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活、自由。
在记诵的基础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清贫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7-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7-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必修课程学习要求:1.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多媒介获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和网络,检索所需的信息和资料。
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归园田居教案一等奖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二、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四、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由陶诗《饮酒》、《桃花源记》导入。
一提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名句。
你能说出名句吗?《桃花源记》里,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体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纯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
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
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1、要求大声朗读,并读准字音、节奏。
老师巡视。
2、指名朗读,师正音:羁、拙、荫、暧暧、樊3、老师指导朗读断句。
大家知道四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式,那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通常是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
例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怎么读呢?大家试一试来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 课的内容,作者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
本文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陶渊明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诗歌艺术风格,对学生的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2.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然而,对于陶渊明这种古典文学作品,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能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归园田居(其一)》,学生可以积累诗歌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创新意识。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陶渊明的诗歌,了解东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传承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描绘、作者的情感表达、词语的运用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诗歌意境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审美价值。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音、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激发学生兴趣:讲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引导学生对陶渊明产生兴趣。
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设计指导思想】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轻易能领会得到的;陶诗之情,同样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他的返璞归真,他的淡泊,是历经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的回归。
如果就诗论诗,归园田居并无多少疑难之处,任何强加的桂冠只会导致学生的不满或不屑。
所以,对归园田居的学习,既要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与感悟,更要注重从侧面挖掘诗人的诗心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诗人,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建构。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难点】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联系旧知,精彩导入同学们是否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作者是谁?陶渊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那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他们过着一种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国,但是,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那么,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归园田居》去看看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到底是怎么样的。
诵读正音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羁(jī)、拙(zhuō)暧àì、樊(fán)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归园田居》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整体理解,分析诗歌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归园田居》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
2. 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艺术特色把握。
2. 教学重点:诗歌整体理解,鉴赏方法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田园生活宁静与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韵律美。
3. 知人论世:介绍诗人陶渊明生平,帮助学生解诗歌背景。
4. 整体理解:分析诗歌题目、结构,概括诗歌内容。
5.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
6. 艺术特色:讲解诗歌艺术特色,如对仗、韵律等。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另一首田园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题目:《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内容概括4. 意象分析5.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二,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描绘,运用鉴赏方法进行赏析。
2. 答案:《归园田居》其二诗人:陶渊明内容概括:诗人描绘田园生活宁静、和谐,表达对田园生活热爱。
意象分析:诗句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描绘优美田园风光。
艺术特色:本诗运用对仗、韵律等手法,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讲解诗人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但在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和艺术特色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
详细内容包括:对《归园田居》的背景了解,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对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及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重点:诗歌主题、意境的感悟,以及对关键词语、句子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引入诗人陶渊明: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
(2)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4. 例题讲解(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创作一首以田园为题材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内容:(1)诗人简介(2)诗歌主题:田园生活的向往(3)意境:宁静、和谐、美好(4)表现手法:对比、象征、借景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归园田居》中的表现手法。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田园生活的认识。
2. 答案:(1)表现手法:对比、象征、借景抒情。
(2)开放性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 3篇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营造气氛课件展示环境优美,和平安宁的图片。
师生共赏,由优雅安宁的世外桃源,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要求:注意拼音节奏。
2、自由朗读。
解词释句3、词语小测试。
三、研读赏析,解读文本1、品读一读:读出农夫的无奈和辛苦。
(草盛苗稀,晨兴月归,夕露沾衣)二读:读出耕者的乐观和坚定。
(理秽荷锄,精心侍弄,衣沾不惜)三读:读出诗人的情趣和愉悦。
(带月晚归,悠然惬意)四读:读出隐士的洁身守志。
(淡泊名利,超凡脱俗)2、解读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四、拓展探究,加深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五、练习设计,巩固知识六、深层思考,升华思想1.评价陶渊明。
2.探讨:你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吗?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还会隐居起来吗?《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8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
课文解读陶渊明于公元405年辞官还乡,从此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为诗史上的名作,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课文中所选的是第三首。
《归园田居(其三)》记晨起至晚于南山为田豆锄草,在辛勤劳作中抒发自己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恬静愉悦的心情。
但与其它诗作对比来看,这里的“愿”有它特殊的的内涵。
陶渊明宁愿归乡务农,也不肯出卖灵魂换取荣华富贵,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知识分子的清高与正直的思想品格。
这首诗语言朴素无华,不事雕饰。
然而却在平淡的外表下,包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一颗纯净逸世的诗心。
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陶洲明及其创作风格。
2.领悟田园风光,掌握诗歌景物描写的技巧。
3.理解作者的隐士情怀,学习高洁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1、领悟田园风光,掌握诗歌景物描写的技巧。
2、理解作者的隐士情怀,学习高洁的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桃花源记》——东晋诗人陶洲明。
桃花源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只有和谐安宁,成为后世人们神往的精神家园。
而陶渊明也因为弃官归隐成为我国文坛上最有名的隐逸诗人。
那么,陶渊明为何归隐呢?他归去之后的生活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一)》来寻找答案吧!二、作者简介陶洲明——田园诗的开创者。
朝代东晋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开创田园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陶渊明是中国百世田园之主,隐逸诗人之宗。
【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
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细读诗歌,鉴赏评析整体理解1、朗读诗歌,正字音鸟守后狗2、译诗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内容,背诵全诗。
2.揣摩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猜一诗人: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宁静、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爱菊、种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这个人是谁呢?(陶渊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他的代表作之一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整体感知(一)知人论世谈谈你所认识的陶渊明作者简介: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人。
自号为“五柳先生”,后人称他谥号为“靖节先生”。
作品大多都是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的赞美,因此有“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
并且他还开创了田园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从此,田园诗不断发展,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故其又被称为“田园诗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背景链接: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
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
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2024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4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5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文。
2.能力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品田园之美,悟本性之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教学重点]品味陶诗的语言[教学难点]领会诗中“拙”字的实质内涵[教学方法]朗读、品读、小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同学们,在《桃花源记》里,武陵人一睹了桃花源优美的景象。
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良田美池,鸡犬相闻,民风淳朴%一派和平与安宁的景象。
试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武陵人,你从桃花源出来你会干什么?(预设)生:课文上说他又回去找,可是没有找到;他会带上自己的家人逃离到这个地方;他会按照那样一个桃花源再建一个世外桃源。
师:其实陶渊明与他一样,也想建立一个自己的桃花源。
建在哪里?生:归田园建。
追问: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看看他自建的桃花源,但它不叫桃花源,它叫什么?生:田园追问:今天我们就一同步入他的《归园田居》,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品一品。
[感知文本]一、朗读文本(一)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文本,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扫除文字读音障碍。
(三)请学生齐读文本。
过渡:文章和诗歌的标题就好比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二、理清文章思路:从标题来看,给我们传达了哪些基本信息?明确:归田园居追问:从这标题来看,我们应着重抓哪个字?归。
下面就让我们围绕“归”字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那么作者归在哪里?明确:归到田园;也就是告诉了我们他的归之所(板书) 过渡:归之所是哪几句,同学们一起齐读出来。
追问:除了讲归之所还讲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诗歌内容的前6句讲的是什么?)明确:归之因追问:那么除了刚才所归纳的:归之所归之因,还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来齐读最后两句:“户庭无尘杂....返自然”明确:归之情(趣)追问:哪个字更好?“趣”字我觉得更好,情:只是当时的一种心情,而“趣”字把作者那种(在田园生活里)乐在其中的感觉表达了出来,并且作者回归到田园也是他人生的一种趣味、一种情趣。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3.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4.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新设计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初中时学生就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饮酒》等作品,对陶渊明及作品风格有所了解,有了这样的基础,这首诗的解读就会更加容易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一、导语古代文人寒窗苦读,通过金榜题名、出仕,然后实现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这可谓是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种“情结”。
可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三、解题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2、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四、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2、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B、守拙归园田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思考:(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来分析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优质课⼀等奖⾼中语⽂必修⼆《归园⽥居(其⼀)》教学设计《归园⽥居》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古诗词是中华⽂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精神⾷粮。
⾼中新课标对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尚的审美情趣,提⾼⽂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
⽤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古代诗⽂的阅读,应指导学⽣学会使⽤⼯具书,⾃⾏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要求学⽣精读⼀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诵读的兴趣,培养学⽣诵读的习惯。
⼆、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版⾼中语⽂必修⼆第⼆单元是古诗单元,本单元学习⽬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归园⽥居(其⼀)》是本单元《诗三⾸》中的⼀⾸诗,本课重在对⽂本的鉴赏审美及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
《归园⽥居》共五⾸,⼤概写于诗⼈辞去彭泽县令,归隐⽥园的次年(公元406年),课⽂选的是第⼀⾸,诗⼈以兴奋的⼼情写出了⽥园景物的美好和他对归隐⽣活的热爱。
诗⼈选择了⼀些典型的⽣活场景来写,兴之所⾄,⽆意⽽⼯,颇得神韵。
(⼆)学⽣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年级学⽣,⾼⼀学⽣对诗歌已经有了⼀定的欣赏能⼒和⽅法,⽽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散⽂,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活的时代特点和隐⼠思想,但学⽣知识⾯还不是很开阔,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学作品的精华,从⽽对⾃⼰的⼈⽣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还有⼀定的难度;对作者⽢于贫困⽽悠然⾃乐的⼈⽣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
语⽂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如果在课堂能帮助每⼀位学⽣习得正确的语⽂学习⽅法,养成良好的语⽂学习习惯,那就是他们终⾝受⽤不尽的财富。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式激发学⽣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并让学⽣懂得从意境⼊⼿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法,掌握⼀定的古诗鉴赏⽅法。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文的结构分析,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探究,以及对诗歌意境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基本内容,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归隐思想。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理解,诗歌意境的感悟。
教学重点:诗文的结构分析,重点词汇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3. 课堂讲解:a. 教师对诗文的结构进行分析,解读重点词汇。
b. 讲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诗歌的深层内涵。
4. 例题讲解:针对诗文的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进行点评。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2. 结构:起、承、转、合3. 重点词汇:释义、用法4. 归隐思想:陶渊明的人生观、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朗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b. 运用《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意,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答案:a. 诗文内容、结构、意境等方面的掌握。
b.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体现出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a. 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特点。
b. 探讨陶渊明归隐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文的语言、意境、形象、思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够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田园生活的感受,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诵读:让学生自由朗读《归园田居》其一,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如诗中的景物描绘、情感表达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绘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的其他句子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悟。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作者:陶渊明3. 诗歌基本内容: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归隐愿望4. 诗歌意象:菊花、南山、田园等5. 诗歌意境:宁静、淡泊、自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意象,谈谈你对作者追求的归隐生活的理解。
答案要点:抓住诗中的意象,如菊花、南山等,阐述作者向往的宁静、淡泊、自由的生活方式。
2. 作业题目:模仿《归园田居》其一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
答案示例:田园春色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蜻蜓飞舞花丛间,蝴蝶翩翩舞落香。
稻浪翻滚千层绿,麦田摇曳一片黄。
此景此情谁不爱,愿与诗仙共徜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分析《归园田居》其一,让学生了解了作者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高中新课标对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是古诗单元,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是本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本课重在对文本的鉴赏审美及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
《归园田居》共五首,大概写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的次年(公元406年),课文选的是第一首,诗人以兴奋的心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他对归隐生活的热爱。
诗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生活场景来写,兴之所至,无意而工,颇得神韵。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隐士思想,但学生知识面还不是很开阔,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的难度;对作者甘于贫困而悠然自乐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如果在课堂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就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并让学生懂得从意境入手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掌握一定的古诗鉴赏方法。
归园田居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古代文人的归园田居生活,并能够描述其特点;- 理解《归园田居其一》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理解其中的意义;-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古代文人的归园田居生活。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和主题;- 描述古代文人的归园田居生活。
2. 教学难点:- 分析《归园田居其一》诗歌的意义;-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古代文人的归园田居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古代文人对于归园田居的向往,了解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倾慕和热爱。
2. 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阅读《归园田居其一》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题。
- 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分析诗歌(20分钟)- 分组讨论《归园田居其一》诗歌的诗句,分析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 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共同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义。
4. 活动讨论(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古代文人的归园田居生活,了解他们追求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
- 学生可以结合诗歌中的描写和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总结讨论的结果,帮助学生梳理归园田居的特点和魅力。
- 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对于归园田居主题的理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理想的归园田居生活,并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归园田居其一》诗歌;2. 分组讨论的材料;3. 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成果。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结果;3. 学生的述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到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野外写生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2. 带领学生学习其他古代文人的诗歌作品,拓宽学生对于归园田居主题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例如制作临摹古代文人书法作品的书签等。
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守拙——陶渊明与园田《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背诵全诗,了解本诗内容,把握诗中写景所蕴之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掌握诗歌写景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写景句,能分析把握诗中以动衬静手法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学习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来看两个成语。
这是一个理想中的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它是一个理想的家园,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世外桃源。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这个变化的过程,叫做返朴归真。
“世外桃源”和“返朴归真”这两个成语,都和我们今天接触的诗人陶渊明有关联。
今天我们将通过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学习,欣赏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感受陶渊明“返朴归真”的心灵状态,同时提高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
二、预习检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语言平淡自然,简洁含蓄,情感真实,开创了田园诗风的先河。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听配乐朗读。
教师点拨:提示学生注意五言诗歌的节奏(二二一、二一二),注意诵读中轻重、缓急、强弱的把握,来再现诗人的情感。
2、学生活动:自己动手划分节奏,自读诗歌,揣摩情感,推荐学生示范朗读。
3、自主学习。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标题告诉我们诗人要回到田园生活;“归”是题眼。
请以“归”字为核心自主解读诗歌。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去何处?归去如何?请同学们默读诗歌,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解读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解读诗人形象。
2、以“还原法”培养学生走进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思想情感,解读诗人形象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还原法、讨论法、诵读法、品味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陶渊明“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的人格魅力。
2、学习陶渊明“求真、守性”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观察一组图片,谈图片呈现的陶渊明和学生心中的陶渊明形象。
以激趣和引发思考。
(二)初步感知
1、学生齐读诗歌,思考:
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诗是?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欣慰欢悦
2、引入背景
(1)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说:“当束带迎之。
”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评陶渊明:“少无适俗韵”“守节情不移”
(2)《归去来兮辞》节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评陶渊明:心有惆怅,决心归隐
明确:《归园田居》五首写于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次年
3、还原诗人创作情景,将学生引入诗境
展开想象还原诗人创作时情景:何时何地何景何境何情
4、生小结诗人形象
明确:厌弃官场,热爱田园
(三)深度探究
1、既然“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失误。
2、陶渊明一生做官辞官多次,难道仅仅用一个“误”字就能解释吗?
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四十一岁还家归隐。
(先自己思考,后小组讨论,生畅所欲言)
明确: 1、矛盾心态
家庭:“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
儒家思想的影: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现实:官场黑暗,政治腐败,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2、彻底悔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归去来兮辞>序》)彻底悔悟:“守拙归园田”
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左右逢源,没有这种本领就无法得意于仕途。
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
住自己的本心,归园田是他最好的归宿。
3、小结
正如苏轼的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陶渊明一旦发现自己的本性不能适应污浊的官场时,便立即抽身泥淖回归田园,追寻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
陶渊明,后人称“靖节先生”。
四十一岁还家归隐。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有人说,陶渊明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定要选择不违背本心的,能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不管你居高位,还是处低位都要活得真实,能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块净土,让自己的心态非常的健康!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选择,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厌弃官场的高洁,他不仅创作了最美丽的诗文,且塑造了最完美的人格。
它的独特艺术个性及高尚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归园田”是为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是为求真、守性。
4、生再齐读诗歌,入情入境
(四)课后拓展阅读
诵读陶渊明的其他四首《归园田居》。
(五)课后写作
以《我看陶渊明》为题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