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培训会发言稿(3篇)

地质灾害培训会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地质灾害培训会,旨在提高大家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组织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逐渐上升。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我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与大家进行交流:一、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及类型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土地、山体、水体等自然地理要素发生破坏和变形,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根据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 地质灾害类型: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地震等。

2. 地质灾害成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3. 地质灾害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2.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助于减少灾害损失,降低灾害风险,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 维护社会稳定。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助于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灾害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现状: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防治体系逐步完善,防治能力不断提高。

2. 存在的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防治经费不足、防治技术手段落后、防治人才缺乏等。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措施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

2. 完善法规,强化政策支持。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地质灾害概述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地质灾害概述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地质灾害概述灾害学原理第一章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第一节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类一、灾害的基本涵义(一)灾害的定义联合国减灾组织(UNDRO,1984):“一次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至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联合国灾害管理培训教材:“自然或人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包括两个方面:(ⅰ)自然动力过程或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ⅱ)受灾害影响的对象,即人类生命财产以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

前者可称为灾害体,后者可称为承灾体或受灾体,二者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灾害。

(二)灾害的类型1.按成灾条件①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包括两个方面:(ⅰ)自然动力过程或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ⅱ)受灾害影响的对象,即人类生命财产以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

前者可称为灾害体,后者可称为承灾体或受灾体,二者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灾害。

(二)灾害的类型1.按成灾条件②人为灾害人为灾害其有两方面的含义:(i)指由干人类活动在自然界诱发的灾害,如修建水库诱发的地震等;(ii)指在人工环境中发生的灾害,有时被称做技术灾害,如人的身体暴露于含有汞或石棉纤维的空气中而发生的中毒事件。

(二)灾害的类型2.按成灾潜势①高潜势灾害如洪水、飓风、龙卷风、海啸激浪火山、地震、野火等;②中潜势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旱灾等;③低潜势灾害如海岸侵蚀、霜冻胀缩土、虫灾、生物灾害等。

(二)灾害的类型3.自然灾害的圈型分类自然灾害类型自然灾害系列岩石圈型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崩塌圈型沙漠化、干旱、滑坡地裂缝水土流失、地而沉降水圈型洪水、暴雨、雪崩冻害、海啸海水倒灌大气圈型暴风龙卷风、台风、酷热、严泉干早生物圈型蝗灾、森林火灾、植被退化、植物病虫害(三)环境灾害史密斯(Keith Smith 1996)提出了环境灾害的概念,他认为“环境灾害”术语涵盖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范畴,并将其概括为“极端的地质事件、生物变化过程和技术事故以能量和物质的集中释放为特征,并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不可预料的威胁及对环境和物质造成极大的破坏。

地质灾害学

地质灾害学

第一章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1、灾害的定义与类型一次在实践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的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至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自然或人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2、按成灾潜势把自然灾害划分为三种:高潜势灾害、中潜势灾害、低潜势灾害。

3、人为灾害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由于人类活动在自然界诱发的灾害;在人工环境中发生的灾害。

4、灾害效应分为原生效应、次生效应和后续效应。

5、地质灾害及其内涵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地、人为地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和事件。

地质灾害的内涵包括:致灾的动力条件和灾害事件的后果。

6、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地质灾害的必然性与可防御性、地质灾害的随机性和周期性、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渐进性、地质灾害的群体性和诱发性、地质灾害的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地质灾害的区域性、地质灾害的破坏性与“建设性”、地质灾害影响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人为地质灾害的日趋显著性、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性和迫切性。

7、地质灾害的类型按空间分布状况分:陆地地质灾害和海洋地质灾害两个系统。

陆地地质灾害又分为地面地质灾害和地下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灾害又分为海底地质灾害和水体地质灾害。

按灾害的成因分: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及复合动力型。

按地质环境变化的速度分:突发性和渐进性地质灾害。

8、地质灾害分级方案有:灾变分级、灾度分级、风险分级。

9、根据一次灾害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额,地质灾害的灾度等级可划分为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风险等级有高度风险、中度风险、轻度风险和微度风险。

10、中国地质灾害发育状况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种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

地质灾害知识点

地质灾害知识点

地质灾害知识点一、地质灾害的概念与类型。

1. 概念。

-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2. 类型。

- 地震。

- 定义: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 成因:主要是板块运动,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或张裂。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 地震要素:震源(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级(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里氏震级是常用的衡量标准)、烈度(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有关)。

- 滑坡。

- 定义: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 成因:- 岩土类型:松散堆积层、黄土、页岩等抗剪强度低的岩土体易发生滑坡。

- 地质构造:断裂、褶皱发育的地区,岩土体完整性被破坏,容易引发滑坡。

- 地形地貌:坡度较陡(一般大于20°)、高差大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 气象条件:降雨特别是暴雨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雨水渗入地下,增加岩土体重量,降低抗剪强度。

- 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修建道路、建筑等)、蓄水(水库蓄水改变地下水位等)等。

- 泥石流。

- 定义: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 成因:- 地形条件: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 松散物质来源: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地区,岩石破碎,风化强烈,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

- 水源条件:暴雨、冰雪融化等为泥石流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

- 崩塌。

- 定义: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一、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按规模划可分为:二、主要地质灾害概念及特征:(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受降雨、河流冲刷、融雪、地震、人工切坡、弃土加载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别名叫地滑,俗称“走山”、“垮山”、“山剥皮”。

1、滑坡的临灾前兆:(1)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

(4)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临滑之前,在滑坡体范围内的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

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2、滑坡的应对措施(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

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

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

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

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立即向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报告。

地质灾害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地质灾害是指地球活动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其独特的地质、气象、水文和人类经济、社会等因素交织而成。

它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论文将从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地质原因、灾害影响、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引起的造成地质环境破坏、地表变形、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现象。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
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火山喷发、地面沉降等。

三、地质原因
1. 构造活动:地震、变形等;
2. 水文作用:河流冲击侵蚀、雨水浸润等;
3. 人类活动:采矿、建筑、挖掘等。

四、灾害影响
1. 人员伤亡:地震、泥石流等自然因素,导致数十甚至数百人死亡;
2. 经济损失:灾害严重,造成成百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3. 生态环境受损:泥石流、地面沉降等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五、防治措施
1. 监测: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和预测;
2. 预防:在选址、地下工程建设等环节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点;
3. 救援:通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及时灭火、抢险救援。

综上,地质灾害具有严重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影响不仅仅是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的影响,还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因此,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遏制,以期使之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1. 何渭地质灾‎害?如何分类?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

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上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

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

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

如此等等.2. 什么是滑坡‎?它山哪些要‎素组成?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滑坡床一指‎滑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体,简称滑、床;滑坡舌一指‎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滑坡台阶一‎指滑体滑动‎时由于各段‎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台;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滑坡洼地一‎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成‎的沟槽,域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滑坡裂缝一‎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系列裂缝。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精)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精)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巢志众地质灾害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的自然灾害,近年来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要素。

这里就我省常见的几类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作简要介绍。

一、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作用产生和人为活动诱发的导致地质体或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给人民生命财产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灾害。

通常所说(广义)的地质灾害可分地震与火山、斜坡岩土位移、地面变形、土地退化、海洋(岸)动力灾害、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特殊岩土灾害、水土环境异常、地下水变异、河湖(水库)灾害等10类38种。

这里所说的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主要是指上述斜坡岩土位移和地面变形两大类中的六种地质灾害,我省常见且危害大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4种。

2、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降水、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典型的滑坡通常由滑坡体、滑动面、滑坡裂缝、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鼓丘等要素组成(见图1)。

有以下特征和识别标志:(1)地物地貌标志:常在斜坡上造成环谷(圈椅、马蹄状地),出现异常台坎及斜坡坡脚侵占河床,有鼻状凸丘或多级平台。

滑坡体两侧常形成沟谷,有双沟同源现象。

滑坡体上有的还有积水洼地、地面裂缝、醉汉林、马刀树和房屋倾斜、开裂等现象。

(2)岩、土体结构标志:滑坡范围内的岩、土体常有扰动松脱现象。

常见有泥土、碎屑充填或未被充填的张性裂缝,有时有小型坍塌。

(3)水文地质标志:在滑动带前缘常有成排的泉水溢出。

(4)滑坡边界及滑坡床标志:滑坡后缘有拉张裂缝,断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常被挤出或呈舌状凸起;滑坡两侧常以沟谷或裂面为界;滑坡床常具有塑性变形带;滑动面很光滑,有擦痕,且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

地质灾害档案三个走向

地质灾害档案三个走向

地质灾害档案三个走向
(原创版)
目录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二、地质灾害档案的重要性
三、地质灾害档案的三个走向
四、地质灾害档案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火、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档案的重要性
地质灾害档案是记录和保存地质灾害信息和资料的档案。

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来说,地质灾害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档案,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质灾害档案的三个走向
1.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档案正逐步实现数字化。

数字化的地质灾害档案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信息查询、分析和共享,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

2.整合。

地质灾害档案的整合是指将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地质灾害信息和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地质灾害档案体系。

这有助于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3.公开化。

地质灾害档案的公开化是指将地质灾害信息和资料向社会公开,让公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档案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质灾害档案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第1页共1页。

灾害地质学

灾害地质学

• 据不完全统计共毁坏民房157户,毁坏耕地824 亩,损失粮食22万斤;摧毁类矿通讯井2处、 回风巷800米、运输巷450米;损坏10万伏高压 输电线800米,造成煤矿停产的经济损失113万 元。 • 崩塌除给人类造成上述几方面的主要危害外, 在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铁路、河运及海洋工 程方面也经济造成很大危害。并且除直接危害 人类外,还常常产生一些次生灾害间接危害人 类。
• 按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分为两大类:一是产生在 土体中的,称为土崩。二是产生在岩体中的, 称为岩崩。当其岩崩的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 者,又俗称山崩。当其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 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按照崩塌体的规模、 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剥落、坠石和崩落等类型。 剥落的块度较小,块度大于0.5m者占25%以下, 产生剥落的岩石山坡一般在30-40º;坠石的块 度较大,块度大于0.5m者占50-70%,山坡角 在30-40º范围内;崩落的块度更大,块度大于 0.5m者占75%以上,山坡角多大于40º。
•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标准,十分复杂。 • 按成因可以区分为自然地质灾害(主要 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和人为地 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 害)。 • 按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可分 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 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 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 失、日凌晨四川巫溪县城龙头 山发生岩崩,摧毁一栋6层的宿舍、两家旅舍、 居民房29余户,掩埋公路干线70余米,造成 12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70万元左右。又 如云南金沙江下游段大砂坝,历史上曾为米粮 川,1754年发生一次大滑坡,淤埋了古县城, 从此变成荒沙滩,年年发生泥石流。 • 发生在工矿区崩塌,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 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 大损失。例如云南省威信县墨黑煤矿山区,近 40年来分别于1948年、1984年、1987年8月、 1987年12月、1988年1月发生较大崩塌。

地质灾害三表两清单

地质灾害三表两清单

地质灾害三表两清单(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分类三、地质灾害三表两清单的内容四、地质灾害三表两清单的作用与意义五、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和建议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原因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地面或地下物质运动或变形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

在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也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质灾害三表两清单,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分类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表或地下发生的,由于地质原因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地面或地下物质运动或变形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等。

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性质,可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

自然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人为地质灾害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地表塌陷、地下沉降等。

三、地质灾害三表两清单的内容地质灾害三表两清单是指地质灾害调查表、地质灾害隐患表、地质灾害险情表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清单、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清单。

1.地质灾害调查表: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危害程度、发生时间、地点、原因、防治措施等基本情况。

2.地质灾害隐患表: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类型、规模、危害程度、发展趋势、防范措施等。

3.地质灾害险情表: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的类型、分布、规模、危害程度、应急措施等。

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清单: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责任主体、实施时间、预期效果等。

5.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清单: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类型、内容、启动条件、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措施等。

四、地质灾害三表两清单的作用与意义地质灾害三表两清单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地质灾害》知识清单

《中国的地质灾害》知识清单

《中国的地质灾害》知识清单一、引入嘿,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一起探索一下中国的地质灾害。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话题,但别怕,咱们会尽量让它变得有趣些。

想象一下,有一天我去山区旅游,正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呢,突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地面也开始摇晃起来。

哎呀,这可把我吓得够呛!后来才知道,这可能是发生了地质灾害。

那到底什么是地质灾害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呢,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地质作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灾害现象。

就像我刚才遇到的那种情况,可能就是地震或者山体滑坡之类的地质灾害。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咱们国家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

比如说,2008年的汶川地震,那可是给咱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地震的危害可大了,它能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坏等等。

所以,咱们得加强地震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2、滑坡滑坡呢,就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我有一次在山区看到一个山坡,上面的树木东倒西歪的,后来才知道,那可能是之前发生过滑坡的地方。

滑坡会破坏农田、房屋,阻断交通,还可能会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所以,在山区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滑坡的措施。

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有一次我在新闻上看到,一个山区因为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好多房子都被冲毁了,真的是太可怕了!泥石流的爆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

我们要加强对泥石流的预警和防范,减少它带来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的分布1、地震的分布我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要么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要么是地壳构造比较复杂。

比如说,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等地,经常发生地震,就是因为它们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非常频繁。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1. 何渭地质灾害?如何分类?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

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上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

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

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

如此等等.2. 什么是滑坡?它山哪些要素组成?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滑坡床一指滑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体,简称滑、床;滑坡舌一指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滑坡台阶一指滑体滑动时由于各段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台;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滑坡洼地一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成的沟槽,域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滑坡裂缝一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系列裂缝。

最新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

最新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

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地质灾害培训教材备课内容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地质灾害?所谓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强降雨、山洪、地震、气温聚变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石、开矿、修路切坡等引发的滑坡、塌陷等。

虽然产生上述地质现象,但不对人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时,不能称为地质灾害,只能叫地质现象。

2、什么是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

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3、什么是滑坡?斜坡上的部分岩、土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产生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为滑坡。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是滑动而不是滚动、跳跃等形式。

4、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一般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两类。

6、什么是地裂缝?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灾害地质学复习资料

灾害地质学复习资料

灾害地质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和分布1、地质灾害: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和渐变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灾害:自然或人为环境中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2灾害效应:1)原生灾害效应:灾害本身造成的效应。

如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滑坡掩埋房屋、矿井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等。

2)次生灾害效应:主要灾害事件诱发的灾害性过程造成的,如地震造成煤气酿成火灾等。

3)后续灾害效应:往往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

其中包括野生生物的绝灭、洪水造成的河道变迁、火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气候变化等。

3.灾害损失:1)直接损失:指灾害发生后立即产生的后果,如地震后建筑物的破坏情况、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多数可用货币价值来衡量损失的大小。

2)间接损失:指一场灾难中第二顺序产生的后果,如灾害引发的饥谨、疾病、生产萧条、失业增加以及精神伤害等。

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其影响多是无形的,很难用货币来估量。

4、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1)地质灾害的必然性和可预防性 (2)地质灾害的随机性和周期性(3)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渐变性 (4)地质灾害的群发性和链生性(5)地质灾害的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 (6)地质灾害的区域性(7)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和“建设性” (8)地质灾害的影响的复杂性和严重性(9)地质灾害人为成因的日趋显著性 (10)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性和迫切性5.地质灾害分类:1.按空间分布状况:陆地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灾害。

2.按灾害成因: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复合动力型。

6.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平原、丘陵地面沉降和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山地斜坡变形为主地质灾害大区;内陆高原、盆地干旱、半干旱风沙为主地质灾害大区;青藏高原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区冻融为主地质灾害大区。

第四章地震灾害1、地震:岩石圈物质在地球内动力作用下产生构造活动而发生弹性应变,当应变能量超过岩体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破裂或沿原有的破裂面而发生错动滑移,应变能以弹性波的形式突然释放并使地壳振动而发生地震。

地质灾害宣传手册

地质灾害宣传手册

地质灾害宣传手册地质灾害宣传手册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指地球内部或表层的物质运动造成的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二、地质灾害的危害1. 人员伤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2. 财产损失: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能够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农田毁坏等财产损失。

3. 生态环境破坏:滑坡、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

三、如何预防地质灾害1. 加强科学研究:通过地质勘探、地震监测等手段,提前了解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预测和预警灾害发生。

2. 建设安全环境: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等,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规模较大的建设。

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增强自救能力和抗灾能力。

四、地质灾害应急措施1. 地震:当地震发生时,迅速躲避到较为安全的地方,如桌子底下、墙边等,并保持冷静,等待地震结束后再行动。

2. 滑坡:如果身处滑坡区域,尽快向上游方向逃离,并尽量远离滑坡体。

如果无法逃脱,找到最稳固的地方躲避,保护头部。

3. 泥石流:泥石流来临时,不要靠近河流附近的土地,迅速向高处逃离,并尽量避免进入山谷或狭窄的地方。

五、地质灾害应对机制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应对机制,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专业机构和人员培训等,提高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

六、注意事项1. 注意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做好防灾准备。

2. 定期检查房屋和道路的安全状况,及时修缮病害。

3. 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购置房产,减少财产损失的风险。

4.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七、总结地质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应对措施,可以减少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

大家应该增加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共同建设安全的生活环境。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一、地质灾害基本类型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作用下引发的,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一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类型:按致灾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可划分为12类48种,即(1)地壳活动灾害:地震、火山、断层错动;(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3)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5)城市地质灾害:地基与基坑变形、弃土垃圾堆积;(6)河、湖、水库灾害: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7)海岸灾害: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8)海洋地质灾害: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9)特殊岩土灾害: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10)土地退化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12)水源枯竭灾害: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

贵州省常见的地质灾害种类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瓦斯爆炸、突水、冒顶、塌方;水土流失、石漠化;塌岸、渗漏浸没;弃土垃圾堆积、地下水质污染、膨胀土胀缩、河水漏失、地方病等18种。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地面沉降等六种地质灾害是当前重点研究防治的对象。

二、地质灾害基本概念及特征1、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体,失去稳定,向下倾倒、翻滚、就地堆放的现象。

呈倒石锥状,结构松散、零乱。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的影响,而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分散向下运动的现象。

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坡角大于软弱面倾角时最易发生。

物质可为松散层、软质岩石、硬质岩石。

一个完整的滑坡应具有滑动面(滑床)、滑坡面裂缝和台阶、后缘和侧缘滑壁、裂缝及前缘鼓丘。

地质灾害应对

地质灾害应对

地质灾害应对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原因导致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应对地质灾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并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1. 地质灾害的分类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形式各异,但都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2. 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还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 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比如,在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可以加强防范措施,加固危险山体,搭建避难所等。

4. 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及时的应急响应是保障人们安全的关键。

各级相关部门应当迅速行动,组织人员疏散,救援被困者,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5. 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警惕各种潜在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威胁。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只有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才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们的安全。

在面对地质灾害时,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好准备,并加强相关应急响应和防范意识,才能有效地减少损失,保护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圈定地质灾害险区范围,封闭路经险区的路口,设置警示标志,并派人员监测观察和分析地灾发展趋势。
4、组织力量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对受伤人员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5、准确查清受灾户,影响户户数、人数等基本情况。
6、派人(专家)到地质灾害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确认不会继续发展。稳定后,解除警报。
六、农房建设可能诱发灾害的注意事项
1、农房选址,讲求地质环境安全的原则。一般说来,农房建设选址应当考虑在地质落差不大,地形平缓舒展,浮土覆盖较薄,地层构造稳定的地段,陡崖、陡坎上、下不宜选址,湖、库、塘等水体前缘不宜选址,古崩塌、古滑坡形成的松散堆积物上不宜选址,已知地质灾害危险区后缘不宜选址,已知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不能选址,不稳定斜坡上不能选址。
5、崩塌的脚部有凹腔或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6、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现象和嗅到异常气味。
7、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羊惊恐的措施
1、立即发出制定报警信号,险区人民群众马上撤离,并相互转告。
2、按照《预案》和“两卡”明确的撤离方向和路线进行撤离和转移(必须首先人员撤离,确保安全前提下,其次是财产转移)至避灾场所,并妥善安置好衣、食、住、行。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按照我国现有的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属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地质灾害共有7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不稳定斜坡。我县最主要的灾害类型为滑坡,其次为崩塌,再次为地面塌陷和不稳定斜坡。
2、基础工程,讲求的是坚实的原则。在平整屋基时应当剥去表层浮土,并深入基岩30cm左右砌筑基础。泥土较厚的地方可以开挖深入基岩,必要时应当进行桩基础施工。基础工程应使用砂岩块石浆砌,必要时应进行砖混或钢混施工。
3、附属工程,讲求实用的原则。(1)支挡工程(堡坎),包括后缘的阴沟堡坎和前缘的院坝堡坎,凡在有坡度的地方修建房屋,切坡超过2米高的都应砌筑支挡工程(堡坎),其厚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确保其承受被支挡体的侧向应力。支挡工程以块石浆砌为主,应预留足够的排水孔和一定的倾角。(2)排水工程(开沟),包括阳沟和阴沟的深度和宽度视其集水面积而定,以保证能够及时排除积水为宜,需有一定的坡度,并进行硬化。
常见地质灾害概念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由于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地质灾害高发时期
(一)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的高发时期:每年的汛期,特别是强降雨时期;
(二)地面塌陷的高发时期:干旱季节、久旱后突然降雨时期、附近有施工振动或抽水活动的时段。
广西地质灾害情况
广西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根据统计表明,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基本都与降雨有关,特别是与暴雨、大暴雨或连续数天的大雨以上的持续降雨等强降雨有关。每年汛期,特别是各地连续遭到强降雨天气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个别县达数百甚至上千起。地面塌陷则往往是在干旱季节,或地下水水位暴涨暴落时发生。
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自然灾害中较严重的一种灾害。
地质灾害发生突然,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往往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将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在山地丘陵地区发生极其频繁,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
二、滑坡、崩塌诱发的主要因素
1、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或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或强烈振动破坏坡体平衡。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水库水体不断地冲刷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或边坡、地下采空、塘库堰蓄水或渗漏、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其它建设等改变和破坏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夏季湿热多雨,受台风影响,多暴雨。全区有十万大山、大瑶山、越城岭至大苗山三个多雨区和桂南的玉林-钦州-东兴、桂北的兴安-永福-大苗山、桂东的昭平-蒙山-大瑶山及桂西的凌云-巴马-大明山等四个暴雨中心,多雨区及暴雨中心区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三、滑坡监测的简易方法和手段
1、设桩监测:在滑坡裂缝两侧埋设简易观察桩。
2、设片监测:在挡土墙等建(构)筑物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或纸条。
3、设尺监测: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
4、刻槽监测:在滑坡前缘剪出带内刻槽。
定期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变化,以及裂缝形态和开裂延伸方向变化,根据变化情况,初步判断滑坡的发展趋势。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的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与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由于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的不同,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塌陷。
四、滑坡、崩塌发生的前兆
1、滑坡体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性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涸、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3、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现象。
4、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塌不断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