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5所有文言文语法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五的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掌握这些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
一、《归去来兮辞》1、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资”,凭借。
(2)求之靡途:“靡”,没有。
(3)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
(4)家叔以余贫苦:“以”,因为。
(5)心惮远役:“惮”,害怕。
2、重要虚词(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2)舟遥遥以轻飏:“以”,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以”,拿,用。
3、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之情。
(3)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4、特殊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以前路问征夫”。
5、主旨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叙述了他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归途中的心情,以及到家后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二、《滕王阁序》1、重要实词(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序属三秋:“属”,是。
(3)俨骖騑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
(4)披绣闼,俯雕甍:“披”,打开;“闼”,小门;“甍”,屋脊。
2、重要虚词(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反而。
(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而”,表转折。
3、词类活用(1)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
(2)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3)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4、特殊句式(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2)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遏”,被阻止。
5、主旨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接着抒发身世之感并表白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文言句式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2、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文言虚词: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唐诗《回乡偶书》《登鹳雀楼》《凉州词》《春晓》《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分别是贺知章、王之涣、王之焕、孟浩然、王维。
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学府为国子监。
6、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7、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8、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9、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0、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1、【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12、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14、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15、《出师表》《隆中对》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16、栗深林兮惊层颠。
使……惊怕17、通假字: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非”)18、杜甫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古文词汇1.常用的古文词汇1.瘦:动词,指人体瘦弱。
2.硕:形容词,指人高大。
3.耿:形容词,明亮的样子。
4.贪:动词,指人对财物等过分追求和爱护。
5.怜:动词,同情抚慰。
6.婉:形容词,温顺委婉。
7.淑:形容词,品德美好。
8.肃:形容词,严肃庄重。
9.悼:动词,悲痛哀悼。
2.生僻的古文词汇1.侑:助动词,表示请客或相劝。
2.旷:形容词,指空旷、空虚。
3.僇:形容词,指傲慢自大。
4.诎:形容词,指狭小、狭隘。
二、文言文语法1.句式1.兼语句:在一个谓语下面,有两个或以上的宾语,如“吾赏古人言非其人之言,即其迹之高也。
”2.排比句:由多个词、句相同、结构相似的分句构成,表达强烈的语气,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修辞手法1.夸张:用夸张的语言表达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达到一种情感的效果。
2.比喻:通过比较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但形式相近的物品之间的相似性来表达情感或启示读者。
3.借代:在文章中,将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
常用的代表是“指事字”。
3.句意成分1.主语:句子的中心,动作的发动者。
2.谓语:动作的执行者或完成者。
3.宾语:接受动作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语。
三、课内知识1.课文题目1.《孔乙己》:讲述了一个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无赖拿起了琴,为大家奏起了感人的音乐。
2.《韩愈自叙》:讲述了韩愈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创作心得。
2.课文概括1.《孔乙己》:一名酒店的熟客孔乙己因为如厕久而被勒令离场,无奈之下拿起了掌中的一把琴,弹奏起悲凉激昂的曲子,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
2.《韩愈自叙》:韩愈在自叙中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如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四、名言警句1.唐代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袁中郎诗》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卜算子•咏梅》2.宋代名句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蚁穴之可凌也。
—《林则徐全集•学政篇》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内容学好语文文言文第一、学好每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鸿门宴》知识点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二、词类活用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9、臣活之:活:使……活;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为”1、用作动词音wéi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用作介词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3、用作助词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二)虚词“因”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4、介词: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三)虚词“而”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5、表递进: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劳苦而功高如此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拨剑切而啖之(四)实词1、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2、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四、重点句式(一)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籍何以至此;2)沛公安在?3)大王来何操?4)客何为者?(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
“求焉”,追求什么)
第一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倒装句,因而在译文时 应译为:“(我的)门虽然有设,却常常关闭着,(因 而,我)每天在园中走一走,自成一种乐趣。”第二个 句子是定语前置的倒装句,所以在译文时,要译为 “既要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 丘。”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瓯(ōu)越 翼轸(zhěn) 睇眄(miǎn) 捧袂 (mèi) 台隍(huáng) 舸(gě)舰 遄(chuán) 飞
-5-
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 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 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三、分析两个特别的倒装句式 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由于诗歌表情达意和句式平仄对应等方面的需要, 诗歌中有些语句常常打乱正常语序,文中这两个句子 就是这样的。在讲课时,由我提出这个疑问来,让学 生自己探寻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倒装句式,很有意思。
- 11 -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篇1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 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 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 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 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 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 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 眄庭柯以怡颜 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 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以……为愉快 ②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以……为乐 ③ 善万物之得时 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 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必修五文言文语法总结

“伸”
二、古今异义
1、词义扩大 例:江、河、中国、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中国、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词义缩小 丈夫、 例:丈夫、子、臭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词义转移 例:涕、走、去、假、牺牲 蒋氏汪然出涕 鼻涕) 蒋氏汪然出涕曰(古:眼泪 今:鼻涕) 则久已病 疾病) 则久已病矣(古:困苦不堪 今:疾病) 4、感情色彩的变化 爪牙、明哲保身; 锻炼; 例:爪牙、明哲保身;乖,锻炼;谤,祥;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恶劣,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分低微 今:恶劣,不道德)
一、通假字
概念: 概念:通:通用,假:假借。 通用, 假借。 古汉语中,两个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相互通用, 古汉语中,两个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相互通用, 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字形相近而通假者亦有, 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字形相近而通假者亦有, 但为数极少。 但为数极少。 乃瞻衡宇 “横” 乃瞻衡 云销雨霁 “消” 臣以险衅,夙遭闵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悯” 孤不度德量力,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3,主语后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 主语后不用“ 表示停顿, 表示判断, 用“也”表示判断,即:“……,……也” , 也 式。 夫战, 夫战,勇气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4,“者”,“也”都不用。两个名词性的短 都不用。 语连接。译的时候,主谓之间须加“ 语连接。译的时候,主谓之间须加“是”。 刘备天下枭雄 此人力士
找出以下的古今异义词: 找出以下的古今异义词:
僮仆欢迎 僮仆欢迎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之情话 悦亲戚之情话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以寻壑 既窈窕以寻壑 千里逢迎 千里逢迎 君子见机 君子见机 阮籍猖狂 阮籍猖狂
三、词类活用
1、词性转换 (n→v v→n adj→n adj→v) 2、名词作状语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去推断其活用类型) (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去推断其活用类型)
新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一、一词多义1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2趋他日趋庭(动词,快走)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动词,趋向,奔向)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3除除丞冼马(动词,任命,授职)攘除奸凶(动词,清除)4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拳拳)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形容词,少)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形容词,诚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形容词,愚拙,凡庸)5卒保卒余年(动词,终)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士兵)卒成帝业(副词,终于)卒然边境有急(副词,通“猝”,突然)6志舅夺母志(名词,志向)听臣微志(名词,愿望)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寻向所志,遂迷(名词,标志)7应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动词,照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动词,回答)8危危乎高哉(形容词,高)知安而不知危(形容词,危险)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形容词,通“畏”,害怕)民贫则危乡轻家(动词,危害)9绝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越,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人武关,秦兵绝其厉(动词,截断)猿则百叫不绝(副词,尽,完全)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停止)10或所守或匪亲(有的人)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用在动词前,表示不定)11乎危乎高哉(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语气助问,无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12尔尔来四万八千岁(指示代词,那)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无他,但手熟尔(语气词,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非死则徙尔(语气词,表示肯定)子路率尔而对(形容词词尾,同“然”,可译为“地”)13但但见悲鸟号古木(副词,只,仅,唯独)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只管,尽管)无他,但手熟尔(连词,不过,只是)但使主人能醉客(只要,只需)14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光明,明亮)火尚足以明也(动词,照亮)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清楚,明白)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英明,严明)亦以明死生之大(说明,阐明,表明,彰明)左丘失明,阕有《国语》(视力)15且烹羊宰牛且为乐(姑且,暂且)河水清且涟漪(表并列关系,“和”“又”)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还)吾攻赵,旦暮且下(将要,就要)16径径须沽取对君酌(即,就)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小路)江水又东,径巫峡(经过)17言主人何为言少钱(说)焚百家之言(言语,言论)凡一百一十六言(一个字叫一言)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一句话也叫一言)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语气词,无实在意义)王笑而不言(说,谈论)18将将进酒(请,qiāng)呼儿将出换美酒(拿,jiāng)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扶,持,jiāng)闲将稚子出柴门(携带,带领,jiāng)一水护田将绿绕(介词,把,jiāng)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将要,就要,jiāng)公将战(想要,打算,jiāng)将信将疑(副词,又,还,jiāng)固将愁苦而终穷(一定会,必定,jiāng)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jiāng,连词,要是,如果)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jiàng,统率,率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jiàng,领兵的人,将帅,将领)括不可使将(jiàng做将)今而后,吾将再病(jiāng,假如,如果,表假设)19走耶娘妻子走相送(动词,跑)老翁逾墙走(逃跑)循陵而走(行走)豫备走舸,寄于其尾(轻快的)20敢役夫敢申恨(用于反问,岂敢)敢问死(自言冒昧之词,也含有愿,希望的意思,谦辞)21信信知生男恶(实在,确实)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余固笑而不信也(相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22孤老病有孤舟(孤独,孤单)哀鳏寡,恤孤独(幼年丧父)碧峰巉然孤起(独立,高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古代王侯自谦之称)23舍舍南舍北皆春水(shè,房舍,房屋)舍相如广成传舍(shè,安置)退三舍避之(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亲戚,年纪小,辈分低的亲属)舍鱼而取熊掌也(shě,放弃,舍弃)夫人请之,吾舍之矣(shě,释放,放开)但见群鸥日日来/父子不相见/见羽旄之美(看见,看到)曹刿请见/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拜见,求见,接见)英雄所见略同/士元兄真乃高见(见解,见识)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受)信而见疑(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府吏见丁宁(在动词前,表示受事者自己,可译为“我”“自己”)图穷而匕首现(出现,显现)25凭凭轩涕泗流(靠着,倚着)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借,依靠)空口无凭(凭证,凭据)喟凭心而历兹(愤懑,烦闷)26病老病有孤舟(多病)子疾病(重病,病重)君之病在肌肤(泛指疾病)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生病,有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吾之病也(弊病,毛病,缺点)非独见病,亦已病吾子(羞辱,伤害)吾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忧,忧虑)27度度,然后知长短(动词,用尺量)王请度之(动词,忖度,检查反省)28抑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难道,岂,副词,表示反诘)抑为采色不足视与目与(还是)28从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接着,就)故民之从之也轻(服从,顺从,跟从)29异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对。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必修五的文言文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必修五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1、“乃瞻衡宇”中“衡”通“横”,横木的意思。
2、“景翳翳以将入”中“景”通“影”,日光的意思。
二、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理解古今异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含义。
比如:1、“悦亲戚之情话”中“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幼稚盈室”中“幼稚”古义指小孩,今义指年纪小或头脑简单。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要注意辨别。
1、名词作动词,如“策扶老以流憩”中的“策”,原意为拐杖,这里用作动词,拄着。
2、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中“亡”“北”原为动词,在这里指逃亡的人、溃败的军队,作名词。
3、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中“幼”指小孩。
4、形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中“善”意为羡慕。
四、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1、“引”字在“引壶觞以自酌”中意为拿、举;在“引以为流觞曲水”中意为引来。
2、“行”在“感吾生之行休”中意为将要;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意为行走。
五、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
2、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3、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
六、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向往。
2、《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七、重点实词1、“审容膝之易安”中“审”意为明白、知道。
2、“曷不委心任去留”中“委”意为随从、顺从。
八、重点虚词1、“而”字的用法多样,如“觉今是而昨非”中表并列;“门虽设而常关”中表转折。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1《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宇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二、词类活用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2.一介书生古:量词,个今:介绍,介于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4.盛筵难再古:第二次。
今:又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古:语气词,用在句尾今:无意义。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7.识盈虚之有数古:定数今:数量 8.彩彻区明古:日光今:彩色9.序属三秋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 10.路出明区古:过今:向外走四、一词多义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潦人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2.胜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3.穷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4.临临别赠言副词,将要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2《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二、词性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2.名词作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 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3.使动用法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三、古今异义的词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高一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核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今天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期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抗)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式,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XX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视察,挑选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起初的衣服,比喻本来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挺拔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久长)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善于)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束缚)2.*:谣诼谓余以善*(动作名,XX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必修 5 中的文言文对于提升语文素养、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必修 5 中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归去来兮辞》1、通假字“景翳翳以将入”中“景”通“影”,日光。
2、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中“日”,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中“时”,有时。
(2)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中“琴书”,弹琴、读书。
(3)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中“怡”,使……愉快。
(4)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中“悦”,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中“乐”,以……为乐。
4、文言句式(1)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复驾言兮焉求”,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语序为“胡为乎遑遑之何”。
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正常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5、重要虚词“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目的,来。
“而”: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②风飘飘而吹衣连词,表修饰。
③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二、《滕王阁序》1、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中“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2、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
(2)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上出重霄”中“上”,向上。
“下临无地”中“下”,向下。
(2)名词作动词“目吴会于云间”中“目”,用眼睛看。
(3)使动用法“腾蛟起凤”中“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中“下”,使……放下。
(4)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中“襟”“带”,以……为襟,以……为带。
高中必修5所有文言文语法知识点

高中必修5所有文言文语法知识点在高考中文言阅读9分,翻译10分,古诗词鉴赏8分‘古诗文默写5分。
总共32分。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 (《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尖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 “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女口:“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各种宾语前置例子:1 )、疑问句宾语前置一一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2)、否定句宾语前置一一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3)、叙述句宾语前置一一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含必修五文言知识点)

一词多义
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练习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④
⑤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石钟山记》)
以为妙绝 (《口技》)
⑥
⑦ ⑧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古今异义
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古今异义
3.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
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悦亲戚之情话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先帝不以臣卑鄙
+归去来兮辞+
(生1:动词,维持) (生2:名词,生活)
3、故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名词,故交,朋友) 故便求之 (副词,所以)
4、见
未见其术 (看到) 见用于小吏 (被)
5、犹
犹望一稔
(只是) 松菊犹存 (还)
6、在
情在骏奔 (如同) 在官八十余日 (在)
7、既
既自以心为形役 (连词,既然) 既窈窕以寻壑 (连词,又)
4、于
俨骖騑于上路(介词,在) 舍簪笏于百龄(介词,在) 极娱游于暇日(介词,在) 望长安于日下(介词,在) 目吴会于云间(介词,在) 幸承恩于伟饯(介词,在)
访风景于崇阿(介词,到) 屈贾谊于长沙(介词,到) 窜梁鸿于海曲(介词,到) 奉晨昏于万里(介词,到) 是所望于群公 (介词,引出对象)
5、数: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动词,拼命追求) 识盈虚之有数 (名词,定数)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名词,技术) 数典忘祖 (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副词,屡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修5所有文言文语法知识点在高考中文言阅读9分,翻译10分,古诗词鉴赏8分,古诗文默写5分。
总共32分。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女口:“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各种宾语前置例子:1 )、疑问句宾语前置一一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2)、否定句宾语前置一一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3)、叙述句宾语前置一一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宋何罪之有?(《公输》)4)、介词宾语前置一一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
(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何以言之?(《赤壁之战》)5)、方位词宾语前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 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 )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 ;“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例如:①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为子君〉,〈为自己〉。
(鲁迅《伤逝》)所谓意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以之为何” 的意思, 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 (或以 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一般可译 为“认为 ... ”“以 .. 为 ... ”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1.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 父”。
例 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 (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
例 3: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 [编辑本段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 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 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例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 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
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 甚至是使动词。
[编辑本段 ]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 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 "怎么样"的用法。
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 "使 ... "的意思。
有三种: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中的 "劳",意思是 "使 劳累" 。
2.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 "使 成为 ............ "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学习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 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有两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先“异之”,即“以之为异” 《伤仲永》 ) “奇之”,即“以之为奇” 认为这件事奇怪)认为他才能非凡)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
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藏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
名词活用做动词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扣弦而歌之。
歌:唱歌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 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 “六” )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 “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 ;“活之”即“使之活” ,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4.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如:不及物动词类: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犯孀酉隆罚》)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满井游记》)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如:①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沸》)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贾谊《过秦论》)4.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