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on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 新浪BLOG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背景 雪白 淡蓝 蓝色 淡灰 深灰 暗灰 淡绿 明黄 黑 绿 暗红 深蓝 鸭绿 靛青
褐色 A 宋体 黑体 楷体 仿宋 隶书 幼圆 二号 三号 四号 小四 五号 小五 >
鼠标双击滚屏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1最快,10最慢) 转为繁体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作者:Eason 2007-12-22 20:47:10
标签:学习公社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摘要:
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创导的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既S——
R心理学),他反对传统的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发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张心理学应该用自然科学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件其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无论简单或复杂,其构成单位总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刺激是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反应是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行为的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许多观点相近的心理学家和学派所组成的松散联盟,他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动物和普通人,精神分析研究的是“病人”,以此两者为研究对象尽管不乏可取之处,但对于全面,准确地了解人的心理现象而言却是不完整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健康的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几那些在行为主义和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都没有系统地位的,人类能量和潜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应该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方法解析心理学,甚至应该用研究动物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学,但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决不能象行为主义者那样把人类的行为仅视为一个空间的,消极无助的有机体,而要极力恢复意识在对人的心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屏弃主观意识而主张研究采用客观法却恰恰是行为主义的初衷。
所以说,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
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射,人本主义心理学,意识。

一,他们的产生和背景
华生一开始就将行为主义定义为一门“纯粹的客观的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然科学,来区别于以往的抽象的主观的心理学。
但后来居上的人本主义却并不赞同将人等同于动物,人的心理是机械式的心理,人本主义再次呼唤关注人本身主观的东西: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将心理转变为回归以人为本的心理

学,当然他也赞同科学客观的观点。
二十世纪初,在传统心理学大行其道,而且并不完善的时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所创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革命很快席卷美国,甚至几乎遍及全球,统治了心理学界长达半世纪之久。舒尔茨曾评价道:“生的行为主义的改革运动帮助了美国的心理学,使其在研究行为时,从注意于意识和主观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和客观主义。“
在行为主义作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心理学主流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坚持方法中心论,为了使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研究,用研究动物模式来研究人,使心理学的范围大大缩小。而一种被西方心理学称为第三势力的新思潮和革新运动兴起,他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他独立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并且他的特征直接源于他对当时美国的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批判。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分歧,究其原因多少与其产生的年代和背景分不开。
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历史背景为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提供了前提:
一,20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进入新垄断阶段,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潜能来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最稳定的维持社会秩序。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政府要求以新的思想观念统一美国人的思想,并从行为上控制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是一种最有生命了的革新思想。
行为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呼唤而出现的。
人本主义的产生同样有他的独特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到了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然而经济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非常尖锐的内部矛盾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强重新呼唤发现自我和人的尊严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上述社会现实,传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显得无能为力,而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经验,研究人的本性和尊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适应这一社会需要迅速展起来。
行为主义其实是针对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这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橡"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

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而本主义心理学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作“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生物还原论思想,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如人的本性、潜能、经验、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晚于精神分和行为主义,故号称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他们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发展自身的潜能。人与一般有机体不同在于除一般潜能外,还有人所特有的心理潜能。心理潜能也是人体的遗传构成,也有求得发展的内在倾向。“自我实现”论就是指人有这种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 人本主义的学习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人本主义学习论者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的机制。他们反对刺激—反应这种机械决定论,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自我实现”潜能。
正是由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产生的社会和理论背景的独特性质使它们的观点有各自相驳和相容的地方。

二,它们的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理论的观点有相驳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
作为心理学界较为年轻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两者的狭隘与偏激。他批判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批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因为精神分析理论只是以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现象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心理学不仅主张了解人性,还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以期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人本主义批评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因为行为主义理论只以动物与儿童的心理现象

为基础。人本主义者相信,人是独立存在的。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主观内部经验,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人。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
因此,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并建构了一系列的人本主义理论学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1):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基础。
(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
(3):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总是愿意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注。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压抑)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
(4):以人为中心的疗法,旨在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来访者内部资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矫正,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以达心理健康。
而华生最初的行为主义理论观点认为: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

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行为主义发展到后来,衍生出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就,即操作行为主义(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和班杜拉的新的新行为主义(社会认知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其中R为反应,S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因。然而,他对行为的研究只着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
班杜拉的新的社会认知理论则提出三元交互决定论,将环境因素,行为,人的主体因素三者看成是相对独立,同时有相互作用从而相互决定的理论实体。
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似乎都有过于极端而不现实的地方,但正是由于这种极端的追求,才有了今天心理学界的繁荣。


三,它们的意义和局限性
人本主义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但它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制约和影响。
而行为主义在发展二三十年后,其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了批评,但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我们可以从下述两点对行为主义做公正的评论:
其一,为使心理学符合科学的标准,行为主义者刻意将之限定为外显行为,将传统心理学中

一切有关“心”的成份完全排除,致使心理学内涵窄化,难免有削足适履之缺失。七十年代以后,现代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又把失去了多年的“心”找回来,显然就是行为主义偏激取向的匡正。
其二,行为主义的严格科学取向,使心理学在研究上提高了方法与工具的品质,使心理学在社会科学的同辈中形象突出,在四十年代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兴起,其名称之由来,就是受了当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因此,在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上,行为主义仍然是有贡献的。此外,行为主义的研究,在学习心理学上也是贡献甚大。
作为心理学界三大势力中两大,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心理学的发展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
总结
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创导的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既S——
R心理学),他反对传统的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发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张心理学应该用自然科学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件其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无论简单或复杂,其构成单位总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刺激是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反应是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行为的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许多观点相近的心理学家和学派所组成的松散联盟,他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动物和普通人,精神分析研究的是“病人”,以此两者为研究对象尽管不乏可取之处,但对于全面,准确地了解人的心理现象而言却是不完整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健康的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几那些在行为主义和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都没有系统地位的,人类能量和潜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应该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方法解析心理学,甚至应该用研究动物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学,但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决不能象行为主义者那样把人类的行为仅视为一个空间的,消极无助的有机体,而要极力恢复意识在对人的心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屏弃主观意识而主张研究采用客观法却恰恰是行为主义的初衷。
所以说,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是有区别而相联系
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不代表新浪BLOG同意其观点或描述。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闭阅读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