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5面积:解决问题》公开课导学案_1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来度量物体的面积,并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和体积的概念,对于测量和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面积的概念与长度、体积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建立起面积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和转换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能用面积单位度量物体的面积。
2.学会简单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2.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的概念,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物模型、卡片、练习题等教学道具。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花园、教室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
提问:“请大家看看周围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面积的概念,讲解面积单位的由来和转换。
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面积计算的练习,如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注意单位转换。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计算教室的面积、书桌的面积等。
教育部审批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面积
导学案主备人:雷丽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第1 课时班级____ 姓名______内容课本第60--61页例1目标知道面积的意义,感知面积的大小。
重点知道面积的意义难点知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
导学过程一、导入: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面的面积。
问题:你能像这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
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它们的大小就是它们的。
三、巩固练习:问题1: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问题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1、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 先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再涂色表示出它们的面积。
3. 下面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出的三个省(直辖市)的轮廓图,比较这三个省(直辖市)的面积大小。
4. 从下面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小长方形(如下图),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都减少了么?四、拓展练习:请同学们在家中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物体面的面积。
主备人:雷丽(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米到底多大呢?请同学们伸开双臂,比画一下1米有多长,然后四个同学合作,比划1平方米有多大。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四、巩固练习:个个个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厘米4、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多少名同学?5、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小明身高128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小华腰围6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你能自己用手比画比画吗?看一看,再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1.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2. 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每个□代表1平方厘米。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生本课导学案
第五单元面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1、什么叫封闭图形?什么叫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2、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二、前置研究1、自学课本第71—72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1)仔细观察,比较一下,黑板和电视机的屏幕哪个大?(2)合上课本和自己的练习本,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比较一下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3)从身边找出两张不同的纸,比较哪一个大?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2、自学课本第73—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3)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三、小组合作交流1、什么是面积?概况一下面积的意义。
2、探讨一下怎样比较两张不同的纸张的大小?3、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不能用●呢?4、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找出来吗?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四、归纳总结,教师点拨1、什么叫面积?有什么意义?6、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五、学习反馈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76页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通过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比较,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多长?1分米多长?1米多长?2、请分别画出边长为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
二、前置研究自学课本第74页教学例11、比较一下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2、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看看有什么不同?三、小组合作交流1、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你能说一说吗?2、相互比较一下同学们画的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3、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四、归纳总结,教师点拨比较一下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完成下列图表区别联系意义形状常用单位 1、长度单位前面加上()就表示相应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面积 解决问题(1)
5 解决问题(1)
项目内容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 m2=( )dm
2 1 dm2=( )cm2
300 dm2=( )m2600 cm2=( )dm2
2.思考:学校的操场是正方形的,边长是1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李阿姨家有块近似长方形的油菜田,长15 m,宽8 m。
如果每平方米收油菜籽2千克,这块田可以收油菜籽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
要求这块田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油菜籽,需要知道这块油菜田的面积和每平方米收
油菜籽的质量。
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正确的计算过程为:(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单独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不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的实际问题,
要综合考虑各项条件。
5.王大伯家有一块近似长方形的稻田,长18 m,宽10 m。
估计每平方米可收水稻2 kg,
这块稻田可以收水稻多少千克?
6.一块长方形白铁皮,长24 m,宽4 m。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种白铁皮的价格是
每平方米15元,买这块白铁皮要多少元?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参考答案:
1.100 100 3 6
2.100×100=10000(平方米)
3.15×8=120(m2) 2×120=240(kg)
4.略
5.18×10×2=360(千克)
6.24×4=96(m2) 15×96=1440(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色,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长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对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腾。
本单元显现观点的形成过程,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单有益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提升解决简单实质问题的能力,并且还可以为此后学习其余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1.联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预计和丈量图形的面积,领会引进一致的面积单位的必需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成立 1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的表象,熟习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研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获取研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预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相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进一步领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能够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渐培育学生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认识面积(1课时)( 2)认识面积单位(1课时)(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1课时)( 4)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1课时)练习课(1课时)( 5)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6)利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1课时)练习课(1课时)单元要点知识概括与易错总结(1课时)面积观点的学习贯串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之中,借助学生身旁熟习的事物,使学生成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充足利用实质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培育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剖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 课时认识面积课题认识面积课型新讲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质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说和应用的过程。
所以,在整个教课过程中,力争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5面积:解决问题》公开课导学案_1
第五单元面积《解决问题》【学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书72页例8及相关内容【学习目标】1.将生活中“铺地砖”等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产生收集数学信息的需要,主动收集、提炼信息。
2.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并在自主解决、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中理解“大面积÷小面积”、“每行块数×行数”等方法的内在含义。
3.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通过阅读、分析,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大面积÷小面积”、“每行块数×行数”等方法的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大面积与小面积”、“每排个数与排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发需要钟老师家最近买了新房子,正在装修。
我准备先把客厅铺上地砖,一共要买多少块地砖呢?学生大胆猜测,引发质疑:光猜行吗?师:怎么办?你想知道哪些信息?预设:客厅面积、地砖大小(面积)......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过渡:工人师傅刚好在测量。
1.阅读与理解出示零散的对话信息:“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3分米”、“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生说信息,师板书。
2.分析与解答①设定计划,独立解答追问: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你准备怎么解决?学生思考,抽问。
学生表述解决计划。
师:这个方法能不能解决,我们还得试试看。
学习提示:1’你准备怎么解决?先求......,再求......。
用什么方法解决?2’尝试解决,算一算,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3’完成后和同桌说一说,再小组交流你的方法。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
②小组交流,汇报总结小组讨论,选择小组汇报,交流分享。
预设1:我先算出客厅的面积,再算出地砖的面积6×3=18(平方米)客厅的面积3×3=9(平方分米)地砖的面积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单位不同,换算单位1800÷9=200(块)一共的块数生判断。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面积导学案全集
第五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
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 1 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
[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通过自主探索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第一组长方形(等宽不等长)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谁的面积比较大?2、出示第二组长方形(等长不等宽)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谁的面积更大一些?3、刚才我们观察了两组长方形,你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都有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说明:通过观察两组长方形,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为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作孕伏铺垫。
]二、教学新课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教学例1.(1)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拿出若干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再观察摆出的长方形,看一看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并数一数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然后填写下表。
(2)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交流并填表,教师巡视。
(3)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教师提问,学生交流:你所摆的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个数和摆的长方形面积各是多少?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关系?(有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解决问题—面积导学案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即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辨别实际问题中的周长和面积问题。
2.借助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从现实问题中辨别要解决的问题,并寻找相关条件。
4.在周长、面积的辨析中提升认识。
导学案
1.课题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
解决问题——面积
2.学习任务:
(1)综合运用面积意义、面积计算公式(长、正方形)、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2)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习准备:
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根据老师的提示按下“暂停”键,以便充分地思考。学习环节主要有:
即墨市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5面积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5)总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推导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形的面积都是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5)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用同样的方法摆学具,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记忆公式。
3.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答案:(1)12×25=300(平方厘米)(2)16×16=256(平方厘米)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2分钟)1.完成教材第67页上面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8页第1、3题。
1.先明确剪下的这个最大正方形边长应该是多少,再计算。
2.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小结。
(3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实践出真知。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一猜,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来总结并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在活动中透彻地理解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了对公式的记忆,可谓一劳永逸。
教师点评和总结:5 估算项目内容1.用竖式计算。
29×8=630×7=307×5=521×3=2.学校组织293名同学参观科技展。
票价:6元/张,学生参观,每张门票优惠1元。
估算一下:购买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钱?分析与解答:估算大约需要多少元钱,就是不需要算出准确的结果,方便计算并合理即可。
门票6元/张,优惠1元变为5元/张,列式为293×5,因为是花钱,所以多估一些好,293接近整百数( ),所以293×5≈( )×5=()(元)。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在计算乘法估算时,可以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或( )数(有时把个位看成5也行),再用这个近似数去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积就是估算的结果。
西陵区三小三年级数学下册 5 面积练习课1-4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练习课课题练习课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掌握从一个图形中剪掉一部分,求剩余面积的方法。
3.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对面积加减运算性的理解,发展面积守恒观念。
学习重点掌握求剩余部分面积的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知识点:从一个图形中剪掉一部分,求所剩图形的面积教材第69页练习十五第8题小林从左边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剩下的部分是长方形,求剩下图形的面积。
可以先算出所剩长方形的长与宽,再求面积,也可以用大长方形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求下图的面积。
(1)方法一:加一条线(如图1所示),这个图形的面积就变成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方法二:加两条线(如图2所示),这个图形的面积就变成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 )。
(2)写出解题过程。
方法一:方法二:(3)根据上面的解题方法,计算下图的面积。
答案:(1)和差(2)方法一:(10-2)×10=80(平方米)(10-4)×2=12(平方米)80+12=92(平方米)方法二:10×10-2×4=92(平方米)(3)方法一:5×2+1×1=11(平答案:剩下部分是长方形。
方法一:10-6=4(厘米)6×4=24(平方厘米)方法二:10×6=60(平方厘米)6×6=36(平方厘米)60-36=24(平方厘米)答:它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教材第69页练习十五第10题在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小明想到了三种方法(如下图)。
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剩下部分的周长呢?分析:从同样大小的图形中,去掉同样大小的一部分,所剩图形面积相等,与图形的形状无关。
利用周长的计算方法算出各个图形剩下部分的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面积解决问题(例8)
《面积》第8课时解决问题(例8)教学设计数学新授8例8 教材呈现给客厅铺地砖的情境,教材延续了解决问题内容设计的一般编排思路: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铺地砖问题中的一般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和简单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和实际联系紧密,趣味性较强,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与周长的计算混淆。
面积单位的换算也是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
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面积公式都能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怎样使用公式,常会出现无从入手,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
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书本、笔、练习本环节(含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学生对话女同学:明明这里好多拼图啊。
明明:哇,是冰墩墩!我最喜欢它了,好想拼!女同学:我也好想拼,可是,这好像需要很多拼图呀。
明明:对啊,我数都数不过观看故事发展,思考问题以算冰墩墩拼图块数为背景导入,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来了。
女同学:好像知道这幅图案里有多少块拼图。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她吗?这里有多少块拼图呢?其实啊,这个问题跟我们生活中铺地砖的问题非常像。
播放学生对话:老师,我不懂,什么是铺地砖?师:铺地砖,就是像这样把地砖一块一块的铺在地面上不留缝隙,直到铺满为止,那么你知道这里有多少块地砖吗?播放学生对话:太简单啦,一共有12 块!师:真聪明,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老师再考考你:工人叔叔在铺地砖时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播放工人叔叔对话师: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可以先找找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播放学生对话女同学:我知道了客厅的长是6 米,宽是3 米。
男同学:地砖是正方形的,边长是3 分米。
师:如果还是不够清楚,可以跟着老师画个图试试看师:客厅长6米,宽3米就说明客厅是一个长方形,要把边长是三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进去铺满,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就请你试一试吧。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地位与作用: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61~62例1、例2及“做一做”,教材P64“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存在与面的大小,并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尝试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作准备。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等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在直观比较中引出“面积”。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0情境图。
师: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的快慢程度)来擦黑板和国旗,谁先完成呢?为什么?【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5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赛课导学案_1
面积单位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62页和63页。
学情分析:“面积单位”的学习是学生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走向三维空间的重要一环。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认识了面积。
到高年级还要学习体积概念、体积度量单位,这些知识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但它们是一类纵向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现的是线、面、体三维空间概念和度量单位的一类课。
本课进行关联思考和整体设计,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的整体性、关联性,对于学生有意义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达到“四基”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而三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悟用边长为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东丽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感悟用边长为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一、线动成面,体会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师: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呀?生:线段。
师:我们要想知道线段有多长,我们能测量吗?生:能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 好,真棒。
我想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选择哪个单位合适?生:厘米。
生:分米。
师:也可以。
大家注意看,谁来了?生:正方形。
师:白色部分的大小是正方形的什么?生:面积。
师:我想测量面积的大小,用长度单位还行吗?不行了。
师:看来,测量面积要用计量面积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面积单位。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五 面积丨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五面积丨北师大版前言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面积是一个重要的章节。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编写了此导学案。
本导学案将详细介绍面积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以便教师和学生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学习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所占空间大小的一个量。
2. 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了解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1. 面积的概念:介绍面积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面积是用来表示平面图形所占空间大小的一个量。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 面积单位: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让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4. 面积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发现面积的概念。
2.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4.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面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面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全面掌握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导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出示习题:50+200= 90+50= 150+50= 600+200=650-150= 350-200= 360-230= 470-150=2、自学第43页例4 。
阅读并理解情境图:收银员应收多少钱?小红爸爸应准备多少钱?3、阅读与理解: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那些信息?4、分析与解答:先估算一下需要多少钱?只估算行吗?为什么?5、列式:558+225+166=二、深入学习1、怎么估算?怎么交流。
2、笔算。
3、汇报交流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4、完整解答问题。
三、迁移应用1、估算203≈ 195≈ 447≈ 463≈ 114≈2、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3、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
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4、邮局、电影院和学校在创业大路的一旁,邮局距学校280米,电影院距学校350米,邮局距电影院多少米?5、一本书共237页,小华已读了14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面积《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书72页例8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将生活中“铺地砖”等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产生收集数学信息的需要,主动收集、提炼信息。
2.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并在自主解决、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中理解“大面积÷小面积”、“每行块数×行数”等方法的内在含义。
3.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通过阅读、分析,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大面积÷小面积”、“每行块数×行数”等方法的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大面积与小面积”、“每排个数与排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发需要
钟老师家最近买了新房子,正在装修。
我准备先把客厅铺上地砖,一共要买多少块地砖呢?
学生大胆猜测,引发质疑:光猜行吗?
师:怎么办?你想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客厅面积、地砖大小(面积)......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过渡:工人师傅刚好在测量。
1.阅读与理解
出示零散的对话信息:“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3分米”、“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生说信息,师板书。
2.分析与解答
①设定计划,独立解答
追问: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你准备怎么解决?
学生思考,抽问。
学生表述解决计划。
师:这个方法能不能解决,我们还得试试看。
学习提示:1’你准备怎么解决?先求......,再求......。
用什么方法解决?
2’尝试解决,算一算,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3’完成后和同桌说一说,再小组交流你的方法。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
②小组交流,汇报总结
小组讨论,选择小组汇报,交流分享。
预设1:我先算出客厅的面积,再算出地砖的面积
6×3=18(平方米)客厅的面积
3×3=9(平方分米)地砖的面积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单位不同,换算单位
1800÷9=200(块)一共的块数
生判断。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们的方法。
动画展示,学生看图说步骤:先算出......,再算出......,最后......。
追问:为什么要用除法吗?
预设:就是看大的长方形里有几个小正方形。
每块地砖的面积都是一样的,看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实际上就是看客厅面积里有几个地砖面积,所以用除法。
引导小结:也就是我们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是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实际上就是用:客厅面积÷地砖面积=总块数。
(板书)
预设2:我先算出每排有几块,然后看有这样的几排
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单位不同,换算单位
60÷3=20(块)长可以铺20块(每排20块)
30÷3=10(块)宽可以铺10块(有这样的10排)
20×10=200(块)一共的块数
生判断。
(若学生有困难,请学生想象手掌是拿着的地砖,课桌是客厅地面,试着铺一铺。
请生示范,播放动画并引导。
)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们的方法。
动画展示,学生看图说步骤:先算出......,再算出......,最后......。
追问:为什么要用乘法吗?
预设:每排铺20块,又铺20块......有10个20,所以用乘法。
(结合动画展示)
引导小结:我们先分别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用乘法计算出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每行个数×行数=总块数。
交流: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和补充的吗?
师及时予以肯定和奖励。
③回顾反思,完善认知
师:好了,看来就是买200块地砖了。
怎么知道你们算得对不对,能不能刚好铺满呢?我们还需要......验证一下。
预设:3×3=9(平方分米)
9×200=1800(平方分米)
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齐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④总结回顾,内化认知
师:谢谢你们,这个问题解决了。
如果再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主发言,引导小结:首先,要阅读、理解题目,找出信息和问题;然后,要分析、解答问题;最后,还要回顾反思,检验是否正确。
追问: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用到哪些方法,让问题变得简单一点?
学生自主发言,引导小结:画图,小组讨论等。
三、实践运用,内化方法
1.阅读与理解
师:不错,看来方法都掌握了,有信心自己解决问题吗?
出示信息: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
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
2.分析与解答
生汇报方法:我先算出厨房面积,然后除以地砖面积就是一共需要多少块。
3×2=6(平方米)厨房面积
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换算单位
600÷4=150(块)总块数
师巡视收集:4×4=16 600÷16= 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如果没有,请学生对比题目,说一说什么地方需要注意。
)
3.回顾反思
师:解答是否正确?怎么验证?说说你的想法。
150×4=600(平方分米)
600平方分米=6平方米
正好与厨房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看来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掌声送给自己。
师:遇到问题怎样解决?
生自主谈一谈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希望同学们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你们乐于思考的大脑去分析问题,用你们勤于运动的小手去解决问题。
2.课后延伸:推算教室面积
师:善于发现的同学一定也看到了,就是我们的教室、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问题,就在你们的脚下。
但现在地砖已经铺好了,你能根据地砖的信息算出我们教室的面积吗?
追问:你需要哪些信息?
出示:教室地砖边长6分米。
教室长铺了 块地砖,宽铺了 块地砖。
请学生先说想法。
汇报、交流并引导小结:1.一块地砖的面积×块数=总面积
2.总长×总宽=总面积
下课后数一数,算一算和同学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解 决 问 题
②分析与解答
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 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①阅读与理解 信息:
问题: 每行的个数×行数=总块数 ③回顾与反思 9×200=1800(平方分米) 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客厅面积÷地砖面积=总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