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学制、代码专业所在系:中文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代码:050101 标准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创新型师资和后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文秘公关、编辑出版、行政管理、新闻传播等专门人才;同时,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基础教育师资以及相关职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一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修养;2。

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审美观、语言文字观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3.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能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创新精神;4.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悉教育法规,具有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汉字书写水平,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从事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及班主任工作;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6.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7。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和各级学校的实际工作及语文教学、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公文处理、媒体写作等能力的系统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以及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初步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具有缜密的逻辑思辩能力;2.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再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富有开创精神;3.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

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4. 熟悉教育法规,懂得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具有较全面的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三笔字”书写规范,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满足政府机关、传播机构、新闻出版、大中型企业、教育部门等社会各界对中文人才的需求。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地阅读一般外文资料和专业文献,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四、学时与学分总学时/学分:190(课内)+26(课外)课内教学学时/学分:2448学时 /1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学时/学分:908学时/58.5学分专业教育学时/学分:1540学时/101.5学分(专业必修1194学时/78.5学分;专业选修346学时/23学分)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学分:30W /30学分(含4周两课实践)综合教育学时/学分:26学时五、主干学科汉语言文学六、主要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语文教学法七、教学进程表.八、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实践等计入社会实践,数学建模、计算机绘图等计入课程设计。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五 、六 学期 任各 选2个 学分1 门

作文教学研究


语境教学研究

语文教育史
语文经典课例研 习
语文教育心理学
语文课程论
应修小计 教师教育素质讲座
应修小计
16 16 1
16 16 1
16 16 1
16 16 1
16 16 1
16 16 1
2 32 32
5 80 80
C
2
C
2
C
2
C
2
C
2
C
2
********
546634
35.5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学期
1
2
3
4
5
6
7
8
考试课程(门)
4
4
6
4
5
3
0
0
学期 周学时
(四)各学期周学时统计
1
2
3
4
5
6
7
8
25
268
28
253
24
197
0
0
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一)通识通修平台课程
课程类 别
课程名称
各环节
学分 学时
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授课 实践
一 12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3456
四 78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48 32 16 S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2 16 C 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 96 48 48 S
3
理论体系概论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功能,同时熟悉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中学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并能在文化、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教育与教学实践能力的系统训练与培养,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积极上进,善于合作;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奉献精神。

2.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具有一定的哲学、宗教、历史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相关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3. 初步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外语基本知识,具有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4. 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赏析能力、写作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懂得基本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语文教学工作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

5. 具有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具有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释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基本能力;6. 具备较为系统、扎实的中外文学史基本知识,熟悉中外作家作品,具有较强的作品分析和鉴赏能力;7. 具有运用科学的文学观念和原则分析和评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基本能力;8. 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比较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了解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掌握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学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跨专业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汉字文化传播能力,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了解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掌握对中文语言及周边语言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汉字文化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语言文字学领域研究、教学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具备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语言学、修辞学、辞章学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熟悉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学生需要熟悉汉字文化研究和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字考证、语言分析、文献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等。

3. 具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掌握汉语语言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素材准备、授课技巧等,能够胜任基本的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

5. 熟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中。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汉语音韵学- 汉字文化概论- 修辞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化遗产与保护- 汉字文化教育与交流- 汉语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汉语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2. 选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汉字文化研究方法- 现代修辞学- 语法学- 语义学- 修辞学与写作- 汉字文化创意设计- 汉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汉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文化管理与市场营销- 数字人文与文化研究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实习,可以选择参加报纸、杂志、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实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代码:050101二、专业定位本专业为四年制师范类本科,计划每年招生约150—200人,在校生规模约600—700人。

“十二·五”期间,我院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科学构建集师范生专业知识构成、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形成和师范生教师人格养成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初步科研能力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语文教师。

本专业设置文秘、语文教育2个方向。

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突出师范生教师素质,强化学生专业质量规格,注重学生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文艺理论素养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结构,能够从事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

四、人才质量规格(一)师德规格1、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公德和师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国家大事,把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人才。

2、具有担任教师必备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养成尊重学生和同行、谦虚好学的良好习惯。

(二)专业规格1、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整体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观,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独立处理各种语言材料的能力以及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在汉字书写、口语表达、阅读欣赏、写作应用、审美教育等方面有较高的示范能力,具有较强的师范生教师素质,能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反思性学习,能胜任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语文教学工作。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培养方案一、学制与学分学制:四年学分: 182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坚实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能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能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多方面需要的高素质中文专业人才。

三、业务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知识体系,而且具有相关学科知识结构。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其他各项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在接受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同时,按自己的发展特点跨专业、跨学科自修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学观,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解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有良好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2.熟悉教育法规,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能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创新精神。

3.掌握资料搜集、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主干学科汉语言文学。

六、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外国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学。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学年论文、写作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八、相近专业对外汉语、新闻学。

九、毕业与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182学分,方可毕业。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文学学士。

十、教学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一)十一、实践环节安排表(见附表二)十二、课外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三)十三、学时、学分汇总表(见附表四)附表一教学安排一览表注:“课程性质”栏A表示通识Ⅰ课程(A1为必修,A2为限选,A3为任选);B表示通识Ⅱ课程(B1为必修,B2为限选,B3为任选)。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doc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doc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 学科门类:文学专业门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2016级所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负责人:方案制订人:方案审核人: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社会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融合为主要路径,采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现代教育观念与技能,具备较强汉语阅读能力、汉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文化传播机构、新闻宣传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领域从事中小学教师、文秘管理、文化宣传、新闻报道、文案策划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2.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树立正确的文艺观点,具有正确、熟练运用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及对古今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的能力;3.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4.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5.教师岗位从业者普通话水平需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实现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8.具有在教育部门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工作、宣传工作、管理工作、职业培训、社区文化服务的基本能力;9.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10.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样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样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样本一、培养目标:本科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阶段。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基本功和广博的人文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 具备扎实的汉语基本功:毕业生应熟练掌握标准汉语,具备优秀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独立撰写汉语论文和报告。

2. 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毕业生应具备较深厚的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能够进行文化思考和文本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

3. 具有独立、批判性思维:毕业生应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论证。

4. 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毕业生应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对于文学、语言、历史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5.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古代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选读和古代文学理论的学习。

(2)现代文学: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选读和现代文学理论的学习。

(3)古代汉语:教授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经典文献阅读方法。

(4)现代汉语:教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现代汉语应用能力。

(5)文学批评与文化理论: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探讨文化理论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

(6)文学史:介绍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培养对文学史的整体把握和分析能力。

(7)学科方法论:介绍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培养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能力。

2.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古代文学选修、现代文学选修、汉语教学选修、影视文化选修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 实践性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学生科研实践、实习实训、社会调研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一、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1958年设立,1986年开始本科招生,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01年获湖南省重点专业,2008年被确立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2018年开始留学生本科招生,2019年成为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专业所属学科——中国古代文学(2003)、中国语言文学(2008、2011)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和“湖南省汉语方言与科技文化融合研究基地”2个省级基地,并承担“国培”“省培”任务。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湖南省中文(师范)专业的排头兵,六十年来秉承师范教育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始终将学生理想信念、人文情怀、素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截至2020年,专业共有49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28人,有博士学位32人,为湖湘乃至全国培养了近万名优秀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德育优先的教育理念,传承湖湘历史文化的人文底蕴,培养政治思想坚定、师德师风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学科素养全面、专业基础扎实、教学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备基础的育人能力、一定的国际视野与良好的专业发展潜质,能胜任中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语文教学与研究、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预期毕业生毕业五年后,职业发展状况良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师德师风高尚,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德规范的“四有”好教师;奉献教育,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怀。

2. 专业素养扎实,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与深厚的人文、艺术与科学素养,优化、深化和完善汉语言文学学科体系和学科观念;语文课堂教学能力突出,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意识明显,显示出成为骨干教师的关键能力。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一、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熟悉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经典作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在教育、出版、研究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周期及学分要求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制本科教育,学生须修满总学分200学分才能完成学业。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中国古代文学概论: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及经典作品。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论:主要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及代表作品。

通过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和理解能力。

(3)文学批评:通过学习文学批评理论,培养学生的文学评论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文学创作导论:通过学习文学创作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文学与社会:主要介绍文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2. 专业课程(1)古代文学: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学研究和阅读能力。

(2)现当代文学:主要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和阅读能力。

(3)文学理论:主要介绍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论研究和分析能力。

(4)文化研究:主要介绍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研究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5)古代汉语: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培养学生的古代文献阅读能力和古代汉语研究能力。

(6)现代汉语:主要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

(7)汉字学:主要介绍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汉字研究能力和文字编辑能力。

(8)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要介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中学从事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内外相关教育工作,也能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以及各类组织机构从事文员、助理、宣传等有关文字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思想素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特长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素质。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基本技能。

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解读和评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具备搜集与筛选信息的能力、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3.专业技能。

理解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新教育理念,掌握中学语文教学技能,具备备课、讲课、说课、评课的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同时,熟悉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具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文化部门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

4.专业特长。

结合学院所在地区丰富的语言资源优势,利用本专业汉语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条件,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汉语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能力和普通话推广能力,培养一批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合格的汉语应用型人才。

三、学历与修业年限:本科学历,标准学制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四、隶属学科门类及相近专业:隶属于学科门类:文学。

相近专业: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等。

五、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六、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1.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见习,在语文课堂的环境氛围中内化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练习做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研究和教学评价,能写出教学案例或教学评价报告。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版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版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版本一、培养目标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备较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研究、创作、批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主要面向高中毕业生,要求学生通过整体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具备独立研究和实践能力,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为汉语言文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二、培养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和社会科学知识素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国内外文化、艺术以及相关领域的著名作家、作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书写和表达的能力,具备阅读、理解、分析和研究文学作品的能力,具备独立创作作品和编辑论文的能力。

4.综合能力: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能够运用语言文学知识分析、解释和评价相关学科和领域的问题,具备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具备参与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能力,能够独立或配合他人进行实际工作。

三、培养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等。

2.专业基础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古代修辞学、现代修辞学、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古代戏剧、现代戏剧等。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教育学、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文写作、文学鉴赏与批评、中学语文教育、教育学研究、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1.掌握文学艺术、语言学、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文史哲知识分析解决汉语言文学学科基本问题的能力;2.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汉语言知识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3.掌握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基础知识,具备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4.掌握汉语言文学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能够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5.掌握文秘、新闻等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新闻采编、广告策划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运用计算机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7.掌握外国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8.掌握体育运动常识,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三、专业方向1、文秘方向:学习和掌握文秘事务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秘写作和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的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等实务管理工作。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导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研究与创作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专业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深入的学习与培养,使其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学习并掌握汉字的构造和用法,了解汉字演变的历程和规律,能准确、规范地运用汉字书写和表达信息。

2.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学习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地域文化等,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使其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批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4.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方案:1.学科基础课程(1)语言学基础:学习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掌握语音、语法、语义等基本知识。

(2)文学基础:学习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流派的特点。

(3)汉字学:学习汉字的结构和演变,掌握汉字的基本用法和书写技巧。

2.专业核心课程(1)中国现代文学史: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掌握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2)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经典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和文化背景。

(3)文学批评:学习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评价能力。

(4)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创作。

3.选修课程(1)汉语教学法:学习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和发展。

(2)中国文化研究:学习中国文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1)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强汉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文化机构、新闻宣传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领域从事中小学教师、行政文员、编辑记者、公务员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培养规格要求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并具有正确运用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以及对古今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的能力;
3.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4.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
5.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实现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6.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8.具有在教育部门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工作、宣传工作、管理工作、职业培训、社区文化服务的基本能力;
9.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10.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能力要素、课程对应关系表
三、主要支撑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
(一)专业核心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技能训练、教育学、心理学
(二)特色课程:
应用写作训练、古诗词创作鉴赏教程、欧阳修研究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公共基础类实践(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形势与政策等),专业类实践(微格教学小组化训练、科研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素质拓展与创新类实践(社会实践、专业素质拓展)。

六、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

(二)学位: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实行学年学分制,最低毕业学分:18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48.5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60学分,专业选修课36.5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30学分。

同时,应具备师范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应具备下列第1条和第2-5条条件之一,符合条件者,由校统一颁布专业实践能力证书):1.获得普通话水平合格证书(二级乙等以上)或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
2.获得专业实践成果奖励市厅级以上1项或校级2项或院级3项;
3.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文学作品(短篇)3篇以上;
4.获得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1项并顺利结项;
5.经过院教学委员会认定的其它具有较高价值的实践成果。

八、必要说明
1.专业方向课必须修读整个模块所有课程。

统一要求教师教育方向模块课必修,因为按规定教师教育类课程最低要修满14学分,其中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

若选修秘书学方向模块学分可以抵充专业任意选修课学分;
2.任选课按课程类别不同由学生任意选择。

任选课学分只规定了最低选修学分,多选不限,且必须按类选修,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按类选修的办法:每学期上报下学期开设课程计划前,按方案公布下学期所列任选课程,根据课程周学时、师资状况、所属类别等控制课程总量,然后由学生报名选课,根据选课人数多少排序确定最终课程(必须满足30人以上开班标准);
3.为了强化师范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第7、8学期主要安排就业指导类课程、技能训练类课程、毕业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等;
4.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最低修满5学分方可毕业,而且本专业学生不能选与本方案所列课程名称相同或相近的中文类公选课。

九、特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应用写作训练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第2学期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解一定的应用文体知识,以例文为借鉴,以训练为途径,意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素质,突出教学的示范性,训练的实用性,以便形成体例完整统一、层次有序明晰、类项设置合理的理论与训练体系,为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

本课程在写作训练中,注意到“容易——中等——较难”的层次与档差,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单一的练习到综合性练习,到发挥一定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进而获得写作训练的实效。

参考教材:董小玉.现代应用写作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名称:古诗词创作鉴赏教程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第3学期
主要内容:本课程系统讲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方法与鉴赏技巧,让学生学会常见诗词文体的创作并具备一定的诗词作品审美鉴赏能力,进而去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与审美情趣。

参考教材:裘新江.古诗词创作鉴赏基础[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课程名称:欧阳修研究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第5学期
主要内容:本课程立足本地文化特色,系统介绍欧阳修创作生平与成就,重点分析欧阳修与滁州文化的渊源关系,深入挖掘醉翁文化的内涵,目的是使学生对欧阳修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以及对滁州文化所作的贡献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教材:郭正忠,宋心昌.欧阳修及其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表1:课堂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表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表
表3-1: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基本素质模块
表3-2: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专业基础模块
表3-3: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专业应用模块
表3-4: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应用模块
制定人:苏立审核人:裘新江日期:2012 年 6 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