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十六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子规之兄友弟恭,孝在其中
弟子规之兄友弟恭,孝在其中弟子规之兄友弟恭,孝在其中【原典】: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释义】:哥哥姐姐要关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要恭敬哥哥姐姐;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团结同事,更好地融入团队在这里,《弟子规》想要传达的一个意思是,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要友爱,反过来,做弟弟妹妹的,对于哥哥姐姐要尊重甚至是恭敬。
这样一来,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那么整个家庭就会少很多烦恼、多很多快乐,全家其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也就在其中了。
在古代,崇尚的是多子多福,所以一般家庭中,孩子都不会太少,这就出现了一个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当他们还小的时候,对于父母来说问题并不突出,但是一旦长大成人,如果兄弟姐妹之间有矛盾,那么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就是非常大的问题了。
兄弟姐妹可能只是因为一个苹果或者一个玩具相互之间出现吵架之类的现象,这些都是小事。
但是,待这些孩子们长大之后,可能就会因为家产的分割,赡养父母的义务分配等问题出现矛盾,甚至有的会因此反目成仇,这对于父母来说,是很令他们伤心的。
所以,在古代,从小就教育孩子们,在“孝”之后,一定要“悌”,而且一般情况下,“孝悌”是并称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看,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做到“悌”,其实也是尽孝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环。
悌,按照一些词典的解释,是“敬爱哥哥”。
因为在古代,女性是没有太高的地位的,这属于封建文化的糟粕,按现在标准当然不可取。
但是,它表达出了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悌是单纯针对兄弟来说的,《说文解字》就说“悌,善兄弟也”,贾谊在《道术》中说得更清楚:“弟爱兄之悌。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悌”的内容发生了改变。
逐渐不再单指兄弟之间,后来发展为凡是敬重长上,都可以叫做“悌”。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发展地认为,悌,就是兄弟姐妹之间恭敬友爱,与朋友一团和气,与领导、同事和睦相处。
例如在单位里,我们都知道,要尊重领导,而且做到这一点似乎相对并不难。
弟子规第十六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规第⼗六讲-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弟⼦规》第⼗六讲-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讲课时间:⼆00九年⼗⼀⽉⼆⼗⼀⽇地点:新闸路⼀授课⽼师⼼理准备1 真诚⼼:愿做弘扬弟⼦规的⼀颗⽕种。
⽤圣贤的智慧指引⾃⼰的讲课。
2 清静⼼:忘我。
3 平等⼼:有教⽆类,⽆论年龄、宗教、相识与否都是奉献的对象。
4 正觉⼼:存出世的⼼做⼊世的事。
5 慈悲⼼:愿来的⼈都能真正受益。
愿天下⼈都有⽆怨⽆悔、幸福美满的⼈⽣。
⼆教学⽬标1 教学对象: 3到15岁。
2 教学重点:对“道”、“友”、“恭”、“睦”的理解。
3 教学难点:理解“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和如何在⽣活中实践。
三教学辅助1 讲故事《孔融让梨》2动画⽚《李勋焚须》教学过程:⼀全篇朗读要求:⼿指点读诵读可以静⼼,学⽣到达有先后,9点开始授课⽼师带领⼤家朗读,训导⽼师指引迟到的学⽣进⼊教室后马上跟读。
⼆师⽣问好1训导⽼师选出⼩班长感⼝令:“起⽴,给⽼师们⾏礼。
”2全体学⽣站⽴鞠躬。
3⽼师们回礼。
三开宗明义1强调学习弟⼦规的重要性2读书志在圣贤各⾔⽽志3我们在家要孝顺⽗母,就是离开家⾥,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为从第⼋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相处。
我们每⼀个⼈都不能离开社会⽽⾃⼰独居。
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举⽌,都要特别的留⼼注意。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篇“出则悌”。
四引⼊1出⽰学习的内容“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2朗读五学习“兄道友”(⼀)解释道:⽅法、道义、准则的意思。
友:1,亲爱、友爱;2,帮助、协助;3,和顺。
兄道友:作为兄长的要以友爱、友善为⾏为准则。
弟道恭:作为弟弟的要以恭敬、恭顺作为⾏为准则。
“兄道友,弟道恭”就是告诉我们在家⾥我们⾸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兄道友1解释:“兄道友”,告诉我们做哥哥和姐姐的如何来跟弟弟妹妹相处。
“兄道友”的“友”有三层含义,第⼀,亲爱、友爱,做哥姐的要亲爱、友爱⾃⼰的弟弟妹妹;第⼆,帮助、协助,弟弟妹妹未成年时做哥姐的要在⽣活、学习上帮助弟弟妹妹,成年后更是要本事⼤运⽓好些的哥姐就要尽可能地多帮帮本事⼩,运⽓差些的弟弟妹妹,不可给各过各的⽇⼦;第三,和顺,兄弟姐妹间相处难免起⽭盾,⽣事端,作为年龄稍长⼀⽅的哥姐尤其是⽼⼤,有责任调解,缓和,不使家庭成员间⽭盾激化,使兄弟姐妹间能够和睦相处,使兄弟姐妹们能够和⽗母和睦相处,同尽孝道。
弟子规讲义——出则悌
弟子规讲义——出则悌出则悌引子〈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我们在“入则孝”得部分讲完了孩子在家里应该怎么与父母相处,应该遵守哪些规矩礼节。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出则悌”得学习。
什么就是“悌”呢?“悌”得本意就是“敬爱兄长”,泛指“尊敬长辈”。
“出则悌”讲得就是,家中得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我们与长辈在一起应该遵守什么规矩。
“悌道”实际上就就是“孝道”得延续,因此古人往往把“孝”“悌”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得标准,并视之为做人得根本。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就是真正做到了“悌”呢?在古代,《弟子规》要求孩子与长辈在一起得时候,遵守哪些规范?注意哪些礼节?而我们今天与长辈交往得时候,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我们来瞧《弟子规》在“出则悌”得部分就是怎么要求得。
、传统中国得家族意识非常强,一个家族几百口人住在一起。
包括爷爷奶奶、叔叔大爷、表哥表弟都住在一起。
“悌道”对于维系传统社会家族与睦,起到了巨大得作用。
可就是在现代社会,像中国古代那样庞大得家族已经很少了。
现在我们得家庭一般就就是爸爸妈妈与小朋友三口人,我们小朋友大多就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很多人都没有兄弟姐妹,那这就是不就是就就是说“悌道”这种传统美德,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呢?当然不就是,在现代社会中“悌”得思想更应该推广为同学、朋友之间得尊重友爱。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这句话得意思就就是在家要好好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解释:当哥哥姐姐得要友爱弟妹,作弟妹得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与睦相处,一家人与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弟子规之出则悌》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出则悌》译文做兄长的应该善待弟弟,当弟弟的应该恭敬兄长。
兄友弟恭,父母心中就快乐。
孝道就在其中了。
兄弟之间少计较财物,就不会有怨恨。
说话时能包容忍让,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生活中饮食、坐卧、行走,应谦虚礼让,长幼有序。
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有事呼唤他人,就应该立即替长辈传达,如果那人不在,自己应当主动帮忙。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谦恭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路上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好,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就恭恭敬敬退后站立,等长辈离去。
不论骑马或乘车,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辈大约离开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辈站立时,晚辈应陪立,不可以先坐下来。
如果长辈坐定,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与长辈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但是回答的音量太小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有事到长辈面前,应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
长辈问话时,应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
对待叔叔伯伯等长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兄长一样友爱。
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
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
导读:本文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xiōng dào yǒudìdào gōngxiōng dìmùxiào zài zhōng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cái wùqīngyuàn héshēngyán yǔrěnfèn zìmǐn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言语为福祸之门。
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可见言语之重要。
)。
【问学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问学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展开全文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道友弟道恭
【译】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
兄弟睦孝在中
【译】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我们已经长大,离开了父母的怀抱,面临着要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
从上学到工作,都要遵守兄友弟恭的原则。
对同学、朋友和同事都要尊敬友爱,不可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当你改变了思维模式,会发现这世界原本属于你,热情、真诚、负责任地对人,是我们生活快乐的一剂良方。
兄弟和睦、家庭幸福、与同学或同事友好相处,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也是对父母孝敬的延伸。
有的人不遵守规矩而且经常挑拨关系,把一个团体搞得离心离德、乌烟瘴气,这是小人行为。
伤害自己的同时也是在毁伤父母,是与孝敬的背离,父母会伤心甚至哭泣,只是你暂时没有看到罢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是打造凝聚力的必要法宝,而对于财物的取舍,却能体现人的品德和为人之道。
《问学弟子规》
演播:张建云王子申
出版发行:山东友谊出版社。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对应的国学故事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对应的国学故事1.【问题】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对应的国学故事【答案】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白话翻译】做兄长的要关爱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
兄弟之间和睦友爱,孝道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解释】《弟子规》要求兄弟之间要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兄弟间能够做到兄友弟恭,那父母就不用为兄弟二人的关系操心了。
这样无疑就减少了父母的烦恼,这不仅是兄弟之“悌”,也是对父母的“孝”。
作为兄姊,“悌”之道在于关爱弟妹;作为弟妹,“悌”之道在于尊敬兄姊。
古往今来,历史上流传的孝悌故事有很多,孔融让梨就是其中的一个。
孔融让梨之所以能成为兄弟间友爱的故事典范,就是因为孔融作为弟弟,能够主动将更好的东西让出去,这是一般年幼的孩子所办不到的,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事实上,谦让的品德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通过德行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这也正是《弟子规》的训蒙意义之所在。
【解读】兄弟不睦,家庭不和《颜氏家训》有这样的说法:“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不会关心、爱护自己的侄子女,侄子女之间也不会有感情,家族中子侄辈就会亲情淡漠,关系疏远。
这些朴素却非常重要的道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在晋朝,有个小孩叫庾衮,刚好他们村落有瘟疫。
他的兄弟已经死了几个,另外有一个兄弟已经卧病在床。
为了不至于让孩子都死掉,长辈们要带着一些孩子赶快离去。
结果这个庾衮不愿意走,他说:“我不能放下我的兄长不管。
”长辈们一再劝说:“这太危险了,我们走!”他就对这些长辈说:“我天生不怕病,你们就让我留下来吧吧!”最后,长辈拗不过他,只好依他了。
就这样,庾衮亲自帮他的哥哥熬药,常常半夜还在其他兄长的灵前痛哭。
后来,由于他这份对兄弟的友爱,他的哥哥竟然奇迹般地好起来了。
在唐朝,有一位大臣叫李责,其实他的原名不姓李,姓徐,因为对国家有功,所以李世民赐他国姓叫李责。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是第二篇“出则悌”。
首先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入则孝”着重讲的是对父母的态度、行为和思想;这一篇讲的是对孝顺的一个延伸,不光要对父母好,对兄弟姐妹也要做到恭敬、相爱、相亲。
现在,我们都很自私。
记得几年前,有一户人家很有钱,家里有两个孩子。
大儿子上了大学,小儿子才14岁。
不幸的是,大儿子死于车祸。
父母已经很难过了,但更让他们难过的是小儿子的态度。
哥哥活着的时候,哥哥整天跟哥哥发脾气。
没想到哥哥死后,哥哥不是难过,而是高兴,因为他觉得一旦哥哥死了,就没人再和他争财产了。
当我看到这个孩子时,我告诉他,世界上有56亿人。
有多少你最亲近的亲戚?他掰着手指头数了数,说父母,如果要加上你死去的哥哥,就是三个。
我说56亿人只有三个亲人,那你还觉得你哥多余吗?他突然意识到他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想过。
因为他认为他哥哥很聪明,所以他父亲总是支持他哥哥做的任何决定。
所以他从小就对哥哥有仇,直到哥哥去世他都不开心。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有如此重的嫉恨心和憎恨心,说实话,我觉得是父母的教育有误。
因为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纯洁和善良的,可却被我们培养成了自私自利、充满憎恨和嫉妒心的人,这都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过失。
我们不要认为《弟子规》是小朋友学的,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认真学习的人生准则。
《弟子规》上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才能和睦相处,一家人才能其乐融融,父母也自然就欢喜,孝道也就体现在其中。
我们应该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尤其是我们自己的家人,我们不应该抓住不放。
如果我们真的宽容,我们的生活中就不会有敌人,没有烦恼,也不会有更牢固的家庭纽带。
如果我们都学会理解和宽容,那么夫妻就不会离婚,兄弟就不会反目成仇。
我常说兄弟姐妹有今生无来世。
血浓于水,所以我们必须相爱。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兄弟姐妹真的不跟敌人来往。
少儿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少儿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导语:《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少儿及解释,欢迎借鉴!〈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说: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古诗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翻译赏析
古诗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翻译赏析“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翻译】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弟妹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而减少冲突。
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说明】兄弟姐妹同为父母所生,情同手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能尽悌道也就是尽孝道。
现在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些悲哀的现象,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好几个儿女养大,到父母老了需要儿女照顾时,谁都不愿意承担赡养的义务。
父母过世后,儿女之间又为了互相争夺财产,告上了法庭,甚至兄弟姐妹变成了仇人,全把父母的教诲忘在脑后。
这是大不孝啊!想想父母在世时为我们操劳一生,走后在天之灵都无法得到安息,这是多么令父母操心、悲伤、蒙羞的事情啊。
【详解】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
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
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
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
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
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象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
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
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
出则悌全文及翻译
出则悌全文及翻译《弟子规》出则悌全文解释:1、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长的要关爱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
兄弟之间和睦友爱,孝道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2、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在关涉利益的财物方面看得比较轻,哪里还会产生怨气呢?在言语交谈方面说得有度有礼,怨愤自然会消失无踪。
3、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吃喝用饭的时候,或是坐下行走的时候,都要让长辈在前,由长辈先开始,让晚辈在后,由晚辈后进行。
4、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长辈呼唤人,应立即代替长辈传唤,要是那人恰好不在,那自己应立即到长辈面前告知,并询问长辈自己能否帮忙。
5、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尊敬的长辈,不能直呼其名讳;在尊敬的长辈面前,不要显摆自己的本领。
6、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在路上碰见长辈,要快速地走上前去作揖致礼,长辈如果没有说什么以示训诫,那便在行礼完毕后后退几步,在一旁恭敬地站着。
7、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遇见长辈的时候,如果在骑马那就应该下马,如果在乘坐马车那就该下车,等长辈经过了依然要在原地等候目送,直到长辈离自己百多步的距离以后才继续自己的行程。
8、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能坐着。
长辈坐下了,晚辈得了长辈的吩咐准许才能坐下。
9、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在尊敬的长辈面前,说话的声音要低沉,不能喧闹,但也不能低弱到听不见的程度,那样反而不适宜。
10、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前去面见长辈时,一定要快步走向前;跟长辈告退时,一定要慢慢地往后退下。
长辈问话,一定要站起来恭敬地回答,视线不能随意转动、飘忽不定。
11、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别人的父辈叔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辈叔伯一样;对待别人的兄弟姐妹,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弟子规》出则悌:兄弟睦,孝在中。
《弟子规》出则悌: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睦,孝在中’。
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
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
这一条可以说:兄弟姐妹之间,要做到互相的友爱、互相的恭敬,正所谓兄友弟恭。
为什么要兄友弟恭呢?因为兄弟和睦,孝就在其中了。
父母看到儿女和谐团结,那是最高兴的、最开心的。
所以,兄弟姐妹之间,要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兄友弟恭的样子,这也是孝顺父母。
我们现在常常在报纸上会看到一些悲哀的现象,那就是看到父母的财产,儿女之间互相的争夺,可能父母一死,这兄弟姐妹就上法庭打官司了,全把父母的养育之恩忘在脑后,为了财产、为了利益去争夺。
有的父母还在的,儿女之间互相都推托责任。
那么在父母眼中,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情啊。
当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缺少了伦理道德的教育。
如果能够把孝悌的故事加以宣扬,让全民重视道德教育,相信社会风气扭转并不是难事。
在家里能够对父母养成一个孝顺的心,自然就能够对兄长、对于师长也能够敬顺,那么对兄长的敬顺也是对父母的孝顺,因为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和和睦睦、互相团结、互相关怀、互相爱护;到学校去求学,父母也希望我们对老师尊重,因为尊师就是重道,对老师能够恭敬,那么就是对道业、对学业重视,所以才能够学到真实的学问;而踏入了社会也自然把这种恭顺的态度带进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所以对领导、长上也有一种恭敬的心,自然我们的工作关系会很和谐,工作的也很欢喜,效率也会很高,工作就会有成绩。
扩而展之,对社会上的一切长辈,比我们年长的,我们也要对他恭敬、为他服务,这些都是“弟道”。
弟子规之三友爱篇
《弟子规》<友爱>篇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译文】做哥哥的应该关心、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应该尊敬哥哥;如果兄弟能够和睦相处,孝道就在其中了。
兄弟之间如果将财物都看得很轻,那么怨恨从哪里生出?彼此在言语上多些忍让,怒气自然也就无影无踪了。
【小故事】煮豆燃萁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与弟弟曹彰、曹植,皆为曹操与卞太后所生之子。
兄弟三人各有所长,大哥曹丕颇有文采;二弟曹彰勇力过人,力大无比;三弟曹植才高八斗,名动天下。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王位,大权在握,没有想到要同兄弟相亲相爱,反倒忧心忡忡,担心他们夺了自己的帝位。
于是曹丕诱骗任城王曹彰吃毒枣而死。
太后闻知,解救不及,痛哭流涕,又命曹丕许诺,唯恐曹丕又害了小儿子曹植。
曹丕虽然当时不得动手,但是心中一直怀恨,总想除掉曹植。
他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办法,对曹植说,天下人都说你才高八斗,今天让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
作不出来,那就是徒有虚名,欺骗世人,当处以重刑。
曹植心如刀绞,他缓缓踱了两步,作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心中又是羞惭又是恼恨,无可奈何,只得挥挥手让曹植走了。
而曹植这比喻兄弟相煎的《七步诗》自此便流传下来,成为后世人的警戒。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译文】或者是喝水吃饭,或者是坐卧行走,都要长者在前,晚辈在后。
长辈叫人的时候,你要立刻代替长辈呼叫;如果要叫的人不在,你自己要赶紧到长辈跟前报到。
称呼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在长辈面前不可夸耀自己的才能。
【小故事】糟糠之妻明朝江苏无锡一带有一个叫夏诚明的人,家中贫困,一家人过着清苦的日子。
刚好赶上荒年,一家人累死累活还挣不够口粮,夏诚明只好上外地找工,挣回工钱来养家。
壮劳力出了门,上有年迈的公婆,下还有嗷嗷待哺的幼儿,妻子王氏独自操持全家。
王氏日夜不停地纺纱织布,贴补家用,可是依旧入不敷出。
弟子规兄道友_弟道恭。兄弟睦_孝在中.20页ppt
方法 准则
弟道恭
弟弟
恭敬、 有礼貌
讲故事 孔融让梨
弟弟 和睦 兄弟睦 哥哥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29
孝在中
兄弟姐妹的和睦相处就 是对父母的孝顺。
• 温公爱兄
• 温公即司马光,司马光的哥哥,字伯康, 名旦,兄弟两人的感情特别地好。当司马 光退居在洛阳的时候,每次返乡探亲,总 会探望兄长,他对哥哥既敬重又倍极关怀。 当时伯康已八十岁了,而司马光也年事不 小,但侍奉兄长就如同事奉父亲一样地尽 心尽力。尤其老人家体质羸弱,消化不佳, 为保康健常需少量多餐,故照顾颇为费神。
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温公总会亲切地问 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东 西?」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照 顾婴儿般地无微不至。当季节的交替,气 候极其不稳,老人最怕的是着凉。所以天 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兄长的 背,并关切地问道:「衣服会不会太薄? 会不会冷?」随时都注意到哥哥的衣服是 不是足够保暖。日日嘘寒问暖,兄弟间的 情怀自然地流露,这是何等地温馨感人!
弟子规
兄道友弟道恭
为
为
万
往
世
圣
开
继
太
绝
平
学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方法 准则
1亲爱、友爱
兄道友 2帮助、协助
哥哥
3和顺
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
汉 孝 弟 许 武
《李勋焚须 》
唐朝有一个名叫李勋的宰相,当他 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有 一次,他的姐姐生病了,李绩就亲自到厨 房为姐姐烧火煮粥。谁知烧火煮粥的过程 中,一阵回风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姐姐 知道了这件事, 埋怨他说,家里仆人这么 多,你又何必亲自去煮粥呢?看把你烧成 这样!李绩回答道,哪里是没有人的原因, 只是顾念到如今姐姐老了,我也老了,即 使我想再为姐姐多煮几次粥,还能吗?
弟子规兄道友_弟道恭。兄弟睦_孝在中.23页ppt
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温公总会亲切地问 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东 西?」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照 顾婴儿般地无微不至。当季节的交替,气 候极其不稳,老人最怕的是着凉。所以天 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兄长的 背,并关切地问道:「衣服会不会太薄? 会不会冷?」随时都注意到哥哥的衣服是 不是足够保暖。日日嘘寒问暖,兄弟间的 情怀自然地流露,这是何等地温馨感人!
《李绩焚须 》
唐朝有一个名叫李绩的宰相,当他年老 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姐姐。有一次, 他的姐姐生病了,李绩就亲自到厨房为姐 姐烧火煮粥。谁知烧火煮粥的过程中,一 阵回风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姐姐知道了 这件事, 埋怨他说,家里仆人这么多,你 又何必亲自去煮粥呢?看把你烧成这样! 李绩回答道,哪里是没有人的原因,只是 顾念到如今姐姐老了,我也老了,即使我 想再为姐姐多煮几次粥,还能吗?
弟子规
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友弟道恭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方法 准则
1亲爱、友爱 2帮助、协助 3和顺
兄道友
哥哥
讲故事
许 武 教 弟
• 汉朝时候,有个叫许武的人,父亲早 死,而两个弟弟许晏、许普还年幼。 许武每每耕田劳作的时候,都叫来两 个弟弟看着,怕他们日后学不到生存 的本事。晚上,他就在灯下教两个弟 弟读书识字。若两个弟弟不听话,他 就自己跪在宗族牌坊下告罪,认为是 自己教得不得力。后来,许武被荐举 为孝廉.
• 唐李勣,字懋功,本姓徐,太宗赐姓李, 以功封英国公。初为仆射时,其姐病,勣 亲为燃火煮粥。风回,焚其须,姐曰,仆 妾多矣,何自苦如此。勣曰,岂为无人耶, 顾今姐年老,勣亦老,虽欲数为姐煮粥, 其可得乎。 • 李文耕曰,姊妹出嫁,服降弟兄一等, 然固我之同气也。况父母牵挂,尤多在于 女儿,爱父母未有不爱及姊妹者。李仆射 为姐煮粥,焚须不顾,读其对姐数语,恺 恻之思,溢于言外,令人凄然生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第十六讲-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讲课时间: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地点:新闸路一授课老师心理准备1真诚心:愿做弘扬弟子规的一颗火种。
用圣贤的智慧指引自己的讲课。
2清静心:忘我。
3平等心:有教无类,无论年龄、宗教、相识与否都是奉献的对象。
4正觉心:存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5慈悲心:愿来的人都能真正受益。
愿天下人都有无怨无悔、幸福美满的人生。
二教学目标1 教学对象:3到15岁。
2 教学重点:对“道”、“友”、“恭”、“睦”的理解。
3 教学难点:理解“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和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三教学辅助1 讲故事《孔融让梨》2动画片《李勋焚须》教学过程:一全篇朗读要求:手指点读诵读可以静心,学生到达有先后,9点开始授课老师带领大家朗读,训导老师指引迟到的学生进入教室后马上跟读。
二师生问好1训导老师选出小班长感口令:“起立,给老师们行礼。
”2全体学生站立鞠躬。
3老师们回礼。
三开宗明义1强调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性2读书志在圣贤各言而志3我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
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二篇“出则悌”。
四引入1出示学习的内容“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2朗读五学习“兄道友”(一)解释道:方法、道义、准则的意思。
友:1,亲爱、友爱;2,帮助、协助;3,和顺。
兄道友:作为兄长的要以友爱、友善为行为准则。
弟道恭:作为弟弟的要以恭敬、恭顺作为行为准则。
“兄道友,弟道恭”就是告诉我们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二)兄道友1解释:“兄道友”,告诉我们做哥哥和姐姐的如何来跟弟弟妹妹相处。
“兄道友”的“友”有三层含义,第一,亲爱、友爱,做哥姐的要亲爱、友爱自己的弟弟妹妹;第二,帮助、协助,弟弟妹妹未成年时做哥姐的要在生活、学习上帮助弟弟妹妹,成年后更是要本事大运气好些的哥姐就要尽可能地多帮帮本事小,运气差些的弟弟妹妹,不可给各过各的日子;第三,和顺,兄弟姐妹间相处难免起矛盾,生事端,作为年龄稍长一方的哥姐尤其是老大,有责任调解,缓和,不使家庭成员间矛盾激化,使兄弟姐妹间能够和睦相处,使兄弟姐妹们能够和父母和睦相处,同尽孝道。
2讲故事:汉朝时的许武,被乡人推举为孝廉,官运一帆风顺,但他的两个弟弟许晏和许普,却仍默默无闻。
许武为了让两个弟弟早日成名,有一天,就对两个弟弟说:“我想和你们分家,你们看如何?”两个弟弟表示无异议,许武于是将家产分成3份,把肥田、大宅都分在自己名下,并且挑选体力强健的奴婢收为己用,而将体弱多病的奴仆分给弟弟,两个弟弟都没有说什么。
正因如此,当时乡里父老都称赞两个弟弟对兄长的礼让,而轻视许武的贪财,不久,许晏和许普果然盛名远播,并被乡人推举为孝廉,分派官职。
一段日子后,许武就召集家里人说:“我曾侥幸被推举为孝廉任官,但我两个弟弟却都无法踏入仕途,我为了让弟弟能有机会被选为孝廉,就要求分家并且自己多分家产,自己背负不好的名声。
现在我的愿望都已达成,我希望能重新再分家产。
”于是把自己以前多取的部分还给两个弟弟。
原来哥哥不是贪财,而是为了弟弟的名誉而情愿暂时背负上不义的名声。
让财容易,让名难。
3 小结既然为人哥姐,为人弟妹,就应知道为人哥姐,弟妹的方法,否则很容易闹出矛盾来。
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六学习“弟道恭”1 解释:“弟道恭”的“恭”是恭敬,有礼貌的意思,“弟道恭”告诉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因为兄弟姐妹之间年龄相差一般不太大,作为弟弟妹妹不应年龄差距不大而对哥姐不恭不敬的。
因为心不恭,难免在话语行动上不敬,难免无礼,这就容易起事端,造成不和。
2图片: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
3讲故事“孔融让梨”4看动画片“李勋焚须”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勋。
唐朝有一个名叫李勋的宰相,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
有一次,他的姐姐生病了,李绩就亲自到厨房为姐姐烧火煮粥。
谁知烧火煮粥的过程中,一阵回风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
姐姐知道了这件事,埋怨他说,家里仆人这么多,你又何必亲自去煮粥呢?看把你烧成这样!李绩回答道,哪里是没有人的原因,只是顾念到如今姐姐老了,我也老了,即使我想再为姐姐多煮几次粥,还能吗?5小结「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
既然为人哥姐,为人弟妹,就应知道为人哥姐,弟妹的方法,否则很容易闹出矛盾来。
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七学习“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
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
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
兄弟姐妹和睦了父母亲自然也就欢喜放心了。
八环保知识1.一次性筷子的隐性危害2.提倡自带筷子3.宣传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九作业分享记录日记十师生行礼下课附录:1 《荀子君道》中说:“请问怎样做一个哥哥?”回答是:“要仁慈地爱护弟妹,帮助弟妹,并不让弟妹们生矛盾。
”“请问怎样做一个弟弟?”回答是:“要恭敬地顺服哥姐,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荀子君道》请问为人兄?曰:慈爱而见友。
请问为人弟?曰:敬诎而不苟。
)2卜式不吝钱财帮助弟弟《汉书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
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
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3《二十四悌李绩焚须》唐李绩,本姓徐,太宗赐姓李,以功封英国公。
初为仆射时,其姐病,绩亲为燃火煮粥。
风回,焚其须,姐曰,仆妾多矣,何自苦如此。
绩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姐年老,绩亦老,虽欲数为姐煮粥,其可得乎。
)4阿豺折箭阿豺有儿子二十个。
一天,阿豺对儿子们说:“你们各给我一枝箭来。
”阿豺叫他胞弟慕利延:“你取十九枝箭一同折断。
”慕利延无法折断。
阿豺又说:“你取一枝箭来折断。
”慕利延折了一枝箭。
阿豺对儿子们说:“你们知道吗?单箭易折,可要是许多箭合在一起,要想弄断它们就难了。
”5许武许武是后汉阳羡(汉朝的县名,今江苏宜兴城南)人,得太守第五伦选拔为孝廉。
许武因为两个弟弟许晏和许普尚未有美德为人所知,很想使他们也成名,就想了一个方法,对他们说:“在礼里有许可兄弟分居的。
”于是,就把财产分为三分,自己取去肥沃的田地,广阔的住宅,而给弟弟们的土地是贫瘠的,屋宇是破败窄少的。
邻里都称赞他的弟弟们真能礼让,而鄙视许武的贪婪。
因此,许晏和许普都得选举。
这时,许武召集宗族的人来,流着泪说:“我因为早得名位,而两个弟弟未得成立,所以籍分产一事而自取污名和讥诮。
多年来,我代他们理财,所得已经增加到前时的三倍了,现在我应当全部归还他们。
”全郡的人知道了,无不一致称赞他,后来他的官做到长乐少府(长乐,宫名。
少府,官名。
宫中之官)。
6汉时的河南人卜式,主要靠种田、放牧为生。
他有个小弟弟,弟弟长大后,卜式就和弟弟分家了,然而分家时他只要了一百多只羊,家里的田地、房屋等财产统统都给了弟弟。
分完家,他就赶着自己的一百多只羊进山了,十多年时间过去了,经过卜式的精心饲养,羊逐渐发展到了一千多只,他自己也购置了田地、房屋等财产。
可不知怎么搞的,十几年时间里,弟弟却把当初所分得的家产全部败光了,卜式一看,就屡次把自己的财产又重新分与了弟弟。
7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子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