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外辅导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26 好的故事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26 好的故事

26 好的故事语文要素阅读: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3.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写作:学习用象征寄托情感的写法。

人文主题感受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理解鲁迅内心的孤独、苦闷,以及他对理想与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难点: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课前准备《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的内容。

2.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默读课文。

课时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错综”“骤然”等难懂的词语。

3.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

4.能读懂第1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我们听过很多故事,故事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

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

它既没有特定的人、特定的时间,也没有曲折的情节。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出示课题,导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难懂的词语做上记号,思考:“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2.学习词语。

第一组:乌桕澄碧萍藻膝髁①指名读,正音。

②引导学生联系偏旁猜猜词语的意思。

第二组:皱蹙陡然伽蓝泼剌奔迸①指名读,正音。

②引导学生抓关键字查字典理解。

第三组:石油鞭爆繁响四近①指名读,正音。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第四组:参差瘦削碎散指名读,注音多音字的读音。

3.引导学生按下图提示找出相应的段落,思考:哪部分是写“好的故事”?现实()——()梦境()——()现实()——()(1)反馈交流,说说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好的故事”描写的是梦境。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部编版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部编版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部编版5篇我们知道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

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还在为教案头疼,范文是很好的方向。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部编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部编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有一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⑴注意“涔、潸”的读音。

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集合6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集合6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集合6篇【篇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13.穷人【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5.通过学习感悟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抽查生字,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5.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三、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1.自由读课文第1~11自然段。

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忐忑不安)2.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学生自由交流)四、归纳小结教师:这些心理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桑娜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长大的朴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下节课我们将走进渔夫一家,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入新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情节,理清了文章脉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欣赏《阿细跳月》。

2、歌表演《莹火虫》。

教学目标1、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

2、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3、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4、学会《莹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教学过程(一)歌表演《萤火虫》一位戴着莹火虫头饰、身背两叶翅膀的同学,手提点亮的红灯笼站在同学们的前面。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

(提示是一种能在夏夜里发出亮光的昆虫)。

2、将歌曲《莹火虫》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莹火虫》,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

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

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舞蹈队要求:①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歌唱队要求: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节奏、音准正确。

打击乐队要求:①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

5、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6、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7、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听赏《阿细跳月》1、教师展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

2、教师将音乐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安静地欣赏。

3、教师讲解阿细人的″跳月″故事。

4、再听音乐一遍,老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拍手或老师随音乐舞蹈、同学们拍手伴奏。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歌表演,并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2、学生是否选择了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会唱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和曲谱。

4、学生听赏音乐时,情绪是否投入。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二一、教材解读: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六年级语文课外辅导计划3

六年级语文课外辅导计划3

六年级语文课外辅导计划一、任教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3班共有学生35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有较强的积极性。

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语文成绩普遍较好,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刻苦学习精神普遍欠缺。

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课外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指导思想: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激化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和技巧,极大限度地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能力。

根据我校具体教学工作安排现状特制定语文兴趣小组计划。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的特长,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依据六年级的语文学科特点,努力加强课后管理,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的特长,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依据六年级的语文学科特点,努力加强课后管理,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我特制定计划如下:三、目标要求:首先、选材要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其次,传授讲求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和文学性相结合。

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努力加强课后合作,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活动安排各组积极准备语文竞赛活动,各小组推选2—3 名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训练,训练的重点是阅读和作文两大方面。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中天安门前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课文题目的联系。

2.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中天安门前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课文题目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出示,引入新课(一)出示生活中各种灯光的(二)揭示课题【设计意图】欣赏生活中不同场景中的灯光,建立与课文的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灯光背后深意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根据课前学习提示,交流自主学习这篇课文的大致思路。

(二)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走进“灯光”故事,理解深层含义(一)浏览课文,捕捉三个画面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

2.出声朗读画好的语句。

(二)体会文中不同灯光(火光)带给人们的感受1.默读《灯光》全文。

2.结合刚才画出的写灯光(火光)的语句,想一想:看到这些灯光(火光)人们是怎样的感受?边读边作批注。

3.结合批注和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情境一:天安门前的灯光(1~2自然段)天安门前的灯光让人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体会到和平、安宁的生活让人们的内心充满愉悦感和幸福感。

情境二:书上插图中的灯光(3~7自然段)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读,体会到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情境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8~11自然段)透过战场上微弱的火光,感受到郝副营长勇于牺牲的精神,联系上文了解他是为了实现伟大而崇高的理想而选择了牺牲。

(三)回应课前的问题,突破难点1.结合任务一、任务二的收获,思考: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在理清灯光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思考它们与课文题目的联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优秀教案(精推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优秀教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优秀教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

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

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1、疏通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题《盼》“盼”字是什么意思,从目从分→眼睛黑白分明→直勾勾地看,眼巴巴地看→内心的渴望→每一个“盼”的背后都有一个愿望。

2、那么本文的小主人公蕾蕾,她“盼”的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梳理全文1、自由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学习指导。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3、小组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提示:每个事例概括时都要有“盼”)4、指名回答,提炼板书:晴天盼下雨,下雨盼出门,出门盼雨停5、画心电图。

尝试结合“我”的情感变化,给“我”画一个心电图。

[设计意图: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和心理两方面描写来衬托“盼”的,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就是从事例方面入手,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从而也帮助了学生解答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

]三、品读课文悟写法(一)品读第1、2自然段1、同学们发现了吗?无论是盼下雨还是盼出门,蕾蕾盼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生:穿上雨衣到外面走)师:对,你道出了她的心声,那我们就去看看蕾蕾那件新雨衣吧。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把这两个自然段表达什么中心意思?(生:我得到一件新雨衣,我很喜欢它。

202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6篇勤奋学习,就是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更进一步的指示,扩展更广泛的课外积累,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勤奋学习就是面对学习作业,能一丝不苟的完成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能积极找出困难的原因,勇于克服,不解决困难时不罢休。

需多看多学,才会进步。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

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

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

描写也不可忽视。

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惯、圃”等11 个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六年级数学课外辅导教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课外辅导教学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为此我们制定了本学期学生辅导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44名学生,其中有15名同学学习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

有12名同学聪明伶俐,学习比较努力,学习成绩优良。

有约10名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成绩良好。

有15名同学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差。

为了全面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我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力求做好学生的辅导的工作。

三、辅导目标
1、通过课外,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2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四、辅导对象和形式
对象:本班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形式:1、利用课外时间辅导
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具体内容
五、辅导内容:
1、辅导差生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2、辅导中等生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3、辅导优等生内容: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六、辅导方法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具体方法如下:
1、对本班的优秀生进行培优思想教育,培养渴求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2、把对优秀生的辅导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注意培养优秀生的自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3、每节课必有一道思维训练习题,借此加强对学优生的个别辅导,提升学优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

4、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学优生提供资料,介绍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

5、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堂管理,要经常提问学困生。

6、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他们厌学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7、经常找学困生谈心,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8、学困生的作业坚持面批面改上,紧紧盯住作业和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补课总之,要达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9、重视个体差异,针对一些学生知识缺漏,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有针对性的给以补课。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2、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