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简介

合集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资料史记简介

历史七年级上册资料史记简介
表10篇——编排时间与事件; 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常见史书体例:
纪传体—— 主要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当时的 史实。如《史记》。 编年体—— 按年、月、日的时间顺序编排史 实。如《资治通鉴》。 通 史—— 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的史实。如 《史记》。
断代史—— 记述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 的史实。如《宋史》、《明史》。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史记》
1.作者: 司马迁
2.体例: 纪传体通史(第一部)
3.内容: 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 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特点: 体例完备,史料翔实, 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 史 记 ︾ 书 影
史记的组成
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 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
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后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史学巨著,司马光自幼好读《左氏春秋》,喜欢编辑旧事以成编。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历年图》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盖周、秦二朝,当时的皇帝宋英宗看了很满意,于是下令在崇文院内设置书局,将颖邸旧书2400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并供给笔墨、缯帛、费用、餐点、果物等服务,要他继续写下去,并准许他借阅皇家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藏书。

于是司马光就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居家极其简陋,夏天闷热难堪,汗水常滴在草稿上,请匠人另辟一地下室,“常读书于其中”,“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每夜秉烛著书,生病时亦不休息。

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说:“先王曰,死生命也。

”就这样过了15年不问政事的著书岁月。

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资治”两字意谓著“帮助”“治理”。

“通”则意谓著博通古今的“通史”,“鉴”则有引为“借镜”之意(以史为镜)。

宋神宗亲自作了一篇序,赐给司马光。

这篇序后来保护《通鉴》免遭毁版的灾难。

《资治通鉴》编修工作艰巨,先由助手搜集资料和编写初稿,然后由司马光综合全书,加以增删,再由司马康检订文字。

首先,在资料搜集方面,单是正史有十七种,参考的野史,谱录,别集,碑志等杂史有三百多种,加上龙图阁等藏书,可以想见当时资料之丰富。

清人袁枚称:“李邺侯北伐之谋,保储之谏,辨建宁之冤,保李晟、马燧之功,新、旧两《书》俱不载入……微温公《通鉴》取李繁《家传》大为阐扬,则邺侯一代伟人,几乎黯然无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txt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2 回复: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3 回复: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4 回复: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

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

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李焘继承和发展了“考异”的优良传统。司马光在著《资治通鉴》 时,著有《通鉴考异》,在书中排列不同材料,说明自己取舍的原因。《续资治通鉴长编》也采用了这一考异的 方法,“若旧本有误处,及有合添处,即当明著其误削去,气添处仍具述所据何书,考按无违,乃听修换,仍录 出为考异;不然则从旧,更勿增改。”《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多达一万二千余条,七十多万字。清人黄廷鉴以 此评价很高,认为“其中分注考民划详引他书,而于神、哲之代尤多。
如《宋会要》、《政要》、历朝《实录》、《时政记》,王禹《建隆遗事》、蔡襄《直笔》、王拱辰《别 录》、司马温公《日记》,王荆公《日记》、刘挚《日记》、吕大防《政目》、吕公著《掌记》、曾布《日录》、 林希《野史》、五岩叟《朝论》、欧靖《圣宋掇遗》、邵氏《辨证》诸书,及诸家传碑铭,皆无一存者。
评价
评价
版本二
南宋杨仲良曾取李氏书改编为纪事本末体,撰成《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卷。清人秦缃业、黄 以周等即利用杨书,还原为编年体,以补李书《四库》辑本之佚文,其中杨书缺略者,旁采他书,加注于下。其 余典籍所引《长编》原文或注语,亦均加采辑,纂成《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六十卷。此书起于英宗治平四年 (1067年)四月,止于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为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资料。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据 清光绪九年(1883年)浙江书局刻本影印。
《续资治通鉴长编》因为篇幅太大,故成书时就没有全刻,而只是由秘书省按《续资治通鉴》的规格抄写了 一部藏于皇家秘室。清乾隆年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从明朝《永乐大典》里录出《续资治通鉴长编》入 《四库全书》,但《四库全书》录入的不是全本,缺徽、钦两朝事迹等。嘉庆二十四年(1819)张金吾用活字排 印爱日精庐本。光绪七年(1881年)浙江巡抚谭钟麟命黄以周等以《四库全书》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校爱日精 庐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印成浙江书局本。中华书局出有由上海师范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共同 整理的标点本《续资治通鉴长编》。

春秋左传简介

春秋左传简介

春秋左传简介《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春秋左传简介,希望你喜欢。

春秋左传内容提要《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传为孔子所作。

“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

古人之所以重视写史,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的生活记录,还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指导现世人生。

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

为达此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这就是后人说的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

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

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梁启超称《左传》的出现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左传》除了阐释《春秋》思想之外,艺术成就也很高,是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史书、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语言精炼,文辞优美,其叙事手法历来为人称道。

唐刘知几评曰:“或腴词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

”春秋之际,战争频仍,《左传》对战争的记叙尤其令人称道,善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战场氛围,不闻刀剑之声,却如亲历沙场,扣人心弦。

并且,人物成为《左传》的主角,将历史从神的阴影下解放出来。

遥想当年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齐桓晋文争霸,楚庄王也要问鼎中原,礼崩乐坏,同时又在外交场合吟诗作乐,说古论今,也足见古人风致。

现存最早的《左传》注本为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传世有宋刻本;清代有顾炎武《左传杜注补正》、惠栋《左传补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等;现代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另说281年或280年),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发现《竹书纪年》。

该书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

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

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

“古本”为辑佚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年,无规整的体例。

“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6),有较为完整的体例。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但它在宋时历经了佚散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

《春秋》简介

《春秋》简介

《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所谓编年体,就是“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

它是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如果说,《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纪传体史书,是横的叙述历史,那么,《春秋》、《资治通鉴》这类的编年体史书,就是纵的叙述历史。

编年体这种体裁的史书,在世界上,中国起源最早。

东周时,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撰写该国的编年史,但名称不统一,燕、齐、鲁、宋等国均称《春秋》,因商代和西周时,一年只有春、秋二时,而无冬、夏,因此古人称年为“春秋”。

春秋时期,虽然已有四时划分,但是人们仍然习惯用旧称。

所以各国史书大多以《春秋》命名。

而晋称《乘》,楚称《梼杌》。

东周时诸侯国的史书后来均已散失,只有孔子编订的鲁国史《春秋》留传了下来,这是孔子的一大功劳。

《春秋》是孔子晚年呕心沥血之作。

孔子周游列国经历了14年之久,他在68岁返鲁后,以“国老”身份问政,因此有条件阅读鲁国档案。

他为寓寄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以便留给后人效法,就用晚年的精力编纂《春秋》等“六经”。

关于孔子删订《春秋》的意图,孟子说得很清楚:“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孟子·滕文公下》)所谓“知我者”,是指那些理解他的苦心孤诣的人(理解他的治国平天下理想的人),所谓“罪我者”,是指那些指责他不该修订《春秋》的人。

可见,孔子编订《春秋》的目的是为匡救时弊,因此,他的思想和主张便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春秋》的字里行间,即所谓“微言大义”。

所谓“微言大义”,诸如当时吴国、楚国的国君,都已自称为王,这对于维护宗法制的尊卑贵贱等级观念的孔子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孔子在“正名”的思想指导下,在《春秋》中却把他们贬称为“子”,以示对这些诸侯竟敢僭拟天子专用王号的谴责。

对于这种“春秋”笔法,司马迁得出这样的结论:“《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范晔及《后汉书》简介

范晔及《后汉书》简介

范晔及《后汉书》简介范晔是后汉末年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后汉书》。

该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政治动态。

本文将对范晔及《后汉书》进行简要介绍。

范晔,字仲弓,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混乱时期。

他出身于陇西(今甘肃陇西县),家族世代都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范晔自小聪慧机智,具备卓越的文才和史学素养。

他广泛阅读历史文献,对于东汉末年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历史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解。

范晔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上。

《后汉书》是他的代表作品,该书共计十二卷,记述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范晔以客观的态度,详尽地描绘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

通过对当时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分析,范晔展示了他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丰富的政治洞察力。

《后汉书》的文风庄重,语言简练,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范晔以精准的史料搜集和详实的事实描述为基础,对事件和人物进行准确分析,展现了他对历史研究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

他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客观中肯,既不过分美化,也不过分贬低,给读者留下了较为真实的历史印象。

《后汉书》不仅简明扼要地记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还对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范晔从多个角度对东汉末年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着重强调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历史画卷。

尽管《后汉书》在史学研究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是探究东汉末年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范晔的历史观和研究方法在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坚持以史为鉴,注重历史的客观性,力求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总的来说,范晔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后汉书》记录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他的文风庄重、语言简练,以及客观的历史观和深入的研究方法,为后人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宝贵的历史资料。

《左传》简介

《左传》简介





史书体例:
编年体:就是按照年代的发展来 组织、记叙历史事件的体例,如 《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 的历史,如《战国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任务活动反映 历史事件,如《史记。》
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 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 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 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 “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 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 重耳不礼。秦晋围郑形势图Fra bibliotek晋 秦函


氾 南
秦立晋君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 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 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 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卻芮的意 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 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
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 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 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
《左传》简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 史书。作者左丘明,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 前的历史、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 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大的文 学的价值。它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如民重 于天、民重于君、民为邦本的思想。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 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 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 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 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 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 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 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 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 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 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 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 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 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 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 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历史文献:《资治通鉴》简介

历史文献:《资治通鉴》简介

历史文献:《资治通鉴》简介一、背景介绍《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编年体巨著,由北宋司马光在公元1084年开始撰写,历时19年完成。

该书以汇纂历代正史、编年列举为主要手法,对中国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间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记录和分析。

二、作者: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子长,号东篱,北宋政治家、学者和文化名人。

他出生在一个世家之家,在政治上有着较高的地位。

司马光还是大名府进士科考试的状元,可谓才华出众。

他撰写《资治通鉴》可以说是为了补正朝廷官修史书疏漏之处,并通过详实的记录与总结来呈现中国历史。

三、内容架构《资治通鉴》共分294卷,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涵盖了五个主要的斯斯皆备切事京不丁匠户会会社样本省部类等项目。

1. 式部尹抄集:本书的前37卷,主要是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的历史。

2. 近朱者赤:第38卷至163卷,记述北宋时期李煜、赵简纪、范仲淹等人的历史。

3. 残烛余息:第164卷至213卷,着重描述杨延昭、岳飞等人塞草麻益基对修历史文献之功的考察。

4. 洗经易义:第214卷至255卷,记录金朝时期文臣武将楚辽契约册形貌和稽留备限板业多广发空无骨蒙马旗只敢啄人怕因阴课童的生活状态情况焦作相关信息一口门越南青木明年起确保36多胡服务价格大明商时切准确规定 5. 剩菁遗萼:第256卷至294卷,总结了南宋文臣政治家林则徐、吕惠卿等人。

四、影响与价值《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也被视为中国古代编年体巨著的典范之一。

它以全面、客观、精炼的文字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

其研究方法和体例也为后世编纂史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于后来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资治通鉴》的文风简练明快,逻辑严密,是古代历史教材之一。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等重要事件,以及国家兴衰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总而言之,《资治通鉴》作为一部权威的历史文献,在珍贵地记载了中国几百年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编年体的产生》课件

《编年体的产生》课件
明代以后,出现了以大事为纲、以事件为主体的编年体史书,如《通鉴纪事本末 》和《纲目体》等。
现代编年体史书
现代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现代编年体史书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 也更加注重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当代编年体史书
当代编年体史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共党史 大事年表》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系统地记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历史进程。
《编年体的产生》ppt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编年体简介 • 编年体的历史发展 • 编年体与其他史书的比较 • 编年体的优缺点 • 编年体史书的影响
01
CATALOGUE
编年体简介
编年体的定义
编年体
是一种以时间为顺序的记事方式,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记录历史事件。
编年体历史记录方式
以时间为线索,将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列,便于了解事件发生 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
史通春秋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在编年体史书 的基础上,采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将 历史人物和事件以传记的方式呈现, 同时也保留了编年体的特点。
近代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
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以时间为线索,系统 地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史。
纲目体与纪事本末体
编年体的缺点
信息密度较低
不易比较和归纳
由于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相同时 间段内发生的事件可能会分散在各个 地方,导致信息密度相对较低。
由于事件分散在各个时间段,对于读 者来说,比较和归纳不同时间段的事 件可能相对困难。
难以展现大规模事件
对于跨越长时间、涉及多个地区的大 规模事件,编年体可能难以全面展现 其全貌和影响。

著名史学家左丘明的作品介绍

著名史学家左丘明的作品介绍

著名史学家左丘明的作品介绍左丘明,大约在公元前502年出生,于公元前422年逝世,鲁国都君庄人,是春秋末年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散文家,政治家,那么你知道著名史学家左丘明的作品有哪些吗?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著名史学家左丘明的作品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著名史学家左丘明的作品介绍左丘明,春秋末年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著有《左传》、《国语》,这位史学巨匠左丘明主要作品都写了些什么呢?细细调查我们发现,他早年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写下了《左传》这一部著作,晚年又口述由其子孙记录汇集而成另一部作品《国语》,于是左丘明就这样被称为我国传统史学的开山鼻祖。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既是一本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一本文学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是左丘明早年阅读《春秋》时根据其中的鲁国国史进行重新整理编辑而成的,主要记载了东周前254年间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任务。

《左传》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文献,同时也是一部较为出色的散文著作。

《国语》并非左丘明亲自写录,而是在其晚年辞官还乡,眼疾加重双目失明后,由其口述然后子孙们进行记录,才得以汇集成卷。

《国语》又被叫做《春秋外传》或者《左氏外传》,是我国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是左丘明所撰。

但现代的部分学者认为,这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所记录的资料而进行整理编写完成的。

与《左传》相比,《国语》所记录的事件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关联的,且更加注重的是人物对话,一般都是通过言论来反映事实,所以也让人更加相信《国语》是通过左丘明口述,其子孙记录而成的。

著名史学家左丘明的个人简介一部《左传》,使世人了解了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事认知,《左传》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和史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那么《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大约在公元前502年出生,于公元前422年逝世,鲁国都君庄人,是春秋末年的史学家,文学家,散文家,政治家。

史记简介

史记简介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

《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鲁迅盛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纪传体,一种体例。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

编年体,以时间为次序编纂。

国别体,以地域来划分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名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留侯世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史记·滑稽列传》。

作家作品简介

作家作品简介
晁错:西汉政治家,作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
刘安:《淮南子》.
枚乘:辞赋家,作品有《七发》等.
司马相如:辞赋家,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作品有《甘泉赋》《羽猎赋》等.
王充:东汉哲学家,著有《论衡》,《订鬼》是他的名篇.
班固:东汉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小李杜:李商隐,字义山,多无题诗,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等均为名篇.杜牧(字牧之),以写七绝著名,写景抒情,清丽生动,如《泊秦淮》《秋夕》《清明》《仙行》《赤壁》等均为名篇,著有《樊川文集》.
诗中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
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品有《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辛弃疾: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和苏轼并称"苏辛".代表作品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干树")《清平乐》("绕床饥鼠")《破陈子》("醉里挑灯看剑")《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等.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代表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仃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主要诗作有《卖炭翁》《观刈麦》《杜陵叟》等.两篇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非常著名.

档案室的档案编研工作介绍

档案室的档案编研工作介绍

档案室的档案编研工作介绍(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档案室的档案编研工作介绍一、档案编研工作是以满足单位日常运转,业务管理、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等各项工作和活动利用档案需要为目的,以库藏档案为基础,以汇编档案文件汇集和编写档案参考资料为成果形式的一项专门工作。

二、档案编研成果最常用的四种分类:按表达形式划分:可以分为文字式、图形式、数据式和声像式等四种;按加工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一次加工、二次加工和三次加工等三种;按选题范围划分:可以分为综合型和专题型两种;按体裁特征划分:可以分为汇编、文摘、索引、简介、综合调研材料和史志等若干种。

下面我主要按加工层次划分的不同加以简单介绍一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介绍(一)一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的适用范围一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适用于在形成上具有一定的规律,而且材料系统,数量较多,在利用时检索途径又比较模糊的档案编研加工。

这种档案编研成果主要起到查考和套用、复用的作用,人们通过查阅利用这种档案编研成果,找到工作的依据。

(二)一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的编制要求1、选题方面可针对在工作中经常被查阅利用的红头文件、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通用图样等档案材料,多角度开展一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的编研,形成《发文汇集》、《专题汇编》和《图样汇编》等多种类型的档案编研成果,便于利用这经常查阅利用。

如可以按年度编制《发文汇集》,也可以按问题编制《专题汇编》,还可以按专业编制《图样汇编》。

2、选材方面一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的选材方式主要是选用重份原始文件或复制原始文件。

选用重份原始文件和复制文件,能保持档案原貌,保证档案编研成果的可靠性。

3、加工编辑方面相对来说,一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的加工编辑量并不太大。

主要有内容删节、格式加工和文字校勘等等。

为了保证档案编研成果的严肃性、权威性,提高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一定要做好加工编辑工作,特别是文字校勘各种。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简介、评价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简介、评价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简介、评价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简介、评价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的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

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

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2、作品年代《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作品简介《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编年体简介

编年体简介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为中心,按年、月、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最早起源于中国,其他地区类似形式的历史书则称为年代记,编年体也是年代记的一种。

基本定义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2发展进程在几种主要的体裁中,编年体出现较早,其特点是“以天时记人事”,这大概同古老的历法知识有关。

如《春秋》、《左传》、《竹书纪年》等书,或出现在春秋末年,或出现在战国时期。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时、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这是它的优点。

但编年体史书不易于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也不易于写出同重大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事迹,这是它的缺点。

刘知几评论编年体的长短说:“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

理尽一言,语无重出。

此其所以为长也。

”有些重要历史人物,“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

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

此其所以为短也”(《史通·二体》)。

当然,编年体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其早期形式中的某些短处,在后来的发展中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

东汉荀悦撰《汉纪》、东晋袁宏撰《后汉纪》,他们在这两部编年体皇朝史中,运用了连类列举的体例,从而扩大了编年体史书容纳人物、史事的范围。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杰作。

它不仅包括的年代久远,而且包含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所以章学诚称它是“合纪传之互文,而编次总括乎荀、袁”,谓之“正编年之的”《文史通义· 释通》)。

春秋左传简介

春秋左传简介

春秋左传简介春秋左传内容提要《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传为孔子所作。

“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

古人之所以重视写史,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的生活记录,还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指导现世人生。

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

为达此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这就是后人说的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

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

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梁启超称《左传》的出现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左传》除了阐释《春秋》思想之外,艺术成就也很高,是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史书、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语言精炼,文辞优美,其叙事手法历来为人称道。

唐刘知几评曰:“或腴词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

”春秋之际,战争频仍,《左传》对战争的记叙尤其令人称道,善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战场氛围,不闻刀剑之声,却如亲历沙场,扣人心弦。

并且,人物成为《左传》的主角,将历史从神的阴影下解放出来。

遥想当年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齐桓晋文争霸,楚庄王也要问鼎中原,礼崩乐坏,同时又在外交场合吟诗作乐,说古论今,也足见古人风致。

现存最早的《左传》注本为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传世有宋刻本;清代有顾炎武《左传杜注补正》、惠栋《左传补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等;现代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为中心,按年、月、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最早起源于中国,其他地区类似形式的历史书则称为年代记,编年体也是年代记的一种。

基本定义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2发展进程
在几种主要的体裁中,编年体出现较早,其特点是“以天时记人事”,这大概同古老的历法知识有关。

如《春秋》、《左传》、《竹书纪年》等书,或出现在春秋末年,或出现在战国时期。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时、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这是它的优点。

但编年体史书不易于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也不易于写出同重大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事迹,这是它的缺点。

刘知几评论编年体的长短说:“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

理尽一言,语无重出。

此其所以为长也。

”有些重要历史人物,“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

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

此其所以为短也”(《史通·二体》)。

当然,编年体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其早期形式中的某些短处,在后来的发展中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

东汉荀悦撰《汉纪》、东晋袁宏撰《后汉纪》,他们在这两部编年体皇朝史中,运用了连类列举的体例,从而扩大了编年体史书容纳人物、史事的范围。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杰作。

它不仅包括的年代久远,而且包含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所以章学诚称它是“合纪传之互文,而编次总括乎荀、袁”,谓之“正编年之的”《文史通义· 释通》)。

在《资治通鉴》的影响下,南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朱熹撰《通鉴纲目》,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鉴》、夏燮撰《明通鉴》,形成了历史编纂上的“《通鉴》学”。

自汉、唐以后,编年体史书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历朝的“起居注”和“实录”。

唐代温大雅撰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和韩愈主修的《顺宗实录》,是现存较早的这类著作。

《明实录》共2909卷,《清实录》多达4433 卷,是现存卷帙最大的实录,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3主要类别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841年前后创体,《左传》完善其体例,荀悦《汉纪》创断代编年体,司马光成通史编年体。

其它的编年体史书,还有纲目体、起居注、日历、实录、东华录等。

先秦编年体史书流传至今的,有《春秋》、《左传》、《竹书纪年》(辑本)等。

断代编年史,是写一个封建王朝兴亡的历史著作,如东汉荀悦《汉纪》、明谈迁《国榷》等。

编年体通史著名的有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清毕沅《续资治通鉴》等。

纲目体以编年为序,简记大事为纲,补充注说史事为目。

有宋朱熹《通鉴纲目》等。

起居注,是记录帝王言语、行动和居止的专书,周代始创。

时政记,是宰相执政关于朝廷君臣议论军国要政的记录,武周时始创,明代废止。

日历,是由史官根据起居注或时政记等所记杂事,稍加润饰汇编而成的资料书。

唐顺宗时所创,明以后废止。

实录是在新皇帝即位后,由国史馆根据前一皇帝的起居注、时政记、日历等数据,重新汇编,撰修成的前皇帝言行及一代大事的编年史长编。

自北凉刘昞《敦煌实录》创体,唐以后成为定制。

东华录,清乾隆闲蒋良骥创体,是根据实录和其它档案、公文、邸报所写的朝廷大事摘要。

起居注、实录等官修编年体资料书,虽不无讳饰篡改,但因其篇幅浩大,材料详明,而有着珍贵的价值。

4主要特点
编年体史书,以事系日,以日系时(季),以时系年,对了解一代兴亡大势,很为方便。

但历史事件自酝酿、发生至结束,往往延及数月乃至数年,编年体史书诸事杂陈,从中人们难以稽其首尾。

也就是说,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为此,从《左传》起,就用追溯往事或带叙后事的方法,以弥补这一缺陷。

另外,这种体裁以时间
为中心,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叙述多过于简略,而且割裂,年代不明的事甚至无法写入书中,这些都影响了编年体史书的使用价值。

5代表作品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
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起源于春秋。

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

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6史书体例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通史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

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集中叙述。

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