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行政责任论文
医疗法律案例及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一起患者知情同意权争议案为切入点,分析了医疗法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案例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医疗法律在保护患者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医疗法律;知情同意权;案例分析;权益保护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纠纷案件逐年增多。
其中,患者知情同意权争议案件尤为突出。
患者知情同意权是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医疗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一起患者知情同意权争议案为例,对医疗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2019年,某患者因肺部感染入住某医院。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经医院会诊后决定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然而,在手术前,医院未向患者或其家属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医院未履行告知义务,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遂将医院诉至法院。
三、案例分析1. 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医院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治疗风险等情况进行充分告知,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同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3. 案件分析(1)医院未履行告知义务。
本案中,医院在手术前未向患者或其家属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违反了《侵权责任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2)患者知情同意权被侵犯。
由于医院未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及其家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知情同意权受到侵犯。
(3)医院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院因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患者权益受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完善建议1. 加强医疗法律宣传教育。
医疗案件法律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对医患关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以医疗纠纷案件为研究对象,从法律角度分析医疗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处理方法,以期为我国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有益借鉴。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出现暴力伤医事件。
医疗纠纷案件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痛苦,也给医疗机构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对医疗纠纷案件进行法律分析,探讨其特点、成因及处理方法,对于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疗案件的特点1. 案件类型多样医疗纠纷案件涉及医疗行为、医疗事故、医疗侵权等多个方面,包括医疗过失、医疗过错、医疗欺诈等。
这些案件类型繁多,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
2. 案件证据复杂医疗纠纷案件往往涉及医学专业知识,证据收集难度较大。
一方面,患者需提供医疗记录、病历资料等证据;另一方面,医疗机构需提供诊疗过程、医疗行为等相关证据。
此外,部分案件还需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3. 案件审理周期长由于医疗纠纷案件涉及专业知识,审理难度较大,审理周期相对较长。
同时,部分案件还需进行鉴定,进一步延长了审理周期。
4. 案件社会影响大医疗纠纷案件往往引发社会关注,影响医患关系和社会稳定。
因此,对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需谨慎、公正。
三、医疗案件成因1. 医疗机构管理不善部分医疗机构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医疗质量不高、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医疗纠纷案件频发。
2. 医患沟通不畅医患沟通不畅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沟通技巧,未能及时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等信息,导致患者对医疗行为产生误解。
3. 医疗费用问题医疗费用问题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部分患者对医疗费用产生异议,认为医疗机构存在乱收费、过度医疗等问题。
4. 医疗法规不完善我国医疗法规尚不完善,部分条款存在模糊地带,导致医疗纠纷案件处理难度加大。
关于医疗事故的论文3000字
关于医疗事故的论文3000字篇一:医疗纠纷事故毕业论文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减少医疗纠纷事故【摘要】:我国的医患矛盾一度尖锐复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由于医患双方地位不平等,举证责任难度不同,有必要在一般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之外规定一项特殊的制度来保护医疗纠纷中弱势群体的利益。
对此,《民事证据规定》连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对医疗纠纷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并且也对医疗纠纷的构成,医方举证责任的免除等有关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具体适用事项作了相关规定。
这一制度使医患双方处于相对公平的诉讼地位,大大降低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司法效率。
但是另一方面又具有对医方,患方分别有所不公,阻碍医学进步,导致滥诉等种种弊端。
对此,应当加强医院的规范性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险制度,设立医疗赔偿基金来完善我国的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关键词】:举证责任;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弊端;完善。
医院的服务水平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医疗纠纷事故也是社会热点之一。
由于医院管理水平高低有别,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不同,医疗后果的难以预测等因素,使得在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医疗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身心损害,而且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可以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
一、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现代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内涵也逐渐被认识。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服务意识不强,医疗服务质量状况不尽人意,医疗行业存在服务意识淡漠现象,因此提高医护服务质量是摆在所有医疗工作者面前的任务。
医护人员一定要牢记服务宗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完善措施,继续推进。
(一)把医疗服务质量做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主要内容。
法律医疗纠纷案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纠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以一起法律医疗纠纷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法律适用及解决途径,旨在为我国医疗纠纷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一、引言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因医疗行为产生的纠纷。
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涉及面广泛,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及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一起法律医疗纠纷案例为视角,探讨医疗纠纷的法律问题。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医院接收了一位因车祸受伤的患者,经检查,患者需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中,由于主刀医生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器官受损,术后患者病情恶化。
患者家属认为医院及医生存在过错,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分析(一)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1. 医疗技术水平有限。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日新月异。
然而,部分医院及医生在技术水平上存在不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2. 医患沟通不畅。
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医生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3. 医疗制度不完善。
我国医疗制度尚不完善,如医疗责任制度、医疗损害赔偿制度等,给医疗纠纷的解决带来困难。
(二)法律适用1.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医院及医生因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器官受损,构成医疗事故。
2. 医疗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损失。
”本案中,患者家属可依法要求医院及医生赔偿损失。
(三)解决途径1. 调解。
医患双方可协商解决纠纷,寻求第三方调解。
2. 诉讼。
医患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结论医疗纠纷是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一起法律医疗纠纷案例为视角,分析了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法律适用及解决途径。
医疗事故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
为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下将对医疗事故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医疗事故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根据《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2. 分类医疗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2)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3)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4)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三、医疗事故的认定与鉴定1. 认定医疗事故的认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2)合法、合规、合情;(3)尊重事实,尊重医学规律。
2. 鉴定医疗事故鉴定是指由医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医疗事故进行审查、分析和判断的活动。
医疗事故鉴定应当遵循以下程序:(1)当事人申请;(2)医学会受理;(3)组成鉴定组;(4)进行调查取证;(5)鉴定专家进行鉴定;(6)出具鉴定结论。
四、医疗事故的责任承担1. 医疗机构的责任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医务人员个人责任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责任承担方式(1)赔偿损失;(2)赔礼道歉;(3)消除影响、恢复名誉;(4)支付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
医疗事故论文论医疗事故罪
医疗事故论文论医疗事故罪医疗事故论文——论医疗事故罪引言:医疗事故罪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因过失、疏忽或违背职业道德,导致患者损害或死亡而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不同,它侧重于事故的性质与结果,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权益保护。
本文旨在探讨医疗事故罪的定义、成因、司法认定及相关法律责任,并提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的建议,以期为医疗事故罪的预防与处置提供参考。
一、医疗事故罪的定义及特点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行为,导致患者的身体或精神损害或死亡,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的行为,构成的刑事犯罪。
医疗事故罪的特点在于其具有患者安全与生命权益的隐私性、专业性、复杂性和敏感性。
对于医务人员而言,医疗事故罪关系到其职业信誉、安全风险以及个人和家庭未来的赔偿责任。
对于患者而言,则意味着日常生活受限和心理伤害,甚至是人身损害或生命悲剧的发生。
二、医疗事故罪的成因分析(一)医务人员技术与知识水平不足:医疗事故罪往往与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密切相关。
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保证提供满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二)医疗设备与资源不足:医疗事故罪的发生与医疗机构的设备和资源有关。
医院要完善设备供应和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需求。
(三)行业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管,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确保医疗行业的规范运作,降低医疗事故罪的发生率。
三、医疗事故罪的司法认定医疗事故罪的司法认定依赖于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作出准确评估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否存在事故结果:医务人员必须对医疗事故罪的事实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损害或死亡的具体情况。
(二)是否存在过失或故意行为:司法机关需要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主体是否存在过失或故意行为等,对医务人员的工作和行为进行调查,以确定罪责。
医疗事故在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医疗事故在法律规定一、引言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大,医疗事故的发生频率也日益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为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医疗事故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医疗事故的定义、法律性质、法律责任、赔偿范围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医疗事故的定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具体来说,医疗事故具有以下特征:1. 行为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 行为: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 结果: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4. 因果关系:违反规定的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三、医疗事故的法律性质医疗事故的法律性质属于侵权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具体来说,医疗事故的法律性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违约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形成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未履行合同义务,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侵权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侵害患者合法权益,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犯罪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证书等行政处罚。
医疗损害责任论文医疗纠纷的论文
医疗损害责任论文医疗纠纷论文浅议医疗损害举证责任制度摘要:中国法律对医疗损害举证责任的规定较为混乱。
最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对中国医疗损害举证责任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以过错责任为原那么,以过错推定责任与无过错责任为例外。
结合相关案例与域外经历,肯定了中国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举证责任以过错责任为原那么的进步,但同时也提出了由于医患关系的特殊性,中国侵权责任法对相关举证责任例外的规定存在笼统和欠缺之处,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医疗损害举证责任;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法引言随着医疗纠纷大量增加,现阶段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呈现出数量逐年增多,审理周期长,纠纷解决机制多元性以及患方胜诉率较高等特征。
由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案例着手,讨论中国当前的医疗制度举证责任之利弊。
1.于云祥案。
原、被告共同委托市医学会进展医疗事故鉴定,市医学会作出医鉴[2021]048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
原告不服,申请重新鉴定,鉴定结果仍为不属于医疗事故。
但一审法院认为,损害行为与医疗行为无因果关系,因此,对于作出的不构成医疗事故的结论,法院予以确认。
但同时,报告也指出了医方存在对病情的开展及预后认识缺乏、相关实验室检查与鉴别诊断欠充分的问题。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注意义务,考虑到被告作为本市二级综合性医院这一地域因素和资质能力,这种“认识缺乏〞存在一定过失,应当给予患者相应赔偿,以原告损失的40%为宜。
判决后,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提出上诉,但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在此案中,医疗鉴定已经作出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鉴定书,两审法院仍然判令医院给予患者赔偿。
假设依据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1],此案中法院是否应当受理,都仍值得商榷。
2.吉红案。
原告吉红入住华山卫生院顺产一男婴,胎儿出生后,呼吸较弱,经医生抢救约30分钟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医生安排原告父亲玉宽将尸体扔掉。
次日,原告方找到医院要新新签字的知情同意书和分娩同意书,双方发生争执。
医疗事故 论文医疗事故论文
医疗事故论文医疗事故论文对医疗事故进行司法鉴定的探讨摘要:医疗事故案件在我国现行的司法实践中以医学会以及法医类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作为主要的判案参考,但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本身的适当性就存在着相当多的疑问。
关键词:医疗事故医疗鉴定适当性1、医疗事故及其判案依据所谓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有:(1)患者要有在医疗机构就诊的事实;(2)患者在诊治遭受了人身损害;(3)医疗机关的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存在过失;(4)医务人员的过失与患者的人身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四个条件,才会被判定了医疗事故,而前述四项构成要件中,证明前两项比较容易,但证明医院的诊治过失行为及过失与患者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则比较难。
我国的司法实践表明,医疗纠纷发生后被医疗鉴定机构判定为医疗事故的案件并不多,而在被判定为医疗事故的案件中,事故的等级往往判定为三级医疗事故、四级医疗事故的多,而被判定为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的少。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发出通知,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的,要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作为审理案件的一个参考来存在的,也就是一项考察医疗事故成立与否与医院过错责任轻重程度的证据,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疗鉴定在医疗纠纷案件当中的作用就不容忽视。
目前关于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的规定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是指医疗行为过失在构成事故的损害后果中所起的不同的作用。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用四种程度,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
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关于医疗事故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对社会稳定和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以规范医疗行为,保护患者权益,维护医疗行业的正常秩序。
本文将从医疗事故的定义、法律依据、法律责任、赔偿标准等方面对医疗事故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二、医疗事故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 违反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2. 违反医疗技术操作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3. 违反医疗设备使用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4. 违反药品管理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5. 其他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
三、医疗事故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条例》是我国处理医疗事故的基本法规,对医疗事故的定义、处理程序、赔偿标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师法》对医师的执业行为、职业道德、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为医疗事故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四、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1. 医疗机构的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应当承担以下责任:(1)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救治患者;(2)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情况,取得谅解;(3)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4)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范文(四篇)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范文一、引言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损害患者利益和破坏医疗机构声誉具有重大影响。
为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首先分析当前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现状和问题,接着探讨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的制度设计,最后阐述完善的政策建议。
二、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进步,对医疗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务人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增加,患者对医疗问题的了解程度也提高,对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前的医疗机构和医生面临着如下问题:1.缺乏统一的医疗事故分类标准。
不同医疗机构对医疗事故的认定标准不一致,导致对医疗事故的统计和研究存在障碍。
2.责任追究不明确。
医疗事故责任的划分不清,尤其是对于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医疗事故中的责任,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3.赔偿标准不合理。
当前我国医疗事故赔偿标准过低,不能充分保障患者权益,也不利于医疗机构的规范运行。
4.仲裁和诉讼程序复杂繁琐。
患者在医疗事故纠纷中往往需要通过仲裁或诉讼程序来解决争议,但这些程序过于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5.缺乏对医务人员的保护机制。
医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但在医疗事故纠纷中,往往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指责。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范文(二)为了解决上述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包括以下方面的设计:1.制定统一的医疗事故分类标准。
建立统一的医疗事故分类标准,使各医疗机构在认定医疗事故时具有共同的依据,有利于统计和研究。
2.明确医疗事故责任划分。
建立明确的医疗事故责任划分制度,包括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责任划分,为纠纷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
3.建立公平合理的赔偿机制。
学位论文-—医疗纠纷与举证责任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树立,公民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患者权利意识的增强及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
权利意识的增强促使受到医疗事故侵害的当事人据理力争,大胆地运用法律武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现行医疗管理体制混乱,医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加之现代医学的局限以及患者自身客观或主观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我国现今医疗行业的客观情况,使医患矛盾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
医患关系的和谐取决于多种因素,完备的法律制度及其良好的运行是其重要方面。
根据《民事诉讼法》之规定,人民法院在处理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
而在医疗事故赔偿的案件中,患者的确存在举证方面的障碍。
为平衡当事人利益,更好地实现实体法保护受害人的立法宗旨。
自2002年4月1日起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于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确立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分配原则。
患者将不再承担对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程有无过错的举证责任,而改由医疗机构来承担。
本文从医疗纠纷本身着手,通过对我国医疗纠纷诉讼中举证责任的适用进行分析,及对中外医疗纠纷诉讼中举证责任的立法相比较,提出了关于我国医疗纠纷诉讼中举证责任立法的一些建议。
一医疗纠纷与举证责任概述(一)医疗纠纷概述1.医疗纠纷的概念作为一类纠纷的指称,医疗纠纷并不存在着一个确切的法律定义,学者们对其含义的理解也没有得到统一。
有的学者认为,医疗纠纷是指患方认为医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医疗过失并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要求医方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或侵权赔偿责任而发生的纠纷。
[1]有的学者认为,医疗纠纷,泛指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形成了医疗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就医疗行为的需求、采取的手段、期望的结果及双方权利义务的认识上产生分歧,并以损害赔偿为主要请求的民事纠纷。
[2]总之,关于医疗纠纷的涵义有许多说法,笔者认为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其亲属认为医疗单位或者医疗人员所提供的诊疗护理服务有过错并造成患者人身、财产、精神损害的后果而与医疗单位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事故监管鉴定机构之间产生的争执。
医疗事故论文
医疗事故[1]的民事责任一直是近年来社会舆论的热点之一,也始终是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的焦点。
随着久为人诟病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寿终正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先后施行,对医疗事故的规日渐健全。
但“法律规则的首要目标,是使社会中各个成员的人身和财产得到保障,使他们的精力不必因操心自我保护而消耗殆尽。
”[2]现代法治之精神,在于对权利的合理确认和对权利的充分保护。
若仅对权利进行宣示而无具体的责任措施尤其是民事责任作保障,在对侵害者进行教育和制裁的同时保护合法的民事权利、填补损害,则无论权利的规定如何完备,都只是一纸具文。
[3]因此,我们对医疗事故的研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医疗事故民事责任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从而真正实现民法对权利的保护。
在医疗活动中,一方面,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产生了一种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因此,在因医疗活动发生损害的情况下,患者或其家属可以依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医疗机构的违约责任。
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事故所损害的是公民的人身权,且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损害的发生存在过错,构成侵权行为,因此,患者或其家属也可以依据我国《民法通则》对侵权行为的规定要求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
也就是说,医疗事故发生的情况下,构成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在此情况下,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在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之间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责任方式提出请求。
[4]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主要通过侵权责任来处理,《条例》和《规定》中规定的损害赔偿也实际上是对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因此本文仅探讨医疗事故中的侵权赔偿责任。
而探讨侵权责任,就离不开过错问题,即便是严格责任,也仍然属于广义的过错责任的畴[5].因此,在医疗事故责任中,过错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结合过错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对医疗活动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医疗事故侵权责任中的过错问题一抒浅见一、我国医疗事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所谓归责原则“是归责的规则,也就是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是责任的核心问题。
2024年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范文(五篇)
2024年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范文在涉及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的情境中,为确保措施的严谨性、稳重性及法律合规性,现对原文进行官方化改写,具体如下:一、任何意图破坏事故现场或无正当理由拒绝配合调查及提供相关情况与资料的行为,将由省公司安全及纪检部门依据既定规定,视情节严重程度,对责任单位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采取相应行政处分措施;若其行为构成犯罪行为,则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事故发生后,依据事故等级,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事故直接责任人分别进行行政责任追究与处理:(一)特大事故:1. 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分公司主要领导、相关分管领导及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据情节轻重及责任程度,分别给予降职、引咎辞职、撤职、留用察看等行政处分,并附加经济处罚。
2. 事故所涉油库、加油站等部门(以下简称“事故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据情节与责任,给予留用察看、开除公职等行政处分,并附加经济处罚。
3. 事故主要责任人与直接责任人,除开除公职外,还需承担经济处罚;若其行为触犯刑律,则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重大事故、一级至四级事故的处理方式,参照特大事故条款,依据事故等级及责任程度,对相关人员实施相应的行政处分与经济处罚。
三、对于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追究,需依据公安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结果进行处理。
对于负次要责任的事故,接受公安交警部门处理后,内部不再另行追责;而对于负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或同等责任者,则依据损失大小对责任人及部门负责人进行罚款处理。
四、对于严重违章、酒后驾驶公车导致的事故,将给予责任人留用察看至开除公职的严厉处理,并附加高额经济处罚;同时,对部门负责人也给予相应罚款。
五、对于承包商、承运商在油库、加油站施工及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将依据事故责任追究相关管理部门及人员对承包(运)商的安全管理责任。
六、对于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虚报、迟报或阻挠、干涉调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行为,将对公司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进行罚款并通报批评。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分析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分析------------------------------------------------------------------------------作者:日期:2015-02-05前不久,某医院的一位科主任在电话中说,他因为发生一起医疗事故,法院判医院须对患者进行赔偿。
按照医院的规定,他除了要承担一部分经济赔偿外,还被免去了科主任职务。
对此,他很难接受,只好选择辞职,另谋出路。
这位医生问道:是不是出了医疗事故,医生就要被“又打又罚”呢?也许这位医生的经历只是个案,但他提出的问题却是广大医务人员所关心的。
究竟怎样客观、公正地处理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应认真搞清楚目前存在的现实矛盾和理论上的问题。
两种责任有区别医疗事故处理直接关系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但医疗事故中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无论在法律依据和制度价值、责任确定的方式,还是在承担责任大小的依据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如医疗事故承担民事责任,依据《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司法解释确定,落实民事责任的意义在于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所以,民事责任的实现,法律关心的重点是对患者所受损失的“填平”,侵权人须以赔偿的方式承担责任的履行。
对于民事责任的履行,法律允许双方当事人协商,赔偿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即可。
对医疗事故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依据的是行政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根据侵权行为人所犯过错的严重程度,给予警告、罚款、暂扣或吊销行医执照等处理。
惩戒事故责任人的目的,在于保护公共利益,防范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对于行政责任的确定,须由有关部门作出,双方当事人的态度如何,都不影响有关部门对行政责任的确定。
由此看,同一个侵权行为,其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大小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区分两种责任有意义首先,有助于界定医疗事故的概念。
目前,对“医疗事故”概念的不同理解,已成为困扰我们的实际问题。
《条例》在医疗事故分级中将“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列入医疗事故范畴,将非明显人身损害排斥在外,而相关司法解释又提出“医疗事故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医疗损害,按民法处理”的概念,使“医疗事故”又可以理解为“严重医疗过失行为引起的侵权事件”。
论医疗责任毕业论文
2009级法学专业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临夏分校张思芬摘要:长期以来,医疗责任的认定一直是我国民法学界讨论的重点问题,而医疗过错的存在与否又是认定医疗责任的关键。
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对医方的过错认定、过错推定的情形、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论文我就现如今比较突出的医疗过错问题加以详细阐述,通过对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的访问调查,对近年来比较重大的医疗事故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对身边发生的医疗事故做比较详细的访问调查,综合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想法与意图,寻求医疗过错问题中的症结所在,为今后的医疗过错责任问题提供一份相对比较可靠的参考材料。
关键字:医疗过错责任过错推定1 引言近年来,我国因医疗损害发生的纠纷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每年呈几十倍向上的增长。
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对医方的过错认定、过错推定的情形、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认为医院医生没有过错,而家属责完全归责任与医院与医生,一切责任有医院负责。
认定医方是否存在过错以是否尽到注意义务为客观标准。
在一般侵权的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基础上,结合医疗纠纷的特殊性,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在某些情形下,还应该考虑公平责任原则的使用,以促使医疗纠纷的公平、合理解决。
医疗损害以过错为基本归责原则,过错的判断是医疗损害责任的核心和基础。
过错是医方承担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无过错即无责任,这是现代侵权行为法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的最基本的归责原则。
因此,认定医方是否有过错关系到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笔者认为医疗过错只能是指过错,而不包括故意。
笔者根据医疗过错的有关问题结合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实例,试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2 主要内容2.1 医疗纠纷的民事责任性质是侵权责任医疗过错认定的法定化医疗损害是指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故意或过失(即医疗过错),而对就医患者造成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损害结果。
按照医疗服务合同的要求,如果医院一方在医疗过程中,因医护人员的过失,造成责任事故、技术事故或者医疗差错,损害患者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后果,属于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范文(二篇)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范文一、引言医疗事故是指因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由于过失、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我们制定了本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着重规范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明确医疗事故的责任追究程序,以及依法进行责任追究的相关责任主体。
二、定义与分类2.1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的定义医疗事故责任追究是指将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包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追究其过失、疏忽或其他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
2.2 医疗事故的分类医疗事故按照损害结果可以分为死亡、丧失劳动能力、重大伤害等级,进一步细分为一般医疗事故和严重医疗事故。
三、责任主体及其义务3.1 医疗机构的责任与义务3.1.1 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事故的主办单位,应当建立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工作机构,明确责任追究的程序和责任分工。
3.1.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1.3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医疗事故的情况,并协助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调查和处理。
3.2 医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3.2.1 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疗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尽职尽责,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2.2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临床操作规范,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3.2.3 医务人员发现医疗事故应主动上报,并积极参与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四、责任追究程序4.1 事故责任调查医疗机构应立即成立责任调查小组,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
调查小组应当包括医务人员、法律人员和相关专家。
4.1.1 调查小组应当对医疗事故的原因、责任主体和损失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判定。
4.1.2 调查小组应当向相关当事人询问、调取证据,并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鉴定。
4.1.3 调查小组应当按照程序及时制定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提交给医疗机构。
4.2 责任认定医疗机构依据调查报告,进行责任认定,并向当事人作出书面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初探
医疗事故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却时时刻刻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息安危。
近日,一则关于医疗安全的新闻再一次牵动了人们的目光。
在安徽和河南的交界处,出现了丙肝的聚集性疫情,有180人感染了丙肝病毒,比疫情更让人们感觉惊讶的是,经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此次疫情发生的原因是患者接受了不安全的注射——根据当地群众反映,在相关诊所注射药物,注射针头从未更换过……虽然,无论在司法理论界还是务实界都对医疗事故的归责问题进行过讨论,但是关于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问题还是有很多不明晰的地方,所以,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的工作中,因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在理论上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看似清晰而明确,但在实际应用中问题要复杂许多。
首先,因为人们对部分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
就“医疗事故”而言,如果严格地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它应涵盖所有的医疗过错行为,但在实际中,大多数医护人员,包括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因受到“医疗事故”在《条例》颁布前早期概念的影响,仍然将其理解为“恶劣程度较大的严重医疗过错”。
医疗事故同时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和行政概念,有时会发生错位。
再者,人们通常会把医疗事故行政责任理解为发生医疗事故后所必须承担的不利后果,但往往忽视了“义务”,也即责任的另一层内涵。
从广义上而言,
为防止、处理、解决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和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的工作,必须履行的职责,也是属于医疗事故行政责任的范畴。
清楚地了解医疗事故行政责任,不仅对法律工作者、学者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普通老百姓更是有实际的意义。
首先,落实行政责任能够对医疗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员和单位进行处罚,具有惩戒作用。
在现代的法制社会里,每个人都是社会单元的组成部分,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医疗事故一经发生,如果确定了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关当事人,那该当事人就应该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理。
从公平的角度而言,这也是对守法的医护人员的保护。
其次,落实行政责任有助于防止新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落实行政责任,一方面惩罚了直接责任人,使他们对自己的违规行为进行检讨,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另一方面,也警示了其他潜在的医疗事故责任人,使其遵守法律法规,从而达到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目的,这也是防止医疗事故发生的方式之一。
那么,当医疗行政主体不履行行政法规定的义务时,应当承担哪些行政责任呢?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5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
”依据《条例》的上述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情节轻重的不同,对其采取以下行政处罚;1.警告。
是一种轻微的行政处罚措施,适用于对医疗事故等级较低,情节轻微的医疗机构进行的处罚。
警告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强制性,是最
常被使用的行政处罚方式,并且需要采取书面形式。
2.责令限期停业整顿。
这种处罚方式主要适用于规章制度不健全,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的情况。
3.吊销执业许可证。
此项行政处罚是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所采取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性处罚方式。
因为该处罚方式直接关系到医疗结构能否继续营业,处罚程度是非常严厉的,所以适用范围有严格的限制。
只有对那些拒不进行限期停业整顿或经过整顿仍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才能采取该处罚措施。
由于医疗事故频频发生,加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实施,人们对不服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法律救济问题愈加关心。
那么,当我们遇到医疗纠纷时,应该怎样寻求法律救济呢。
首先,对于事故定性定级不服的法律救济。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对于发生在医疗机构的事故,应当先由当事的医疗机构立即对事故进行调查了解,然后与患者或其家属协商处理,只有在协商不一致,双方对事故的确认和处理有争议时,才能提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所给予的事故性质和等级的认定,是在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出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审查后作出的。
因此,其法律救济途径只能是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并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新的鉴定结论给予重新鉴定。
第二,对于事故赔偿费用裁决不服的法律救济。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赔偿费用和由于医疗事故使患者新增加的医疗费用作出处理,应该
属于何种行为?有的学者认为,它“兼有行政调解和仲裁的双重性质,但与行政调解和仲裁之决又有其不同之处”;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当事医疗单位的上一级行政部门对医患双方在赔偿金额问题无法协商一致时的“帮助调解”;还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行政裁决行为”。
笔者认同后一种观点,原因是,在行政调解、行政仲裁与行政裁决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而“行政裁决”更能全面地概括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和新增医疗费用作出处理的全部特征。
第三,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法律救济。
其一,根据《行政复议条例》第9条第1项规定,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行政复议的申请。
其二,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还可以根据上述条例第47条第1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是一个普遍又严肃的问题,它不仅关系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而且也突出地反映了医疗机构内部结构是否完整,医护人员是否恪尽职守,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是否及时有效等问题。
因此,医疗事故行政责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责编冯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