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颗粒饲料加工流程

动物颗粒饲料加工流程
动物颗粒饲料加工流程

自己配制观赏鱼颗粒饲料的注意事项

自己配制观赏鱼颗粒饲料的注意事项 观赏鱼 自己配制全价观赏鱼颗粒饲料往往会比天然饲料要好,很多鱼友也会自己调配。那在自己动手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小编为你一一分析。 一、营养性。营养性与适口性是饲料质量高低与否的最重要指标,在营养性方面可分为生长与增色两部分,营养物质的含量应符合观赏鱼生长需求标准。 二、适口性。饲料散发出的不同气味是初步鉴定观赏鱼饲料质量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好的饲料散发出带有海鲜味道的腥味及香味。因此,在饲料中应添加一些诱食剂,其作用是提高配合饲料的适口性,引诱和促使观赏鱼主动摄食饲料。目前,比较常见的诱食剂有氨基酸及其混合物、含硫有机物、核酸类物质和动植物的提取物。 三、稳定性。饲料要求在水中一定时间内不松散,以便鱼类摄食并防止营养物质的散失。同时,饲料在水中溃散会造成水质污染,影响观赏鱼的正常生长。对于如何解决水产颗粒饲料的耐水性问题,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增加淀粉含量较多的原料,如小麦粉;二是在饲料中添加黏合剂。目前,黏合剂有膨润土的钠盐或钙盐、褐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木质素磺酸盐、半纤维素等。选择黏合剂,不仅要考虑其黏度对制粒过程的影响,还应考虑其适口性、安全性和营养成分等因素。

四、添加着色剂。一般而言,颗粒饲料饲喂的观赏鱼体色往往不如天然饵料饲喂的观赏鱼的色彩鲜艳,这会影响其商品价值和观赏价值,在饲料中添加着色剂可以改善鱼体的颜色。观赏鱼的商品价值,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鱼体的色彩,鱼体一旦失去鲜艳的颜色,就会降低其欣赏价值。观赏鱼体色是叶红素和叶黄素在体内积累成色而成,由于观赏鱼和其他鱼类一样,不能在体内合成上述两种物质,必须从饲料中摄取。这两种有机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性原料(如蔬菜、胡萝卜)中,但经加工、贮藏,这些营养成分损失较大,含量甚微。因此,要满足观赏鱼饲料增色的需要,必须在饲料中另外添加着色剂。饲料着色剂可分为天然着色剂,如绿藻、螺旋藻、虾蟹类壳粉,人工合成着色剂如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和微生物着色剂,如叶黄素等三大类。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天然着色剂种类复杂、含量变化大、不易掌握、来源不稳定,同时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作为着色剂添加的主要物质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叶黄素和由化学合成方法生产的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限制性氨基酸绝食代谢RDP 理想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热增耗(HI)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的周转代谢氨基酸拮抗 二、辨析题(判断并改正) 1.反刍动物消化的特点是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中进行。() 2.碳水化合物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 3.当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会下降,生长会受阻,严重时会引起动物死亡。() 4.热增耗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低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5.用TDE反映饲料的能值比ADE准确,但测定较难,故现行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表一般都用ADE。() 6.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但甲状腺肿不全是因为缺碘。() 7. 脂溶性维生素的排泄途径主要经胆汁从粪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从尿排出。() 8.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和改变核酸代谢。() 9. 消化实验与代谢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消化实验在代谢实验的基础上准确收集排粪量,排尿量。() 10.“标准”为了适应动物的营养生理特点,对每一种动物或每一类动物分别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性能制定营养定额。() 11. 妊娠期营养水平对母猪体重的影响:高营养水平下,增重与失重表现明显,妊娠期增重越多,哺乳期失重就越多,其净增重较低;低营养水平下,增重和失重均较小,则净增重较高。() 12. 由于反刍动物能将NPN转化为菌体蛋白供宿主的利用,故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供给不需考虑蛋白质的品质。()

13. 一般以水中总可溶性固形物(TDS),即各种溶解盐类含量指标来评价水的品质。() 14. 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15. 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增强养分接近肠黏膜 表面,最终增加养分消化率。() 16. NPN对非反刍动物基本上没有利用价值。() 17. 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大于0.01%。() 18. 只要动物的体重不变,维持需要量就不会改变。()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通常作为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 A、中性洗涤纤维 B、酸性洗涤纤维 C、淀粉 D、酸性洗涤木质素 2.动物对理想蛋白的利用率是()。 A、100% B、90% C、80% D、50% 3.通常,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A、赖氨酸 B、精氨酸 C、蛋氨酸 D、色氨酸 4.下列元素以离子的形式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选项是( )。 A、Na、K、Cl B、Mg、S、Fe C、I、F、Cu D 、Zn、Mn、Se 5.幼龄动物缺钙会造成( );成年动物缺钙会导致( )。 A、骨松症 B、佝偻症 C、骨软化症 D 、草痉挛 6.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哪三类( )。 A、丁酸 B、丙酸 C、戊酸 D 、乙酸 7.下列属于常量矿物元素的是() A、Ca P Mg Cu B、Ca Co Fe Mg C、Ca P Cl Mg D、P Cl Se Mg 8.营养性添加剂包括以下哪些?() A、维生素 B、微量元素 C、氨基酸 D、益生素 9.在蛋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的利用率。() A、N B、P C、Ca D、Mg 10.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以()为主,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以()为主。

动物营养与饲料工业专业词汇集

畜牧与饲料工业专业英语词汇集 北京英惠尔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 饲料 feed 营养素 nutrient 总能 gross energy;GE 消化能 digestible energy;GE 代谢能 metabolizable energy;ME 净能 net energy;NE 理想蛋白质 ideal protein 必须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非必须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 限制性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可消化氨基酸digestible amino acid 可利用氨基酸 available amino acid 氨基酸平衡amino acid balance 氨基酸拮抗amino acid antagonism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必须矿物元素 essential mineral 常量元素 macro-mineral 微量元素 micro-mineral 总磷 total phosphorus;TP 有效磷 available phosphorus;AP 纤维素 cellulose 木质素 lignin 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 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 油酸 oleic acid 亚油酸 linoleic acid 棕榈酸 palmitic acid 脂类物 lipid 副产品 co-product 植酸 phytic acid 维生素vitamin 抗营养因子 anti-nutritional factor 营养需要量 nutrient requirement 维持需要量 maintenance requirement 表观消化率 apparent digestibility 消化 digestion 吸收 absorption 代谢 metabolism 水解 hydrolysis

年加工7300吨秸秆的现代化秸秆颗粒饲料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目录 第1章总论1 1.1 项目提要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4第2 章项目背景1 2.1 项目背景1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7 第3 章市场分析9 3.1 秸秆养畜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9 3.2 市场现状10 3.3 市场需求预测11 3.4 市场竞争力分析11 3.5 市场风险分析12 3.6 营销策略12 第4 章项目承建单位简介13 4.1 企业基本情况13 4.2 主营业务规模14 第5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15 5.1 项目区现状15 第6章项目技术方案设计 17 6.1项目建设总体思路17

6.3 技术工艺参数18 6.4 工艺流程18 6.5 设备选型方案21 第7 章项目建设目标22 7.1 建设目标22 7.2 建设任务(是否要?)22 7.3 总体布局23 7.4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3第8 章项目建设容24 8.1 土建工程24 8.2 设备购置24 8.3 公用辅助设施25 第9章土地、规划和环保25 11.1土地 25 11.2规划 26 11.3环保 26 第10 章劳动保护及定员27 10.1 劳动保护27 第11 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28 11.1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 28 11.2项目建成后人员配置29 6.2 项目技术来源与技术水平17

11.3 人员培训29 11.4 项目建成后运行机制30第12 章项目实施进度 31 12.1进度安排说明 31 12.2项目实施进度 31 第13 章设备物资采购 32 13.1 主要设备32 13.2原材料、燃料供应 32 第14 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3 14.1投资估算依据 33 14.2 投资估算33 14.3 资金筹措33 第15 章效益分析及风险评价 34 15.1经济效益分析 34 第16 章招标方案39 16.1 招标围39 16.2招标组织形式 39 16.3 招标方式39 第17 章可行性研究结论40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总结报告

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 授权学科 (类别)Array 授权级别 6 年12月25日

编写说明 一、本报告是在学位授权点完成自我评估后,根据自我评估结果和专家评议意见,对学位授权点的全面总结,分为三个部分: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自我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和持续改进计划。 二、本报告按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编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只编写一份总结报告。 三、封面中单位代码按照《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管理信息标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4年3月北京出版社出版)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代码》(包括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填写;学术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授权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类别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年印发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填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级别选“博士”;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级别选“硕士”。 四、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得定性描述。定量数据除总量外,尽可能用师均、生均或比例描述。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 五、本报告的各项内容须是本学位点近3年来的情况,统计时间为3年11月30日——6年11月30日。 六、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均指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 七、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 八、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 九、本报告文字使用四号宋体,字数不超过8000字,纸张限用A4。

秸秆颗粒饲料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秸秆颗粒饲料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项目建设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4307.14平方米(折合约81.42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0.53%,建筑容积率1.1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70%,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1.62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54307.14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8302.8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367.0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7442.23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4112.18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7台(套),设备购置费6388.51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214875.75千瓦时,折合149.31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2597.97立方米,折合1.93吨标准煤。 3、“秸秆颗粒饲料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214875.75千瓦时,年总用水量22597.97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51.24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7.76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3.39%,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xx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 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 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20197.6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601.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24%;流动资金4595.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76%。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4、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5、中性洗涤纤维:指饲料通过中性洗涤剂浸泡后所提出的纤维。 6、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 7、非必需氨基酸: 8、限制性氨基酸: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对饲料中的EAA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种EAA之间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饲料中某一中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通常将饲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缺少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9、蛋白质的互补效应: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互补作用也可能发生在不同时间饲喂的多种饲料中,但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10、氨基酸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这就称为氨基酸拮抗作用。 11、氨基酸中毒:由于饲粮中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添加其他氨基酸可部分缓解中毒症,但不能完全消除。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12、氨基酸平衡:若某种饲粮的EAA的相互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比最接近。 13、理想蛋白:氨基酸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14、瘤胃降解蛋白:进入瘤胃的且能被降解的蛋白质。 、 15、瘤胃未降解蛋白: 16、非淀粉多糖(NSP):指饲料中除淀粉以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等。 1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的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18、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在体内通过特定的前体物形成,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9、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20、代谢能: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所含的能量。 ME = DE - (UE+ Eg) = GE - FE - UE – Eg 21、真代谢能: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即TME = GE-(FE-FmE)-(UE-UeE)-Eg TME=AME+FmE+UeE "

如何配制观赏鱼颗粒饲料

如何配制观赏鱼颗粒饲料 热带鱼养殖2008-10-15 15:18:08 阅读54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配制观赏鱼颗粒饲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营养性。营养性与适口性是饲料质量高低与否的最重要指标,在营养性方面可分为生长与增色两部分,营养物质的含量应符合观赏鱼生长需求标准。 2.适口性。饲料散发出的不同气味是初步鉴定观赏鱼饲料质量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好的饲料散发出带有海鲜味道的腥味及香味。因此,在饲料中应添加一些诱食剂,其作用是提高配合饲料的适口性,引诱和促使观赏鱼主动摄食饲料。目前,比较常见的诱食剂有氨基酸及其混合物、含硫有机物、核酸类物质和动植物的提取物。 3.稳定性。饲料要求在水中一定时间内不松散,以便鱼类摄食并防止营养物质的散失和流失。一是增加淀粉含量较多的原料的使用量,如次粉、小麦粉;二是在饲料中添加黏合剂。目前,黏合剂有膨润土的钠盐或钙盐、褐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木质素磺酸盐、半纤维素等。 4.添加着色剂。观赏鱼体色是叶红素和叶黄素在体内积累成色而成,由于观赏鱼和其他鱼类一样,不能在体内合成上述两种物质,必须从饲料中摄取。这两种有机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性原料(如蔬菜、胡萝卜)中,但经加工、贮藏,这些营养成分损失较大,含量甚微。因此,要满足观赏鱼饲料增色的需要,必须在饲料中另外添加着色剂。饲料着色剂可分为天然着色剂,如绿藻、螺旋藻、虾蟹类壳粉;人工合成着色剂,如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微生物着色剂,如叶黄素等。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天然着色剂种类复杂,含量变化大,不易掌握,来源不稳定,同时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作为着色剂添加的主要物质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叶黄素和由化学合成方法生产的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 台湾惠宏有机矿物虾红素含特殊成分nthaxanthin 能促使红龙、七彩、花罗汉等高经济观赏鱼体色鲜红,色泽自然、分明、增强免疫力及繁殖能力。 添加鱼成长所需维生素、氨基酸、铬、钼、铁、锰等特殊元素及有机矿物质,可经由肠道直接吸收。强化免疫能力,提高繁殖率,加速仔鱼成长。七彩泌乳可增加30%。使用方法∶每公斤汉堡添加3公克 极品罗汉饲料配方: 特色∶ 高蛋白质鱼粉,南极虾等高级起头艶丽配方,多醣体免疫抗体酵素,增强鱼苹抗病能力。 1本品专为高级花罗汉、中国兰寿、狮头高级金鱼及高级观赏鱼、血鹦鹉等高级热带鱼,调配之高营养高蛋白质起头强化配方之增艳极品饲料。 2.含多醣体免疫抗体酵素、多种维他命、必需氨基酸,增强鱼苹抗病能力,确保鱼苹建康。 3.添加活菌酵素,帮助消化,健胃整肠,减少排泄物,不污染水质。 4.含虾红素、螺旋藻、大量南极虾、胡罗卜素等起头增艶完整配方,快速显现健康亮丽色彩。 使用方法∶ 高营养配方请酌量喂食即可,每次喂食量以3分钟食毕,最多不超过6分钟,每日2次。 质量保证∶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_复习题分析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本科总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理想蛋白:所谓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2.平衡试验:也是代谢试验,它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衡定律,通过测定营养物质食入、排泄和沉积或产品中的数量,并用以估计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常用于研究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和利用情况。 3.妊娠合成代谢:妊娠母猪既使饲喂与空怀母猪相等的维持日粮,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仍可增重,这种现象为“妊娠合成代谢”。即在相同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养分的能力。 4.热增耗:又称特殊的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部分。 5.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称为饲养标准。 6.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的先体物质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7.必需氨基酸:人和动物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很;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或食物提供,营养学上把这种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8. 短期优饲:即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营养水平(一般在维持能量需要基础上提高30~100%)的饲粮以促进排卵,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 9.内源尿能:尿中的能量除来自饲料养分吸收后在体内代谢分解的产物外,还有部分来自体内蛋白质动员分解的产物,后者称为内源氮,所含能量称为内源尿能。 10.采食量:通常指动物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重量,分为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 11.维持:是指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相对衡定;生长动物或生产产品动物体重保持不变,体内营养素周转代谢保持动态平衡。动物的这种状态,称为维持。维持需要是指满维持状态下动物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12.饲料添加剂:指在配合饲料中加入的各种微量成分,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防治疾病、减少饲料贮藏中营养物质损失和改善饲料及畜禽产品品质。13.营养需要:动物为了正常生长、健康和理想的生产成绩,在适宜的条件和内容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营养需要是一个群体平均植,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14.限制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日龄的某一种或几种必须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

秸秆颗粒机工作原理

秸秆颗粒机工作原理 自2019年9月起,多地政府启动了《秸秆禁止焚烧令》,严控露天焚烧,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机械还田和秸秆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这一波举措再一次带动了生物质颗粒产业,其中就包括生物质颗粒和秸秆颗粒机。 生物质颗粒是什么? 生物质颗粒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粉碎后的生物质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原料进行冷态致密成型加工。这种颗粒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锅炉燃料、火电厂燃料、烧烤燃料、家庭供暖系统燃料等。生物质颗粒燃烧效率达80%以上。高燃烧效率和低碳排放使颗粒燃料成为世界上普遍使用的燃料。颗粒不仅碳排放量低,而且在燃烧过程中,它几乎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氨氮化合物和灰尘。该技术及设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秸秆颗粒机 秸秆颗粒机是以农作物秸秆或木屑为主要原料,经过秸秆颗粒机,在压辊的挤压下从模孔中压制成圆柱形颗粒。根据原料的质别不同,压制出的颗粒,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亦可作为畜禽饲料。 秸秆颗粒机工作原理 秸秆颗粒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环模和压辊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和摩擦力作用,在制粒腔体内高温高压环境下将秸秆、木屑、稻壳等原料压实并挤压出模孔,最后形成规则的、密度较大成型燃料。 制粒环模和压辊是秸秆颗粒机设备的核心部件,根据环模和物料喂入相对整机的布置不同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其中立式颗粒机粉状物料从整机上部喂入制粒腔体,环模相对制粒单元水平放置,而卧式颗粒机粉状物料则从制粒腔体前端垂直喂入(借助风机力量强行喂入),环模与制粒单元垂直布置。 目前国内各厂家产品在核心工作部件结构、整机技术路线、产品工作效率设计等方面存在差异,同类产品可靠性差距较大。环模和压辊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维修更换频率较高,是造

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 1、小鼠 喜欢群居,怕热,高温容易中暑 雌雄性小鼠交配后10~12小时,在雌性小鼠阴道口会形成白色的阴道栓 主要解剖学特性 消化系统:食管内壁有角质化鳞状上皮,利于灌胃;有胆囊;胰腺分散,色淡红,似脂肪组织。 生殖系统:雌性小鼠为双子宫型,呈“Y”形,卵巢不予腹腔相通,无宫外孕。 骨髓为红骨髓,无黄骨髓,终身造血。 皮肤无汗腺。 小鼠常用品种、品系 1. 近交系小鼠 C3H:1975年从美国引进,野生色毛; ? C57BL/6:1975年从日本引进,黑色毛; ? BALB/c:Bagg1913年获得小鼠白化株,经近亲繁殖20代以上育成,毛色为白色; ? DBA:分为DBA/1和DBA/2两个品系,1977年由美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毛色均为浅灰色。 2、封闭群小鼠 ①KM小鼠:我国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种小鼠,白色,抗病、适应力强,繁殖、成活率高。 ②ICR: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白色,其显著特点是繁殖

力强。 ③LACA :1973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白色。其实是小鼠改名而成。 ④NIH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白色,繁殖力强,幼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3、突变系 1、裸鼠:第11对染色体上的裸基因(nu)导致无毛裸体、无胸腺 2、SCID小鼠:第16对染色体上的Scid隐性基因突变基因导致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被毛白色,体重发育正常 3、快速老化模型小鼠:4~6月龄以前与普通小鼠的生长一样,4~6月龄以后迅速出现老化症状。如心、肺、脑、皮肤等器官老化,出现骨质疏松和老化淀粉样变。侏儒症:比正常小鼠体型小,缺少生长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于内分泌研究。小鼠在医学、生物学的应用 1、重组近交系小鼠将双亲品系的基因自由组合和重组产生一系列的子系,是遗传分析的重要依据,用作基因定位及其连锁关系的研究 2、提供自然的动物模型 2、大鼠染色体数2n=42 喜独居,喜啃咬,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对新环境适应力强,但对环境刺激、炎症反应敏感。强烈噪音可引起食仔或抽搐;湿度低于40%易发生环尾巴症。行为表现多样,情绪反应敏感,易接受通过正负强化进行的多种感觉指令的训练雌性2.5月龄达到性成熟,具有产后发情、产后妊娠的特点。寿命2.5~3年。解剖学特征

动物营养与饲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 第二章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第三章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 第四章饲料的常规分析 第五章饲料厂的审批、建设与管理 畜禽营养基础 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教学目标: 1、理解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2、掌握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成分 教学重点: 1、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2、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教学难点: 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教学方法: 启发法、导入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元素组成: (一)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类: 1、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者称为常量元素。 2、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二)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植物的化学成分(%) 动物体内的化学成分(%)

不同收获期的苜蓿养分含量(%) 植物体和动物体成分比较(%)

分析表可知,碳水化合物在植物性饲料中含量高,约占物质的70%左右,而动物体中糖分含量极少,只占体重的1%以下;植物性饲料中,含水量在5%-95%之间变化,而动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体重的1/2-2/3;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除肥育动物变动明显外,一般健康的成年动物都相似,但植物性饲料则不然。 二、动植物体的化学成分蛋白质 饲料概略分析法 水分维生素 有机物脂肪 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无氮浸出物 糖类 干物质 粗纤维 灰分(矿物质) (一)动物体的化学成分特点 (1)水分:动物体内水分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大幅率降低。 (2)有机物质:脂肪和蛋白质是动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各组织器重要的组成成分。动物体内各种酶、抗体、内外分泌物、色素以及对动物有机体起消化、代谢、保护作用的一些特殊物质多为蛋白质。动物体内的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构成的真蛋白质。 (3)灰分(矿物质) 钙、磷占:65%-75%。90%以上的钙、约80%的磷和70%的镁,分布在动物骨骼和牙齿中,其余钙、磷、镁则分布于软组织和体液中。 (4)动物活体成分的估计 动物活体成分构成规律: 动物总体重=水分重+脂肪重+脱脂干物质重。 水分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二)植物体的化学成分特点 植物体水分及其水分含量随植物从幼龄至老熟逐渐减少,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构成物质,在植物茎秆中含量较高。动物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 (四)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却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结构性多糖主要分布于根茎叶和种皮中,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 (2)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的结构物质。构成动植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相同。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称NPN。 (3)脂类:脂类是动物体的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脂类主要是结构性的复合脂类,如磷脂、糖脂、鞘脂、脂蛋白质和贮存的简单脂类等。

鱼饲料工艺

鱼饲料生产流程模型参考图:

一、流程介绍: 原料粉碎→原料(玉米粉,豆粕粉,淀粉,鱼粉等)配制→混料机→输送机→双螺杆饲料膨化机→输送→干燥设备(电烤箱,燃气燃油烤箱或蒸汽烤箱)→喷油→单筒调味系统→冷却输送机→筛选→料仓→包装机 二、膨化鱼饲料加工设备配置: 粉碎机→混料机→上料机→双螺杆饲料膨化机→输送机→多层烘干设备→调味线→冷却输送→震动筛→包装机 鱼饲料尺寸范围:1mm,1.5mm,2.0mm-10mm. 此生产线可以生产加工鲶鱼、草鱼、鲫鱼、罗非鱼、观赏鱼、甲鱼、牛蛙等水族饲料颗粒。 三、生产线工艺组成: 1.混料机:将原料玉米粉、米粉、豆粉、鱼粉、肉粉、谷粉、添加剂等添加一定比例的水分充分混合均匀。 2.上料机:利用电机为动力螺旋式输送,将搅拌好的原料输送到双螺杆挤压机的喂料斗内。此设备上料方便快捷,节省人工,效率高。 3.双螺杆饲料膨化机:混合的原料在高温高压环境及双螺杆的挤压情况下,原材料中的淀粉结构发生变化,变成容易吸收的营养成分,通过饲料模具挤出,通过调节旋切电机的转速,直到调速大小长短一样的饲料颗粒。具体颗粒大小与形状通过更换模具得到。饲料膨化机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更节能,速度控制更精确,电机运行中电流、转速都可以通过变频器面板直接看到,确保设备安全。

4.输送机:将生产出来的饲料颗粒输送到多层烘干设备里面。 5.多层烤箱:烤箱分为电烤箱、燃油烤箱、燃气烤箱及蒸汽烤箱,温度在0-150度之间通过控制柜自行调节,烤箱内部为不锈钢网带,输送平稳,故障率低。饲料颗粒经过多层S型轨道循环,烘干饲料颗粒至安全含水量,增加保质期。 6.喷涂调味线:喷油机喷洒油类、诱食剂等,调味筒有八角筒、圆筒、提升单滚筒、双滚筒调味线,根据产量、产品性质配置,将油脂喷洒在饲料表面,同时喷洒肉末和香料,撒均匀。经过此道工序还可以去除饲料颗粒表面的毛刺,毛边,使饲料颗粒表面更光滑。 7.冷却输送机:降低烘干饲料颗粒的表面的温度,促进油脂凝固,降低颗粒温度,便于包装。 8.振动筛:筛去多余的外撒料与颗粒岁渣,保证质量的同时,保证原料的再利用。 9.包装机:可采用手动封口机和自动化包装机。 —邓文力 常欢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依据 《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本课的课程定位与课程任务。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理念根据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本地区域特点,紧紧链接有关生产实践部门,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我系骨干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打造的一门优质课程。课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内容是由骨干教师和饲料养殖的精英才干共同制定的。企业精英和我系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老师注重知识理论讲授,企业人员负责实践技能培训,共同完成授课任务与学生管理。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对于营养分析到饲料分析化验室去做,对于代饲养实验到养殖场去做。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情景,工作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为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改革创新内容体系、内容安排实用、必需、够用,突出实践技能 该变传统的内容体系,传统的内容体系重理论知识轻专业技能.。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课改后压缩理论知识,知识选用以够用、适度、必需为原则,简化理论传输,强调专业技能有针对性的选取实用性强、生产必需的动物营养技术。 。对营养学的一般原理要在技能培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对饲养试验、营养分析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以掌握饲养员和化验员岗位必需技能。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 本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实践操作、灵活运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实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实训手段 4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在实践教学中,把实验实训转化成任务项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每一个项目师生共同参与,采取提出项目、解析项目、完成项目的方式,教学的过程就是

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简介(精)

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简介 国家专利受理号:200510107281.1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经过微生物的作用来生产畜禽微生物颗粒饲料的生产方法。 二、技术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在生产5亿多吨粮食的同时,也生产7亿多吨秸秆资源,其中稻草2.3亿吨,小麦秸1.2亿吨,玉米秸2.2亿吨,花生豆类,高粱荞麦秋粮作物秸秆1亿吨,各种藤蔓类1亿吨。这是一个巨大的饲料、肥料资源宝库,人类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目前用来做家畜饲料及肥料的仅占15-20%,而80%左右作为能源被烧掉或供他用,有相当数量的秸秆甚至被毁弃在田间。如果能把秸秆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生化,即可用来饲养猪、牛、羊、鸡、鸭、鹅、兔、鱼等家畜家禽及水产动物,同时可制造有机肥,发挥秸秆畜牧业,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绿色事业”。第一,用秸秆饲养牛羊猪等家禽家畜,是解决“人畜争粮”和“猪牛争料”的重要途径;第二,秸秆饲养猪牛羊等家禽家畜,过腹还田,可提供大量有机肥,有利于改良土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第三,能增加牛、羊、猪等家禽家畜肉、蛋产量,有利于改善我国人民的肉食结构,有益于身体健康;第四、可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另外还有促进屠宰与皮革等加工业以及运销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利用生物科技技术开发秸秆资源作为牛、羊、鸡、鸭、鹅、兔、鱼等家畜家禽及水产动物的主要粗饲料资源来促进畜牧业、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生产有机肥,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生产方法,即运用现代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对秸秆进行处理,把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经分解为糖类、脂类和乳酸,经科学配方使作物秸秆变成畜禽喜食的酸、香、甜、咸酥的饲料,使秸秆变废为宝。其技术方案是:将秸秆粉碎,加入酵母菌、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等30多种有益菌进行发酵为成品。本发明生产方法简单,应用广泛,秸秆、树叶、杂草等均可用,原材料丰富,生物饲料质量好,畜禽喜食用,其推广应用,开辟了秸秆应用的广泛前景,为畜禽养殖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1.学习目标 课程名称: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推荐学时:90 学时 前导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分析化学和德育课程等 后续课程: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宠物饲养等。 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一是为后续课程打基础;二是为饲料行业服务——即饲料品控技术、饲料配方设计、饲料生产加工技术,即培养饲料品管员、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配方师、饲料生产及生产管理人员等。本课程对从事饲料行业的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直接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由知识、技能和德育培养构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它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即适应饲料厂建设、饲料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培养拥护党的方针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饲料品质管理、饲料检验化验、饲料配方设计、饲料生产及管理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适应饲料行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学习内容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于工作过程要求,解读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行业岗位实际需求及可持续发展要求,教师会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并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知识的选取,一方面要满足职业技能的诉求,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自学和提高提供知识储备,充分考虑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考核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今后的发展,构建项目驱动下的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内容,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由基础任务过渡到核心任务,将学习领域分为7个项目,39个任务。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内容组织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畜牧兽医 学时数: 72学时学分:2 先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应用化学 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 2.课程性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该门课程以《生物化学》、《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并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3.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饲料营养物质的基本知识、基本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 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

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技术; 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管理措施。 能力目标 能识别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熟练掌握常用饲料及其类别、营养特性及品质鉴定。 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及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掌握动物日粮配合的基本技能。 能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方案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 熟练查阅和灵活运用饲养标准。 素质目标 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4.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课程的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训交替,技能驱动”为工作项目设置。其总体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牲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课程设计以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的多个岗位的典型的工作过程需要为线索来进行。 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基于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养殖、饲料选购、饲料加工、饲料品控、产品营销、

秸秆颗粒饲料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

镇原县秸秆颗粒饲料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时间:2011-7-19 15:49:32来源:镇原县招商局作者:镇原县招商局责任编辑:祁元华点击:343次 第一章总论 我国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对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畜牧业的产值以八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比种植业的增长速度几乎高出一倍。作为支撑畜牧业发展物质基础饲料就尤为重要,对我国这样一个耕地少而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饲料粮是制约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及时把畜牧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臵,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突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则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利用现有草资源养畜,扩大畜牧业,使我国畜牧业的产品结构、生态结构更趋合理,减轻对粮食生产和需求的压力。纵观世界饲料工业的发展趋势,秸秆等粗饲料的加工利用在饲料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第一,秸秆等粗饲料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而且目前被加工利用的比例小;第二,在畜牧业中占很大比例的反刍动物和其它草食家畜都以牧草及某些粗饲料为主食;第三,随着各国

饲料用粮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饲料粮短缺。这就迫使人们设法用粗饲料及秸秆发展畜牧业,并优先发展草食家畜。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达六亿吨,占全世界秸秆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目前,国内农作物秸秆用于饲料部分还很少,在我国仅有百分之六至八的肉食由草转化而来,而美国约占百分之七十三,澳大利亚约占百分之九十的肉食由草转化而来。由此可见,我国的秸秆资源还是大有利用潜能的。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迅猛增加,带来了畜牧业的大发展。而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和耕地减少,天然草场出现严重退化,人畜争粮矛盾日益严重,秸秆的有效利用是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由于黄熟后的植物茎叶被表皮胶质层和硅细胞严密覆盖及细 胞间本质素的障碍作用,阻碍了家畜的消化吸收,黄熟茎秆粗硬,适口性差,也影响了动物的采食。再者由于秸秆粗蛋白及某些微量元素含量低,有效能量也低,因而影响了秸秆作为饲料的利用价值。鉴于上述原因,这一储量巨大的饲料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长期以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就致力于改善秸秆适口性,增加营养价值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加工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产量相当可观,却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用来做家畜饲料的仅占1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