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对于七班级同学来说,是重点更是难点。
讲完这节课,我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依据学情和教材,编写的学案指导自学的方法详细,尤其是四个问题的设置将自学活动引向深入,课堂自学效果较好。
其次,对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分析应多引导同学尝试分析,这一点老师分析偏多,应教给同学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对题。
再次,课堂检测过程中,同学板演出错后,应当让同学说出错的缘由,多数明白,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
我不应当带着同学更正,自己指出出错点,这样不利于调动同学的.参加积极性。
假如能让同学讲解自己的做题顺次步骤,这样“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
最末,由于对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应当在练习结束后适当课堂小结,对比教学目标,让同学自己心里有底儿,反思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以及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以便课下有针对性地练习。
再就是我觉得不能以老师的眼光去看同学,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觉同学出错的真正缘由,共同去解决涌现的问题。
我们做老师的往往认为一道题很简约,同学为什么不会,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几年的阅历去和刚开始学习的儿童去比较。
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究讨论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热忱和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总结阅历教训,跟上不断进展改变的教育新形势。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对于环节一,课的开始我把有趣的扑克牌游戏引入课堂,开展了以同学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这极大的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热忱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传统、单一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法那么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有理数加法、减法的法那么在游戏中反复运用,从而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环节二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学习,不能单从是否记住或者掌控的层面来判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同学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或技能背后所隐含的数学意义。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方法,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道口算题目来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3+5)×2-4÷2=?2.讲解(1)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指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如:-3、$\\dfrac{1}{5}$、4等。
(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分解为两个步骤:先把加数和减数分别分解为整数和真分数,再对整数部分和真分数部分进行运算,最后将它们的结果相加或相减。
在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需要先化为通分,再进行运算。
②加数和减数中有一个为整数,另一个为分数时,可以将整数看作带分数,再进行通分和运算。
③加数和减数中有一个为负数时,可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即将减数变为相反数,再进行加法运算。
3.练习请同学们自己完成以下题目:(1)计算 3- $\\dfrac{1}{2}$ + $\\dfrac{1}{3}$ - 2+ $\\dfrac{5}{6}$(2)计算 -2+$\\dfrac{3}{4}$ - $\\dfrac{5}{6}$ - 14.巩固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有理数的概念是什么?(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哪些注意事项?5.拓展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如何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哪些实际问题中应用比较多?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方法,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生动的口号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教学反思3篇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教学反思3篇《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教学反思篇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重点更是难点。
讲完这节课,我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学情和教材,编写的学案指导自学的方法具体,尤其是四个问题的设置将自学活动引向深入,课堂自学效果较好。
其次,对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分析应多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这一点教师分析偏多,应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对题。
再次,课堂检测过程中,学生板演出错后,应该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多数明白,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
我不应该带着学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错点,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如果能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做题顺序步骤,这样“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
最后,由于对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应该在练习结束后适当课堂小结,对照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心里有底儿,反思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以及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以便课下有针对性地练习。
再就是我觉得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学生,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们做教师的往往认为一道题很简单,学生为什么不会,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几年的经验去和刚开始学习的儿童去比较。
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教学反思篇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我们学校的九年级在用。
一开始面对的就是有理数的认识与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认识,只需通过例举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便可以很快认识负数,进而较为全面认识有理数。
而有理数的运算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将近半个学期都是教学生有理数的运算,其中包括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这几种运算中,又以加减法最为基础,最难掌握。
首先,有理数的加减法,是建立在一定法则之上,但仅靠盲目的背法则来应对加减法,是不可取的。
数学的学习不是文史类的机械背诵,应是在法则制约下,依靠灵动思维解决问题。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教学反思
本节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从有关数据中读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慎重地转化成数学问题,在计算不太熟练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正确地运用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和运算律。
从过程的形式方面看,有学生的观察感受,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生生的合作交流,有师生的问答交流,有师生的合作小结,体现了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主体。
在本节课中,学生活动多,参与程度高,教师的展示行为、引导语言和激励语言,要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谐课堂气氛等积极作用。
过程中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分层次地反复强化知识及其知识应用的多样化,遵循了学生认知的自然规律,渐渐扫清了学生的认知障碍,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运算xx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之一,《标准》中强调: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培养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
本节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数学知识作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虽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基本的运算技能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引入(课件出示)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4.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5.-9+(+6);(-11)-7(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探索新知讲授新课讲评(-9)+(+6)-(-11)-7省略括号和的形式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原式=(-9)+(+6)+(+11)+(-7)=-9+6+11-7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教师纠正)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7篇
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7篇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教育工作中,教学反思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篇1课堂上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热忱引趣。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3、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4、开放训练,拓展思维。
5、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导入,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习动机。
探讨有理数减法法则时,学生经历了利用旧知计算温差,对比观察,发现、总结、验证规律的过程。
从而发展学生探究意识,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有理数减法法则。
趣味数学题的设计,培养多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学生参与设计热情十分高涨,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利用数学知识又服务于生活。
反思小结,浓缩知识要点,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
通过本节课,使我深深感悟到实施新课标,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活动来看,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形式看,学生口答,笔答,抢答,板演,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好朋友间探究等形式多种多样,气氛活跃,积极性高。
比较充分的体现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天地。
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篇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怎么样的?前几节课采用的探索、讨论、验证的手段,是本节课继续学习的研究方法.总体上这节课我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现就几个方面做一下自我反思:1.引入新课:学生在小学时已熟知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而且也熟悉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的运算的法则,所以我对新课的引入就是结合小学以及初一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乘法,用乘法引出除法,这种设计既复习了前面有理数的乘法,又合理的引出有理数的除法,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要回答计算结果,而且要说明理由,即叙述所依据的法则内容,另外因为题目简单,所以我应机会全部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并适当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这点我觉得是做得比较好。
有理数加减教学心得体会(多篇)
有理数加减教学心得体会(多篇)篇:有理数加减乘除法则(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 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④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的结合律:( a+b ) +c = a + (b +c) 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2、有理数的减法(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有理数减法常见的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3、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交换律:a(b+c)=ab+ac.(3)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4、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5、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的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a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是一种运算,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的特殊乘法运算,记做“n a”其中a叫做底数,表示相同的因数,n叫做指数,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它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不是n乘以a,乘方的结果叫做幂.(2)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方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是负数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运算能力.第2篇: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设计2.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假、乘、除和乘方运算是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
有关有理数运算的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设计上尽量考虑有利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较复杂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及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时,不仅要联系到前面所学过的五种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关键是确定运算顺序,并灵活的使用运算律,使计算得以简便。
及时检查纠正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由易到难分层训练并讲练结合,特别强调运算的方法和技巧:第一步,去括号,即去掉有理数的括号;第二步,分类,即把正负数进行分类,同时把正数放在前面,负数放在后面;或相反数相加法(有互为相反数的可以互相抵消,先相加);凑整相加法(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相加);同形相加法(分母相同的分数先相加,或易于通分的分数先相加)等等;第三步,做加法,即分别做正数和负数的加法;第四步,做减法,即小减大得负,大减小得正(同小学)。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习惯,而且不容易出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为下一章学习《整式的加减》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确定正确的运算律和运算顺序,选择简便途径,要按步骤谨慎进行,不要急于求成,算出结果后,最后还要认真演算,更不能在违反运算顺序的情况下强行“简便”计算。
发现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切实改正。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目的,也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识教材,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对待学生。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关键要把握两点:第一,运算问题;第二,符号问题。
如果这两点弄清楚了,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也就基本掌握了。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有优点,也有不足。
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特对这节课做了以下反思总结:举范例,让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了对混合运算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是第三级运算;以及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然后给同学们几个混合运算,并提出:你能读出这个式子吗?你能快速找出出它的运算符号吗?你能快速说出它的运算程序吗?然后让学生在组内采取你答我评的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了运算顺序,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再进行运算,比一比谁的计算更快更准确。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且板演。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
1、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应再次强调,讲明道理,并进行总结,最后再加强几个同种类型的训练题,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对于学生的激励不足。
比如在进行24点游戏中,后来陆续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也应给予赞扬和鼓励,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体现了坚持就是胜利!
3、教学的安排未能更好的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部分学生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还有疑虑,后期还得加强练习,分批过关。
总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使学生得以成长,教师得以发展,才能再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一 :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反思一: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数学一科中,初一新生一开始面对的就是有理数的认识与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认识,只需通过例举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便可以很快认识负数,进而较为全面认识有理数。
而有理数的运算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将近半个学期都是教学生有理数的运算,其中包括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这几种运算中,又以加减法最为基础,最难掌握。
首先,有理数的加减法,是建立在一定法则之上,但仅靠盲目的背法则来应对加减法,是不可取的。
数学的学习不是文史类的机械背诵,应是在法则制约下,依靠灵动思维解决问题。
因此,个人认为,在学习加减法之前,就应顾及到将来加减法这一拦路虎来势之凶猛,为扫除这一路障先做好充分准备。
这个准备就是:一:让学生深刻认识正数、负数、零。
长期以来,学生局限于正有理数的运算,对负数的参与会很不适,对负数认知的程度直接影响以后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
二:数轴的教学。
数轴是新生面临的又一新概念。
它是许多解决数学问题赖以依靠的工具,也是数形结合思维的最初体现。
有了数轴,有理数的加减变得“可视化”。
三:相反数、绝对值、两个重要概念的掌握。
尤其是绝对值,相对较难理解,却是做加减法的重要理论。
有了以上知识的准备,在套用加减法法则时,不再是简单条文的背诵,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语言和记忆有关法则不再缺乏兴趣,学习便变得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当然,我不主张只要学生生硬依照法则行事,在法则熟透余心后,更应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法理解加减法法则的内在意义。
比如:3+的值可理解为3与-5正负抵消后的结果,甚至3-5的值也可以理解为3与-5正负抵消的结果。
其实掌握了加减中的本质意义,于自然而然当中便得到了结果,至于用了哪条法则,不必去管了!反思二: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通过老师板演及学生练习的展示进一步强调作业书写格式的规范。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解读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关键要把握两点:第一,运算问题;第二,符号问题。
如果这两点弄清楚了,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也就基本掌握了。
上完这节课后, 我感到有优点,也有不足。
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 ,特对这节课做了以下反思总结:优点: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
我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小时候玩过 24点游戏吗?哪位同学能够说出是怎样玩的?”这样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快弄清了 24点游戏规则。
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当我们把这些正整数换成负整数, 甚至是小数、分数时, 这些混合运算又该如何运算呢?引入新课达到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知识的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了对混合运算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加减是第一级运算; 乘除是第二级运算; 乘方和开方是第三级运算; 以及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然后给同学们几个混合运算, 并提出:你能快速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吗?然后让学生在组内采取你答我评的方式, 使学生既掌握了运算顺序,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再进行运算, 比一比谁的计算更快更准确。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并且板演, 让学生互阅互评, 。
这样, 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1、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发现后不可以为大家都知道了而草草收兵。
老师应再次强调, 讲明道理, 最后再加强几个同种类型的训练题, 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对于学生的激励不足。
比如在进行 24点游戏中, 后来陆续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也应给予赞扬和鼓励,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体现了坚持就是胜利!3、教学的安排未能更好的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出现了虎头蛇尾的现象。
总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使学生得以成长,教师得以发展,才能再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掌门1对1
-掌门1对1-掌门1对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掌门1对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节课主要讲授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学生早已熟练掌握,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所包含的运算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只有把握住了重难点,才能在运算顺序的“指挥”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完本节课后,我发现无论是在组织课堂方面,还是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以及在时间分配上,都感到不尽人意。
现在将上课后的反思总结如下:首先,通过这次上课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出课堂45分钟的效益,需要从许多方面去准备,去思考,比如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对课堂的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等等。
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
复习课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去重复练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上课一开始我通过三个选择题复习有理数的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错误。
然后进行三个基础性的计算题,巩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接下来解一道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涉及的运算比较全面,但是在上课中学生出错的比较多,应再补充几个训练题,但是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能完不成,所以匆匆了结,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识教材,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对待学生。
认真钻研教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把教材钻深、吃透真正理解教材的本意,然后去发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知其义而不知其理,这样只能是依样画瓢。
再就是我觉得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学生,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们做教师的往往认为一道题很简单,学生为什么不会,不理解,殊不知我们是在用成人的思维去和孩子作比较。
课堂的问题总是存在的,也正是这些课堂中的问题才会促使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进步,逐步完善我们的课堂,促进我们向教学的专业化方向发展。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教学反思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教学反思七年级数学在讲解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时,给出了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以及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特别是加法法则,总结的有些抽象,让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和精确运用。
我在实际教学中,提出了有理数的“和〞的概念:把几个有理数连同它的符号连接在一起所组成的式子,叫做这几个有理数的代数和,简称为和。
并对每个算式给予实际背景和意义。
举例如下:+7+8:某单位第—个月赚了+7万,第二个月赚了+8万,两个月合在一起的经营状况。
当然是赚了15(万)了!+7-8:某单位第—个月赚了+7万,第二个月赚了-8万,两个月合在一起的经营状况。
当然是赚了-1(万)了!-7+8:某单位第—个月赚了-7万,第二个月赚了+8万,两个月合在一起的经营状况。
当然是赚了+1(万)了!-7-8:某单位第—个月赚了-7万,第二个月赚了-8万,两个月合在一起的经营状况。
当然是赚了-15(万)了!1-〔-5〕:某城市某天的X温度是1摄氏度,X温度是零下5摄氏度〔即-5摄氏度〕,这天的温差当然是6摄氏度啦!当然这个式子可以读作:1减负5,也可与读作:+1与-5的相反数的和。
第—个月赚了+1万,第二个月赚了-5万的相反数,两个月合在一起的经营状况。
当然是赚了1+5=6(万)了!把-号理解成: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这样就把减法自然转化成加法了。
在运用交换律的时候,要注意数字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例如:8-7-5=-7-5+8,8的前面没有符号,其实相当于省略了+(正)号,这个式子可以读作:正8负7负5的和。
- 8+7-5=+7-8-5=+7-5-8=-8-5+7.我觉得没有必要再用〔〕表达结合律了。
一个含有加,减,或者混合的算式,都可以去掉括号进行简化,统一成代数和。
例如:-5-〔+7〕可以读作:负5,正7的相反数的和。
+7的相反数就是-7,因此-5-〔+7〕=-5-7.案例:-7-8 =-〔8+7〕=-15,+7-8 =-〔8-7〕=-1.总结如下:求和抽丝剥茧繁化易,先定符号后定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利用例题导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得出加法运算律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简化计算。
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且加强学生彼此间的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
让学生自行编题打破了一味由老师出题的模式,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灵活性。
在课堂的组织上,精心安排:从“我为小组添彩”-“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各个环节组织有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也为例题的讲解打下很好的底子,使学生能迅速而准确的分析问题的实质。
我想我们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运算含义,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化运算.真正做到“一找二凑三结合”。
让计算变得轻松。
讲课前教师还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