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民族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教案范文7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教案范文7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大致了解我国农业结构。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培养学生利用图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教学重点】科技兴农【教学难点】调整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各部门目前的状况。
这节课,我们把我国农业的整体情况作一个总结。
要讲发展,首先要知道基础,要了解我国的农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农业很落后,广大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提问)谁能说说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启发学生讨论我国农业方面的成就。
(讲述)首先要逐步的吃饱穿暖,那就要大力地提高主要农产品的产量。
(课件展示)1999年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表、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图随着人们的吃饱穿暖,人们还要吃好穿好,这就要不断地丰富农作物的品种。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种类在冬季和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说一说为什么吗?(讨论)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的很快,农业生产不仅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这是怎么回事?(回答):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已基本摆脱了贫困,这不能不说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农业机械化的录像,加深对中国农业巨大成就的印象。
(讲述)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民族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民族第一章:我国的民族与民族政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我国的民族政策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我国民族的分布图和民族政策的相关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民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多样性。
2. 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阐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支持和保障。
4. 详细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意义。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第二章: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汉族的特点2. 少数民族的特点3. 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教学难点: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文化特色。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民族文化理解和尊重的体会。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的特点。
2. 讲解汉族的特点,包括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
3. 介绍少数民族的特点,包括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
4. 探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示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范文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范文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行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建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进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摸索、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进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想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想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何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 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浏览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邻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邻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邻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邻近。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是我国民族的分布规律,即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以及这种分布规律的成因。民族的交错居住是由历史、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如何看待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
解释: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容易产生误解,认为民族问题复杂难解。实际上,只要我们坚持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民族团结是可以不断加强的。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爱国主义。
1.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分析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多元角度分析民族问题,提高学生整合、归纳、分析信息的能力。
3. 区域认知: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地区的认知。
(6)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区别与联系、作用与意义等。
4. 实用性拓展
(1)了解民族政策,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民族政策的变化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时事观念。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专注听讲,理解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 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对民族政策的理解。
- 提问与讨论:提出疑问,与同学讨论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 合作学习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解释: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关爱。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民族》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目标确立依据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和民族分布。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知识,是学生必备的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资源整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要求,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课程中引用了民族服装和乐器等实物,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地理课堂的影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PP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立意课前气氛渲染:学生边欣赏边思通过影片引入多媒体播放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片段,请学生思考:这些是我国哪个民族的舞蹈和音乐?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祖国大家庭考教学新授过程:学生明确问题通过自学获得展示图片:后,通过阅读课本和我国民族构成的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小组内可交流讨论知识,使学生首先明确概况,这个过程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培养,提出预习问题:一、我国民族构成: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2、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4、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回答问题的方式采用小组间竞争的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回答问题的过提供资料:方式,既哪个组的同程同时也是展示学全部分析出来了,自我风采的过程,即可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通过竞争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播放视频〈我国的语言和文字〉了解我国语言文字情况。
人教版八上地理1.3民族 教学设计
1.3民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共性和差异,养成各民族和睦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1.我国民族构成、民族分布。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三、教材设计思路本节教材内容设置“中华民族大家庭”和“民族分布特点”两个黑字标题。
“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黑字标题,不但说明我国民族众多的国情,还指出各民族共同造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共建伟大的祖国,特别指出我国宪法规定的民族平等国策,扩展了知识范围,提升了情感教育层次。
“民族分布特点”这一黑字标题,不但根据地图描述我国的民族分布,还分析地图归纳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基于民族分布特点,说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央视主持人”的图片。
问题引领:你知道他们属于我国哪个民族吗?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知识储备还真不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
出示课件—第三节《民族》(承转)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到底有多少个民族,组成了我国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呢?【讲授新课】学习活动一:知中华民族大家庭方法指导:自主阅读课本15页的图文资料,了解我国民族构成、所占比例、民族政策。
问题引领:1.我国共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2.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3.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4.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小组讨论回答:......(教师一边幻灯片展示,一边讲解。
)教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
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
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幻灯片展示图片:几种民族文字“我是中国人”的写法。
初中地理民族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民族优秀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我国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教学难点:1. 民族分布特点的理解和运用2. 民族分布地图的识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分布知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
2.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优秀文化传统。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民族分布的特点,强化记忆。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民族地区的发展案例,如西藏、新疆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民族政策的作用,以及民族地区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3.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建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我国民族分布地图,标注主要民族的分布区域。
2.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的民族背景,增进了解和友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案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民族团结意识得到增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民族文化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特点。
过程:
讲解民族文化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各民族的传统习俗、节日、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民族文化案例分析(20分钟)
- 《中国民族舞蹈》
- 《中国民族绘画》
- 《中国民族建筑》
- 《中国民族饮食文化》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了解当地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
- 研究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庆祝方式。
- 探索民族艺术和工艺品,如剪纸、泥塑、刺绣、陶瓷等,了解其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
- 学生可以撰写阅读笔记、观后感、考察报告等,记录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 学生可以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拓展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研究、比赛、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学术和实践能力。
八、板书设计
2.新课导入: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课堂讲解:讲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特点。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 视频资源:CCTV-10《中华民族》、《地理中国》、《探索发现》等栏目的相关节目。
教案初中地理八上民族
教案初中地理八上民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特点及其分布情况。
2. 掌握我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3. 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能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2. 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观察和分析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的认同感,树立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
2. 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特点及其分布情况。
2. 我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3. 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能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难点:1. 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 掌握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民族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掌握各民族的特点及其分布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重点讲解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以及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4.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5. 地图阅读:学生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找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并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6.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少数民族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7.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其重要性。
9.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调查身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民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示例板书设计:
民族的分布特点
1. 大散居,小聚居
2. 交错杂居
3.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
4. 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1. 民族节日
2. 民族服饰
3. 民族艺术
4. 民族习俗
民族关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介绍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现状。
《中国民族文化大观》:收录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供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
3. 分析民族关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4. 培养尊重、包容多元文化的态度,提升人地协调观。
5. 学会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我国的基本地理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对一年级地理课程中涉及到的地图阅读、数据解读等技能有所掌握。同时,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一些关于民族的基本概念,如民族的定义、分类等。
重点题型整理
1. 请简要描述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答案: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主要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2. 请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答案:如汉族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汉字、书法、京剧等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的藏族的新年、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草原文化等。
人教版初中地理《民族》说课及教案、教学设计
《民族》说课及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一、说教材《民族》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3节,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和分布特点。
本节课既是第二节《人口》的延伸,又为以后深入的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及分布情况;2.能够准确理解并记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风俗,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56个民族的基本构成及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二、说学情学生在之前的学习掌握了我国疆域的范围和人口分布的特征,本节课重点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少数民族分布的特征,八年级的学生思想逐渐成熟,思考问题比较全面,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主要使用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
在整体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少数民族的图片,并提问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位置分布特点,从而引入本节课。
通过展示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欲望。
环节二:讲授新课(一)民族构成自主学习书本5分钟,自学结束选取几位学生进行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我的补充可归纳出我国的民族构成。
简单的知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民族文化展示人民币的图片,各少数民族不仅在文字上有差别其他方面也各不相同,从而进入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内容的学习。
借助人民币既体现地理知识的生活实用性,还可以增加本节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民族》这个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解了民族在地理上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民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人类社会、生物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到民族的定义、分类、分布和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其对不同民族间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民族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常见民族的分布和特征;2. 了解民族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理解民族和国家的关系;3. 培养对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对民族和国家间的关系的理性、客观的态度。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提升其对多元文化的敏感性和接受度;2. 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让其能够对不同民族的历史、现状以及与国家的关系进行逻辑性的思考和交流。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民族尊重和文化包容性,避免对其他民族的批判和偏见;2. 通过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主动性,以及积极解决多元文化冲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民族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民族的分布和特征;3. 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难点:1. 历史和现状对比的阐述;2. 学生对不同民族的认识和尊重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问题、图表、例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其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2.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课件、视频、图片等多种多样的媒介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和视觉效果;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流程1. 热身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现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特征,让学生感知和认识文化多样性。
2. 自主探究:通过问题研讨、图表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民族的定义和分类,并分析常见民族的分布和特征。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族在历史和现状中的地位和发展,理解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4.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对民族和国家的看法和想法,并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和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民族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民族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的民族及其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3. 使学生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我国主要的民族及其分布情况3. 我国的民族政策教学难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的理解和运用2. 我国主要的民族及其分布情况的记忆和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学生通过地图,掌握我国主要的民族及其分布情况。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问题的政策导向。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学生对我国主要的民族及其分布情况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4. 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提高程度。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优秀范文5篇)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
风土人情。
2.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4.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5.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团结、平等是祖国繁荣富强的保证。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的能力的培养教法:阅读欣赏总结教学过程:引:《爱我中华》歌曲新:一、56个民族1.阅读P15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2)各民族比例 3)少数民族4)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2.民族政策:无论人口多少,具有平等的地位二、大杂居与小聚居1.学生读“中华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2.指导学生分析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图中不同符号代表不同民族,多种符号重叠说明大杂居的特点;各民族有主要集中的地区,说明小聚居的特点。
三、民族风情1.学生阅读“那达慕大会”,“泼水节”等阅读材料2.学生收集、交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板书:一、56个民族汉平少数民族等二、大杂居与小聚居三、风土人情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中国的民族教案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次深入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我国地理、历史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针对民族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甚至存在一些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问题,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2.使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运用3.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相关的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对我国民族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的相关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如大杂居、小聚居等,以及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分析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民族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我国民族政策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我国民族政策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学生能够了解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4.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思想,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当堂检测:
1.请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
示例:
```
民族政策民族团结
-------------------------
基本概念重要性
-------------------------
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的風俗习惯
-------------------------
民族团结的实际应用
```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学生能够掌握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
学生可以将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写一篇关于我国民族政策或某一个民族的介绍文章,或者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成果。
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如果有疑问或需要帮助,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拓展,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政策、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文化素养。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民族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民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及民族分布特点2. 我国的民族政策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特点2. 我国的民族政策四、教学难点:1. 民族分布特点的理解与应用2. 民族政策的内涵与实践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发学生对民族分布特点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分析各民族分布的原因。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有关民族政策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政策的理解与感悟。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民族(续)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及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3. 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说明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分布图等。
2. 教材:提供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的相关内容。
3. 案例素材:关于民族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九、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介绍我国的民族及民族分布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意义。
3. 第三课时:分析民族分布特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第四课时:讨论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民族》教案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共性和差异,养成各民族和睦的情感;并能通过判读地图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学习任务及展示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3.民族政策:民族不论大小,一律________。
4.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________,又________发展,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分布特点: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西北和_________地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A.大杂居,小聚居B.主要分布在东南林区
C.分布没有什么规律D.只是分布在五个自治区
4.(1)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四幅图中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_________族,B_________族,C_________族,D_________族。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_________图所示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
B.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C.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D.黎族主要分布在广东省
2.下列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组合中,正确的是()
A.黎族——云南哈萨克族——南疆
B.朝鲜族——吉林东部高山族——台湾
C.回族——甘肃傣族——广西
D.维吾尔族——南疆满族——华北
3.下面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2.民族自治: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如_________、自治州、
初二地理上册民族教案
初二地理上册民族教课方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1.3 《民族》教课方案】《民族》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我公民族的构成状况。
2.认识到我国一个一致的民族国家。
3.认识我国一些主要少量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经过读图总结我国的民族散布特点,初步学会借助地图及资料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我国的少量民族政策,建立各少量民族一律同等相互尊敬,共同保护祖国一致的正确看法。
【要点与难点】1.我公民族的基本构成、民族的散布特点。
2.充足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课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读图剖析。
【教课过程】一、兴趣情形导入“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从歌词你知道吗:中华民族大家庭有多少个民族?这些民族是如何散布的?在人口数目上又存在着哪些差别?此图所示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互动回答进入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一)中华民族大家庭1.我国的民族构成(1)自主学习:读56 个民族人口构成状况统计图及教材p15 页第一、二段,回答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 55 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2)1)少量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族?(壮族,超出1600 万人)2)少量民族中人口超出500 万的有哪些?(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3)有些少量民族人口极少,不到 1 万人。
如珞巴族、赫哲族等。
思想拓展:比较我国的民族构成与日本的差别我国:多民族国家,共有56 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部分。
日本:民族构成比较单调,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2.民族地位: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同等。
读图,领会“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同等”3.民族文化(1)语言:阅读资料认识我国的民族语言。
(2)文字:读图认识几种民族文字对“我爱中国”的写法及奖状上的民族文字。
(说了然多样的民族文字是祖国绚烂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3)传统节日1)观看视频:傣族的泼水节2)读图,你知道以下各图中分别反应了我国哪些民族的文化特点吗?藏族雪顿节、傣族泼水节、回族开斋节、蒙古族那达慕节、高峰族丰产节、汉族元宵节3)思想拓展:少量民族的乐器、重要节日或传统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
第三节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作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合作意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意和展示个性的空间。
通过民族服装以及民族歌舞表演,认识人民币上的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准备一分钟的民族舞蹈。
教师准备:制作“中国民族资源库”网页课件、印有民族图案的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
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哼唱。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新课导入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
【学生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唤起学生参与意识;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新课教学
【板书】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中国民族的数量及构成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展示】网络课件
由于本课是一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所以教师要先给学生展示说明本课件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示范】在课件右边的民族概况中找到中国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2%,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成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
【板书】56个民族,汉族占92%,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提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500万?
【学生活动】利用网络课件寻找答案,熟悉课件的使用(要求学生单人操作电脑,教师在教室内询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归纳】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600万,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数量也较多,超过了500万。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从众多的素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并熟悉网络课件的操作和使用,为下面各环节做好准备。
【承转】中国各民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中国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
【布置任务】在你们面前的电脑课件里,老师收集了各民族灿烂多姿的风土民情,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民族,在课件网络中找出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
【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小组的电子作品,我们看看哪个组的作品最好。
电脑水平很高的同学还可以利用我提供的网址,找到更丰富的民族风情。
2.完成表格时,可以在网络上选择你需要的内容复制,然后粘贴在表格里。
不仅可以粘贴文字,还可以粘贴图片,甚至视频资料也可以粘贴到表格,这能使你们的作品更加精彩。
【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工合作,利用网络完成电子作品(教师在教室询查,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完成电子作品,控制好时间)。
【展示作品】学生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所选的民族各方面的风土民情向全班展示,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适时的进行作品评价)。
【评比】学生发言,共同评出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电子作品。
【板书】2.民族分布特点
【读图】“中国民族的分布”图。
【思考】中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活动】根据课堂任务,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提取、归纳和总结。
【学生发言】通过查找资料,回答上述问题。
【归纳】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汉族人口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个少数民族。
总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结合课本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回顾思考】我国有哪些民族自治区?
【总结】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每级都有民族自治地方,省级行政区中共有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提问】这体现了我国在对待民族问题上是什么态度,我国目前的多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
【总结】我国各民族无论大小,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
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今天的收获,或者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中华民族的祝福。
【学生发言】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并鼓励学生)。
●课堂体验
【图片交流】学生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图片。
【时装舞蹈秀】学生课前准备的民族服装或民族舞蹈表演(教师注意控制节目数量和时间,调控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一个舞台展露才华,融洽情感。
●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任选一题:
1.拍摄制作民族采风记录片或图片展(摄影爱好者)。
2.制作简介中国民族的网页或课件(电脑爱好者)。
3.考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推出一项旅游项目并设计出宣传单(广告爱好者)。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国民族的数量及构成:56个民族,汉族占92%,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二、民族分布特点
总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