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指喻》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月考分析及中考预测

月考分析及中考预测

议论文:论点/论证/论据
基础部分:教材1-4单元字词
/注释/诗词
阅读部分:三篇组合式 现代文/ 文言文/古诗词 文学部分:《西游记》/《童 年》/《朝花夕拾》/综合学
预 测

写作
期中考试题型总览:
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义 简答:名著名人填空,读图解释 古文:课内文言文、古诗词鉴赏
阅读:概括、理解句子字词、作用、赏析
4、加强作文写作能力训练。 (1)不同文体的写作:专门练习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片段作文的写作:描写环境的,描写心理的,描写动 作细节的,排比开头的,议论结尾的等等。 (3)作文修改训练:结构不完整的,表述过于单调的,写 着写着跑题的
我愿 用鲜花和掌声 铺满孩子们未来的道路
谢谢聆听
1、积累与运用不扎实,对学过的字词、课下的注释、古诗词的默 写复习的少。 2、阅读理解少方法、缺技巧,考试阅读都为中考阅读,孩子对文 章的赏析感知能力弱。 3、名著阅读少。 4、作文分值大,学生对作文要求不明确,积累少、语言不够吸引 人,中心不突出能引起共鸣。 5、学生字体差。
1、积累与运用,老师每周会给孩子积累考试必考的 知识帮助孩子积累。 2、多讲中考阅读理解,多感悟,多讲技巧方法,孩 子们课下多复习。 3、课堂加入名著导读内容,帮助孩子更好的阅读名 著。 4、多讲作文,让孩子作文能有所突破,让孩子多积 累并背诵满分作文的优美句子,带孩子多读满分作 文,多讲方法。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至,道渴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觉得夸父的行为很“傻”,你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对其中的“意”,但相当多的人对“表意文字”理解得比较简单。

以为每个字的意义均可以从其楷书字形中找到解释。

( ) 。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宇》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而“六书”之首即为“象形”。

殊不知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很多现代字形与造字之初,不同汉字中相同的构件,其来源可能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是,汉字虽然属于表意文字,但字形中的构件并不都是表意的,而是有的表音,有的是代替某个构件的记号。

若都当作表意构件去理解,则难免。

汉字演变的复杂知识一般人不了解,这很正常,但切不可信口开河,以免将错误知识和观念___ __下去。

汉字历史悠久、不断演进,汉字中蕴涵着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

汉字与汉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记载者与传播者,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认知与文化情感,全社会应树立对汉字的敬爱之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很多汉字形成的语境已经改变了,理解汉字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

为此,有必要在民众中科学的汉字基础知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汉字的起源确实与古时人们使用的图形符号有关。

B.古时人们使用的图形符号确实是汉字的起源。

C.古时人们使用图形符号,而这些符号确实逐渐演化成了汉字。

D.图形符号被古人使用,后来的确演化成了汉字。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相径庭牵强附会留传推广B.方枘圆凿穿凿附会留传普及C.方枘圆凿牵强附会流传推广D.大相径庭穿凿附会流传普及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使产生汉字的语境发生改变,探究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

联考试卷说南道北·指喻

联考试卷说南道北·指喻

语文试题草稿(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7分)说南道北①地有南北之分,人有南北之别。

北方人粗犷豪放,南方人委婉细腻。

鲁迅先生在《北人与南人》中说:“北方人的优点是厚重,南方人的优点是机灵。

厚重之弊也成愚,机灵之弊也成狡。

缺点可以改正,优点可以相师。

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厚重。

”②厚重也好,机灵也罢,这似乎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彼此风格迥异的优秀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体验和震撼!虽是地理位置不同,风俗习惯和自然风光不同,艺术风格特点的不同,审美意趣表达和观点的不同,但最终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是相同的。

环境影响了艺术。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为此,南北艺术的独立是必然的。

③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在遐想的空间再创着心中的南方、北方。

诗人用激情美丽的词汇赞美它,画家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它,哲学家用敏锐的思维剖析它。

这一切都是因为它的艺术魅力所至。

④金庸武侠小说那个聪慧、睿智、细腻的南帝,豪气、威猛、俊杰的北丐,不就是作家笔下绽放出来的南北大英雄吗?虽说是一个虚幻的影子,但也不乏是我们精神世界与内心的情感世界的一次草莽江湖的演绎和纷争。

孰是孰非又有谁真地能说清楚呢?南少林、北少林,南拳、北腿,南剑客、北侠客,被艺术渲染得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似乎并没见谁傻、谁奸?竞在伯仲之间,不分上下。

⑤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就有南北画派之说,从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到现代史学家童书业的《南北画》论,虽然理论不同,出发点不一样,但后来都承认了中国山水画因为地域不同所形成的不同风格。

⑥当时,就因为环境集聚个性的外貌特征,更能体现他们所处的风格和特点,才使得画坛上涌现一批杰出的南北不同时期的画家、画风、画派,并为谁是正宗而争得互不相让,面红耳赤。

唐代末期画坛高手董源《潇湘图》以炉火纯青,淡墨轻岚,温雅柔润,平淡之中见天真,飘渺轻逸的画风所见长,被誉为南派创始人。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旧时候,宁海城内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木结构牌坊,是表彰明初著名学者方孝孺的。

乡民说,木枋易朽,常修常新,以志永彰忠骨。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县北乡溪下村人。

他是明初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从学于大学者宋濂,尽得其所学。

方孝孺通经史,擅诗文,博学多才,但生性耿直,人称“正学先生”。

洪武年间,蜀献王闻其贤,聘他为世子的老师,把他的书房称之为“正学”,故世人以“正学”代称其名,表示对他的敬重。

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改文学博士。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原封为燕王,起兵攻陷南京,推翻惠帝,夺取了皇位。

尔后,朱棣因方孝孺文名,逼其为他起草登基诏书。

方孝孺自惠帝被害后,日夜恸哭。

听到朱棣召见,就身穿麻衣,殿见朱棣。

“麻衣”在古代称为孝服。

方孝孺穿麻衣,一方面表示对惠帝遇难的哀悼;一方面是对朱棣篡夺皇位的仇恨。

朱棣见方孝儒身穿麻衣,便对他说:“你这样做是学周王辅成王之政。

”方孝宿冷笑道:“成王安在?”弄得朱埭十分狼狈。

朱棣软硬兼施,逼方孝孺为他草诏。

方孝孺走到案前,从容提笔,在诏书上大书了一个“篡”字后,投笔于地,并对朱棣说:“万世之后,你也脱不得此字!”朱棣本待发作,忽然记起在下江南时,有个叫姚广孝的的方外人曾对他说过:“殿下至京,希望保全方孝孺。

若杀此人,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因而仍耐着性子对他说:“这是我家族中的事,先生何必这样自苦呢?”方孝孺听后,便声色俱厉,骂不绝口。

朱棣见此,再也按捺不住,怒喝着:“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从容答道:“即使灭十族,又敢奈我何?”朱棣恼羞成怒,便下令拘捕方孝孺亲属,每捕到一个,便当着方孝孺之面,捆缚杀戮。

方孝孺仍面不改色,骂声不绝,但当他的弟弟方孝友被捆缚带到时,便流下泪来。

方孝友见哥哥流泪,便随口咏诗一首安慰道:吾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当此间,华表柱头千载鹤,旅魂依旧到家山。

方孝孺宁死不屈,连他的弟弟也那样视死如归。

《指喻》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指喻》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指喻》阅读附答案及译文《指喻》阅读附答案及译文指喻(明)方孝孺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

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

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

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①刺状,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

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文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

《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

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选自《逊志斋集》)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色渥然渥然:红润的样子。

B.以示人示:告诉。

C.而傅以善药傅:同敷。

D.岂特疮痏之于指乎特: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今疾且成彼且奚适哉B.而终为大患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C.而寓于不可见之初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D.则宜以拇病为戒使子路反见之。

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模拟卷(4)(含答案)

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模拟卷(4)(含答案)

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模拟卷(4)(总分: 130分时间:150分钟)历史的厚重让人心潮澎湃,文明的故事令人无限神往,而正是时间,记录了所有的一切。

从春夏秋冬到子丑寅卯,时间有重量也有声音,有味道也有感情,时间之美值得细细描摹。

第一部分(20分)1.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8分)春生夏长,如果说春天是萌芽状态,那么夏天就是疯长阶段。

夏天,万物葱茏(chóu)密,较之春的娇嫩,别具一番繁盛。

立夏是春与夏的过渡。

这一时节,层层登叠的绿成为主角。

但在一片绿意中也不乏鲜花的点(zhuì),月季、玫瑰、蔷薇,[甲]地开放。

一丛丛、一簇簇,五彩(bān)斓,娇媚多姿。

在饱满的阳光下,抑或在蒙蒙的晨雨中,花朵们带着澎湃的热力,仰面而笑。

经过立夏的蓄力,世间万物迎来了一个名字中就带有收获之意的节气——小满。

“将满未满”,即为小满。

它既是收获的前奏,也标志着炽热夏季的正式开始。

在炎炎夏日里走进杨梅林,一树树的红果,搅动着人们的味蕾。

轻(zhuài)树枝,摘一颗杨梅放入口中,果子在齿间迸裂,汁水四溢;再来一点杨梅酒,夏日时光也变惬意[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①(chóu)密____ ②点(zhuì) ____ ③(bān) ____斓④轻(zhuài)____(2)填入文中[甲][乙]两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争先恐后悠长B.争强好胜悠长C.争先恐后漫长D.争强好胜漫长(3)请为下面两副对联选择相应的节气,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2分)①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②报道秋归,朗风未劲;休言春小,阳气先回。

( )A.立春B.立夏C.立秋D.立冬2.请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及作家、篇名,完成积累卡片。

(8分)文化内涵古诗文名句立足长远(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奉献自我(2) 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指喻文言文阅读答案

指喻文言文阅读答案

指喻文言文阅读答案《指喻》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的一篇散文。

文中借郑君生病而未能及时医治,几乎酿成大错之事,说明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是一篇典型的以小喻大借事说理的文章!下面一起来看看指喻文言文阅读答案!指喻文言文阅读答案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注】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脊骨。

③瘳:病愈。

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B.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文言百练1(1)

文言百练1(1)

(七)不食嗟来之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

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

”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

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

檀弓》)。

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

(八)锡饧不辨一、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见其迎求溢户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人。

2.原礼心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诧异。

二、区别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叩其故(问)叩石垦壤(敲打)殊不知古方乃饧字(竟)殊不沾污(很;甚)临煎加锡一块(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从高处往低处察看)三、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篇末点明中心:批评不学无术、不懂装懂之人。

(九)邹与鲁哄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百姓为什么“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孟子是怎样解答的?先说凶年百姓抛尸荒野、流离失所而有司不去赈济,再引用曾子的话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是为了告诫统治者不要推行暴政要施行仁政。

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

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三、解释下列词组。

1.莫之死(即莫死之)2.如之何(对…怎么办)3.凶年饥岁(饥荒之年)4.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四、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 )(十)卖柴翁殴宦者一、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指代柴)(代词)2.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他)(代词)3.今以柴与汝(把)(介词)4.尝有农夫以驴负柴(用)(介词)5.我有父母妻子(拥有)(动词)6.我有死而已(只有)(副词)二、试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使”。

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

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
5.“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一句,作者以什 么手法描写西湖春天自然之景?造成什么效果?
答: 作者运用譬喻手法写杨柳绿如烟,桃花红如 雾,来呈现春景的艳丽。其绵延二十里之声 势壮阔,慑人眼目。
(第三段)
6.文章第三段着力描写游人之盛,试问有何用意?
答: 此属于“烘云托月”的写法,就是因为春花 正盛,所以才有游人之盛,因而此处描写游 人之盛意在凸显春日西湖花团锦簇之美。且 显现山水清新脱俗与丽人红尘俗世的融合, 极为热闹纷华的人间味,也为后文杭人游西 湖不知把握最美时刻的铺垫。
袁宏道
作者
•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
• 十六岁为诸生时,便在公安 城南结社,自为社长,诗文 有名于乡里。
• 作品繁富,以散文见长,其 中山水游记率真自然,清新 秀逸,情趣盎然,自成一家。
袁宏道
• 散文多以小品形式书写,其特色为: (1)信手写来,深入浅出。 (2)风格明朗流丽,活泼自然,给人清新之感。 (3)不用陈腔滥调,语言庄谐杂作,饶有风趣, 雅俗共享,又不流于油腔滑调。
(第四段)
7.作者认为西湖之美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请分析杭 人游湖的心态且提出看法。
答:杭州人游西湖乃是一种“凑热闹”的心态,因此大家都
急着在人潮最多时到西湖朝圣,显示自己也跟得上游西 湖的潮流。此外,一般人出游往往得大费周章梳妆打扮, 若要安排歌伎、乐师等,恐得耗掉更多时间,所以上午 十一点能赶到西湖赏花,已经不简单。而下午五点,太 阳将西沉,一则天色渐暗,行动不方便,再则已近晚餐 时间,考量现实,此时也该打道回府了。杭人从众庸俗 的游西湖心态使得他们成为一群“俗士”,也错过西湖 真正的美景。(请同学自由发挥)
文法修辞 字义辨析 相关名句 随身读应用练习 历届大考考题 课后延伸

描写岁月沧桑的诗句

描写岁月沧桑的诗句

描写岁月沧桑的诗句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惜时》2.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3.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

——吴潜《如梦令·插遍门前杨柳》4.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5.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行行重行行》6.峥嵘岁月宏图起,东风荡,春来早。

——毛泽东《江城子·迎一九六六年新年》7.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杜牧《归家(一作赵嘏诗)》8.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于谦《立春日感怀》9.都将岁月供丹灶,不要功名上景钟。

——刘克庄《送王允恭隐君》10.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朱放《题竹林寺》11.散分瀑布烟霞润,点检苍松岁月长。

——戴复古《罗汉寺》12.今岁月和桂,不肯作中秋。

一年惟此佳节,底事白教休。

——吴潜《水调歌头·今岁月和桂》13.事往岁月积,长江依旧清。

——张嵲《游独孤城下作》14.天翻地覆英雄尽,暑往寒来岁月催。

——汪元量《燕山九日》15.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16.亹亹岁月换,作诗思故乡。

——王柏《和立斋元日韵》17.金钱力夺天地功,岁月未多风物换。

——苏辙《游城西集庆园》18.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骆宾王《边城落日》19.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陶渊明《饮酒》20.有待江山信美,无情岁月相催。

——任昱《沉醉东风·信笔》21.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22.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23.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杜甫《遣怀》24.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杜甫《彭衙行》25.渭北田园废,江西岁月徂。

——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26.岁月春秋屡回薄。

——骆宾王《畴昔篇》27.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沉沦。

课文——蒹葭

课文——蒹葭

四、结构表
蒹葭
一章 二章 三章
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追寻
伊人位置-在水一方 往复追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过程 渺茫难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写景-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追寻
伊人位置-在水之湄 往复追寻-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过程 渺茫难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写景-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追寻
伊人位置-在水之涘 往复追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B)由“莺啼”、“绿映红”可知是春季。语出杜牧《 江南春》。语译:千里远处传来黄莺啼叫声,绿叶 衬托着红花,水村山城中酒旗随风飘扬。南朝留下 数不清的古庙,多少楼台隐现在烟雨中。
(C)由“冰初结”、“雪”可知是冬季。语出孟郊洛 桥晚望》。语译:天津桥下刚刚结了冰,洛阳城 里路上都没有了行人。路旁的榆树、柳叶叶落枝 秃,掩映着静谧的楼阁,此时月儿明亮得让人一 眼就看见了远处嵩山上的积雪。
十分伤神 溯→朔 (C)民间歌谣常采回环往附的形式,一唱三叹
,意韵绵长附→复 (D)雕刻家朱铭靠着过人的毅力与努力不懈,
终于跻身国际艺术大师之列
( A )5.下列选项,何者与“蒹葭苍苍,白露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描述的季节相同?
(A)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 此两重阳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由“黄梅时节”、“蛙”可知是夏季。语出赵师 秀《约客》。语译:江南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在 雨幕笼罩之下,绿草地里池塘边处处传来蛙鸣声 。相约的人过了午夜仍不见踪影,只好闲着拿起 棋子敲打,不知不觉震落了灯芯上的灯蕊。
( D )6.《蒹葭》一诗中,由“白露为霜”
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作者暗写

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作者:方孝孺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5年第45期浦阳郑君仲辩,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目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疫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选自《指喻》)[注]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脊骨。

③瘳:病愈。

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阅读上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句中的“以”与“始以为不足治”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一战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事无大小,悉以咨之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一位健壮的人,因手指上生了一个小疹子,不及时求医,险些送命的事例。

B.文章以小见大,引喻恰当,娓娓而谈,颇有警示作用。

C.郑君确定了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但是看的人都笑他,所以他对此很担忧。

D.本文告诉我们: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

(1)君疑之,以示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三日,拇指大盈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始发之时,终日可愈______________________(4)忽之而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子选──庖丁解牛

庄子选──庖丁解牛

庄子选──庖丁解牛庄子一、寓言开讲二、先秦哲理诸书三、十家流派比较──亦见于第五课劝学四、道家二子书六、字形辨析瓜ㄆㄧㄠˊ箪食瓢饮〔比喻安贫乐道。

箪,音ㄉㄢ〕ㄉㄧㄝˊ瓜瓞绵绵〔比喻子孙繁盛、传世久远〕ㄍㄨ呱呱〔婴儿哭声〕、南面称孤〔自立为君,称王天下〕、率尔操觚〔本指不加思索,挥笔成文。

形容文思捷速。

后亦比喻不多考虑,草率作文〕、大軱〔大骨〕ㄍㄨㄚ呱呱〔状声词〕、浮瓜沉李〔比喻夏日消暑的乐事〕ㄏㄨˊ弧帨齐辉〔古时生男子则置木制的弓于门左,生女则设事人的佩巾于门右,故多用此词祝人夫妇长寿。

帨,音ㄕㄨㄟˋ,佩巾、手帕〕、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ㄏㄨˋ瓠瓜〔壶芦的别名〕奇ㄐㄧ奇数〔无法两两成对的数,如一、三、五〕、畸零地〔地形不完整或面积狭小,无法充分使用的土地〕、觭梦〔怪异的梦〕ㄐㄧˇ掎角之势〔比喻两边彼此呼应,共同夹击敌方〕ㄑㄧ欹卧〔斜卧。

欹,倾斜不正〕ㄑㄧˊ奇货可居〔仗持某种专长或有利用价值的东西作为资本以谋利〕、崎岖〔山路艰险峻峭,高低不平〕、瑰意琦行〔思想行为不同凡俗〕ㄑㄧˇ绮丽〔华丽〕ㄧ涟漪〔水面起的波纹〕ㄧˇ膝踦〔用膝头抵住。

踦,刺、触、顶住〕、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旖旎〔柔和美好的样子。

旎,ㄋㄧˇ〕、齮齕〔嫉妒他人的才能而加以排挤。

齕,音ㄏㄜˊ,用牙齿咬〕ㄓ编织〔将线、柳条等细长的东西交错编排〕ㄓˊ职司〔职务所管理的部分〕ㄓˋ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独具风格〕ㄔˋ炽热〔非常热烈〕ㄕˋ目不识丁〔文盲不识字〕ㄑㄧㄥˋ动中肯綮〔观察敏锐,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ㄑㄧˇ启齿〔开口说话〕、棨信〔古时传递信息时,使人相信的凭证〕ㄓㄠˋ肇端〔起始、开端〕朮ㄓㄨˊ白朮〔药用植物〕ㄔㄨˋ怵目惊心〔眼见可怕的情景而使内心惊恐、害怕。

形容十分恐怖〕ㄕㄨˊ秫酒〔用黏性大的高粱酿成的酒〕ㄕㄨˋ继志述事〔继承遵循前人的志愿与事业〕寿ㄉㄠˇ白兔擣药〔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ㄊㄠˊ檮杌〔古代楚国的史书〕ㄔㄡˊ海屋添筹〔比喻人长寿,或祝人长寿之词〕、畴曩〔往日。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含答案)

第三讲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一、议论文的论证1.议论文的三要素、、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二、即学即练【例题1】请判断下面的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

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 《谈骨气》)A.比喻论证B. 举例论证C. 对比论证D. 道理论证【例题2】以“真情”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120字左右。

【例题3】请用西游记的例子证明“逆境有利于人才成长”。

【例题4】请根据题目《青年人应当勇立潮头》和苏洵“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论述,写一段论述。

【例题5】按要求写作。

方孝孺在《指喻》中说“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意为:“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段 250 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阐述你的理由。

要求:观点鲜明,举出事例,使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

不得抄袭、翻译原文。

三、论据的基本知识指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

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例题6】苏格拉底认为:“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柏拉图说:“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

”这些是什么论据?A. 事实论据B. 道理论据四、论据从哪里来课内(1) 理想·信念·追求·奋斗①曹操《观沧海》《龟虽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与宏伟的政治抱负。

②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作者追求高洁人格和高雅情趣。

③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少年杜甫的壮志豪情与宏伟抱负。

《指喻》背景资料

《指喻》背景资料

指喻方孝孺一、寓言简介二、明初三大家三、注释补充注释37:“三折肱而成良医”引用左传•定公十三年典故荀跞、韩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弗克。

二子将伐公。

齐高彊曰:“‘三折肱知为良医。

’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

我以伐君在此矣。

三家未睦,可尽克也。

克之,君将谁与?若先伐君,是使睦也。

”弗听,遂伐公。

国人助公,二子败,从而伐之。

语译:荀跞、韩不信、魏曼多,奉晋定公之命去攻打范氏、中行氏,没有成功。

范氏、中行氏打算联合起来,攻打晋定公。

齐国的高彊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去劝告说:“‘曾经多次手臂骨折的人,经历一次又一次骨折的痛楚后,对于骨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可说经验丰富,甚至可以媲美良医。

’讨伐国君是不可以的(名不正,言不顺),是无法获得人民的支持。

我以为此次不可讨伐国君。

韩、赵、魏三家目前不和睦,可去攻克他们。

攻克他们后,晋定公要依靠谁呢?若先攻打晋定公,是使韩、赵、魏三家加速团结。

”范氏、中行氏不听劝告,于是攻打晋定公。

百姓都帮助晋定公,范氏、中行氏失败了,最后被讨伐消灭了。

说明:韩氏、赵氏、范氏、魏氏、中行氏、智氏六家是晋国最大的卿大夫家族,晋国的政治完全被这“六卿”所把持,六卿也彼此攻伐。

最后剩韩、赵、魏,而韩、赵、魏也三分了晋国,使晋国绝祀。

四、字义比较五、字形辨析★相同偏旁六、成语集锦1.防微杜渐:在祸乱刚发生或未显著时就加以防止,不使之扩大发展。

义近:杜渐防萌、防患未然、曲突徙薪、未雨绸缪、三年蓄艾、积谷防饥。

反义:养痈遗患、江心补漏、斗而铸兵、大寒索裘。

2.三折肱而成良医:比喻多次历经挫折,增长了经验。

义近:久病成医、折肱成医、穴处知雨。

反义:宴安酖毒、怀安败名。

3.戕摩剥削:迫害百姓,榨取民财。

义近:鱼肉良民、日削月脧、残民自肥、率兽食人、残民以逞、涂炭生灵、荼毒百姓、巧取豪夺、横征暴敛、敲骨吸髓。

反义:视民如伤、己飢己溺、痌瘝在抱、霖雨苍生。

4.旦夕之力:短时间的心力。

义近:蚍蜉之力、棉薄之力、吹灰之力、一臂之力、匹夫之力、区区之力、戋戋之力。

劳山道士背景资料

劳山道士背景资料

劳山道士蒲松龄一、中国小说史答:a.稗。

b.笔记。

c.世说新语。

d.传奇。

e.虬髯客传。

f.太平广记。

g.西厢记。

h.章回。

i.三国演义。

j.西游记。

k.红楼梦。

l.儒林外史。

m.聊斋志异。

n.老残游记。

o.官场现形记。

p.水浒传。

q.三国演义。

r.西游记。

※反刍时间小说之“第一”及“最”─请于空格内填入答案。

1.第一部笔记志人小说:()2.第一部白话章回小说:()3.第一部历史章回小说:()4.最通行的历史章回小说:()5.最早通行的白话章回小说:()6.最具影响力的章回神怪小说:()7.最具影响力的讽刺小说:()8.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小说:()9.最具影响力的短篇神怪小说:()10.最受后人喜爱研究的章回小说:()11.第一部揭发清官之恶的小说:()12.最伟大的古典小说:()答:1.世说新语。

2.水浒传。

3.三国演义。

4.三国演义。

5.水浒传。

6.西游记。

7.儒林外史。

8.金瓶梅。

9.聊斋志异。

10.红楼梦。

11.老残游记。

12.红楼梦。

二、聊斋志异简介三、小说比较四、小说作者比较五、清代科举分级童试明清时,参加每年童试(秀才考试,又称“院试”)的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如果一直未通过,则一直以“童生”称之。

录取者入府县学肄业,称为进学。

进学的童生称为“生员”,又称“庠生”,俗称“秀才”。

(儒林外史中老童生范进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又中举,喜极而狂。

)乡试每三年的秋天八月,各“生员”集于省城,朝廷选派主考官,试以经义(以儒家经典文句为题,使申论其义)、诗、策问(拿经义、政事等设问,写在简策上,使受试者条对)等,叫做“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曰解元,第二名曰亚元,第三名以下无“元”之称。

社会上习称举人为“老爷”)。

“举人”已可出仕为官。

※范进中举:“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乃奉承语。

※清朝时,凡各府州县学之生员食饩久者,亦可以其岁之额,从中选拔学行俱优者,称为“贡生”,贡诸京师,升入太学,考核后可任用为官。

岳阳楼记-内思高工

岳阳楼记-内思高工

問題與討論
課文引導問題設計
一、本篇屬於散文,卻穿插大量對仗工整的偶 句,請試著分析這種特殊形式的意義。 參考答案 二、人往往受到得失或外物的影響,不由自主 地產生悲喜之情。試就自己的經驗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授課大綱
測驗與練習:基礎練習
( B )1.「煙『ㄈㄟ』霧集/臉頰『ㄈㄟ』 紅/倚靠門『ㄈㄟ』/『ㄈㄟ』短流長」。 上述『 』中的正確字形,依序是: (A)菲/飛/扉/緋 (B)霏/緋/扉/蜚 (C)啡/非/霏/蜚 (D)蜚/妃/緋/霏
主要修辭手法
引用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暗引,語本《孟子‧梁惠王》下:「樂 以天下,憂以天下。」)
主要修辭手法
倒裝
‧吾誰與歸!
(意為吾歸與誰。)
授課大綱
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
(動)沒有
(形)卑賤 (形)細小
微斯人,吾誰與歸! 人微言輕、出身寒微。 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方孝孺〈指喻〉)
測驗與練習:基礎練習
( B )2.下列選項,何者「 」內的字義相同? (A)「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之大「觀」也 看 景觀 (B)登「斯」樓也/微「斯」人,吾誰與歸 此 此 (C)屬予作文「以」記之/不「以」物喜 用來 因為 (D)在洞庭「一」湖/長煙「一」空 數量詞 完全;全部
測驗與練習:基礎練習
岳陽樓記晴喜之境的層次 岳陽樓記的藝術成分
題解
岳陽樓,為岳陽縣(今湖南省岳陽市)城 西門樓,下瞰(ㄎㄢˋ)洞庭,遠眺(ㄊㄧㄠ ˋ)君山,形勢開闊,景致絕佳。此樓不知始 建於何時;唐玄宗開元四年(西元七一六年) ,岳州刺史張說(ㄩㄝˋ)曾擴建,並命名為 岳陽樓。至宋,滕宗諒重修此樓,由范仲淹作 記文、蘇舜欽繕寫、邵餗(ㄙㄨˋ)篆額,合 稱「四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指喻
(明)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

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

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

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①刺状,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

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文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

《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

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选自《逊志斋集》)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色渥然渥然:红润的样子。

B.以示人示:告诉。

C.而傅以善药傅:同敷。

D.岂特疮痏之于指乎特: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今疾且成彼且奚适哉
B.而终为大患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而寓于不可见之初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D.则宜以拇病为戒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晰,构思谨严。

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阐发道理,叙事贵在简练而又生动,哲理则富有警策,有独到之见。

同时两者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B.本文取譬设喻,借喻立论。

文章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阐明防微杜渐的道理:天下之事,常发生在至微之处,因为忽略轻视,终成大患。

C.本文不以文采词藻炫耀,不发空泛的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同时又有因小见大的深度发掘。

从小事发端,深意在于治国,文意深远。

D.本文含有针砭时弊的意味。

国家处在疲敝之余,官吏又戕摩剥削,更加速了小患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幸其未发。

对于这一切,作者把针对的矛头直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7.翻译(10分)
1.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2.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参考答案:
4.B示:给看)
5.D(表承接,就,那么;表转折,却。

A将,将要; B表转折,却;C在,介词)
6.D(文章是给筹谋治国大计的人的提醒与警戒,但把针对的矛头直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无中生有,属过度解说。


7,见文言译文
参考译文:
指喻
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他的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神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

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象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

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
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

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

一天治得好,用药草才可。

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

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

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

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

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

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

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我们可以说,一般人能知道的事,一般人自然能处理,在情势上看来虽然危急,却不值得过于惧怕;只有那些发生在一般人不会去担忧的事情上,起初是隐藏着而看不到的,一般人以开玩笑的态度处理它、轻忽它。

这就是君子们所深深戒惧的。

从前天下的情形,有像郑先生的身体一样的强壮无病痛吗?爱天下的人,能像郑先生那样爱惜他的身子吗?可是足以成为天下的大患的,何止于像长在郑先生手上的疮痏呢?郑先生对拇指上的疮痏不敢忽视它,只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因而几乎形成大病。

何况一般人对问题,总是以非常疏忽态度来看待它,又加上国家久经战乱,民力疲困之后,一般官吏残害剥削百姓,更加速问题的恶化,此种事情加速祸害的形成是非常严重的!侥幸问题还没发生,就认为不必忧虑而不知畏惧,这真能算得上是聪明的做法吗?
我才能低下,不敢筹谋治国大计,而郑先生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居平民的人。

左传不是这样说吗?:「三折肱而成良医。

」(一个人曾三次折断手臂,接受那么多的医疗经验,经验有了,自己也就成为疗伤的良手了。

)郑先生以后如果居官的话就应该以「拇病」的例子来作借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