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术数文献研究 课程作业 MG1108038 欧阳予倩 (早期思想与前沿科学的接轨)

合集下载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1-12编)目录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1-12编)目录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1-12编)编者:潘美月杜洁祥出版发行: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2月(初编)4月(二编)9月(三编)开本:16开精装册数:初编40册;二编20册;三编30册;四编30册;五编30册;六编30册。

定价(新台币): 初编:62000元;二编:31000元;三编:46500元;四编:46500元;五编:46500元;六编:46500元。

适用对象:中国历史文献、古籍整理、古文字、出土文献、历史、考古、语言文字等专业的机构与学者以及国内外图书馆。

出版物目录:初编书目四库学研究专辑第一册龚诗尧:《四库全书总目》之文学批评研究第二册庄清辉:《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研究第三册曾纪刚:《四库全书》之纂修与清初崇实思潮之关系研究─以经史二部为主的观察丛书研究专辑第四册徐小燕:张寿镛及其《四明丛书》研究类书研究专辑第五册张围东:宋代类书之研究图书馆史研究专辑第六册李家驹:中国古代藏书管理李健祥:南宋馆阁典籍考藏书史研究专辑第七册蔡文晋:宋代藏书家尤袤研究第八册严倚帆:祁承?澹生堂藏书研究第九册赵飞鹏:黄丕烈及其《百宋一廛赋注》研究第十册赵飞鹏:观海堂藏书研究蔡芳定:叶德辉观古堂藏书研究历代出版研究专辑第十一册吴瑞秀:清末各省官书局之研究第十二册刘曾兆:清末民初的商务印书馆─以编译所为中心之研究(1902-1932)韩锦勤:王云五与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1979)古代印刷研究专辑第十三册李贵丰: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图像版印技术之演变(1600-1900)历代书目研究专辑第十四册杨果霖:新旧唐书艺文志研究第十五册张围东:宋代《崇文总目》之研究专题书目研究专辑第十六册杨果霖:朱彝尊《经义考》研究(上)第十七册杨果霖:朱彝尊《经义考》研究(下)第十八册王鹏凯:历代《论语》着述综录第十九册陈文采:两宋《诗经》着述考辨伪学研究专辑第二十册刘人鹏:阎若璩与《古文尚书》辨伪:一个学术史的个案研究第二一册许华峰: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的辨伪方法吴铭能:梁启超的古书辨伪学考据学研究专辑第二二册张惠贞: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研究(上)第二三册张惠贞: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研究(下)版本学研究专辑第二四册林淑玲:陆心源及其《皕宋楼藏书志》史部宋刊本研究(上)第二五册林淑玲:陆心源及其《皕宋楼藏书志》史部宋刊本研究(下)第二六册薛雅文:莫友芝之目录版本学研究传注学研究专辑第二七册吕珍玉:高本汉《诗经注释》研究方志学研究专辑第二八册宋天瀚:论章学诚的方志理论与「方志学」刘廷祥:我国方志地图的研究:以明代方志地图为例金石学研究专辑第二九册蔡清和: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之研究─以书学、佛老学、史学为主熊道麟:罗振玉金文学着述第三十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上)第三一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中)第三二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下)第三三册李伯华:正史源流考廖正雄:杜佑《通典》的编纂创新及其史学思想文学文献研究专辑第三四册吕光华:今存十种唐人选唐诗考专题文献研究专辑第三五册曾阳晴:唐朝汉语景教文献研究第三六册林珊妏:《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之研究第三七册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上)第三八册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下)第三九册徐世珍:张岱《夜航船》研究─兼论晚明文人知识体系与审美意识第四十册陈淑卿:《徐霞客游记》研究─以文献观察为重点二编书目图书馆史研究专辑第一册《二编》总目宋建成:清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历代出版研究专辑第二册黄韵静:南宋出版家陈起研究第三册张琏:明代中央政府出版与文化政策之研究专题书目研究专辑第四册何广棪:陈振孙之经学及《直斋书录解题》经录考证(上)第五册何广棪:陈振孙之经学及《直斋书录解题》经录考证(下)辑佚学研究专辑第六册江秀梅:《初学记》徵引集部典籍考(上)第七册江秀梅:《初学记》徵引集部典籍考(下)传注学研究专辑第八册简逸光:《谷梁传》解经方法研究第九册刘文清:《墨子闲诂》训诂研究经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册林叶连:中国历代《诗经》学史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一册林珊湘:《史记》「太史公曰」之义法研究第十二册高祯霙:《史》、《汉》论赞之研究第十三册戴美芝:老子学考第十四册黄圣旻:王先谦《荀子集解》的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五册陈绍慈: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研究佛教文献研究专辑第十六册王晴慧: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与诗歌之研究(上)第十七册王晴慧: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与诗歌之研究(下)第十八册萧文真: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研究道教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九册洪嘉琳: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研究出土文献研究专辑第二十册邹濬智:《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一)》〈缁衣〉研究三编书目第一册《三编》总目周彦文毛晋汲古阁刻书考第二册卢锦堂《太平广记》引书考第三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上)第四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中)第五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下)第六册陈冠至明代的江南藏书─五府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第七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上)第八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中)第九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下)第十册杨菁刘宝楠《论语正义》研究第十一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上)第十二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中)第十三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下)第十四册张成秋《诗序》阐微吴国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研究第十五册李兴宁魏晋时期别传研究第十六册郝至祥两《唐书》书法暨笔法比较研究─兼论《新唐书》辟佛删史第十七册吴宗儒清儒与元史第十八册潘秀玲《诗经》存古史考辨─《诗经》与《史记》所载史事之比较第十九册施锡美焦竑《庄子翼》研究第二十册郑柏彰钱穆先生《庄子纂笺》及其庄子学研究第二一册周淑媚刘熙载《艺概》研究李四珍明清文话叙录第二二册王熙铨贺裳《载酒园诗话》研究江惜美《乌台诗案》研究第二三册翁敏修唐五代韵书引《说文》考第二四册李淑萍《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说文》与归部之探究(上)第二五册李淑萍《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说文》与归部之探究(下)第二六册徐燕玲慧皎《高僧传》及其分科之研究第二七册黄志盛刘邵及其《人物志》研究第二八册吴德玲洪亮吉《意言》研究第二九册苏建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上)第三十册苏建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下)《古典文献研究辑刊》四编三十册书目辨伪学研究第一册林清科宋代伪撰别集考辨丛书研究第二册黄庆雄阮元辑书刻书考类书研究第三册孙永忠类书渊源与体例形成之研究藏书史研究第四册陈冠志明代的苏州藏书——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专题书目研究第五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上)第六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中)第七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上)辑佚学研究第八册康世昌孔衍《春秋后语》研究专注学研究第九册车行健毛郑《诗经》解经学研究王淑蕙董仲舒《春秋》解经方法探究方志学研究第十册曾鼎甲论《台湾省通志稿》之纂修——以革命、学艺、人物三志为例经学文献研究第十一册黄复山汉代《尚书》谶纬学述第十二册周少豪《汉书》引《尚书》研究第十三册蔡根祥《后汉书》引《尚书》考辨第十四册赖温如清代《论语》述何学考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五册张立平司马温公《通鉴》臣光曰研究第十六册黄文荣论清代《三国志》之研究——以校勘、评论、补注为例第十七册康全诚《史记·五帝本纪》辑证曾庆生荀悦《汉纪》之研究诸子学文献研究第十八册张博动魏源《老子本义》研究第十九册苏美文章太炎《齐物论释》之研究第二十册张蜀蕙文学观念的因袭与转变——从《文苑英华》到《唐文粹》许蔓玲钱谦益《列朝诗集》文学史观研究第二一册游秀云元明短篇传奇小说研究第二二册游秀云宋代传奇小说研究陈大道《梼杌简评》研究——魏忠贤时事小说第二三册张继光《霓裳续编》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第二四册柯明杰《说文解字释意》析论第二五册巫俊动《字丛》编纂理论研究第二六册叶纯芳孙诒让《名原》研究佛教文献研究第二七册黄怡婷释智旭及其《阅藏知津》之研究第二八册罗永吉《四书蕅益解》研究简瑞铨《四书蕅益解》研究道教文献研究第二九册张美樱《列仙、神仙、洞仙》三仙传之叙述形式与主题专题文献研究第三十册吕乃基何良俊《四友齐丛说》之研究官廷森晚明世说体着作研究《古典文献研究辑刊》五编三十册书目专题书目研究第一册李文琪焦竑及其《国史经籍志》丛书研究第二册林照君郡邑丛书之研究类书研究第三册江育豪徐元太《喻林》研究藏书史研究第四册陈惠美徐乾学及其藏书刻书辑佚学研究第五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上)第六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中)第七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下)版本学研究第八册张翠云《说文系传》板本源流考辨传注学研究第九册张忠贞刘文淇《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体例之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十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上)第十一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中)第十二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下)文献学史研究第十三册谢莺兴胡应麟及其图书目录学研究经学文献研究第十四册赖贵三项安世《周易玩辞》研究第十五册陈明义苏辙《诗集传》研究第十六册陈文采清末民初《诗经》学史论第十七册吴连堂《春秋榖梁经传补注》研究第十八册高荻华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研究吴伯曜林兆恩《四书正义》研究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九册韩学宏黄宗义《明儒学案》之研究第二十册葛昌伦《宋元学案》成书与编纂研究文学文献研究第二一册徐志平《续玄怪録》研究第二二册张火庆典《说岳全传》研究第二三册沈惠如常尤侗《西堂乐府》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第二四册张意霞《说文系传》研究第二五册陈清仙王绍兰《说文段注订补》研究第二六册林叶达《说文古籀补》研究(上)第二七册林叶达《说文古籀补》研究(下)佛教文献研究第二八册方志恩拾得及其作品研究道教文献研究第二九册段莉芬唐五代仙道传奇研究专题文献研究第三十册施又文《神农本草经》研究《古典文献研究辑刊》六编三十册书目藏书史研究第一册阙晓云吴骞及其拜经楼藏书研究第二册张家荣孙丛添《藏书记要》研究专题书目研究第三册许秋碧欧阳修着述考赵国雄两宋《孟子》着述考版本学研究第四册刘卫林宋刊刘禹锡文集版本研究传注学研究第五册张素卿叙事与解释——《左传》经解研究经学文献研究第六册陈昀昀王质《诗总闻》研究成玲《春秋公羊传》称谓例释第七册姜义泰叶梦得《春秋传》研究第八册张清泉清代《论语》学第九册简瑞铨张岱《四书遇》研究第十册向鸿全真德秀及其《大学衍义》之研究第十一册林慧修陈奂之《诗经》训诂研究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二册廖吉郎两汉史籍研究第十三册廖吉郎两晋史部遗籍考第十四册廖吉郎南北朝史部遗籍考第十五册余志挺裴松之《三国志注》研究第十六册张世昌《华阳国志》研究第十七册陈识仁《水经注》与北魏史学诸子学文献研究第十八册刘荣贤王船山《张子正蒙注》研究文学文献研究第十九册郑婷尹《文选》五臣注诗之比于思维第二十册颜智英《昭明文选》与《玉台新咏》之比较研究第二一册张哲愿方回《瀛奎律髓》及其评点研究第二二册陈文璇邱心如《笔生花》研究第二三册赖淑娟《龙阳逸史》之[小官文化研究第二四册陈怡君《跻春台》研究第二五册邵长瑛《娱目醒心编》研究林文玉《玉麟梦》研究文献学史研究第二六册林良如邵晋涵之文献学探究专题文献研究第二七册林礽乾陈书本纪校注出土文献研究第二八册高佑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曹沫之阵》研究(上)第二九册高佑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曹沫之阵》研究(下)第三十册郑玉姗《上博(一)·孔子诗论》研究出版说明:古典文献的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基础工作。

中国古典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古典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古典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古典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学术史”路径探究.《艺术百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夏燕靖.[2].归纳逻辑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建构的理路探讨.《艺术百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3期.夏燕靖.[3].中国古典绿色文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3期.肖云儒.[8].论“中国古典模式”的政治学说体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3期.张分田.[9].发现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价值——西方汉学家重论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结构的启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3期.张惠.[10].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学习对外科护士情绪控制能力的影响.《护理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23期.李春林.刘冬梅.曾玲.二、中国古典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征及当代的传承性研究.作者:黄迪艺.文艺学安徽大学2012(学位年度)[2].中国古典艺术素材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黄文岚.学科教学(数学)华中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3].中国古典诗学的人类学向度.作者:刘艳芳.中国语言文学湖南科技大学2012(学位年度)[4].中国古典戏剧在20世纪英国的传播与接受.作者:蒋秀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福建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5].论中国古典建筑之门的审美意蕴.被引次数:3作者:刘宜.文艺学山东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6].中国古典意象史论.被引次数:8作者:赵天一.美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7].新时期中国古典风油画的探讨.作者:林卫林.美术学海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8].中国古典意象在现代视觉艺术中的演绎.作者:汤双平.教育技术学扬州大学2011(学位年度)[9].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男旦艺术.作者:孙兰兰.中国古代文学内蒙古民族大学2013(学位年度)[10].中国古典风油画女性形象作品研究.作者:李丹.美术学广西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三、中国古典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管子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总代表.张绍良.贺芳丽,2012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第七届管子学术研讨会[2]三十年来中国古典诗学形式批评研究的有关思考.吴中胜,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暨博士后科学论坛[3]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杨坤龙,2008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4]中国古典规范理论及其对传统法制发展的影响.张伟仁,2009第24届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5]意象新辨——论中国古典符号学思想对当今设计的指导意义.欧阳代明,20082008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13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6]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研究: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兼论发展“范畴关系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田淑晶,2010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7]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浅见.聂济冬,2009古籍整理研究与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8]从中国古典学到比较古典学论中国经学诠释学的终极追问.杨乃乔,20122012年“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的反思”学术研讨会[9]简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层次性.何永.王承略,2009古籍整理研究与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10]中国古典散文义味说.马茂军,20122012年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国际研讨会。

古典文献学中的重要学派与理论

古典文献学中的重要学派与理论

古典文献学中的重要学派与理论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出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

在古典文献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派与理论,对于推动这门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1. 还原主义学派还原主义学派是古典文献学中的一支重要学派,它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将古代文献还原到其原始形态,以获取最真实的信息和意义。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学者卡尔·陆曼(Karl Lachmann)和罗曼·扒尔马克(Roman Jakobson)等。

他们通过对古代文献的严谨分析和诠释,试图还原文献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作者的意图,为古代文献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寓言学派寓言学派主要研究古代文献中的寓言部分,将寓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让·德·拉·芬(Jean de La Fontaine)等。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寓意深刻,哲理性强,能够反映出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

3. 影响力学派影响力学派研究古代文献中的影响力与传承问题,深入分析古代文献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情况。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哈罗德·布盖尔(Harold Bloom)等。

他们通过对文献的对比研究和文献的影响力分析,揭示了古代文献对于后世文化、艺术和思想的塑造作用,为古典文献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4. 文献比较学派文献比较学派主要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文献相互影响和比较问题。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弗朗索瓦·鲁贝(François Rabelais)等。

他们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5. 符号学派符号学派主要研究古代文献中的符号与符号系统问题,分析其中的符号含义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 陈
传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
1999 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 游国恩
古代汉语及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
《中国现代文学史》 程光 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 人民 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 分)》 黄晋凯 中国人民大学
与电影评论
(专业学 位)汉语国 际教育
354-汉语基 础 445-汉 语国际教育 基础
(专业学 336-艺术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大 卫.波德维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影视刊物: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影视艺术 2005 至今 汉语基础: 《现代汉语》上下册,黄伯荣、 廖序东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 版自学参考书(有配套的)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 徐通铿 《古代汉语》一二册 王力 《现代汉语千题解》 《现代汉语题库练习题》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大学生必知基本文化常识》 专业综合 赵晶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 计》华语教学出版社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指 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样 题》 《历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 试题》汉办 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 专业综合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位)电影
础 848-电 影基础
艺术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 李少白 高教 出版社 2006 《西方电影简明教程》 潘天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626-中国文 学基础 823-小说写 作
戏剧戏曲 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能胜任在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并能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整理研究。

二、研究方向1.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专业知识(主要有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掌握古典文献学的综合技能(主要是考证学等),熟悉中国古典文献学史的发展以及文献学2. 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学习如何对中国古代文学典籍进行校点、译注、编纂等整理研究,探讨如何对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有坚实文献学基础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文学史和文艺学研究。

3.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主要包括对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并通过这种整理与研究来说明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化史的一些问题。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三年。

不少于38学分。

四、课程设置五、教学实践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以本、专科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培养硕士生的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的形式有:1、讲授本、专科生课程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

2、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或批改作业。

3、主持课堂讨论,指导论文写作入校前曾在高校任教达一年以上教龄者,可以免除教学实践。

六、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为:1、收集、整理某个专题的研究资料。

2、参加学术会议。

3、与学位论文写作有关的学术访问。

调研工作要突出文献学专业特点,研究生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调研计划,调整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调研一般安排在第四或五学期进行,累计时间为四周左右。

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的直接撰写时间不得少于2个学期。

学位论文应具有学术创新性,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行文规范,不得引用未经查证的第二手资料,不得隐瞒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应有专门章节说明与选题相关的已有学术成果和本选题的前沿动态。

中 国古典学研究的前沿趋势有哪些

中 国古典学研究的前沿趋势有哪些

中国古典学研究的前沿趋势有哪些中国古典学,作为一门源远流长且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与探索。

在当今时代,其研究呈现出诸多前沿趋势,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中国古典学研究的显著趋势之一。

以往,古典学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文献学、历史学等单一学科领域。

然而,如今的研究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方法,将文学、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相互结合。

例如,通过考古发现的实物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为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再如,运用语言学的知识对古代文献中的字词、语法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精准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表达。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中国古典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古典文献被数字化,建立了丰富的数据库。

这使得学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和整理资料,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对海量的文献进行快速筛选和分析,发现以往难以察觉的规律和联系。

例如,利用词频统计和语义分析,探究某一时期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对冷门文献和边缘领域的关注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势。

以往,一些常见的经典文献受到较多关注,而一些相对冷门的文献如方志、谱牒、笔记小说等则研究不足。

如今,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这些冷门文献的价值,它们能够补充和丰富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比如,通过研究地方方志,可以了解到特定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变迁等细节。

在研究方法上,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日益受到重视。

一方面,对具体作品、人物、事件的微观研究更加深入细致,注重挖掘细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整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思想潮流,将微观研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量。

这种结合有助于更全面、更立体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化的全貌。

比较研究的视角在中国古典学研究中逐渐拓展。

不仅在国内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之间进行比较,还将中国古典文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化进行对比。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向及方法探析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向及方法探析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向及方法探析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主要关注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解读。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古代文献,如诗歌、文言文、史书等,涵盖了古代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古典文献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

一、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向1. 古代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古典文献学首先要对各种古代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

这包括对散落各地的文献进行汇编整理,对文献进行分类、归档和编目,以确保古代文献的传承和保存。

2. 古代文献的考据和校勘:古典文献学注重对古代文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考证。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字义、语法、用词等进行细致研究,可以揭示文献的作者、成书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进而对古代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3. 古代文献的研究和解读:古典文献学致力于对古代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

通过对文献背后的历史背景、时代氛围、社会思潮等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丰富我们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4. 古代文献的文体和艺术研究:古典文献学也与文学研究相结合,探讨古代文献的艺术特点和文体风格。

通过对古代文献中的修辞、韵律、意象等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美感。

二、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1. 文本分析:古典文献学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文字、语法、用词等进行仔细分析,探讨文献的机构结构、篇章组织和表达风格。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古代文献的意义和目的。

2. 考据研究:古典文献学注重考据和校勘工作,通过对文献的字义、句法、字形等进行详细研究,验证文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种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学知识和专业技巧。

3. 历史文化研究:古典文献学强调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

通过对文献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社会思潮等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变迁。

这种研究方法既需要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又需要善于将文献与历史和文化相结合。

古典文献学的十大研究领域

古典文献学的十大研究领域

古典文献学的十大研究领域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时间跨度和地域范围,包括古代文字、古代文化和古代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领域和专题。

以下是古典文献学的十大研究领域:1. 文献流传与保存:这是古典文献学最基本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关注古代文献的传承与保存,包括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和探索文献的流传途径。

2. 文献解读与翻译:古代文献往往采用古老的文字书写方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研究者需要解读这些文献并将其准确翻译成现代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献的内容。

3. 古代文学与艺术:这一研究领域探讨古代文献中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包括史诗、戏剧、诗歌、小说等,从中了解古代文化与审美观念。

4. 历史与社会研究:古代文献中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研究者通过分析文献中的历史资料和社会情况,探索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5. 宗教与哲学研究:古代文献中涉及许多宗教和哲学思想,研究者通过分析文献内容,了解古代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6. 文化与传统研究:古代文献是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的重要来源,研究者通过文献中的资料来探究古代文化和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7. 史料考据与实证研究:古代文献作为史料的有力证据,研究者通过对文献的考据和实证分析,验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8. 考古与文献学的交叉研究:考古与文献学常常相互交叉,研究者通过对文献与考古遗迹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完善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9. 文献学史与文献学方法论:研究古典文献学的历史和方法论,探究其发展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制订,对于推动古典文献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10. 古典文献学与当代文化的关联研究:古代文献与当代文化之间存在着联系和影响,研究者通过对比和分析,揭示古代文献对于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启示和影响。

以上十大研究领域仅是古典文献学中一小部分常见的研究方向,不同的学者和研究团队还有其他具体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术数名实释正

术数名实释正

原始巫体系分化为巫、史、卜、祝等门类ꎬ专职
现ꎮ 巫术时代以鬼神信仰为特征ꎬ数术
的巫术范围缩小ꎬ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ꎬ巫术
时代以对数的信仰为特征ꎬ这是数术与巫术
和数术分道扬镳ꎮ 严格地讲ꎬ是术数从巫术
的根本差别之所在ꎮ
中分化出来ꎬ不仅建立了阴阳、五行、八卦等
规模宏大的占卜理论ꎬ 而且具有了星占、 式
关键词:术数ꎻ巫术ꎻ数术ꎻ方术ꎻ象数易学
中图分类号:B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22)02-0090-07
术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ꎬ广泛而深刻地影响
么都是术数的时候ꎬ也即术数什么都不是了ꎮ
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ꎮ 何为术数? 概而言
明确术数的外延和内涵ꎬ对于我们了解中国
91
辞卜居» 有云:“ 夫尺有所短ꎬ寸有所长ꎬ物有所
不足ꎬ智有所不明ꎬ数有所不逮ꎬ神有所不通ꎮ 用
君之心ꎬ行君之意ꎬ龟策诚不能知事ꎮ”
[17]
« 墨子节用上» 有云:“ 圣人为政ꎬ特无此ꎬ此不
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 故子
对此ꎬ
墨子曰:‘ 去无用之务ꎬ行圣王之道ꎬ天下之大利
一是( 诚如何丽野先生所言:“ 我们很难找到一个
占中的术语ꎮ 北京大学校注« 论衡» ꎬ把“ 飞
定义 能 完 全 概 括 所 有 术 数 活 动ꎬ 总 是 有 例
外” )
[2]
ꎮ 如王玉德先生称:
尸流凶” 解为“ 会飞的尸体ꎬ行走的凶怪” ꎬ而
不知“ 飞尸” 是丛辰之名ꎮ 上海辞书出版社
普遍认为术数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ꎬ长沙 410081)
摘 要:术数体系繁复驳杂ꎬ关于其名实界定问题ꎬ学界众说纷纭ꎬ莫衷一是ꎮ 尤其是在术数与巫术、数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文本研究、文献学、古代写作和古代文化等。

在研究古典文献时,研究者们会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以探索文献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以下是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领域和常用的方法。

研究领域:1. 文本研究:这是古典文献学的核心领域,涉及到对文献中的文字和语言的分析和解释。

研究者们会密切关注文献的版本、校对和校勘,以确保文本的准确性。

他们还会研究文献中的文字用法、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等,以揭示文献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化背景。

2. 文献学:这个领域关注的是古代文献的来源、收集、传播和保存。

研究者们会追溯文献的起源,整理和分类不同文献的类型和流派,并研究文献的传播和保存方式,以了解不同时代和地区的文献情况。

3. 古代写作:这个领域关注的是古代作家的生平、作品和影响。

研究者们会通过研究文献和历史资料,还原古代作家的生平和背景,并分析他们的作品中的主题、风格和意义。

4. 古代文化:这个领域关注的是古代文献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制度。

研究者们会从文献中看到古代人们的价值观、信仰体系、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以揭示古代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研究方法:1.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古典文献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们会将不同地区、时期和文献类型的文献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和差异,以了解文献的背后意义和文化联系。

2. 史料考证:史料考证是古典文献学中的基础工作,它涉及到对古代文献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研究者们会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和历史记录,验证文献中所提及的事件和事实的真实性,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古典文献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涉及到对文献中的文字、语言和结构的详细分析。

研究者们会仔细研读文献,分析其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以揭示作者的意图和信息。

4. 互文性分析:互文性分析是古典文献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它涉及到对文献间相互关联的分析。

建立戏剧表现的新范式——论欧阳予倩对戏剧形式美的追求

建立戏剧表现的新范式——论欧阳予倩对戏剧形式美的追求

舞蹈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Dance Art237建立戏剧表现的新范式——论欧阳予倩对戏剧形式美的追求郎晨(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摘要:欧阳予倩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大师,一生都专注于戏剧的改革,他对于戏剧的形式美有着坚定的追求。

欧阳予倩追求的诗句形式美主要在叙事、表演和舞台艺术等方面,他把西方戏剧和中国的戏剧的优点进行融合,创新出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丰富表现力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戏剧表现形式,为中国戏剧建立了表现的新范式。

关键词:欧阳予倩;戏剧表现;形式美;范式欧阳予倩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大师,他担任过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是我国中央戏剧学院的主要奠基人,同时也是第一任院长。

他是戏剧方面的全才,是著名的剧作家、导演和演员,还是戏剧理论家、活动家和教育家。

他创造了多部经典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都是由他编制、导演并参与表演可以说是他一手创造的。

在长期的戏剧工作中,先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观念,他的作品即符合时代特性,还能表现出个性化的艺术特点。

欧阳予倩先生从事戏剧活动,并不仅仅是对戏剧的热爱,同时还存有启发人民参与救国活动的目的,他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多数作品题材都与民主和抗战相关【1】。

先生还积极的参加新文化运动,他认为戏剧作品应该能投体现新思想,内容上要符合新时代,表现形式要能迎合现代的审美。

艺术形式综合了艺术作品的内部构造、外在表现形式以及艺术手段。

欧阳予倩极为重视戏剧的形式美,他西方思想的影响,推崇艺术至上。

他认为戏剧有宣传的作用,但是戏剧首先是一门极具美的艺术。

他的作品的戏剧形式美是将叙事、表演以及舞台完美融合,要求形神兼备,在戏剧中必须体现形式美,才能让观众在欣赏的时候获得审美的愉悦感,戏剧才能实现其审美功能。

一、好的戏剧必须要有好的叙事戏剧表演的时候受时空的限制,因此在有限的时空中想要讲好故事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欧阳予倩所处的年代,话剧事业还刚刚起步,叙事方式不成熟,当时仅仅作为宣传的手段,不符合中国人的欣赏眼光。

欧阳予倩广西时期年谱(1938—1946)

欧阳予倩广西时期年谱(1938—1946)

双月刊2019年第4期(总第61期)Bimonthly NO.4,2019Sum NO.61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欧阳予倩广西时期年谱(1938—1946)◎景李斌(汕头大学文学院)前言欧阳予倩(1889—1962)是现代戏剧史上功绩卓越的戏剧家,戏剧界有“南欧北梅”、“活的戏剧史”的赞誉,田汉肯定欧阳予倩“对中国戏剧艺术作出了辉煌贡献”,|夏衍称欧阳予倩是“戏剧界的元老和中国话剧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然而《欧阳予倩全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因编撰仓促,失收大量欧阳予倩作品。

苏关鑫编撰的《欧阳予倩研究资料》(1989年初版,2009年再版)中有《欧阳予倩年表》和《欧阳予倩著译系年目录》,增补了不少《欧阳予倩全集》失收的作品,却仍然失收严重,其编撰的《欧阳予倩年表》,因资料匮乏也显得过于简单。

例如,欧阳予倩20世纪30、40年代在广西时的文艺活动,苏关鑫的《欧阳予倩年表》就语焉不详。

欧阳予倩的祖父欧阳中鹄曾任桂林知府,1910年至1911年欧阳予倩曾在桂林读书吟诗、游山玩水,而1938年至1946年,欧阳予倩在广西着手桂剧改革,主持省立艺术馆,主办西南剧展,积极参与、领导广西文艺界的抗战救亡运动,撰写了大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年谱对欧阳予倩20世纪30、40年代在广西期间的文艺活动进行细致梳理,不仅增补了很多《欧阳予倩全集》《欧阳予倩著译系年目录》失收或失记的文章,而且对欧阳予倩的文艺活动、工作事务、交游活动等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从中不仅能够了解这一时期欧阳予倩的文艺活动和文艺观念,而且也可从中了解当时广西的文艺状况以及田汉、熊佛西等文人在广西的文艺活动。

1938年4月12H,迫于形势险恶,欧阳予倩放弃在上海的抗日救亡文艺活动,离开上海赴香港。

离沪之前,接到留日同学、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邀他去桂林的信。

因此,在香港短暂停留后,经梧州、南宁到达桂林。

近十年欧阳予倩研究述评(2004-2014)

近十年欧阳予倩研究述评(2004-2014)

形成 并发 展成 熟 。进 入 2 1 世 纪 以来 , 特别 是 近十 年 来, 关 于欧 阳予倩 的研 究尽 管没 有 以前那 样 的火 热 , 但 在平稳 的研 究 状 态 下 呈 现 出 多 元 、 深 化 的趋 势 。 因而有 必要 对 近 十 年 来 的研 究 成 果 进 行 梳 理 和 评
先 生 的怀念 之情 之余 , 为 欧 阳予倩 研 究 提 供 了一 定 的参考 价值 。在期 刊 论 文 和学 位 论 文 方 面 , 大 概 有
相 比以前 的研 究 硕 果 而言 , 近 十年 来 关 于 欧 阳
予倩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 在 专家学者编撰 的学术性专 著方面 , 重要 的有 三部。 2 o 0 8年 出版 了两 部 , 一 部 是 李 江 主编 的 《 桂 林 文 化 城 戏剧 研究 》, 研 究 了欧 阳予 倩 与桂 剧 改 革 、 话 剧 创 作的问题 ; 另外一部是高蔚 、 黄伟林著 的《 桂林文化
欧 阳予 倩研究 一 直是 中国现代 文学 研究 的一 个
重要 领域 , 研 究成 果 丰 富 , 全面 、 系统 的研 究 格 局 已
间的社 会生 活状 况 、 精 神 情 感 状 况 和 戏剧 改 革 创 作
状 况 。2 0 0 9年 是 欧 阳予 倩 先 生诞 辰 1 2 0周 年 , 为 此
2 0 1 4年 8月 第3 5卷 第 4期
南 昌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 科学 )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c h a n g N o r m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s )
q i a n’ S i d e a s o f d r a ma , o p e r a l e g i s t s , s e n s o r s a n d a c t u a t o s, r r e f o r m o f d r a ma c r e a t i o n a n d G u i J u Ou y a n g Yu q i a n i n n e a r l y a d e c a d e i s c o mb e d a n d r e v i e w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a n d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h s p r o v i d e s o m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e s i n Ou Ya n g

戏曲艺术审美观照的西方视角——论欧阳予倩对梅兰芳表演的批评

戏曲艺术审美观照的西方视角——论欧阳予倩对梅兰芳表演的批评

1552019年/第24期/8月(下)戏曲艺术审美观照的西方视角——论欧阳予倩对梅兰芳表演的批评耿余(湖北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欧阳予倩在肯定梅兰芳个人舞台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却对其新编的古装剧提出极其严厉的批判,这样相互矛盾的评价恰恰表明欧阳予倩是以西方戏剧的视角来观照中国戏曲艺术,从而造成对中国戏曲美学精神的误读。

关键词欧阳予倩梅兰芳戏曲表演西方视角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9.08.070Western Perspective of Opera Art Aesthetic View——On Ouyang Yuqian's Criticism of Mei Lanfang's PerformanceGENG Yu(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Wuhan,Hubei 430205)AbstractOuyang Yuqian affirmed Mei Lanfang's artistic expressiveness on stage,but criticized his new classical dramas sev-erely.This contradictory evaluation just shows that Ouyang Yuqian viewed Chinese opera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drama,thus causing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aesthetic spirit of Chinese opera.KeywordsOuyang Yuqian;Mei Lanfang;opera performance;western perspective欧阳予倩,作为中国话剧的创始人之一,因与梅兰芳同时排演红楼戏,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被剧界誉为“南欧北梅”。

古典术数文献研究课程作业MG1108038欧阳予倩(初期思想及前沿科学的接轨)

古典术数文献研究课程作业MG1108038欧阳予倩(初期思想及前沿科学的接轨)

初期思想与前沿科学的接轨我不明白将那个时期称之为“迷信科学”的时期是不是适合,只是由于近百年来科技的飞速进展,几乎所有的人都拜倒在了科技文明的脚下。

凡是科学的都是真理的,凡是通识科学难以说明的都是掉队、愚昧、原始的,如此的说法或许有些偏激和武断,但的确这已潜移默化地成了咱们不自觉的思维方式。

但是大伙儿都忘记了科学制造的起点是合理的疑心精神,要依据事实试探,勇于疑心一切现实的权威意见。

神秘主义作为一种熟悉世界的思维方式在我国文化形态上要紧表现为鬼神信仰、万物有灵。

随着科技的宏观和微观的进展,前沿的科学家发觉了许多难以置信的现象,这些现象让人在新的领域窥见熟悉的影子,比如在最近几年物理学的探讨中,发觉了一些与万物之源“道”的相合现象,正如美国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P292)中所说:“对我来讲,有一种体验已成为乐趣和灵感的不竭源泉,确实是,近代物理学的要紧理论所致使的宇宙观与东方神秘主义的观点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完全相互和谐。

”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也以为:“咱们今天在物理上的发觉, 只是古代聪慧的一个例证, 是古代聪慧的一种精细化的产物。

”海森堡也指出过:“东方哲学思想与量子力学的哲学本质之间有着某种确信的联系。

”“术数”是与宇宙或天地有关的古代知识体系,其“既包括研究世界天象历数的天文历算之学,也包括用各类神秘方式因象求义、见数推理的占卜之术。

”(《中国方术考》p35)古代术数系统较为复杂,在《汉志·术数略》把它分为六类:“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能够大致反映术数的范围。

在术数的思想史上,先辈学者已经有了详细的描述,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结合前沿科学理论,来阐释其中一些思想的科学性。

为古代思想史的研究,打开新的视角。

中国古代的占卜大体有三个系统:“一个系统是与天文历算有关的星占、式占等术,一个系统是与‘动物之灵’或‘植物之灵’崇拜有关的龟卜、筮占,一个系统是与人体生理、心理、疾病、鬼魅有关的占梦、厌劾、祠禳等术。

重读欧阳予倩文献三种

重读欧阳予倩文献三种

重读欧阳予倩文献三种
房开颜
【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3(20)2
【摘要】欧阳予倩关于中国话剧初期的回忆性文献主要包括《自我演戏以来》《回忆春柳》《谈文明戏》等。

重读这三种文献会发现:在一些重要话题的回忆上,
欧阳予倩前后的文字有较大的出入,并发现《回忆春柳》《谈文明戏》则有意识强
调响应“革命宣传”“社会教育”等思潮的意图,而后者似乎更受学界青睐。

尤其
是在春柳社发起缘由的回溯上,《自我演戏以来》更突出戏剧家“过戏瘾”的诉求。

中国话剧史研究者在著述过程中对这三种文献都有大量引用,但“引用”往往具有
某种选择性,欧阳予倩文字的变化原因在于其目的是为了强化自身的价值体系或价
值评判标准,这样做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历史真实。

【总页数】4页(P111-114)
【作者】房开颜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
【相关文献】
1.影响文献检索能力的三种语言障碍与文献检索课教学
2.关注科学评价发展前沿实践文献计量指标创新——《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采用的三种文献计量新
指标3.坚持统一战线的原则——重读冯雪峰《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4.谈文献翻译的三种意识与美国历史文献教学5.从“预设解构”到“认同突围”:
重读王安忆《长恨歌》女性叙事的三种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欧阳予倩:史论性批评的创立与现代戏剧的体认

欧阳予倩:史论性批评的创立与现代戏剧的体认

欧阳予倩:史论性批评的创立与现代戏剧的体认
宋宝珍
【期刊名称】《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3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处在一个很关键的历史时刻的.一方面,旧的封建文化体系已经显示了向现代文化体系过渡的契机,另一方面,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艺术形式尚未建立和崛起,在一种文化嬗变的阵痛中,中国的戏剧事业面临着是从烂熟到衰朽,还是从革新到更生的选择.
【总页数】8页(P20-27)
【关键词】现代戏剧;体认;封建文化;文化嬗变;欧阳予倩;现代文化;过渡;戏剧事业;艺术形式;革新
【作者】宋宝珍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92;I206.2
【相关文献】
1.新视域中的可能性探寻--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 [J], 王金胜
2.现代文学批评性校读法的创立——解志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要旨说略 [J], 毕新伟
3.以论驭史、史论结合的电影文化批评力作——读《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后
现代性研究》 [J], 朱德发
4.在中外交融中创造现代性民族戏剧——评胡星亮著《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J], 陈军;
5.荒诞性与现代性:奥尼尔戏剧百年批评之再解构 [J], 吴宗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欧阳予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欧阳予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欧阳予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韩日新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欧阳予倩是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之一,他写过话剧剧本43出,京剧、桂剧、歌舞剧40出,电影创作16部,翻译剧、改译剧7出,导演过话剧、歌剧、京剧和地方戏曲70多出。

任业余演员6年,职业演员16年,前后主办戏剧学校历时13年。

可以说欧阳予倩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用毕生的精力推动着现代戏剧事业的发展,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也因此,他成为现代戏剧研究的重要对象。

【总页数】4页(P70-73)
【作者】韩日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
【相关文献】
1.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的回顾和展望——"回顾与展望: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学术研论会综述 [J], 杨峻岭
2.我国团体融资研究回顾与展望——研究主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J], 潘永明;贾学学;魏永军
3.龋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回顾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五 [J], 岳松龄
4.回顾总结20年来的哲学历程研究探讨跨世纪的哲学发展战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综述 [J], 张明仓
5.锚固圆柱形储液罐抗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Ⅱ)──近期研究的回顾和今后工作的展望 [J], 陈世一;蔡强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思想与前沿科学的接轨我不知道将这个时代称之为“迷信科学”的时代是否合适,不过由于近百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几乎所有的人都拜倒在了科技文明的脚下。

凡是科学的都是真理的,凡是通识科学难以解释的都是落后、愚昧、原始的,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偏激和武断,但的确这已潜移默化地成了我们不自觉的思维方式。

然而大家都忘记了科学创造的出发点是合理的怀疑精神,要依据事实思考,勇于怀疑一切现实的权威意见。

神秘主义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在我国文化形态上主要表现为鬼神信仰、万物有灵。

随着科技的宏观和微观的发展,前沿的科学家发现了许多难以置信的现象,这些现象让人在新的领域窥见熟悉的影子,比如在近年物理学的探索中,发现了一些与万物之源“道”的相合现象,正如美国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P292)中所说:“对我来说,有一种体验已成为乐趣和灵感的不竭源泉,就是,近代物理学的主要理论所导致的宇宙观与东方神秘主义的观点有内在的一致性,并且完全互相协调。

”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也认为:“我们今天在物理上的发现, 只是古代智慧的一个例证, 是古代智慧的一种精细化的产物。

”海森堡也指出过:“东方哲学思想与量子力学的哲学本质之间有着某种确定的联系。

”“术数”是与宇宙或天地有关的古代知识体系,其“既包括研究世界天象历数的天文历算之学,也包括用各种神秘方法因象求义、见数推理的占卜之术。

”(《中国方术考》p35)古代术数系统较为复杂,在《汉志·术数略》把它分为六类:“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可以大致反映术数的范围。

在术数的思想史上,前辈学者已经有了详细的描述,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结合前沿科学理论,来阐释其中一些思想的科学性。

为古代思想史的研究,打开新的视角。

中国古代的占卜大体有三个系统:“一个系统是与天文历算有关的星占、式占等术,一个系统是与‘动物之灵’或‘植物之灵’崇拜有关的龟卜、筮占,一个系统是与人体生理、心理、疾病、鬼怪有关的占梦、厌劾、祠禳等术。

三个系统皆有古老渊源,可以反映原始思维所能涉及到的各个主要方面:天地——动植物——人体、灵魂、疾病和鬼怪。

”(《中国方术考》P88)下文从两个小点为切入口,从现代前沿科学的成果中重新审视那些神秘的思想。

一、万物一体——宇宙是个全息照片庄子的《齐物论》中說:“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在佛家的教义也多次提出,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法华经玄义》卷四(下),《华严经疏》卷三十七、卷四十五;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一)“众生”有多种解释,其中最为广博的解释,并不是单独指人,而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万物,包括动植矿物等。

(在《大智度论》卷三十一云(大正25·286c):“但五众和合故强名为众生。

”《大乘同性经》卷上云(大正16·642b):“众生者,众缘和合名曰众生。

所谓地、水、火、风、空、识、名色、六入因缘生。

”)从现代科学的微观角度看,物质都由一些基本微粒组成的,(科学家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最小微粒,名曰量子。

不过这些基本微粒随着科学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精微。

)在微观的世界里,所有物质都是同样的微粒组成,这些基本粒子也有着神奇的联系。

一九八二年巴黎大学物理学家Alain Aspect所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在特定的情况下,次原子的粒子们(例如电子),同时向相反方向发射后,在运动时能够彼此互通信息。

不管彼此之间的距离多么遥远,不管它们是相隔十尺或十万万里远,它们似乎总是知道相对一方的运动方式,在一方被影响而改变方向时,双方会同时改变方向。

如果次原子粒子的表面分离是一种幻象,这表示在现实的更深层次,宇宙中的一切最终都是相互关连的。

在人脑中的一个碳原子中的一个电子是连接到太阳表面的一个氢原子中的一个质子,而它们又连接到所有在水中游泳的鲑鱼,所有跳动的心脏,及天上所有星辰的次原子粒子。

一切事物都交互贯穿一切事物,而虽然人类的本性是去分类处理宇宙中的种种现象,一切的分类都是必要的假象,而一切的终极本质是一个无破绽的巨网。

Pribram指出,甚至连随机偶发的事件都可视为是根据全像式原理,因此是经过安排的。

同步的或有意义的巧合都不是意外,而现实的一切都可视为一种隐喻,因为连最偶然的事件都隐藏著某种平衡。

《微漪之塘》一书被美国图书协会评为“1997年杰出学术著作”,其中经获得西方主流文化和科学界的承认和重视的拉兹洛提出的“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ψ场)理论认为,由于“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量场”隐含着惊人巨量的能量(1093㎏/m3,比原子核的能量密度大1080倍),显在的物质宇宙恰如漂浮在它上面的岛屿,或者用更恰当的比喻,像是这个隐能量海上的涟漪。

它是“全息记忆”的——按照全息理论,在一立方厘米体积内波型的叠加能把美国国会图书馆全部藏书的信息量记录下来,而且各个部分同整体记录下来的信息是一样的,因此在宇宙范围,任何事件都在它的整体和各个部分留下全息性质的印记,就像池塘中投下的任何一粒石子激起的波型都传遍整个池塘和池塘的各部分。

"全息"指物体的每一局部都可反映整体的全部信息,中医学很早就将这一规律运用于临床,以手、足、耳、鼻、舌、面等作为窗口,窥查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疾病信息。

可做到早期诊断。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物理学家噶伯(Gabor)用一个参考波与信息载波相干,在底片上获得了能再现信息的振幅和相位两个物理量的干涉图像,这一发现经过理论研究和深入反复的实验,形成了一门崭新的技术——全息术,很快被应用到X射线立体显微技术,全息照像、激光储存等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以激光全息为例,其最大特点是这种激光全息照像的底片被打成多少碎片,每个碎片仍能呈现出整个物体的影像,换言之,也就是说在每个碎片上仍保留着整体物像的全部信息。

在《念力的秘密》一书中说到:“至少有四十个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顶尖科学家已经证明,生物体会不断实时互相传输信息。

”总结以上实验成果,说明万物之间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具体而坚实,其实每一个物质的每一个微粒之间都有着微妙的联系,就如伦敦大学的物理学家David Bohm所说:“其实宇宙只是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像摄影相片(Hologram)。

”如此术数中的一些现象就可以由此而解释,术数只是掌握了其中的一些规律,采用一种整体全息的观念来推测人事物的发展,虽然表面上是无法理解的,但确实含有理性的成分。

二、鬼神的存在——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在中国传统文化描述中,鬼与神是不同的生物状态。

鬼是各种生物死亡后产生的阴魂,法力大小不一,往往比神要小,甚至某些鬼魂还怕人等阳气充足的事物;而神泛指神仙,是各种生物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具有种种非凡法术神力的状态。

在中国各种传说里鬼神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触摸或看到的,但可以通过祈祷、祭祀等等方式与他们沟通。

“敬鬼神而远之”代表传统儒家处理鬼神问题的基本倾向,避而不谈,但也并不将其否定。

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种种通识科学难以解释的灵异现象,如果不去理会,正是违背了科学的实证精神。

其实科学早已证明到空间是多元次的,已经证实的有十一度空间(eleven-dimensional space)的存在,根据90年代提出的M理论(超弦理论的一种),宇宙是十一维的,由震动的平面构成的。

在爱因斯坦那里,宇宙只是四维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现代物理学则认为还有七维空间我们看不见(被称为压缩的维)。

或许高维次空间的生物能够知道低维次的,低维次不能知道高维次的。

动物裡面,很多低级爬虫类,像蚂蚁、微生物,它们生活空间是两度空间。

打一个比方:一只蚂蚁在一张纸上行走,它只能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后走。

对它来说高与低均无意义,也就是在它们的感觉当中,只有长度宽度,没有高度,所以蚂蚁爬到屋顶上,我们会觉得牠在上面,而他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感觉,第3维的空间是存在的,但没有被蚂蚁所认识。

同样,我们的世界是由4维构成的(3维空间和1维时间),但我们没有觉察到所有其他的维。

我们从这裡面去联想推测,比我们维次高的生物,就像我们看蚂蚁一样,他们能看到我们,我们没有办法觉察他们的存在。

这与古老的传说裡中的鬼神非常接近,只是名词不相同,事实确实没有两样。

但是光凭这样的道理是很难让人信服的,虽然我们知道从古至今的很多鬼神故事,虽然干宝的《搜神记》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

”但是“眼见为实”依旧是大部分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何况很多时候眼见也并不为实。

笔者也是听闻很多朋友的亲身经历后才开始相信的,笔者并不强迫对此的绝对相信,除非自己亲身经历,不然真的很难通过解述让人完全信服。

但如果注意听一些周围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情,比如民间的“下阴”和“叫魂”等事例,还有其他一些灵异事件。

我们人类包括人类发明的仪器,可见光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能够接受的声波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收集、考证、研究一下这些费解现象,科学暂时解释不了的,可能是未来的新科学而未必是伪科学,科学中的一切进步,开始总是带有异端邪说的味道,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

真相往往是常人难以感知的,比如时间是可以延伸且具有弹性,微观粒子以前并看不到,河外星系以前亦看不到……至于因为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够实证进而大加否定更是站不住脚。

对于早期思想,特别是那种拥有漫长历史且一直未被完全淘汰的思想,从科学的角度或逻辑上说,不能够证实的只能持保留和怀疑态度,不能够下结论,而相信和反对只能够作为个人的认识加以尊重。

而且“由于生存方式的限定,原始人类要远比后来所谓的‘文明人’与自然界有更密切的联系。

他们随日月出没而作息,仰观于天,俯察于地,并与各种动植物密迩相处,对自然界充满特殊的关注。

他们把人类的生老病死与大自然的斗转星移、草木枯荣看作互动过程,也远比现代人更重视宇宙万有的整体联系。

这是他们的长处。

”(《中国方术考》p11),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早期思想中也会有一些幼稚的看法和迷信的成分,不过,任何一个时代不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吗?进化论曾被誉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但现在也被大量事实推翻。

广为流传的菠菜含大量铁,能够明显起到补铁作用的说法,是因为科学家算错了一位小数点!那之前相信这一言论的人又何尝不是迷信科学呢?所以,在审视古人与今人不同的思想时,我们应该放入更加广阔的视野中,加以评判,不能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正所谓“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

参考文献:《世界是一个幻觉吗》、《念力的秘密》、《中国方术考》、《老子的宇宙创生观与现代量子宇宙学》、《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与电子全息针灸》、《大设计》、《太上感应篇讲记》、《微漪之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