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实践活动: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可忽缺的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可忽缺的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可忽缺的审美教育论文导读: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课堂,可以起到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体现了一定的美学原则,这些都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材料。

还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启发,使孩子们渐渐能够发现周围事物中蕴涵的自然美,培养其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美术教学应该力求给学生以一双敏锐的眼睛,用它去发现美,还力求给他们一双灵巧的手,用它去创造美、表现美,从而达到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的目的。

关键词:培养,学生,发现美,审美教育1.让学生领略自然美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课堂,可以起到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自然界中的许多物体生动形象、绚丽多姿。

一望无际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树枝、湛蓝的天空、青翠的小草……给人在视觉和心理上带来愉悦感。

体现了一定的美学原则,这些都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材料。

我常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让学生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观察,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美,讲解某些自然画面为什么美的原因。

还逐渐引导孩子注意对象的内在美,使学生获得美的感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论文检测。

如教学《春天的花》一课,我就带着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花,边观察边讲解,了解各种花的名称,认识这些植物的形状、颜色、生长环境等。

这样,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不仅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令学习兴趣更浓厚。

还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启发,使孩子们渐渐能够发现周围事物中蕴涵的自然美,培养其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在艺术作品中发现美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

我们经常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发现蕴涵其中的美。

如初次给三年级学生欣赏油画《天鹅湖》时,学生只说好看,却说不出为什么好看。

再次观察时,我让他们观察这幅画的内容、色彩,说说画家是如何表现安静的气氛的。

浅谈美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美育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美的感染和教育,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完善学生的智力结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既有教学内容的科学之美也有教学过程的艺术之美。

其美感能够引发学生的愉悦感、自由感和强烈的求知及探索的欲望,而这些炽热而积极的情感是学生步入智慧之门去追求真理的强大内驱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美的情感,就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以美为先导,将知识与教学赋予美的形态,例如美的语言表述、美的图像、美的学习氛围、美的活动方式,以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育除能引發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效应之外,还因美育具有形象性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补的整体思维,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智力结构并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美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美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与善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美中寓善。

善在美的后面,是美的本质,无善则大失其美。

美育本身是以美促美的教育,通过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引导学生鄙视丑恶的事物,热爱美好的事物,帮助学生构建美好、和谐和完善的心灵大厦,这实质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道德人文教育。

二是美可促善。

美育以令人愉悦的形象,喜闻乐见的方法为人们所喜欢,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并追随美的内涵,这在教育教学中无疑会大大地加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在中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既有对祖国山雄水美的描述;也有生态环境遭破坏及生态灾难警钟的敲响;还有关于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表达。

所有这些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增强,从而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发现美的眼睛大学教案

发现美的眼睛大学教案

课程类型:美育课程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存在,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美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美育素材,如图片、音乐、文学作品等。

2. 学生准备自己的观察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美好事物图片,如花朵、风景、人物等。

2. 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些事物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美的内涵。

2. 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存在无处不在。

3. 分析美的类型,如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主题,如自然美、艺术美等。

2. 学生利用观察日记,记录生活中与主题相关的美好事物。

3. 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发现美的眼睛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反思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发现美的眼睛”的作文。

2. 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互动情况。

2. 实践活动效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日记的质量。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文和观察日记,评估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课后关注学生的审美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美学美育论文3000字

美学美育论文3000字

美学美育论文3000字摘要: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美育的重要手段,作为高校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美育,并把美育贯穿于美术教育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一个大学生的社会担当,以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弘扬社会正气和中华美德。

关键词:美育;高校;美术教育一、高校美育的重要性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对学前阶段、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美育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阵地,应该把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推行美育是高校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在对学生自身审美能力提高、拓展眼界和想象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另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在事业方面的发展。

二、高校美育中存在的问题早在1919年,蔡元培先生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里就指出,国民精神塑造、文化进步和社会变革都亟待美育的发达,“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2]。

然而,虽然很多年前已经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但由于没有相关的硬性考核指标,美育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处于教育体系的边缘。

当前,高校美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师生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中强调以人为本,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受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的影响,导致多数高校非常重视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各种教学改革活动中,更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主义。

大学美育学习心得范文(5篇)

大学美育学习心得范文(5篇)

大学美育学习心得范文(5篇)第1篇: 大学美育学习心得“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他认为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美,只是我们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学习一学期的《美学概论》使我对“美”这种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在以前我只是通过感性来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这种认识也是非常肤浅的。

以前我对美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好看,美丽、漂亮,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美”与美相对应的就是丑。

学习了《美学概论》我知道了美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

美学主要探讨美的本质,艺术、现实关系以及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等。

在《美学概论》里我们可以学习和探讨审美活动的起源、美感心理、审美活动的构造与形态等。

学习美学不仅可以学会审美、认识美,更能够帮助我们更深的理解或认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并在生活中用美学的思维来引领我们的生活方式。

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学会怎样正确的去认识美,发现美和审美。

有了正确的审美方式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当今社会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在学习美学后我把美学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起来,通过总结我领悟到了素质教育应该包含:“德、智、体、美”。

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柏拉图尤其指出了美育的重要影响。

他主张美育与德育应该统一。

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的思想的萌芽。

学习美学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修养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品味。

罗丹一直坚信:“艺术即感情”。

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

他认为只要人们自己对某件事情倾注了自己的感情与心血,就一定能够发现美,即使是别人都认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也能够发现美的所在。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同样在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美和绝对的丑。

给幼儿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给幼儿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给幼儿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作者:李瑜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7期摘要:美育是一种审美情感的教育,陶冶情感,塑造心灵是它的基本功能。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为此,成人要提供给幼儿色彩,声音,形体等多样的美的刺激,扩大幼儿感受美的范围,启发幼儿创造美的活动。

除幼儿园专门开展的艺术活动外,生活中的美也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大自然、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幼儿游戏及节日活动等都是实施幼儿美育的有利场所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实施[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7-0-01美的事物虽可引起幼儿的注意,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但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才能形成幼儿对美的爱好,对美的欣赏、评价以及对美的创造。

幼儿美育的实施应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幼儿游戏时,学习时,与人交往时以及饮食起居时,处处有美育。

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有效地实施幼儿美育。

一、大自然是幼儿美育的丰富源泉自然界的美是真实的美,它以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很容易被幼儿感知。

(自然可分为经过人们劳动改造过的自然和没有改造过的纯自然,前者渗透着劳动者的汗水和创造智慧,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化的自然,这种自然毫无疑问可以成为美育的对象)例如:园林、田地、盆景、花坛等。

后者即纯自然景物,也可以成为美育的对象。

例如:季节的更替,天体的运形,动植物的生长,会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运动,在愉悦中启迪着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幼儿最初的健康的审美情趣。

大自然是美的永恒的源泉,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大自然来进行美育。

经常带领幼儿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领悟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有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个人对美育的看法心得及感受7篇

个人对美育的看法心得及感受7篇

个人对美育的看法心得及感受7篇个人对美育的看法心得及感受(篇1)11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小学美术教学研讨会。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与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来推进我本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提高。

本次参加美术研讨活动,听了5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从精彩的5节课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实在”,授课教师在讲课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的距离可谓是近之又近,没有花架子,他们注重利用身边的生活注入教学,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思路,以便达到教学的目的。

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探究和研讨教学。

通过这次学习,也让我有了一下几点深刻的体会:一、挖掘美术课的价值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学生在美术课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通过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表现生活,传递信息,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造型中外在美以及内在美,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里,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

二、美术课程逐步“多元化”进入“视觉文化”的时代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当今科技、经济、文化的影响下,美术不仅仅是审美和创造,它和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一样是人类文化中各具特色却又无可替代的语言系统。

现在学习美术的目的并非是涂涂画画产生一件作品而已,而是让学生能从“人文性质”的高度更深刻地理解美术和运用美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重视培养学生观赏美术作品的爱好和习惯。

视觉艺术的冲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科技的发达在美术中得以应用以及所取的视觉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观摩学习虽然结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可心里有些意犹未尽,自己在教学中应该有新的创新,对教材和学生多琢磨,使自己的美术课有新的提高,以此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个人对美育的看法心得及感受(篇2)20__年10月24日——20__年11月2日我到河西学院参加了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这次的培训经历使我受益匪浅。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学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学案)

导课内探究捣练图(中国画,宋代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张萱(唐)张萱(生卒年月不详),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入禁做宫廷画师。

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

尤其是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列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萱一生只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这幅由宋人临摹的《捣练图》两件作品。

《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

“练”又称“缣”,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

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

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

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1857年,巴黎卢浮宫藏)米勒(法国)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

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

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

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

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

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半岛距瑟堡和格雷维尔城不远的一个叫格律希的村子里。

他的父亲是一个从事音乐并有较好艺术素养的人。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道德情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培养
学 生 的审 美 能 力 :


培 养 发 现 美 的 能 力
读 ,揣摩作者的情感 ,使他们进一步 受到文中的情感熏 陶 。三 是 引读 。对 一 些特 殊 的 、说 明问 题 有承 接 性 和 层
园 不 值》 为 次 性 的 句 、段 ,通 过 引读 ,能 直 接抒 发作 者 与读 者 的 审 美 情 感 。四 是 议读 。通 过评 议 朗 读 ,让 学 生 自己体 会 怎 样 诵 读 更能 体 验 文 章 的情 感 。在 反 复 的读 中 ,学 生 自然
能 力 ,并 且 有机 地 使 学 生 受到 思 想情 感的 陶 冶 。 那 么 ,怎样 读 课 文 才 能使 学 生 体 验 到文 中的 情 感 美
学 中 去 ,使学 生 的 情 感 得到 美 的 陶 冶 ,培 养 他们 高 尚的
呢 ?一 是 范 读 。教 师 的 范 读作 用 是不 可 低 估 的 ,它 能 激 发 学 生 情 感 ,使 学 生 、老师 、作 者 之 间 产 生 情 感 共 鸣 。 同 时 ,通 过 范 读 ,学 生 也会 模 仿 教 师 的一 些 朗读 技 巧 , 提 高学 生 的朗 读 水 平 。二是 自读 。听 了范 读 后 ,学 生 自
给 学 生 一 双 发 现 美 的 眼 睛
刹、 华 淑( 东省 陵 来自 会 王 中心 小 学 , 东 陵 县 山 山 2 30 ) 5 50
美 育是 培 养 学生 正 确 的审 美 观 点 和 鉴 赏 美 、创造 美 的 能 力 的教 育 。小 学 语 文 教学 大 纲 明确 规 定 : “ 要在 语 文 教 学 过 程 中 ,陶 冶 美 的 情 趣 ” 把 美 育 渗 透 到 语 文 教 。

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如何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卢龙县潘庄中学王玉凤世界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要学会认识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们能看到初升太阳的美,盛开的鲜花是美的,开屏的孔雀是美的……五岳之尊的泰山是美的,湛蓝的大海是美的,奔腾的黄河是美的……春天的细雨是美的,夏季的月夜是美的,冬日的银雪是美的……但是要发现枯黄的秋草是美的,古朴的老屋是美的,扫马路的工人是美的,满脸皱纹的老人是美的,就太不容易了。

对于前者,我们自然地就能感受到美;而对后者,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美的存在,无法发现美。

所以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作画的突破口,更是学生作画的源泉。

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能敞开心胸地感受美、灵动地创造美。

怎样使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呢?人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认识事物进行联想的。

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美的能力,要从他们思维的特点出发,从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入手,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引导。

第一步让学生认识自然界外部的特征美,拿颜色美来说,自然界中可谓是五光十色。

红玫瑰、黄菊花、粉杜鹃、白水仙、争奇斗妍,媚态百生。

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装扮自己,金龟子金光闪烁,红蜻蜓通透鲜红,大熊猫黑白分明,孔雀开屏更是灿烂夺目。

春日带学生到附近的桃林口、刘家口、马鞍山、尖山槐去写生,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给学生讲解颜色的种类特点,相互的关系,以及各种颜色构成的自然画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提高学生感受自然美的能力。

自然界形态美也极其丰富: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给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锐不可挡的力量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美……使学生在自然界各处独具一格的形态美中吸取美的营养。

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因为观察是创造美的前提。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曾举过一个例子:对于园里那一棵古松,在木材商、植物学家和画家眼里,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在木材商看来,它不过是一棵做某事价值多少钱的木料;在植物学家眼里,它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然而画家却认为它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树。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作者:王嘉琨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63期摘要:高中立体几何是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为主的重要学科,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素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立体几何美的因素,让学生借助几何之美,完成从感知到思辨的思维转换过程。

关键词:立体几何教学美学特征美育教育数学之美无处不在,立体几何尤其如此,学生之所以无法领略几何之美是因为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如同音乐与美术一样,立体几何也具有它独特的美感,它的美体现在它的和谐、简洁、统一、自然等方面。

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立体几何美的因素,并及时将这种美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唤醒高中生对数学美的感知力[1]。

下面笔者以高中立体几何中美的特征为切入点,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几何之美谈谈看法与认识。

一、高中立体几何表现出的美的特征1.立体几何之简洁美。

虽然学生对立体几何内容有繁乱复杂的印象,但如果剖析立体几何本质却发现其实所有内容均可归纳到数学的基本定律中。

对于立体几何中的图形来说,对任何图形进行问题分析,都是从点、线、面三者位置关系入手的,这三个图形不但是最基础的立体几何知识,而且是立体几何中最简单的图形;几何中体现的数学语言亦是如此,如平行直线和相交直线的概念描述中,只是重点强调了直线平行与相交的前提条件为“同一平面”。

几何之中的简洁美不但让学生更易掌握与理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繁为简”的哲理。

2.立体几何之和谐美。

立体几何中的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延续与演化,在看似富于变化的几何知识其实是一个和谐统一的知识网络。

就如立体几何中台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是与柱体和锥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和谐统一一样,统一美在立体几何中随处可见。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和谐之美,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中,从本质上意识到知识的连贯性,帮助他们及时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对立体几何形成系统、完整的认知印象。

培养能发现美的眼睛

培养能发现美的眼睛

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要学会认识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看到五岳之尊的泰山是美的,一望无际的大海是美的,秋天的枫叶是美的,冬日的银雪是美的,但却不容易发现枯黄的秋草是美的,古朴的老屋是美的,我们的心灵是美的。

美育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感知,美的鉴赏,美的创造,培养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含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学生去发现美。

我们体会到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这也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培养进步的、健康的审美观。

进步健康的审美观是美育的目标之一。

首先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培养高尚的情感和美德。

正确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情感。

如:在学习《艺术就在我身边》时,让学生讨论,自己说出艺术之美在身边的什么地方。

学生通过讨论,看图片,总结出美是无处不在的,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中。

再从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大自然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于生存的环境,大自然的美是无私的、奉献的、和谐的,是我们的情感源泉,无时无刻不在洗涤着我们的心灵。

如学习《秋天的节日》时,让学生说出四季之美:春天孕育希望,夏日绿树荫荫,秋天五谷丰登,秋高气爽,冬日银装素裹,让学生朗诵有关四季的诗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赐予的美。

二、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发现美,感受美。

美术欣赏有多种方法:观看录象、图片,或让学生多收集中外作品的挂历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欣赏作品时,如果老师只是一味自己泛泛地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等,学生就不能够理解,就无法调动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可以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集体参与,这样才能欣赏中发现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平。

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热爱美术

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热爱美术

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热爱美术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产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引导他们多听、多想、多看、多做,促进在成长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能力的发展。

逐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为了使美术教学更能充分发挥审美效能,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首先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很直观的形式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课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

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美术课当然也不例外。

在欣赏课教学中,它更是一个很好的助手。

例如学习《北京故宫》和《巴黎罗浮宫》时,借助于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观看欣赏大量的中、西方经典美术作品,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可以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韵味中赏画,感受作者的情感,由此转入对美术知识的学习。

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但都能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受。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学习和创造。

如学习《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时,先在PPT中展示罗浮宫各展厅及收藏的王冠、钻石、金银饰品的图片,学生往往会发出感慨,这时我说这些都算不上罗浮宫里的镇宫之宝,从而引出罗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是《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PPT中展示出胜利女神像,让学生对女神像有了直观的感知,提问为什么它会成为罗浮宫的三宝之一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

这座神像虽然没有头和双臂,只剩下身体和翅膀,但作品的艺术造诣仍然令人赞叹。

美育心得体会3篇

美育心得体会3篇

美育心得体会3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美育心得体会3篇,欢迎品鉴!第一篇: 美育心得体会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区教育局主办的由铜仁民族学院承办的美育培训活动,通过这次的聆听和学习,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美育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树立人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和德育智育一样,是学校贯穿到每一学科,每一节课,每一项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长期的教育和任务。

它能改善环境,净化人的心灵。

最重要的是,美育启发了我们,有美育的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

同样,在此次的培训课堂中,培训老师言传身教的体现出来的,以及运用于课堂中的美,我们领略到了美育的风采,感受了美育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深的影响。

自然界是按美来设计的,美国物理学家阿bull;热在其《可怕的对称》中写道。

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

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

自然中的许多形态都是圆形的。

圆既是美的,又是善的,故有完美、圆满、完善之类的说法。

大自然本身似乎就是按照某种美的法则来生成和营构的。

我们地球的球体现这种自然本身的完美。

说一个东西美,对称与不对称是其中一条法则,一片树叶.你会惊叹按照数学上对数形状排列,也就是最美的形式排列着。

人以鼻梁的中线垂直延伸,可以相当精准地分成左右两半均等的对称体。

这种生理的决定,人视觉上有基本的审美要求,不合对称原理的东西就会引起人的脑垂体的不良反映,而出现不舒服、反感。

但自然界,绝对对称基本上是没有的,只有对称中的不对称才有艺术效果。

绘画如果完全对称,就成了图案,桂林山水倒影绝对对称是不美的。

科学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科学的艺术化过程。

换言之,人类行为的高级状态,都是艺术的状态。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浅谈数学中的美,可能会有人认为那是指攀登上数学宝座的科学家、数学家,只有他们,才有数学中“美”的体会,只有数学家才能追求数学美。

而小学数学是关于整数、小数、分数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限于知识的局限,因此无美可谈,其实不然,只要我们稍加挖掘,就能发现数学美的重要特征:小学数学中存在着简洁、统一、和谐丰富深刻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1.捕捉美的生活因素。

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何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数学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素材,捕捉生活中所蕴涵的数学的美,展示数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花园,一起去感知体会。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前,教师可以收集生活中运用的对称美的图片,如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雄伟的北京天安门,高大的爱菲尔铁塔……一开始就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环球旅行,然后提问:这些建筑美吗?请你说说它们为什么美,然后请学生找找它们的共同点。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因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给人们美的享受,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对称的作品),在学生“哇,哇”的赞叹声中,数学的对称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感知了生活中的“数学美”,美在生活中,美在数学中也就成为了学生心中自然的感叹。

用学到的知识去寻找生活中“数学美”的物体事物,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这样使我们既学会了数学方法,又提高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利用生动的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表象,然后再从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美育所凭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使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培养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罗丹一个人如果要想达到完美,最起码要使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虽然每个人都有眼睛和耳朵,可面对同样的的景色和音乐,有人能看到和听到其中的意味,有人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

美术是形象的艺术,不是用语言能表达清楚的。

——星星点灯关键词:发现、创造、美(场外题记)孩子们喜欢用树枝画画,用粉笔画画,更多的时候喜欢用彩笔和手指去画画。

他们一有空闲就去捏泥土、玩沙子、搭积木,只要逮着机会就去抛砖头、垒石子,不顾一切地去戏水。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对自然的关切、对美的追求,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性。

整个活动的造型、想象、自由表现,极富情感色彩。

这种感情的专注和投入、注重过程的融洽愉悦,既具有审美特征,又集中体现了创造力的主要特征。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要精心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渗透着教育意图、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和想像,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

一、大自然是神奇绚丽的色彩,对儿童永远有着新鲜而神奇的魅力创造能力自然地蕴藏在儿童身上。

孩子们好寻根问底,钟爱自然;常常为了自己的“研究”而丝毫不顾时间;有时还能从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相互间的联系……这一切说明,孩子们天生隐含着创造的能量。

细心观察会发现,孩子们在亲切、智慧、有趣、美好的环境里,常常会一边喃喃地说着什么,一边兴奋地干着他的美术工作。

如果你再有意看他的成果,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被他的得意作品所感染。

所有这些,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向往着能经常地保持这样的环境。

情境教育正是通过周围环境与儿童心理的共鸣,充分调动儿童的潜能,迅速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情境的最大特点就是亲和。

大自然是神奇多采的。

绚丽的色彩,对儿童永远有着新鲜而神奇的魅力。

春游的日子里,学生们来到野外,遍地的油菜花嵌着簇簇桃花;滔滔江水托着飞驰的游艇;浅湾里,孩子们打起一串串水漂……在这样的情境中,儿童们的创造潜能被激活:金黄的和粉红的,那是皇宫;水珠和白线,那是银鸟划空;还有那漾开的水波,更是孩子们一个个绚丽的梦想。

点亮发现美的眼睛

点亮发现美的眼睛

点亮发现美的眼睛作者:葛淑娴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33期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它的中心环节就是建构完美的审美结构。

学生只有能够感知、想象、理解、创造美,才能谈得上审美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师要用文学艺术的美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揭示出美的规律与法则,打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理,使他们逐步建构起完善的审美结构。

艺术课(音乐、美术课)只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其实,学校开设的多种课程都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

例如,数学、物理中的不少公式和化学中的分子式的简洁、对称、和谐就具有一定的美的形式及审美价值。

另外,历史事件的悲壮,祖国山川的秀丽,体育运动的雄健,舞蹈姿势的优美等等,也都可以成为进行美育的内容。

而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

所以,教师通过教学过程要加以挖掘,呈现、传递给学生欣赏文本所蕴含的美学因素,以意美、境美、语美的巨大能量,感化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如何找准切入口,利用语文课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个任务目前显得更为迫切。

总结自己二十一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体会:一、理解主题,感受意蕴美。

文章没有主题就会暗然失色;有了主题才能神采流动。

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走向作品的深处,品味意在言外的涵义,从而让学生品味出人生的哲理,产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愿望,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审美的目的。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宁折不弯,不事权贵的品格。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他推己及人,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的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的高洁品格,刘禹锡《陋室铭》表现的是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与安贫乐道的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育实践活动:培养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基于学习《中外名歌赏析与比较》课程的体会内容摘要:美育,通常是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活动不仅可以显著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使一个人形成健全的人格。

良好的美育修养是作为合格的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如今美育实践的不完善导致了许多问题,必须集家庭、学校、社会之力,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合理的美育体系,让美育实践真正起到培养理想的、完美的、和谐发展的人的作用。

关键词:美育实践完美人格误区展望在大一下的一个学期里,笔者参加了《中外名歌赏析与比较》课程的学习,了解到许多关于的音乐艺术欣赏的知识,领略到了歌剧的独特魅力,并且在老师的讲解下比较了歌剧《图兰朵》不同版本之间处理手法、思想内涵以及艺术价值上的差异。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基于亲身的感受,对于美育实践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笔者将自己对于美育实践活动浅薄的认识梳理、总结,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美育的重要地位美育,通常是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如果从1912年民国政府把“美育”写入《教育宗旨令》1算起,中国教育中的美育实践已经有了一百年的历史。

笔者参加的《中外名歌赏析与比较》的课程,算起来就是美育实践的一种形式。

前半部分张宁老师通过向我们介绍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形式,让我们的耳朵丰富、敏感起来,培养对于音乐的兴趣和感悟。

同学们先用自己最直观的感受来体会一首音乐作品“好听”与否,然后在老师对于作品的背景、作者、演绎者、情感内涵等角度的深度剖析之下,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理解,从而懂得应该怎样鉴赏美。

这就是美育的最朴素的形式。

“美育”源于西方,最早出现在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的《美育书简》(又译《审美教育书简》2)一书中。

《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美育理论,在理论的层面上阐释了美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成为了“第一部美育宣言书”。

在《美育书简》中,席勒将古代希腊社会与近代欧洲社会进行了对比:在古希1王学珍,张万仓. 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 1861-1948).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99.2审美教育书简.百度百科.2013-05-01.腊社会中,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与社会之间也十分谐调。

但是这一切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都不复存在。

工业社会打破了农业社会的固有模式,将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鲜明地区分开来,造成了人格的扭曲和分裂。

人性中原本拥有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需要一座名为“游戏冲动”的桥梁来统一。

而席勒强调的“游戏冲动”指的就是审美的游戏,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美育。

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将美育理论引入中国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蔡元培在1930年为商务印书馆编印的《教育大辞书》所撰写的“美育”辞条中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

……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3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即德育,而美育既是德育的前提,又与德育活动相辅相成。

美育实践不仅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自我修养,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塑造一个人的健全人格,使之成为现代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组成者。

审美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人的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来培养出理想的、和谐发展的社会公民。

之所以说美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公民而不是培养人才,就是因为审美的能力是每一个人而并非社会精英才必须拥有的,这是作为合格的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只有培育出了建设社会的人力资本,社会的整体审美水平以及和谐程度才会提高。

进一步将,只有重视对于公民的美育,整个民族的精神品格才会有显著的提升,才会在民族之林中脱颖而出创造新的辉煌成就。

综上,美育活动对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当今美育实践的困惑及其影响在课程的后半部分,周源老师回归,课程进入了对于歌剧艺术的学习中。

不同版本的《图兰朵》让笔者惊叹,并且由衷地喜欢。

在这种美育实践下,笔者受到了艺术的陶冶,对于美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但是在美育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对于当今美育的误区和影响也进行着思考。

在今天,不得不承认的是,美育常常被淡化、挤占、忽略而流于形式4,甚至是陷入了根本性的误区。

而这正在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后果和影响。

首先,美育面临概念界定不清的困境。

从美学研究的视野出发,“美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横跨了自然、社会和艺术三大领域,故而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的形态5。

可是现在的学校,在课程设置的美育课程中,美育的载体被狭隘片面的理解成了“艺术教育”。

好像一说美育就必须是赏析一幅名画,聆听一首名曲一样。

正如仇春霖在《大学美育》序言中所说: “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着重于艺术才能和技巧方面的训练。

而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素质。

所以,艺术教育是审美3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08,266,160 -161,46,161.4曹廷华:许自强美学与美育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5邸小松:《当前高校美育实践的观念偏差及其影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01:135-138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审美教育也不只是艺术教育,不能把艺术教育等同于美育。

以艺术知识、艺术技能教育代替美育的倾向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应当坚决纠正。

”6美育实践应该包罗万象,只从狭义上去理解美育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反而容易扼杀他们对于追求美的兴趣和冲动。

欣赏一幅画,品味一首歌自然属于美育,但它们仅仅是一部分。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衣着搭配得体,言谈优雅有度,又何尝不是一种广义上的美育实践呢?这些对于美的认知、理解和掌握需要有一种体系化的传承,但是美育内容的狭隘单调却使得这个任务无法完成,结果还未形成固定审美观的青少年们被那些真真假假、泥沙俱下、光怪陆离的流行浪潮所裹挟,把一些畸形的、扭曲的、变态的东西看作美,丧失了辨别美丑的基本能力。

其次,是美育教育的缺失带来的社会问题。

由于美育的缺失,社会成员对于美的辨别能力开始下降并发展成为了文化品味的低俗化。

比如,由于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所有的少男少女都开始减肥,盲目减肥,甚至不惜以损害健康为代价,竟使之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又比如:现在韩国偶像组合在中国大受追捧,一群缺乏男人气质的男人惹得无数女粉丝为之倾倒,为之着迷。

再如以《三枪》为代表的低俗文化产品竟然能成为社会文化消费热点。

这一系列的“反常”都深刻地体现着社会审美观的变态和扭曲。

换句话说,由于缺乏基本的审美价值观,人们开始“不分美丑”。

这不仅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更会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产生强烈的冲击。

一个不分美丑的社会是狂欢的肮脏,一个不分美丑的国家是自以为是的暴戾,一个不分美丑的民族看不到光明的未来。

最为严重的是,美育的缺失还可能导致德育的失败,造成人的人格低下,心灵扭曲。

朱光潜曾在《谈美》中讲到:“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可见美育是一种关乎心灵净化的教育活动,通过美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还能够通过审美建立起一种心灵的道德约束——根植于人性的善良。

对于美育的长期的压抑而产生的人格上的畸变,不论对于社会他人还是对于自己来讲,都是极其可怕的。

三、对于美育实践活动的展望笔者在本学期参加了《中外名歌赏析与比较》课程的学习,感触颇深。

虽然学习过音乐的相关知识,但对于歌剧艺术还是知之甚少。

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观看不同版本的《图兰朵》,来体会针对同一主题,不同艺术表达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美育实践的过程,在观看一种艺术形式的时候观者会对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形式、艺术的表达融入进自己的思考。

对于《图兰朵》这部歌剧,笔者认为其实质就是为一个受伤的女人疗伤。

图兰朵公主因为童年的阴影而造成心理扭曲,丧失掉了女性爱的本能而变得冷酷残忍。

卡拉夫王子以及柳儿用爱的力量抚平了她内心的创伤,从而颂扬了人性中本真的善良和爱。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老师通过讲解让同学们自己领略6仇春霖:《美育是时代的使命》,大学美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序言.到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并激发出你追求美的强烈愿望,笔者认为这就是成功的美育实践。

笔者认为,真正有效的美育是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三种方式共同影响,形成对于一个人的全方位的美育影响。

家庭美育应当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渗透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完成孩子的美育初次启蒙。

学校美育应当健全完善美育体系,不仅着眼于艺术教育,更要教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培养美的心灵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并完成对于青年正确审美价值观的塑造。

在社会美育阶段,社会公民既是施教者又是受教育者,在社会群体的良性互动中获得经验,并且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示范和借鉴,推动社会风气的净化和美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1]冉祥华.中国现代美育理论的确立及实践生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01:85-89.[2]姜庆远. 加强大学生美育的研究与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2014,04:89-90.[3]蔡春. 美育观念的转变与策略选择[J]. 中国德育,2014,02:25-28.[4]彭军林,李赛红. 素质培养背景下的大学生美育探析[J]. 美与时代(下),2014,01:121-123.[5]吴雪蕾. 略论音乐美育功能的发挥[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0:75-76.[6]章凯. 坚持全面美育,塑造完美人格[J]. 华章,2014,03:159-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