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学习如何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和能力就成为了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而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则成为了学习研究的三大基本范式。

本文将对这三种学习理论进行总结与比较。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流行的学习理论,是基于实验心理学和动物学习研究而得到的总结。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对某个刺激的反应,人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学习就是要培养正确的反应方式。

学习者是一个被动的存在,在学习过程中只需接受刺激,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相信通过外部的正反馈和惩罚机制,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机制。

比如:教练在训练中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鼓励学员加强训练、避免在赛事中犯轻易的错误;老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竞争性学习方式等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一系列的反馈、强化和惩罚手段,可以提高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速度和正确性,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常常忽略了学习者的内在感受和认知加入,这对于复杂的学习过程并会不短受到限制。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又叫“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传播和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将主体的认知加工能力放在学习科学研究的中心。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现有认知结构,一个有系统的内部过程,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转化、编码、存储、组织、加工、检索、表达的主观感性体验。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探究学习者如何获取、加工和应用知识。

通过对认知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认知学习试图为教学提供更多个性化、有助于学习者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中,认知学习理论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学习者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2)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突出知识和信息的结构。

(3)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重视教学中的效益(效果)。

如何区分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和四次革命思潮

如何区分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和四次革命思潮

如何区分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和四次革命思潮(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如何区分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和四次革命思潮如何区分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和四次革命思潮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各派主要学习理论的简要比较

各派主要学习理论的简要比较

各派主要学习理论的简要比较
>一、行为主义:
1、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应该重知识、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2、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是追求知识的掌握,教学任务是教知识技能,教学设计是控制外显行为,媒体作用是提供感性材料。

目前,对言语信息、动作技能领域学习结果,计算机软件设计等仍具有指导意义。

二、认知主义:
1、基本观点: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是将外来刺激同化于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是学习的基础。

2、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教学任务是教怎样学习,教学设计是指导学生内部加工,媒体作用是激发动机、调动思维。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批判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人的外显行为忽视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片面性,成为学习理论的主流,能够有效指导教学。

三、人本主义:
1、基本观点:
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受尊重;良好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

2、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是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学任务是教怎样自我实现,教学设计是放任自我选择,媒体作用是调动情感取向。

四、建构主义:。

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三者的区别

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三者的区别

从学术的观点看,人工智能主要分三大学派,分别是符号主义学派、连接主义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

在对人工智能进行研究时,可能会按照某一理论或方法展开探讨分析,但在实地落地的项目或产品可能综合应用了多个学派的知识。

比如,最近我们为某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客服系统,其中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语义理解技术等属于连接主义的成果,同时,也使用了知识库等属于符号主义的成果。

一、符号主义学派符号主义,又称逻辑主义、心理学派或计算机学派,是一种基于逻辑推理的智能模拟方法,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数学逻辑,其原理主要为物理符号系统(即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

该学派认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本单元是符号,智能是符号的表征和运算过程,计算机同样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因此,符号主义主张(由人)将智能形式化为符号、知识、规则和算法,并用计算机实现符号、知识、规则和算法的表征和计算,从而实现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行为。

其首个代表性成果是启发式程序LT(逻辑理论家),它证明了38条数学定理,表明了可以应用计算机研究人的思维过程,模拟人类智能活动。

此后,符号主义走过了一条启发式算法——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的发展道路。

专家系统是一种程序,能够依据一组从专门知识中推演出的逻辑规则在某一特定领域回答或解决问题。

1980年卡内基梅隆大学为数字设备公司设计了一个名为XCON的专家系统,在1986年之前,它每年为公司省下四千万美元。

专家系统的能力来自于它们存储的专业知识,知识库系统和知识工程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AI研究的主要方向。

专家系统仅限于一个专业细分的知识领域,从而避免了常识问题,其简单的设计又使它能够较为容易地编程实现或修改。

专家系统的成功开发与应用,对人工智能走向实际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符号主义最辉煌的时候。

但凡事有利有弊,专家系统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情景,且知识采集难度大、费用高、使用难度大,在其它领域如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领域基本上未取得成果。

三大学习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
布鲁纳
反对以S-R 联结和动物的 行为习得的研究结果来解 释人类的学习活动。他认 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 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 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 结构。这个学习目的和建 构主义模式有密切联系,它 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的特 点。
不足之处
• 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 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 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 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 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 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 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 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是不够重视的。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 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维果茨基
在刺激—反应理论模式的 行为主义学派盛行的时期,他 大胆的指出,当时的各种心理 学理论都解释不了人的高级心 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一种 “社会建构”。他强调认知过 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 背景的不同,重视“活动”是 “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 机能发展中的地位。应此被人 称为“社会建构主义者”。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 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 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 “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 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 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 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
4.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 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 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三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比较研究

三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比较研究

三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比较研究摘要:三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上均有一定的差异。

各家的理论各有其长短,要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关键在于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整合运用。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比较;启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习得行为,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但在对于行为的研究取向上,三代行为主义又有各自的特征。

以华生为代表的早期行为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和环境决定论;以托尔曼、斯金纳等人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不再完全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开始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班杜拉等人为代表的新的新行为主义将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之门外的心理学概念如意识、思维等回归为心理学合法的研究对象,给予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1]。

本文通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对比,取其所长,舍其所短,旨在探讨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三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分析1.研究对象的不同早期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者均把人的意识看成是一种副现象,他们由刺激直接推论反应,由环境直接推论行为,通过动物实验推论人的问题,实际上是假定人与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这是一种机械还原论的观点,因此他们以动物为研究对象。

华生声称行为主义是20世纪前20年间研究动物的直接结果;赫尔也将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贬低为刺激和反应,并用白鼠的学习类推人类学习;托尔曼自称“白鼠心理学家”,坚决反对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斯金纳虽将人看作是按一定法则行动的复杂系统,但人仍是机器,他最终还是将人与机器、动物相比拟[2]。

由于动物心理与人类心理有一定的连续性,通过研究动物的学习来间接有限度地推论人类的学习,并由之推演人类学习是可以允许的,但必须慎重,因为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方向的推论,必然有很多未知的事实和东西或被忽略或被人为地添加进去,很容易出现错误。

真正实现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是新的新行为主义者,由于他们强调学习过程中社会因素和认知结构的重要作用,因而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使行为主义得以走出“人兽不分”的误区。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心理131 梁志豪学号:1308300007摘要: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美国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行为主义区别于先前心理学派的根本特点是:它排斥意识,主张将行为视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按照行为主义的发展顺序,可以将其划分为早期行为主义(即经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即操作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即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2早期行为主义主张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主张环境决定论和外周论。

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的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新的行为主义则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关键词: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外周论中介变量操作主义早期行为主义一、历史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后半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大量普及,许多农村人进入城市,国家需要对这些人进行训练以使他们学会新的生活技能,正是由于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促使心理学家从对意志的研究转向对适应性行为的研究,行为主义适时而生。

同时,行为主义也是美国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这个运动试图撤换政治机构的老成员,使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人才进行治理。

综合说来,行为主义就是美国在20世纪初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一种要求和反映。

2.哲学背景:虽然早期的行为主义拒绝以任何哲学作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但实际上,它是以机械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想、哲学基础的。

3.自然科学背景:俄国的谢切诺夫、巴普洛夫和别赫切洛夫的生理学研究为行为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4.心理学背景:虽然受到社会、哲学和科学的影响,但是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才是行为主义产生的内部因素。

(完整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完整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理论解析总结及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理论解析总结及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解析与比较学习时间代表人物授课策略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理论行为20 世纪 20 年代华生、巴普洛程序授课授课的控知识的被主义(由美国心理夫、斯金纳、桑法制着动接受者学家华生开创代克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20 世纪 50、 60 马斯洛、罗杰斯自由学习学习的服学习的主主义年代务者导者认知20 世纪 70 年代布鲁纳、皮亚先行组织授课的组知识的接主义末 80 年代初杰、奥苏泊尔、者织者,知识受者(被动(布鲁纳创加涅教授者、灌也许主动)始)输者成立20 世纪 80 年代皮亚杰、科恩伯支架式教学习的引知识的探主义末(让 .皮亚杰、格、斯腾伯格、学导着和帮索者和发杜威)卡次、维果斯抛描式教助者想者基、乔纳森学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尔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所以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见解1、学习是刺激 -反应的联系(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试一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重点依靠增强(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依旧是最受尊敬的学习理论前驱之一。

1、程序授课对计算机辅助授课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经过机械装置才能供应必要的大量的增强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授课机器、倡议程序授课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授课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授课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授课之父” 。

斯金纳提出程序授课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授课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遇宽泛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供应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授课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知,学生在学程中能通写、、运算、、比等作出极反,从而提升学效率。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3、认知因素是有结构的。人的各种认知因素,如知识、策略、感知、记忆、反应等,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结构,即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内部认知活动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不断形成、日益发展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者的行为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这一观点深化了ID2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从对所具有知识数量和水平的分析,深入到对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分析,使教学内容、教学起点和教学策略的确定,建立在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4、人脑犹如电脑,学习,即认知过程,是人脑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加涅认为,认知过程是人脑按照一定目的、策略,从外界环境中输入、加工、存储、提取、使用、创造信息的内部过程。这一过程及其结构,是不能直接被人观察的,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认知表征(信息在人的头脑中的呈现方式)的方法,去了解学习者进行学习时的认知心理过程。ID2中对学习层次、认知过程、教学策略等的分析,主要依据就是加涅的这一信息加工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基础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中涉及到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经历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认知主义教学设计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阶段。
1.行为主义:基于可观察的行为上的变化,行为主义关注对某一行为的重复,直至它变为自动、无意识的。
行为主义理论不能解释某些社会行为,儿童并不是模仿每个被强化的行为,例如他们会模仿一些他们初次观察到的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并没有被强化。当Bandura and Walters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他们屏弃了传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之前先要进行反应-强化),他们在《社会学习与个人发展》书中阐述到个体可以模仿观察到的别人的行为,这种观点后来经班度拉 Banduras的努力发展为社会认知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个主义的对比

教育心理学几个主义的对比

教育心理学几个主义的对比教育心理学中有几个流派,各有各的特色,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流派的对比。

说实话,教育心理学这事儿可不简单,各个理论学派像是五花八门的调味料,有的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有的重视外部环境,有的又把老师看成是“救世主”,一时间让人有点晕。

咱们先从最具代表性的几个说起,让你对这些“主义”有个大致了解。

先来聊聊行为主义。

这个理论特别实用,给人一种“明确直接”的感觉。

说白了,行为主义就是让你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你养了一只狗,每次它坐下,你就给它一块儿小零食,结果它越坐越乖。

人类的学习其实也差不多,做得对了,老师就奖励,做错了就惩罚。

看似简单,但这个理论在教育中可用得非常广泛,甚至连你家孩子做作业不拖拉,也能从这种方法中找到灵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巴甫洛夫就通过狗的实验,告诉我们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有多么密切。

你想,孩子做错了事,你给他点儿惩罚,他就知道自己不对,下次就不敢犯了。

不过,行为主义也有个毛病,那就是太注重外部行为,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

你奖励来奖去,惩罚来惩罚,孩子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做这件事,而只是为了讨好你,或者为了避免惩罚,内心的自我意识没啥长进。

说白了,行为主义更像是“拿着鞭子走天下”,虽然能见效,但并不见得能培养出真正有思考能力的孩子。

再来看看认知主义。

这个就不一样了,认知主义关注的是孩子如何思考、如何理解信息,重点在“脑袋”上。

你看,认知主义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机器,而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小建筑师”。

他们需要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认知主义特别注重思维的结构和策略,推崇自我反思,认为孩子必须通过理解和深思熟虑的过程,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他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可是轰动一时。

皮亚杰认为,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构建的过程,从简单的感知动作,到复杂的抽象思维,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特征。

心理学三大理论:精神分析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学三大理论:精神分析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学三大理论:精神分析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三大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比精神分析理论(XXX)背景1.帝国主义社会下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精神病发病率增高;2.心理的潜意识状态的概念在哲学领域的研究积累;3.职业生涯从事精神病治疗的丰富医学背景研究领域人的精神、心理结构、意识基本观点意识具有两种水平;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儿童心里发展阶段;意识和自我力量的发展影响应用精神分析治疗;对培养正常儿童的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背景1.童年时期的家庭生活经历;2.求学工作时期研究方向的转折;3.社会发展对精神分析的需要研究领域人格发展基本观点发展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渐成原则;心理社会发展存在8个阶段影响应用障碍儿童的治疗;分析了解儿童的心理及儿童的抚养与教育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背景1.心理学中关于研究理论的研讨增加;2.具有实证主义观点的哲学思想3.社会发展对于研究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领域操作条件作用、强化研究理论基本观点除经典条件作用外,还有操作条件作用;条件强化原理与连锁作用影响应用没有文化背景的限定;原理的解释可以运用到各个年龄阶段;能解释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情感的各种行为认知发展理论(XXX)背景1.早期生物学专业的经历;2.研讨方向转移到心理学并对思维过程发生浓厚兴趣;3.发生学和发展概念被社会所接受研究领域认知发展、思维过程基本观点知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信息;三种发展机制:图式、同化和顺应;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存在四个阶段影响使用研究目标的选择、课程按次的放置、主题的年级设置、儿童智力机能的评定、教学方法研究领域的对比精神分析理论描述了意识水平,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并开创潜意识的研究;将心理结构分别为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阶段;将儿童的成长总结为五个心理阶段;发展的两个方面: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力量的发展;人的本能理论;心理社会阶段;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条件作用,包括研究观以及条件与连锁作用;遗传和环境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儿童抚养阶段理论;人类的一些行为如利己行为和利他行为等。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教改探讨(373)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教改探讨(373)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一、行为主义1、基本含义(1)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2)①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②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

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2、基本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ID3
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8)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有:
理论固有的机械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给复杂事物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它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忽视,直接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相背,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很快得到发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ID1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相适应,并在听、说、读、写、画、算、演、做等动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ID1,在今天,在传统教学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
① 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在一篇名为记忆的文章中提联结(association),其他的哲学家追随了他的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明显的行为。它把思维看作是黑箱,大脑对于刺激的反映是可被定量的观察的,行为主义完全忽视了对人脑思维过程的研究,在行为主义发展过程中关键人物有:巴浦落夫Pavlov、华生Watson、桑代克horndike和斯金那Skinner。

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

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

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思潮,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大思潮,即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三大思潮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我们认识人类心理现象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三大思潮的起源、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实验方法、理论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更好地理解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一、行为主义思潮行为主义思潮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沃森、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而不是对主观体验的研究。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人的心理活动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原因。

因此,行为主义者主张通过实验研究控制环境刺激,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思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动物或人的某种反应行为被引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动物或人的某种反应行为被强化或削弱。

行为主义者通过这些实验方法,研究行为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探讨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行为主义思潮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实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为现代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是对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改变,使心理学从主观体验的研究向可观察行为的研究转变;三是对教育、临床和社会行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行为疗法和行为管理的发展。

二、认知心理学思潮认知心理学思潮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人在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思考、记忆、判断和解决问题时,会产生各种心理现象。

因此,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探究人类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是反应时实验和脑电图实验。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科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多个派系。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由于其强调观察和实证研究,而成为心理学的主导派系之一。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波特·斯金纳(B.F. Skinner),他提出了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的关联来解释。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受内在心理过程的影响。

行为主义注重实验研究和定量数据的收集,通过实验室控制来研究人类的行为模式。

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教育领域中,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在临床心理学中,行为主义主张通过条件反射和行为塑造技术来治疗各种心理疾病。

二、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在20世纪中叶兴起,它强调人类的主观体验和内心的发展。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阿伦·马斯洛(Abraham Maslow),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是有主观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个体,他们可以通过实现个人潜力和追求自我实现来获得满足感。

人本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应该被看作一个整体而非简单的刺激-反应机器。

人本主义在心理疗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通过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它注重人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帮助个体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三、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派别,它强调人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处理。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和瑞典心理学家卡尔·佩尔森(Karl Pribram)。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来理解世界。

他们强调人类的思维过程和知觉等内在心理活动对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为基础,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理论,其中三个主要的派系是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一、行为主义派系行为主义派系是心理学中最早产生的一支派系,其核心理论认为人类学习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密切相关。

行为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沃特森和斯金纳。

行为主义强调以可观察到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它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环境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行为是被学习获得的结果。

行为主义主张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观察和测量行为,通过刺激-反应的关系来解释人类行为。

例如,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他通过在实验环境中建立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并通过强化来增加或减少特定行为的出现。

二、认知心理学派系认知心理学派系强调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它关注人类心智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人们是如何处理信息、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的。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是直接影响行为的,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记忆过程。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认为思维的演化是通过适应和平衡的过程实现的。

维果茨基的情境理论则强调了社会文化环境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人们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来学习和发展的。

三、精神分析学派系精神分析学派系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学派,它以探索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童年经验的影响为核心。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和荣格。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是由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引起的,强调童年经验和个人潜意识对行为和个性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利用分析治疗等方法来揭示潜意识层面的冲突,以期达到人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和防御机制理论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观点之一,他认为人类心理活动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组成,并且通过防御机制来应对潜在冲突和焦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心理131 梁志豪学号:1308300007摘要: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美国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行为主义区别于先前心理学派的根本特点是:它排斥意识,主张将行为视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按照行为主义的发展顺序,可以将其划分为早期行为主义(即经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即操作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即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2早期行为主义主张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主张环境决定论和外周论。

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的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新的行为主义则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关键词: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外周论中介变量操作主义早期行为主义一、历史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后半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大量普及,许多农村人进入城市,国家需要对这些人进行训练以使他们学会新的生活技能,正是由于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促使心理学家从对意志的研究转向对适应性行为的研究,行为主义适时而生。

同时,行为主义也是美国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这个运动试图撤换政治机构的老成员,使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人才进行治理。

综合说来,行为主义就是美国在20世纪初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一种要求和反映。

2.哲学背景:虽然早期的行为主义拒绝以任何哲学作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但实际上,它是以机械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想、哲学基础的。

3.自然科学背景:俄国的谢切诺夫、巴普洛夫和别赫切洛夫的生理学研究为行为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4.心理学背景:虽然受到社会、哲学和科学的影响,但是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才是行为主义产生的内部因素。

早期行为主义受到机能主义和动物心理学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1.主张心理学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行为。

反对研究意识和内省法。

2.心理学的目标:“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3”三、研究方法1.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和借助仪器的观察。

华生更倾向于后者,他认为,科学的进步与实验手段和设备的改进有关。

因此对于心理学,有必要借助精密的仪器来精确的研究行为。

2.条件反射法:分为两类:一是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另一是用以获得条件运动发射的方法。

华生认为对于聋哑人、婴儿等特殊的被试,条件反射法可以有独到的用处。

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口头报告法的效果。

是一种客观方法。

3.口头报告法:正常人拥有一种观察自己身体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

但是人们认为这是早期行为主义把内省法赶出去又从后面迎回来的一种做法。

然而华生认为口头报告法所报告的只是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而不是心理和意识的活动,并不是通常所谓的内省。

1《方心理学的历史与系(第二版)》叶浩生著,P1892百度百科条目“行为主义“3转引自张述祖等审校《西方心理学家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P152.4.测验法:四、心理观1.意识是内隐的,必须依赖内省报告才能描述,这违背了经验实证主义.2.行为是有机体是适应环境的全部活动。

引起行为的环境因素和行为叫做刺激和反应。

3.反应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

引起反应的刺激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华生特别注重有机体对一定刺激环境的整体反应。

4.反应有四类:一是外显的习惯反应,二是内隐的习惯反应,三是外显的遗传反应,四是内隐的遗传反应。

心理学把一组简单的生理反应组合成为一套复杂的反应,把简单的肌肉骨骼动作联结为一种行为的方式。

5本能理论:早期华生认为本能是一系列的连续反射,后期否认本能的存在。

人作为一种动物生来便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因此就对外界刺激产生一定方式的反应,即非学习行为。

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于环境决定的。

提出动作流概念,认为人的一生的行为是川流不息的动作流,随年龄增长日趋复杂。

6.思维理论:思维也是一种感官运动的行为。

内隐的语言习惯就是思维。

构成内隐语言的肌肉运动是很复杂的。

思维的创造作用是人们将词的反应变来变去最后得到一种新的反应模式。

人类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

7.人格理论:人格就是只一个在反应方面现有的和潜在的全部资产和现有的、潜在的可能性。

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8.感觉理论: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

五、评价1.贡献: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深化了心理学的应用2.局限:生物主义;机械主义;客观主义;还原论新行为主义一、历史背景1.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实证主义是一切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

到了20世纪20年代,实证主义已经从孔德的激进实证主义发展到维也纳集团的逻辑实证主义,仍然坚持它的可观察证实的基本原则,但也发展了可间接观察证实的原则。

新行为主义者正是受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启发,冲破了早期行为主义因有机体内部因素不能直接被观察证实而不予研究的局限,使得面对而不是绝然回避意识这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并得以做出不同程度的解释。

一些新行为主义者如赫尔和托尔曼都假设了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不可直接观察的中介变量。

2.操作主义的影响:操作主义严格地说起来只不过是逻辑实证主义与美国的实用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旨在于以“操作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科学概念的精确定义。

在布里奇曼看来,“概念仅止于一组操作,概念就是相应的一组操作的同义语。

”4概念如此,命题亦如此,如果不能用可观察的操作来描述、证实它,则是虚假的、客观上不存在的,因而也不具有科学意义或价值。

如果意识的东西、有机体内在的因素等可以操作定义来表达,那我们不惜接受它。

所以说“新行为主义者就是操作主义者”。

3.行为主义自身的发展需要:华生行为主义因为人脑的机能问题、意识问题等难以直接观察证实、研究而被排斥、被否定,这种做法不是过于武断,就是过于无知。

可以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在力图争取心理学的科学地位的同时,也妨碍了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的进步。

华生把心理学变成没有“心理”或无“头脑”的心理学,不仅遭到了行为主义以外的其他派别的批评,在行为主义内部也引起不满。

例如早在1918年武德沃斯就提出了S—O—R公式,以纠正华生的S—R(Stimulate——reaction)公式。

新行为主义者正是看到了这一根本缺陷,而在不同程度上修正和发展了早期的行为主义,并形成了各富特色的理论体系。

4Bridgman,P.W.(1927).The Logic of Modern Physics.(p.5).New York:Macmillan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1.心理学是一门直接描述行为的科学。

2.否定假设3.认为中介变量和驱力是不必要的4.高度重视实验5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1)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指定的、可观察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后者是指在没有任何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a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其强度加强,不过增加的不是某一具体的反应,而是应发生的概率。

b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刺激强化物的出现,它的力量就削弱。

但是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

c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个特征,动物可以逐渐形成有选择性的反应。

(3)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a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前者是与反应相依随的并能增强该反应的刺激物,后者是与反应相依随的并能减弱该反应的刺激物b条件性强化:指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匹配联合,这个中性的刺激物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c强化的程序:固定强化和非固定强化6.评价:理论被广泛应用;研究的是空洞的有机体;过分简单化、片面化的嫌疑;极端环境论;以操作强化的唯一模式解释语言难以令人信服新的新行为主义一、历史背景:行为主义自身暴露出许多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认知心理学在迅速崛起,行为主义面临巨大危机。

二、特点:大胆使用以往被行为主义唾弃的概念;强调行为与认知的结合;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强调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三、心理观: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1)观察学习的特点和类型A特点: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不依赖直接强化;具有认知性;不等同于模仿B类型:直接的;抽象性;创造性(2)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A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B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C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D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2.交互决定论:行为、人的内部因素和环境影响三者是相互联结、相互决定的。

个人、环境和行为三种因素的相对影响力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的人来说是大不相同的。

3.自我调节论: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

由三个过程组成。

第一是自我观察,第二是自我判断,第三是自我反应。

4.自我效能论:(1)含义:本质上是指自我生成的能力。

在20世纪80年代,班图拉认为自我效能是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和有关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

(2)形成因素:行为的成败经历;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环境条件5. 集体效能论:某一情境中,团体成员对于自己的团体取得特定水平成绩能力的一种共同信念。

四、评价:注重社会因素;注重以人作为被试的实验;缺乏内在统一的框架;忽视发展变量的重要性;实验方法难以让人苟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