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学派

合集下载

十一个管理学派梳理

十一个管理学派梳理

管理理论的丛林-11个主要的管理学派目录一、管理过程学派------------------------------------------------------------------------------------------------------------- 21.代表人物 -------------------------------------------------------------------------------------------------------------------- 22.主要著作 -------------------------------------------------------------------------------------------------------------------- 23.主要理论 -------------------------------------------------------------------------------------------------------------------- 2二、人性行为学派------------------------------------------------------------------------------------------------------------- 31.代表人物 -------------------------------------------------------------------------------------------------------------------- 32.主要著作 -------------------------------------------------------------------------------------------------------------------- 33.主要理论 -------------------------------------------------------------------------------------------------------------------- 3三、社会系统学派------------------------------------------------------------------------------------------------------------- 31.代表人物 -------------------------------------------------------------------------------------------------------------------- 32.主要著作 -------------------------------------------------------------------------------------------------------------------- 33.主要理论 -------------------------------------------------------------------------------------------------------------------- 3四、管理科学学派------------------------------------------------------------------------------------------------------------- 41.代表人物 -------------------------------------------------------------------------------------------------------------------- 42.主要著作 -------------------------------------------------------------------------------------------------------------------- 43.主要理论 -------------------------------------------------------------------------------------------------------------------- 41.代表人物 -------------------------------------------------------------------------------------------------------------------- 52.主要著作 -------------------------------------------------------------------------------------------------------------------- 53.主要理论 -------------------------------------------------------------------------------------------------------------------- 5六、系统管理学派------------------------------------------------------------------------------------------------------------- 61.代表人物 -------------------------------------------------------------------------------------------------------------------- 62.主要著作 -------------------------------------------------------------------------------------------------------------------- 63.主要理论 -------------------------------------------------------------------------------------------------------------------- 6七、经验主义学派------------------------------------------------------------------------------------------------------------- 61.代表人物 -------------------------------------------------------------------------------------------------------------------- 62.主要著作 -------------------------------------------------------------------------------------------------------------------- 73.主要理论 -------------------------------------------------------------------------------------------------------------------- 7八、经理角色学派------------------------------------------------------------------------------------------------------------- 71.代表人物 -------------------------------------------------------------------------------------------------------------------- 72.主要著作 -------------------------------------------------------------------------------------------------------------------- 73.主要理论 -------------------------------------------------------------------------------------------------------------------- 8九、技术系统学派------------------------------------------------------------------------------------------------------------- 81.代表人物 -------------------------------------------------------------------------------------------------------------------- 82.主要著作 -------------------------------------------------------------------------------------------------------------------- 83.主要理论 -------------------------------------------------------------------------------------------------------------------- 8十、群体行为学派(组织行为学派) ---------------------------------------------------------------------------------- 91.代表人物 -------------------------------------------------------------------------------------------------------------------- 92.主要著作 -------------------------------------------------------------------------------------------------------------------- 93.主要理论 -------------------------------------------------------------------------------------------------------------------- 9十一、权变理论学派 --------------------------------------------------------------------------------------------------------- 91.代表人物 -------------------------------------------------------------------------------------------------------------------- 92.主要著作 -------------------------------------------------------------------------------------------------------------------- 93.主要理论 ------------------------------------------------------------------------------------------------------------------ 10一、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1908-1984) 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学派是心理学领域重要的一支学派,提出了独特的心理学理论和观点。

本文将探讨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并分析其对教育和实践的影响。

一、行为主义学派的背景与特点行为主义学派起源于20世纪初,以德国心理学家Watson和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为代表。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不予关注。

其核心观点是行为是人类对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且行为可通过周密的实验来预测和控制。

行为主义学派主要特点如下:1. 重视可观察的行为:行为主义学派关注人类行为的外显表现,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行为规律。

2. 忽视内在心理过程: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内在心理过程并不重要,因为它们无法被直接观察和测量。

3. 强调环境因素: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学习观点:行为主义学派将学习视为行为变化的主要机制,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外界刺激和反馈所形成的。

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基于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塑造作用。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个体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学习和形成的。

心理发展观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是行为主义学派中的重要理论,由Pavlov提出。

他的研究是以狗的唾液分泌为对象。

通过多次重复刺激狗的食物与发出的铃声相联系,狗可以逐渐通过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被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是解释学习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理论。

它表明,个体对于一些中性刺激随着时间会产生特定反应,并且该刺激可以在没有其他特定刺激的情况下引发相同反应。

2. 操作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是行为主义学派另一个重要的学习理论,由Skinner提出。

操作条件作用是指个体通过特定的行为与环境产生联系,并通过奖励和惩罚塑造行为习惯。

Skinner的实验观察了动物对环境施加的特定行为的反应。

他提出,通过对一个行为的正面增强,例如给予奖励,个体倾向于继续该行为,而通过对一个行为的惩罚,个体则倾向于避免该行为。

行为主义是什么

行为主义是什么

行为主义是什么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观点。

一、发展历史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

这是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进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

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像"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

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学派的主体思想是对19世纪末美国的另一个土生土长的心理学派--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学派的心理理论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

二、代表人物1、约翰·华生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情绪条件作用和动物心理学。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行为主义学派的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学派的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学派的名词解释在心理学领域中,行为主义学派是一种以行为为研究对象,将学习与环境刺激联系起来的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和反应,而忽略了内在过程,如思维和情感。

本文将对行为主义学派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行为主义学派的起源与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实验心理学。

早期代表人物是俄国的伊凡·帕夫洛夫和美国的约翰·B.沃森。

帕夫洛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条件反射,通过实验狗的唾液分泌来揭示条件反射的机制。

沃森则提出了行为主义的核心思想,并强调环境刺激与行为之间的联系。

二、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原理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环境刺激:行为主义者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环境刺激可以是直接的物理刺激,也可以是间接的符号和信号。

2. 学习与条件反射: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行为的关键过程。

帕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揭示了动物学习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形成条件反射。

3. 刺激—反应机制:行为主义者强调行为与刺激之间的关系。

环境刺激引发特定的反应,这种刺激-反应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训练和学习来建立。

4. 奖赏与惩罚:行为主义者认为奖赏和惩罚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

奖赏可以增强特定行为的发生频率,而惩罚则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行为主义学派的狭义与广义行为主义学派根据对心理学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狭义行为主义和广义行为主义。

1. 狭义行为主义:狭义行为主义关注的是行为的可观察性和测量性。

它强调对行为的现象学描述和实验研究,忽略了内心体验和认知过程。

2. 广义行为主义:广义行为主义对狭义行为主义进行扩展,更加重视认知过程的研究。

它认为内在的心理因素在行为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行为主义学派在教育中的应用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在教育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塑造,通过奖赏和惩罚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管理学--行为科学学派

管理学--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学派简 介
发展背 景 学行 派为 科 学
主要 理论
代表 人物
学派 特点
学派简介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梅奥开创的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起 来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派,主 要的代表人物及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 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 行为科学学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 需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 认为人不仅仅是“经济人”,同时还是“社会人”,将 人的管理提升到所有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地位,开创了 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学 派。为缓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内部矛盾和冲突,维持生产 力发展提供了工具。 •

主要理论
1
需求层次理论
2
双因素理论
3
X、Y理论
亚伯林罕.马斯洛
乔治.埃尔顿.梅奥
学派特点
管理对象重心转变
管理方法转 变
王中是一个冷冻食品厂厂长,该厂特别生产一 种奶油特别多的冰琪凌。在过去四年里,每年 销售量稳步递增。但是今年情况发生很大变化, 到今年8月份,累计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7%, 生产量比所计划的少15%,缺勤率比去年高 20%,迟到早退现象有所增加。王中认为这种 情况的发生与管理有关,但他不能确定这些问 题产生的原因。 • ( 请你根据所学的各种管理思想,来分析上诉 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
发展背景
• 二十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世界经济 陷入了空前的大危机,泰罗、法约尔、韦伯等 人的古典管理理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虽然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却激起了工人、特别是工 会的反抗,使得欧美等国的统治阶级感到单纯 用科学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 效地控制工人,不能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 目的,管理学者们不得不注重在微观层面上研 究除硬件外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影响因素。行 为科学理论和学派因此出现。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引言:行为科学学派(Behavioral Science)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基于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神经科学等不同角度来探索人类的思维和行动。

行为科学学派的目标是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以此来指导个体和组织的决策和行动。

一、行为科学学派的背景与起源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学派,该学派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认识人类行为,并对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进行解释。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市场学等。

二、行为科学学派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行为科学学派注重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手段来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的规律性。

2.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是行为科学学派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变量,研究人类的认知和决策过程,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3. 认知心理学方法:认知心理学方法主要关注人类的思考和信息处理过程,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等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决策行为,并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认知过程。

4. 社会调查方法:行为科学学派借鉴社会学的调查方法,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来收集人类行为的数据,以此来推断人类行为的规律性和普遍性。

三、行为科学学派的核心理论1.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行为科学学派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类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情感、认知偏差和社会影响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2. 行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是行为科学学派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动机。

行为心理学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法,揭示人类行为的动机、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3. 行为社会学:行为社会学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探索社会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四、行为科学学派的应用领域1.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和组织内部的行为规律,探讨组织成员的动机、决策和沟通等方面的特点,以此来提高组织效能和管理效果。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派别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派别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派别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是心理学中两种重要的学派,它们对于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行为主义和认知论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以及它们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心理学学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沃森(John B. Watson)和“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斯金纳(B.F. Skinner)。

行为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可观察的行为,并将行为看作是外部刺激与相应反应之间的机械联系。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条件反射和习惯形成的。

行为主义关注行为的预测和控制,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试图解释个体的学习和行为规律。

行为主义的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训练和观察,探索行为与刺激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相对简单,且结果容易呈现统计分析,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然而,行为主义的局限在于忽视了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将人类简化为反应机器,忽略了情感、意识和思维等方面的研究。

二、认知论认知论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心理学学派,它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认知论关注思维、记忆、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构成和运行方式,认为行为是由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解释决定的。

认知论认为人类是信息处理的主体,人的心智活动是以信息为基础的,而不只是对外界刺激的被动反应。

认知论尤为关注个体的观念、信念和期望等内部心理状态,将个体视为积极思考和推理的主体。

认知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和观察法,通过实验与观察数据的分析,揭示人类的思维过程和智力运作。

认知论的研究方法相对复杂,但能够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于理解复杂的人类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用研究行为主义和认知论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研究都起到了重要影响。

行为主义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塑造学习者的行为,促进学习成效。

例如,基于操作条件反射的教学法在语言教学和技能训练中被广泛使用。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与认知学派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与认知学派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与认知学派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与认知学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其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

其中,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是两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对于理解和解释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一、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是心理学中最早兴起的学派之一,其核心观点是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和控制作用。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通过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刺激-反应关系来实现的。

它主张学习是被动发生的,个体在面对特定刺激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行为主义学派关注的焦点是观察和测量可见的行为,而对内在的心理过程不给予重视。

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就是经典的行为主义实验证明,动物可以通过刺激引发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强调刺激之间的联结,通过刺激-反应的关联形成新的学习行为。

而操作条件作用则强调刺激和响应之间的联系,通过反馈的机制来增强或减弱学习行为。

斯金纳的箱子实验是行为主义学派对操作条件作用的经典研究,通过给动物提供正面的奖励或负面的惩罚,来调节动物后续的行为。

二、认知学派认知学派是在行为主义学派之后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其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心理过程。

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莱纳等。

认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个体通过思考、记忆和理解等认知过程来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

认知学派关注的重点是个体的内在心理状态,强调学习者在接受新知识时的主动参与。

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不断与环境进行互动,通过主动探索和适应来实现认知的发展。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包括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和知识的组织与表达。

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个体通过主动参与的方式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学派,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和学习所塑造的。

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行为现象,它认为人类行为的解释应该基于可观察的现象,而不是内在的心理或思维过程。

因此,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的量化、观察以及实验研究的方法。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理论的起源、基本原则、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起源行为主义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

其创始人是约翰·沃森(John Watson)和伯弗鲁·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沃森是行为主义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他强调行为学习是基于条件反射和联想的。

斯金纳则进一步发扬了行为主义的研究,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并发明了自由放养箱,用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反应。

这些研究为行为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奖励与惩罚来加强和弱化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受到环境影响,人类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因此,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积极强化,即通过奖励来加强某种行为,通过惩罚来弱化或消除某种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人类可以改变或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新的技能或习惯。

三、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测量等。

首先,观察是行为主义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研究者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反应的种类、频率和时长,研究者可以发现行为是否受到环境刺激的影响。

其次,实验是行为主义研究的另一种主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来研究不同的行为反应。

实验中通常会使用积极强化的方法,来观察实验条件对行为的影响。

最后,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测量。

研究者通过量化行为反应的种类、频率、时长等因素,以及检测随机变量的影响,来研究行为现象。

测量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研究对象的行为模式。

行为主义学说简介

行为主义学说简介

组织变革
行为主义学说也可以应用于组织变革管理。通过识别和改变不良的组织行为,企业可以推动变革并提高整体绩效。
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
行为疗法
行为主义学说在心理咨询领域中广泛应用于行为疗法。咨询师使用奖励和惩罚来帮助客户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情绪反应。
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是行为主义学说的另一种应用,它通过逐步暴露客户于恐惧的事物来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和焦虑。
惩罚原理
VS
消退原理是行为主义学说中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停止强化来消除某种行为。
详细描述
消退原理是指通过停止强化来消除某种行为。当个体表现出某种行为时,不给予任何奖励或关注,该行为的发生频率会逐渐降低,最终消失。消退原理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行为问题,消退原理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强化与惩罚
斯金纳在实验箱中对动物进行行为实验,通过控制环境刺激和操作条件,成功地训练动物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行为模式。
实验箱方法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02
行为主义学说的基本原理
总结词
刺激-反应原理是行为主义学说的核心,它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所引发的一连串反应所构成。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环境刺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通常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刺激可以包括任何外部的物理或心理事件,例如声音、光线、味道、触觉等。而反应则是这些刺激引发的行为,如眨眼、跑步、说话等。
认知行为主义
总结词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行为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它强调对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
总结词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变不良行为。
详细描述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通过改变环境刺激,可以有效地改变不良行为。它关注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反应,以及如何通过环境控制和技能训练来改变不良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的简介

行为主义学派的简介

课程名称:学习理论;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专业:教育技术学年级:2010级日期:2011-3-22姓名:程宏达《行为主义学派的简介》行为主义理论的提出约翰·华生(John B.Wast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是20世纪初崛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现在行为主义学派不像20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样一统天下,但在心理学各个领域的影响依然是十分重大的,很多方面都能看到行为主义学派的影子。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看到的心理学》一文,从而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

他们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行为学派阶段的特点

行为学派阶段的特点

行为学派阶段的特点
行为学派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重点是人类行为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行为学派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历经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刺激-反应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是一个简单的反应,可以通过刺激来引导和控制。

第二阶段是行为主义阶段。

在这一阶段,行为学家开始认识到行为不仅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还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如情感、动机和认知。

因此,行为主义者开始研究行为的内在机制,试图通过行为调节来改变人们的行为。

第三阶段是认知行为主义阶段。

在这一阶段,行为学家开始认识到人们的思想和信念对行为的影响。

因此,认知行为主义者开始研究人们的认知过程和信念,试图通过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信念来改变他们的行为。

第四阶段是社会认知学派阶段。

在这一阶段,行为学家开始研究人们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

社会认知学派认为,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社会认知学派试图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解释和评价社会情境,以及这些理解、解释和评价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

综上所述,行为学派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其研究重点和特点。

这些阶段的不同特点反映了行为学派对行为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行为主义各家流派介绍及应用

行为主义各家流派介绍及应用

一、行为主义各家理论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二)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

”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机制有:(1)习得律。

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如狗对灯光与食物)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

行为学派

行为学派

华生的基本主张
1、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是预见和控制行为; 2、华生把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看成是刺激――反应.以公式表示即 S -R ; 3、华生坚信严格的决定论,认为有一定的刺激必可以引起一定的反应; 而有一定的反应,也必然曾存在一定的刺激; 4、华生在方法问题上,反对内省.他强调环境决定论.
华生· 约翰· 布鲁德
华生·约翰·布鲁德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 创建人,在心理学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耶鲁大学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他认为应该建立一门 全新的心理学 , 完全不用传统心理学中的名词象意识、 思维、心理状态等 . 在潜心研究之后,约翰华生于 1913 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 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 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 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 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 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 S-R )联结而形成 的。
行为学派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人力 资源 管理 高 校 管 理
1
心理学研究人的内隐、外显的行为特征,包括行为的原因、表现方式
2
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
及其规律,即心理学通过揭示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感知、注意、学习、
言语、思维、情感、动机、兴趣、欲望等规律,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 行为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针对组织中的成员的管理,即通过计 划、组织、指挥、控制人的各种工作行为,实现人事匹配、人尽其才, 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组织成员)是心理学研究
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斯金纳认为,人的一

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社会学中的弗洛姆主义理论及其影响

社会学中的弗洛姆主义理论及其影响

社会学中的弗洛姆主义理论及其影响弗洛姆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人类行为的运作是受到社会文化影响的,这一理论被称为弗洛姆主义理论。

在弗洛姆看来,人类的行为形成是受到社会环境及文化的影响,人类亦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发展改变,导致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发展。

解读弗洛姆主义理论弗洛姆主义理论被看作是人类行为学派中一种文化社会学派,同时又包括自由意志主义。

自由意志主义认为人类在自由意志的指引下可以主动追求生命的幸福和对正义的认识。

而文化社会学派则认为这种行为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所进行的,而对于文化社会学派来说,文化与社会作为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是必须强调的。

理解弗洛姆主义理论的核心,就在于对文化社会学派与自由意志主义的完美结合。

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的文化与社会是在人类经验中积累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行为及言语都被社会所监管。

毕竟,人们的行为方式是在社会中被批准及被重新塑造的。

结果,一种行为的价值、偏好及信仰在社会中被认同,人们对于这些价值的学习及接受便成为了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文化的传承会因所处的社会状态而有所不同文化的传承将会被影响于所处的社会状态。

人们的行为及思考会根据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变而跟着改变,比方说,工业化时期的社会状态与农业时期完全不同。

在这样的变化中,人们往往容易被固定概念束缚,也就是被所处的“早期”思维方式所束缚而难以追赶变化。

弗洛姆认为,寻求改变便是在这种情境下的必然产物。

弗洛姆主义如何影响社会学弗洛姆主义的理论对于社会学影响深远。

其理念深入影响了人们对于社会及人类的认知与理解,而对于社会学者而言,弗洛姆主义更是被视为一种基础性观念。

弗洛姆主义的导入使社会学从最初的对“早期”社会人类行为的研究逐渐转向了对人类进化及社会文化的深入探究,也就是认为生命是一个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得益于弗洛姆主义,一系列的社会学理论和概念得以形成,如经济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等。

人类行为学派

人类行为学派

人类行为学派行为科学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来说,它主要是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

行为学派虽然没有研究出一套完整的管理知识,却已经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素材,他们的行为论题主要有激励、领导、群体、组织设计、组织变化与发展等,二战后的行为科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马斯洛的科学研究斯洛(A. 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主管人员都必须随机制宜地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著有《人类动机的理论》。

赫次伯格(F.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强调主管人员必须抓住能促使职工满意的因素,著有《工作的激励因素》。

麦格雷戈(D. M. McGregor,1906-1964)的“X理论-Y理论”,他在1957年11月号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Y理论”,以后又在其它著作中进一步加以发挥。

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而Y理论是根据“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有关行为科学及其代表人物的论述,相关的管理学理论已做了相当多的论述,这里不再论述,读者可以参阅有关书籍。

)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传统的古典管理理论把重点放在对事和物的管理上,它强调的是使生产操作标准化、材料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系统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而忽视了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目标,甚至把人看成是机器,从而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行为科学与此相反,它强调要重视人这一因素的作用。

它显然是认识到,一切事情都要靠人去做,一切产品的生产都要靠人去实现,一切的组织目标都需要人实现。

因而,应当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人及其行为的管理上。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为基础,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理论,其中三个主要的派系是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一、行为主义派系行为主义派系是心理学中最早产生的一支派系,其核心理论认为人类学习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密切相关。

行为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沃特森和斯金纳。

行为主义强调以可观察到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它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环境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行为是被学习获得的结果。

行为主义主张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观察和测量行为,通过刺激-反应的关系来解释人类行为。

例如,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他通过在实验环境中建立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并通过强化来增加或减少特定行为的出现。

二、认知心理学派系认知心理学派系强调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它关注人类心智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人们是如何处理信息、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的。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是直接影响行为的,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记忆过程。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认为思维的演化是通过适应和平衡的过程实现的。

维果茨基的情境理论则强调了社会文化环境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人们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来学习和发展的。

三、精神分析学派系精神分析学派系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学派,它以探索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童年经验的影响为核心。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和荣格。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是由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引起的,强调童年经验和个人潜意识对行为和个性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利用分析治疗等方法来揭示潜意识层面的冲突,以期达到人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和防御机制理论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观点之一,他认为人类心理活动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组成,并且通过防御机制来应对潜在冲突和焦虑。

行为学派阶段的特点

行为学派阶段的特点

行为学派阶段的特点
行为学派是心理学的一派,其研究重点在于人类行为的观察、测量和分析。

行为学派阶段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强调行为的客观性:行为学派认为,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因此,他们主张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和分析人类行为。

2. 建立实验室:行为学派的研究者们建立了实验室来进行行为实验的观察和测量,以此来验证他们的假设和理论。

3. 将行为作为响应:行为学派主张,行为是外界刺激的响应,因此,他们将行为作为响应来研究和分析。

4. 强调条件反射:行为学派认为,行为是可以被条件化的,他们通过研究条件反射来探究行为的形成机制。

5. 具有工程思维:行为学派的研究者们具有强烈的工程思维,他们试图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人类行为,例如,他们使用强化和惩罚的手段来改变人类行为。

总之,行为学派阶段的特点是强调行为的客观性和可测性,研究者们注重实验室实验,将行为作为响应,重视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具有强烈的工程思维。

行为学派的这些特点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行为学派行为科学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来说,它主要是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

行为学派虽然没有研究出一套完整的管理知识,却已经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素材,他们的行为论题主要有激励、领导、群体、组织设计、组织变化与发展等,二战后的行为科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马斯洛的科学研究斯洛(A. 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主管人员都必须随机制宜地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著有《人类动机的理论》。

赫次伯格(F.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强调主管人员必须抓住能促使职工满意的因素,著有《工作的激励因素》。

麦格雷戈(D. M. McGregor,1906-1964)的“X理论-Y理论”,他在1957年11月号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Y理论”,以后又在其它著作中进一步加以发挥。

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而Y理论是根据“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有关行为科学及其代表人物的论述,相关的管理学理论已做了相当多的论述,这里不再论述,读者可以参阅有关书籍。

)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传统的古典管理理论把重点放在对事和物的管理上,它强调的是使生产操作标准化、材料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系统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而忽视了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目标,甚至把人看成是机器,从而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行为科学与此相反,它强调要重视人这一因素的作用。

它显然是认识到,一切事情都要靠人去做,一切产品的生产都要靠人去实现,一切的组织目标都需要人实现。

因而,应当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人及其行为的管理上。

这样,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预测、激励和引导,来实现对人的有效控制,并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有效控制,达到对事和物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

二、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的方法的转变。

随着对人性的认识和管理对象重点的变化,管理的方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原来的监督管理,转变到人性化的管理。

传统的古典管理理论强调自上而下的严格的权力和规章制度的作用,把人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在管理活动中施以强大的外界压力,派工头进行严格的监督,造成工人心理上的压力而产生对立情绪,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关系和感情因素的作用以及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此相反,行为科学则强调人的欲望、感情、动机的作用,因而在管理的方法上强调满足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个性,以及采用激励和诱导的方式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以把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与此相对应,企业界提出了“以职工为中心的”、“弹性的”管理方法,出现了“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工作内容丰富化”等各种新的管理方式。

行为科学也存在一些缺陷:从霍桑实验至今,半个世纪过去了。

管理学者们对人际关系理论,对梅奥主义的批评却未曾间断过,很少有管理理论受到如此之多的批评。

管理学者对人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霍桑实验中所运用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批评。

在他们看来,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一方面受到实验室中受控实验的需要束缚;另一方面受到正在进行中的实际经验的束缚,尤其是主观愿望的先入为主的影响。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早期的古典管理理论学家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都把人只看成是“经济人”,即工人只是为了追求最高工资的人。

认为工人在干活时常采取“磨洋工”的办法,因此,应用严格的科学办法来进行管理。

如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的方法,由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科学的操作方法,工人严格地照章执行即可提高生产率;法约尔则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推行一套科学的管理原则;韦伯的官僚组织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组织体系。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组织和管理的科学性、精密性而忽视了人的因素,把工人看成只是组织中的一个零件。

因而,古典管理理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却激起了工人、特别是工会的反抗,使得欧美等国的统治阶级感到单纯用科学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不能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必须有新的企业管理理论来缓和矛盾,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行为科学理论应运而生。

行为科学开始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试验,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管理学家梅奥(也译为梅厄)。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试验表明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其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梅奥的这一理论在当时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也就是早期的行为科学。

梅奥等人创建的人际关系学说—早期的行为科学以后,经过三十年的大量研究工作,许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都从事行为科学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大量优秀著作,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新理论,逐步完善了人际关系理论。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行为科学本身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学科,而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研究人类行为的各种学科互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行为科学学派主要研究的内容(观点,发展趋向)行为科学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来说,它主要是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

行为学派虽然没有研究出一套完整的管理知识,却已经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素材,他们的行为论题主要有激励、领导、群体、组织设计、组织变化与发展等,行为科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当人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这就产生了行为的激励,也就是动机,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出来。

个体行为理论就是关于关于行为原因、行为过程以及行为结果的研究个体行为理论主要有:•马斯洛(A. 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主管人员都必须随机制宜地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著有《人类动机的理论》。

•赫茨伯格(F.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强调主管人员必须抓住能促使职工满意的因素,著有《工作的激励因素》。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挫折理论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人际关系研究的继续,群体行为理论除了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特征、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等方面的继续探讨外,还包括群体的沟通与冲突以及群体的动态发展(群体动力学)的研究。

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职工在主管人员的控制下作业,因此主管的领导行为必然会对职工的士气赫工作表现产生一定影响作用。

领导行为研究主要有两部分:关于领导人对人性的不通假设;领导人的领导方式的分析。

关于人性的假设•麦格雷戈(D. M. McGregor,1906-1964)的“X理论-Y理论”,他在1957年11月美国《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Y理论”,以后又在其它著作中进一步加以发挥。

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而Y理论是根据“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关于领导方式•罗伯特·坦南鲍姆和沃伦·施密特的“连续统一理论”•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行为科学学派对管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传统的古典管理理论把重点放在对事和物的管理上,它强调的是使生产操作标准化、材料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系统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而忽视了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目标,甚至把人看成是机器,从而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行为科学与此相反,它强调要重视人这一因素的作用。

它显然是认识到,一切事情都要靠人去做,一切产品的生产都要靠人去实现,一切的组织目标都需要人实现。

因而,应当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人及其行为的管理上。

这样,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预测、激励和引导,来实现对人的有效控制,并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有效控制,达到对事和物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

二、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的方法的转变。

随着对人性的认识和管理对象重点的变化,管理的方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原来的监督管理,转变到人性化的管理。

传统的古典管理理论强调自上而下的严格的权力和规章制度的作用,把人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在管理活动中施以强大的外界压力,派工头进行严格的监督,造成工人心理上的压力而产生对立情绪,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关系和感情因素的作用以及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此相反,行为科学则强调人的欲望、感情、动机的作用,因而在管理的方法上强调满足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个性,以及采用激励和诱导的方式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以把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与此相对应,企业界提出了“以职工为中心的”、“弹性的”管理方法,出现了“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工作内容丰富化”等各种新的管理方式。

行为科学学派理论的缺陷(局限性)从霍桑实验至今,半个世纪过去了。

管理学者们对人际关系理论,对梅奥主义的批评却未曾间断过,很少有管理理论受到如此之多的批评。

管理学者对人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霍桑实验中所运用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批评。

在他们看来,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一方面受到实验室中受控实验的需要束缚;另一方面受到正在进行中的实际经验的束缚,尤其是主观愿望的先入为主的影响。

此外,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它告诉了我们对人管理时应采取什么行为,但在管理中被管理者的对象不仅仅是人,只对人进行研究的管理显然是不完善的,除了人性行为以外,还应有某些技术方面的知识。

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管理人员即使有了行为知识,也将无法应用,这正是行为学派的缺陷。

比如管理者往往要从整体上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管理,管理者要考虑建立管理制度、另外要对组织整体战略进行决策,这些经常需要的管理是行为学派没有触及到的。

对于行为学派存在的弱点,孔茨是这样评论的:人际行为领域并不包括管理学的全部内容。

很可能一个公司的经理懂得心理学,但在管理上却并不有效。

事实上,有一个相当大的公司,对各级管理者进行广泛的心理学教育,结果发现这些训练并未解决有效管理的需要。

指导意义强调企业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