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课标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语文》必修三、四含答案_2

合集下载

天津市高二语文寒假作业(4)

天津市高二语文寒假作业(4)

(4)语文 Word版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脊髓.(jǐ) 瞥.见(piē)洗涤.(dí) 虔.诚(qián)B.庇.护(bì) 颤.抖(chàn)履.历(1ǚ)渗.透(shèn)C.踱.步(duò) 狡黠.(xiá) 抽搐.(chù)眩.晕(xuán)D.亘.古(gèn ) 后裔.(yì) 躁.动(zào) 饥馑.(jǐn)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漂泊幅射蜂拥而上仗义执言B.恪守凋敝美轮美奂俗不可耐C.穹窿修葺一愁莫展计日程功D.废弛干躁蜕化变质同仇敌忾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今年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可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了重重难关,恢复了家园。

②索科洛夫17岁时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时参加了红军。

德国进攻苏联时,41岁的索科洛夫又应征入伍。

③艺术家们告诉我,为了学会深刻而真正的艺术,一个人必须训练眼睛,一个人必须通过经验学习判断线条.构图.形式和颜色的品质优劣。

A.渡过暴发欣赏B.度过爆发欣赏C.渡过爆发鉴赏D.度过暴发鉴赏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

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2)

2019-2020学年人教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2)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寒假作业(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3)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3)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寒假作业(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哲学犹如连接此岸和彼岸的桥,哲学家们站在桥上看自然和社会,有的站在靠近自然一端,有的站在靠近人类社会一端,有的站在中间段。

于是,在桥上的站位不同,可能就有了不同的哲学思想。

从《尚书》中的“允执厥中”、《周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礼记》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等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倾向于中间段。

但在皇权的裹挟下,其又倾斜于社会伦理一端,突出纲常伦理,从“四书五经”的主体内容足可以看到这一点。

直到近代,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文化思维向自然一端漂移。

尽管如此,至今我们仍习惯于把哲学侧重归属于社会科学。

因为中国思维方式的根在中间,这决定了它看待事物须整体关联,统筹自然和社会,突出系统性和整体性。

因此,中国有了有别于西方解剖学的中医学;也因此,中国有了有别于西方油画的国画。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一整体关联的系统思维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这种系统性又是不完全、不稳定的,因为它高悬天地概念代替真实自然,虚置了自然界。

同时,也因其倾斜于社会一端,虽形成了视天地人为一体的系统思想,但它不究天地存在之理,从而形成了不拜物、不重商的伦理思想,使中国文化单向发展。

在西方,虽然也有不少关注社会伦理的著作,但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大多是从几何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等角度探究自然界,其哲学思想的主体是倾向于自然。

这种思维方式因其站位在自然一端,强化了一种不断探究自然的科学精神,形成了一个以不断分解细化为特征的实证科学体系。

应该说,这种思维方式对人类认识、利用自然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但这种思维方式往往需要设定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然后解剖分析。

因缺乏一种整体关联的系统存在思想,实践中难以解释“南橘北枳,形同味异”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现象。

美国粒子物理学家卡普拉也表示,科学发展越现代,越返璞归真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泉处。

2021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2021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2021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自己整理的2021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一条】2021年高二寒假作业答案1.一句话两个冒号,导致关系不清,层次混乱。

“两个主题”后面的冒号可以改成逗号。

2.最后一个句号要在引号外,整句都要负责。

3.“扶贫”后面应该是“?”可以用“哈哈”后面的感叹号。

4.问号要放在“同志”后面,前面加逗号。

5.选择题只用一个问号,选项之间用逗号隔开。

6.俗话说,后面没必要停顿,后面的冒号要去掉。

“嗯”不是熟语的内容,而是“耿阿姨”的语气词,所以引号要放在“奇怪”后面。

7.“这个立交桥怎么建”和”那里怎么做”都是关注对象,所以“怎么建”后面是逗号,“怎么做”后面是句号。

8.引用是部分引用,句末句号要放在引号外面。

9.“三四里”是联合短语,不能用停顿来分隔。

10.在结束单词之前使用冒号,所以句子中的分号应该改为冒号。

11.《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研习班》不是书刊标题,而是引号。

书名一般用于图书、报纸、期刊、章节、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的标题。

12.省略号和“etc”功能相同,不能同时使用。

其中一个应该去掉。

13.不对,括号要改成破折号,因为”两面墙已经塌成两半”不属于“教室前面”这句话中的括号,是补充,所以要改成破折号。

14.是的,这个分号用对了。

是整个句子的停顿,前后并列。

15、错了,冒号应该改成逗号,因为省领导说前后,说话人在中间。

16、错了,错用停顿,混淆了大小界限。

“持毒”和“等待植物”后的停顿应改为逗号。

17.项中一句话有两个冒号,导致关系不清,层次混乱。

“两个主题”后面的冒号可以改成逗号。

18.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外。

19.使用“?”在“帮助穷人”一项之后,你可以在“哈哈”之后加一个感叹号。

)20.没错。

21.错了,误用了停顿,小音阶后的停顿要改成逗号;22.没错。

23.错了,不是问题,句尾应该是句号;24、错,句子中圆括号的误用,当句子中圆括号的注释中有标点符号时,最后一个标点符号(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略。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一) 大梁城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山村,在哪里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成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①村中有一个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的老人,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着他却在路上使他受苦。

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备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说我对你不够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使我受折磨,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②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

”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

第二天白天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

老人看见他的儿子,拔出剑来刺他。

③老人的意识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

(二)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

齐宣王问道:“有人劝说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劝说我占领它。

(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占领了下来,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

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

占领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①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

有这样做的古人,周武王便是。

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

有这样做的古人,周文王便是。

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②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

③如果水更深,火更热,百姓也就只有转望别人去解救他们了。

(另外一种解释:那不过是一次政权的转移罢了)(三)①齐灵公喜欢穿着男人服饰的妇女,(因此)全国女人全都效仿穿男人服装。

齐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②(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高二语文(人教版)寒假作业 第四次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寒假作业 第四次 Word版含答案

第四次(小阅读+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

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019高二必修三语文寒假测试题精选精品教育.doc

2019高二必修三语文寒假测试题精选精品教育.doc

高二必修三语文寒假测试题精选语文成绩好并不等于语文水平高。

小编准备了高二必修三语文寒假测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夯实基础(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对峙/投掷祈祷/倒春寒诡谲/一蹶不振B.扁舟/扁平启碇/沉淀物脊椎/椎心泣血C.拓印/拖沓抹粉/抹不开铂金/厚此薄彼D.复辟/精辟戏谑/头皮屑惬意/翻箱倒箧解析:A项,zh,dǎo/do,juB项,piān/biǎn,dng/din,zhuī/chuC项,t,mǒ/m,bD项,b/p,xu/xi,qi。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矫情动辄水蒸气和言悦色B.寒碜插坐煞风景插科打诨C.搁置妥帖满堂彩慧心灵性D.奚落融资邻界点群情激奋解析:A项,言B项,坐D项,邻临。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根据专家解释,自主招生面试的重点是学生在交叉学科方面表现出来的创新潜质。

(2)作为旅游管理者,理应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让更多人受益于自然与历史的。

(3)H7N9禽流感来袭,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让民众了解疫情进展,以便调整个人防范策略。

A.考察惠赠及时B.考察馈赠即时C.考查惠赠即时D.考查馈赠及时解析:考察:①实地观察考查。

如: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

②细致深刻地观察。

如: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察和思索,才能有成就。

可见,察强调的是观察,不符合语境。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

如: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符合语境。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若联系谦敬辞的相关知识,很容易判断这个和对方人相关的词语与原文自然与历史的语境不符。

馈赠:赠送礼品。

及时:①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

如:及时雨;他来得很及时。

②不拖延,马上,立刻。

如:有问题就及时解决。

即时:立即。

如:即时投产。

从语境看,应用及时。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孝心是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冬温夏清的本质,出自孝心。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题答案]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题答案]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略)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B(经略:治理) 3、B(①是说王复的外貌和个性特点,②表现王复的军事才能,③“缓其役”之建议并非表明王复谨守法度。

) 4、D(衰老是谏官说的,“由于汪直的弹劾”有误,是汪直授意谏官弹劾王复和邹干、薛远的。

) 5、(参考译文) 译文:王复,字初阳,固安人。

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

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

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他治理宁夏时,就说:“中路灵州以南,本来就没有瞭望台和烽火亭。

东西二路,营堡相隔遥远,音信不通,导致敌人常常深入内地。

也请像延绥一样建置墩台,共计设置墩台五十八座。

” 他治理甘肃,就说:“永昌、西宁、镇番、庄浪都有险要之地可以防守。

只有凉州四面地势平旷,敌人最容易攻入。

又有充足的水草,敌人因而常年留宿此地。

(一旦遇到紧急军情)从远处征调援军,士兵疲惫,锐气顿挫,怎么能救急请在甘州的五个卫所中各分出一个千户所,设置凉州中卫,给予印信。

五卫所的军士缺额,则在五卫所内剩余壮丁中挑选补充。

一边种地一边训练,这样就能出战或防守都有资本,军威自然得以振作。

”又说:“洪武年间建立东胜卫,它的西面直达宁夏,都设置了烽火台和瞭望台。

从永乐初年以后,北方的寇贼远远地逃走,于是队移至延绥,放弃了黄河不守卫。

假如能使这一地区兵强粮足,并且仍然遵守祖先的制度,据守黄河,这也是万全之策。

可是现在连河套没有安定,怎能仓促恢复但也应该依据时间有所变化。

延绥镇的军官和士兵比别的边镇少,不足以征调差遣,请设置两名参将和九千名士兵,使他们驻扎在重要地区,互相援助接应。

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事务。

”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

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兵部。

最新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最新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最新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最新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引导语:你们有没有完成寒假作业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一、1.【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项悚sǒnɡ C项牾wǔ D项辗zhǎn 注意错误均排除。

2.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

望文生义。

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形容对象错了。

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

形容对象错了。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符合语境。

3.【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

A项“不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

不合逻辑。

D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

4. 【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

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字形体演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

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序。

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展演变,非常自然、合理。

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间关系紧密。

所以答案为C5. 【答案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 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③他还搜集了 700余份戏单。

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1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试题及答案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语文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以下是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试题及答案,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语文网一直陪伴您。

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 54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高华平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体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佛经文本的文体形式及传播方式,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体的存在形态并促成新文体的产生。

汉传的佛经文献主要由梵文写成,因此中土的佛教徒接受佛经,首先就要面对梵文。

梵文为拼音文字,古印度人创立了一种关于梵文拼写规则的理论叫声明论。

这种声明论传入中国以后,即被汉地文人摹拟于佛经的转读,并因此发明了四声。

陈寅恪指出,正由于佛经传译使印度声明论在中土传播,文人们于是创四声之说,并撰作声谱,借转读佛经之声调,应用于中国之美化文,而这种注重汉字声律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诗歌创作,便使中国诗歌固有的通过节奏、韵步求和谐的路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以追求文字平仄交替、低昂互节效果的新诗体近体诗或格律诗史书一般称此为永明体。

永明体的出现,是中国诗歌体裁发生的一次根本的变化,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古代文体原有的发展方向。

此外,在佛教经典文本形式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也由先秦两汉记街谈巷语的谈丛,变成为一种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叙事文学体裁。

赞颂、传记体裁,前者转变成了韵散兼行的形式,后者则变成了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游记或旅行记。

当然,最能反映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体发生影响的,是从中古时代起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具有模拟佛经文体性质的、宣传经义或世俗故事以吸引信众的新文体、俗文体,重要的如变文、俗赞、偈颂、戏曲等。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3分)C(A山清水秀 B焕然一新 D再接再厉)2.(3分)D(A项,“原因”与“……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加强和改善”中“改善”与“调控”搭配不当。

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

)3.(4分)①尊重自由(自由表达)②开放宽容③坚持操守(理想)④坚持原创(原创思考)(每点1分,共4分)4.(5分)(1)王维田园(答“山水田园”也对,只答“山水”不给分)(2分,每空1分)(2)示例:展足量过斑斓的田野,强身健体;跃身登上雄奇的高山,游目骋怀!(3分)(从继承传统,亲近自然,磨练意志,团队精神等某一方面切入即可,语言得体1分、修辞恰当1分,语句通畅1分,超过字数至多得1分。

)5、D。

赚zun:哄骗6、B。

详析参考译文。

7、B。

详析参考译文。

【译文参考】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

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

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塌,用来躺卧。

还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

琴、磬和麈(zhǔ)尾等各种日用杂物,也都交错地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

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

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

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

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诧,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

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

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

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以下是由出 guo 供给的对于高二文寒假作答案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迎与借。

一、 1. 【答案】 B【分析】本重点考考生代一般字音的能力,合境详细剖析。

A悚 sǒnɡC 牾 wǔDzhǎn 注意均清除。

2.【答案】 D【分析】本重点考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的能力,需根据境和来剖析。

A不孚众望:指不可以使大家服气,意思反了,“不众望”。

望文生。

B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传神,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也泛指文学作品人的描绘十分生。

形容象了。

C入佳境:指状况好或趣逐厚。

主体是人,但句子境家具。

形容象了。

D醍醐灌:比听了高妙的意令人遇到很大启。

也形容清冷舒坦。

切合境。

3.【答案】 C【分析】本重点考考生辨析并改正病句的能力,需要熟掌握病句的几种型。

A “不只⋯⋯⋯⋯” 的内容没关性且这组关系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边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项“制度的决议、出台、履行”应为“酝酿、出台、履行”。

不合逻辑。

D项经济全世界化的日趋深入与就业压力没关系。

4.【答案】 C【分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连接和文章逻辑次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所有语句,理清思路,掌握文段内容。

第一明确整段话表达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

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有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字形体演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

依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系性词语办理好句子次序。

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瓜熟蒂落的讲“茶”字的发展演变,特别自然、合理。

故清除⑥为第一句, B、D 项清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间关系密切。

所以答案为 C5.【答案①既然自称为“客” ( 或“他自号为‘客’” ); ②戏曲界无人不知 ( 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 ) :③他还收集了 700 余份戏单。

【分析】本题考察语言表达连接、正确、鲜亮、得体的能力。

从改正语病角度看,属好坏改每写出一句给 2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16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8《语文》必修三、四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的文化表达邹广文乡愁是对家乡故土的思念。

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院子等都是乡愁最质朴的载体。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人们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

乡愁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

都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

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

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

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乡村生活的顾盼。

诗人北岛的“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现代人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

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

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

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们告别乡村生活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

但心理距离却变远了。

生存环境的改变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

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

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

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

人们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选自2014年2月13日:《光明日报》,有改动)1.关于“乡愁”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作为对现代化生活反拨的乡愁是一种人们在今天都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B.在中国文化史上,乡愁是借助诗词寄托人们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或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的一种文化记忆。

C.乡愁是以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院子为载体,寄托着人们对家乡故土思念的情感状态。

D.对于步入现代化文明的人来说,乡愁是指人们对文化岁月的真切感受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留恋、缅怀。

2.关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产生于距离,是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乡村生活的顾盼,传达的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

B.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与人们的生存距离拉近、心理距离变远有着密切关系。

C.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不再指向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而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D.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和“集体无意识”。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人类步入现代化社会,需要保存当下的生活记忆,乡愁就成了现代人串联起生命之流、体味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B.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是台湾同胞期盼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是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乡愁。

C.只有通过乡愁,现代人才能找到自己的“身份”,减少对传统的眷顾,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

D.乡愁既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承载着这个地方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乡愁常常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

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

良引兵从沛公。

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成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至成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

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邻;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①雒阳:洛阳。

②郦食其:人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轻财爱国。

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

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

败蛲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

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

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别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①手,壮士即解腕②。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注】①螫:毒蛇咬人。

②解腕:斩断手腕,以保全性命。

8.请指出诗歌颔联所运用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9.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是:,。

(2)师者,。

(《师说》)(3),抱布贸丝。

(《卫风·氓》)(4)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5),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三、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85岁屠呦呦至今不是中科院院士,她自己怎么说屠呦呦摘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后,她的“无博士学历,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特殊身份又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评价她背后大量科研人员的贡献也引发争议。

舆论对屠呦呦落选院士的“打抱不平”由来已久。

有人认为,一个获得美国医学最高奖的科学家,竞无法评上中国的院士,不是由于学术原因。

人民网2011年的一篇评论就曾强调: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在会议上也好,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然而,学术界对于屠呦呦却不乏质疑之声。

2009年,屠呦呦发表了由她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后,同样参加“523”项目,并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中作出关键贡献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曾撰文称,这本书“许多部分歪曲历史,无视当今现实,严重误导读者”。

其实,早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之后,屠呦呦就曾亲自谈到过这个问题,态度要平和的多。

她说,青蒿素项目不是一个人做的,是一个团队做的,是一个大协作项目,是许多人共同参与的结果。

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她个人,也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著名科学家饶毅也曾撰文谈及屠呦呦落选院士的问题。

他说:屠呦呦确实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但青蒿素的研究过程复杂,“几乎从头到尾经常出现矛盾”。

如果哪天屠呦呦获得了普遍认可,“我希望,中国大众不能简单地英雄崇拜,认为他们是完人。

他们不是,也没有人是”。

以下为《人民日报》2011年11月的一篇报道:屠呦呦,在两个月前还只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名普通研究员,而现在,她已经成为新闻的主角。

因为她获得了美国拉斯克医学大奖,因为这个奖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界所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掌声之外,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作为一个团队项目,屠呦呦有没有资格以个人的名义获奖?“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实,又让人对于中国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产生了些许疑问。

而今天,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在15日召开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科技工作大会上,屠呦呦研究员被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她所带领的青蒿素研究团队同时获得了1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