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杜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 由叙事引发议论。
《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 由此可见传统咏史诗的一个什么特点?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 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 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 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 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 出前朝。 •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 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 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这首咏史诗写于杜 牧官黄州刺史时。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 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 其实也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 看法。
此诗的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样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 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 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子,它 本身也蕴藏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深 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 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 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 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 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正由于发现了 这片铁戟,发现是“前朝”——三国赤 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进一步勃发了作 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 作了铺垫。
《赤壁》赏析
杜牧的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成就,晚唐诗人中只有李商隐能够与之 相比。他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 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又使他 的抑郁情怀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这些,都影响着他的诗的风貌。他 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 杜牧的咏史诗,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晚唐诗人和他们的前辈不同, 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兴的锐气,怀着一种矛盾心理,感慨衰败不可避免 的到来,感慨生不逢时,不得一展襟抱。怀古伤今,就成了此时诗歌 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都有大量怀古伤今之作。 杜牧写这类诗,完全是一种大手笔的气概,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 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对这句诗的理解?)
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 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 势的重大影响。
这两句诗是说,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 周瑜以方便,取得胜 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 将被改写。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 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 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 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内在联系?
Baidu Nhomakorabea
后二句为议论,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 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指出假使 当时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历 史将要重写。同时,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 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 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 刻警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法。 告诉我们: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 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同时也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曲折地反映出诗人 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借古讽 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创作背景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 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 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 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 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 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 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 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 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 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 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 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 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 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 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 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 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 《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赤壁》写于杜牧官黄州刺史(842—844年)时,反映的 心理状态和含蓄而俊爽的风格与《过华清宫》一致,但在写 法上却别具一格。 《赤壁》的开头便与众不同。《过华清宫》是由回望引起回 想,杜牧还有很多咏史诗是一开头就高度概括,纵横驰骋。 史学家们在论赤壁之战这场关系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大事件 时,基本的政治倾向常常是把同情放在吴、蜀一边。因为有 这倾向,也便把这场战争的胜负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杜牧一 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 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引起 议论,反映出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 首先,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 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其次,他认为历史上 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 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 史论有如此气魄,而其表述方式却那样风流潇洒。 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 1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 ‘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 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 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 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 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 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 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 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 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 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