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Behavior Science )
(一)霍桑试验 (二)行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人际关系时代小结
(1)行为科学是指运用类似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 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一 门科学。公认的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 社会人类学及其他科学中在观点和方法上相仿的 研究。——《管理百科全书》。1982年版[美]
(二)行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主要领域)
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研究 企业管理中人性问题的研究 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研究 企业中领导方式问题的研究
管理学
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金钱的需要以外,人还有社会 心理方面的需要 (3)传统管理认为:生产率受工作方法和条件的制约
实验证明:生产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态度与士气,而士气又与家 庭、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4)传统管理认为:“正式组织”对职工影响积极性
实验证明:“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同样影响职工感情与积极性。
❖霍桑实验
1924年美国科学研究院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实验。 目的:研究照明、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佛大学梅奥教授领导霍桑实验,进行到1933年, 得到如下结论:
(1)传统认为科学管理是以事为中心。
实验证明:应以人为中心,要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工夫。 (2)传统认为人是“经济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2)综合定义: 广义: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类社会行为规
律中的学科群。他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 伦理学等学科中与研究人类行为直接有关的分枝学科,以及其他 学科中直接有关的部分。
狭义:指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包括研究组织中的个
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管理进行研究的一系列理论和思想。
这一时期的组织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动态行为和相互作用,试图解析人类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组织管理。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1. 人际关系学派:该学派的核心理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组织效果至关重要",提倡关注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为员工创造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
2. 行为主义管理学派:该学派将组织行为视为可观察和可控制的,强调通过激励和奖惩机制来引导员工的行为,提高工作绩效。
3. 决策理论:该理论关注决策过程中的个体和集体思考,通过分析决策者的信息获取和判断偏差,试图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期望理论:该理论关注员工对工作结果的期望和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在决定行为时会考虑其行动可能带来的结果,并选择对自己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行为。
5. 控制理论:该理论强调管理者对员工行为的控制和协调,提出了"控制过程"的概念,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和监控,并通过反馈机制调整行为。
以上只是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一些代表性思想,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组织行为和管理的研究,为组织提供了一些管理和调整的指导思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并非适用于所有组织和情境,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综合运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
西方管理理论(行为科学)
一、人际关系理论
• (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 • • • 1、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增减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 3、大规模访谈计划:访谈实验。 4、继电器工作组实验:群体实验。
(二)人际关系理论主要理论观点:
• 1、人是“社会人”。 • 2、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 3、作业方法、工作条件的改善不 是决定生产效率的直接原因,关键 是工人的“士气”。
超Y理论(权宜应变)
四、领导理论
• (一)管理方格理论 • (二)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 • (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 展趋势
(一)管理方格理论
员 工 导 向
1.9 9.9
5.5
1.1
工作导向
9.1
(二)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
三个方面的因素
1、 领 导 方 面 : ( 1) 价 值 观 念 ( 2) 对 下 属 的 信 任程度。 2、 下 属 方 面 : ( 1) 对 独 立 性 的 要求程度 ( 2) 下 属 是 否 愿 3、 形 势 方 面 : ( 1) 组 织 的 类 型 ( 2) 团 体 的 效 率 ( 3) 问 题 本 身 的 性质 ( 4) 时 间 的 紧 迫 性
• 管理者大多采用严厉而强硬的管理方法,比较 宽容的管理者则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即“温 和的讲话,但手中拿着大棒”。
(三)人的本性理论
Y理论 (人之初性本勤)
假设较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
• 员工会把工作看成与休息或游戏一样自然的事 情;
• 大多数人能学会接受甚至寻求责任,普通人 (而不仅仅是管理者)具有创造性的决策能力。 • 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组 织环境,使人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迄今为止,人类分割利益蛋糕的方式主要有 七种: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引言:行为科学学派(Behavioral Science)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基于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神经科学等不同角度来探索人类的思维和行动。
行为科学学派的目标是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以此来指导个体和组织的决策和行动。
一、行为科学学派的背景与起源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学派,该学派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认识人类行为,并对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进行解释。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市场学等。
二、行为科学学派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行为科学学派注重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手段来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的规律性。
2.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是行为科学学派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变量,研究人类的认知和决策过程,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3. 认知心理学方法:认知心理学方法主要关注人类的思考和信息处理过程,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等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决策行为,并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认知过程。
4. 社会调查方法:行为科学学派借鉴社会学的调查方法,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来收集人类行为的数据,以此来推断人类行为的规律性和普遍性。
三、行为科学学派的核心理论1.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行为科学学派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类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情感、认知偏差和社会影响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2. 行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是行为科学学派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动机。
行为心理学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法,揭示人类行为的动机、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3. 行为社会学:行为社会学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探索社会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四、行为科学学派的应用领域1.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和组织内部的行为规律,探讨组织成员的动机、决策和沟通等方面的特点,以此来提高组织效能和管理效果。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行为科学理论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决策、行为动机、行为模式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这些内容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行为决策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决策研究了人们在面对不同选择时是如何进行决策的。
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认知偏差、风险偏好、信息获取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购物时,人们可能会受到促销活动、产品外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不同的购买决策。
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活动。
其次,行为动机也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行为动机研究了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动机驱动力。
行为动机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会受到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影响。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出于自身兴趣、需求等因素而进行某种行为,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人们受到外部奖励、惩罚等因素的影响而进行某种行为。
例如,一个人学习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也可能是为了得到好成绩、得到家长的赞扬。
行为动机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意图。
此外,行为模式也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行为模式研究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
行为模式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环境、社会文化、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
例如,一个人在家庭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可能与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模式有所不同,一个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也可能存在差异。
行为模式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特点和行为适应性。
综上所述,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决策、行为动机、行为模式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规律和特点,为人类行为的预测、干预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希望通过对行为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类行为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行为科学理论是指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和解释的理论体系,它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决定因素、行为模式和行为改变等方面。
首先,行为科学理论关注行为的决定因素。
在行为科学理论中,行为的决定因素是指影响个体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个体的心理状态、情绪、动机和认知等,外在因素则包括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等。
行为科学理论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我们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行为科学理论探讨了不同的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是指人类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行为科学理论通过对行为模式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例如,在社交情境下,人们常常表现出合群、友善的行为模式;在竞争情境下,人们则可能表现出自我保护、攻击性的行为模式。
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行为模式背后的动机和意义,为我们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最后,行为科学理论关注行为的改变和塑造。
行为改变是指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对行为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行为科学理论通过对行为改变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法和策略,例如正向激励、行为建模、认知重构等。
这些方法和策略有助于个体克服不良习惯、改善行为表现,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的决定因素、行为模式和行为改变。
这些内容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概述行为科学是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新学科,一门综合性科学,并且发展成国外管理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
是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的边缘学科。
它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和控制人的行为。
目前行为科学已在管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它的成功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问题:1、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其中各个时期、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工具人假设;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的本性自私、懒惰,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
管理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把人当成“机器人”、“工具人”,认为人只有在完成任务时才具有意义和价值经济人假设;假设的基本观点,此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
雇员和雇主的活动目的都被设定得极为单纯和明确,即经济上充分利己社会人假设;此假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不仅追求经济方面的满足,而且作为人,还需要友谊、安定和归属感。
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人们的“士气”比单纯的经济刺激更为重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假设的基本观点,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意复杂人假设;根据"复杂人"的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即:应变理论。
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
行为科学的主要观点
行为科学的主要观点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其观点涵盖了人类行为、社会影响、组织行为、决策过程、激励理论、态度与价值观、沟通与谈判、情感与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行为科学认为,人类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得到揭示。
人类行为受到内在动机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个人经历、文化和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社会影响行为科学关注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环境中的群体压力、社会规范、群体支持等因素对个体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3.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组织内部的行为规律和影响。
组织行为学关注组织结构、领导风格、团队建设、权力与政治、组织文化等方面对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影响。
4.决策过程行为科学认为,决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搜集、方案评估、风险与收益权衡等多个阶段。
决策受到个人认知偏差、社会压力、时间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之一,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满足个体的需求和目标来激发其积极行为。
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这些理论为组织提供了如何有效激励员工的指导。
6.态度与价值观态度和价值观是行为科学中决定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认知评价和情感反应,价值观则是指个体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认同和遵循。
7.沟通与谈判沟通与谈判是行为科学中解决人际冲突和协调利益的重要手段。
沟通包括信息发送、信息接收、反馈等环节,谈判则是个体或组织之间为了达成协议而进行的过程。
有效的沟通和谈判能够提高人际关系的和谐性,促进合作和共赢。
8.情感与心理健康情感和心理健康也是行为科学所关注的重要方面。
情感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内心体验,心理健康则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良好状态。
行为科学强调情感和心理健康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法来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挑战。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激励与动机管理
激励理论
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两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 望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激励与动机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激励方法
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成就激励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员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动机管理
领导者需要了解员工的动机和需求,通过合理的激励和引导,激发 员工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热情。
02
要流派
人际关系学派
代表人物
埃尔顿·梅奥
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访谈,了解组织内部的人际 关系状况,提出改善人际关系的建议。
主要观点
强调组织中的人际关系,认为人际关系对于 组人际关系对组织效率的影响,促进了 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改善和管理。
人类需要动机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
提出了组织文化理论,为组织文化建设和 管理提供了指导。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核
03
心概念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方式,包括组织层 次、部门设置、职位安排等。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以及与组织目标 的匹配程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任务需求。
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以提高员工的满 意度和工作效率。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准则,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信念体系。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稳定、发展、创新和变革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增强 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未来的组织理论 将更加注重环保、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以实现可持续发 展目标。
灵活性和适应性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首先,心理学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
心理学理论包括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分支,通过对人类认知、情绪、意识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心理动因和规律。
例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加工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影响了人们的决策行为,从而影响了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其次,社会学也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和规律。
社会学理论包括了社会结构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社会变迁理论等多个分支,通过对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互动和行为模式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的社会动因和规律。
例如,社会结构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从而影响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表现。
此外,经济学也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特征和规律。
经济学理论包括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多个分支,通过对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和行为模式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的经济动因和规律。
例如,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在经济决策中存在着非理性行为,他们的决策受到情绪、偏好和认知失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了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最后,管理学也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人类在组织和管理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和规律。
管理学理论包括了组织行为学、领导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分支,通过对人类在组织和管理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和效能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的组织动因和规律。
例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在组织环境中的行为受到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和激励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了他们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
综上所述,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们共同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内在规律和动因。
这些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规律和原理,为社会管理和个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完整word版)中国海洋大学限选课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资料重点整理
第一章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4.管理的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管理自然属性;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管理社会属性。
5.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6.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7.21世纪的发展趋势: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8.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第二章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萌芽: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查理·巴贝奇:“边际熟练”原则,深化劳动分工原理,提出“管理的机械原则”罗伯特·欧文: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观点: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管理经验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内容: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⑤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3.对泰罗制的评价:积极性: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
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由于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局限性:泰罗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03人际关系 行为科学理论(马斯洛)
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尚未满足的需要————为目标而驱使的行为————目标的满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的观点
a:一个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b: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感情和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缺点:缺乏客观实际性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赫茨伯格抛弃了传统的观点:满意——(对立面)——不满意
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取决于他们把工作看成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制造性。
结论:x理论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y理论则假设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人的行为。麦戈雷格认为y理论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加工作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建立X理论和Y理论——麦戈雷格
X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对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
4:Z理论——威廉。大内
主要观点: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
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
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2.调整环境行为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一、政府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二、企业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三、公众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____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____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
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研究的四个问题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研究的四个问题第一,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行为科学家在分析了各个时期管理者对人的不同态度和认识,提出了几种人性观。
3.1.1工具人假设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家马克雷格曾用X理论来描述这种人性假设。
A人天生就懒惰成性,他们总是尽量逃避工作。
B人是没有进取心的。
他们从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
宁愿听从别人指挥。
C人是自私的,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去关心别人。
D人是保守的,他们害怕风险。
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安全。
E人是有感情的,往往缺乏理智、受别人煽动,就会感情冲动,干出蠢事来。
D人所以劳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温饱和享乐。
具有这种人性假设的管理者就把被管理者当成牛马一样来对待他们。
3.1.2经济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认为企业家办企业工人干活都是为了经济利益。
所以,人的行为都是受着经济利益驱动的。
只要有利可图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泰勒的科学管理实质上就是建立在经纪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3.1.3社会人假设梅奥是主张社会人假设的。
他对前两种人性观持批判态度。
强调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情谊、地位更为重要。
在现代的大生产的条件下,分工越分越细。
工作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
这种劳动从劳动量上可能比以前轻松一些。
但是工作又变得单调、枯燥、乏味。
因此,人只能从社会关系上寻找工作的意义。
工人的生产效率也只有随着上级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程度而改变。
3.1.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
他认为金钱、名誉、和社会地位都不是人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人的自身价值的体现。
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职业分工不同,只要他全身心的把自己的一切智慧、才能和精力都发挥出来就达到了自我实现。
麦克雷戈用Y理论来表述自我实现人的特点。
A人并非天生懒惰,而是追求工作。
B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不但愿意工作,而且主动承担责任。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学派及核心观点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学派及核心观点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梅奥(George Eltom Mayo)开创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派。
创始人是梅奥,代表人物有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d Heraberg)。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梅奥开创的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起来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及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认为人不仅仅是“经济人”,同时还是“社会人”, 将人的管理提升到所有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地位,开创了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潮流,引发了许多全新的管理观念和方法,进而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各种人本主义学派。
为缓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内部矛盾和冲突,维持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工具。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首先,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了对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通过实验和调查,发现人类行为往往受到内在动机的驱使,比如自我实现、社会认可、安全感等。
这些内在动机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从而塑造了他们的生活轨迹和社会角色。
行为科学理论试图解释这些动机的来源和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其次,行为科学理论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人类行为往往受到所处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塑造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社会学家通过对不同文化群体的研究,发现了文化对人类行为的深远影响,比如家庭结构、教育制度、宗教信仰等都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交往。
行为科学理论试图解释这些文化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差异。
另外,行为科学理论还包括了对人类行为的发展和变化的研究。
心理学家通过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发现了人类行为在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变化。
比如儿童时期的认知发展、青少年时期的身份认同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和决策方式。
行为科学理论试图解释这些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发展轨迹。
最后,行为科学理论还包括了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和干预的研究。
行为科学家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规律和模式的研究,试图预测人们的行为趋势和发展方向,从而为社会政策和个人生活提供参考。
同时,行为科学理论也试图通过心理咨询、社会干预等方式,帮助人们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行为科学理论涉及到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心理过程、社会文化的影响、行为的发展和变化、以及行为的预测和干预。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服务。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行为科学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
行为科学时期的主要理论流派有人际关系学派、激励管理学派、动态平衡学派和决策理论学派。
1、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这些观点主要有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一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
人是“社会人”人的行为受感情、情绪与态度的影响。
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
4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
人际关系学家强调的是“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方式。
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人际关系学说在纠正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这一点上是有很大贡献的但它过分强调社会心理方面的作用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忽视理性与经济因素有其偏颇之处。
2、激励理论学派的组织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社工常用18种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
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
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概述
行为科学是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新学科,一门综合性科学,并且发展成国外管理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
是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的边缘学科。
它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和控制人的行为。
目前行为科学已在管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它的成功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1、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其中各个时期、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工具人假设;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的本性自私、懒惰,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
管理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把人当成“机器人”、“工具人”,认为人只有在完成任务时才具有意义和价值
经济人假设;假设的基本观点,此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
雇员和雇主的活动目的都被设定得极为单纯和明确,即经济上充分利己社会人假设;此假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不仅追求经济方面的满足,而且作为人,还需要友谊、安定和归属感。
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人们的“士气”比单纯的经济刺激更为重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假设的基本观点,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意复杂人假设;根据"复杂人"的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即:应变理论。
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
决策人假设。
,每个人都是自主决策的行为主体,而决策本身并非“不可分解的基本单位”,而应“视为由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
决策前提包括价值要素和事实要素。
其二,决策前提的引入既与决策者本身的素质有关,也与决策者所处的环境有关,其三,组织并不代替个人作决策,但是组织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事实前提和价值前提以影响个人决策。
2、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具体而言,从
需要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行为改造理论、重点研究激励的目的(即改造、修正行为)。
1.强化理论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2.挫折理论是关于个人的目标行为受到阻碍后,如何解决问题并调动积极性的激励理论。
过程分析理论,以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为重点,着重研究管理的职能和组织结构。
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职权和职责;3.纪律;4.命令的统一;5.指导的统一;6.个别利益服从总体利益;7.报酬;8.集中;9.等级系列;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创新意识;
14.团结精神
3、群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掌握群体心理是研究群体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群体行为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组织、群体和个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群体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
1、按原则和方式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按联系和发展可分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和集体。
3、按开放程度可分为开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
4、按社会作用大小可分为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5、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6、按是否实际存在可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群体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阶段、中止阶段。
群体功能:组织任务和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
因为行政管理行为也具有上述群体行为的特征,所以,行政管理行为属于群体行为。
4、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
领导者的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领导行为、领导行为是指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所作所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因情境和任务需要会表现出不同领导行为。
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对被领导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领导活动的模式化。
依据不同的标准领导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1、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职工多种需要的满足;
2、综合利用多学科的成果,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改进行为的办法;
3、重视组织的整体性和整体发展,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4、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和反馈,用沟通代替指挥监督,注重参与式管理和职工的自我管理;
5、重视内部管理,忽视市场需求、社会状况、科技发展、经济变化、工会组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6、强调人的感情和社会因素,忽视正式组织的职能及理性和经济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编辑本段行为科学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行为科学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点:
强调企业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重视社会环境,人们的相互关系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认为行为是人的思想、感情、欲望在行动上的表现,管理的作用就在于使人们因措施的刺激而产生一种行为动机。
要从人的行为本性激发出动力。
编辑本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与系统管理理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