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解读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解读诗人形象。
2、以“还原法”培养学生走进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思想情感,解读诗人形象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还原法、讨论法、诵读法、品味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陶渊明“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的人格魅力。
2、学习陶渊明“求真、守性”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观察一组图片,谈图片呈现的陶渊明和学生心中的陶渊明形象。以激趣和引发思考。
(二)初步感知
1、学生齐读诗歌,思考:
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诗是?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欣慰欢悦
2、引入背景
(1)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评陶渊明:“少无适俗韵”“守节情不移”
(2)《归去来兮辞》节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评陶渊明:心有惆怅,决心归隐
明确:《归园田居》五首写于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次年
3、还原诗人创作情景,将学生引入诗境
展开想象还原诗人创作时情景:何时何地何景何境何情
4、生小结诗人形象
明确:厌弃官场,热爱田园
(三)深度探究
1、既然“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失误。
2、陶渊明一生做官辞官多次,难道仅仅用一个“误”字就能解释吗?
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四十一岁还家归隐。
(先自己思考,后小组讨论,生畅所欲言)
明确: 1、矛盾心态
家庭:“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儒家思想的影: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现实:官场黑暗,政治腐败,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2、彻底悔悟。“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归去来兮辞>序》)彻底悔悟:“守拙归园田”
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左右逢源,没有这种本领就无法得意于仕途。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
住自己的本心,归园田是他最好的归宿。
3、小结
正如苏轼的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陶渊明一旦发现自己的本性不能适应污浊的官场时,便立即抽身泥淖回归田园,追寻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
陶渊明,后人称“靖节先生”。四十一岁还家归隐。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有人说,陶渊明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定要选择不违背本心的,能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不管你居高位,还是处低位都要活得真实,能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块净土,让自己的心态非常的健康!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选择,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厌弃官场的高洁,他不仅创作了最美丽的诗文,且塑造了最完美的人格。它的独特艺术个性及高尚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归园田”是为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是为求真、守性。
4、生再齐读诗歌,入情入境
(四)课后拓展阅读
诵读陶渊明的其他四首《归园田居》。
(五)课后写作
以《我看陶渊明》为题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