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学案.docx

高一地理学案.docx
高一地理学案.docx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要求:了解太阳大气层的分层。运用图表资料,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

地球的影响。

【课堂互动】

[知识点 1]为地球提供能量

〖问题探究〗1、什么叫太阳辐射?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对地球和人类有何影响?

(1)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2)太阳是一个巨大 ______的________,其来源于太阳内部的 __________反应。

(3)太阳对地球的人类的影响主要有:

〖难点分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

太阳能,水能、风能、波浪能等从根本上来说也是来自太阳辐射能。〖问题探究〗2、完

成课本活动。

[知识点 1]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问题探究〗1、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几层?什么叫太阳活动?其主要标志有哪些?

有何影响?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和 __________ 三层。

(2)太阳 ______经常发生 ________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最主要的________和 ________。

〖比较分析〗

列表比较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

特征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影响大气层

光球是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_______,周期

表面,呈 ______状约 ___年

位于光球 _____ 部,呈

1、地球上 ______通信受到

影响,甚至出现中断现象;______色,只有在 _________________和日

色球 2 、地球磁场出现进或用特殊的 ________ 才珥“ ________”现象。

能看到3、两极地区出现 _______。

4、与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如

是太阳大气的 ______ 层,只

地震、水旱灾害有关。

日冕有在 ________ 时或用特殊太阳风

的________才能看到

〖问题探究〗2、完成课本活动。

〖难点分解〗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运动而不是太阳本身的运动。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干扰,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现象。

【小试身手】

单项选择题

1.太阳能量来源于( )

A. 核裂变反应

B.核聚变反应

C.其他恒星

D. 银河系中心

2. 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最好的应该是 ( )

A. 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3. 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 )

A. 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 在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C. 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短暂中断

D. 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4.太阳活动可以( )

A. 诱发地震和潮汐

B.诱发沙尘暴和极光

C. 诱发海啸和台风

D.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

【思维导图】

【当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人类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正确的是()

A.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电池等都是人类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利

用方式

B.人类利用的煤、石油、水能、风能等都是地球自身存在( 产生 ) 的能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C. 人类开发利用的潮汐能是由太阳辐射产生的 2. 太阳辐射

D. 我国是利用太阳能较晚的国家之一的

主要作用是

()

A.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B.是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C.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能量不来自它

D.是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3.关于太阳辐射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太阳辐射能绝大部分可以直接到达地表

C.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比较均匀

D.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变化,以及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

4.下列关于太阳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光球层

B.太阳大气稀薄,人们肉眼观测不到

C.太阳大气从外向里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D.黑子就是太阳活动

古书《五行志》记载:“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 年),三月已未,日出黄,有

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5~ 7 题。

5.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指( )

A.耀斑

B.X

6.这种( )

A. 光球层

B.

7.发生()

射线

色球层

C.

C.

紫外线

日冕层

D.黑子

生在

D.内部

象的

A. 黑气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黑气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 黑气区域释放出大量偏黑色的气体

D. 黑气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表现有

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B.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产生“磁暴”现象

C.在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

D.使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

9. “磁暴”现象指

( )

的是A. 磁场发生了爆炸 B.磁针发生了故障,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因地球磁场受到太阳的带电粒子扰动,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磁暴”是地球本身的原因,使磁场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二、判断题:

10.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相对数之间呈正相关。()

11.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短暂中断。()

12.太阳黑子增多的年份,耀斑相应减少。。()

13.太阳活动强烈时,手机信号质量有可能下降。

()

14.耀斑是出现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

三、综合题:

15.读下列材料和相关图表,完成问题。

21世纪初,太阳黑子活动又一次达到高峰期,并对地球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1)太阳活动于2000 —2002 年达到高峰期,其大气层中的活动也随之加强。

(2)太阳黑子活动增强时,所发出的_________会干扰地球上空的层,对

________通信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另外,还将扰乱地球的,导致。

(3)北美洲受太阳黑子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该国的人们会看到壮观的现象。

(4)你认为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工作()

A. 通讯部门

B. 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象研究部门

16.( ☆ ) 阅读“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2

(1)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中看出: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种变化

呈现

形态,但是,变化的幅度在不同纬度上是,同一纬度在不同年份

也,大约有年的变化周期。

(2)从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也可以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种变化呈现

________形态,有极大值和极小值,它们之间的变化幅度,大约有年的变化周期。

(3)把两条曲线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是在不同纬度和地点分

别呈现和。

(4) 图中两条曲线的相关性,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有影响,除此之外,对地球的

和也有影响;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频繁爆发的

年份,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反思质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两大转变 1、观念的转变: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由“学科本位”、“知识中心”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情境。 二、教材内容 1、始终围绕人地和谐这条主线。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关注全球问题,关注发展问题,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促进人地协调与和谐发展是地理课程的迫切任务。每一章节内容都有突出发展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观点 2、从知识体系看: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地理到社会环境 教材内容分五大板块: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主要以全球、世界为出发点,讲述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既表现地球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失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 3、从现代教学体系看:体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 教材安排了很多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一个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热情,教材可读性强 4、从教材结构看:分为正文、阅读、活动、图片四大部分 正文主要叙述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是教材的意义个组成部分,主要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专题性较详细的介绍。活动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图片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三、教学建议 1、用活教材,整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基于新课程改革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教材在编写上正文内容少,图片、活动多。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参与,多探究,主动学习。但这样的教材使老师操作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及其主要观点

竺可桢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1.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综合性科学; 2.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即研究地球外壳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转化与相互制约; 3.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都很重要; 4.地理学家必须对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有一定了解,对其某一部门要有深入的研究.; 5.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地理学的宝库,要十分重视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 6.研究地理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自然辩证法。 林超地理学家,综合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开拓者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林超最早提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概念,并带领一批人发展这门科学,探讨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作用和地位,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 林超认为,我国地理界以前重人文轻自然,后又重自然轻经济甚至取消人文,都背离了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宗旨,于学科的发展不利。所以他不断大声疾呼发展综合地理学。在他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开篇中写到:“地理学将是一门既有坚实的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的基础性科学,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紧密联系的应用性科学。21世纪的地理学将是一门在理论化和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重的两栖科学”。目前,各国科学家倡导建立的“地球系统科学”、“地理科学”,正与林超的主张一致,并经各条蹊径成为事实。 黄秉维地理学家,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奠基者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黄秉维长期从事地貌和自然区划的研究,开拓了热量和水分平衡、化学地理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3个方向;先后组织了水土保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热量与水分平衡的大规模研究,倡议开展陆地地球系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新方向。 胡焕庸地理学家,中国现代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 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 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初中地理_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2分钟) 图片导入: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啊,上课之前,先来看四张图片,第一张禹迹图,中国最早的石板地图。第二张是抗战时期的手绘地图,第三张是毛主席治理海河时在飞机上看地图拍的照片。第四张是东鲁学校的定位电子版地图。所以这节课我们要讲什么? 学生:地图 。 我们的地理学习就离不开地图,地图是我们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学习地理,除了地图学习还需要哪些方法? 学生:看书并回答 我们今天主要学习怎样看地图 【2】(2分钟) 你知道地图的种类有哪些吗? 学生阅读课本11-12页,完成【自主学习一】并回答 【3】(2分钟)你们小组的地图属于哪种类型的?你从地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4】(5分钟)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在下面的空白框中画出东鲁学校的平面图。学生解读展示,教师引出地图三要素 【5】(6分钟)学生阅读课本第8页,完成【自主学习三】:关于方向的相关问题,教师讲解后,学生完成合作探究二并展示。 好,时间到。 汇报讨论结果。 同学们做题仔细,总结非常到位。 【6】(5分钟) 阅读课本8页材料,小组交流在野外有哪些确定方向的方法? 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 教师总结点评,补充手表定向法 【7】(1分钟)学生完成巩固练习一 【8】(10分钟)观察手中的地图,有一个特殊的数字-----比例尺 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完成【自主学习四】关于比例尺的相关内容,并展示,教师点评强调。并完成【合作探究四】:测得教学楼长0.6厘米,教学楼实际长度是多少米? 【9】(3分钟) 学生完成【合作探究五】 读下面“中国地图”和“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图(两幅图图幅大小相同),完成下面表格:并总结规律相互提问 【10】(1分钟)学生完成巩固练习二 【11】【课堂小结】(3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后,教师总结提升: 【12】(5分钟)当堂检测:学习过程就要结束了,快来检测一下咱们的学习任务目标你达到了没有吧!

中国地理学习方法

中国地理学习方法(怎样学好地理?)引子:区域地理普遍感觉难学难教,甚至有人认为很简单: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如此而已。《房龙地理》,又名《地球的故事》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我们惟一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房龙曾评价传统地理“不讲理”(“不讲理的地理”好好学习网)。地理的区域性、基本国情、优越的地理位置、高中国与低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重要的地理(地形、气候、农业、经济、文化等)界线、珠穆朗玛峰缩水、区域大开发、乡土地理、区域问题、临国边界纷争、爱国主义等。高考中国地理占的比重比较大,特别是我国的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国情、国策、国土开发整治当中的问题中国地理占的比重略大一些。 1、优越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评价) 2、多山的地形(地形骨架、高低中国、地形界线、地貌特征) 3、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特点、优越性、灾害天气) 4、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青藏高寒区) 5、各地农业差异很大(秦淮线、长城线) 6、东中西部经济差异(范围、差异、优势及劣势) 7、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发)

8、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工程、三农问题、和谐社会建设) 9、乡土地理 ?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举例介绍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10.中国地理学习方法(怎样学好地理?) 1、字头记忆法: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例1、有关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市名称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等系列知识,地名数据多,硬记有困难,可用字头法编成顺口溜:两湖两江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_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由于地理是小科,学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九年级毕业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鲁教版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套(全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 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 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 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 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 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人口出生率仍保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在较高水平,但死降,死亡率继续下率、自然增长率都增长率低,且波动亡率迅速下降,人 降,并达到低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缓人口增长特点较大。人口增长处口自然增长率提自然增长率逐渐降慢,有些国家甚至于相对静止或低速高, 人口急剧增长。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开始减缓 增长。高、、低高、、高高、低、高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型)(型)出现在工业化初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期,发达国家一般开始出现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农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国家时间、国家 后开始进入这个阶纪初开始进入这个段阶段生活在热带原始森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大多数大多数目前分布地区林深处的一些土著 亚、肯尼亚等国家国家发达国家居民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 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人口问题典型国长率水平表现后果对策家举例人口增长劳动力、采取鼓励发达保持较和人口 青壮年负担的政策,并接国家水平化等纳来自大多面临人口不利于 出生率、自发展大多赞同实行然增长,以中国、印度、巴中水平较及 0∽14 岁的基斯坦国家政策少儿比重等等问题 问题的解决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 题: 3.1950 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 B.迅速增长 C.速度加快 D.保持稳定4.从图示来看,177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初中地理_七年级 地理 中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东的范围、地理位置,掌握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了解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及地区差异。 2.进一步巩固识读地图、分析地域特征的技能和运用学过的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东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炎热干燥的气候及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与谈话法相配合。 教学用具《世界地形图》、《中东政区图》,地形图, 教学提纲 一、范围和地理位置 1.范围和国家分布 2.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三、炎热干燥的气候 1.特点 2.形成原因 3.地区差异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亚洲的哪几个分区?它们分别处在亚洲的什么位置?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亚洲的最后一个分区,位于亚洲西部的中东,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居民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与中东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所以尽管它不在亚洲,我们还是把北非和中东放在一章中学习,便于我们全面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学习新教材 第一课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和地理位置(板书) 1.范围和国家分布 [指导读图]读《中东的政区图》,明确中东的范围及在世界中的位置,并找出所包括的国家。(学生读图后,教师指定学生在黑板前指图说明本地区的范围、包括的国家以及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提问]中东的位置有什么特点?(由学生分析) [教师归纳]①本地区大部分处在北纬15°至北纬40°之间,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②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是亚洲、欧洲、非洲三洲交界处,又有地中海、红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五海集中在这里。③红海、苏伊士运河、士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形成重要的海上通道,不仅将三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沟通了二大洋。[读图]指导学生读《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图,分析它们的重要交通位置。2.地处二洋、三洲、五海之地(板书) 本区不仅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陆上和空中的东、西交通要道;不仅现在,而且历史上也早已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中国地理学家

中科院地学部院士统计 年份19 55 19 57 19 80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 20 03 总 计 已 故 现有 人 数 24 3 64 35 10 10 10 10 9 10 185 72 113 中国地理学家(院士)(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编 号 姓名简介 1 安芷生第四纪地质学家。原籍安徽六安,生于湖南芷江。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为确立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及其与深海沉积序列的对比,以及黄土堆积演化与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首先引入了第四纪磁性地层学,最早指出我国240万年前发生的重大地质气候事件,测定了蓝田猿人和澳洲沙漠化年代;重建了晚新生代不同时间尺度东亚季风变迁的代用序列:对控制我国中东部环境的古季风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合著《黄土与环境》一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 常印佛矿床地质学家。江苏泰兴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地质矿产局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和科研,对目前世界上不同成矿环境中的几个主要铜矿类型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发现了铜陵近东西向隐蔽基底断裂带,提出了一个有关陆内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地质环境、成矿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系统的理论认识,丰富了陆内成矿理论,指导了找矿预测。所提出的“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的分类建议,及相应的成矿模式,发展了矽卡岩成矿理论,指导了找矿实践。提出了安徽沿江地区第二轮普查和立体填图的建议,并获一批成果。在直接指导找矿方面,为铜陵有色冶炼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后备资源。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3 巢纪平气象学家。江苏无锡人。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在我国数值天气预报、长期预值天气预报、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积云动力学和热带大气动力学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等领域中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1957年发表了我国第一张48小时数值天气预报图。60年代建立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方程组。70年代首次建立我国海气耦合的滤波矩平长期天气数字预报模式,成功地进行了月季天气预报试验。近十多年来,提出了Rossby波相互作用后可激发出一类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的不稳定波,以及在非线形作用下可激发出2-3年ENSO型振荡等,提出了热带大气和海洋运动的半地转适应和发展理论,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环境数字预报业务系统。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 陈旭古生物与地层学家。1936年生于江苏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即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至今。从1987年开始曾先后担任国际笔石工作组主席、副主席,国际奥陶系分会选举委员、副主席。60年代师从穆恩之院士,参与《中国的笔石》的编著和建立和完善中国奥陶纪、志留纪及包括早泥盆世笔石带的划分和对比研究,80年代以来,主持多个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发表了较多的论著。1997年以他为主的国际工作组在我国浙江常山黄泥塘建

高一地理学案:人教版必修_6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雨林生态的优势。 2.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相关资料和图片理解雨林生态的优势和脆弱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雨林生态的优势和脆弱性,进一步了解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热带雨林的脆弱性。 学习难点理解雨林生态的优势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 自主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 标 与 导 入 本课学习目标: 1.理解雨林生态的优势。 2.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情境导入: 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对于全球环境有着重要的 价值和意义,而有人却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 漠”,这是为什么呢? 自 学 与 诊 断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优势性: 全年__________,__________强烈,__________旺盛, __________迅速,群落_______高。这是热带雨林区别于 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所在。 2.脆弱性: 由于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 积累和补充______,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______,雨林 中的土壤一般很______。 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__________体 内,所以__________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 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雨林植被一旦被毁,______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 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______。

研讨 合作探究互 动 与 展 示 自主探究: 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 么呢? 2.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合作探究: 教材第29~30页“活动” 1.阅读图 2.17,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 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2.阅读图2.18,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 及其原因。 精 讲 与 点 拨 雨林生态系统的优越性和脆弱性: 检 测 与 纠 读以下①~④四幅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学情分析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地理组 本学期我带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现在考试已经结束,我将期末考试的情况做一总结。 七年级试卷涉及前两章的知识,但更侧重第一章,考查分数有50多分。本套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测试卷选择题45%,综合题55%。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通过对试卷的分析现总结如下:(一)重基础,题灵活 本份试卷单选题就占了45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有一部分题目基础性强,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点、稍加用心即可得分。还有一部分,重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题目较灵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当然,关键是要细心、灵活,死板、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并赋予不同的问题情境 本份试卷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问题情景创设,不是教材直接的内容,但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灵活解答。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 (一)单选题:第2、5、7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审题不仔细造成的。 读图分析题: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告诉学生会怎样考查这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结合本试题的难易度,本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应该说,不管是学生个体之间还是班级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所反映,那些分数较低甚至不及格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时课堂上的“陌生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从自身

初一地理学习资料:中国地理之最

初一地理学习资料:xx地理之最 初一地理学习资料:xx地理之最 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xx——xx 4、最大的盆地——xx 5、最热的地方——xx盆地 6、最大的岛屿——xx 7、最低点是xxxx盆地中的xx 8、最长的河流——xx 9、最长最早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最大的广场——xx 11、最长的内陆河——xx 12、海拔最高的xx——xx 13、最长的地下河——xx 14、最大的瀑布——xx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xx 16、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我的家哦~) 17、最大的xx——xx 18、最大的xx——xx 19、最北的村庄——xx

20、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最大的沙漠——xx 22、最大的xx——xx 23、最大的岛群——xx 24、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 25、xx是最大的淡水湖. 26、最深的湖-xx 27、最大的冲积岛-崇明岛 28、xx最大的盐水湖是xx 29、我国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尔高原乔戈里峰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约40公里. 30、降雨量最大的地方——xx火烧寮 31、我国最低的冰川是云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为2650m 32、最大的狭谷——xx大峡谷 33、还有一个地球上最北的热带雨林——位于中国西藏的墨脱 34、xx最大的xx——xxxx 35、xx最高的盆地——xx 36、最南端——xx 37、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600万人.38、中国最早的运河——秦朝的灵渠 39、中国最长也是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地理学情分析报告

八年级地理学情分析报告 一、八年级地理学习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为期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理读图的方法,在分析地理问题时思路也相对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国地理知识也具备一定的积累,能够说出我国的领土面积。但是由于本部分内容较多且具有抽象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像、活动材料及拼图游戏等资源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印象,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以便于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增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加工与深化。 二、八年级学生情况分析 以八年五班为例,该班共有学生40人。在对该班级学生进行了为期半月的观察后,发现该班属于两极分化较强类型的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好的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研讨、交流,但在学习习惯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老师督促检查就不主动学习。我个人认为他们的地理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因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以致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且出现走低的趋势,以致影响了班级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如果能把这些人抓住,这个班的地理水平还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空间。对于像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我私下的认为:他们或许对地理学科不是很重视,总感觉没有忙其它学科成绩来得快,很快的把总成绩提高上去,出现偏科的苗头,这样或许对她以后的成长不是件好的事情,有待于扭正过来。

三、学生学法指导 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此我决定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决定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在教学中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我们教师应跟学生多交流,沟通,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给学生多一些宽容,鼓励,少一些指责,放大他们的优点,淡化他们的不足,帮他们树立自信,进一步把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让他们在自由、和谐、民主的气氛里学习。 (二)教师的热爱、信任会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特别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如果发现某一个学生突然成绩下降,或出现不良现象,我们能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找出困扰孩子的原因,并提出纠正的方法。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技能,首先要学会:读图、识图、填图的本领,通过课文中“阅读材料”“活动内容”“表格填写”“问题回答”要求能自己独立完成,并有提出质疑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活动做具体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师多使用谈话法,开展“谈”“议”“讲”“练”“填”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汇总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编写人:徐进峰赵承生审核人:董园园宋艳敏完成水平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辨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2.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习过程】 〖预习探究〗:参考课本58页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那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讨论探究〗:参考课本58页,讨论五类工业企业的布局: 制糖厂、啤酒厂、铝厂、普通服装厂、飞机制造厂 问题:(1)这类工业应该布局在材料二图中何处?(标在图上) (2)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那些?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附:参考材料: 材料一: 1.制糖厂:原料为糖料作物(甘蔗或甜菜)。产品为白、红砂糖或粗糖。生产1吨糖 需要10吨甘蔗。甘蔗的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因此,甘蔗不能储存,因尽快送糖厂加工,收获后不超过两天即加工为宜。 2.啤酒厂:产品主要为玻璃瓶装啤酒。玻璃是易碎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成本非常 高。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做容器。 3.铝厂:铝的电解炼制是一项耗费能量很大的工业。生产1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因为水电廉价,无污染,所以炼铝工业多用水电作为能源(或动力)。 4.普通服装厂:原料为布(纺织业的产品),这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很大,对 技术的要求不高。 5.飞机制造厂: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很高。 材料二:

工业类型 主导 因素 主要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 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加工业 应接近 产地 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 成本较高 市场导向型 家具制造业、 厂 应接近 不便于长途运 输或运输 成本 较高 动力导向型 工业 应接近 或 需要消耗大量 劳动力导向型 服装工业、 工业 应接近具有大 量 的地方 需要投入大量 技术导向型 飞机、 、 等 工业 应接近 地区 要求高 〖反馈练习〗:下面4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度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A :西安市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及许多科研院所。 B :河南为农业和人口大省,郑州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京广、陇海铁路交汇于此,107、310国道从此穿过、新郑国际机场离此距离较近) C :贵阳能源资源充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7.3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大型的有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水电站等。 D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已成为全国甘蔗种植中心。从1992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

初中地理_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第三章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课题:《世界的人种》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世界上三大人种的特点;在地图上之处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上获得有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同的人种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所以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不应存在种族歧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世界上三大人种的特点、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大声说出:走进地理课堂,探索地球奥秘! 教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课堂,学习新知识。 出示哭泣的黑人小孩。 教师:呓,这是谁呀?哭的这么伤心? 图片出示:我叫布斯,我找不到妈妈了,妈妈,我要妈妈。。。 教师:这个小孩真可怜,我们一起帮帮他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帮助小布斯的方法就在今天所学《世界的人种》一课里,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这节课,帮助小布斯找到妈妈? 同步出示图片:《世界的人种》

学生:有。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图片出示:智多星 教师:要帮助小布斯找到妈妈,首先,我们要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确定小布斯的属于什么人种?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4页,世界主要人种的体质特征,来确定小布斯属于什么人种? 学生活动,根据要求获取地理信息 学生:小布斯属于黑色人种,我的判断依据是黑种人的的体质特征。教师:确定了小布斯所属人种,我们一起帮助小布斯找妈妈吧! 出示白种人图片----这是小布斯的妈妈吗? 学生根据获取的地理信息说出答案和判断依据。 出示黄种人图片----这是小布斯的妈妈吗? 学生根据获取的地理信息说出答案和判断依据。 出示黑种人图片----这是小布斯的妈妈吗? 学生根据获取的地理信息说出答案和判断依据。 教师:我们很高兴的为小布斯找到了妈妈,现在回答出以下问题,小布斯就可以见到妈妈了! 师生总结归纳:世界人口分为三大人种,划分人种的依据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教师:三大人种数量一样多吗?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出示三大人种比例图 教师:通过观察图片,你获得了那些地理信息? 学生:根据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回答。 教师归纳:白色人种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大,黑色人种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小。 教师:人类为什么会在外貌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人种的形成受什么的影响? 出示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总结归纳答案。

中国地理学研究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doc

中国地理学研究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地理学也如此。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们面临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及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向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地理学家充分利用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地理学家组织和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的关于中国自然结构和国家发展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大量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应用价值和科学内容,成为诸多分支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 同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建议,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中国地理学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地理学家的工作促进了中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的方法逐步为社会所了解和应用,地理学的成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为社会所认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20世纪后半叶,在为国家需求服务所进行的工作规模和发挥的巨大作用方面,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地理学能够与中国相比。大规模的全方位的理论成果不仅创新性地体现了中国地理的基本特点,也丰富和发展了当今现代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地理学的发展成就和影响已经明显超越了专业的界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理学逐渐走向世界,通过广泛交流引进了发达国家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体制、评价指标、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发展条件获得大幅度改善,新人才大量涌现。许多学者逐渐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地理学发展应该逐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注重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正在转变为由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即转移到自然过程、生物

过程和人类活动过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这种变化应该是具有统领性质的。但是,正如黄秉维先生当时所反复强调的,这种环境变化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全球气候变化。 近10多年来,许多地理学家将视角转向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的国际前沿,也有一批学者继续将重点置于国内新的重大领域的研究。这期间,中国地理学发展方向和研究工作出现多元化的态势。在研究工作中开辟了下列新方向和新领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温室气体变化与大气层增温、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系统和碳循环,生态经济、对地观测、地球系统、自然灾害及其防治、资源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及城镇体系、功能区等。在地理学的区域性方面,研究的区域尺度表现为微观的更微,宏观的即为全球尺度。在上述新领域和新方向近年来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中国地理学的这一重大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全球的响应是基本一致的。早在20 世纪70年代,土壤学、林学等学科即进行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当时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农作物、森林、草地等肥力维持机制和生产力。1986年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启动,1990年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发布,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学术界20世纪90 年代开始进行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碳收支和碳循环机理研究。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诞生后,研究工作明显扩大到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不同区域的碳收支、气候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及反馈的研究方面。 陆大道,著名经济地理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经济地理

高一地理学案一

高一地理学案(一) 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学习内容: 1.高中地理(必修本)教材内容。 2.你还想获得哪方面的知识? 3.你有无打算做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教学大纲要求,通过省级地理会考,希望达到(等级)2.达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每个学习者具备的四会: 一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 二是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三是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together) 即能够与他人合作; 四是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自主性。 学习方法: 1.教材知识运用综合程序讨论的方法:同学按照学案要求阅读教材,教师使用多种媒体,使同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学会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一般过程为:明确每课目标要求、了解重难点内容→展示小步子综合程序思考题→阅读教材、独自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综合运用、完成同步练习和知识检测。 2.活动课题运用综合实践研究法: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践研究调查→采集资料数据→分析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交流论证报告→作评价和总结。 3.以小组自主性学习为主。小组自主性学习是综合研究性学习地理中最为常见一种组织形式。为了完成共同感兴趣的课题,通过小组同学调查分析,讨论研究、协同完成。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不仅深化了课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互助精神,培养了同学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达到全面谐调发展的目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1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两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上个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来看,两个班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在全镇都是名列前茅,由此可见,两个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

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教学目标:优秀率:40%,合格率:90%。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