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功能训练课稿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送教教案设计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送教教案设计一、教学对象本次送教对象为一名年龄岁的脑瘫儿童,儿童姓名。
儿童姓名存在肢体运动障碍、平衡能力差、语言表达困难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1、提高儿童姓名的肢体运动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2、改善儿童姓名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3、促进儿童姓名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培养儿童姓名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教学准备1、康复训练器材,如平衡板、哑铃、皮球等。
2、语言训练卡片、图画书等。
3、舒适的训练场地,确保安全无障碍。
四、教学过程(一)肢体运动训练1、肌肉力量训练让儿童姓名平躺在垫子上,进行腿部屈伸运动。
辅助其完成动作,逐渐增加运动次数和幅度。
利用哑铃,进行手臂的上举和拉伸练习,根据儿童姓名的能力调整哑铃重量。
2、协调性训练进行简单的传球游戏,鼓励儿童姓名用双手接住并传出皮球,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引导儿童姓名在平衡板上站立,通过身体的微调保持平衡,锻炼其平衡感和协调性。
(二)平衡能力训练1、静态平衡训练让儿童姓名单脚站立,从短时间开始,逐渐延长站立时间。
可以先扶着物体,然后逐渐独立完成。
进行闭目站立练习,增强其对身体平衡的感知。
2、动态平衡训练设计一些简单的障碍路线,如摆放一些小凳子,让儿童姓名绕过障碍行走,提高其在移动中的平衡能力。
进行走斜坡的训练,增加难度,进一步提升平衡感。
(三)语言表达训练1、发音练习展示拼音卡片,让儿童姓名跟着发音,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进行口型模仿练习,帮助儿童姓名掌握正确的发音口型。
2、词汇积累利用图画书,教儿童姓名认识常见的物品和动物,鼓励其说出名称。
通过日常交流,不断引入新的词汇,丰富其词汇量。
3、语句表达从简单的短句开始,如“我要喝水”“我喜欢红色”,引导儿童姓名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创设情境,让儿童姓名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句进行交流。
(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1、穿衣训练逐步教导儿童姓名穿衣的步骤,如先穿袖子,再扣扣子等,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培训课件
一. 进行运动康复疗 法应遵行的原则和注 意事项 :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2
1.对脑瘫患儿运动障碍宜尽早进行恰当的治 疗,采用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和措施。
2.根据生物力学和运动学原理以及神经生理 学的原理和神经发育规律,改变异常的肌张 力和运动模式,促进正确的肌肉关节自主活 动。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4
5.宜将运动康复的训练项目贯穿在
游戏和娱乐中进行,避免训练项目
枯燥乏味。当患儿对训练发生厌倦
时,要立即停止训练,切勿采取强
迫手段,防止患儿对康复训练产生 Nhomakorabea恐惧和抗拒,注意安全,防止摔倒
和创伤。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5
6.发展患儿的实用性功能,运动康复与日常 生活活动训练相结合。
7.重视家庭康复,动员和督促脑瘫患儿的家 庭成员与治疗师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康复训练。
3
3.按照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即自上而下, 由近至远,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逐项训练, 但可灵活运用,穿插进行,不必过于强求一项 活动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另一项训练。
4.根据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病残程度和范 围制订康复计划,定期复查和修改,要有总目 标和分目标,可将训练项目分成数个阶段进行。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24
再将患儿呈仰卧位,先将孩子的双臂举 过头,分别抓住患儿的俩肘部或一个肩 部,使患儿的头向一侧,从而带动肩和 躯干也转向一侧,同时要用语言诱导患 儿向这边转动,鼓励他由仰卧位翻至俯 卧位。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25
4、盘坐位训练
盘坐是指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 曲外展的状况下,臀部负重的体位。
d、婴幼儿期因动作协调控制不良,不易有痉 挛性紧缩肌肉。
儿童脑瘫的精细动作训练优秀课件
.
24
• 4、鼓励采用双手性活动,且保持正中位活动。
• 5、动作难度应设置在患儿通过努力就能完成的范 围,难度过大,会对患儿产生一种压力,而这种 压力会诱发或加重痉挛和联合反应,从而使得姿 势控制与动作努力更差。
以增加手部灵活性。
.
18
二指尖捏(tip pinch)
.
19
• 动态操作(manipulation)
.
20
.
21
.
22
.
23
五、训练中应注重以下原则:
• 1、在开始精细功能训练之前,就要先训练患儿获 得良好的坐位平衡与保持良好坐位姿势的能力。
• 2、从事单手活动时要将另一只手摆放在恰当的位 置上,以帮助患儿维持正常的姿势与肌张力。
.
2
精细运动能力的概念
• 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 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 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 务的能力。
.
3
• 精细运动多为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全身大肌 发育后迅速发育。上肢运动功能的精细化使得手
具备了操作能力,随着材质过程的不断进行,手 识别物体的能力也逐步提高。0-3岁是精细动作 发育极为迅速的时期。
.
15
• 在作业疗法中,首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训 练,直到它们能很好支持精细运动功能, 但同时仍需要给予患儿去体验手部不同感 觉的机会。治疗师在治疗中,可以通过使 用有趣的玩具或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
16
• 1.练习用拇指和食指捏东西:在盘中放一些颗粒状食物 ,先向患儿做一次示范动作,然后指导其自己动手进行练 习。必要时,可将其余3指用胶带绑在一起。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2.掌握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3.能够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
二、教学重点1.了解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2.掌握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
四、教学内容1.什么是脑瘫2.脑瘫儿童的特点3.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4.如何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五、教学过程1.什么是脑瘫要点:介绍什么是脑瘫,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发生原因。
方法: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或者演示。
时间:10分钟2. 脑瘫儿童的特点要点:介绍脑瘫儿童的特点,如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障碍等。
方法: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或者演示。
时间:10分钟3. 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要点:介绍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
方法: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或者演示。
时间:20分钟4. 如何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要点:介绍如何根据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需求来设计适合其的康复训练方案。
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时间:30分钟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针对性地出题,测试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评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2.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3.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教案标题: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2. 掌握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脑瘫儿童的关爱和理解,促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脑瘫儿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康复训练中的常见技巧和辅助器具。
4.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脑瘫儿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脑瘫儿童的生活困难和需求。
3. 解释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4. 介绍康复训练中常用的技巧和辅助器具,如平衡训练、手部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等。
案例分析:5. 分析一个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康复训练的具体步骤和效果。
6.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与展望:7. 总结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心。
8. 展望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未来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志愿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教学评估:9. 设计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出改进意见。
10.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价他们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理解和关注程度。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相关素材。
2.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案例。
3. 辅助器具的展示和演示。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康复医生或康复师到班级进行座谈或讲座,深入了解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实际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康复中心或脑瘫儿童康复机构,亲身感受康复训练的现场工作和效果。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脑瘫儿童康复体能课程设计
脑瘫儿童康复体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脑瘫儿童的基本生理特点,掌握其体能康复的基本原则。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针对脑瘫儿童的体能训练方法,并了解其适用场景和效果。
3. 学生能了解脑瘫儿童康复体能训练的安全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为脑瘫儿童设计一份合适的体能康复训练计划。
2. 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正确执行体能训练方法,并能根据脑瘫儿童的反馈调整训练方案。
3. 学生能有效地与脑瘫儿童沟通,鼓励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脑瘫儿童的关爱和尊重,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能训练,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脑瘫儿童康复体能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关爱特殊群体的情感态度。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理学、心理学基础,对特殊教育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脑瘫儿童生理特点及康复原理- 课本章节:第三章“特殊儿童生理特点”- 内容:脑瘫儿童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特点,康复训练的基本原理。
2. 脑瘫儿童体能训练方法- 课本章节:第五章“特殊儿童体能训练”- 内容:介绍至少三种体能训练方法(如水中运动、瑜伽、康复操等),分析其适用场景和效果。
3. 脑瘫儿童康复体能训练计划制定- 课本章节:第六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内容: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如何根据脑瘫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强度、频率等。
4. 脑瘫儿童康复体能训练实践操作- 课本章节:第七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实践”- 内容:实践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何与脑瘫儿童有效沟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训练。
5. 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 课本章节:第八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安全与防护”- 内容:训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方法。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病,其症状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协调障碍等。
康复训练是帮助脑瘫儿童恢复和改善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旨在帮助康复师更好地指导和执导儿童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肌肉拉伸•脑瘫儿童常常伴有肌肉紧张,进行肌肉拉伸可以帮助舒张肌肉,缓解肌肉痉挛。
•拉伸方法:1.选择合适的拉伸动作,例如手臂伸直向上伸展;2.缓慢而均匀地进行拉伸,直到感受到轻度拉伸感;3.维持拉伸姿势20-30秒;4.重复2-3次。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旨在提高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
•训练重点:1.坐立平衡:通过坐起、坐稳等训练,提高脑瘫儿童坐立平衡能力;2.爬行:通过爬行训练,增强脑瘫儿童四肢力量和协调能力;3.行走:采用辅助器具,通过行走训练帮助脑瘫儿童提高步态和平衡能力;4.抓握能力:通过握物体、拿取物体等训练,强化脑瘫儿童手部动作能力。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利用电刺激技术辅助康复训练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功能电刺激设备有电疗仪、电刺激治疗仪等。
•电刺激方法:1.设置合适的电刺激参数,例如刺激强度、频率等;2.选择适当的刺激部位,例如四肢肌肉等;3.应用电刺激设备对脑瘫儿童进行治疗;4.根据康复效果调整电刺激参数,逐步提高刺激强度。
语言康复训练语音训练•脑瘫儿童常常伴有语言发展障碍,进行语音训练可以帮助改善口齿表达和语音音质。
•训练重点:1.唇舌训练:通过练习发出不同音节、音素,加强口腔运动能力;2.发音训练:通过模仿、跟读等训练,帮助脑瘫儿童纠正发音错误;3.语音矫正:采用正音训练、语音干预等方法,帮助改善脑瘫儿童的语音音质。
语言理解训练•脑瘫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常常受限,进行语言理解训练可以帮助提高其听力理解和语义理解能力。
•训练方法:1.听力训练:包括音响辨别、听音辨识等,提高脑瘫儿童的听力敏感度;2.语义训练:通过词汇学习、语义理解任务等,促进脑瘫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脑瘫肢体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帮助脑瘫儿童提高肢体协调能力,增强肌肉力量。
2. 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增强儿童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肢体伸展运动2. 肢体屈伸运动3. 肢体平衡训练4. 肢体力量训练5. 肢体协调性训练三、教学对象脑瘫儿童四、教学时间每周2次,每次45分钟五、教学地点康复训练室六、教学工具1. 平衡板2. 稳定球3. 橡皮筋4. 健身球5. 音乐播放器七、教学步骤(一)热身活动1. 简单拉伸运动:指导儿童进行头部、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部位的拉伸运动,以准备身体。
2. 基本大肌肉群活动:指导儿童进行手臂摆动、腿部踏步等基本动作,提高肌肉活动能力。
(二)平衡训练1. 使用平衡板:让儿童站在平衡板上,进行前后、左右、旋转等方向的平衡训练。
2. 使用稳定球:让儿童坐在稳定球上,进行前后、左右、旋转等方向的平衡训练。
(三)肢体伸展运动1. 颈部伸展:指导儿童进行颈部左右旋转、前后伸展等动作。
2. 肩部伸展:指导儿童进行肩部前后伸展、左右旋转等动作。
3. 腰部伸展:指导儿童进行腰部前后伸展、左右旋转等动作。
4. 腿部伸展:指导儿童进行腿部前后伸展、左右旋转等动作。
(四)肢体屈伸运动1. 上肢屈伸:指导儿童进行上肢前后屈伸、左右屈伸等动作。
2. 下肢屈伸:指导儿童进行下肢前后屈伸、左右屈伸等动作。
(五)肢体力量训练1. 橡皮筋拉伸:让儿童握住橡皮筋,进行前后、左右、旋转等方向的拉伸。
2. 健身球支撑:让儿童坐在健身球上,进行前后、左右、旋转等方向的支撑。
(六)肢体协调性训练1. 双手拍球:让儿童双手交替拍球,提高双手协调能力。
2. 脚尖站立:让儿童脚尖站立,进行前后、左右、旋转等方向的站立。
(七)放松活动1. 轻柔按摩:对儿童进行全身按摩,缓解肌肉紧张。
2. 音乐放松:播放轻柔音乐,让儿童进行深呼吸,放松身心。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评估肢体协调能力、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
小儿脑瘫讲义(四)
• 双手支撑的俯卧位训练 • 方法: 肘关节伸直,利用手掌支 撑体重,两手间的间距与 两肩同宽,手指向前方伸 展。 • 注意肘关节突然性弯曲。 在此体位下进行头部控制、 上肢支持能力及重心移动 训练。
• 膝手跪立位姿势训练——为 爬行移动作准备。 • 方法:
• 训练时,在手立位姿势下开 始上抬腰部和臀部,使患儿 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呈90°屈 曲,患儿控制能力差时,训 练者可站在患儿后面,从患 儿的骨盆两侧给予向左、右、 前、后的推拉刺激,使患儿 的身体重心向左、右、前、 后移动,从而提高患儿的平 衡能力及控制能力。
• 从横坐位向长坐位姿势的转 换训练 • 方法: 让处于横坐位的患儿将自己 的重心向前移动,使躯干屈 曲,然后,将重心向非支撑 侧移动,同时,非负重侧的 上肢随重心的移动和体干的 旋转回到原肢位,两上肢同 时支撑体重形成长坐位,而 在长坐位时,先将双上肢移 到身体的同侧,使重心移动 到这一侧,通过体干的旋转, 形成横坐位。
小儿脑瘫康复(四)
不但提高患儿头部的控制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两侧肩向内侧收缩的 能力及腹肌屈曲的能力,并加强了整个身体抗重力屈曲的机能训练 • 头部控制能力训练 • 将两手放在头部两侧,把颈 部轻轻地向上拉,用前臂将 肩膀往下压,然后用手抓住 患儿的前臂将他的手抬高外 转拉坐起来,使患儿的头抬 高,保持坐位。 • 肌张力低下患儿,头部无法 控制在正中位,训练时,手 抓住患儿肩膀,用大拇指顶 在胸前,肩膀向前给患儿较 大的稳定性,协助把头抬起。 • 屈肌痉挛患儿不要利用这一 动作训练.
• 骨盆控制能力的训练 • 方法 • 训练者在患儿身后,用双 手握住患儿的两侧骨盆, 让患儿尽可能跪直,使骨 盆保持在中立位,然后诱 导患儿进行骨盆的旋转训 练,并旋加适当的阻力, 施加阻力的方向与骨盆的 运动方向相反。注意施加 的阻力要适当,不宜过大, 同时骨盆的旋转幅度也不 宜过大。
脑瘫儿童精细康复训练教案
脑瘫儿童精细康复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2.掌握脑瘫儿童精细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设计并实施针对脑瘫儿童的精细康复训练计划。
二、教学重点。
1.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2.脑瘫儿童精细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精细康复训练计划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根据脑瘫儿童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2.如何在训练过程中克服脑瘫儿童的抵触情绪和学习困难。
四、教学内容。
1.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脑瘫是一种由于大脑损伤或异常发育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的疾病。
脑瘫儿童常常伴随着肌肉紧张、协调能力差、精细动作困难等问题。
因此,精细康复训练对于脑瘫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精细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脑瘫儿童改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提高精细动作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2.脑瘫儿童精细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个性化,根据脑瘫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让脑瘫儿童逐步适应和提高。
(3)多元化,采用多种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作业训练等,全面提高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
(4)积极性,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激发脑瘫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训练中来,增强训练的效果。
3.精细康复训练计划的设计和实施。
(1)康复训练内容,根据脑瘫儿童的康复需求,设计包括肌肉控制训练、手部功能训练、手眼协调训练等内容的康复训练计划。
(2)康复训练方法,采用各种物理治疗器械、康复训练器材等,结合言语治疗、作业训练等方法,进行精细康复训练。
(3)康复训练评估,定期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员介绍脑瘫儿童的特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精细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脑瘫患者训练教案中班
脑瘫患者训练教案中班教案标题:脑瘫患者训练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帮助脑瘫患者中班学生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2. 培养脑瘫患者中班学生的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
3. 促进脑瘫患者中班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自我意识。
教学资源:1. 椅子、垫子、绳子、球等运动器材。
2. 图片卡片、故事书等认知类教具。
3. 音乐、音乐播放器等音乐类资源。
教学内容:1. 身体控制和运动协调性训练:a. 游戏: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学生手拉着绳子,一起移动脚步,练习协调性。
b. 拾取游戏:将球散落在地上,学生利用手或者脚拾取球,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c. 平衡练习:学生坐在椅子上,尝试保持平衡,可以使用垫子增加难度。
2. 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培养:a. 图片卡片配对:准备一些图片卡片,让学生进行配对,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b. 角色扮演:创建角色扮演的场景,鼓励学生模仿角色的行为和语言,培养社交技能。
c. 故事时间:讲述简单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提问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表达和自我意识培养:a. 音乐表达: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鼓励学生用肢体动作或者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
b. 感受绘画:给学生提供绘画工具和纸张,让他们自由绘画,鼓励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c. 感受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交流和倾听培养情感表达和自我意识。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放松和拉伸运动,为后续的训练做好准备。
2. 身体控制和运动协调性训练: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游戏和练习,逐步引导学生参与训练活动。
3. 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培养: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图片配对和故事时间等活动。
4. 情感表达和自我意识培养: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绘画和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识。
5. 结束活动: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音乐放松或自由活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脑瘫肢体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脑瘫儿童教学目标:1. 通过训练,提高脑瘫儿童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脑瘫儿童对肢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3. 增强脑瘫儿童的运动自信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1. 肢体协调性训练。
2. 肢体灵活性训练。
教学难点:1. 脑瘫儿童肢体功能障碍的纠正。
2. 脑瘫儿童心理辅导。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安全、安静的活动室。
2. 教学器材:柔软的垫子、按摩球、平衡板、瑜伽球等。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脑瘫儿童进行简单的肢体伸展运动,如手指、脚趾、手腕、脚踝等。
2. 教师组织脑瘫儿童进行轻松的舞蹈动作,提高肢体协调性。
二、肢体协调性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并讲解肢体协调性训练的方法。
2. 脑瘫儿童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如:a. 手脚并用,进行简单的拍手、拍脚动作。
b. 手脚配合,进行简单的踢腿、摆手动作。
c. 双手交替进行拍打、拧动等动作。
三、肢体灵活性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并讲解肢体灵活性训练的方法。
2. 脑瘫儿童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如:a. 肩部环绕,提高肩关节的灵活性。
b. 腰部扭转,提高腰部关节的灵活性。
c. 膝盖伸展,提高膝关节的灵活性。
四、心理辅导(5分钟)1. 教师与脑瘫儿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2. 教师给予脑瘫儿童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总结与放松(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训练的收获。
2. 教师带领脑瘫儿童进行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肢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训练,提高了脑瘫儿童的肢体功能。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脑瘫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优化训练方法,提高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脑瘫儿童的需求。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轻度脑瘫儿童通常仅表现出轻微的运动障碍,如肌肉张力低下或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康复训练重点在于加强肌肉 力量、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平衡和协调能力。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多种手段,轻度脑瘫儿童 在日常生活技能、学习和社交能力方面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案例二:中度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
总结词
中度脑瘫儿童在康复训练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手段,可以改善 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特点
个性化、综合性、长期性、渐进 性。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训练,脑瘫儿童可以改善身体功能,增强生活自理 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的康复训练有助于脑瘫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预防继发 性残疾。
增强自信心
通过康复训练,脑瘫儿童可以逐渐掌握一些技能,增强自信 心,提高社交能力。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按摩与体位管理
通过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正确的体位摆放预防和纠正畸形。
作业疗法
手功能训练
认知与感知训练
针对脑瘫儿童的手部功能进行训练,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提高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注意力、 记忆力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训练儿童完 成各种生活任务。
理。
03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内容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自我照顾能力
教导脑瘫儿童独立完成日 常生活的基本活动,如穿 衣、洗漱、进食等。
家务参与能力
鼓励脑瘫儿童参与家务活 动,培养其责任感和独立 性。
社交技能
教导脑瘫儿童基本的社交 礼仪和交流技巧,提高其 社会适应能力。
脑瘫儿童运动训练游戏教案
脑瘫儿童运动训练游戏教案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它会影响到儿童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
因此,针对脑瘫儿童的运动训练至关重要。
而在进行运动训练时,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达到训练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脑瘫儿童的运动训练游戏教案,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教案一,传球游戏。
1. 游戏目的,训练脑瘫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
2. 游戏规则,将脑瘫儿童分成两组,站在距离较近的位置。
每组轮流传球,传球时要注意用力和准确性。
传球次数越多,得分越高。
3. 游戏要求,要求脑瘫儿童在传球过程中保持平衡,用力均匀,保持正确的动作姿势。
4. 游戏收获,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训练脑瘫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参与度。
二、教案二,障碍跑步游戏。
1. 游戏目的,训练脑瘫儿童的平衡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
2. 游戏规则,在跑道上设置一些障碍,脑瘫儿童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多地跨过障碍。
每跨过一个障碍,得到一定的分数。
3. 游戏要求,要求脑瘫儿童在跑步过程中保持平衡,用力均匀,保持正确的动作姿势。
4. 游戏收获,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训练脑瘫儿童的平衡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参与度。
三、教案三,球类投掷游戏。
1. 游戏目的,训练脑瘫儿童的手臂力量和精细动作能力。
2. 游戏规则,将脑瘫儿童分成两组,每组站在一定距离的位置。
用力将球投向对方,对方接住球后再投回来。
每投中一次得分。
3. 游戏要求,要求脑瘫儿童在投掷过程中用力均匀,保持正确的动作姿势。
4. 游戏收获,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训练脑瘫儿童的手臂力量和精细动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参与度。
四、教案四,绳子跳跃游戏。
1. 游戏目的,训练脑瘫儿童的腿部力量和协调能力。
2. 游戏规则,在地上画上一条直线,脑瘫儿童跳绳时要尽量多地跳过直线。
每跳过一次得分。
《脑瘫儿童肢体康复个训》教学设计
5.开始时,老师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老师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
说?明
(内容的调整情况)
教学内容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后争取让家长在家日常多训练。
评估反馈
目标
达成
度
教学任务完成一般?
原因
分析
孩子残疾程度比较严重,丧失最佳康复时机。?
智力障碍
IQ:?????
听力障碍(dB)
左
右
社会适应性:
?????不适应?????
视力
障碍
左
右
学习
基础
无任何学习基础
主要特点
与问题
???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还伴有智力落后和惊厥等现象。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教学目标
辨色能力训练
实施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辅导措施、硬件设施等)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应对不同的姿势的走,作出相应的平衡姿势。
(七色花鼓励)
??通过各种形式的走,锻炼学生平衡能力,调动下肢关节能灵活地、协调地完成动作。
各种走的姿势的难度逐步加大,让学生体验应对突发地形变化应该怎样正确处置。同时促进下肢各关节协调发展。
2、各种方法的跳(向上跳,向前跳)
3、各种形式的爬(手脚配合爬,双脚蹬地爬)
原因
分析
孩子无法听懂大人的指令,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
基本情况
姓名
脑瘫患者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脑瘫患者康复训练教案二、教学目标1. 提高脑瘫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2. 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3. 培养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4.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对象脑瘫患者四、教学时长每次训练时间为60分钟,每周训练2-3次。
五、教学内容1. 热身活动2. 平衡训练3. 大肌肉群活动4. 精细动作训练5. 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六、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10分钟)- 活动一:全身拉伸运动,包括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部位。
- 活动二:原地踏步,调整呼吸,提高心率。
2. 平衡训练(15分钟)- 活动一:使用平衡板或稳定球进行站立训练,保持身体平衡。
- 活动二:在平衡板上进行单脚站立,逐渐增加时间。
3. 大肌肉群活动(15分钟)- 活动一:进行手臂摆动、腿部踏步等基本大肌肉群活动。
- 活动二:进行蹲起、仰卧起坐等针对性训练。
4. 精细动作训练(10分钟)- 活动一:抓握训练,使用各种物品进行抓握练习。
- 活动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拧瓶盖、扣扣子等。
5. 社会交往能力培养(10分钟)- 活动一: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吃饭等,进行角色扮演。
- 活动二: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如问候、道谢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患者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如动作是否规范、情绪是否积极等。
2.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了解患者康复进度。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训练过程中,确保患者安全,避免受伤。
2.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难度。
3.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鼓励和支持。
4. 家长和康复师应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九、课后小结1. 总结本次训练的收获,对患者的进步给予肯定。
2. 针对患者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安排下一次训练的内容和计划。
通过以上教案,旨在帮助脑瘫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家长和康复师应共同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轻度脑瘫教案模板及范文
教案名称:轻度脑瘫儿童精细动作训练一、教学目标1. 言语目标:学会使用简单的指令,如“拿起”、“放下”、“给妈妈”等。
2. 认知目标:通过训练,提高儿童对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概念的认知能力。
3. 动作目标:增强儿童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颜色和形状2.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3. 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三、教学对象轻度脑瘫儿童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准备1. 彩色积木、彩色纸片、彩色笔等教具2. 盘子、小贴板、磁贴等辅助工具3. 安全舒适的训练环境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与儿童互动,用简单的指令引导儿童进行动作,如“拿起红色积木”。
2. 观察儿童对指令的反应,了解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的掌握程度。
(二)认识颜色和形状1. 教师出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木,引导儿童说出颜色和形状。
2. 鼓励儿童用手指点数,提高儿童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三)手部精细动作训练1. 教师示范用手指捏、夹、撕等动作,儿童模仿。
2. 教师发放彩色纸片,引导儿童用手指将纸片撕成小碎片。
(四)手眼协调能力训练1. 教师发放磁贴,引导儿童用手指将磁贴贴在相应的位置。
2. 教师发放盘子,引导儿童用手指将彩色积木放入对应的盘子中。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儿童在训练中的进步。
2. 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训练情况。
范文:一、教学目标1. 言语目标:学会使用简单的指令,如“拿起”、“放下”、“给妈妈”等。
2. 认知目标:通过训练,提高儿童对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概念的认知能力。
3. 动作目标:增强儿童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颜色和形状2.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3. 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三、教学对象5岁轻度脑瘫儿童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准备1. 彩色积木、彩色纸片、彩色笔等教具2. 盘子、小贴板、磁贴等辅助工具3. 安全舒适的训练环境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与儿童互动,用简单的指令引导儿童进行动作,如“拿起红色积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的功能训练多年来治疗脑瘫的临床经验证实,“治疗是基础,训练是关键”。
缺乏治疗的训练不是无法进行,就是效果不佳。
相反亦然,没有训练的治疗既不能巩固其治疗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治疗加训练事半功倍!我院的功能训练是中西医结合,因地因人而辩证施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其顺序是一抬头,二挺腰,三作四肢,四体操。
现将我院开展的一些训练方法简介如下:一、手足徐动型的训练方法:(原则)温和接触、减少刺激,避免紧张性条件反射,加强中线位的控制,矫正姿势异常,阻断病理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协调其运动功能。
能迈步的先练走,后矫正畸形。
(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一)仰卧起坐训练1.仰卧起坐训练,通过抗重力活动的过程来增加头控能力;2.仰卧Bobath球、滚桶上轻轻滚动引出患儿躯干屈曲的保护性反应;3.仰卧位用各种玩具诱导患儿左右转头,增加患儿头部自由转动时的控制能力;4.患儿仰卧于吊床上,使患儿躯干及四肢呈屈曲位,以此来抑制由于伸肌张力增高所致的角弓反张(受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LS的影响)。
(二)俯卧位训练1.俯卧楔形枕上,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伸展上抬的控制能力及肩部和双上肢的支持能力。
(注意:髋关节保持伸展位)2.俯卧Babath球、滚桶、平衡板上,利用重心不断的变换,诱发患儿保护性伸展反应,来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上抬的能力。
3.爬行训练,通过患儿主动运动来增加头部的控制能力。
(三)坐位训练1.盘腿坐、长坐位,增加患儿头部控制能力,同时提高腰部力量及坐位平衡训练。
2.患儿骑跨于母亲胸前,母子面对面进行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注意:母子目光均应平视),同时增进母子间感情交流。
3.采用颈部操来调节颈部的肌张力,增加颈部肌肉力量达到增强颈部控制能力。
(具体方法:术者双手轻托患儿双下颌面,做头部的屈曲、伸展、侧屈、侧旋及环转来调整颈部肌群张力)。
4.还可采用学步车带行走,在患儿行走过程中,逐渐自我调整异常的张力,恢复肌力,达到控制能力增强的目的。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以下三种方法来衡量头是否在对称的中线上:(1)患儿仰卧向上看时,头不向两边转动,与躯干正中线保持一致:(2)患儿俯卧位(如:楔形枕、Bobath球、滚桶)时,头身呈一条直线;(3)患儿坐位,侧面看头在正中,不向前后倾倒,与躯干中线一致。
(四)四肢不随意动作和姿势异常的训练本着“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原始反射”的原则,结合患儿实际病情,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1.应用梯背架,条形床,方凳训练患儿在坐、卧、***、站、行走时身体维持中线位对称姿势,来抑制不自主的徐动,强化自身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
2.台阶器,功率车,股四头肌的训练椅的使用,有增加下肢肌力,降低异常的肌张力,抑制不自主动作,强化正常运动模式的作用。
3.双杠一阶梯训练,协调四肢不全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4.上肢、手粗大及精细动作的训练,有加强手一眼协调能力,抑制异常模式和不自主运动,恢复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
5.“行走三步曲”,根据患儿目前病情选用悬吊学步车,学步带,手推学步车的依次应用,来达到提高肌力,纠正肌张力不全,协调运动功能,之后,再针对出现的尖足,足内、外翻等畸形予以矫正。
对于年龄较大,病情严重的患儿,以手足徐动为主的混合型患儿,往往由于受紧张性迷路反射(TLS)的影响,患儿全身性痉挛不断增强的恶性循环中,同时以受到非对称异性颈紧张反射(ATNR)的影响,导致躯干及四肢部分旋转的现象,背部观察:可见一侧肌肉的短缩,并且躯干短缩,一侧的骨盆上提,出现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姿势,双上肢不能合拢放在胸前,同时,头部偏向一侧,时间长久致胸锁乳突肌的肥厚。
术者采用手法或颈部操放松痉挛的肌肉,逐渐使患儿头控能力增强,纠正脊柱侧弯,放松紧张的肌肉,加强其拮抗肌肌力,预防产生更严重的畸形,充分活动关节,牵拉痉挛的上肢或下肢,抑制不自主的徐动(可采取下肢固定,上肢夹板约束),从而达到抑制不正常的原始反射,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的目的二、痉挛型的训练方法(原则)缓解肌肉张力,增强肌力是训练之本。
具体办法是疏松肌肉,活动关节,用生物力学的方法矫正畸形的肢体,使其达到功能位置,然后协调运动功能,使患儿得以全面康复。
(一)剪刀步态和训练1.患儿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患儿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保持片刻,反复操作。
2.采用直腿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展位约60°,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态训练。
3.重锤式髋关节训练椅,将患儿双下肢做外展—内收—外展的训练,在运动的同时达到牵拉肌肉,活动髋关节的目的,此为动态训练。
4.“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木椅等均可)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张力,恢复功能。
5.“爬高”及“爬行”训练,(采用蛙式即双腿尽量外迈)。
6.患儿扶杠侧行,以其主动运动逐渐缓解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达到下肢分合动作的熟练和矫正剪刀步态的目的。
7.患儿休息时双腿间放一枕头或其它柔软的物体,双脚尖尽量朝向外侧,鼓励患儿双腿分开。
(二)下肢屈膝的训练1.采用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或直腿抬高的方法,牵拉挛缩的肌腱,缓解痉挛的肌肉。
2.站立弯腰拾物训练,牵拉痉挛的国绳肌群,缓解张力,同时增强腰肌力量。
3.弓箭步下压,膝关节伸展,股四头肌训练椅的应用,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拮抗痉挛的国绳肌群,提高膝关节自主控制能力。
4.双杠一阶梯及站立挺膝训练,提高膝关节自主屈伸的能力,协调四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5.功率车,学步车训练,提高下肢主动运动的功能,增大关节运动范围。
(三)膝反张的训练“膝反张”原因有三:(1)膝关节本身骨性变化,致膝关节位置不正常;(2)负重情况下,膝关节控制能力较差,表现为膝关节本体感觉消失,关节周围韧带松弛,股四头肌及国绳肌肌力较弱或不呈正常比值收缩;(3)底屈肌挛缩或肌张力较高时也可导致膝关节过度伸展。
脑瘫患儿膝反张的主因是肌张力不全。
1.压膝整足法,牵踝法,摇踝法,底屈肌牵拉训练。
2.膝关节屈伸,足背屈的训练,提高伸肌力量,协调拮抗肌张力。
3.爬行训练,膝关节屈曲位,有利于纠正反张,同时增加膝关节运动的控制能力,协调其运动功能。
4.提高国绳肌肌力降低伸肌张力,协调关节屈伸功能。
5.上、下阶梯训练,对于纠正膝反张及协调步态有较大的作用。
矫正“膝反张”,主要的控制下肢伸肌运动,一般轻症以运动训练矫正,方法如下:患手膝***位支撑在床垫上,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为配合协调运动,两膝交替屈伸进行训练,随着症状的好转,变为仰卧位或站立位进行,严重者下肢矫正或手术矫正。
(四)尖足,足内、外翻的训练1.自我牵拉法—患儿面对墙壁站立,然后缓慢前趴,直到跟腱处感觉牵拉为止,还可把双脚尖转向外侧(似卓别林)做相同的动作。
2.足背屈肌肌力训练和坐式踝关节训练椅,拮抗痉挛的小腿肌,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纠正畸形。
3.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牵踝,摇踝法,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
内、外翻扳的应用。
4.上、下台阶和跑步车训练,在运动中牵伸痉挛的肌肉,加大活动范围,恢复功能,协调步态。
(五)上肢及手功能的训练1.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训练(1)屈曲位,患儿仰卧,术者一手握前臂,沿身体中线慢慢上举,接近耳朵为止,反复操作。
(2)内收位,仰卧位或坐位,一手握上臂,另一手握前臂,沿水平方向移至90°时(外展),手心朝上方再继续上移,直至耳根部,反复操作。
(3)内旋位,坐或仰卧位,术者一手按肩,另一手握其腕部将肘关节屈曲后,做外旋下压动作,反复操作。
(4)上肢负重训练,哑铃操,棒操,拉沙袋训练,增加上肢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运动功能。
(5)举臂摸肩(弯肱拨刀),叉腰挺胸(雏鸟习飞)训练。
2.肘关节屈曲的训练(1)主动、被动肘关节的屈伸运动。
(2)上肢负重,伸肘抓物训练。
(3)屈伸时关节(采荷挎篮),展肩屈肘(力拨千钧),肩肘屈伸(白猿献果),双手上举(举火烧天)。
3.腕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训练(1)被动腕手操:术者双手并列于腕关节下端,两拇指并列于腕背侧,指端朝向前臂,另四指托于手掌,将患儿手腕做屈、伸、抖、牵等手法,然后从指根到指端,用捻法和牵指法交替操作,最后用捋法在批端收尾,反复操作。
(2)手掌抓握,双手互握,手心向上抓握。
(金龙探爪)(3)挠侧抓握(握笔)训练,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黄豆,绿豆,拿汤勺,拿钥匙开门等)。
(4)腕关节伸展(背屈),屈曲(掌屈),手指外展、内收的训练(五指分开,合拢动作)。
4.拇指内收的训练拇指内收、外展、伸直训练,拇指屈曲,对掌,对指训练,双手交叉训练。
手功能训练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粗大到精细的过程。
三、混合型脑瘫的训练常规(原则)针对主要症状,突出重点,训练先后顺序应掌握一抬头,二挺腰,三练四肢,四体操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体征,参照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的方法进行训练。
(一)鬼脸训练法1.颞下颌关节训练,患儿被动(或主动)做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及侧方运动,协调面部肌肉张力,增强关节灵活性,恢复功能。
2.面部表情肌训练(1)做呲牙裂嘴,咀嚼泡泡糖等动作锻炼面部肌肉的协调性。
(2)手法拿捏面部肌肉点揉相关穴位(垂根、听会、翳风、地仓、承浆穴),调节肌肉张力。
(3)照镜子练习口形,发音,吹气球等。
(二)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措施)1.上肢操(被动、主动运动)预备姿势:仰卧位,术者面对患儿,双手握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掌心。
将其双臂放于体侧。
第一节扩胸运动;第二节伸展运动;第三节屈肘运动;第四节环转运动。
适用范围:上肢关节活动受限的脑瘫患儿。
2.下肢操(被动、主动运动)预备姿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双手握患儿双踝。
第一节屈膝屈髋运动;第二节双髋外展运动第三节髋内、外旋运动;第四节屈、伸膝运动;第五节牵踝、摇踝运动;第六节屈、伸踝运动。
适用范围:各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障碍。
四、被动爬行模式训练脑瘫、智力低下等患儿多因脑细胞损伤而引起的,神经细胞的损伤又是无法恢复的,但是人的大脑细胞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如何动员休眠状态的细胞(潜能细胞)发挥作用是治疗脑瘫、智力低下的重要手段之一。
孩子爬行,手、脚、脑并用,特别需要大脑的协调,能激发大脑发育;开发脑潜能,对脑瘫和智低的患儿特别有利。
对一般正常儿童的开发也大有作为。
1.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经研究证明,在婴儿发育过程中,爬是一项能够促进智力和体格发育的好运动,甚至有关专家指出爬是以后正确行走及肢体运动能力的基础。
发达国家的医生和家长都极为重视。
从人类进化过程看,运动的发展是从原始的蠕动到爬行,再进化到哺乳类四肢爬,最后才是人类的站立及行走。
在人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也有这一种系列过程类似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