确是一致的,即依托现代化大生产,实现供产销纵向一体化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横向集约化,并最终确立饲草供应科学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格局〔1〕。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的转变。

在牧区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美国、澳大利亚土地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但劳动力资源紧缺,选择了土地、资本和技术密集,以机械作业为主的大农场的发展道路,即大农场模式;二是法国、荷兰、丹麦等几个欧盟成员国,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资本和技术实力雄厚,选择了资本、技术密集,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集约化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即家庭农场模式〔2〕;三是日本、以色列土地资源匮乏,人多地少,草地经营规模较少,选择了以技术创新为主,以优化农业组织管理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即小农制模式。

行业洗牌——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三步走 作者:陈佳重点讲义资料

行业洗牌——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三步走 作者:陈佳重点讲义资料

做农业必读文章:这篇文章把美国生猪养殖产业说透了!2016-02-24 09:18:46 来源:评论(0)收藏(0)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经历了养殖场数量的急剧减少;养殖场规模的迅速扩张;规模化进程相对减速,场均存栏量趋于稳定,但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存栏比重仍在稳步上升。

本文进行深度分析。

本文作者:陈佳,来自长江证券(000783)行业洗牌——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三步走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正式始于19世纪80年代初期,在此后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快速推进。

在此期间,生猪养殖场数量锐减近90%,由70年代末的65万家减少到现阶段的7万家左右。

行业规模化持续推进,具体表现为:(1)行业整体产能提高近22%,生猪年总出栏量增加35%,由8000多万头提升到1亿多头;(2)场均存栏量增长近10倍,由70年代末的95头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900多头;(3)猪场经营效率显著改善,1975年至2009年,美国平均PSY由9.75头提升到19.05头,增长95%。

(4)随着合同生产方式的推广,生猪养殖场运营也逐渐专业化,繁育一体化猪场在1992至2004年间占比由66%快速下降到18%,取而代之的是专业的种猪培育农场、仔猪喂养场及肥育猪场。

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70-80年代,主要特征是养殖场数量的急剧减少;第二阶段位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期间存栏量超过5000头的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主要特征在于养殖场规模的迅速扩张;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规模化进程进入深水区,规模化进程相对减速,场均存栏量趋于稳定,但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存栏比重仍在稳步上升。

阶段一:散户养殖大幅退出,猪场总量快速瘦身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进程正式启动并快速推进,主要表现为生猪养殖场数量急剧减少。

小散逐步退出上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生猪养殖场家数接近65万,且生猪存栏量100头以下的小型猪场占比达78%。

美国现代养猪业发展概况与特点

美国现代养猪业发展概况与特点

的猪存栏量呈现波动性变化 ,在 20 年达到 5 08 年
最 大 的存 栏 量 为 68 77万 头 。 根 据 美 国 农 业 部 1.
和 肉类 出 口委 员会 统计 的数据 ,美 国 2 1 年 第 02

季度 的猪 肉出 口在总量上较去年 同~ 时间增加
8 %,3月 份 的猪 肉 出 口较 去 年 同 一 时期 下 降
美 国耕地 面积 9 0 。 亿英 亩 ,粮 2 生 猪存 栏量 和猪 肉产量仅 次 于我 国居 世界 第 二
食 产 量 约 占世 界 总 产 量 的 15 2 1 年 美 国农 业 位 , 生猪 出栏 量 所 占世 界 生猪 出栏 鼍 约 占 1%左 /。 0 0 0
产 值 约 占国 内生产 总值 的 1 %。美 国 的养猪 业 右份额 。美国猪 肉消 费量小 于猪 肉的牛产量 ,是 . 2 高度 发达 ,是资金和技术高度 密集的产业 。二十 世界 上第二大猪 肉出 口的大 闰,每年 出口的猪 肉 世 纪 8 年 代 以后 ,美 国的养 猪技 术水 平迅速 提 占世 界出 口总量约 3 %的份额 。2 1 年美 国猪 肉 0 5 0 1
种 质 量 的 方 案 。主 要 业 务 :产 仔 登 系 谱 利 包括1 活仃 数 、断奶仔猪 数和窝重 ,母猪生产力 卜 I 、 ' , : 产 性 能 登 记 ; 品 利, 良 ; 买 卖 援 助 ; 培 i和 咨 指 数 (P ) 中心 测 定 站 的饲 料 效 率 和胴 体 信 改 ¨ 1 SI;
2D7 8 2.

謦 薅 甏 t l 奢 。 “ 0 | 。 l 一
谄 , 畜牧人 i
8 ,达 到 189 2t % 9 7 ,环 比增 长 了 6 %。 荚 团猪 肉 册 日录 ( 6个 月 发 行 1 ,其 中包 括 各 品种 不 同 每 次 最 大 的 出 口国 是 日本 , 出 口增 K主 要 靠 中 国 、 香 性状 的最优秀 的猪 ) 。新 的业 务 :在线 登记 、在 港 地 区 市 场 所 推 动 , 也 得 益 于 墨 龋哥 、加 拿 大 什 线 A 授权 、在 线系 谱查询和猪 D A数据 库 的建 丁 I N

国外信息化生猪养殖模式

国外信息化生猪养殖模式
发展背景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 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信息化养殖模式逐渐在生猪养殖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
信息化技术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自动化饲喂、精准环 控、智能化管理等,减少人、精准饲喂等措施,降低饲 料成本、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养殖经济效 益。
术升级。
技术落后
传统养殖方法仍占主导地位, 现代化技术、信息化手段在生 猪养殖中的应用不足。
环保压力大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生猪养 殖业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急 需改进养殖方式,降低污染。
市场波动大
生猪价格受市场、疫情等多种 因素影响,波动幅度大,给养
殖户带来较大风险。
国外信息化生猪养殖模式的启示
智能化管理
远程管理
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B公司实现了生猪养殖的远程管理。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或电 脑随时查看生猪生长数据、设备运行状态等,便于及时调整养殖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04 国外信息化生猪 养殖模式的启示 与建议
我国生猪养殖业的现状与问题
规模化程度低
我国生猪养殖仍以小型农户为 主,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相对 较低,难以实现统一管理和技
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生猪养殖业信息化 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规 划,推动信息技术在生猪养殖业
的应用。
技术研发
加强信息技术在生猪养殖业中的 研发和创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提高我国生猪养殖业的整体技
术水平。
01
03
02 04
人才培训
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 户的信息化素养,培养一支具备 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生猪养殖队 伍。
粪污处理自动化

美国猪肉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分析

美国猪肉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分析

美国猪肉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分析陈荔晋,陶红军(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前言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猪肉生产大国,生猪产业是美国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美国生猪存栏6 838.9万头,出栏11 541.4万头,猪肉产量1 112.1万t,占世界猪肉产量的10.1%。

同年,美国出口猪肉206.0万t,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国。

中美生猪产业合作已经具有较好基础。

中国是美国第四大猪肉出口市场,美国则是中国猪肉进口最大来源国。

2013年9月26日,双汇国际(现为万洲国际)出资71亿美元,成功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将其变为非上市的海外子公司。

我国生猪养殖和猪肉加工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决策行为和最终绩效与美国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虽然提高迅速,但是规模水平依然较低。

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剧烈,对企业生产决策造成困扰。

又比如,我国猪肉加工业的市场集中度、食品安全、工艺设备和品牌建设也稍显滞后。

采用产业组织SCP 模型对美国生猪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分析。

SCP 模型由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贝恩(Bain)、谢勒(Scherer)提出,是分析产业组织的最基础模型。

SCP 模型的基本分析思路遵循: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摘 要:运用产业组织SCP (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模型,分析美国猪肉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美国猪肉产业市场集中度高、进入退出壁垒也比较高,但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异性不大;生猪养殖企业普遍进行合同生产、兼并整合、种养结合及技术创新等生产决策,以便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美国猪肉产业竞争力强,但面临着较大的市场波动风险和环境治理压力。

关键词:美国;猪肉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1 猪肉产业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即特定市场内不同要素的组合以及组织方式。

美国养猪生产的历史和进步——Bud Harmon教授在第七届中美农牧企业世纪高峰论坛上的报告

美国养猪生产的历史和进步——Bud Harmon教授在第七届中美农牧企业世纪高峰论坛上的报告
3。
在养 猪生产 中使 用抗生 素 的意义 :
在 美 国 ,养 猪 生 产 中使 用 抗 生 素尽 管 已
经超 过 6 0年 了 . 但 是 猪 日粮 里 面 的 抗
生 素 依 然 能 为 生 产 者 带 来 很 好 的利 益 ; 5月 1 日 , 由 中美 农 牧 企 业 联 合 5 会 举 办 的 “ 七 届 中美 农 牧 企 业 世 纪 高 第
论 坛 上 . 中美 专 家 充 分 展 示 中 美 两
没 有 被 证 实 过 ;人 体 内病 原 微 生 物 的 抗 药 性 .来 源 于 人 类 自 己过 度 使 用 抗 生
素 ,特 别 是 存 医 院 里 。
重要 环节 ;二 是 消 毒破 坏 了 房 间 里 与 病 原 微 生 物 的疾 病 侵染 周 期 ;j 是 消 毒
美 国养猪 生产 的历 史和 进 步
B H m d r n教授在 第七届 中美农牧企业世纪高峰论坛上的报告 u a o
本刊 记 者 甄 云 肖
模式也随之发生转变 。 1 1 抗 生 素 的应 用 .
在 养 猪 生 产 中 使 用 抗 生 素 的 注 意 事 项 :一 是 抗 生 素 只 能 在 帮 助 提 高 猪 群 性 能 和 动 物 福 利 方 面 使 用 :二 是 抗 生 素 主 要 使 用 在 小 猪 生 保 育 阶 段 、生 长 阶段 和 母 猪 ; i是 养 猪 生 产 者 要 有 道 德 理 论 方 面 的 责 任 ,继续 使 用 抗 生 素 ,保 证 猪
7. o
1 美 国 养 猪 生 产 的 历 史 和 进 步
美 国养 猪 生 产 在 饲 喂 管 理 、 疫 苗和
猪舍 等 方 面都 在 不 断 的改 进 ,养 猪 生 产

2020年生猪期货研究:美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历程、美国生猪期货复盘、中国生猪养殖业现状

2020年生猪期货研究:美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历程、美国生猪期货复盘、中国生猪养殖业现状

2020年生猪期货研究:美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历程、美国生猪期货复盘、中国生猪养殖业现状目录一、美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历经3个阶段,猪价波动性仍较为明显 (5)(一)美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历经3个阶段 (5)1、起步期(1960-1980年) (5)2、加速期(1980-2000年) (5)3、成熟期(2000年至今) (5)(二)美国猪周期呈现周期拉长趋势 (6)(三)美国生猪现货交易分4种方式 (7)二、美国生猪期货复盘:历经六十余年发展,市场参与度广,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作用显著 (8)(一)美国生猪期货发展历经3个时期 (8)(二)CME瘦肉猪期货市场参与度广泛,交易量呈持续上升趋势 (8)1、CME瘦肉猪期货合约介绍 (9)2、CME瘦肉猪期货市场参与度广泛 (10)3、CME瘦肉猪期货市场交易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11)(三)期现价格联动性强 (12)三、中国生猪养殖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生猪期货交易终获批 (12)(一)2007-2017年我国生猪养殖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12)(二)中国生猪养殖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生猪期货交易终获批 (14)1、中国养猪业遭受非瘟疫情重创 (14)2、规模猪场种猪存栏恢复明显优于行业 (14)3、二元种猪紧缺、仔猪价格高企添补栏难度 (15)4、非瘟疫情下,规模养殖场集中度将加速提升 (17)(三)俄罗斯非瘟复盘:规模场集中度快速提升 (17)(四)生猪期货交易获批,料规模化将快速提升、猪价波幅或收窄 (18)四、风险提示 (19)图表目录图表 1 1900-2017年美国养殖场数量(户) (6)图表 2 1900-2017年美国养殖场均存栏量 (6)图表 3 美国过去3轮猪周期持续时间及波动程度 (7)图表 4 美国生猪现货交易方式 (7)图表 5 美国CME生猪期货演变历程 (8)图表 6 CME上市的4种畜产品期货历史持仓数据(单位:张) (9)图表 7 CME瘦肉猪期货合约规范 (10)图表 8 2019年CME瘦肉猪期货多头头寸持仓结构 (10)图表 9 2019年CME瘦肉猪期货空头头寸持仓结构 (10)图表 10 CME瘦肉猪期货交易商数量与总持仓合约量 (11)图表 11 CME瘦肉猪期货日均交易量与未平仓量 (11)图表 12 美国生猪期货推出后猪价波动先大后小 (12)图表 13 美国期现货猪价波动相关性强 (12)图表 14 2007-2017年各饲养规模养殖场(户数)对照表 (12)图表 15 2007-2017年各饲养规模养殖场(户数)占比对照表 (13)图表 16 2007-2017年各饲养规模养殖场(户数)同比增速对照表 (13)图表 17 能繁母猪存栏量走势图 (14)图表 18 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走势图 (14)图表 19 主流猪企种猪存栏量对照表 (15)图表 20 上市猪企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同比变化对照表 (15)图表 21 扩繁周期漫长 (16)图表 22 二元母猪平均价走势图 (16)图表 23 仔猪平均价走势图 (16)图表 24 2019年11月后备母猪三元留种占比 (17)图表 25 2019年11月能繁母猪三元留种占比 (17)图表 26 二元母猪、三元母猪性能对照表 (17)图表 27 俄罗斯非洲猪瘟传播途径 (18)图表 28 俄罗斯非洲猪瘟发生场景 (18)图表 29 2007-2018俄罗斯生猪散养户产量及占比 (18)图表 30 2007-2018年俄罗斯猪肉产量(单位:万吨) (18)。

美国玉米带发展生猪养殖的做法与启示

美国玉米带发展生猪养殖的做法与启示

美国玉米带发展生猪养殖的做法与启示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 2017年第9期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生猪养殖大国,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较高,玉米种植带和生猪养殖带几乎重叠,种养结合特点突出,粪污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

梳理美国玉米带生猪养殖的现状,总结其做法与经验,对我国实现“南猪北上”的绿色着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美国玉米带种养结合的经验与做法1.通过饲料生产内部化推进种养一体化发展。

美国的生猪产业通过产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了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大型企业通过与农场主签订生产订单来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农场从种植制度安排到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高度重视种养结合,饲料加工厂也逐渐从利润中心转化为纵向一体化企业的一个成本环节。

2012年美国饲料生产总量达到1.65亿吨,商品饲料只占50%左右,美国排名前10位的饲料公司生产的饲料大多被内部关联的饲养场消耗。

此外,美国从事商品饲料生产的企业通常也与养殖企业实行订单生产,通过合约形式将饲料生产和生猪养殖有效绑定。

2.通过对种植业的高额补贴降低养殖业生产成本。

2008-2 014年间,玉米补贴金额超过8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玉米总产量从3.07亿吨增加到3.61亿吨,始终居于世界首位。

美国政府对玉米等农作物的补贴,显著降低了养殖业的饲料成本和肉食加工企业的采购成本。

据测算,1997~2005年间,美国前4大生猪企业从饲料补贴中节省的成本总计达42.84亿美元。

3.立足饲料成本优势合理布局生猪产业。

生猪成长各阶段的成本构成差异较大:繁殖至架子猪阶段,劳动和设备等非饲料成本份额较高;育肥阶段,成本主要来自饲料消耗。

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以节约成本为目的区域分工,在非玉米主产区进行仔猪繁育专业化生产:在玉米带边缘区,尤其是玉米带的东南、南、西南部的边缘地带,进行仔猪哺育;断奶的仔猪运输到玉米主产区内部进行育肥。

以玉米带生猪产量排名前两位的爱荷华州和明尼苏达州为例,2016年,两地的生猪出栏量分别为4820万头和1961万头,分别调入仔猪2207万头和556万头,而伊利诺伊、密苏里、俄克拉荷马等临近各州则相反,分别调出仔猪115万头、164万头和312万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研究——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的发展路径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猪肉及制品产地和消费地。

2009年, 美国生猪存栏大约在 1.15亿头,猪肉产量达到 901万吨,人均肉类消费 111千克,其中人均猪肉消费大约 30千克,猪肉消费量占国内肉类消费26%。

通过回顾美国肉类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整合路径,迈向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考虑、实现条件和具体做法,以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对于探寻中国农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发展历程总的来看,美国生猪企业发展历史是纵向整合 +横向兼并的历史。

通过国家政策导向和大企业兼并重组,共同作用下推动屠宰加工行业经历了垄断—竞争—整合—行业集中度再一次提高的过程。

大企业控制的屠宰加工工业的演变对肉类产业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 世纪初期,美国牲畜养殖被 5大肉类加工企业垄断,分别是 Swift , Armour , Morris , Wilson 和 Cudahy Packing,行业中伴随着罢工、不正当竞争以及各种限制性法规。

屠宰加工企业对肉类的价格操纵, 带来了 1890 年谢尔曼反垄断法案的提出, 但是暗中的勾结仍然存在,这些企业基本控制了美国的牲畜养殖、运输和销售整个产业链条。

1921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加工和牲畜饲养法案, 试图改善垄断环境。

法案规定 5 大加工厂, 必须终止对零售环节的参与, 并放弃对公共牲畜牧场、牧区铁路、商业报纸、冷藏设备和销售市场的控制。

法案使得加工厂不能再分配控制领域,养殖场必须公布价格以防止代理和经纪人受到区别对待。

此外,美国农业部还专门成立了加工和牲畜饲养管理局对有关事项进行监管。

生产线从畜牧终端市场分散到养殖基地, 推动了 1960 年代开始的合并浪潮。

联邦法案提高了肉类市场的竞争程度,但是 1960 年代突然崛起的 IBP 公司使得局面又被打破。

这个公司在饲养区域建立屠宰场,廉价出售老式的加工机器。

它是第一家将处理厂房设于养殖场的肉制品公司, IBP 把屠宰、切割、细分 , 以及冷冻盒装等作业生产线化。

其他一些新的独立的屠宰加工厂也开始采用集约化的生产系统,产量大幅提高,成本得到降低。

这使得前四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到 20%,许多小企业和一些规模虽大, 但是成本较高或位置不好的企业, 开始进入了漫长的消亡过程。

激励的竞争环境、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在塑造了一些富有高度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随着竞争逐渐激烈,肉制品加工企业只有靠降低价格来竞争,这鼓励企业采用大型的工厂设备达到规模化。

先前, 小企业的工人由于没有工会, 工资比大企业低很多, 因而得以与大企业竞争。

新的市场环境下,新兴的大企业把生产单位转移到工资水平低的西部各州。

这样,他们也能实现无工会的小企业所能实现的低工资水平,于是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把一批屠宰厂挤出了市场。

到 1983 年, IBP 取代了长期在肉制品行业占统治地位的 Swift. , 成为全美销售量最大的工厂。

那些原来排名前五的老一代的企业, 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压力很大。

1980 年代时, 许多原先由五大企业拥有的大型屠宰厂要么关闭, 要么卖给了其它新的肉类加工厂, 如 IBP 。

Cargill 收购了 MBPXL 和 Spencer 牛肉业务,并将其改名为 EXCEL 。

这些企业,再加上Tyson , 后者收购了 IBP ,是当今最大的几家肉制品企业。

有些老牌的企业仍然留在肉品行业, 但他们已经放弃了屠宰业, 转向利润更高的品牌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

1980 年代,屠宰企业的数量下降了 40%。

由于技术的改进,屠宰企业的平均规模翻一翻。

肉制品深加工企业没有遭遇倒闭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深加工肉制品的人均消费保持稳健增长,而且专业性更强,不易采用屠宰行业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美国在上世纪 60-80 年代,养殖的规模化并不是非常高。

随着肉类加工企业规模壮大,通过协议采购或通过纵向一体化自控猪源的比重大幅上升,养猪厂地位被削弱, 养殖户利润下降, 养猪厂数目大幅减少。

1980年代后半期, 养殖行业集中度开始不断提高。

随着肉类加工企业地位逐步增强,独立的牲畜养殖场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牲畜出栏价格不断下降。

从 1990年代开始,牲畜出厂价和肉制品终端零售价之间的价差不断提高,原材料采购商较为集中,商品采购垄断能力的提高促使价差升高。

养殖户在产业链上的利润分配从 1990年的 46%下降到 2000年的 30%,加工企业集中度提高以及牲畜出栏价格走低使得大量的牲畜养殖场离开这个行业。

生猪养殖场从 1986年的 34.61万家下降至 2002年的 7.54万家,下降了 78%。

通过协议采购原材料的比重, 从 1994年的 38%上升到 2002年的 83%,协议会规定交货的数量、质量和日期,价格会根据签订协议的价格和市价进行调节。

这使得肉制品加工厂控制了原材料供给的数量,降低了养殖厂的独立性。

这造成了加工企业对肉类市场的操纵以及封闭的不公平的市场环境,养殖厂没有定价权,而大规模养殖厂能够享受比小规模养殖厂更高的售价。

很多屠宰加工企业还通过纵向一体化来加大自身养殖基地的投入,很大一部分原材料从公司自身控制的养猪场采购。

这些共同作用使得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存栏量大于 50000头的养猪场屠宰量占比从 1988年的7%上升到 2006年的 65%,短期内规模化发展速度很快。

猪肉屠宰及制品行业自 1980年代末开始进入加速整合期,在需求保持稳定和技术不断改进的背景下,经过 20多年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兼并,屠宰及肉制品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猪肉生产加工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主要归功于 Smithfield 不间断的扩张, 同时接管了许多大规模肉类加工厂先进的设备。

前四大屠宰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从1989 年的 34%上升至 2009 年的 68.8%。

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造就了 Smithfield 、Hormel 等优秀的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他们的发展历程分析, 把握中国肉制品龙头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表 1:公司化生猪养殖模式资料来源:国联证券研究所图 1:生猪集中度变化资料来源:USDA Hogs&Pigs Report 国联证券研究所图 2:美国生猪养殖集中度变迁资料来源:USDA Hogs&Pigs Report 国联证券研究所图 3:美国猪肉屠宰加工业 CR4 集中度资料来源:USDA 国联证券研究所图 4:美国不同规模的养猪厂年生猪屠宰占比资料来源:USDA 国联证券研究所表 2:2009 年美国前 5 大猪肉屠宰企业规模比较资料来源:USDA Livestock Slaughter Annual Summary at & Poultry图 5:2009 美国前十大猪肉屠宰企业日屠宰能力资料来源:USDA Livestock Slaughter Annual Summary at & Poultry图 6:美国屠宰企业市场份额资料来源:USDA Livestock Slaughter Annual Summary at & Poultry - 6 -2.产业链整合的赢家:Hormel&Smithfield企业的规模扩张使得行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企业开始寻求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以控制成本、保证品质。

同时,继续通过横向收购兼并以提高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效应。

一些企业还出现了跨行业整合,开始多样化进程,生产多种肉类蛋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分散经营的风险,减少疫病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在禽畜产业整合的过程中,大型综合畜禽生产加工企业 Smithfield 、 Hormel 、Tyson 等迅速崛起,虽然他们的发展路径和产品结构各有不同,但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关键都是相同的:产业链纵向一体化、靠近原料产地、通过不断地收购兼并实现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产品结构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的能力强。

他们都是美国禽畜加工行业经过二十多年兼并整合后的胜利者,都是通过纵向一体化拥有自己的养殖基地或和养殖公司签订协议、拥有屠宰场、肉制品加工厂。

并且,这些持续增长的一体化、规模化肉制品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回报。

2.1 SmithfieldSmithfield 是全美第二大肉制品生产商,世界第一大生猪养殖、猪肉加工和销售企业, 目前占有 30%的美国猪肉市场份额。

公司 1987 年进入整合期, 目前收入增长 10 倍, 市值增长 45 倍。

Smithfield 拥有 30 多个猪肉生产基地、 8个生猪养殖基地, 生猪屠宰能力达到 12.63 万头 /日,生鲜肉和肉制品销量都超过了 140 万吨,公司有意识的加大猪肉制品的销售,可以看出从 1997年开始公司猪肉制品收入占比在逐年上升,也是公司战略性的发展方向。

- 7 -图 7:Smithfield 在美国生产基地分布资料来源:SFD 公司公告 loomberg图 8:Smithfield 收入增长资料来源:SFD 公司公告 loomberg Smithfield 发展历程- 8 -Smithfield 收购兼并的过程- 9 -资料来源:SFD 公司公告从 1980 年代开始公司进行的一系列的横向收购兼并,推动公司进入高速增长期。

公司通过收购区域性的中小公司,在壮大自己的同时,减少了竞争者,同时通过自身的纵向产业链整合, 1998 年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企业, 实现了74.6 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 1310 万头生猪存栏量,猪肉制品中 46%的原材料是由公司自己的养殖基地提供。

之后仍继续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大猪肉及牛肉生产基地覆盖的深度和广度。

Smithfield 的生猪养殖部门自己培育优质的种猪,以规模化生产成本较低的优质商品猪。

其中 70%生猪都是通过农场的承包制完成。

公司与农场签订长期合同,- 10 -公司提供种猪以及相关服务,而农场提供养猪场设备的初始投资、必要的劳动及日常管理,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公司成本,同时保证生猪的稳定品质。

Smithfield 的生猪养殖部门有 88.8 万头母猪,年产商品猪 1390 万头。

另外,该部门还通过联营的方式,拥有大约 11.4 万头母猪,年产商品猪 150 万头。

在美国市场,公司生猪养殖部门提供了猪肉加工部门 52%的生猪需求,海外市场这一比例也已经接近 50%。

图 9:Smithfield 分产品收入资料来源:SFD 公司公告bloomberg图 10:Smithfield 收入增长资料来源:SFD 公司公告 bloomberg注:图中财政季度为前一年 4 月 31 日至当年 4月 31 日Smithfield 拥有生猪养殖到肉制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生猪供应与质量的稳定保证了猪肉初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品质,受到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