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温度与园林植物
1.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在空间上的变化:温度随纬度、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北半球南坡温度高,南半球北坡温度高。
②在时间上的变化
2.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3. 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城市下垫面的反射率比郊区小;
②城市下垫面比热容、导热率比郊区大;
③城市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含量高,形成覆盖层,减少了城市热量散失;
用 r-对策的生物称 r-对策者。
特点: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短,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竞争力较弱。
进化方向:提高扩散和增殖能力。
② k-对策:提高竞争能力来适应环境,采用 k-对策的生物称 k-对策者。
特点: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具有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
进化方向:提高竞争能力方向。
S’ S 表示稳定的平衡点,x
ⅳ.减速期,个体数目超过 k/2 以后,密度增加逐渐变慢。
ⅴ.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 k 值,不再增加,也称平衡期。
意义:
ⅰ.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中,逻辑斯谛方程是确定最适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
ⅱ.方程中引入了两个参数(k、r),成为生态对斥理论的重要概念。
3.
生态对策
① r-对策:r-对策采用高出生率和扩散力,一有机会就侵入新的生境,并通过提高 r 值迅速增值。采
② 泌盐植物:吸进体内的盐分,通过茎、叶表面分泌将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
③ 不透盐植物:根系对盐分吸收很小。
11. 土壤改良
① 水利措施: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
② 农业措施:种植水稻,大部分盐类可以被洗去。
③ 生物措施:通过绿肥改良,植物造林降低地下水位,抑制盐分的上升。
第七章
1.
存活曲线
植物的种群
存活率对数
Ⅰ.凸形,在生理寿命之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Ⅱ.对角线形,各个年龄阶段死亡率相等。
Ⅲ.凹形,幼年死亡率高,成年后死亡率低。
2.
种群生长类型
①指数增长型(J 型)马尔蒂斯人口爆炸理论
Ⅰ Ⅱ Ⅲ
年龄
N
t
条件: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空间无限制、食物无限制)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 ②逻辑斯谛型(S 型) 前提假设:
园林生态学
绪论
1.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园林:即城市开放空间,城市中完全或基本没有人工建筑物覆盖的地面或水体。 3. 生态园林: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的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生态系统。
(是现代化园林的必然方向) 4. 园林生态学: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5. 生态城市: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6.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很重要。 8.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
① 最小因子定律(德·李比希):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因子的影响,而是受那些需要量小 的因子的影响。
② 耐受性定律(美·谢尔福德):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的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的最 高量限制。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因子的 耐受范围。
①寒害 ②冻害 ③霜害 ④冻举 ⑤冻裂 ⑥生理性干旱(冻旱)
7.
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① 皮烧(日灼伤):树木受强烈的太阳辐射,温度升高特别是温度的快速变化而引起形成层和树
皮组织的局部死亡。
② 根茎灼伤:当土壤表面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灼伤幼苗柔弱的茎造成伤害。
8.
积温: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个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
移到植物体内,然后对植物进行集中处理。
9.
盐碱土堆园林植物的危害
① 引起生理干旱
② 伤害植物组织
③ 引起植物代谢紊乱
④ 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
⑤ 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植物气孔不能关闭,因此容易干旱枯萎
10. 园林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
① 聚盐植物:能从土壤当中吸收大量可溶性盐类,并把这些盐类聚集在体内而不受伤害。
8.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光照长度分类
①长日照植物
②短日照植物
③中日照植物
④日中性植物:对光照不敏感的植物
9. 园林植物对光照适应性的意义
① 从栽培上要求实现园林植物的高产优质,必须提供充足的光照,保证在光补偿点之上。
② 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时应根据不同地方光强的差异来选配植物。 ③ 要使植物提早开花可以使用适当补光或遮光的方法来保证花卉的终年供应。
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① 城市自然环境因素
② 城市物质因素
③ 经济技术因素
4. 城市环境容量的几种类型:
① 大气环境因素
① 水环境因素
① 土壤环境因素
5. 生态因子:在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
6. 生态因子的分类(根据性质):
① 气候因子:光、温、空气、湿度等;
②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土壤生物等; ③ 地形因子:是间接因子,本身对植物没有影响。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经纬度等; ④ 生物因子:植物与动物、微生物和其他植物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 ⑤ 人为因子:主要指人类对环境植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和破坏过程中给植物带来的有利的或有害
的影响。 7.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5.
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6.
根据园林植物对光的适应性可分为:
① 阳性植物:喜光、在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② 阴性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能力,不能忍受强光照射。
③ 耐阴性植物:处于以上两者之间,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但少受阴蔽时亦不受影响。
7.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植物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9.
园林植物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① 平衡植物的热量
② 降温作用
ⅰ.阻挡太阳热辐射
ⅱ.通过蒸腾作用消耗源自文库量热量
iii.植物覆盖地表能够降温
第四章 水与园林植物
1.城市水环境的特点 ① 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主要水体污染的类型: ⅰ.水体富营养化:指水体中氮磷钾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致使水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ⅱ.有毒物质的污染
④ 土壤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影响植物的生长。
5.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6.
土壤污染发生类型:
① 水质污染型
② 大气污染型
③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④ 生产型污染
⑤ 综合污染型
7.
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① 排土与客土改良
② 使用化学改良剂
③ 生物改良
8.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改良):即栽种对重金属元素有较强富集能力的植物,使土壤中的重金属转
③ 限制因子: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第二章
光与园林植物
1.
光合有效辐射:被植物色素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
2.
城市光照的特点
① 直接辐射少,反射光多
② 城市中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
3.
光污染的类型
① 人造白昼污染
② 白亮污染
③ 彩光污染
4.
光补偿点:在一定条件下,当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作用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① 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有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综合的生态作用。 ② 非等特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多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 ③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每个因子都具其重要性,不可替代。但某个因子数量不足时,可有另一
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④ 阶段性: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⑤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析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分布的原因
k-对策者 为灭绝点。
S
r-对策者 x
k 和 r-对策者的种群增长曲线
③ 两边投注对策:当环境影响幼龄个体的生存时,种群的对策倾向于使生殖能力减弱,产生的后代较
少,寿命较长,生殖能力提高。
4.
种内关系:存在于同种生物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5.
密度效应(邻接效应):密度增加导致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6.园林植物的净化作用 ①降尘 ②吸收有害气体 ③减少细菌 ④减弱噪声 ⑤增加空气负离子 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⑦吸收放射性物质
第六章
土壤与园林植物
1.
萎蔫系数:植物因缺水而萎蔫,此时土壤的含水量。
2.
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差。
3.
土壤的 PH
① 土壤在 PH6~7 的微酸性条件下,养分的有效性最高。
污染物的最大负载量。
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①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②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
生产发育产生危害的现象。
环境污染的决定性因素:
①环境的自净能力
②人工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
③污染物的种类及浓度
3.城市环境容量:环境对城市规模以及人类活动提出的限度。
3.园林植物的抗性(三级抗性标准) ①抗性弱 ②抗性中等 ③抗性强
4.园林植物的环境监测作用 ①指示植物法(对有害气体敏感) ②植物调查法 ③地衣、苔藓监测法
5.用植物来监测环境污染具有的特点 ①能早期发现大气污染。 ②能够反应几种污染物的综合作用强度。 ③依据不同污染物可以形成不同的危害症状,初步检测污染物的种类。 ④多年生的植物可以研究某个地区的污染史。
② PH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矿物质盐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养分的吸收。
③ PH 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
4.
土壤的矿质营养
① 有些元素仅为某些植物类群所必需 eg.豆科(Go)、藜科(Na)、蕨类(Al)、硅藻(Si)
② 土壤对养分的吸收有选择性吸收和富集能力。
③ 当土壤的养分严重不足时,植物会出现受害症状,可以判断营养元素的缺乏。
第一章
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一、城市环境
1. 城市环境: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
2. 城市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或 ※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
3. 城市环境特征
①高度人工化
②具有空间特征
③有一定的城市轮廓、具有地域城市特征
④城市环境存在污染现象
二、城市环境容量
1.环境容量: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
④ 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一个群落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其相关种群的功能关系。 ⑤ 一般认为生态位重叠是竞争的必要条件,但重叠并不一定会导致竞争。只有在资源不足的情况
下,生态位重叠才会导致竞争。 ⑥ 生态位理论的要点
ⅰ.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如果有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其一最终会灭亡。 ⅱ.由于各个种群中有各自的生态位,种群间能避免直接竞争,从而保证群落的稳定。
6.
自疏现象:种类内部的密度过大造成某些植株死亡的现象。本质:竞争。
7.
化感作用:植物个体向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间接或直接的影响。
8.
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个生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 种间竞争
② 种间互助与共生:
ⅰ.偏利互生
ⅱ.互利共生
③ 协同进化
9. 物种间相互作用类型
类型
物种
作用特征
AB
中立
00
直接竞争 - -
资源竞争 - -
偏害作用 - 0
寄生作用 + -
腐蚀作用 + -
偏利共生 + 0
原始协作 + +
两种物种彼此和平共处 两个种群之间互相制约 缺乏资源时发生竞争 一个物种受另一个制约 一个物种有利另一个有害 一种是另一种的食物 一种有益一种无影响 两种都有利
互利共生 + + 互惠互利相互协作生存 10.生态位及其理论
④ 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产生的超过太阳辐射的热量;
⑤ 城市中建筑物密集不利于散热;
4.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①促进生化反应酶
②二氧化碳和氧气在植物细胞内的溶解度
③蒸腾作用
④根系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力
5.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①种子阶段
②营养生长阶段
③生殖生长阶段
④ 衰老死亡阶段
6.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iii.热污染 ② 城市水资源短缺 ③ 城市降雨量高 ④ 城市径流量增加 ⑤ 城市的空气湿度低、与物多 2.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 ① 增加空气的湿度 ②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③ 净化水体
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
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①硫氧化物 ②氮氧化物 ③碳氢化物 ④碳氧化物
2.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①损害园林植物的生理代谢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②大气污染的症状首先表现在叶片
ⅰ.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称环境容量,记作 K。 ⅱ.随着种群密度上升,种群增长率逐渐按比例降低,即每增加一个个体的影响是 1/k。
K
t
特征:
ⅰ.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目少,密度增长缓慢。
ⅱ.加速期,随着个体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iii.转折期,当种群密度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 N=1/2 时,密度增长最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