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知觉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优点 (1)支持知识经验的作用,因为模板的实质是长 时记忆中储存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2)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模板说最早是针对机器的模式识别提出来的,在 此基础上产生了条形码识别机、阅卷机。 (3)得到了一些实验的支持。
3、缺点 (1)严格的匹配思想,1:1,不能适应环境的千 变万化,即使有数百万个模板也不能胜任。而且, 模板数量越多,模式识别时工作记忆负担越重,匹 配效率越低。 (2)不能说明模板是如何表征的。外部的刺激模 式在大脑中是形象的,模板也是形象的表征吗? (3)未说明匹配的过程,是整体优先还是局部优 先,平行加工或是系列加工。 (4)主要是自下而上加工,对自上而下加工重视 不够。
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Gestalt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决定 着其部分的知觉。 (1)Navon关于总体特征(Global Feature)和局 部特征(Local Feature)的实验。 结论:该研究认为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 的知觉,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 要的知觉阶段。 质疑:该结论的得出是否与整体、部分的大小对 比关系、视角等有关?
【实验】Tulving(1964)在字词识别实验中,改 变刺激呈现时间(0—140ms)来研究自下而上加 工,通过改变上下文字词的数目(0、4、8)来 研究自上而下加工,测量指标是识别靶子词的正 确率。 结果分析:当呈现时间较短时(20—60ms),对 比8字上下文和无上下文条件下的数据,发现背 景的作用(自上而下)比时间的作用(自下而上) 明显;当延时增长(到140ms),再对比发现时 间的作用比背景的作用明显。
(3)Miller(1963)句子识别的实验(听知觉) 两个自变量:需要识别的句子(包括三个水平: 正常句、异常句和非语法句);噪音的背景(以 音噪比为指标的连续变量)。因变量为正确率。 结果表明知觉受语言知识的影响。 (4)Biederman(1972)的实验(视知觉) 用速示器展现不同的场景,根据箭头提供的线索, 让被试从备择物中指出靶子。结果表明,空间关 系的知识对我们的知觉产生影响。
(2)不同的实验 当小字母达到视角8°时,它比大字母(总体特征) 更易被识别,即部分优于整体。 3、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整体加工和局部加 工的对比 上,指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原理、期望或假设,大 的知觉单元等;下,指具体的刺激条件,小的知觉 单元等。自上而下,从意义到刺激;自下而上,从 刺激到意义。 整体和局部都是指刺激物本身而言,并非刺激和意 义的关系。
看到不同的旋转方向,代表着不同的思维类型, 如果看到舞蹈者逆时针旋转的时候更多,代表您 是“左脑型”占优势;如果看到舞蹈者顺时针旋 转的时候更多,代表您是“右脑型”占优势。很 少人会是纯粹的“左脑人”或“右脑人”,基本 上您都能看到两种方向的旋转,只是他们的时间 比例各有差异。
2、理论观点 (1)假设检验说 Bruner和Gregory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检 验的构造过程。知觉是在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 规划下进行的。 刺激变量可能是模糊的,与知觉经验并没有一一 对应关系,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 图),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知觉(恒常 性)。
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的交 互作用
试想一下拼图游戏:最初阶段, 只有一些拼块的形状和颜色配合 逐步地思考拼到哪里?几个拼 块相互拼接,在尝试错误中不断 尝试。接下来,这回大致有个整 体的轮廓了,可以预测所要描述 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案,这回,根据已有的这方面知识 ,开始寻找可以拼的拼块。
(3)在不同的情况或条件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 加工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 Eysenck(1984)指出,Gibson(刺激物说)强 调的是在良好的条件下的知觉,Bruner和 Gregory(假设检验说)强调的是不良条件下的 知觉。
第二节
模式识别
模式(Pattern):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的关 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指人把输 入刺激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 辨别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一、模板匹配理论 1、基本思想 模板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外部刺激的袖珍复本,当 一个外部刺激的编码和某一个模板有最佳匹配时, 这个刺激就被确认为和这个模板相同,于是得到了 识别。 【举例】如字母A的识别过程要求刺激与大脑中的 模板完全匹配才能被识别。
第四章
知觉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知觉观
一、知觉的实质 1、传统的观点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未 能揭示心理过程:(1)似乎是自动的,其过程是 意识不到的;(2)似乎是先天的,由遗传决定的。 2、认知的观点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理解的过程,获得感觉信息 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受主观因素(如知识、 态度、价值、需要)的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如 背景、上下文)的影响。
二、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1、实验证明 (1)知觉恒常性的一个例子:人类学研究。 Turnbull,少数民族部落对不同距离的野牛知觉不 一,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 (2)Warren(1970)音素恢复的研究(听知觉) 一个句子中,某个音素的读音被替换为另外的纯 音(如 *eel),检验被试对此音素恢复的不同情 况。结果表明知识经验(语法)自动给知觉对象 赋予了意义。
(2)刺激物说 Gibson强调知觉过程是由刺激物本身决定的,根 本不需要知识经验的参与。在实验室条件下,刺 激所具有的丰富信息被排除了许多,因此生态学 效度低。 两者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过 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
三、知觉加工过程 1、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1)自下而上(材料驱动、数据驱动):由刺激到 意义,即先分析小的知觉单元,再到大的知觉单元, 最后形成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自上而下(理论驱动、概念驱动):由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望、假设)到刺激,即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 知识开始,形成某种期望或假设,制约加工的所有 阶段和水平。 二者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加工,相互结合而形成统一 的知觉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