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5所有文言文语法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修5所有文言文语法知识点
在高考中文言阅读9分,翻译10分,古诗词鉴赏8分,古诗文默写5分。
总共32分。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
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
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
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
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女口:“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
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各种宾语前置例子:
1 )、疑问句宾语前置一一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2)、否定句宾语前置一一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3)、叙述句宾语前置一一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宋何罪之有?(《公输》)
4)、介词宾语前置一一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
(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
中)
何以言之?(《赤壁之战》)
5)、方位词宾语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
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
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 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
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 )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 ;“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例如:
①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为子君〉,
〈为自己〉。
(鲁迅《伤逝》)
所谓意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以之为何” 的意思, 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 (或以 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
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一般可译 为“认为 ... ”“以 .. 为 ... ”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 父”。
例 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 (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
例 3: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 )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 [编辑本段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 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
质或状态。
例 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例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 还不能概括所
有情况。
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 甚至是使动词。
[编辑本段 ]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 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 "怎么样"的用法。
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
表示 "使 ... "的意思。
有三种: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中的 "劳",
意思是 "使 劳累" 。
2.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 "使 成为 ............ "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学习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 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有两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先
“异之”,即“以之为异” 《伤仲永》 ) “奇之”,即“以之为奇” 认为这件事奇怪)
认为他才能非凡)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
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
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藏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
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弦而歌之。
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
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
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 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 “六” )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 “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
“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 ;“活之”即“使之活” ,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
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犯孀酉隆罚》)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贾谊《过秦论》)
4.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4.3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犯孀酉隆罚》)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5、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5.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匪的选罚》)
5.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魏禧《大铁锥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