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家乡戏韵之风——黄梅戏实践活动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活动报告

实践背景:

每年一次的“实践周”是各大艺术类院校特有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很好地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使我们对书本知识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加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我校今年的“实践周”定于2009年4月20日至5月3日,在这两周内,学校会停到所有专业的公共课和部分专业的专业课,以便同学们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实践活动。响应学校、老师的号召,我们音乐学的同学们也开始利用实践周展开我们自己的活动。

实践内容:

就我来说,我是安徽安庆人,而家乡安庆一直以来就是黄梅戏的故乡,以黄梅戏为其象征。所以这次实践周我便回了家,去了趟黄梅戏会馆,真真正正地聆听了一场地道的黄梅戏。并在听戏之余,利用了自己学习的一些戏曲方面的知识对家乡的黄梅戏这一剧种进行了简单的评论与分析。

实践时间:

2009年4月28号

实践地点:

安徽省安庆市人民路633号

实践人员:李怡洁

实践报告:

⒈纲要:

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主要是

①、去听了一场我们家乡的黄梅戏;

②、对当天晚上所演出的剧目和主要演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③、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对黄梅戏的一些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④、从黄梅戏与其他剧种的简单对比中发现其一下共通点,改革后的黄梅新戏与传统剧目的一些区别,并简单谈谈其目前的发展的状况。

⒉报告正文:

09年4月28日晚8点左右,我来到安庆市人民路633号黄梅戏会馆前,开始了我的实践活动。

会馆的大门两边,悬挂着红色的灯笼,古色古香。一条红色的地

毯铺展在数十级的台阶上,隆重却不失优雅,引导着戏迷们进入会馆。拾阶进入会馆之后,悠悠典雅之风便扑面而来。楼上楼下,台前台后,整个设计古朴大气,兼有传统韵味和时代风貌。坐在八仙桌旁,清茶一杯,瓜果一碟,锣鼓一响,轻歌曼舞起来……真是妙不可言。

大约8点半左右,演出正式开始了。大幕拉开,一曲《山野的风》飘进耳来,这首歌曲并非传统黄梅戏36小戏72大戏的其中之一,而是新创作的黄梅戏歌,它将传统黄梅戏的经典唱段《对花》穿插在两段兼有戏曲与民歌性质的唱段之间,来表现其特有的韵味。这是近几年来黄梅戏在新时代的改革,是使其拥有更好的发展的探索与尝试。演唱这首黄梅戏歌的是国家一级黄梅戏演员张小萍(张小萍:1978年考入安徽黄梅戏学校表演系,1983年毕业分配至安庆黄梅戏三团。在几十本大小剧目中担任主演,曾赴香港、日本等地演出,多次被评为优秀演员。)。她金属般的音质将这首戏歌诠释得十分完美,博得了全场的喝彩。与之类似的还有一首同样由她演唱的黄梅戏歌《黄梅歌》,也赢得了戏迷们的掌声。

在整台演出中,除了这些新兴的黄梅戏歌,经典的黄梅戏传统剧目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当晚的传统剧目及唱段有《戏牡丹》、《闹花灯》(又名《夫妻观灯》)、《王小六打豆腐》、《夫妻双双把家还》(《天仙配》中经典唱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女驸马》中经典唱段)等。

其中,《戏牡丹》是黄梅戏的传统小戏之一,又名《牡丹对药》或《铁板桥》,由国家二级黄梅戏演员檀春芳、王琴、崔克勇以及黄梅新星何玉演唱,演的是白云龙和他的独生女儿牡丹,在铁板桥头开了个小小的药铺,招牌上写的是“万药俱全”。有天吕洞宾扮作云游道人,云游至此,看到招牌,便有意和白云龙过不去。他假说买药,点了四样药,白云龙答不上来,被吕洞宾羞辱了—场,而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四样药。牡丹是十聪明美丽姑娘,问明情由,知道是吕洞宾有意找岔儿,便代父亲巧妙地回答了吕洞宾。吕见牡丹对答如流,不愿善罢干休,便借口买药,点这点那,甚至点到牡丹身上,意图调戏,纠缠不休。最后被牡丹训斥—通,狼狈而走。戏虽短小,但小戏不小,很有些值得思索的东西。吕洞宾是传说中上八洞神仙的核心人物,在道教中地位颇高,在人民群众中影响颇深。四川的青城山,陕西的华山,江西的庐山,湖南的岳阳楼,到处旅游胜地都有他的庙宇和塑像,享尽人间香火。但在《戏牡丹》这个戏里,吕洞宾却成了个反面形象,调弄少女的登徒浪子,这正式编者需要向我们表达的:通过牡丹女巧对药名,说明大罗神仙未必神通广大,小民百姓未必低能愚昧。这是出少有的反神仙道教的翻案小戏。在这里吕祖仙师的妙相庄严一下被剥得干干净净,加上其中巧对药名,一曲到底,反复对唱,颇具浓厚的地方风味。因此它始终扎根在民间,得到劳苦大众的喜爱,以至经

久不衰,一直传唱。

而《闹花灯》(又名《夫妻观灯》)是由国家二级黄梅戏演员潘文庆(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演员。1989年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专攻文武小生。)和黄梅新星张丽共同演绎的,此段唱段表现的是正月十五,王小六夫妻和众邻居上街看花灯,只见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在看灯的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整个戏欢歌载舞,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

《王小六打豆腐》则是由国家二级演员周明和黄梅戏新星金菊表演的,其主角还是王小六夫妇,只是这一剧目描绘的是青年王小六好吃懒做且贪杯好赌,其妻子劳动所获被他输光待尽,除夕之夜做豆腐时,二人发生争执,后来王小六向老婆认错,两人重归于好。这部剧目是黄梅戏的著名传统小戏,轻快幽默。历经数十年,依然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长演不衰。

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和《谁料皇榜中状元》都是最为大家熟知的传统经典对唱选段,一个出自《天仙配》,一个出自《女驸马》,两段虽然内容风格都完全不同,但其受欢迎和传唱的程度却是相一致的。《天仙配》讲的是人间的董永家境贫寒,父亲亡故后,卖身为奴得以葬父。而天上,玉帝的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七女因厌恶天宫岁月之凄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于是不顾森严天规,只身奔向人间。在槐荫树下路遇董永,倾诉衷曲,二人最终结为伉俪。如此同时雇主傅员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约为由,要挟七女须于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成则工期缩短,不成则加倍。七女邀众姐助而成之,使得三年苦役改为百日。而在工满的归程中,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然听闻玉帝旨意,令七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女无奈,只得忍痛泣别,并许下誓言:“不怕你天规重重活拆散,我与你天上人间心一条”。《天仙配》凭借着它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和演员们对剧情到位的诠释荣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演出奖、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和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如果说《天仙配》是一部类似与神话的剧作,那么《女驸马》(此剧是由安庆市著名剧作家王兆乾根据民间艺人口述的传统系《双救举》重新创作而成,并在1958年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另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它说的是民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这两部优秀的剧目可谓是黄梅戏中的代表之作。提及黄梅戏,可能你不一定知道《打猪草》,不一定听过《小辞店》,但《天仙配》和《女驸马》你却一定知道过,听闻过,甚至自己也会哼唱一两句。这足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