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高级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单(2)
![高级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单(2)](https://img.taocdn.com/s3/m/19893c9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6.png)
龙山高级中学化学(必修二)实验报告单(2)
年级班年月日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在烧杯中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混合物成糊状
用手触摸烧杯下
部
烧杯
用手拿起烧杯
3、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温度的变化P34
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2moL/L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mL2moL/L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盐酸温度/℃NaOH溶液温度/℃中和反应后溶液温度
/℃
实验结论1、铝与酸的反应是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八水合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即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主要形式为和
5、下图中表示放热反应的是吸热反应的是
6、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
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你认为在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f1407bb9f3f90f77c61ba5.png)
报告编号:YT-FS-1143-41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 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浓硫酸高中实验报告(3篇)
![浓硫酸高中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f0257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30.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浓硫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观察浓硫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现象,加深对浓硫酸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使其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脱水性则能使有机物中的水分子脱离,导致物质碳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稀释浓硫酸、观察其与木条、铜片等物质的反应来验证浓硫酸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1. 浓硫酸2. 蒸馏水3. 烧杯4. 玻璃棒5. 试管6. 铜片7. 木条8. 酒精灯9. 火柴10. 滴管11. 滤纸12. 移液管13. 容量瓶14. pH试纸15. 酚酞指示剂四、实验步骤1. 稀释浓硫酸- 在烧杯中加入约100ml蒸馏水。
-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2. 观察浓硫酸与木条的反应- 将一小段木条插入稀释后的浓硫酸中。
- 观察木条的变化,记录现象。
3. 观察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片。
- 将试管倾斜,缓慢加入稀释后的浓硫酸,使硫酸沿试管内壁流下。
- 观察铜片的变化,记录现象。
4. 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蔗糖。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蔗糖的变化,记录现象。
5. 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片。
- 将试管倾斜,缓慢加入浓硫酸,使硫酸沿试管内壁流下。
- 观察铜片的变化,记录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稀释浓硫酸- pH值约为1,说明稀释后的浓硫酸仍具有强酸性。
2. 观察浓硫酸与木条的反应- 木条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3. 观察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铜片表面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4. 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蔗糖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5. 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 铜片表面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六、实验结论1. 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0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15452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a.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0篇)高中化学实验报告一、什么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二、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0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一、前言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
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
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二、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1、所用器材及材料(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
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
还有铁氧体磁体φ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φ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φ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
(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
)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
表面用砂纸处理。
2、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
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
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6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fa3d2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8.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高中化学实验报告(6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实验目的】1、了解化学反应中往往有热量变化;2、知道化学反应中往往会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剪刀、砂纸、塑料薄膜袋、2mol/L盐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镁条。
【实验过程】实验1步骤: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再加入5mL2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结论:实验2步骤:向完好的塑料薄膜袋[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中加入约7g氢氧化钙固体,再加入氯化铵晶体,排除袋内的空气,扎紧袋口,再将固体混合均匀,使之充分反应。
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结论:【问题讨论】实验1.2中反应物能量总和与生成物能量总和的相对大小有什么关系?四: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
【实验过程】【问题讨论】分析构成原电池需要哪些必要条件?高中化学实验报告2【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高中化学实验报告3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0d7e82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a.png)
实验名称: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日期: 2023年10月26日实验地点:高中化学实验室实验教师:王老师实验班级:高一(1)班实验目的:1. 掌握氢气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实验原理: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
反应方程式为:\[ \text{Zn} + \text{H}_2\text{SO}_4 \rightarrow \text{ZnSO}_4 +\text{H}_2 \uparrow \]实验仪器:1. 锌粒2. 稀硫酸3. 试管4. 单孔橡皮塞5. 水槽6. 火柴7. 集气瓶8. 澄清石灰水9. 酒精灯10. 烧杯11. 滴管实验步骤:1. 将锌粒放入试管中。
2. 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
3. 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并用集气瓶收集氢气。
4.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火焰颜色。
5.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烧杯中,将集气瓶中的氢气导入烧杯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1.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逐渐增多,速度加快。
2.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点燃氢气,火焰为淡蓝色。
4. 将氢气导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备了氢气。
2. 氢气具有可燃性,火焰为淡蓝色。
3. 氢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实验讨论:1. 氢气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本实验选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该方法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2. 氢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等领域。
3. 在进行氢气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爆炸事故。
实验反思:1. 本次实验中,我在观察气泡产生过程中,未能及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导致部分氢气逸散。
2. 在点燃氢气时,我未能及时关闭酒精灯,导致火焰过大,影响实验效果。
改进措施:1. 在观察气泡产生过程中,提前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避免氢气逸散。
高中家庭化学实验报告(3篇)
![高中家庭化学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cc770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2.png)
第1篇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实验目的:1. 学习滴定操作的基本技能。
2.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剂(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待测溶液(未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反应,根据滴定剂的体积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本实验采用酸碱指示剂酚酞,当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时,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量筒、烧杯、玻璃棒、滴定管夹、滴定管座、铁架台、滤纸。
2. 试剂:盐酸(1mol/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酚酞指示剂、蒸馏水。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滴定管洗净并润洗。
2. 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将滴定管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将滴定管垂直放置,调整滴定管夹的高度,使滴定管底部与锥形瓶内液面保持一定距离。
4. 用滴定管滴加盐酸溶液,边滴加边振荡锥形瓶,使反应充分进行。
5. 当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记录盐酸溶液的体积。
6. 重复实验两次,计算平均值。
实验数据:1. 第一次实验:盐酸溶液体积为V1 = 20.0mL2. 第二次实验:盐酸溶液体积为V2 = 19.5mL3. 平均体积:V = (V1 + V2) / 2 = 19.75mL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
因此,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C(NaOH)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NaOH) = C(HCl) × V(HCl) / V(NaOH)其中,C(HCl)为盐酸的浓度,V(HCl)为盐酸的体积,V(NaOH)为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将实验数据代入公式,得到:C(NaOH) = 1mol/L × 19.75mL / 25.0mL = 0.790mol/L实验误差分析:1. 仪器误差:滴定管、量筒等仪器的精度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高一分册)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高一分册)](https://img.taocdn.com/s3/m/d826779cbcd126fff6050b62.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高一分册)班级姓名座号目录实验1物质性质研究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1)实验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4)实验3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7)实验4海水中化学元素的性质 (11)实验5铝、铜及其化合物性质 (15)实验6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8)实验7认识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21)实验1 物质性质研究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物质的性质的研究方法和程序;2、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实验器具】仪器: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空试剂瓶镊子、小刀、滤纸、试管夹、玻璃管、玻璃片、试管、铝箔、酒精灯试剂:氯化钠、蒸馏水、钠、酚酞试液【实验过程与讨论】1-1金属钠的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解释(包括化学方程式)1-1-1观察钠的性质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放在滤纸上,观察颜色、状态,并用滤纸将表面煤油吸干,用小刀切开绿豆大小的一小块,观察切面颜色及在空气中的颜色变化。
1-1-2钠与水的反应在烧杯中预先装些水,并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将切好的钠投入水中,马上盖上玻璃片。
观察实验现象。
1-1-3钠与氧气的实验切一块黄豆大小的钠,擦干煤油,放到玻璃管的中部,用试管夹夹持,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1-2配制100mL1.0mol•L-1氯化钠溶液1、计算要配制100mL1.0mol•L-1氯化钠溶液需称取氯化钠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左物右码),并转移至烧杯。
3、溶解在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4、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至容量瓶中(不要让溶液洒到容量瓶外)。
5、洗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并入容量瓶,重复操作2~3次。
轻轻振荡容量瓶,是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往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将容量瓶盖好。
高中实验报告册化学
![高中实验报告册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ac0c3a6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1.png)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目的: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浓度、温度、催化剂、反应物表面积等。
本实验主要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秒表、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等。
2. 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氯化铁溶液、硫酸铝溶液、氢氧化钠固体、硫酸铁溶液等。
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较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2.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酒精灯加热至一定温度,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但不加热,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3. 实验三: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作为催化剂,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硫酸铁溶液,但不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实验结果:1. 实验一: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10秒,加入较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5秒。
2. 实验二:加热至一定温度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8秒,未加热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15秒。
3. 实验三:加入氯化铁溶液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6秒,未加入氯化铁溶液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12秒。
实验分析:1. 实验一: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20c7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e.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实验报告1: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目的通过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加入到中。
2. 逐滴向盐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3. 当溶液变成中性时,停止滴加。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
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报告2: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目的研究金属与酸的反应,了解金属活泼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取一些金属片,如锌片、铜片等。
2. 将金属片分别放入不同的酸溶液中。
3. 观察金属片与酸的反应情况,记录反应速率和产物。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金属的活泼性越高,与酸的反应速率越快。
不同金属与酸反应后,生成了不同的产物,如氢气等。
...实验报告10:电解水的分解反应实验目的观察水的电解反应,了解水的分解产物和电解质的作用。
实验步骤1. 将两个电极(一个阴极和一个阳极)放入盛有水的中。
2. 通电使电极产生电解反应。
3. 观察气泡生成和电极的变化。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水在电解过程中分解成了氧气和氢气。
阴极上生成氢气,阳极上生成氧气。
这表明水是电解质,可以分解成气体。
报告分析通过这10个实验,我们研究了化学实验中一些基本的反应原理和规律。
我们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等。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电解水的分解反应,观察到了氧气和氢气的生成。
这些实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原理,并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研究。
总的来说,这些实验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实践化学知识的途径,让我们对化学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14d962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4.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嘿,同学们!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还记得我第一次带学生做化学实验的时候,那场面,真是又热闹又紧张。
当时是做一个制取氧气的实验,有个小男生特别积极,早早地就把实验器材摆好了,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
结果呢,因为太心急,没等我讲完注意事项,就开始动手操作,差点出了小差错。
咱们先来说说这实验报告单的重要性。
它就像是咱们实验过程的“成长记录册”,把咱们在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发现、每一个问题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交差,更是帮助咱们梳理思路,总结经验的好帮手。
比如说,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你得先在报告单上清楚地写下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酸碱中和过程中溶液 pH 值的变化。
然后呢,把实验用品列出来,像盐酸、氢氧化钠溶液、pH 试纸、玻璃棒、烧杯等等。
实验步骤可不能马虎,要写得明明白白。
先量取一定量的盐酸倒入烧杯中,再用滴管慢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 pH 试纸不断检测溶液的 pH 值,并且把每次测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留意那些细微的变化。
就像有一次,一个小组在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他们发现钠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还发出“嘶嘶”的响声,并且溶液变成了红色。
这些细节,都得赶紧记在报告单上。
还有啊,实验数据的处理也很关键。
别以为随便写写就行,得认真分析,看看数据是不是合理,有没有误差。
要是有误差,还得想想是操作不当,还是仪器的问题,在报告单上分析原因。
最后得出的实验结论,要简洁明了。
比如说通过实验,证明了酸碱中和反应会使溶液的 pH 值逐渐接近 7 。
可别小看这一张小小的实验报告单,它能反映出你在实验中的态度是不是认真,方法是不是正确,思考是不是深入。
就像我开头提到的那个小男生,经过那次小小的挫折,后来他每次做实验都特别仔细,实验报告单也写得特别认真,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呀,同学们,好好对待这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它会成为你们化学学习道路上的好伙伴,帮助你们在化学的世界里探索更多的奥秘!。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69c5b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9.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器材和试剂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显微镜、聚苯乙烯泡沫板试剂:NaOH溶液、HCl溶液、CuSO4溶液、Zn粉、Mg粒、酚酞溶液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1. 酚酞指示剂酸碱中和滴定a. 取两个干净的试管,分别注入等量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b. 滴加酚酞溶液至溶液颜色变化的临界点,记录滴加量;c. 观察滴加酚酞溶液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2. 反应物之间的反应a. 取一个小量的CuSO4溶液,加入一些均匀分布的Zn粉;b.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另一组反应物之间的反应a. 取一个小量的CuSO4溶液,加入一些均匀分布的Mg粒;b.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酸碱反应及中和反应a. 取一些NaOH溶液,用酚酞溶液作为指示剂滴加HCl溶液;b. 每滴加一滴HCl溶液,用拉针在试管中蘸取一点溶液涂抹在蓝色显红色的表面上;c. 继续滴加HCl溶液,直到显红色的涂抹溶解为蓝色。
5. 相互作用的颜色反应a. 取一些CuSO4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b. 加入一小块Zn粉,持续搅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6. 乌鸦喝水a. 取一个干净的烧杯,加入一定量的水;b. 在水的表面上放入一块聚苯乙烯泡沫板;c. 观察泡沫板与水的相互作用现象,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结论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对化学知识的讨论:1. 酚酞指示剂酸碱溶液中的滴定反应是根据酚酞在不同pH条件下呈现不同颜色,可以定量检测酸碱溶液浓度。
2. Zn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了Cu和ZnSO4,观察到了铜的沉淀,表明Zn是Cu的还原剂。
3. Mg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了Cu和MgSO4,观察到了铜的沉淀,表明Mg也是Cu的还原剂。
4. 酸溶液与碱溶液的滴定过程中,酚酞指示剂的变色点表示了酸碱中和的终点,可以用于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
【实验报告】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四篇
![【实验报告】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87536e76a20029bd642dc7.png)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
2.实验结论
。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
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3、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245149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b.png)
一、实验名称:气体的制取与收集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2. 熟悉气体的收集方法;3. 了解气体的性质及实验操作规范。
三、实验原理:实验室制取气体通常采用固液反应或固固反应,通过加热、常温等条件使反应物发生反应,产生气体。
收集气体时,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四、实验器材:1. 实验室用试管、集气瓶、导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等;2. 化学试剂:锌粒、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五、实验步骤:1. 制取氢气:(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锌粒;(2)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氢气的产生;(4)将导管插入集气瓶,收集氢气。
2. 制取氧气:(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氧气的产生;(4)将导管插入集气瓶,收集氧气。
3. 制取二氧化碳:(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大理石;(2)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观察二氧化碳的产生;(4)将导管插入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
六、实验现象:1. 氢气:产生气泡,无色无味;2. 氧气:产生气泡,有刺激性气味;3. 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有酸味。
七、实验数据:1. 氢气: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00mL;2. 氧气: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50mL;3. 二氧化碳: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200mL。
八、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了解了气体的性质;2. 熟悉了气体的收集方法,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3. 了解了实验操作规范,提高了实验安全意识。
九、实验结论:1. 实验室制取气体可采用固液反应或固固反应,通过加热、常温等条件使反应物发生反应,产生气体;2. 气体的收集方法应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3. 实验操作规范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实验安全至关重要。
十、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2.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581c054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a.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篇一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1、实验步骤对比实验1(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篇二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1、溶解:①称取约4g粗盐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
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高一化学实验报告
![高一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e074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0.png)
高一化学实验报告高一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在实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记录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移液管、烧杯、热水浴、温度计等。
2. 试剂:硫酸铜溶液、锌粉、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1. 实验一:锌与盐酸的反应将一小块锌片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观察到锌片迅速溶解,并伴有气泡的产生,同时试管外壁感觉到一定的热量释放。
实验现象解释:盐酸与锌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并伴有放热反应。
2. 实验二:硫酸铜与锌粉的反应取一小勺锌粉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
观察到锌粉迅速变黑,并有气泡产生,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实验现象解释:锌粉与硫酸铜发生反应,锌被氧化为锌离子,硫酸铜被还原为铜离子,溶液中的铜离子被还原后,颜色消失。
3. 实验三: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取一小块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并有一股刺激性气味散发出来。
实验现象解释: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同时伴有气体的生成。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盐酸与锌的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该反应具有放热性质,是一种放热反应。
2. 硫酸铜与锌粉的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锌被氧化为锌离子,硫酸铜被还原为铜离子。
该反应中锌起到还原剂的作用,硫酸铜起到氧化剂的作用。
3.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该反应产生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氯化钠溶液中残留的氯气。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会产生不同的物质和现象,反应速率、放热性质等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学会了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做好观察记录,并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
高中化学选修4实验报告单
![高中化学选修4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6861bf22caaedd3382c4d32d.png)
高二化学选修4学生分组实验汇总报告单班级:姓名:同组人:实验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仪器药品:试管,0.01mol/L酸性KMnO4溶液,0.1mol/LH2C2O4溶液,0.2mol/LH2C2O4溶液。
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滴管0.01mol/L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管0.1mol/LH2C2O4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同时加入1滴管0.2mol/LH2C2O4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mol/LH2C2O4溶液的试管先。
实验结论:实验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仪器药品:试管,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0.1mol/LNa2S2O3溶液,0.1mol/LH2SO4溶液。
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滴管0.1mol/LNa2S2O3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滴管0.1mol/LH2SO4溶液。
将四支试管分为两组(各有一支盛有0.1mol/LNa2S2O3溶液,另一支盛有0.1mol/LH2SO4溶液),分别放于冷水和热水中浸泡片刻,然后分别混合,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的试管先。
实验结论:实验三:化学平衡的移动1、K2Cr2O7溶液中的平衡:仪器药品:试管,0.1mol/LK2Cr2O7溶液,浓硫酸,6mol/LNaOH溶液。
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滴管0.1mol/LK2Cr2O7溶液;向一支试管中滴加5滴浓硫酸,另一支试管中滴加5滴6mol/LNaOH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滴入浓硫酸的试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
实验结论:加酸,平衡,加碱,平衡。
2、硫氰化铁溶液的生成平衡:仪器药品:试管,0.005mol/LFeCl3溶液,0.01mol/LKSCN溶液,饱和FeCl3溶液,1mol/LKSCN溶液,0.01mol/LNaOH溶液。
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2滴管0.005mol/LFeCl3溶液,再加入2滴管0.01mol/LKSCN 溶液,然后将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xx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高xxxx届x班
固体酒精的制取
指导教师:xxx 实验小组成员: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
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
酒精;在30 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 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
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 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 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 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
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
变为蓝色。
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篇二: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来自: 写论文网: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
2mol/L盐酸2mL。
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
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
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
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
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
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
3+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中往往有热量变化;
2.知道化学反应中往往会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剪刀、砂纸、塑料薄膜袋、2mol/L盐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镁条。
【实验过程】实验1
步骤: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再加入5mL2mol/L盐酸,用
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
结论: 。
实验2
步骤:向完好的塑料薄膜袋中加入约7g氢氧化钙固体,再加入氯化铵晶体,排除袋内的空气,扎紧袋口,再将固体混合均匀,使之充分反应。
现象: 。
有关化学方程式: 。
结论: 。
【问题讨论】
实验1.2中反应物能量总和与生成物能量总和的相对大小有什么关系,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
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
分析构成原电池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篇三: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