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在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中,行为科学理论的
行为科学理论
第二章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初,它综合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集中研究人们工作中的普遍行为规律及一般方法,以协调组织内部人际关系,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激励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1 行为科学的产生及人际关系学说一、行为科学的概念是研究人的普遍行为规律及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一门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综合性: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成果,全面研究企业中人的行为规律,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完成组织预定的目标。
二、行为科学的产生过程(一)霍桑实验(1924-1932 )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电话交换机制造工厂,雇员2.5万,有较完备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仍有许多不满情绪,经常消极怠工。
1、实验室研究:主要意图是分析工作环境中的单项要素对员工工作效率的影响。
包括:(1)照明实验(2)继电器装配:福利研究(二)人际关系理论1、人是社会人,金钱和物质不是激发人们热情的唯一动机,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最有意义的结论,区别于古典经济学管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说。
2、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
工人士气的高低,取决于组织中人际关系的状况和成员的满足感。
非正式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暂时利益的一致受管理方式的影响兴趣爱好的一致经历背景的一致亲属关系地理位置的一致非正式组织的特点:非正式组织是以感情为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是一种自发的无形的组织形式非正式组织的权力来自于组织内成员的授予非正式组织具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非正式组织结构一般比较松散非正式组织具有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三、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行为科学是在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历史原因:1、人是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
(完整版)管理思想史教案
教学小结: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业革命对后来社会发展的影响;识记资产阶级早李嘉图的思想和贡献。斯密、亚当·大卫·斯图亚特、期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掌握詹姆斯·
3
第四章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重点:文艺复兴运动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难点: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认识思想的深化对以后行为科学的兴起的潜在影响。
作业布置:无
教学小结: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和熟悉20世纪以来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及最为流行的管理思想流派,并对古代社会、中世纪、文艺复兴期间的主要管理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2
第三章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思想的萌芽
2、查尔斯·巴贝奇的管理思想的贡献
3、亨利·汤在他的论文中提出的激励职工的收益分配制度
4、佛雷德里克·哈尔西提出的新奖金方案
5、丹尼尔·麦卡勒姆的管理经验
6、索霍工厂的管理思想和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索霍工厂的管理思想和办法、查尔斯·巴贝奇的管理思想的贡献
普尔在管理方面的贡献、亨利·汤在管理思想上的贡献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并阅读相关资料把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的变化、科学文化的进步联系起来,撰写相关短文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1
第二章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课时本章课时:2日期: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社会实践所体现出的管理思想第一节
20min
讲授法
中世纪思想家的管理思想第二节
25min
讲授法
沃尔特·迪尔·斯科特行为科学的先驱者
40min
第三章 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篇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管理思想第三个阶段是对第二阶段的补充。
它通过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引入企业管理,建立了管理心理学和管理社会学,使管理科学得以平衡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的建立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古典管理理论并不能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对于人的研究,古典管理理论涉及得非常少,而在实践中大量的问题是和人有关的,人的行为随着时间、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人的工作效率也是因时、因地在发生着变化。
古典管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在这个时候就受到了更多的质疑。
而要真正发展出更加符合人性的管理理论,没有心理学的帮助是做不到的。
恰在此时,许多心理学家加入了管理研究的行列。
逐渐地,管理研究的前沿与中心,都从科学管理理论转到了行为科学理论上。
第六章行为科学的产生——人际关系学说【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本章通过对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介绍了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说。
学习完本章后能:1、阐述管理研究转变方向的历史背景。
2、了解霍桑实验的意义。
3、掌握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人际关系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任何管理思想都是在解决管理的新问题中诞生的。
20世纪初期,科学管理理论在应用中遇到了挑战,人们不得不对它重新审视;另一方面,心理学和社会学在科学调查精神的影响下也逐渐由传统的、直觉的、假科学的基础上转到比较经验主义的合理的基础上,为新的管理理论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困惑古典管理理论,尤其是泰勒制的实践推动了管理的进步,但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它的副效应逐渐显露出来。
在工厂中并没有发生泰勒所期望的心理革命,劳资矛盾愈加突出。
人们不得不对古典管理理论重新思考。
(一)工作流程分解,动作简化,使工作失去了意义泰勒制号召专业化、部门化,试图通过严密的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结果是把完整的生产过程分割成一个个重复、单调的工作,工人深感工作的疲劳和乏味,士气低落,情绪浮躁,不满越来越强烈。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信息来源:/view/2032157.htm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
行为科学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试验开始,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止。
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是为行为科学研究时期。
目录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论点行为科学管理理的特点影响较大的几种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梅奥及霍桑实验:八年霍桑试验得出人非“经济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1)试验的四个阶段:a.工厂照明试验;b.继电器装配试验;c.谈话研究;d.观察试验。
(2)发现以下现象:a.工人们之间似乎有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b.“树大招风”;c.在工人中形成的一些非正式团体,(3)得出三条结论:a.人是社会人;b.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
这三条结论构成了早期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也是后期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
主要内容是:a.职工是“社会人”。
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c.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真题分类-管理-考点04行为科学理论
考点四行为科学理论26.管理是一个指挥他人的工作,控制他人的活动、调整他人的行为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该观点属于()。
(2018光大银行)A “超Y理论”B “Y理论”C “ABV理论”D “X理论”【答案】D。
管理是一个指挥他人的工作,控制他人的活动、调整他人的行为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该观点属于X理论观点,故D选项正确;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不同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一样,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故A选项错误;Y理论管理特点有(1)把创造一个使下属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工作环境做为重点,(2)改变激励方式。
即通过工作本身来激励下属,(3)给予下属更多的尊重并下放一定权力,让下属学会管理和决策,故B选项错误;ABV理论在管理学理论体系当中,暂无此管理理论体系,故C选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
39.马斯洛认为人类最底层的需要是()。
(2017浦发银行)A.安全需要B.生理需要C.社会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答案】B。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中,按照需求层次由低到高排序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生理需要即为人类最底层的需要,故B选项正确;安全需要为人类第二层次需要,故A选项错误;社会需要为人类第三层次需要,故C选项错误;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人类最高层次需要,故D选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40.行为科学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迅速成为影响巨大的管理思想流派。
(2017浦发银行)A.科学管理理论B.人际关系学说C.权变理论D.经营管理理论【答案】B。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故B选项正确;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故A选项错误;权变理论实质是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故C选项错误;经营管理理论又称组织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法约尔区别了经营和管理。
管理思想史-行为科学理论资料
经济背景 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周期性的经济危
机加剧,传统管理理论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提高 生产率和增加利润。急需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与之相适 应。
人文背景 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泰罗的科学管理
进行反思。结果:经济学方面——凯恩斯主义;管理 学方面——梅奥开辟了行为研究的方向。
马斯洛等人提出。阿吉里斯所谓的成熟的个性、麦格雷戈提 出的Y理论,都是指自我实现的人。
埃德加·沙因的自我实现人假说的内容
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 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的区别,目的是为 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义
2. 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 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于 弹性,能适应环境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美理论—Y理论的主要观点
以X理论为指导的管理 ,运用领导权威和严密控
要点:
制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1. 以利润为出发点考虑对人5. “胡萝卜+大棒”的管理方
、财、物等要素的运用
法
2. 指导员工工作,控制并纠
正其不适当的行为,使之
符合组织的需要
3. 把人视为物,忽视人的自
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3)员工的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 的满足 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生
产效率就越高。高满意度来源于个人物质需 求和精神需求的有效满足。 领导者要注重精神需要的满足,尊重员工, 信任员工,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之全 身心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领导者还要重视与员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 心理状态,消除双方的误解,适时、充分地 激励员工。
身特点和精神需要,金钱
是最主要的激励手段
第六章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推荐下载
第六讲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在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中,行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行为科学创立的动因,要归功于人,因为有关人的因素始终困扰着人们的思维,由此,对于人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必要。
梅奥等科学家通过霍桑试验首先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
《管理思想史》第六章主要讲述了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关于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
它正式被命名为行为科学,是在1949 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
就行为科学这个词本身的涵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理解把行为科学解释为包括研究人的各种行为(以至于动物的行为)的多种学科,是一个学科群,而不单是一门学科,因而在英文中用复数形式来表示。
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语,是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在内的学科群。
狭义的理解把行为科学理解为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而不是一个学科群。
现在管理学中所讲的行为科学专指狭义的行为科学。
即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的产生是生产力和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行为科学的产生既有其政治背景,也有其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建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导致了行为科学的兴起。
今天的行为科学之所以成为根深叶茂的学科大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梅奥及其霍桑实验对人性的探索。
其实在霍桑实验之前就有一些管理学家对人的心理和人的行为做了一些研究,并建立起工业心理学,对管理学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只不过在当时没有成为古典管理理论的主流。
他们是 1.美国的管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福莱特。
1920年发表《新国家》一书,被人认为是一位政治哲学家。
2.3 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2.3.1 行为科学 2.3.2 梅奥与霍桑试验 2.3.3 人际关系理论
1
2.3.1 行为科学
人群关系学说,又称组织行为学; 由以 “事” 与 “物” 为中心的管理发展到以 “人” 为中心; 由靠监督与纪律的管理发展到动机激发、行为引导的管理; 由独裁式管理发展到参与式管理; 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 规律, 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
2
行为科学的理论
①早期的人际关系理论 :美国的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 工人是“社会人”,企业中并存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必须 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生产效率。 ②人类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应针对不同的人对不同层次的需求的追求使其得 到相对满足。 ③人性管理理论:麦格雷戈、阿吉里斯 “X理论一Y理论”、“不成熟一成熟理论” ④群体行为理论:勒温 即研究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⑤领导行为理论 即研究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4
1、照明实验
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假设: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 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 具体结果是: 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 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 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 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
7
3、访谈实验
研究目的:员工对现有管理方式的意见。
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 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产生背景1、古典管理理论大多注重于生产过程、组织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多地强调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而忽视了对人这个关键因素的研究,甚至把工人当做机器的附属物看待。
2、人并非是纯粹的“经济人”,他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也存在着不断增强的心理上的需要。
正是在此背景下,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问题,试图找出影响生产率的因素,进而创建了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二)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者梅奥负责的霍桑试验。
该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具有复杂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人和物质条件的满足,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形成的动力对效率有更大的影响。
管理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重视满足人们的这些非物质需要。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而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社会感情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
这种组织以其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很大影响。
管理者应善于引导和发挥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
3、领导者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工人是“社会人”,且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领导者应该通过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际关系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引发了人们对生产中的人的因素的兴趣和重视,对改变当时流行的“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产生了深刻影响,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为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引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Behavioral Science Management Theory)是一种管理方法论,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员工的行为模式和动机,以及他们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改善组织绩效和提高员工满意度。
作为一种人本主义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动力对于组织成功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进行全面探讨,包括其起源、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起源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迅速推动了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普及,这也带来了组织管理的挑战。
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如泰勒主义和福特主义,主要关注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的机械化,忽视了员工的情感和动机,导致了劳动关系的紧张和员工满意度的降低。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希望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体验和满意度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绩效。
这些学者包括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等。
他们的研究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1. 社会与心理需求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员工在组织中的社会和心理需求。
根据亨利·费奥尔德(Henry Fayolde)的研究,人类有着一系列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认同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满足这些需求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工作动力,促进组织的发展。
2. 动机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员工的动机对于组织绩效的重要性。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都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满足员工的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长需求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管理学]第六章 行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这家公司的一位检查部主任潘诺克对当时的实验结果进 行了推测,认为产量的增加有可能是由于工人被实验所鼓动 起来的一种工作热情所致。在1927年末到1928年冬,潘诺 克参加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举办的人事经理报告会,在 报告会上潘诺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梅奥,并当场邀请梅奥 参加霍桑实验,梅奥接受了潘诺克的邀请,并组织了一批哈 佛大学的教授会同电器公司的人员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 于是霍桑实验的第二阶段研究便开始了。 乔治· 埃尔顿· 梅奥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管理学家,是 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 梅奥来到了霍桑工厂,对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实验(那 时还没有完成)的初步结果很感兴趣。他敏锐地指出,解释 霍桑实验秘密的关键因素是“小组精神状态的一种巨大变 化”。他认为,在实验室中的工人是成为社会单位,对于受 到实验者愈来愈多的关心而感到高兴,这样就使得被实验者 有一种参与实验的感觉,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这5个假设的前提下,研究人员开始对以上假设的真实性进行逐个 分析。结果是:第一阶段的照明实验就否定了第一个假设,因为,曾经 有意识地使生产场所的物质条件恶化,而产量仍然是在增加的。 第二个假设也是不成立的,因为虽然增加休息,缩短工作日而使产 量增加,但取消这些优惠未见产量下降。
第三种假设更加缺乏说服力,因为单调性是一种心理感受,不能只 根据产量的变化来加以估计。在增加休息的实验中,工人的态度确实改 变了,但这可能是因为被挑选参加实验,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和 关注。即使如此,也不能因之而得出结论,说它是使产量增加的唯一原 因。
梅奥等人认为,非正式组织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 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 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
组织理论思想的演变-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与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的背景
◆泰勒科学管理引起的劳资纠纷=>管理学家深入 研究:是什么因素决定工人的劳动效率?
◆霍桑实验的第一个回合:1924-1927:美国科学 院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进行 ◆霍桑实验的第二个回合: 1927-1932:美国哈
(George Elton Mayo, 1880-1949)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原籍澳大利亚
法学阐述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对行为的引导和制约;
行为科学的主要内容
人类行为的动机与组织,即人类行为是由什么原因 引起和推动的,行为的发展变化受哪些因素支配? 有什么规律?以求对人类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研究内容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与组织行为三个 部分。支配个体行为的理论有需要理论、双因素理 论、期望理论、成熟理论和挫折理论等;支配群体 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群体分类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是如何结合起来的理论)和 群体冲突理论(人与 人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理论);支配 组织行为的理论主要有领导效率的理论。
的一次跨学科研讨会
●行为科学的含义
广义的: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 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的行 为)的一切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 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中类似的观点和方法。
狭义的:是指应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 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 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3)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 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满足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 满意度,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 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职工的满意度越高, 其士气就越高,从而生产效率就越高。 ●领导者要尊重员工,信任员工,要从员工的精神上下功夫, 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企业的生产 经营活动,让他们真正感觉受到尊重,得到信任。 ●领导者还要重视与员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消 除双方的误解,适时、充分地激励员工,使他们工作更加 努力。
第6讲 行为科学理论
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霍桑试验的目的:是要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
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照明试验(1924-1927)
★福利试验(1927-1928) ★访谈实验(1928-1931) ★群体试验(1931-1932)
霍桑试验的结论
职工是社会人; 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 效率的关键;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由霍桑试验,创建了“人际关系学说 ”。
三、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
(一)“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工作集体 并受这一集体影响的。他们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还要 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的和心理的 欲望的满足 。
福利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试验目的是了解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效率的影响, 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 他们先后选择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每日工作长度、供应 午餐和茶点、工作时可自由交谈、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对工 作效率影响的试验。发现无论每个因素变化,产量都是增加 的。认为参加试验的女工产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参加 试验的女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并形成一种参与试 验计划的感觉,因而情绪高昂。 取消这些条件后,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
A、思想上: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B、实践上:重视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C、不足之处:立足点仍然是利己主义,过分地强调了人的因 素,而忽视了其他因素所起的作用。
第三节 个体行为的研究
■梅奥(Mayo)的人际关系学说 ■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论――保健因素;激 励因素 ■麦克利兰(Meclelland)的成就需要论 ■弗鲁姆(Vroom)的期望理论 ■亚当斯(Adams)的公平理论――社会比较;历史比较 ■波特和劳勒的的综合激励模式 ■斯金纳的激励强化理论 ■韦纳(Weiner)的归因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1、行为科学的产生:1949年美国一些科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学术讨论会。
到会者既有科学家,又有自然科学家。
他们试图采用多学科协作的办法共同探讨人的行为及其改造问题。
在对这个新学科命名时,有人提出就叫行为科学吧。
1952年福特基金会出面成立了第一个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
1953年该研究中心又邀请美国著名大学的有关专家开会,会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
有人说,他的成功标志着由以物的管理为中心的时代向着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的时代的转移。
2、什么是行为科学广义:凡是采用科学方法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统统属于行为科学。
如,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中凡是涉及人类行为的部分,都具有行为科学的性质,应列入行为科学的研究范围。
狭义: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进而控制人的行为的一门科学。
还有人提出,行为科学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的管理学。
目前行为科学已在管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它的成功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弊端。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至30年代初梅奥的霍桑实验,该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工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并不仅仅为金钱收入等物质利益所驱使,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有社会性的需要。
梅奥因之建立了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的前提也称为人际关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提高管理水平。 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 程碑。行为科学理论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号召人们掌 握一种综合的管理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处理人群问 题至关重要。这些技能包括:第一,理解人类行为 的诊断技能;第二,对工人进行咨询、激励、引导 和信息交流的人际关系技能。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 关系学说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提出 的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等概念已为大多数行为科学 家所接受。他们的成果使得管理者在对待下属问题 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作了巨大 的贡献。
行为科学的产生是生产力和社会矛盾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管理思想 发展的必然结果。行为科学的产生既有其 政治背景,也有其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建立以后,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发展状况导致了行为科学的兴 起。
关于行为科学的早期研究
1.美国的管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福莱特。 2.美国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芒斯特伯格。 3.比利时心理学家,也是工业心理学的首创人之一索利尔。 4.美国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斯科特。 5.英国的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在英国的先驱者迈尔斯。 6.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穆齐西奥。 7.英国的企业企业家和管理学家亨利· 丹尼森。 10.美国的管理学家和管理咨询工作者克拉克。
狭义的理解把行为科学理解为运用心理学、社会学、 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 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而不是一个学科 群。 现在管理学中所讲的行为科学专指狭义的行为 科学。即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 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和人与人 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霍桑试验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它 的历史使命,它在管理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是管理思想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转 折,给管理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行为科学也就由此成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从此管理思想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新 世界。
三、关于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
1、突出人的因素和对人的研究。行为科学反 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行为科学贯彻了 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为首要资源,高度 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以人道主义 的态度对待工人,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 者工作生活的质量,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调 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效率。这些思想有 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管理思想史》第六章主要讲述了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关于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正式被命名为行 为科学,是在1949 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 上。就行为科学这个词本身的涵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理解。 广义的理解把行为科学解释为包括研究人的各种行为 (以至于动物的行为)的多种学科,是一个学科群,而不单 是一门学科,因而在英文中用复数形式来表示。是社会科学 的同义语,是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在内的学科群。
二、关于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霍桑试验是从1924年到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城郊的西 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一系列试验。 霍桑工厂是一家拥有25000名工人的生产电话机和电器设 备的工厂。它设备完善,福利优越,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 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仍有强烈的不满情绪,生 产效率也很不理想。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在1924年美国国 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 对该厂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多 种试验。
2、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 行为科学积极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 的科学知识,应用社会调查、观察测验、典型试验、 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特别是职工在生产 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 说和方法,并在企业中实际应用,收到了相当的效果。 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 行为的环境、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原因等多种的角 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使 行为科学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3、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从梅奥的霍桑实验中可以 看出,工人在企业内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 些工作以外的联系,这种联系会加深他们的相互了解,从 而能形成某种共识,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渐发展成 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对工人起 着两种作用: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疏忽所造成的损失, 如生产过多以致提高生产定额,或生产过少引起管理当局 的不满,并加重同伴的负担;保护工人免受非正式组织以 外的管理人员干涉所形成的损失,如降低工资率或提高生 产定额。梅奥等人认为,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 存在的。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 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 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 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霍桑试验分四个阶段进行:车间照明变化对生产效率影响 的各种试验;工作时间和其他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和各种 试验;了解职工工作态度的会见与交谈试验;影响职工积极 性的群体试验。 试验对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的创立有很大的作用,试 验是在梅奥的主持下进行的。 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车间照明试验、电话继电器装配试 验、访谈计划试验。、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也是行为科 学在以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起着重 大的影响。
第六讲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在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中,行为科学理论的 创立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行为科学创立 的动因,要归功于人,因为有关人的因素始终困 扰着人们的思维,由此,对于人的研究就显得越 来越必要。梅奥等科学家通过霍桑试验首先建立 了人际关系学说,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在组织中 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