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实验简答题
初中科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科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ef521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2.png)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c )A.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的改变2、下列物质,在空气里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 c )A、浓盐酸B、蔗糖溶液C、浓硫酸D、浓硝酸3.下列所示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d)A.动滑轮B.订书机C.羊角锤D.镊子4、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d )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C.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D。
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5、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H2SO4 、Ca(OH)2、Na2SO4溶液的是( a)A。
石蕊试液B。
酚酞试液C. 稀硫酸D. BaCl2溶液6、将一定量的镁条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 d)A B C D7、实验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b )A.牛奶6。
3-6。
6 B.苹果2.9-3.3 C.番茄4。
0—4。
4 D.玉米粥6.8—8。
0 8、在空气中燃烧既能生成二氧化碳,又能生成水的物质是( b )A.木炭 B.甲烷 C.氢气 D.硫9、如图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
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d)A.甲B.乙C.丙D.丁10、往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无色溶液中( d )A.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B.一定含有银离子C.只有硫酸根离子,没有银离子 D.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11、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的是(a)A.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B。
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C。
能和CO2反应D。
能和硫酸反应12、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d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 。
初中科学实验考试汇总及参考答案
![初中科学实验考试汇总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a8e3e2700abb68a982fbcc.png)
初中科学实验考试汇总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共30分)1.小王利用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电阻变小的特性,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要求光暗时灯亮,光亮时灯灭。
在实际调试时,发现灯始终亮着,而光敏电阻和其他电路元件都正常。
下列调节能使控制电路达到要求的是(C)A.减少螺线管线圈的匝数B.抽出螺线管中的铁芯C.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D.减小控制电路电源电压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时,小敏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她应该调节( A)A.反光镜B.目镜C.物镜D.细准焦螺旋3. 夏日下午,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曝硒,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如图的四个露天停车区,你认为停车的最佳位置是DA.停车区①B.停车区②C.停车区③D.停车区④4.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
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A.钠在氯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淡蓝色的火焰C.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后,可得到黄色固体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A.为使配制更为准确,在量筒中配制100毫升10%的NaOH溶液B.为了防止滤液溢出,过滤时滤纸边缘应高于漏斗边缘C.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为使现象更明显,加入的指示剂越多越好D.检验铵盐和碱共热时有无氨气放出,应将红色石蕊试纸用水湿润答案:D6.下列实验现象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A.甲图中,纸片会靠拢,是因为吹气时两纸片间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B.乙图中,滚摆上升时,滚摆的势能转化为滚摆的动能C.丙图中,右指感觉疼,是因为右指受到的压力更大D.丁图中,罩内传出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电铃振动逐渐变弱答案:A7.如图,风速计是由风叶和改装的电流表构成。
风速越大,风叶转动越快,电流表读数也越大。
下图与这一过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B8.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答案:D9.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
浙教版 初中科学9年级上册 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实验探究题(较难题)(含答案)
![浙教版 初中科学9年级上册 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实验探究题(较难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26f70d1eb91a37f1115cc3.png)
浙教版9年级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实验探究题(较难题)一、机械能1.同学们所用的笔,有些在靠近笔端的地方装有一个轻质弹簧(如图所示)。
小文和小军各自拿自己装有弹簧的笔玩弹笔游戏。
结果发现小军的笔弹得高一些,小文分析:笔弹起的高度与笔内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有关,那么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又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文猜想:①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它的材料有关;②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它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1)小文利用两个外形完全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弹簧A和B、一个小钢球、一个轻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此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实验中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来体现的。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另一个猜想(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并得出结论)。
2.某兴趣小组提出利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与所需器材(斜面、木块、不同质量的小钢球)来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设想.请你帮助完成如下实验方案:(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 的大小,来判断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2)本实验中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不能得出结论,原因是________(3)实验中为了要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要选用上述图________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让小球从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4)要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的关系要选用上述图________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让小球从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5)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两次实验中,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时的场景如图所示,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2)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________来比较小球动能大小的,图中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3)改正后进行实验,发现木块会从木板右侧滑出,则可以通过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木块的质量来加以改进;4.为探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因素,小金利用带有四个铁钉的小方桌、沙箱及质量不同的重物设计并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中考科学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生物探究复习测试(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试题
![中考科学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生物探究复习测试(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5cb484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d.png)
专题十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并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部位是( A )A.胚乳B.胚根C.胚芽 D.子叶【解析】玉米种子的营养贮存在胚乳中,胚乳中含有较丰富的淀粉,故滴加碘液变蓝色的部分是胚乳。
2.如图Z101所示为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C )图Z101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③→①→②3.[2014·某某]如图Z102所示为生物常见的物质交换模型,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C ) A.若X为组织细胞,Y为毛细血管,则②可表示为营养物质和氧气B.若X为肺泡,Y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Y后,含氧量增加图Z10-2 C.若X为叶肉细胞,①为水,则Y为叶脉中的导管D.若X为根毛细胞,①为水,则Y可表示输导组织4.[2014·某某]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常常会变成绿色,而地下部分则不会。
这个事实直接说明( C )A.叶绿体中含叶绿素B.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C.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5.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总是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 D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D.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6.[2014·某某]图Z103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乙代表某结构,甲、丙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若乙表示毛细血管网,则丙内流静脉血B.若乙表示小肠,则丙内含氧量增加图Z10-3 C.若乙表示肾小球,则丙是静脉血管D.若乙是胰岛,当血糖增多时丙内胰岛素会增加【解析】如果乙为肺部的毛细血管,甲是肺动脉,流静脉血,丙是肺静脉,流动脉血;若乙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量减少,养料增多;若乙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甲、丙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流出。
北师大生物七上探究、简答题
![北师大生物七上探究、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934ce05a8102d277a22fcd.png)
北师大生物七上探究、简答题一、探究题:1、海洋馆里有一道菜: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
(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乙)它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
(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得癌症。
(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3)步骤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填甲、乙、丙)(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①观察②调查③分类④实验中,属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是(有几个选几个)。
(5)本实验的结论是:。
2、1747年科学家将12名坏血病患者分成两组,2人每天给橘子和柠檬吃,另外10人不给。
26天后2人痊愈,10人病情没有好转。
后来科学家从柠檬中提取出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你认为科学家主要采用哪种研究方法?你能用一句话表述科学家要研究的问题吗?(实验法。
柠檬和橘子对治疗坏血病有效吗?)3、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下试验方案: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个。
(两)⑵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黑暗,适宜温度)乙组。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②实验材料选择:。
(同样多株韭苗)⑶请写出支持架设的实验结果预期:甲组植株,(长出黄白色韭苗)乙组植株。
(长出黄绿色韭苗)4、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某学生设计了如下的方案:该实验假设为:温度能影响霉菌生活。
⑴你同意这组实验设计吗?如不同意,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意。
应将乙组中的实验材料和处理方法改为和甲组一样,保证两组只有“温度高还是低”一个变量。
⑵改过之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低温不利于霉菌的生长,霉菌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
)5、如左图所示,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新鲜月季枝条。
初中科学竞赛经典测试15《酸碱盐》
![初中科学竞赛经典测试15《酸碱盐》](https://img.taocdn.com/s3/m/2931de5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7.png)
初中科学竞赛经典测试《酸碱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
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A. H2S2O7B. H2S3O10C. H2S2O8D. H2S4O132、已知复分解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
在常温下,测得相同浓度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
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A. CO2+H2O+2NaClO=Na2CO3+2HClOB. CO2+H2O+NaClO=NaHCO3+HClOC. CH3COOH+NaCN=CH3COONa+HCND. NaClO+CH3COOH=HClO+CH3COONa3、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产生高价铁血红蛋白而中毒。
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
在维生素C解毒的反应中()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B.维生素C是氧化剂C.亚硝酸盐被氧化D.维生素C将F e3+还原为Fe2+4、人们可从铁钛矿(主要成分FeTiO3)制取金属钛(Ti),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主要反应有:①FeTiO3+H2 = Fe+TiO2+H2O;②TiO2+2C+2Cl2=TiCl4+2CO;③TiCl4+2Mg=2MgCl2+T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的H2被氧化B、反应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反应③是复分解反应D、反应②Cl2中的“Cl”失去电子5、我们常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化学反应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其计算公式为:原子利用率=(目标生成物的质量/参加该反应所有反应物的总质量)x100%下面是联合工艺法制备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2O的反应原理:①电解氯化钠溶液NaCI+3H2O通电NaC1O3+3H2↑②氢气及氯气合成氯化氢③生成二氧化氯 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此方法的原子利用率最大为()A.37.6%B.53.6%C.62.2%D.94.4%6、ClSO3H称为氯磺酸,是—种强酸。
初中:科学探究题
![初中:科学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f4c15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c.png)
科学探究题常见的考法:1.确认实验中的变量;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写出结论;3.确认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4.说说对照组的作用;5.说说实验中的不足之处;6.说说为什么取多个实验对象;7.说说为什么多次实验;1.确认实验中的变量;某人做了这么一个实验;①制备培养基,等量分装在试管中,并进行灭菌。
②将平菇菌种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培养基中。
③把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两个培养箱中,一个为对照组,另一个培养箱的中央放入磁铁,并按不同直径的圆周放入3圈实验组培养基(见图)。
④每日做观察记录,基中包括测量菌丝的长度,观察菌丝色泽等等。
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写问题的套路:1.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什么影响?2.因变量与自变量有什么关系?自变量:也称实验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自变量)之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调节变量:它影响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弱和正负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写出结论;小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
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小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
请你回答:小丽得出的结论是:。
写结论的套路:回答问题+(无关变量一定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3.确认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小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
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53c808de80d4d8d15a4f08.png)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9分)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70微米=()米=()毫米(2)0.05分米2=()米2=()厘米2(3)200厘米3=()米3=()升(4)10-10米=()纳米=()微米(5) 300毫克= ( )克=( )千克(6) 1.45小时=( )分=( )秒2.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2)某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8 ;(3)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4)某同学1000米成绩为4 13 。
3.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_,测量温度的工具是_________。
4.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_______,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5.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1建立猜测和假设○2获取事实与证据○3提出问题○4合作交流○5制订计划○6检验与评价正确的步骤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数字表示)6.人体正常体温约为_________°C,一般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C到________°C。
用一支准确完好的体温计在无任何操作下去测量正常人的体温,发现读数为38.25°C,造成读数不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每题3分,共39分)(把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1.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2.测量你身高时,应选用 ( )A.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米尺.B.最小刻度是厘米的3米卷尺.C.最小刻度为毫米的3米直尺.D.最小刻度为毫米的3米卷尺.3.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图2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4.一幢7层楼的普通住宅楼高约 ( )A.2400cm.B.40m.C.0.24km. D.350dm.5.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A.物体外部形状大小; C.物体所处的位置;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D.物体的状态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_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__问题详解
![_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__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a7b288976a20029bc642d50.png)
1、探究实验题:(1)是获取科学知识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A、调查B、分类C、实验探究D、观察(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发现生活现象:夏天馒头或面包保存不当很容易长霉菌,在冬天或在冰箱里的馒头或面包比较不容易长霉菌。
①提出问题:霉菌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吗?②作出假设:。
③设计对照实验:一组是温暖潮湿,另一对照组是潮湿④实验结论:。
2、请你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原因。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
(3)设置实验:先在甲乙两块萎蔫的萝卜中间挖洞,然后,往甲洞倒入蒸馏水,往乙洞倒入20%的食盐水,经过30分钟后测得甲洞的蒸馏水减少,乙洞的食盐水增多了。
设计的变量的值是和。
(4)得出结论:。
3、将饱满、活力旺盛的玉米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两组种子所处温度、空气条件相同,甲组种在肥沃、潮湿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潮湿的土壤中,你认为两组种子是否会同时萌发__________。
而若将空瘪或煮熟玉米粒种在上述两种环境中,你认为会不会萌发__________。
该探究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外界条件是适量(一定的)________,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4、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___ ____ ,乙组_____ __。
②实验材料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甲组植株________ _ ,乙组植株________ _。
5.实验探究题:有同学在养金鱼时,发现金鱼的体色变浅了。
他想证明:金鱼的体色是否会随鱼缸内壁颜色深浅的改变而改变。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常考题型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常考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449564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8.png)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常考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物质性质探究:这种题型主要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例如,探究钠、铝、铁等金属单质的性质,或者比较不同金属与同一种酸的反应速率等。
物质制备和分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如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或者分离和提纯物质,如粗盐的提纯等。
化学原理探究:这种题型主要探究化学反应的原理,例如,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或者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等。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合理的化学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等。
实验评价和改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评价和改进能力,例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优缺点,或者针对一个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等。
以上是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常考题型的详细介绍,学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加强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023初中科学会考试卷
![2023初中科学会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9c501a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7.png)
2023初中科学会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
B. 干冰升华。
C. 蜡烛燃烧。
D. 酒精挥发。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
B. 海水。
C. 氧气。
D. 大理石。
3. 人体缺乏下列哪种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A. 铁。
B. 锌。
C. 碘。
D. 钙。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C. 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D.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5.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B. 动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C.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 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6.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 根。
B. 茎。
C. 叶。
D. 花。
7.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D. 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8. 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A. 平面镜。
B. 凹透镜。
C. 凸透镜。
D. 三棱镜。
9.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 凝固。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10.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 力只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1. 一个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A.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 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由力的大小决定。
12. 下列简单机械中,省力的是()A. 定滑轮。
C. 斜面。
D. 以上都是。
13. 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B.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附答案)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b94dd9b9f3f90f76c61bc3.png)
1.化学小组同学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了研究硝酸性质的建议。
老师高兴地答应了,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1)将石蕊溶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________色。
(2)将锌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H2,其名称为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一会儿后即褪去,锌片投入稀硝酸中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即变成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溶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2)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猜想与分析】(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一致认同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
NO遇氧气变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对硝酸能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硝酸中,发现Cu溶解,也出现上述Zn与稀硝酸反应的类似现象,她便确认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 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由此获得了Cu与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实验操作(含答案)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实验操作(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7b46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e.png)
实验操作一、选择题1.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下列各图中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A.装置①,双手捂住试管一段时间,导管口有气泡冒出B.装置①,通过长颈漏斗加一定量水,液面高度保持图示位置不变C.装置①,缓慢向右拉动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D.装置①,向下移动a管后,a、b两侧液面始终保持相平2.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活动示意图。
对于该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B.实验时试管中的水越少越好,实验现象更明显C.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D.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多少作出比较3.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测量的是()A.用刻度尺量某物体的长度B.用天平称某物体的质量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D.用量筒测某液体的体积4.如图所示是小滨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对于装置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温度计在使用时活塞处不能漏气B.为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精度,可以减小玻璃管的内径C.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测温度的D.若气温降低,气体收缩,液体左移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B.C.D.6.科学实验操作要规范、正确,以下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浓盐酸的气味B.稀释浓硫酸C.测溶液的pH值D.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氢氧化钠7.在每1分钟时间人的心脏搏动次数称为人的心率,医生可根据心电图得到病人的心率。
某台心电图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为3cm/s,医院进行体检时记录下某人的心电图如图所示,已知图纸上每个小方格边长为5mm,则此人的心率约为()A.84次/分B.100次/分C.70次/分D.60次/分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①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0①9.实验操作是科学的基本技能之一。
八年级科学上浮力实验探究题
![八年级科学上浮力实验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92f862f46527d3240ce093.png)
三、填空题:19.(04锦州)三国时代,诸葛亮曾放出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孔明灯”,如图所示.它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灯笼内的热空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导致灯笼受到的__浮力大于__灯笼重力,所以灯笼才上升.20.(04锦州)一体积为50cm3的鸡蛋沉没于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0.49N__.21.(04广东)如图6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1____N;如果直接将该物体投入水中,该物体将_下沉__(填“上浮”、“悬浮”或“下沉”);从图乙、丙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密度(或种类)_有关.甲乙丙22.( 04辽宁本溪)一空心铜球,质量为89g,将其浸没在水中时,恰好悬浮,则铜球空心部分体积为79cm3(ρ铜=8.9×103kg/m3)。
23.(04江西南昌)某潜水艇从长江潜行(在水面下航行)到东海某地执行任务. 若它悬浮在江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1、F1,悬浮在海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2、F2,则:G1__小于___ G2, F1___小于___ F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4.(04长沙)将一方形木块放入盛水容器中时,木声的体积的2/3浸入水中,此时木块排开水重是3N,则木块受到的浮力是_3___N,木材块的密度是___0.67×103____kg/m3,再在木块上放一铁块,刚好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则放在木块上的铁块重为__1.5___N.25.(04南通)一艘小船船底离水面0.5m,水对船底的压强为______4.9×103__________Pa;若船底有一面积为2cm2的小洞被一木塞堵住,水对该木塞的压力为____0.98________N。
26.(04福建泉州)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是由于石块受到一个向向上的浮力;若将石块浸没水中更深处,浮力的大小将不变。
初中科学精品试卷及答案—七年级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至第6节章节测试(五)
![初中科学精品试卷及答案—七年级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至第6节章节测试(五)](https://img.taocdn.com/s3/m/a724f6528762caaedc33d484.png)
七年级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至第6节章节测试(五)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是属于哺乳类。
主要理由是()A.蝙蝠能用超声波定位B.蝙蝠能滑翔C.蝙蝠四肢有爪D.蝙蝠有胎生、哺乳的特征2、李紫薇同学将六种生物以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如下表,她采用的分类依据是()A.受精方式的不同B.体温是否恒定C.生殖方式不同D.脊椎骨有无3、某同学把七种动物分成鲸、麻雀、袋鼠和蟹、蝴蝶、乌贼、蚱蜢两类。
他可能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①体温是否恒定②是否有脊椎骨③卵生还是胎生④水生还是陆生A.①或②B.②或③C.③或④D.①或④4、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
在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A.家鸽、壁虎、青蛙B.蝗虫、蚯蚓、蜈蚣C.鲫鱼、家兔、螳螂D.蚂蚁、蜜蜂、鲨鱼5、在生物分类等级中,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的和最少的分别是()A.种、界B.界、种C.门、界D种、科6、有根、茎、叶的分化,但不产生种子的植物类群是()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7、下图所示四种植物,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植物中最低等的是甲B.四种植物都有根茎叶器官的分化C.四种植物都能产生种子D.四种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8、右图为生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
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狼与犬B.狼与狮C.猫与虎D.猫与狮9、在下列几种单细胞生物中,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A.衣藻B.草履虫C.酵母菌D.大肠杆菌10、科学家研究发现,幽门螺旋菌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与植物细胞相比,幽门螺旋菌的细胞结构特点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没有细胞壁C.没有细胞膜D.没有细胞质11、如图是切开的苹果,从结构上可以判断这种植物属于()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12、孙悟同学建立了如下生物分类表解,表解中①②③可代表的生物分别是()A.水稻酵母菌甲流病毒B.草履虫醋酸杆菌衣藻C.水稻枯草杆菌乙肝病毒D.马尾松青霉醋酸杆菌1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加点的诗句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这两类植物分别是()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14、据表分析: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A.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B.两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差C.两栖动物产生了巨大变异D.两栖动物神经系统不发达15、在一片草坪中生长着蒲公英、铁树、月季、雪松、国槐,按照下列哪一项标准可把这些植物分为两大类()A.种皮外是否有果皮包被B.是否具细胞结构C.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D.是否能产生种子16、难忘的2005年5月12汶川大地震,给汶川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四川卧龙人熊猫基地。
中学科目二简答题
![中学科目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ed1e3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b.png)
中学科目二简答题主要涉及初中和高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题目示例:
1. 请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及其意义。
2. 请解释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
3. 请简述化学键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4. 请说明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及其意义。
5. 请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6. 请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7. 请简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8. 请解释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9. 请简述物种演化的主要历程和特点。
10. 请简述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和重要发现。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和难度可能会因地区和考试机构而有所不同。
建议考生查阅所在地区的中考或高考大纲,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浙教版科学8年级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包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8年级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包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431170ee06eff9aef807c9.png)
浙教版8年级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某兴趣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来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其实验步①取带芽的枝条若干枝,均分为A、B、C、D、E、F六组②将六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中,处理天后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根的生长状况,统计各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A组B组 C组 D组 E组 F组溶液浓度(mg/L)蒸馏水 200 400 600 800 1000平均生根数量(条) 5 10 12 18 14据表回答(1)实验步骤①中的若干枝带芽枝条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 ____(2)该实验中,判断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观察指标是____ ____(3)比较________组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4)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其规律是___ ____ _ .2.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
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cm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________是否能产生生长素。
3.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促进根和茎生长的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分别是________ M和________ M。
(2)由图中可知,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________。
(3)图中三条曲线都可以表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其________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________促进植物生长,________抑制植物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
1、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A瓶B瓶C瓶D瓶
1 各加入等量清水
2 不加河泥各加入等量河泥
3 不加水藻各加入等量的水藻
4 各加入两条相同状况的小鱼,并用软木塞塞紧瓶口
5 置于相同光照下黑暗
小鱼生存时间3天11天25天2天
分析并回答: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在原因是。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
(5)如果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
答案:(1)水、温度、空气、阳光河泥、水藻
(2)为小鱼提供氧气
(3)无光照,水藻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4)水藻在有光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河泥对小鱼的生存时间有影响吗?
2、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
在他学习完“生物的无性生殖”以后,便把两个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块有的长了芽,有的没长。
他将马铃薯块取出比较,惊讶地发现了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
(1)根据你学的知识,你认为他发现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
A. 死了
B. 没有带芽眼
C. 块太小
D. 没有根
(2)为了验证该原因是否成立,小刚又重新进行了实验。
①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
②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种在甲花盆内,将种在乙花盆内。
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③你认为他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原因是。
④预计花盆中的马铃薯块茎会发育成幼苗,小刚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
⑤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B(2)②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不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顺序可调换)③控制变量,排除因大小不等造成的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④甲形成对照⑤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没有带芽眼
物质科学
3、制豆腐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现豆腐在全球已成为颇受欢迎的食品,
【资料】下表是豆腐中主要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
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质量分数/ % 89.3 4.7 1.3 2.8 0.24 0.064 1.4 0.00006 0.00003 (1)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变化,由豆腐花制豆腐的过程就是将豆腐与水分离,该设计利用的操作是。
(2)除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外,豆腐中还含的营养素有,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
(3)除大豆外,很多食物也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下列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填字母)。
A.萝卜 B. 鱼 C. 大米 D. 奶制品 E. 花生油 F. 苹果
答案:22、(1)物理过滤 (2)蛋白质铁 (3)B
4、菠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
小明同学为了研究菠菜汁的成份,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10g新鲜菠菜,用小刀切成碎块,放在研钵中加入10mL丙酮(一种液体溶剂),研磨成浆状物。
②将①中得到的浆状物进行过滤。
③将②所得到的汁液,放在小烧杯中。
④将一张滤纸条的一端垂直放入上述小烧杯中(如图甲所
示)。
3~5min后可观察到液体沿滤纸上升,并分成明显的色带
(如图乙所示)。
从下到上依次为绿色、黄色和桔黄色等。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菠菜汁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人们常说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质”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3)请从分子的角度说明,滤纸上依次出现不同颜色色带的原因是。
(4)实验步骤②中需要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
(5)你认为此实验的方法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什么应用?。
答案:(1)混合物(2) C
(3)由于不同颜色的物质分子在滤纸上的运动速度不同所以依次出现不同颜色的色带。
(4)铁架台(带铁圈)(或漏斗架)、烧杯、漏斗、玻璃棒。
(5)此种方法可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
解析:本题属于物质科学中物质的分类这一知识点,课程内容为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过滤、蒸发、结晶和纸层析等)。
该实验设计帮助同学初步感知了分离的概念,为之后用纸层析方法对染料、墨水进行分离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
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
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
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
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
度h (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甲 表二 液体乙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形瓶子,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瓶和沙的总质量成 比.
(2)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
甲 ρ乙(选
填“<”“>”或“=”)
(3)实验序号1的这次实验,圆柱形瓶子所受的浮力为 牛(g 取10牛/千克),若圆柱形瓶子的底部面积为0.002米2,则甲液体的密度为 千克/米3(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答案:(1)正 (2)< (3)2 1.1×103 地球科学
6、最近研究“地外文明”的科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用计算机模拟出了银河系中两个可能孕育着生命的外星天体,它们被命名为“奥雷里亚”和“蓝月亮”。
其中“蓝月亮”更引人注实验序号 瓶和沙总质量(千克) 深度h (米)
1
0.2 0.09 2
0.4 0.18 3 0.6 0.27 实验序号 瓶和沙总质量(千克) 深度h (米) 4 0.2 0.07 5 0.4 0.14 6 0.6 0.21
目,据推测“蓝月亮”是一颗本身不发光,却围绕着一颗巨大的行星运转的固体星,距离地球大约50光年,蓝月亮上的一天为240小时,蓝月亮上的光照良好,有液态水存在,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4倍,而中心引力又比地球小得多。
蓝月亮上的氧气浓度是地球上的5倍,二氧化碳浓度是地球的30倍,动、植物种类繁多。
请根据上述推测,回答下列问题:(1)蓝月亮上的动物大多善于飞行,合理的解释是。
(2)蓝月亮上平均气温与地球的平均气温相比怎样? (选填“更高”、“更低”、或“差不多”) 。
你的理由是。
答案:(1)“蓝月亮”上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4倍,而中心引力又比地球小得多,这些条件有利于飞行。
(2)更高“蓝月亮”上二氧化碳浓度是地球的30倍,CO2浓度大,有利于保温,所以“蓝月亮”上平均气温与地球的平均气温相比更高。
7、如图是有关汶川地震的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专家通过监测分析后认为:汶川大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板块俯冲,造成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产生剧烈震动导致的。
(2)目前地震很难精确预测,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则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所以,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行为非常重要。
请说出一种合适的自救行为:。
(3)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波和纵波。
地震时从震源同时传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7×103m/s和9.1×103m/s。
一地震观测站距震源4.55×104m,则地震时先传到观测站的地震波形式是(选填“横波”或“纵波”),横波和纵波从震源传播到观测站的时间差约为 s。
答案:(1)亚欧(2)躲在课桌等坚固物品下面,用手抱住头部等(合理即可)(3)纵波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