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文档资料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资料(doc 7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资料(doc 7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资料[摘要] 当前,扩张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势头,但经济增长对它的依赖性并未减弱,经济自身的增长机制依然乏力,因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了长期化的危险倾向。
国内外的历史教训表明,一旦把扩张性政策长期化,后患无穷。
防患于未然,一要防止和化解财政和金融危机,二要预防陷入“滞胀”泥潭的可能;加入世贸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明白人”。
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不存在“民族经济”,只有无国别姓氏的“地产经济”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有害的。
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只要把市场全部拱手让给跨国公司,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可以实现,13亿人口共同富裕便指日可待。
这纯粹是痴人梦语,当今世界找不到一个先例能够证实上述观点。
总结去年,规划今年,是即将开幕的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最主要的议题。
世界经济强体一片衰退的冲击波荡漾全球,我国经济逆风而上继续在适度快速增长的平台上前行。
经历了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进一步增强了。
然而,我们不仅面临外患,同时还存在着内忧,忧患意识不可无。
扩张型财政政策流露长期化倾向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财政政策由紧缩政策转而实行扩张政策。
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其基本特征是以增加赤字和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所以属扩张型财政。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政策效应是明显的。
但是,现在本应淡出和转型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却出现了长期化的趋势,经济快速增长染上了对扩张政策的依赖症,而潜伏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却使扩张政策难以为继。
这是当前政策抉择面临的一道难题。
2001年,GDP增长7.3%,比上年下降了近一个百分点,且呈现逐季减缓趋势,经济整体增幅下降的态势表明扩张政策的效应在递减;国有企业在基本实现三年脱困目标之后,脱困的成本和代价尚未消化,又出现效益回落,利润增幅持续下滑,部分企业脱困后又返困,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国有单位的投资靠国债支持继续上升与非国有单位投资乏力形成反差,表明除了政府国债投资之外,各类市场主体的自我积累机制依然乏力;物价由低速回升转为全面回落,去年零售物价下降0.8%,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下降1.2%,生活资料出厂价下降1.5%;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难度加大,去年下岗未能再就业的职工近600万人,城镇实际失业率高于登记失业率2-3个百分点;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增加农民消费、启动农村市场乏力,制约农民增收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财政对债务的依存度居高不下,潜伏的财政危机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深。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内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重要工具,对于经济发展和政府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调节全国经济活动的总量和结构,以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和对外平衡的宏观调控政策。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宏观调控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制定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方针来调整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是政府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方式来调节国民经济活动的手段。
通过对税率的调整,政府可以控制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
而财政支出则是政府通过对公共事业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来控制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宏观调控政策。
在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货币供求关系,进而影响经济活动。
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刺激经济增长,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降低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
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希望控制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需求,降低通货膨胀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密切协调合作,确保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繁荣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示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通过调整国家的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以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维护经济稳定的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工具和影响因素。
2019年和2020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9年和2020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019年财政政策:2019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不确定性。
其中包括减税降费政策、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等。
具体措施如下:1. 减税降费政策:政府大规模减税降费,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税政策范围、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等,以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刺激经济增长。
2.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包括加快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3. 扩大内需:政府通过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包括加大农村消费扶贫力度、提升城镇居民消费能力、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等。
2020年财政政策:2020年,中国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同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主要措施如下:1. 减税降费:政府继续减税降费,包括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免社保费等,以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促进经济复苏。
2. 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增加对疫情防控、医疗卫生、就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环保等领域的支持,以推动经济增长。
3. 扩大内需:政府继续推动扩大内需,包括加大消费扶贫力度、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支持汽车等大宗消费品消费等,同时鼓励企业增加投资,稳定经济增长。
2019年货币政策:2019年,中国央行实施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经济平稳增长。
主要措施如下:1.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多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释放更多的资金给商业银行,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促进贷款投放。
2. 保持适度的货币供应: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匹配度,以防止通胀或通缩的出现。
3. 加强监管:央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确保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2020年货币政策:2020年,中国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以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参考文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word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篇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什么是财政政策1.概念: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
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
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
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2.财政政策的内容◆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3.财政政策的种类: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4.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什么是货币政策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2019年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兼谈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含义
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也意味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即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那么“稳健”的货币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常态又是什么呢?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为非常态的货币政策(即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24个月的货币政策)。
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没有出现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只是外贸出口受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更可能是上一年人民币过度升值所导致的结果),采取比美国更强有力的财政救市政策(即4万亿元的财政投入),以及货币政策由“从紧”突然转变为“适度宽松”,即在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的货币政策。
银行存贷利率全面下调、信贷规模放松、按揭贷款利率优惠等。
在这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14个月里,仅银行信贷增长就近11万亿元;在2010年的前10个月银行信贷新增达69015亿元,两年银行贷款新增近18万亿元,接近1998年-2007年10年信贷增长的总和(为207936亿元)。
从而使得2009年及2010年前10个月M2和M1增长分别达到27.7%、32.4%和19.3%、22.1%,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
二是1998年-2007年(如果更细分些是1999年-2006年)的10年中基本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1984年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或常态的货币政策。
我认为,引导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实际上就是向这个时期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转变。
在这个时期新增银行信贷为207936亿元(其中1998年-2002年为67069亿元;2003年-2007年为140867亿元,两个时期信贷增长速度有比较大差异),年均增长2万亿元左右,仅为非常时期的2009年-2010年的九分之二。
最新-2019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析 精品
2019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析2019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析陈冰梅摘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目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财政收支平衡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称。
而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其宏观目标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策略和措施的总称。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发挥取决于各种政策的恰当运用。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积极稳健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我国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
与过去两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着力点上已进行调整。
令人关注的是,对我国今年财政政策,会议提出了结构性减税内容。
通过税制的调整与完善,我们可以为服务业、小微型企业等减负,以此促进经济的转型。
在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下,我们应扩大财政支出,而且通过增加三农、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投资,不断扩大民生投入,可以反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2019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投资领域。
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去年我国货币政策总体上还是偏紧相比,今年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项目、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加强储备资产的投资和风险管理,提高投资收益。
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发挥好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
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
三、关于今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分析1建议央行采用信贷调控模式我们以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主要调控手段,以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资金利率为中介调控目标,通过调整银行间市场基础货币的供应来间接实现既定的信贷目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oc 12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oc 12页)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7年以来,我国有许多学者对旨要克服通货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试从对策论的角度探讨提高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或措施问题。
一、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微观基础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和追求收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的投资者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满足了这种定语限制的经济主体是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或者说相容的,反之则反是。
这几个看似简单的修饰语,可以作为判断经济主体是否市场化的标准。
以此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各种经济主体尚未实现市场化或者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
换言之,目前我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或者说是不完全相容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手段,而宏观调控手段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计划”手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种对经济的事前规制,因为它是计划者对被计划者的直接控制,所以它发挥作用不需要市场作为媒介。
而前者即宏观调控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经济总量非均衡对政府提出的调控经济的内在要求,以减少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的时滞所产生的高昂成本。
可见宏观调控既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又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必然要求。
同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又必须以市场行为人能够对各种市场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为前提。
这就是说,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基于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完善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那么,要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就必须首先改善这种微观基础,具体包括:1.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
从宏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性调整。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课间休息 结束放映
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财政政策工具 自动稳定器 财政政策效果
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 身存在的一种自动减少对国民收入各种冲击的机制, 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 条时期自动减轻衰退,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由于西方一些财政制度本身具有特点,于是产生 了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当经济发生波动时,财政制 度的内在稳定器就会自动发挥作用,"逆经济风向行 事"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减轻经济周期波动的幅 度。财政制度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以 下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首先是所得税的自动变化。所得税的特点是分级 累进的税率不变。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 个人收入减少;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 次,政府税收下降,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 之,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增加,使
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 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 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对总需求从而对国 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从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看,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 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会被投资量的减少抵销掉一部 分。因此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减少量, 即取决于"挤出效应"的大小。而"挤出效应"的大小, 从IS和LM图形看,主要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的大小。 挤出效应 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 消费或投资的降低。政府支出增加会以下列方式挤出 私人投资: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 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名义货币供
重要关系
返 回
课间休息 结束放映
西方国家的银行制度 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有:(1)出售政府资产; (2)增发货币 ;(3)债务融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手段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 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国家预算、税收、 国债、政府购买、政府补贴。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物价稳定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 变,也不是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而 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
价格波动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大幅度的 价格波动是不利的,一般由市场决定 的,但是政府可以进行调节,采取必 要手段保持价格基本稳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区国 家或地区之间由于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 付或与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政府消费维持国防,行政事业费开支,调节总需求,
引导私人生产发展。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手段
(5)政府补贴 作为配合价格、税收、工资等杠杆,政府 把以税收形式筹集上来的一部分财政资金 转移到社会福利和财政补贴,来调节总需 求关系,进而达到供求平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特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 过经济立法和司法,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 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
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 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 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3.政策效应:实施政策最终反应和结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一十二 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融财 政 与 金
3、财政赤字的衡量指标:
(1)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2)财政赤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4、财政赤字规模的决定因素:
(1)社会经济制约因素:经济增长率、国际贸易、政府 管理能力等
(2)资金来源制约因素:国际融资的限制、国内融资的 限制等
10/29/2019
2019/10/29
5
12
融 财 “Thank you” !!!
政 与 金
10/29/2019
2019/10/29
13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融财 政 与 金
本章主要讲授内容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财政的结合
10/29/2019
2019/10/29
14
第一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概念
融财 政 与 金
1、货币政策定义: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 经济目标而制定的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 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第十一章 财政政策
融财 政 与 金
本章主要讲授内容 财政平衡和财政失衡 财政政策
10/29/2019
2019/10/29
1
第一节 财政平衡和财政失衡
融财 政 与 金
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四大目标(熨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10/29/2019
10/29/2019
2019/10/29
7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属性
融财 政 与 金
1、属于政府的分配政策 2、属于政府的需求调节政策 3、属于政府的综合性调节政策 4、属于政府可以直接操纵的政策
10/29/2019
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国家财政政策——我国税制
➢ (2)税收增长过快
近10年来,GDP平均增幅10%左右,但财政收入平均增幅23% 左右,去年达到了28%
2008年,预计GDP增长2.1万亿,增幅8.5%;而财政收入 增长0.92万亿,增幅18%
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以流转税为主要 税种,它以货物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税收额由每 次流转额和流转次数两个因素决定,而非终端产品产出额 决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链条不断延长,流转次数
不断增加,税收增长肯定高于GDP 增速。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二十五分。
一、国家财政政策——我国税制
➢ (3)分税制造成地方政府财政困难
国税、地税分税,中央、地方分灶吃饭。由于国税收入
高,国家财政很富有(2007年财政收支比预算盈余3000 亿);而地税收入低,地方政府入不敷出,基层财 政上实际上已经破产
n 参与公开市场业务 n 核心是控制货币供应量 ,保持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外汇业务 n 汇率政策制定 n 外汇管理 n 国家外汇储备的持有和经营 n 核心是维持合理汇率水平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二十五分。
二、国家货币政策——中央银行
2、央行货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汇管理
n 第一步是采用浮动汇率。央行没有认识到我国远非真正意义的市场经济, 而是单纯依据巨额外汇储备,认为有能力抗拒波动,过早采用了有管理的 浮动汇率制度,推行汇率市场化,盲目扩大浮动区间。由于监管不到位, 国外游资大量涌入国内套利,造成人民币迅速升值,此举也正中西方国家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二十五分。
一、国家财政政策——我国税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通过调整、改变财政 收入与支出来影响宏观经济,以使其达到理想 状态的一种宏观经济调节政策。 政府的财政收支及其变动会直接、间接影 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自动调节 自动稳定器
主动调节
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
第12章
教学目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要求学生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两种 政策的组合与效果。
教学重点: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的组合与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12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指的是政府有意识、有计划 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 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从西方国家 战后的实践来看,宏观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目标 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 际收支平衡等四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个宏观经济政策目 标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之间是存在着 矛盾的,也就是说,要同时实现是有困难的。
由于:M2 B.
r 1 c r c r d r e
,所以货币乘数等于 r
c
rc 1 r d re
。
由于现金存款比率rc取决于公众的偏好和习惯,超额准备金 率re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偏好和社会经济状况,因而一定时期 内的rc和re都较为稳定,可以认为是常数,所以,央行可以 通过调节基础货币B和法定准备金率rd来影响货币供应量M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在存款创造过程中,可能漏出的项目还有:
1、超额准备金
考虑超额准备金条件下的存款乘数KDe为:
(12.2.3)
2、现金外流 考虑现金外流的存款乘数KDc为: (12.2.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四)货币乘数
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 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现金称为基础货币(高能货 币) 。 货币乘数就是基础货币创造货币供给的倍数。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一)政策手段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在总需求过小、失业增多甚至经济萧条时,政府扩大 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包括扩大政府投资);在总需求 过大甚至通货膨胀时,政府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2、改变税率 在总需求过小时,政府减低税率、减少税收;在总需 求过大时,政府提高税率、增加税收。 3、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在总需求过小、失业增多时,政府提高转移支付水平; 在总需求过大时,政府减少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三)存款乘数
存款乘数是指初始存款所引致的银行系统存款总额 的增加倍数。用KD代表存款乘数,有:
Sn 1 KD a rd
由上式可见,存款乘数与法定准备金率负相关,法 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乘数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两条假定:(1)每家银行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全 部贷出,超额准备金为零。这样银行每增加一笔存款时, 只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相应地增加。(2)客户收入的一切款 项全部存入银行,而且不提取现金。
3、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实际上是保证农场 主的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二、权衡性财政政策
又称为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它要求政府在不同
的经济形势下,选择相应的财政政策,积极主动地改
变财政收支,以影响总需求和宏观经济。原则是要逆 经济波动的风向行事,即总需求过大时,通过政策实 施压缩总需求;总需求过小时,通过政策实施扩大总 需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一、法定准备金与货币创造
(一)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授权规定的 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限度的库存现金占其吸纳 的全部存款的比率。 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库存现金就是法定准备 金 。法定准备金率也叫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总的库 存现金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
LM0
挤出 效应
r0
E2
ΔY
0 Y0 Y1 Y2
Y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和改变 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一种宏 观经济政策。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职能)
商业银行 ——金融企业,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 款业务。 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政 府的银行” ,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
一、自动稳定器
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使它们自身具有某种自 动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稳定的功能。也就是说,即使在 政府支出和税率保持不变的时候,财政制度本身会影响 社会经济活动,因而被称之为“自动稳定器”或“内在
稳定器”。 这种稳定功能的发挥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三)政策局限性
(1)有些财政政策的实施会遇到阻力。 (2)财政政策会存在“时滞”。 (3)公众的行为可能会偏离财政政策的目标。 (4)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私人消费或 投资降低。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r1
IS0
Δr
IS1 E1 E0 ΔY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二)财政赤字与财政盈余
在总需求过大时,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策,产生财政盈 余;在总需求过小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 财政赤字。 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有: (1)出售政府资产; (2)向央行借债(货币筹资),实际上是央行增发货币, 经常采用容易引发通胀,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3)向国内外公众发行公债(债务融资)。 今天的债 务是明天的税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二)存款创造机制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断地将存款转 化为贷款,而贷款又派生存款的连续过程。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 A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原始存款]; A银行将80万元贷给企业甲;企业甲向企业乙购买80万原材料;企 业乙将80万元存入B银行; B银行将64万元贷给企业丙;企业丙向企业丁购买64万机器设备; 企业丁将64万元存入C银行; C银行将51.2万元贷给企业戊; …… 100万元+80万元+64万元+51.2万元+……=500万元(存款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