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小说概述

合集下载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最后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文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而促成文学普及的则是戏曲与小说,戏曲和小说取代诗文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一、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自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3年。

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一)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最为突出的成就首推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原有戏曲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与发展。

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唐参军戏,发展到宋代院本,金之诸宫调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发展到金末元初,戏曲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作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家创作活动最兴盛的年代是元世祖至元到元成宗元贞、大德时期。

这时期产生了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他的杂剧《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压迫和反侵略的思想倾向。

同时期的王实甫、康进之、马致远、白朴等作家也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后期是从大德以后直到元朝灭亡,这时期杂剧中心逐渐南移,虽然也产生过郑光祖等著名剧作家,但杂剧已日趋衰微,脱离现实和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日益严重。

(二)元散曲元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新的诗歌样式。

曲作为新依声填词;但用韵不像词那样严格,平仄自由,通常是一曲一韵,并且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同时,它在定句、定字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地增加字数,这些所增之字,称为“衬词”。

元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

明清小说第一节概述

明清小说第一节概述
等。
明太祖朱元璋
(二)社会经济背景
明初统治者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恢 复社会经济,从而使社会经济特别是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明中叶,抑商政策开始松动,农村 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于是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城市经济成为主导。
明中叶后商业经济的发展引起的变化
☆市民阶层人数众多。在这些市民中, 商人们经济实力雄厚,对于社会生活具有 重要影响。 ☆文人与商人交往密切,两者之间在思 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相互影响。 ☆ 文学观念和文化意识发生变化,从
5、心学思潮对文学与小说创作的影响
◇“主情”的文学观念席卷文坛。 ◇作家的主体意识明显加强。文学作品虚 构性增强,《西游记》的出现。 ◇肯定人性、放纵个性、追求世俗的享受 和欢乐,《金瓶梅》、“三言”、“二拍” 的一些作品。 ◇向往个体人格的自由与平等成为鲜明的 审美理想,孙悟空、杜十娘。
二、明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分类
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创作符合 市民受众知识状况与审美情趣的通俗 文艺成为风气。
☆负面影响。
二、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与心学思潮
王阳明像
1 、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及其 思想实质与意义 心学把外在权威的“天 理”拉到了人的内心,变 为人的内在自觉的“良 知”,鼓励人们用自己的 本心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 在客观上突出了人在道德 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 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3、长篇白话小说 分类:历史演义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喻 世明言》、《警世通言》、 《三国演义》、英雄传 《醒世通言》,凌濛初的 奇小说《水浒传》、神 “二拍”《拍案惊奇》、 怪小说《西游记》、世 《二刻拍案惊奇》是最重 情《金瓶梅》,被称为 要的作品。 明代四大奇书。 其他还有《鼓掌绝 影响:才子佳人小说 尘》、《石点头》、《西 青楼小说、讽刺小说、 湖二集》、《欢喜冤家》、 谴责小说等类型,都是 《 十 二 笑 》 、 《 幻 影 》 从世情小说分支出来的。 ( 又 名 《 三 刻 拍 案 》) 、 武侠小说与英雄传奇小 《一片情》、《九云梦》 说联系密切。 2、白话短篇小说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

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

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

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

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

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

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

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诗歌特别繁荣。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文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元明清小说研究概要

元明清小说研究概要

元明清小说研究概要元明清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形成并发展壮大是在元代。

元代小说基本构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体制和模式,逐渐形成了连续性叙事、以人物为中心、注重情节的特点。

明代是元代小说的承接与发展时期,开创了以长篇小说为主要形式的新局面。

清代的小说则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体现,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揭示更加深刻。

元明清小说的主题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仙侠、武侠、传奇、志怪、笔记等多种类型。

其中,仙侠小说以描写仙人、神仙世界为主题,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冲突与和谐;武侠小说则以武林英雄、江湖义士为主题,描绘了侠义精神与人情世态;传奇小说以神怪传说为题材,讲述了爱情、婚姻、命运等人生经历;志怪小说多以神奇现象或怪异事件为主题,揭示了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笔记小说则以通过日记、记录等形式展现生活点滴,对社会风俗和人性进行观察与评判。

元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首先,小说在情节结构上注重紧密连贯,通过创造悬念和引起读者兴趣的手法来吸引读者。

其次,小说在人物描写上非常细腻入微,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再者,小说具有很高的形象和语言表现力,通过描写细节和运用修辞手法使情节更具感染力。

另外,小说还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通过展示各种社会角色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和问题。

在元明清小说中,有很多代表作品值得一提。

元代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描写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现实的残酷。

明代的《西游记》则是一部以取经之路为背景的神话传奇小说,通过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历险的故事,展现了佛道教义的智慧和力量。

清代的《红楼梦》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贾家宝贵宝玉的成长和家族的兴衰,对清代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综上所述,元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起源与发展、主题与艺术特点、代表作品等方面对元明清小说进行概要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

文学概述

文学概述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公元589年)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为滥觞时期。

一般又将此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先秦阶段(秦统一以前,即公元前221年以前);一为秦汉阶段(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一为魏晋南北朝阶段(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先秦阶段的文学,主要是诗歌与散文。

诗歌中的双碑——《诗经》与《楚辞》——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此阶段的散文也有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之别。

历史散文以记叙史实为主,代表作品有《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此类作品为我国的叙事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诸子散文以宣扬思想为主,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等,这些作品再现了当时“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为后世的论说文章提供了借鉴。

除诗歌散文外,此阶段的一些神话与传说,诸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等,至今仍为世人喜闻乐道。

这些神话传说多保留在《山海经》、《楚辞》及诸子散文中。

秦汉阶段的文学,成绩主要在汉代。

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汉文学史纲要》)而李斯的代表作品《谏逐客书》的写作时间,是在秦统一天下之前。

进入秦朝后,他的文章多为歌功颂德之作。

汉代的文学呈现繁荣局面。

首先表现在当时的主流文学——赋体文学上。

它有汉大赋与骚赋之别。

大赋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等为代表,这是一种以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体。

骚赋则直接继承了楚辞的传统,多为内心忧怨的流露。

代表作有贾谊《鵩鸟赋》、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等。

其次表现在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传文以及以《过秦论》、《盐铁论》为代表的史论文、政论文上。

当然,此时期也出现了以《报任安书》等为代表的一些感人肺腑的散文作品。

元明清文学5

元明清文学5

《三国演义》的版本
• 最早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 最早是嘉靖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 24卷 240则 每则前有七言单题。 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 •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简称“李评本” 不分卷, 240则合并为120回 则合并为120 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 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 题。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 李评本” 李评本”。 • 毛本《三国演义》,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 毛本《三国演义》 康熙年间毛纶、 刊本, 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 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 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 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 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以明代“四大奇书”为代表的章回体小 说 艺术发展历程
• • • • • • •
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面对; 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人情世俗; 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人情世俗;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三国演义》的作者及其创作
•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现学术界仍肯定作者是罗贯中。生平不详, 次”,现学术界仍肯定作者是罗贯中。生平不详, 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等书的材料, 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等书的材料,大概知道 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至正二十四 1364)还活着(贾仲明所说)。是个“ )。是个 年(1364)还活着(贾仲明所说)。是个“有志 图王者” 稗史汇编》),曾客于张士诚幕中 图王者”(《稗史汇编》),曾客于张士诚幕中 徐炳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 (《徐炳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 • 中国最早的两部优秀长篇小说中,罗贯中是《三 中国最早的两部优秀长篇小说中,罗贯中是《 国演义》的作者和《水浒传》作者之一, 国演义》的作者和《水浒传》作者之一,他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不仅如此, 学史上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不仅如此,他还是 一位杂剧作家,剧作存目三种,今传《 一位杂剧作家,剧作存目三种,今传《赵太祖龙 虎风云会》 传世的《隋唐志传》 虎风云会》;传世的《隋唐志传》、《残唐五代 史演义传》 三遂平妖传》 也署罗贯中名。 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署罗贯中名。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代文学一元代文学的背景:元朝是少数名族统治的时代,政治上实行民族压迫政治、经济上农业逐渐恢复并且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程朱理学影响下降,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这些背景造成了正统文学的衰退,非正统文学的发展。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由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以及文学本身的种种原因,传统的诗词古文创作局限于少数文人的范围,新起来的戏曲小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流行南北。

特别是杂剧成了元代趺学创作中最受欢迎的剧艺。

前人把它和唐诗、宋词并称,作为一个朝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许多作家也享受很高的荣誉。

三元代文学的表现:1作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这时与前代相比处于低谷时期。

然而,元代的诗文作家和作品的数量相当多如“元诗四大家”以及杨维桢,并且他还开创了“铁崖体”。

这时还出现了许多擅长诗文的少数民族作家,如耶律楚材,其存诗七百多首。

元代散文则沿着唐宋古文的道路发展并下启明代文风。

2作为非正统文学的杂剧和散曲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时出现了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

他们的文采繁富,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诗味。

元代的散曲与杂剧的创作基本相似,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来移到南方。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以及被誉为“曲壮元”的马致远、卢挚。

3重要作家作品关汉卿是元代文坛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最具代表的作品是《窦娥冤》。

该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

艺术特色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

24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24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一、明清朝小说的代表作 1.《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是我国优秀的 长篇 小说,以 到 的历史为题材。 2.《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和 ,是一部描民众 反抗斗争的长篇小说;以北宋末年 领导的山东 农民 起义为素材,是我国 中最杰出的作品。 3.《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 ,是一部有 色彩的神魔 小说;根据 取经的故事加工而成。 4.《红楼梦》是中国 小说的高峰,代表了 的最高成 就 。作者是 代小说家 。内容以 的爱情悲剧 为主线,描写了 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展示了中国封建 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命运。 二、京剧的形成 19世纪中期,以 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 表演方法,同光年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 。
6.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戏曲在历史上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孕育的 过程,终于产生了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京剧。至今, 京剧形成和发展大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徽班进 京则是京剧形成的开始。 ⑴ 被西方人成为中国歌剧的剧种是?
⑵ 京剧形成的基础是? ⑶ 京剧最典型的唱腔是? ⑷ 京剧形成的原因是哪些?
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 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 地下的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过 响声儿就没了!”
京剧形成
你知道京剧 是怎样形成 的吗?
乾隆年间, 北京剧坛上演 各种地方戏, 出现了百花 争艳的局面, 四大徽班三 庆、四喜、春台、和春四 大戏班)进京后, 迅速适应 北京观众的需要, 同时吸 收其他地方戏剧, 特别是 湖北地区汉调的优点, 在 艺术上进行革新, 在同治、 光绪年间, 形成了京剧。 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剧 种。
根据平时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 2.《水浒传》是我国英雄传奇中最杰出的 作品,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 讲一讲小说中的人物与他们的故事。

知识拓展:明清小说代表人物及作品简介

知识拓展:明清小说代表人物及作品简介

明清小说代表人物及作品简介古典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

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

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

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

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

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

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

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

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

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

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明清小说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是中国古代小说最为繁盛的时期。

从汉末以来延绵不绝的笔记小说包括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从唐代以来日新月异的传奇小说,从宋代以来流传广泛的话本小说,从元末以来蔚为大观的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无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的雄姿和叱咤风云的气魄。

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

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

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资于记传体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像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5-1 元明清文学概述

5-1 元明清文学概述

好几支小令按一定的宫调组织成一个套曲,就是 好几支小令按一定的宫调组织成一个套曲, 散套,散套又叫套数, 散套,散套又叫套数,是统属于一个宫调的成 套的散曲.如马致远的散套 般涉调耍孩儿 如马致远的散套《 耍孩儿借 套的散曲 如马致远的散套《般涉调 耍孩儿 借 马》: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 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 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但有些 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 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 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 所以元散曲的题目有三部分组成:宫调、曲牌、 所以元散曲的题目有三部分组成:宫调、曲牌、 内容提示。 般涉调耍孩儿 借马》 耍孩儿借马 内容提示。《般涉调 耍孩儿 借马》就是用 般涉调”的调式,第一支曲的曲牌是“ “般涉调”的调式,第一支曲的曲牌是“耍孩 内容是“借马” 儿”,内容是“借马”。又比如马致远的一套 散套《双调夜行船 秋思》 夜行船秋思 双调”是调式, 散套《双调 夜行船 秋思》,“双调”是调式, “夜行船”是第一支曲子的曲牌,“秋思”是 夜行船”是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秋思” 内容提示。马致远还有一支小令《越调天净 内容提示。马致远还有一支小令《越调 天净 秋思》 越调”是调式,曲牌是“ 沙秋思》,“越调”是调式,曲牌是“天净 秋思 秋思”是咏唱内容的标题。 沙”,“秋思”是咏唱内容的标题。
• 〈三〉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 有汗时休去檐下拴, 著颓,软煮料草铡底细。 著颓,软煮料草铡底细。上坡时款把身 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 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寒 休教鞭颩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碎,休教鞭颩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不借时恶了弟兄, 〈二〉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 马儿行嘱咐叮咛记: 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 刷子去刀莫作疑。 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只叹的一声长吁 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元明清古典小说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元明清古典小说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元明清古典小说教学的思考及建议作者:郑泽红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第06期小说,是最有趣味、最生动的文学体裁,也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其他文学形式更具鲜明的形象和曲折的情节。

因此,小说教学和其他文章的教学一样,必须从课文特点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成效。

中国古典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从元末到明清的四大名著由于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受学生的喜爱。

课本中节选的古典小说篇幅长,容量大,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是当前从事古典小说教学的教师面临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提高古典小说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古典小说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元明清古典小说概况从元末到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元明清小说大约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代表。

它们以英雄好汉为对象,壮志豪情乃是贯通两书的红线。

只是《三国演义》受到安邦定国基调的限制而显得缩手缩脚,进而约束了豪杰的心灵世界的挥洒;《水浒传》则别开生面,以横空出世之气概展现乱臣当道时好汉们的爽快豪侠,故而生发出淋漓畅快之气。

第二类以《金瓶梅》、《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为代表。

这三部书不同于第一类的历史传奇,而是直指社会现实。

它们面对丑陋现实所表现出的憎厌之情溢于言表,故常常在开头就直接导入社会问题。

第三类为《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它们直接以神鬼和魔幻为对象,在虚拟的意境中阐发人生体验,具有较深的理趣。

二、对元明清古典小说教学的认识根据古典小说的故事性强及人物众多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弄清下面四个关系,对于把握课文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1.情节和人物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离不开人和事,因此小说也必然以人和事为其主要的描写对象。

明清小说概述

明清小说概述

明清小说概述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讲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观念的史传性小说艺术的史传性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

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惩劝模式牢笼创作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

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

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二、明清小说的内容拓展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

元明清文学文稿

元明清文学文稿

《元明清文学》总论《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一部分。

从元代开始,中国文学就转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体裁方面,传统的诗文不再占主要位置,小说和戏曲的成就最为重要;在表达方式上,文学创作由直接的抒情转入间接的叙事和描写;在内容上,由表现作家的心灵感受转为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在审美情趣上,由高雅、含蓄、精致转入通俗、直接和热烈;文学创作接受的主体,也由士大夫阶层为主体转入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创造;文学的风格随之呈现出雅俗共赏,纷繁复杂的局面。

第一编元代文学首先清楚元代戏曲繁荣的最主要原因1、蒙元的民族等级制度,导致文化程度最高的汉人、南人在自尊上受到强烈冲击,不得不放下自尊混迹于勾栏瓦肆戏场。

2、科举制长期被取消,读书人出路受阻。

3、元代商品经济发达,娱乐需求旺盛。

4、中国戏曲发展体制日益走向成熟。

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论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一、国家大一统,但政治局面混乱;民族矛盾严重,但融合与隔阂并存二、经济总体不断发展,与欧亚的交通道路发达,商品经济繁荣。

三、科举制长期废辍,文人地位下降四、思想多元化,儒学地位相对下降,封建礼教束缚有所松动,民族习俗混杂。

第二节元代文学的特征一、叙事文学成为主流1、元杂剧和南戏2、元代的小说(话本小说)(1)小说话本,主要是短篇小说,讲述烟粉、公案、灵怪等等。

(2)讲史话本,又称“平话”,主要讲前朝历史兴废故事。

(3)说经话本,主要是演说佛经故事。

二、抒情性文学退居次要位置。

1、散曲(1)散曲的来源:少数民族乐曲、汉民族民间小调、诸宫调以及词调。

(2)散曲的体制:小令与套数。

(3)散曲的特征①句式灵活多变,可以增加衬字。

②以俗为美,散文化、口语化的语言风格③活泼灵动,浅显坦露的总体风格④散曲题目构成:一般由三部分:宫牌、曲调、内容提示。

如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4)散曲的创作:作家很多,作品也很多,也非常好。

(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①平民胥吏作家:马致远、张可久②达官显宦作家:张养浩③元代后期的散曲由通俗转入典雅的原因:与词发展规律一样,文人逐渐脱离民间,曲逐渐成为文字游戏。

元明清文学作品

元明清文学作品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戏曲、散文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
*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所著的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此外,还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是元明清时期的杰出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元明清时期的小说与传统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小说与传统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小说与传统文化小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元明清这一时期,小说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

它既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中,小说不仅为当时社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文化风尚。

元代的小说以“杂剧”、“曲子”、“说话”等文艺形式为主,展示了当时民间广泛传唱的故事,丰富多彩、情节曲折。

例如,《西厢记》、《长生殿》等,都是元代小说的代表作品,它们的叙事方式富有戏剧性,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生活情境和民间文化面貌,而且探讨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呈现出一种生动的传统文化面貌。

明代小说的发展,与明代朱熹理学及古文运动的背景密不可分。

明代小说在故事情节上更加完整、人物性格刻画更具深度和分析性,成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小说形式。

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成为明代小说的代表作品。

这些小说不仅内容丰富,情节丰满和谐,而且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代表了当时社会文学风尚的高峰。

清代小说则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小说除了传承了元、明时期小说的优秀传统外,更加注重对清代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力求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

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清代小说的杰作之一。

《红楼梦》不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真实样貌,而且卓越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人性灰暗面。

清代小说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的特征渐渐浮现,并继承和发展了前期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传统。

总的来说,元明清时期的小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和民间文化的传承。

小说是表达普通人们心声和生活感受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了解民间传说和风俗习惯,探究历史文化内涵,都有很大的帮助。

与此同时,小说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形式,成为了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

因此,在当代社会,对于小说的研究,不仅是对于文化传统的挖掘和保护,更是对于当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元明清小说的特色与发展变革

元明清小说的特色与发展变革

元明清小说的特色与发展变革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三个时期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给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元明清三个时期的小说特色和发展变革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元明清时期小说的特色体现在多样性与群体性上。

元代是中国小说创作的起点,宋元时期诞生了《爱观音》《西游记》《水浒传》等一批经典作品。

明代的小说则更加丰富多元,包括了杂剧、戏曲、说唱和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明代著名的小说有《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等。

清代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提升,清代小说着重表现人性的善恶和世态的变化,作品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和批判。

清代著名的小说有《聊斋志异》《红楼梦》等。

其次,元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变革体现在题材和形式上的创新。

元代小说表现了浓厚的魔幻和神话色彩,其中《西游记》以孙悟空的形象和故事情节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之一。

明代小说则注重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对时代风貌有着独特的洞察力,从各个侧面展现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清代小说则更注重思想性和意境的表达,小说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思考更加深入,作品更富有思想深度。

元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变革也体现在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上的创新。

元代小说多采用史诗般的叙事风格,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技巧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阅读冲击。

明代小说大量采用了夸张手法和比喻手法,使作品充满了幽默和讽刺的色彩。

清代小说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准的人物塑造,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深度。

总的来说,元明清时期小说的特色和发展变革主要表现在多样性与群体性、题材和形式上的创新以及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上的创新。

这三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开创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也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元明清小说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元明清小说概述

元明清小说概述

明清长篇小说的四大类型: 1、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 2、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 3、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 4、以《金瓶梅》、《红楼梦》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二)拟话本:明清白话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 二、明清文言小说 主要是短篇小说 《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元明清小说概述明清小说明清小说西游记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明清小说国色天香明清小说研究明清穿越小说明清小说下载明清小说特点明清著名小说
元明清小说概说
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两大类型 一、白话小说 元明清小说的主流,由宋元话本发展而来 话本:说话的底本 最晚在唐代已有“话”
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光阴听话移” 元氏自注 “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 词也”
宋元时期讲话艺术更加普及 城市文化娱乐场所:瓦舍、瓦子、瓦肆 四种说话艺术: 讲史 小说 讲经 合生 历代兴亡 市井故事 佛教故事 对口相声? 讲史话本(平话)小说话本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宋元话本:现存最早(一)章回小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特有样式 1、章回:故事单元 2、上下回故事连贯,每回在故事发展的关键时刻 结束。 3、用回目概括全回内容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 4、“看官”、“话说”等说话残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小说和文言小说两大类型 一、白话小说 明清小说的主流,由宋元话本发展而来 话本:说话的底本 最晚在唐代已有“话”
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光阴听话移” 元氏自注 “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 词也”
宋元时期讲话艺术更加普及 城市文化娱乐场所:瓦舍、瓦子、瓦肆 四种说话艺术: 讲史 小说 讲经 合生 历代兴亡 市井故事 佛教故事 对口相声? 讲史话本(平话)小说话本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宋元话本:现存最早的话本 明清:利用话本形式创作——拟话本与章回小说
(一)章回小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特有样式 1、章回:故事单元 2、上下回故事连贯,每回在故事发展的关键时刻 结束 3、用回目概括全回内容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 4、“看官”、“话说”等说话残留
明清长篇小说的四大类型: 1、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 2、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 3、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 4、以《金瓶梅》、《红楼梦》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二)拟话本:明清白话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 二、明清文言小说 主要是短篇小说 《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