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效晨读效果研究论文
推陈出新有效晨读,点燃学生自我管理激情
推陈出新有效晨读,点燃学生自我管理激情作者:张永艳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05期摘要:晨读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是巩固课堂知识和延伸课外知识的重要阵地,能更好体现学生主体性。
推陈出新有效晨读,点燃学生自我管理激情,开发特色晨读课堂模式,拓宽学生视野。
有效晨读能燃起学生学习的渴望与热情,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
关键词:班级晨读,提升,学生学习,自主管理增加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灵活组织多样化晨读,利用晨读搜集名言警句荟萃、精彩片段赏析、诗词朗诵、精彩演讲等。
教师示范朗读或领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引导学生读准、读好、读出美感。
让学生读,边读边点拨,边读边评价,边读边自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提升学生自我管理。
通过教师导读、学生竞读、听读、演读等多种形式训练,采取同桌演读背诵,或者小组竞争自由朗读,调动学生晨读积极性,互相带动,互相监督。
采用大显身手竞赛读: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开火车、随机点读等形式,激起晨读乐趣。
声情并茂配乐读:在学习新课前或朗诵优美句段时,通过创设浓烈朗读氛围,帮助学生去把握朗读语气,体验朗读魅力,诱发情感共鸣。
情景再现:对课文中有故事情节的精彩片段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担任角色,在表演中体会人物语言、情感等。
追求阅读形式多样化。
采用集体晨读,集体背诵,小组赛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晨读、吟诵读、自由读、接力读、表情晨读、大声读、小声读和默读等各种形式活跃晨读课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目标反馈,检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优差兼顾。
明确朗读目标,促进自我发展。
晨读需要教师的指导、参与和协调。
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或许会使朗读缺乏明确目的性,所以教师要补充学生晨读内容,增加晨读形式,拓宽学生自我管理。
在学生晨读中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出生动和谐的课堂。
晨读要化整为零。
把所诵读知识化整为零,让学生先挑容易的背诵,逐步深入,再把所有内容连起来,增强学生自信。
把晨读时间化整为零。
小学6年级晨读的效果与改进措施
小学6年级晨读的效果与改进措施晨读,这个看似平凡的早晨习惯,其实蕴含着无尽的教育力量。
小学六年级的晨读,不仅是孩子们一天学习的起点,更是塑造他们学习习惯和兴趣的重要环节。
让我们从教育的角度,深度剖析这一环节的效果,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改进。
晨读的效果,如同阳光照耀下的花朵,给予了孩子们初升的能量。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业的关键阶段,这时的晨读,不仅帮助他们清晨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为一天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晨读,孩子们能够在安静的早晨时光中,集中注意力,提升语文素养,增强语言理解能力。
此时的朗读,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更是对知识的深度消化。
每一个词汇、每一句话语,都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印记,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然而,晨读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更在于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早晨的朗读时间,仿佛是一种无形的“仪式”,使学生们形成了规律的学习节奏。
这种规律性,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性。
正如一棵小树苗需要每天的阳光和水分,孩子们也需要这种每天的知识滋养和学习督促,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茁壮成长。
尽管晨读有诸多益处,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晨读的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
有些学校和教师在安排晨读材料时,往往以课文内容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
这样的安排虽然保证了知识的传递,但可能导致学生对晨读的兴趣逐渐减退。
学生们可能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其次,晨读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传统的晨读方式,多以教师主导的朗读和学生跟读为主。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有效,但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学生们在这种方式下,可能只是机械地进行朗读,无法真正领悟文本的深意,也难以产生对学习的深层次兴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晨读材料的选择应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除了课文之外,可以加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读物,如故事书、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
初一生物晨读的创新实践与效果
初一生物晨读的创新实践与效果清晨的校园里,初一的学生们在生物课堂上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这个阶段,生物学科的晨读不仅是对知识的复习,更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过去的几年中,初一生物晨读的创新实践不断涌现,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显著的改变和提升。
在传统的生物晨读中,课堂通常围绕课本内容进行复习,教师依照教材逐章逐节地讲解,学生则跟随节奏进行记忆。
这样的方式虽有其稳定性,但常常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
因此,创新的晨读模式应运而生,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首先,创新实践之一是引入多媒体技术。
通过生物学科相关的动画、视频和互动软件,晨读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在讲解细胞结构时,通过动态展示细胞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细胞如何运作。
这种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另一种有效的晨读方式。
教师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生物学主题的研究。
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查阅资料、制作海报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全班。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分享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知识,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另外,晨读内容的设计也开始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例如,教师在晨读中引入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健康饮食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这种关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增强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实际意义和动机。
此外,教师在晨读中加入了更多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比如,在讲解植物光合作用时,学生们可以亲自操作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这种动手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这些创新实践的推动下,初一生物晨读的效果显著提升。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索问题。
早读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早读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教育论文早读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邓连志早读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学生学习方法,它的优点非常明显。
早读对于学生来说,多背诵一些,多记忆一些东西,对于学生的口语、对于学生的记忆力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对于学生养成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在学生进行阅读时,学生的知识量得到增加,思考力得到提高,意志力得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科学研究发现,人们大脑的清醒度在早晨是最高的,早晨开始朗读会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产生朗读效果。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保持早读这样一个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知识积累,对于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学生为什么读书?每天读书的目标,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读好书?学生的心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学习,流于形式罢了。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早读方式。
一、别具一格的早读形式,提高学生认识早读课堂并不像我们上课那样严格要求,但是它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能够对于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所以,一个好老师能够善于组织好早读课。
一般情况下,早读的前十来分钟,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学生不至于失去对早读的兴趣。
后来的3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朗读当天或者是前一天要求背诵的课文知识。
这样安排不至于和教学本质相偏离。
前边的内容,我是这样和学生安排的:星期一,主流媒体的新闻;星期二。
从古到今名人故事以及名言警句;星期三,课外优秀的作品;星期四,《三字经》的朗诵;星期五,学生自己表演课本剧。
《三字经》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其短小的文章中,使我们能够体会到非常深刻的道理,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历史的魅力所在,是对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继承和传承。
二、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兴趣1.有教师领读。
小学生对于朗读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小学生识字有限,需要教师领读才能完成朗读任务。
农村小学语文早读有效性探究论文
农村小学语文早读有效性探究XXX内容摘要:农村小学语文早读现状堪忧,早读课上,小学生应该读什么,怎么读;早读课上,教师能够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本文将作抛砖引玉之言。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早读有效性探究早读是我们语文教学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多年以来,我国各小学都保持这个传统,每周或多或少的都要安排几节早读课(从三年级开始还会安排英语早自习)。
但在目前,各种规格的研讨活动中一直没有涉及到早读这个领域。
语文教学研究也多倾向阅读与作文方面,早读课则少有问津。
教学研究是教学的理论提炼,又必将指导和作用于教学实践。
早读课研究的“萧条”实际上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读课教学实践过程的“轻描淡写”。
这种状况,在农村小学表现的尤为突出。
一、现状在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者一般会于早晨在上正课前安排一节早读课,时间为三十到四十分钟不等,至于教师如何具体操作早读课,学校或者教学管理者不会硬性规定。
现实情况普遍是,多数老师不把早读课当成一堂课,甚至于放任自流,要么教室中看不见教师的身影,要么不管不问只做自己的事情。
与此相对的是,少数教师把早读课当成正课来上,如此态度固然无可厚非,可实际上却让学生苦不堪言。
无论前者,抑或后者,早读课的作用均不能获得真正发挥,学生要么没有兴趣,要么不堪重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全面发展。
早读课的设立,其本意就是让学生来读,来说,来自学的。
农村小学生,硬件、软件都远不如城里孩子。
因此,我认为学校、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务必要利用好早读课,必须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有自由表现的空间,弥补与城里孩子之间的差距。
即便在学校管理中,对早读涵义界定也模糊不清,沉湎于学科本位,信奉教科书权威,以纲为本,以偏求全,单一文本服务教学而固步自封,任意放大课堂教学效能,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忽略早读的基础存在。
具体到早读课教学实践,早读课也被日益兴盛的课堂教学边缘化,甚至淡化出教学行为的视野,教学管理与考核没有早读应有的位置,无视早读的重要性和奠基作用,往往只注重早读的形式,而不注重诵读的内容,妄求有声朗读“一支独秀”,单一性强。
早读课创新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
早读课创新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传统诵读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创新诵读形式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本文针对早读课的诵读形式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通过创新诵读形式提高早读效果,为教育教学提供新思路。
一、早读的作用和意义早读作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早读可以帮助学生铺好基础,提高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自控力。
其次,早读可以帮助学生累积知识,开阔眼界,培养学生在多种困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最后,早读还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价值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和爱国民主的精神。
二、创新诵读形式的设计1.采用音乐形式音乐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具有激发人的情感的作用。
因此,将音乐与早读相结合,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比如可以通过歌曲、乐器演奏等方式,让学生唱出咏史诗、名言警句等内容。
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早读中增加一定的竞争元素,比如通过大声朗读、口头问答等形式进行比赛,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互动形式主要通过师生互动和同学之间互动来完成。
比如老师可以与学生们共同朗读某个文段,并根据不同的语音语调进行批注和点评,提高学生对于基本语音的掌握水平;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交流、讨论和分享,从而增加互动、提高情感融合,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
通过创新诵读形式,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首先,利用音乐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完成早读任务;其次,通过比赛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通过互动形式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优秀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诵读形式对于提高早读效果、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们应当进一步探索早读诵读形式,结合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开展多样化、富有创意的早读诵读活动,推动早读教育向更高层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早读课效率论文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早读课效率【摘要】早读课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一块灵魂与灵魂交流的“心灵公园”,它本应该是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欢声笑语、令人迷恋的,可现实中我们的早读课却出现了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早读课效率,恢复早读课应有的魅力。
【关键词】早读现状分析原因应对措施语文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而早上又是一天之中最好的记忆时段,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
与此同时,语文学科的学习又侧重在三个层面即:积累、理解和应用。
而“读”恰恰就是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过程,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是从一个无意识的感性认知过程到慢慢有意识的理性认知过程。
所以,我们的学生必须对母语文化有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能做到融会贯通乃至灵活运用。
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有一个高质量的早读课才可以实现。
可是我们学校的早读课现状还不是很理想,这里面还存在一些值得让我们老师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况呢?归根到底,我觉得有以下这几种原因:其一、早读课学生缺少阅读目标。
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缺少自主性、自觉性,让学生自己决定早读读什么这其实是我们老师过早放手了。
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就东翻翻西找找,甚至个别学生还会拿出其他科没有完成的作业来。
这样的早读课一定是漫无目的死气沉沉的;其二、早读课形式单一。
铃声响过,老师走进教室就让学生开始背书或读书,而且要求“声音要大啊”,可是老师们要知道早读课30分钟,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几个可以保持饱满的激情读一节课呢?!这就必然的会让学生感到口干舌焦、有气无力产生对早读课的疲倦感甚至是逆反心理,效果反而不好;其三、早读课以讲代读。
有的老师可能会把早读课当成课堂的延续或者拓展,既然学生不喜欢读,老师就直接开始讲,这种情况可能在高三阶段更明显,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就被动接受了这种早读课,习惯听老师讲也习惯了不开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初中语文优秀获奖论文提高语文早读效果的几点做法2492
LOGO初中语文优秀获奖论文提高语文早读效果的几点做法初中语文优秀获奖论文提高语文早读效果的几点做法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陂西中学刘秋婷内容提要:早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缺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机,也是决定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如何提高语文早读效果,本文就此阐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提高语文早读效果做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可见一斑。
俗话又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晨是一天中的记忆黄金时间。
由此可见,早读课是多么的重要。
它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缺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机,也是决定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
我们一天的教学工作从早读开始,可在这二三十分钟的时间里总会听到许多老师在说“学生读书像被打蔫了的茄子”,“早读静过午休”。
许多学生把大好的早晨就这样浪费了。
针对这一现象我觉得我们在努力抓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研究和高效利用语文早读课。
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这一黄金时间,会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巩固、深化和扩宽,有利于学生“读”的兴趣和能力的增强。
但遗憾目前的早读课还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一、在早读课的目标上,教师仅是在督促学生在把课文内容的词语进行解释,规定要求背诵的部分熟读,早读课变成了为背而读的课。
二、在早读课的形式上,大多数时候教师为了不占用学生的时间,多由学生自由支配,只强调是否在读,只满足早读课书声琅琅的氛围,至于读什么,读得怎样,教师都过问较少,即许多教师所说的充当下摆设而已。
而有的时候为了跟上教学进度甚至占用早读来讲题,订正作业,开短暂班会等等。
三、在早读课上的行为主体上,教师认为是学生的事,只要学生读就行。
教师只是按时到班“看”早读,在行走间偶尔抽查背诵。
这种单纯记忆性的背诵,随意性的漫读和一味由学生自读的情形,长期下去直接影响早读课的效果,未能积极有效的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巩固提高。
早读课创新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
早读课创新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早读课是学生在上课前进行阅读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传统的早读课形式往往缺乏吸引力,学生们对此缺乏积极性。
需要进行创新来提高早读课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早读课创新形式的实践研究,探讨了如何提高早读课的吸引力,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诵读形式。
为了提高早读课的吸引力,可以引入互动式的课堂活动。
传统的早读课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们被动听讲。
而通过引入互动式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互动游戏,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早读课的参与度。
可以将早读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动力。
学生在上早读课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早读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共鸣。
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容易理解和产生思考。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早读课的互动性。
传统的早读课形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们被动接受。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早读课增添更多的互动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可以使用投影仪来展示文章或图片,同时配合音频和视频,让学生在阅读时进行听读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提高早读课的趣味性。
传统的早读课往往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设计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诵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对早读课创新形式的实践研究,可以提高早读课的效果。
通过引入互动式的课堂活动、将早读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和游戏化的方式,可以提高早读课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些创新形式的应用,将为早读课带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研究论文:提高小学语文早读有效性之探索
85320 基础教育论文提高小学语文早读有效性之探索一、早读的必要性早读,又叫晨读,是现在中小学普遍流行的一种早晨阅读方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廖华在《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中这样阐释读:“读,见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
”陆志平认为:“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加强语感,以声传情。
”(见《语文课程新探》一书)由此看来,读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的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早上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好,学的东西记得牢,有事半功倍之效。
语文教学利用好早读,学生不仅可以诵记那些古今中外的优美篇章,还可以在读中悟,读中内化,从而生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全面提高自己。
二、早读存在的问题呈现在校园的早读常常是这样的:老师站在讲台上一动不动地看着学生读,或者背手在教室里踱来踱去,学生则有的大声吼着读,有的低声读,有的只是嘴动眼不动的和尚念经般地读,有的干脆趴在桌子上不读,这样的早读效果可想而知。
我校的一次针对语文早读的调查显示:21.4%的学生比较喜欢早读,19.8%的学生不太喜欢,47.9%的学生说无所谓,9.1%的学生说很不喜欢。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早读的内容单一,天天捧着一本语文书翻来覆去地读,学生厌了;二是早读的形式也单一,总是全班齐读,学生没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评价,学生读好读差一个样,不能激发学生早读的积极性。
三、如何做到语文早读有效根据学校语文早读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年在教学班的实践,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小学语文早读的有效性。
1.营造早读氛围做什么都要有氛围,有环境,只有在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中才可以有较好或者更好的效果。
早读也是这样:学生准时到校,不在外面追逐打闹,安静地走进教室,轻轻地交完本子,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拿出书来,轻轻地读着,而不是在课室里走来走去,交本子,大声说话,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在读,没有其他更吸引他的事情,自然能“静”下来用心读,这是早读有效的前提。
小学6年级晨读文科的实施效果探讨
小学6年级晨读文科的实施效果探讨小学6年级的晨读文科实施效果可以被看作是教育探索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晨读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科兴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从一个“晨读”的角度,细致探讨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及其带来的变革。
晨读,如同清晨的一缕阳光,温暖而又充满希望。
每一天,当第一缕晨光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时,晨读活动也悄然开始。
这一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沉睡的状态中唤醒,让他们在清新的早晨中,开始一天的学习旅程。
小学6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尾声,这一时期的晨读活动对于他们的学科认知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晨读文科的实施效果,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晨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使他们能够在每天的早晨集中精力进行知识的积累。
这种早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中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
研究表明,早晨的学习能够促进大脑的活跃,提升记忆力和理解力,因此,晨读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文科学科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其次,晨读活动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在晨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大声朗读课文,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发音和语调,还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每天的朗读练习,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感,这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文科课程的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晨读活动也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清晨的学习时间通常比较宁静,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更加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
这种宁静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早晨就能够调整好学习状态,为一天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晨读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阅读能力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然而,晨读活动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题。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早晨时间过早或者对晨读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参与热情不高。
初一作文提升:晨读的实际效果探讨
初一作文提升:晨读的实际效果探讨晨读,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已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在晨读的时光中,教室里静谧的氛围仿佛为知识的吸收提供了最完美的背景。
每一节晨读课,都像是一场与书本亲密接触的仪式,沉浸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们的心灵和思维也被一同唤醒。
晨读的实际效果,首先体现在学生的语言能力上。
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词汇量,还能逐步掌握语法结构和句式用法。
通过不断重复朗读,学生的语言感觉变得更加敏锐,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比如,初一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理解其表达的情感,从而在写作中模仿并运用。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写作时更能自如地运用各种表达技巧。
其次,晨读对学生的记忆力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多感官参与使得记忆过程更加深刻。
声音的反复刺激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加工,逐渐形成长时记忆。
例如,学生在晨读时,通过反复朗读古诗词,不仅能够记住诗句的内容,还能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样一来,学生在面对类似的写作任务时,能够运用这些记忆的素材,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此外,晨读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晨读提供了一个不断接触新知识、理解不同文本的机会。
通过逐步增加阅读难度,学生可以在理解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意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例如,当学生在晨读中遇到复杂的句子结构时,他们需要仔细推敲句子的含义,这种过程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复杂的语言现象。
除了语言能力和记忆力的提升,晨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自律性。
晨读时间虽然短暂,但却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专注,还能提高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晨读过程中所形成的规律性和持续性,能让他们在面对其他任务时也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中科学晨读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高中科学晨读的实践与成效分析晨读,是学校每天的开始。
在高中阶段,这一时间段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进行科学晨读。
这种实践不仅仅是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更是一种对科学学习的全新探索。
通过科学晨读,高中生们不仅能在清晨的静谧中迎接一天的挑战,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科学晨读的实践及其成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科学晨读,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其核心在于通过定期的科学知识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式。
与传统的课本学习不同,晨读时间的科学学习更强调的是信息的更新、观点的碰撞以及对科学现象的深刻理解。
晨读的过程从学生起床后的清晨开始,他们在晨曦中阅读最新的科学文章、研究报告或经典的科学著作,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
在实践中,科学晨读的实施通常由教师精心设计内容,并组织相关的讨论活动。
教师会选择一些前沿的科学话题或经典的科学问题,确保所选材料既具备足够的科学深度,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在每天的晨读中,不仅能够了解科学界的最新动态,还能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具体来说,科学晨读的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晨读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每天对科学知识的接触,学生们能够更快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系统的科学思维。
科学晨读让学生们了解了更多的科学原理和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其次,科学晨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晨读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自我管理学习时间,独立阅读和思考,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自律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逐渐地,学生们学会了如何筛选和利用信息,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再者,科学晨读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一些实践中,晨读不仅仅是个人的活动,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交流。
这种小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发,也更加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高中科学晨读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高中科学晨读的实施与效果分析晨读的第一缕阳光,常常带来新的希望。
在高中科学课堂上,这段短暂的早晨时光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晨读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心智的启迪。
科学晨读的实施,犹如在学习的沃土上播撒种子。
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老师们精心挑选的晨读内容,涵盖了科学的基础知识、最新的科研动态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
这种安排旨在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早晨的第一课中,自然而然地与科学世界亲密接触。
晨读的效果,逐渐显现出它的独特价值。
首先,科学晨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性学习的机会。
每一节晨读都围绕一个具体的科学话题展开,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打破传统课堂上知识点零散的局面。
其次,晨读内容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晨读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在知识上有所积累,还在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究技能上得到了锻炼。
然而,晨读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精心设计。
学生需要从心底认同晨读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一种习惯而非负担。
而教师则需不断优化晨读的内容与形式,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
只有这样,晨读才能真正成为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和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晨读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晨读,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如何将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高中科学晨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
它通过系统的知识传递和兴趣激发,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科学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要使晨读发挥其最终的效益,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将晨读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学习中,确保其在高中科学教育中的长久和深入实施。
初二年级晨读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效果探讨
初二年级晨读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效果探讨晨读时光,是初二学生一天中的开始。
这个习惯不仅仅是晨光中的一次朗读,更是学生们语言能力逐步成长的关键。
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晨读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效果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晨读的过程,像是对写作能力进行的一次精细雕刻,慢慢地打磨学生们的语言技巧和表达能力。
首先,晨读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每天早晨,在清新的空气中,学生们用心朗读课文,逐渐培养了对语言的敏感度。
通过反复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或精心编排的课文,学生们对词汇的运用和句式结构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这种语言感知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进而在写作中更加自如地运用丰富的语言资源。
其次,晨读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朗读并不仅仅是声音的输出,更是对语言的一种内在体验。
学生在晨读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语音、语调、节奏等语言要素的微妙差异。
这种对语言的细致体察,使得学生在写作时能更好地把握语言的韵律和情感表达,从而使他们的文字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另外,晨读还促进了学生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在晨读的时间里,学生们需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对待每一个词汇和句子。
这种专注力的培养,不仅仅限于朗读过程,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当学生在晨读中遇到复杂的句子结构或生僻词汇时,他们需要进行反复琢磨和思考。
这种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写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此外,晨读对于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积累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每天的晨读活动,像是给学生的语言储备库不断添加新的内容。
通过重复朗读和记忆经典句段,学生们的语言积累逐渐丰富。
这种积累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写作时提供更多的素材,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效率和质量。
当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积累的语言素材时,他们的文章内容会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深度。
晨读的效果,还体现在学生的写作习惯和自信心上。
长期坚持晨读,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一种规律的学习习惯。
早读课创新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
早读课创新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早读课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传统的早读课仅以学生默读为主,缺乏互动和创新的元素,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创新的早读课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
我们将介绍创新的早读课诵读形式的目的和理念。
这种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诵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自信心,同时通过诵读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将介绍创新的早读课诵读形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层次的文学作品。
可以选择具有情感表达和节奏感的诗歌、散文或小说片段等。
确保选取的作品内容丰富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可以通过示范朗读的方式,对整个班级进行诵读练习,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可以进行小组朗读或角色扮演,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3.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诵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诵读。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下自己的诗歌、散文或小说,进行演讲或朗诵。
4. 开展诵读比赛和展示活动。
可以组织学校或班级内的诵读比赛,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可以邀请学校外的评委和观众参与,增加比赛的影响力和公正性。
我们将介绍创新的早读课诵读形式的效果评估和改进。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诵读成果等来评估创新形式的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诵读形式进行改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方法,不断提高早读课的质量和效果。
创新的早读课诵读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选取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个性化诵读,组织诵读比赛和展示活动等环节,可以使早读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
我们需要不断评估和改进这种创新形式,以提高早读课的质量和效果。
推陈出新有效晨读方案
推陈出新有效晨读方案
晨读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最佳时间。
晨读中的有效朗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渴望和激情,还能够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学期,我校大力推进晨读活动,实施推陈出新,开展有效晨读。
一、增加课外晨读,开拓学生视野
以往的晨读,都仅限于课文上的几篇文章,学生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天天如此,学生读书的兴趣逐渐衰退。
为此,我校增加了课外晨读,为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别筛选出适合阅读的课外书籍,让学生课内外交替晨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读书兴趣,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创新朗读形式,提高晨读效果
为了提高阅读实效,我校在传统式的阅读方式上,推创出更多的阅读形式。
以往,我们都是让学生在教室齐读或者自读,现在我们晨读现场不仅限于教室,可以是花园,可以是操场;阅读方式不仅限于齐读和自读,推出了分组读、分角色读、诵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
每一种朗读形式,都有不同的收获,新的朗读方式,不再让学生觉得晨读是枯燥无味的。
三、明确晨读目标,杜绝盲读习惯
晨读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参与和协调,为了提高晨读质
量,我校教师会在晨读前明确读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带着目标和任务进行晨读。
各班教师会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中长期晨读目标,让学生不再盲读。
通过本期的不断实验和创新,我校晨读活动不仅实现了常态化而且已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生的晨读实效实现了大幅度提升,有效促进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早读课创新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
早读课创新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早读课是学校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然而传统的早读形式,即由老师带领学生诵读课文,存在单调、枯燥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兴趣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为了提高早读课的效果,探索一种创新的诵读形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此,本文将围绕早读课创新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展开讨论。
通过对现有早读形式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兴趣较低,缺乏主动性。
可以借鉴一些创新的诵读形式,例如翻转课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可以开展实践研究,收集数据,分析创新诵读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实践研究中,可以选择一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一组学生进行实验。
可以设计一套创新的早读诵读形式,并应用于实验组。
创新的诵读形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利用多媒体资源,将课文内容进行有趣的呈现,例如配以动画、音乐、漫画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2. 进行情景模拟。
将课文中的情节搬上舞台,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故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能力。
3. 进行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诵读,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1. 观察法。
观察学生在不同创新诵读形式下的参与度和表现,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2. 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让学生对新诵读形式进行评价,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学生的反馈情况。
通过实践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创新诵读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于早读课的兴趣。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2. 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在创新诵读形式上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早读活动。
3.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早读材料,以增加他们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早读课创新诵读形式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陈出新效晨读效果研究
摘要:晨读课上经常看到学生不愿读书,我就经常思考怎样做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激情。
于是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增加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
二、改变朗读形式,提高晨读效果。
三、明确朗读目标,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增加内容改变形式明确目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经过了一个夜晚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后人的大脑正处于十分清醒的状态,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强。
所以对学生来说,早晨读书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然而我们的晨读课虽说也是书声朗朗或整齐有致,但读来读去,不外乎是语文课本上的几篇文章。
有限的内容,单调的读法,早已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
在反复朗读几遍之后学生早已读得厌烦乏味,再怎么读也读不出什么激情来。
这样的晨读课,也让我这个教了多年语文的老师有点厌烦了,所以,我经常在想怎样设计晨读课的内容、形式和目的以满足学生的阅读激情。
一、增加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
我们以往的晨读都以语文课文或英语课文作为晨读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些课文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学生早已读得滚瓜烂熟。
天天读这些东西,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也逐渐地衰减,一节四十分钟的晨读最多二十分钟有效利用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那光张嘴不出声了,有时甚至要教师盯着才能朗读,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
在平时的课堂中发现班里的一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知道的课外
知识比较多,所以就在想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能否在晨读课上让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
比如说寓言、故事、古诗词《十万个为什么》、《四库全书》等以及一些有关课文的资料。
对于课外读物,最好是每个学生人手一册,或者是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课下的时候也可以相互借阅。
总之要充分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多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智慧,增加学生的阅历与见识。
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新奇感,又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对于新鲜的事物与知识,学生总是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
在读的时候,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读得十分用心了。
后来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和《开天辟地》时学生就讲了很多普罗米修斯和盘古的事情都是课文中没有的,同时还有很多学生讲了一些其它的神话故事,整个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融洽和活跃的气氛当中,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实现。
二、改变朗读形式,提高晨读效果
以前的晨读,大都是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中不会背诵的部分,如果会背了就自己往下一课预习,我发现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读起来特别快,而且有的还没学的课文就已经会背诵了,在多倍了n篇以后他们就不再想读了,而那些成绩不好的背不出来的看到他们不读也想跟着玩,这就使得晨读课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还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结果。
同时传统的朗读方式,已不能够彻底地表达,渲泄学生的读书情感仅使学生产生会背就好的感觉。
在晨读课中还发现有些学生读着读着就变成了齐读,这样既不利于体现各种不同文
章的不同阅读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个体感受的抒发和表达。
固定的形式重复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阅读的惰性,为了朗读而朗读,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提高朗读实效,我们应该向学生提倡和推荐更多的朗读形式。
除齐读、自读,还可以用分组读、分角色读、诵读、比赛读、同桌互读等,对于适合表演的可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把课文内容和感情表达出来。
每一种读法,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效果。
例如:分组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读后老师的适当点评和鼓励又让学生情绪得到了鼓舞,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分角色读可以增加朗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对角色的体验与感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边表演边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同时表现出来……
在学完《普罗米修斯盗火》后的一次晨读课上,有几个同学在一起互读互听,一个同学读过后,其它几个同学进行了评议,提出了在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体现普罗米修斯的英勇无畏,特别是在读普罗米修斯所受惩罚的那一部分找准应该重读的词句表现他为了人类而甘愿受罚的品质。
然后他们又大胆努力地尝试着各种不同的读法,一个个读的有声有色,同时还把自己知道的有关普罗米修斯的其它资料讲给同学听加深了他们对人物的敬佩之情。
在读后还自觉做了拓展把自己读到的一些神话故事也讲了出来,还涉及到了下边要学的《盘古开天辟地》,并且进行了自觉主动的预习。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印象,使
整个晨读课变得充满了活力。
但不论何种形式的朗读,都必须以自读为基础。
只有读的流利了,才能更有效的表达和体验不同的角色。
三、明确朗读目标,促进自我发展
其实无论怎么读,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参与和协调。
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或许会使朗读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我们之所以要补充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加多种朗读形式,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读书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书目需要确定不同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用心去朗读体会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并且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检测自己是否真的实现了自己预期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你是否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想通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是否或者应该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读完诗词你能否把它背诵下来是够能够说出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这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启迪学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在每周的晨读课中除了每节课的总结谈收获我还会专门抽出一节课
的时间让学生谈谈本周的收获,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后的,很多同学都能够积极地举手发言,有的背古诗,有的谈感受,有的说收获,还有的讲读过的故事,甚至平时特不爱说话的也能说上那么一两句了,因为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认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找回了自信。
从以前的墨守成规到现在的自由而不散漫,我发现了只要教师做
好指导,晨读课真的可以更有效的提高阅读质量,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出生动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